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郭老师


“县管校聘”实际上就是从两个方面加大了对教师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就是把教师的人事管理权限收归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教师的聘任和流动都在县级部门。

另一方面,所有的教师一律实行聘任制。由教师所在的学校或者是中心校决定教师的岗位聘任级别。一般聘期是三年,三年后继续续聘。

这样看来,教师想调动不容易了,要由县级部门决定;同时,教师如果没有被聘任上某一职务,那么,他的工资就会相应的有所下降。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选择了教师的自我需要型的流动要求,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校长权力过大,并且,校长缺乏有效地监督,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就是这样的政策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吗?我看未必。我倒是觉得,在“县管校聘”的同时,适当地提高被“县管校聘”时教师的工资报酬,二者形成合力,或许才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最主要方法。


中小学教育者


县管校聘这种形式自2016年起一直在推广,目前在山东、浙江某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而按教育部的规划,最终将在近几年实行全国推广。

那么,县管校聘到底能不能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呢?这要看教师在各个学校评聘的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如果县管校聘的评聘标准像评职称一样和教学能力,教学成绩脱钩,再加上评聘过程不公开、不透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话,那么,最终就将和评职称一样,成为个别人获利的手段,而打击的也将是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当年,教育部为了调动全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用了评职称的方法,然而四十年过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晋升职称调动起来的又有多少?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评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无法从努力工作中获得。比如论文,比如各种获奖证书,根本不看老师平时的教学成绩。而真心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所付出的一切劳动又无法量化,因此,很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拿论文来说,大家老师知道评职称必须用论文的篇数来提分,因此一开始老师们拼命写论文,后来发现写的再好,不交版面费也发不了,因此最终就衍变成“买论文”了。

拿优质课评选证书来看,一开始老师们都积极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希望通过好好打磨自己的课获个奖,给自己评职称加点分,后来发现最终证书都落入教师队伍中,有关系有后台的教师手中,何况有些机会,根本到不了普通教师参与的程度,因此,久而久之,广大无门路关系,又不知去哪里送礼的普通老师们也就放弃争取了。

二、评职称过程无法公开透明,谁评上谁评不上,没有统一评判的标准,这样一来,灰色利益链最终形成,这让老师们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反观县管校聘,形式上打破了以校为单位的工作形式,但学校以什么条件来聘任教师,谁说了算?将决定县管校聘发挥的作用。

1、如果按教学成绩来算的话

倒是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最能服众的评判方式,但不同学校的教学成绩如何比较,而且随着中小学“减负”的开展,县里又不允许全县学校举行“联考”,那么,如何用教学成绩来界定谁行谁不行?

2、如果按学历、教龄来算

那些学历低或者年纪大,精力不济的老教师将何去何从?虽说有些地区实行50岁以上的教师不参与学校竞聘,但是那些47-49岁的老师是不是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何况以此为竞聘标准也无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如果按师德来算

师德如何考核?那些平常管的严的老师,必定不能被学生喜爱,如果让学生来评判,那么这部分老师将受到不公正对待,同时也让教育走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危险境地。

4、如果按演讲的方式来阐述个人教学理念和成绩的话,那么。演讲内容和实际落实情况有无出入?

5、聘谁不聘谁,谁说了算?

学生毕竟心理不成熟,无法成为评价老师好坏的标准,但如果不是学生说了算,那么如果由校长等个别领导说了算的话,那么,腐败弄权必然滋生。这不但不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工作积极性。

因此,如果评价机制不能得到完善,那么投机取巧、贪污腐败之风就会盛行,最终只能把教育搞得一团糟。

另外,县管校聘制度,还有一个大弊端就是,一些地理位置好,校长管理水平高的学校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前往竞聘,而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如偏远乡村的学校,有可能只能落得无师可聘,甚至成为一些能力差,师德差的老师们的落脚地,如此一来,如何实现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均衡,到那时,择校热会更加盛行。这和我们均衡发展教育,扶持农村教育的大方向是相违背的。

总之,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公益性性质决定了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追求市场化,而如何通过县管校聘制度实现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这必定依赖完善的竞聘制度和考核,同进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出台,而县管校聘能不能最终实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看竞聘是否公平合理,否则就会沦为和评职称一样,人人喊取消的地步,成为制约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政策。


指尖教育帝国


首先,解释一下“县管校聘”这个词的含义。其意思就是:县级政府统一管理该县内的中小学老师的编制,而该县内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任聘老师。而其目的就是让该地区的教师资源分配均匀,促进当地教育平衡发展。


从出发点来看,我觉得是好的。但是,这种制度并不能很好的挑动老师的积极性,还存在潜在的弊端。

原因之一:调动问题

在调动这一问题上就非常存在很大的弊端。把老师从乡村调到城市,老师们心里可能还可以接受。如果刚好反过来呢?从城市被调到了乡村,应该没有人会同意。而聘任就一定有教学周期,不可能短时间被调回去。这样会很大程度影响那些从城市调到农村的教师心情,导致老师的心理有很大的落差感,更会严重打击那些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更何况,这样轮岗教学,会让老师感觉到没有归宿感和稳定感。这样,老师自身的心态都没有解决,会很好的实施教学吗?

