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交易量暴跌的背後,真的是因為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嗎?

沒有什麼不同


紫砂交易量的暴跌,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回歸理性,個人認為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理性消費意味著紫砂產品或者說是紫砂行業存在的問題。首先肯定是產品質量問題 其次還有商家為了掙錢沒有底線過度吹噓產品 同行惡意競爭等

先講一點目前紫砂圈的亂象

前段時間大火的某直播,某拍堂。商家利用消費者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兩三百三四百的價位都能買到各種底槽青,朱泥,本綠這樣的珍稀泥料,名家大師壺,全手工,宣稱成本只有這點。不懂行情或者一知半解的小白自然就容易聽信。殊不知刨去平臺的佣金抽成,直播團隊的運營經費,這兩三百的壺成本立馬被拉低到百元甚至百元以下。說難聽了,真是底槽青這樣珍稀泥料的話,這百來塊錢都不夠泥料錢,更不要提手工錢。所以這價位的產品就註定了它是地攤貨。我一直在跟朋友們說,低價位的紫砂壺不要去碰,就是把以前擺地攤的產品挪到了網絡上而已。誰都要混飯吃,不掙錢做什麼商人,兩三百買個化工假紫砂壺不如買個品牌的不鏽鋼保溫杯來的實在。

直播跟微商的火熱跟帶來的暴利讓更多的人眼紅,一個手機就能做生意的時代導致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都會去分一杯羹;現在放眼紫砂圈,幾乎全民皆商。

這就使得行業的水“渾”了起來,匠人想去掙商人的錢;商人賣五六百的產品匠人四五百就能賣,狠狠心四百三百五也能賣,大不了質量做的次一點,多做幾個,惡性循環。等客戶群體多了就找便宜的工手去做,享受一回“代工”的樂趣。所以在直播平臺上充斥著一邊做壺一邊跟“粉絲”聊天的匠人。懂行的人都知道,匠人在做壺的時候是需要極度安靜的,心也需要安靜,所以大多數匠人都會選擇在晚上幹活。即使枯燥了,也只是會放一下歌或者電臺聽小說而已,絕不可能去看個電視甚至去直播跟觀眾互動。想要做出好產品是絕不會允許讓別人打擾自己的,認真做壺的時候若是有旁人打擾,甚至會很生氣。商人從匠人手裡拿產品販賣的時候是會有所挑選的,哪裡做工有問題會立即指正,做到了一個“監督者”的作用,但是匠人自己販賣的話則是缺少了一個這樣的“質檢員”,所以無腦壓價的同時間接的讓產品質量也會出現問題。

變現困難,以投資為目的壺友們曾以上萬十幾萬的大價錢購買所謂名家壺,這麼多年下來終於開始意識到所謂已經升值的茶壺其實變現困難,再運氣不好打眼買了把“代工壺”;“投機”不成蝕把“米”。

泥料問題,隨著現在各種紫砂知識的科普,越來越多的壺友已經會自行分辨化工壺,再不濟也會找個人看看是否化工。當初“紫砂風暴”化工壺風波過後整個紫砂市場都是大門緊閉,貨架上的茶壺也大多都下架。是心虛?遺留下的那批大量化工壺去哪了?這幾年大規模產量下的各種稀有泥料從何而來?十年前的市場就已經充斥著化工壺,十年後家家原礦製作?隨著消費者自我分辨能力的增強,以往眾多壺商的忽悠話術就很少會有人聽信了;例如“添加了金屬化工顏料的泥經過一千多度的高溫燒後沒有毒性了。”“黃龍山還有幾十萬噸的泥料,沒有傳說的那麼稀少。說泥料稀少的商家才是忽悠”等等,沒有分辨能力聽人吹噓就買的愣頭青也有,但終歸也會醒悟。

紫砂壺的使用,泥料是基礎。不是紫砂泥,又談什麼壺型跟做工?無論您追求的是”假大師“還是”真名家“,歸根結底都只是塑型高手。泥料沒玩對,再打眼買把”假大師“代工壺,把玩價值都沒有還談什麼收藏價值呢?

