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去審美篆刻刀法?


篆刻的欣賞,要從字法、章法、刀法、意境等幾個方面入手。



在篆刻藝術中,先期通過毛筆篆寫形成的字法、章法,尚停留在平面的印稿上,只有通過刻刀的“刻”才能最後完成。

也就是說,印章的字法、章法之美是由刀法來實現的。

當我們在紙上書寫好印稿,其字法、章法在空間關係上都是二維的平面空間,沒有雕塑般的立體感。


而經過刻刀的藝術加工,便能使原本平面的二維空間凸現為立體的三維空間,從而呈現出一種雕塑式的立體質感,為印章增添了獨特的金石韻味,進發出耀眼的藝術魅力。

具體而言,刀法的本質是通過對印章的刻鑿,來表現形意質感而帶來雕塑的美和濃郁的“金石氣”。

但刀法之美,也應力求自然天趣, 那種刻意用刀來表現的所謂筆意就顯得生硬做作,缺乏生氣。


大體說來,衝刀所形成的是剛健遒勁的勁健之美,切刀帶來的是鋒穎秀致的精麗之美,而衝刀、切刀的結合則能營造出剛柔相濟的韻致。

之後,再通過印泥鈐蓋出來,那或粗獷豪邁,或典麗雅正的藝術美就被淋漓地表 現出來。

故歷來的篆刻名家皆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衝刀,或切刀,充分運用刀法的變化來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篆刻之道始於秦漢,至今已有3700多年曆史,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字藝術,文字書法尤其篆書在金石之上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既然是文字的藝術,就講究個美感,把書法集中在方寸之間去展現,更講究全局章法佈局,通過篆刻刀刻出來的線條去讓觀者審視。

在講刀法如何體現美感之前,我們聊一下關於“審美”,何為審美?審美是指人通過探查、考究、審視的態度去看待世界,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美”是客觀事物在人們心目中引起的愉悅的情感。

殷謙雜文集《心靈真經》:“人如果沒有一個具有普適性的關於趣味的評價標準,就無法進行積極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審美評價,這種有害的、低級的趣味會影響人們形成雅正、健康之審美觀。說嚴重一點,它甚至會導致社會性的審美價值理念之混亂,以及審美趣味之敗壞。字是中國人的語言,也是一切文化和藝術的根本,在理解漢字時像在其他的審美領域一樣,趣味決定一切,好的理解和評判,那必是趣味很高的理解和評判,而壞的理解和評判,也肯定是趣味很低的理解和評判。

總之,做篆刻也好,書法、繪畫也罷,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你都得有一定程度的審美能力才可以,作者若不具備審美,如何創作美去給人欣賞?而觀者不懂審美如何去感受作品美在意義?

而審美是多樣性複雜變化的,正如俗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亦如“梅蘭竹菊”,各有芳姿!雖然關於篆刻刀法還沒說之前就叨叨了許多,但我想這並不是廢話,審美是一切藝術的總前提所在!

審美的複雜多樣性,放在篆刻一樣使用,比如李剛田和馬士達先生的《篆刻學》裡,對篆刻的審美分了兩個極端的名稱:精金美玉式和野山荒原式,就是工穩和粗獷兩大分類,中間還夾了個老實規整的漢代官印風格,舉例為證

一、精金美玉式大師

汪關刻寒山長


林皋之 諫議之章


王福庵之“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而陳巨來大師,把精工發展到了極致的地步

二、野山荒原式篆刻大師代表人物

何震,我國篆刻史上第一位真正集大成者,不得不提

笑譚間氣吐霓虹以及邊款,氣勢雄壯,刀法爽勁

吳昌碩

齊白石的齊派單刀



建立一個正常正確的審美觀,是做任何有關藝術創作的大前提,如果沒有個審美概念,藝術創作,從何談起?

其次,刀法講解

所謂刀法,就是行刀之法,是篆刻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段,就是把印稿之外的刻掉,只保留印稿線條。元代以前,印章多為鑄造,即便是需假刀刻的玉、牙、金、骨等印材,也因硬度較高,需藉助於琢磨器械。自明代文彭發現軟質石料成為治印主要材料以後,治印才逐漸興盛於文人,形成以刀刻為主的新藝術形式,篆刻刀法亦隨之成為文人們有意追求的篆刻技法,經過歷代篆刻家的探索,刀法被總結為十三種。