原因二:调动能够保证绝对的公平吗?

如果是绝对的公平调任老师,虽然有些老师会走落差感,但也不会说什么。如果,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有些老师通过自身的关系或者其他的渠道,把自己调到想去的学校。那这样会很大程度导致全体老师心理的不满,教师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而且还会让最初的目的毁于一旦。很难实现教师资源分配均匀。



总的来说,我不是很支持这样的改革,因为存在的弊端太多了,这样既不利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发生。

结束语:你认可“县管校聘”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者转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落笔解忧愁


又在瞎折腾!有些人从来不会出好主意,或者不想出好主意!学校的好坏取决于校长!只要选个好校长,管住校长不贪污,不以权谋私,一切都好了!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生生地被读歪了。这样做除了再滋生腐败,我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好效果!治国就是治吏,治校就是选好一个好校长!老师已经很可怜了,特别是那些不会讨好校长的老师,是不是再撒点盐!


百草园152298082


县管校聘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成效,山西省在2020年将对117个县(区)教师进行县管校聘。从推广县管校聘的目的上来看,主要是为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想法是非常不错的,但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校长的权力被放大后,谁来有效监督和制约校长?竞争上岗过程中是否存在微腐败现象?对于没有竞聘上岗的老师,该如何处理?老教师是否和年轻教师一起竞聘上岗?


我们地区有两个县也在进行县管校聘试点,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以前教师的人事档案在学校,县管校聘后,教育局对所有教师进行宏观调控,由校长对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优先聘用离退休不足五年的老教师,然后对其他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体现的是对老教师的尊重。竞争上岗的确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担心自己没有岗位而待岗,在教育教学实方面,老师会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县管校聘过程中,对于没有聘任到岗位的教师,教育局会把他们调配到周边的学校再次竞聘,如果仍然没有教学岗位,老师只好待岗学习,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争取在下一次竞聘上岗中有合适的岗位。

有一部分老师不支持县管校聘,认为与校长走得近的老师会优先聘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如何让县管校聘在阳光下操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校,很多地方还有临时代课教师,县管校聘如果全国推广,对于落后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又该如何推广呢?


因地制宜搞教育,缩小城乡差距,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要从教育体制上给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以他们的工作热情带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Lance课堂


校长应该由校内推举产生,教育的不像样,第一校长大多不懂教育,即使懂也为迎合上级故意违反教育规律,不顾教师与学生的死活,天天出损招,阴招,怎么让人不舒服怎么来。第二校长权力太大,说什么就什么,比圣旨还严厉,要不扣工资,打压不给你评职称,老师有苦无处申,有冤无处诉。有骨气的只能忍气吞声,奸滑之徒为迎合领导,变本加厉,把学校搞搞得外面光鲜亮丽,形象高大;内部死气沉沉,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侧目而视。


守拙


1、县管校聘,对老师们而言,那可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2、如果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恐怕不但不会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反而会让老师们更加消极!

对此,我深表担忧啊!

一、先讲一讲,老师队伍里的派系

1、高职称老教师和低职称年轻教师。

如果从年龄上和职称上分,那么,这是最明显的两大派系,简称老教师和年轻教师。

当过老师的都知道,现在学校里的活都让谁干了?好处(职称)都让谁捞走了?这是谁都清楚的事情,也根本没有辩论必要了!

现在的老教师,一旦年龄过了50周岁,那就基本上穿上了护身符,进了保险箱,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局,谁也动不了,静等退休罢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什么减员竞岗?什么县管校聘?这些看似凶猛的利剑,对于这些老教师而言,不过是浮云而已。

所以,县管校聘,首先把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们排除了!

2、特权派和苦逼派。

那么剩下的,就多数为50周岁以下的所谓“”年轻教师”了。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读者都知道,丐帮里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当官有钱的净衣派,一派是穷苦百姓的污衣派。其实老师也大体分为这两类,这两类是通过什么途径当上老师的咱们就不说了,咱们只说说他们在学校里承担的工作一样吗?这也是年轻苦逼老师常常抱怨吐槽的原因。

二、县管校聘时各派系的表现

县管校聘这匹狼真的来了!