在瘋狂的消費過後終歸會迴歸到理性,消費者不是傻子,衝動消費過後還是會把注意力放在產品質量上。紫砂這門生意是細水長流,真材實料;而不是掙快錢,惡性競爭吃子孫飯;坑了消費者又害了整個行業。



吳家陶鋪


一個行業,當所謂的大師都開始造假(找工藝師代工),說明這個行業水太深。

因為工作的關係,這30年,每年不上一次去宜興,熟悉的朋友中,有好幾個人從事高端紫砂事業。高中同學畢業畢業30年,我從宜興為每個同學和老師訂製了一把紫砂壺,刻上每人的名字以示紀念。

家裡也收藏了一些紫砂壺,但不是刻意去收藏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去宜興採訪,就盛傳經常有臺灣人專門來宜興收購名人(當時指擁有最高等級職稱的從業者)的紫砂壺,那個時候顧景舟的一把紫砂壺收購價過萬元。作為普通人,月收入才幾十元至一、兩百元,一把壺的價格堪稱令人咋舌。

到了這個世紀初,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上來了,宜興企業家也越來越富,興起了收藏紫砂壺的熱潮,高點應該是2015年前後,宜興中超電纜的楊總,投資億元以上資金,購買了28把顧景舟大師的作品,並以此為基礎,創辦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紫砂壺博物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CCTV的央視財經報道後,全國對紫砂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這個博物館的負責人楊其明先生也是業內知名人士。

紫砂壺行業的興起,始於臺灣人。這兩年隨著國內這個行業的興起,大量名家的紫砂壺,從臺灣迴流到大陸。其實,因為臺灣人手中的資金比大陸多出很多,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臺灣人到江蘇東海,收購水晶產品(主要是高品質原石),並大量收藏。現在大量的水晶原石,也從臺灣回購到了東海。

這兩年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調整,諸如字畫紫砂壺水晶翡翠之類的收藏都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隻要是真正的精品,名家大師的作品,還是有很多收藏者。

所有的收藏,都是從興趣開始,紫砂壺行業也莫不如此,只要你擁有一顆平常心,真正喜歡紫砂壺,就不會在意一時的價格升和跌。在這過程中,擠出泥沙,讓行業淨化,留下真正喜歡的人,也未嘗不可。


君無戲言博主


我是丁山紫砂從業人員,看到很多評論說 紫砂的種種不好的現象,這裡我為我們祖宗留下了寶貴財富正名一下。也給壺友提供一些個人意見。首先紫砂壺泡茶,特別是紅茶類最佳,玻璃的瓷的鐵的以及外地的陶土製壺都是無法超越的,紫砂泥的特性陶土是獨一的,至少現在。二,化工壺,紫砂又稱五色土,紫,紅,黃(段),黑,綠,後面兩種民國時期就沒有了,有的都是人工配製的,包括顧大師的民國綠放古如意壺,黑色只有焐灰工藝產生。所以說,添加適量的化工原料也是正常的,(適量),這個方面我認為政府要起到監管責任, 成品泥賣出要有合格安全證!三,價格,模具壺一個人工可做一到三個一天,看複雜成度,正常工資三到五百一天要吧!全手工製作一天到幾天,十幾天的都有看檔次最高低,最加泥料,燒成,破損等,還有作者的名氣,職稱高低,製作水平,等等。壺友,價格你自己心裡應該清楚了吧!花一,二百能買到我們宜興真正的紫砂壺嗎?四,代工壺,我們現在市場經濟,需求和供給有矛盾的時候就出現了這個現象,我以為你是買來泡茶的壺你就認個品牌,個性品質,作者的品牌,。如果你是想要賣真正的有品質,有藝術的,有獨特個性化的,而且,有收藏價值的,那你一定要來找丁山真正的紫砂藝人,先了解人品,再下手不遲。不要道聽途說,牛比越大越有問題!希望能給壺友有所幫助。


明心錦


我早就說過,玩紫砂壺的人腦都進水了。紫砂壺買1~2把用用,花幾百元錢不生筋動骨。如果買了想發財,那就倒大黴。1.紫砂壺本是地下的土,現在的紫砂泥更狗屁,全是化工泥,根本不會變色。2.現在的壺每天能做3~5把,我鎮有陶工幾萬,這麼大的量,紫砂壺能升值嗎、3.假貨橫行,從未做過茶壺的,現在搖身一變,卻成了全國工藝美術大師。


滄海一粟266901746


我是雲南昆明人,很喜歡紫砂壺,雲南茶文化應該是近十多年開始現成,更有代表性吧。

1.過去交易量猛增,是因為茶文化開始普及的結果,現在是成熟市場,當然會理性回調,不過也是進五步退兩步的;

2.過去熱炒原料稀缺,有的料的確精貴,但不都是,現在市場理性了;

3.紫砂行業不規範,機制,全手,半手,化學染色,魚龍混雜;

(昆明最大的一處茶葉市場,裡邊一家300平的茶具店,做工只值幾十的茶具,可以喊幾百的價)

