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蘇雪林為何用了半輩子辱罵魯迅?他們之間有何恩怨?

祗樹


短短的38年民國,戰亂頻頻,社會滿目瘡痍,人民有著諸多的苦難,可是卻也才子佳人輩出,這些人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才女蘇雪林的一生也是一個傳奇了。

這個女人身上有著很多吸引人關注的地方,她的出身很顯赫,是唐宋八大家蘇轍的第33代嫡孫;她是文壇的常青樹,一生著作不斷,與冰心、丁玲、馮沅君、凌叔華一起被稱為“中國五大女作家”;她把愛情當成生命,可是她和張寶齡婚姻卻是冰冷的墳墓;她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在魯迅生前是極力推崇,可是魯迅去世後,她卻對他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大半輩子都在罵。

蘇雪林把罵魯迅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也因為罵魯迅而出名,不過我卻覺得她是一個十足的小人。要知道就連郭沫若在魯迅逝世後都停止和他的兵戈相見了,蘇雪林卻一改過去對魯迅推崇的態度,轉而開始反魯事業了,生前視若神明死後開始詆譭,這算什麼了?

一,蘇雪林是名人蘇轍的後人,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在魯迅生前極力推崇他。

蘇雪林的出身很好,是唐宋八大家蘇澈的後人,她的祖父做過清朝的縣令,也是殷實的家庭了,不過很不幸的是,她有一個刁鑽刻薄的祖母。這人奉行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蘇雪林自幼就被裹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不被允許進學堂讀書,還是蘇雪林的二叔留學回來,再加上母親的苦苦哀求,她才有了讀書的機會,這一讀可不得了,讀出了一個大才女。

不管她怎麼罵魯迅,但是她是一個民國的才女,這點我們還是應該認可她的。她寫了70年左右,一生都筆耕不斷,出版了著作40部,在小說、散文、戲劇、文藝批評上都有研究。蘇雪林在寫作上是很認真的,例如她崇拜屈原,就花了大半個世紀研究,收集相關資料,最後寫成了180萬字的《屈賦新探》。蘇雪林雖然與冰心一起被稱為“冰雪聰明”,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她的文學成就是超過冰心的。

蘇雪林其實是胡適的學生,不過她也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她的第一部作品《綠葉》出版的時候,她還特意送了一本書給魯迅,扉頁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魯迅先生校正,學生蘇雪林謹贈。七、四、一九二八”。

這本書在北新書局出版,老闆李小峰在1928年舉辦了一場小型宴會,宴請了一些名人,林語堂、郁達夫等知名作家都去了,魯迅也去了。蘇雪林也受邀參加,這應該是魯迅和蘇雪林唯一的一次見面了,可是不知道什麼緣故,魯迅對她的態度很冷淡,據說沒有和蘇雪林握手,很多人說就是因為這件事,讓蘇雪林耿耿於懷,罵了魯迅大半輩子了。

不過在魯迅生前的時候,蘇雪林可是極力推崇他的,她多次寫文讚頌魯迅的文章。蘇雪林說魯迅是“中國最成功的鄉土文學家”,又說魯迅憑著《吶喊》和《彷徨》兩本文集,就能夠“在中國文學史佔到永久的地位了。”

在魯迅生前,蘇雪林應該算是他的“忠實粉絲”吧,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在魯迅去世後沒多久,蘇雪林就突然態度大變,轉而開始大半輩子反魯了,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

二,魯迅去世後,蘇雪林開始反魯事業,罵了半輩子,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去世,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沈鈞儒、茅盾、蕭參等人成立了治喪委員會,為魯迅料理後事。蘇雪林也隆重登場了,不過她是寫信給蔡元培,勸他不要給敗類治喪。1936年11月12日,蘇雪林寫了《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正式開啟了大半生轟轟烈烈的罵魯事業了。

蘇雪林反魯可不是一時興起,她是認認真真幹了大半輩子了,她寫了無數謾罵魯迅的文章,還在1967年出版了文集《我論魯迅》,她自己都說她的大半生都在幹反魯的事業。

她到底罵了魯迅什麼了?她說魯迅和胡適一樣出身卑微,可是魯迅卻成了一個變態;她罵魯迅換了幾次職業,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她罵魯迅多疑善妒,忒多疑了;她罵魯迅褊狹陰險,資助人也是作秀的行為......

