“2+1”現代產業引領惠州高質量發展

南方網訊 在南海之濱,大亞灣畔,來自美國、日本、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巨頭進駐,一個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呼之欲出;幾十公里之外的仲愷高新區,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項目二期已動工……

一流城市必須具備一流的實力。當前,惠州正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越來越多人才來到惠州,書寫著創新創業的新篇章,注入了強勁動力,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

大亞灣石化區排名全國第一

過去一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發展路更穩健。

去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單。在全國676家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中,大亞灣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灣區在經濟總量、利潤總額、單位面積利潤等多項指標均進入全國前三。

在大亞灣區,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收集石化廢氣,生產出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應用於飲料、食品保鮮等領域;科萊恩大亞灣工廠生產出藥用級別的原料藥及輔料藥……

在相鄰的惠東縣,被譽為“大國重器”的“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這兩個總投資數十億元、由中科院承擔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建成後將具備世界級技術水平,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在惠東縣白花鎮,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去年7月揭牌成立。這個被惠州寄予厚望的產業園,計劃瞄準建設國內一流園區,將打造成為惠州“十年磨一劍”、發力新材料產業“藍海”的主戰場。

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1.8%、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9.3%。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中海油/殼牌三期等大項目接踵而至,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正在為惠州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勢能和新空間。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去年12月19日,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舉辦。當前,全球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正在積極謀變、佈局。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惠州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規模在廣東省排名第三。目前,惠州製造的液晶電視機、車載導航等產品的產量、市場份額位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擁有TCL、德賽、比亞迪、華陽、伯恩等龍頭企業。

在仲愷高新區,中京智能創新產業園項目、萬盛興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制造項目等項目相繼動工建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中京智能創新產業園項目位於仲愷區357創新產業帶的核心位置,項目建成達產後年產值約為12億元,為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項目將打造成為集設計研發、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及服務、辦公為一體的創新智慧產業園。

投入高、產出高、科技含量高,“三高”特色明顯。近年來,惠州多個電子信息產業項目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同時,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發揮生產能力,提高了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走進全球鋰電池行業的佼佼者億緯鋰能,專利證書掛滿了牆面。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預計去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8億—11.71億元,同比增長200.58%—209.29%。這主要是因為公司主營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50%以上、各系列產品市場需求旺盛、產品毛利率上升、盈利能力快速增長。

生命健康產業“異軍突起”

南臨大海,背靠大山。惠州不僅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還蘊藏著自然生態的無限潛力。在北部的千年古邑,博羅縣裡近500種中草藥正在生長。憑藉羅浮山這一天然中草藥寶庫,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去年9月26日,平安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葛洪中醫院項目奠基開工。作為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葛洪中醫院是集高端體檢、特色中醫療法、傳統中醫療法、中醫經典病房於一體的綜合醫療體。

在惠州,中醫藥產業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起步,當時,博羅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5家藥廠的縣,“一縣五藥廠”的名聲響遍全國。在轉型升級、邁向一流的關鍵時刻,生命健康產業被賦予新地位。

博羅生命健康產業的根基是中醫藥產業。目前,全縣共種植各類中藥材3.7萬畝,主要以種植沉香、艾草、小葉榕、穿心蓮、三丫苦、牛大力、金盞銀盤、五指毛桃等道地中藥材為主,其中沉香3萬畝、牛大力3486畝、金盞銀盤1000畝,南藥種植面積不斷地擴大。

在高端的佈局下,《博羅縣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於去年10月出臺。博羅縣將堅持突出特色、三產融合,打造國際知名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健康城”。具體而言,重點打造“一城”(羅浮山康養城)和葛洪醫藥科技產業園、健康產品產業園等“兩園”,以及生態田園聯動帶、戶外運動體驗帶、特色中醫養生帶等“三帶”。

■聲音

“惠州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一個地區的重要經濟來源在於企業的良好發展,而企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又關係到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營商環境成為衡量城市發展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關鍵。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究竟好不好,企業家是最有發言權的。在記者走訪中,不少企業家表示,“政府辦事效率不斷提高”“臉難看、門難進的事少了”“政風大有改善,吃拿卡要的事少了”……

“現在我可以把精力用在工廠、市場”。惠城區某企業負責人表示,以前過年,就怕漏了請客、送禮。這幾年好了很多,辦事透明瞭、效率提高了。很多官員都不出來吃飯喝酒,也不收禮,大家都輕鬆了。

惠州市智惠人才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歐陽秋明感受到,這幾年政府部門的觀念改變,“現在更積極了、更規範了。”他說,平時公司有事找相關單位,溝通比較順利,政府部門有新的政策也會主動對接。

“政府部門服務意識越來越強。”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炫舟表示,去年市、區企業“直通車”啟動,惠城開展“清網增效”行動後,不僅加強政企溝通,信息暢通了,辦事效率也高了。

不少企業表示,希望政府進一步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和企業經營者人身財產安全,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平等享受國家支持政策。

■觀察眼

保持定力攻堅前行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立身之本。以現代化經濟體系引領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惠州以製造業立市,石化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相對成熟。特別是近年來,惠州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

2019年,惠州可謂是“穩中有憂”。特別是工業生產增速持續回落,今年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其中,電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

不可否認的是,外經貿發展形勢較為嚴峻,企業也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層次不高等多重壓力。如惠州的服裝和製鞋等傳統產業,大多面臨著轉型升級。一系列的現實問題亟待破解。

剖析佛山、東莞等“兄弟城市”的發展,製造業呈現智能化、服務化趨勢,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增加值貢獻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等,這是重要的經驗。面對著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惠州必須頂住壓力、保持定力、增進動力,以更強的擔當、更大的作為、更精準有效的舉措,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打造“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各地定位越來越明確、特色越來越鮮明,區域協同發展、互聯互通日益增強。惠州應進一步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地利用全球的資源和市場。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精尖項目落戶惠州,未來前景可期。如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兩大科學裝置”,即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以及惠州市政府主建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等,這必將助力惠州實現高質量發展。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當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更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時代風口,惠州應下好“先手棋”,加強與深圳等城市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南方日報記者 馬發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