正入正刀法:正鋒入石,刀干與石面略有角度。

單入正刀法:側鋒入石,一刀希能刻一劃。

雙入正刀法:側鋒入石,兩刀成一劃,方向相反。

復刀法:側鋒入石,一刀不能刻成一劃時,向同方向再刻一刀。

衝刀法:正鋒或側鋒入石,向前推進。

切刀法:側鋒入石,向下壓切。稍具前推之勢。

澀刀法:側鋒入石,磨擦前進。

遲刀法:側鋒入石,用力重,稍退即進,行動緩慢。

舞刀法:側鋒入石,一左一右,迴盪前進。

輕刀法:正鋒或側鋒入石,力輕淺刻。

埋刀法:正鋒入石,刀鋒壓低,貼近石面。

平刀法:刀口平貼石面,剷平底地用。

留刀法:存意而不存形,故無刀可言,只用於轉折處之虛筆。

以上所述用刀十三法,經解釋後,即知實在沒有多少玄奧之處,而只是切衝兩式刀法的變用,正鋒與側鋒的不同而已。所以,刀法只有兩大類,切與衝。

衝刀和切刀是兩種不同的刀法,線條形質特徵也是完全不同的。衝刀的線條酣暢淋漓,勁挺明快;切刀則穩健凝重,峻峭蒼潤。在篆刻流派印中,“皖派”以衝刀見長,“浙派”以切刀取勝,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刀法特徵。

圖示,執刀姿勢

圖示,衝刀法

衝刀的運刀則是由右向左、由外向內,或者向身體反方向衝去。刀鋒入石後,掌握一定的深淺度,力量要勻,運刀速度略快而又能把握住,即雖然是一刀順勢衝去,但到該停處就停住,不會衝出刀外而劃破手指。這是個基本功,就如驅使馬奔跑,然到懸崖處,韁繩一勒就能兀然而止。典型的例子要算齊白石的“中國長沙湘潭人也”的白文印,內含一股衝勁。


衝刀法的代表作: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2、切刀

切刀的運刀是由右向左、由外向內,先將刀鋒切入石內,使刀杆順筆畫方向擺動,一起一伏地切刻前進,如人在沼澤地行走,一步步拔腿向前搬動。這樣切刻出來的線條留有逐步移動的刀的痕跡,顯得沉穩潑辣。

切刀宜於刻制蒼渾樸拙的線條,鈍澀蒼渾,剛勁樸拙,能突出筆意,佈局除平正一路外,多顯變化。

衝刀以運刀的一貫性求線條的變化,切刀以運刀的變化求線條的一貫性。衝刀出來的線條多是勁爽、婉轉、明晰的;切刀出來的線條多是蒼渾、古拙、遲澀的。

刀法的運用上,根據設計印稿的要求,有向線和背線之別。向線下刀,刀鋒對印石產生衝擊,由於刀鋒向一邊偏斜,所刻線條會形成蹦裂效果,如果恰到好處,會達到金石效果,齊白石常常運用,形成自己凌厲酣暢的齊派單刀風格。背線下刀,因受刀鋒背而的保擴,線條會產生流暢光滑的效果,黃牧甫喜用這種刀法,多用薄刃衝刀,爽健雅逸,一如鑿金切玉之“光潔無倫”,線條光潔而挺健,形成自己峻峭沉勁的藝術風格。

總之,刀法的運用是靈活多樣的,要根據藝術效果的需要,根據各人的印章風格、審美意識,隨時變換刀法。,在刻印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刻刀的性能,以表現線條的豐富內涵與作者的創作情感。而至於刀法,只是基礎,後面需要的只是多練,沒有秘訣,而對於刀法的掌握,還一個更主要的關鍵因素是“篆法”,篆法決定刀法,篆法精通之時,處於方寸之間,縱使氣象萬千,亦可瞭然於胸,刀法章法佈局變化掌握自如,“運籌帷幄與股掌之間”,篆刻大家吳昌碩說過:“餘不解何謂刀法,餘但知鑿出餘胸中所欲表現之字而已。”

多讀,多寫,多刻,多想。


冷齋


什麼叫金石篆刻?金就是鋼刀,就是刀味;石就是章料,就是石頭,蹦蹦裂裂的石頭味;篆就是篆體入印,就是毛毫書寫味、墨味和石當紙之書寫味;刻什麼是刻章過程,精絕的手藝。篆刻沒有強烈的刀味、石味、筆味、墨味、書寫味、古韻味等,都是甜膩大俗之人所為。對號入座的人會重生,當我耳邊風的人,藝術早死。追求藝術那道味,要學潔癖人那種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同吃器,藝術追求至不與人同臭同味,你才是嶄新的自我。

《鍾國康篆刻》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鍾國康


如何審美篆刻刀法?