總之,她就是絮絮叨叨,罵了大半輩子。有人說是兩個人見面的時候魯迅的冷淡刺激了她,有人說是魯迅和胡適有過紛爭,她在給恩師胡適報仇了,不過胡適可不背這個鍋。胡適寫信勸蘇雪林不要攻擊已經逝去的魯迅了,勸她“能不能正常一點”,但是還是沒能阻止蘇雪林的瘋狂行為。

三,蘇雪林婚姻破碎不堪,晚年回到安徽老家,選擇落葉歸根。

有人會問,為啥魯迅的後人不起訴她了?最開始罵的時候是戰亂,然後1949年蘇雪林就去了臺灣,當時的兩岸關係緊張,她罵魯迅還得到了臺灣當局的支持了,等她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102歲的老人了,還真的無法起訴了。

1998年5月27日,102歲的蘇雪林被人抬回了安徽黃山市永豐鄉的嶺下蘇村,據說當時的蘇雪林是淚水漣漣,說自己終於回家了,以後再也不會離開了。一年後,103歲的蘇雪林病逝,被人葬在母親的身邊,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蘇雪林沒有後人,她的婚姻破碎不堪,她也向往愛情,“我是隻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項空白”。

她和張寶齡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沒有絲毫感情可言,他們的婚姻是一場冰冷的墳墓。可蘇雪林卻沒有挖掘墳墓的勇氣,就這樣過完了一生,是一個大悲劇了。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蘇雪林是魯迅的學生,但蘇雪林用半輩子罵魯迅,言語非常惡毒。她將“罵魯迅”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事業,令人啼笑皆非。那麼,蘇雪林為何要這麼做呢?她和魯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恩怨呢?

蘇雪林在魯迅生前沒罵過魯迅

蘇雪林罵魯迅,始於1937年,那時候魯迅已經死了。1936年,魯迅的死引起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哀悼和震驚,在魯迅死後不久,蘇雪林就開始公開謾罵魯迅。

而在魯迅還活著的時候,蘇雪林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給予魯迅的作品非常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忽然轉變,令所有人大為驚訝。

社會各界的反應

蘇雪林此文一發,引起社會厭惡。她給胡適先生寫信,胡適勸蘇雪林說,人們對於魯迅,都是“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魯迅沒你說的那麼不堪。況且魯迅剛死,你就來這麼一出,魯迅還是你的老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她又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信,當時蔡元培身患重病,不能受刺激,遞信人說這封信寫得太氣人了,就沒給蔡元培。不久後,蘇雪林將信直接發表在報刊上。胡適過了二十天才看見這封信,又給她寫信,說“你能不能正常一點”。

蘇雪林究竟罵魯迅什麼?

然而這並不能阻止蘇雪林對魯迅的謾罵,到魯迅去世三十週年的時候,蘇雪林又發表文章罵魯迅。主要內容是:

1.魯迅小時候窮,連學費都籌不起,後來決定行醫。

2.魯迅回國後當了老師和教務長,想謀個翻譯的活,被人拒絕了

——蘇雪林由此推斷:可見魯迅此人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

3.魯迅的心理是病態的,因為他童年常常到當鋪典當東西,當鋪的夥計嘲笑過他個子矮,後來魯迅又到親戚家“乞食”。

——蘇雪林的結論是:由此可見,魯迅是個要強的人,而對比之下,胡適小時候也窮,但人家的心理怎麼就不變態呢?魯迅為什麼沒有胡適的胸襟呢?

<strong>

4.魯迅曾經懷疑有人想殺他,曾在枕頭下藏了一把小刀,枕著刀睡覺。這證明魯迅此人非常多疑,做人實在是做得太苦了。魯迅授化學課程的時候,做氫氣實驗,忘了拿火柴,就回去取,離開教室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學生千萬不要亂動氫氣瓶,混入空氣後會爆炸。結果他回來以後氫氣瓶果然爆炸了,而原先前排的學生跑到後面去了。所以魯迅認為有學生動了氫氣瓶子。