4.茶具易碎,而且喝茶習慣開始分化,陶瓷,玻璃。。。的茶具,好用,便宜,漂亮,已經很多人在用;

5.行業人才不足,雖是老手藝,但也是最近才蓬勃發展,接受過專業藝術培訓的年輕人才少,因此人才結構兩頭大,中間少,很極端。

宜興有的一個村都在做,產量高,但,真正好的壺,真很少,而好的又太貴,幾千上萬;

市場最大需要的幾百到一兩千的壺,反而一直參差不齊,很難找到合適的。

紫砂行業創新少,就這麼幾個經典款。很多做壺做盞的,看著很有普,很有文化,很努力,可做出的,就一大路貨,真該和陶瓷行業的學下,而且日本的陶器,也可以學,形和意境把握的也特別好。

比較陶瓷行業,反而比紫砂行業成熟,而且有底蘊,買過兩把陶瓷壺,形制特別完美,而形壺最考功底,打個比方,形壺是美女的身材,花壺是臉蛋,那形當然最難。多少錢呢,一把110,一把230(價都不好意思講)。

紫砂壺,我買了三把,580,1180,1380。

上週買了一個茶盞,琉璃的,530。

因此,紫砂行業想起來,就別整天只拿紫砂文化說事,專業的藝術人才,靠譜的用料,甚至專業的經營人才也必須。

茶文化的市場會越來越大,但紫砂壺,真還是要努力下。


萬籟俱寂9188943


作為一個古玩商的老鳥,紫砂一半的魅力在料上,現在陳腐夠10年的料子有多少在賣,外山料不談了。任何一個收藏品種的大師100年不超過5個,那是會設計,工藝精良的開宗立派的才能成為大師。而且傳統的東西首先要有傳承,在這個基礎上的創新和設計有傳統老味道的紫砂作品何其難。現在宜興設計和製作基本分開走。所謂自己設計的壺。。。。哎。。泡茶的工具,好用,泥料好,斷流好就行了,啥狗屁大師,100年後還有幾個人留名啊


金火Joe1


消費者不買單了,消費力度降低,你要想想紫砂壺的市場和消費人群,消費人群不變可能會降低,因為90後未必都喜歡和接受這種物件,翡翠也一個樣,可是你的市場打開了,鋪天蓋地搶錢,互聯網時代讓你足不出戶就能看到買到,可是也悄悄危機,第一價格透明化,第二市場搶蛋糕的人多了,第三品質質量假貨等等都需要消費者買單,消耗是全部消費者對這個物件觀點,

就拿鑽石來說其實鑽石最多地下多的事,可是為什麼這麼貴,還不就是有人囤貨買斷,然後加入調味品和故事,再控制出貨量,這價格不就上去了嗎?現在消費者不同意了,出現了莫桑鑽同樣能達到這個頂級鑽石的標準還很便宜,這就出事了,

同樣道理,紫砂這個真的就沒有了嗎?物件就是這樣子添加故事就不同了,可是消費買單這買賣成了,

重點是現在整個世界都在搶錢,房子在搶,金融公司,貸款,銀行,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搶,紫砂又不是必需品,那還有閒錢,六個錢包都給搶空了,還貸款二三十年,你說誰來買單紫砂,翡翠,鑽石,可是這樣不能跟金磚比,金磚是全世界貨幣,

所以你說能不出問題嗎?不是沒有量,多的是,鑽石到處都是根本不值錢,翡翠沒有了嗎,都是在貨主手裡,原石成品好東西多的是,紫砂礦少嗎?夠幾輩人用,你們說是不是?現在缺的是錢,有錢人不會隨便投資,不可再生才是投資收藏的真諦,你不是給了故事和調味品忽悠得了的,也就懵懵大眾消費者,覺得說的對的點個贊


艦隊護孩


沒有了信譽、假貨、代工壺、沒有了“貨真價實”東西,就成了幹垃圾、有害健康的垃圾了。


用戶4593703606487


假的太多,沒人買。花大價錢買個假的,還不如玻璃杯安全。


波爾多的紅


價高,工假,料假,代工。讓一個多年的玩壺人都傻了,不要說新手,紫砂壺的透氣性就是一個偽命題,不相信將壺裡外洗乾淨,蓋上壺蓋,太陽下曬一天,壺裡依依然是溼的,費勁買又複雜又假的壺,還不如直接買簡單衛生實用的茶具。紫砂壺正在成為收藏的笑話,量巨大,真壺有沒有萬分之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