那么,这两派都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1、苦逼派。没伞的孩子,必须得学会奔跑!对于出身寒门子弟的老师们而言,平时怎么干,县管校聘时还怎么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偷奸不耍滑,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学生,中对得起良心。

2、特权派。地主家的孩子和农民比勤劳,是愚蠢的!这些人平时干的都是俏活,基本上不教课,就算是教课也大多是副科,一周没几节课。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有特定岗位编制的,也就是说,竞不竞岗,聘不聘用,那个位置始终给他们留着,和一线的老师们不发生冲突。就算是真要动了,他们也会动用关系和金钱,留在好的地方和位置。

三、猜测县管校聘的结果

我想大家们也都猜到了,县管校聘来了,老教师们不会动,特权派们不会动,那动得只有……还是咱们苦逼派!如果这时候我说:祝苦逼们快乐!那你们是不是会隔着屏幕把我整死?

唉!其实这20多年,我已经竞过很多次岗了,光学校就换了四个,每次被合并都是人家领导当权,一直是后妈养的,说多了都是故事,肚子里全是苦水,心里全是憋屈的眼泪……

至于结局,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苦逼老师们看到了一头穿着“县管校聘”的熊,龇牙咧嘴地走来,于是,大家都纷纷低头系鞋带……


我是小马爸爸,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麻烦您点赞或评论,谢谢!

小马爸爸说教育


县管校聘在东部地区试行三年,在2020年全国推行。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县管校聘的目的是更大程度的激发教师活力。


全面实行”县管校聘“政策到底能否实现激发教师活力的目的?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第一,实行“县管校聘”后,农村学校是否成为“差生”教师的流放地?

城乡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好老师都留在城里了,评为“差生”的老师可能就去了农村或者边远山区的学校,这对乡镇学校的教育是否公平?

第二,标准是否公平?

教育的评价标准并不能以单一的教学成绩为依据,但是增加了其他的评价标准又可能操作太主观,容易变得更加不公平。


各种教育的改革,最终不过是领导手握大权,亲戚朋友都关照,最后只有没有关系的人落单。

第三,教师流动性不利于教师的稳定成长。

一名教师不能在一个稳定的团队里,内心本身就是不安定的,带着随时可以走人的心里状态,工作又怎能做好?

教一年又换一个地方?还没等老师适应这里的学生,老师又轮岗了,无论对教师还是对教学都是不负责人的!

由于工作发展不稳定,教师还愿意承担重任吗?像初三高三这些重任,还有人愿意承担吗?

第四,教师间的矛盾会增加。

为了能够留在原位不被抛掉,一定会有教师想尽办法踩踏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原本只需要好好研究教材的教师,又增加了投入宫斗剧的精力。

第五,特殊情况怎么办?

当教师进入老年时,肯定拼不过年轻人,难道把他们扔出去吗?如果教师得了大病,也把他扔出去吗?这些遭遇特殊情况而被扔出去的教师,可能认为这是在激发教师活力吗?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完善曾经的不足,希望在改革之前,多问民意,最终让这项好的制度更加科学民主,更受人民欢迎,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助您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我,孩子成长更顺畅!


中考政治刘老师


即将在2020年推广至全国的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已在少数地方试点了。笔者有理由相信,这项制度已经在试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这项制度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会有些瑕疵,在实施过程中也一定有点弊端存在。

笔者认为,县管校聘,校长的权力扩大了,聘谁由校长说了算。这难免有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因为校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做到任人唯贤。如果校长政治素质差,仅凭亲疏远近的人情关系来决定聘用人员,那么难免就会出现个别老实巴交、不会逢迎巴结的或者对校长有成见的教师落聘现象。这种情况下落聘的教师就有点冤了,成了县管校聘的牺牲品。

因此,对”校聘“要有统一的原则、方针甚至具体操作流程,让“校聘”在公正、公平、透明下进行,使校长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作,防止出现公办学校”公办私化“的现象发生。

县管校聘的改革,必须对校长的权力行使加以规范,使校长成为讲民主、懂管理、懂教育的高素质者,如果不能对校长从严要求,教师总是看校长脸色工作,那就很可能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了。

芬兰的教育就是校长聘教师,教育局不管你学校聘谁,但外国的做法能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观察。

我是百姓茶馆,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关注教育,关心民族的未来。




百姓茶馆话人生


推进县管校聘,需要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制度

实行县管校聘的目的,是在县域内把教师作为“系统人”,进行定期轮换,以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要落实县聘校管,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又调动教师积极性,需要有两大配套政策,一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二是实行教师同行评价。

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实行教师轮换制,而实行教师轮换,有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享有教育公务员的待遇、权利,必须履行国家教育公务员的责任。我国目前却缺乏这一制度 ,要求教师要轮换,但教师却没有享有相应的待遇与权利,结果导致轮换遭遇阻力,一些地方只是对少数考核不佳甚至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轮换,从城镇学校轮换到农村学校,没有建立常态的轮换制度。

这又牵涉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问题。目前,有的地方的教师轮换,成为对不听话教师的“流放”,这是行政主导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贡献,让教师轮换到其他学校也得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教师同行评价机制,从教育角度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