——蘇雪林認為:這充分證明魯迅是個多疑的人(她說:魯迅先生你忒多疑了啊!)。


5.……

好吧,蘇雪林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在罵魯迅,絮絮叨叨,翻來覆去,抓住魯迅生活中的細節,來得出疑神疑鬼的結論,最後她誇獎自己“我寫得太精彩了”。

結論

從上面的梗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魯迅此人究竟怎麼樣,姑且不論,但蘇雪林此人,腦子是有病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說簡單點:蘇雪林與魯迅並沒有多大的仇,最多隻能說是有怨吧。

蘇雪林我不知道大家對她了不瞭解,她後來去了臺灣,曾經名聲與冰心差不多,是一位有才的女子。她是安徽人,那個時代雖然說人們思想剛剛發生轉變,但蘇雪林作為一名女人,就已經對自己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了,努力讀書,經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更給了接觸魯迅的文學的機會,同時也給了相逢的機會。

其實蘇雪林對魯迅一開始是非常欽佩的,經常在公眾場合說自己是魯迅的學生,按照現在的說法蘇雪林還是魯迅的一名粉絲呢!可是為何蘇雪林女士在魯迅死後,就不斷的攻擊魯迅呢?我認為是她的偏執以及為了名利。

1928年,蘇雪林出版了自己第一篇作品叫做《綠天》,她第一個把書給了魯迅,但是得到的並不是魯迅的賞識,只是對一個自己讀者的態度,刻板的回覆了她。這一切有可能都是蘇雪林的偏執所導致的,她認為自己對魯迅那麼崇拜,自己出書第一個也是給您看,你應該拿我和其他讀者不一樣。

據蘇雪林女士的自傳中,曾寫道蘇雪林和魯迅有過一次見面,是在一次作者的臥談會上,蘇雪林遠遠的就看見了魯迅,急忙向魯迅打招呼,但是魯迅對她只是輕微的點了點頭,蘇雪林的滿腔熱血和要說的話戛然而止,內心從頭涼到了底,滿懷憧憬,卻不歡而散。

這兩件對於魯迅來說都是小事,但在蘇雪林心中認為魯迅不應該這樣對她,她的一生走來,本就是高傲的,她不願這樣被魯迅看不起,因愛生恨,在魯迅死後對魯迅進行了抨擊。

並且蘇雪林罵魯迅已經由來已久,在魯迅先生還在世的時候,與胡適先生意見,觀點相左,是魯迅先生先罵的胡適,蘇雪林也是胡適的粉絲,由之前的小事和現在發生的事,她不再站在魯迅那邊了,多次在文章中罵魯迅,頗有點小家子氣。

後來,蘇雪林到了臺灣之後,繼續抨擊魯迅,我想一方面是因為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她迎合臺灣,藉此表面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應該是給自己刷“熱度”,我很難想象一個女人會因為兩件小事和與他的意見不一致就一直抨擊這個人,曝光自己,應該是她的真實目的。


歷史深度揭秘


蘇雪林,筆名綠漪,安徽太平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和冰心有“冰雪聰明”之稱。她曾經非常敬重魯迅,對魯迅以師禮相待。然而蘇雪林卻在魯迅逝世後不久就開始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一直罵了大半輩子(蘇雪林活了102歲),言語非常惡毒。昔日師生為何反目成仇,兩人到底有何恩怨呢?

蘇雪林出生在官宦世家,性格像個男孩子,直來直往。10多歲的時候因太過淘氣從私塾輟學,而後在家讀書,並一發不可收拾,廣泛的書籍閱讀奠定了她良好的文學功底。1919年,蘇雪林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師範大學。在求學期間,蘇雪林在多種報刊上發表各類政論雜文60餘篇,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展現出非凡的創作天賦。而此時的魯迅是文學界的一面旗幟,尤其以雜文見長,蘇雪林自然對魯迅崇拜至極,並以學生自居。

魯迅逝世後,蘇雪林卻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說他“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甚至稱魯迅的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而且一罵就是半輩子,蘇雪林態度轉變之劇,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

一、有人說,這是因為魯迅曾經怠慢過蘇雪林。據說在1928年7月7日這一天,北新書局老闆設宴招待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等知名作家。蘇雪林因散文集《綠天》發行,也受到邀請。蘇雪林因是後起之秀,受到大家的追捧。但當她和偶像魯迅見面的時候,魯迅對她的態度很是冰冷,既沒有和她握手,也沒有禮節性的寒暄,只是朝她點了點頭罷了。蘇雪林感到非常尷尬,認為受到了魯迅的怠慢,於是對他心生忌恨,發展到後來的惡語相加。