多多品讀印普唄。我們不可能觀看到專家現場制印,也不可能看到真實的印章。唯一能做的,就是研讀前人的印普。並從中領悟他們制印的刀法。

其實,篆刻刀法並不複雜。

無非是單刀和雙刀。

所謂的單刀,又分衝刀和切刀,以及衝切結合的刀法。

所謂雙刀法,就是單刀法的重複而已。

多讀印普,從中領悟前人專家的制印用刀,是學習篆刻的基本功之一。

白文印和朱文印的用刀是不一樣的。只有細心觀看、領悟印普的用刀規律,再加上自己的實踐操刀,才能體會篆刻用刀的真諦。








皛舒


猜想:刀法上升到藝術可能是陰差陽錯的,甚至印章(篆刻)成品也有這點意思。依定論,“印宗秦漢”,印章又叫“信印”,據考證,常常是用於把信件(文件)裝好會最後一個小手續,在封口泥上加蓋一個印,以驗證是誰發的,有防偽禁隨便拆開的意思。收到信函的人拆開時,第一步就是審視清楚“信印”,再掰開封泥取出原件……久而久之,看印章也就是一大趣味,看起來漂亮舒服的自然就稱為美了,所以製作印章也就成了藝術。封泥行為後來就少了,就把印章直接蓋在原文件上作用和效果是一樣的。但是就需要另外一樣東西,就是“印泥”,所以後來印泥製作也成了絕活。

刀法這個課題也是因為特殊原因吧。一枚好看的印章,當然喜歡常常用了,而印石這種材料天生易磨損和破碎,印章在長期使用中,難免就會破一點,掉一處,於是印章常常就殘缺不全了。但是人們卻發現,這種殘缺卻別有情趣,於是就“走火入魔”,在刻印時就故意搞成殘缺樣,在缺得不過癮時還乾脆用刻刀敲壞某地方。篆刻刀法通常有衝刀法和切刀法,這一是要適應印石這種特殊材料,二是滿足大家後來特殊的視覺要求。但是早期的印章刻制,也許沒這麼些講究,可能就是刻得工整易識別。

刀法的原則,體現在指力腕力,表現為果斷痛快,或者纏綿動人,但無非就是在古樸或者典雅上動心思用功夫,目的也就是為印章的美感和趣味錦上添花。有一種特別的“鐵線篆”技術,刻成的線條細如遊絲,也是不可不研究審視的,那常常是如履薄冰,駕馭不好,就會前功盡棄。而印章最重要的應該確實還是篆法,印文的佈局結構和風格,當屬於重中之重,是決定性的,一定要精心謀劃好,刀法只有與篆法渾然天成了,才是印章作品的完美成功。


非雲非鶴801


篆刻刀法之美,鑑賞的標準是能否具備力量感。自然古拙,鬼斧神工,只因大道至簡。只有極其自信,才能揮刀如筆。

另外拋開字法和章法談刀法,也是無根之萍。同樣的一份印稿,同樣的刀法風格可以看出刀法的高低。差別在於細節的處理,線條的遒勁程度。但這一切是為字法和章法服務。也就是印從書出的意思。真實的反應書法特色就是好刀法。


超行天下極品人生


篆刻自文字產生之時始,如甲骨文,後發展到竹簡,至今已成為藝術。篆刻也被稱為金石,現在主要是指在金屬和石質材料上篆刻文字或圖案。分為陰陽刻。因用途不同,可採用不同的刀法篆刻。我所見的篆刻都是用平口刀陰刻,這種篆刻法快速瀟灑,但容易破邊破角,但因其揮灑自如,尤得書畫家喜愛。偶有所見陽刻,用刀複雜,講究細緻入微,多用於印鑑。如今電子時代,篆刻已很少有人工的了,能稱金石篆刻的,只留在極少藝術家手中。畫家水華善陰刻,家父幾枚印章出自其手。西洋畫者,一般不善篆刻。具體刀法欣賞,本人未入門,不敢妄議。


老羽人


再多說一句:我於鍾先生之奏刀中,讀到了李白《將進酒》之味,也讀到了杜甫《北征》之味!


用戶8154591671440


作為篆刻的刀法審美,我覺得不管是衝刀法還是切刀法,都是為了篆刻的美而美。


從容22


篆刻印章文字設計第一,刀法只能排第二。就算新手刀法不熟練,幾年功夫刻下來,刀法也會變得精熟。但是關於文字的如何設計,如何排列,讓這枚印章變得真善美。這才是核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