二、蘇雪林為了討好國民黨政府。魯迅以筆為武器,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但蘇雪林後來卻成了國民黨政府的支持者,所以蘇雪林對魯迅進行攻擊也就合情合理了。特別是蘇雪林到了臺灣後,為了博取臺灣當局的支持,在魯迅逝世30週年發表了將近3萬字的長文《魯迅傳論》,對魯迅進行各種攻擊。此文一出,迎合了當時的政治氛圍,深受蔣介石的喜愛,蘇雪林也因此迅速成為輿論“紅人”,並因此獲得了“教育部”的獎金。

我認為,第二個理由更為合理,第一個理由未免太過小肚雞腸了。


石頭說歷史


兩人之間的恩,倒沒怎麼看到,反而只見到了蘇雪林對魯迅的恨。通常,文人相輕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一個追著另一個罵,而且一罵就是半輩子,還真不多見。不過,蘇雪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罵魯迅,我是認證的!

當我們在背誦和欣賞著魯迅先生的雜文時,在海峽對岸,還有一位女文人,正用犀利、刻薄和刁鑽的文字批判著這位民國大師。這個人,便是蘇雪林。

蘇雪林生於1897年,原名蘇小梅,字雪林,曾赴法國留學,後索性以字為名,使用蘇雪林這個名字。就名字和照片來看,蘇雪林本應是個文靜嫻熟的女子。常言道,文如其人。可沒想到,蘇女士對魯迅的描述卻截然相反,令人大跌眼鏡。

按照蘇雪林的說法,魯迅是個“奸惡小人”,他的雜文更是“禍國殃民”。如此一來,魯迅先生的人品和文品,被她抨擊的一無是處。顯然,這種評論是有失公允的。評價一個人原本就是非常困難的,魯迅雖不是完人,倒也絕非如蘇雪林所講的那樣一無是處,盡是槽點。顯然,蘇雪林偏激了。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事出必有因,蘇雪林痛恨魯迅,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蘇女士的因,確實一樁小事。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正是魯迅先生聲望最盛的時期,在文壇具有令人矚目的影響力。而比魯迅小十六歲的蘇雪林,可開始嶄露頭角,成了文壇新秀。到1928年時,有出版社負責人邀請作家們小聚,使得魯迅和蘇雪林得以相見。

正是因為這場聚會,徹底改觀了蘇雪林對魯迅的看法,甚至可以說令蘇雪林開始厭惡和痛恨魯迅。按照蘇雪林的說法,當時她滿懷著崇敬和喜悅,主動向魯迅打招呼,可沒有想到,魯迅的態度卻十分冷淡。如此一來,蘇雪林覺得自己非常難堪。

在魯迅先生逝世以後,蘇雪林的筆鋒逐漸變得尖銳起來。後來,蘇雪林越過海峽,在臺生活,自然又放開手腳,可以毫無顧忌抨擊曾經的民國大師。怨念和仇恨多半會隨著歲月的沉澱而增長,蘇雪林的筆鋒也隨之變得更加尖銳。

值得一提的是,蘇雪林的婚姻是失敗的,她的後半生雖然榮耀,卻又透露著一絲沒落。在這樣的心境下,或許很多舊事都不願輕易放下,發洩也成了一種行文習慣。這些習慣中,便包括抨擊魯迅。

一方早已仙逝,一方尚在人間。蘇雪林對魯迅的抨擊,已然不可能演變為對罵,可多少卻有些像遲來的報復。就這樣,蘇雪林辱罵了魯迅半生,自己的內心卻也未因此安寧。如今兩位先生皆已作古,但關於他們的恩怨情仇,卻從未就此淡去,反而更令人津津樂道。


夕陽下的晚楓


在大家的傳統認知裡有著這麼一個觀念,那就是要尊師重道,這是最基本的道德問題。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可是蘇雪林就不同,她反其道而行之,在魯迅先生死後,她發表了許多,為其不敬的言論,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要知道蘇雪林可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啊,怎麼會有如此的行為呢?難道是魯迅先生做的太過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魯迅先生的人品當然沒有問題。

可是為什麼蘇雪林會有這一異常的表現呢?其實這是與她的性格和受到的遭遇有關。首先咱們先來研究下其本人的性格,此人性格有些偏激,且還善妒。要知道在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可是頗受國人愛戴的,他發表的那些文學作品頗受當時人的喜愛。蘇雪林此人自認為其文學作品不比魯迅的差,但其文學地位卻遠遠比不上他,心中難免有些哀怨。再加上魯迅先生此人為人處事有些不太懂得變通,蘇雪林就覺得魯迅有些孤傲。

再加上她本人婚姻不幸,可以說是對生活充滿了絕望。畢竟對於女人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遇到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要想遇到那樣的人,哪有那麼容易,因此蘇雪林便覺得命運對她不公。她公開發表言論去辱罵魯迅先生,她其實是知道會受到公眾不滿的。可是為了奪人眼球,她依然這麼做了。

我個人認為蘇雪林此人道德上還有些問題。在魯迅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她可半點沒有表露出對魯迅先生不敬的行為。在人家剛剛死去後,她就跳出來捏造一些事實來抹黑自己的恩師,這樣的無恥行徑確實讓人無法接受。這可就搞笑了,明眼人都知道魯迅先生之所以棄醫從文,是因為當時的國人精神非常麻木。她還說魯迅先生特別喜歡懷疑別人,老是覺得自己會遭到迫害,於是在枕頭下面藏了一把利器。愛惜性命本就是正常的,沒有人不會不怕死。

更何況由於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效果確實絕佳,讓很多國人精神都得到了洗禮。這讓那個時候的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非常的不滿,派了很多的臥底去刺殺他。所以我認為蘇雪林此人思想有些偏激,胡言亂語的編排自己的恩師,委實稱得上是個小人。


歷史課課代表


蘇雪林是魯迅的後輩,年紀較魯迅小了整整16歲,加之其又頗為長壽,在魯迅病逝後又活了63年,享年102歲,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世紀老人了。同在文壇,又都是個性鮮明之人,難免會相看兩相厭,有些嫌隙倒也正常。

不過,令不少人難以理解的是,在蘇雪林的字裡行間中,對魯迅充斥著敵意,常用近乎苛刻的語言來謾罵和詆譭魯迅。蘇雪林使用諸如“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和“無廉無恥”等辭藻形容魯迅,甚至稱其為“奸惡小人”,將魯迅的文字斥之為“禍國殃民”的反動文章。

如此狠毒的語言,如果沒有深仇大恨或是別有目的,一般都是應該慎用的。可是,就魯迅與蘇雪林生的交集來看,兩人倒也沒什麼明顯的過節。正因如此,有不少大陸的網友對蘇雪林懷有很深的成見,甚至轉而惡語相加,大肆批駁。

蘇雪林的做法,倒令我想起來郭德綱所講的段子:四個說相聲的對著罵街,你把那三個熬死了,你就是藝術家!魯迅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了1936年的10月19日,而蘇雪林則還有超過一個甲子的時間來為魯迅“蓋棺定論”。毫無疑問,無論蘇雪林如何罵,魯迅本人也都無法還擊,加之蘇女士在海峽對岸,自然又少了幾許顧慮。

蘇雪林原本對魯迅敬重有加,厭惡與仇視很可能源自於一場不甚歡愉的飯局。1928年時,一班文人應出版社之邀聚在一起,其中便有魯迅和蘇雪林。按照蘇雪林的記載,當時她曾熱情主動地向魯迅打招呼,而對方卻極為冷淡,令自己非常難堪。

一個是聲名鵲起的大師,一個是鋒芒初露的文壇新秀,兩人的相遇竟是如此尷尬。或許,就在那一刻,蘇雪林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也是從那一天開始,蘇雪林改變了對魯迅的看法。

很多仇怨最初都只是源於某個不經意的細節。蘇雪林對魯迅的敵意,便是如此。當對一個人的看法發生轉變後,那麼他連呼吸都是一種錯誤。所以,蘇雪林也逐漸厭煩起了魯迅的雜文,並斥之為“禍國殃民”。

後來,蘇雪林因眾所周知的原因移居臺灣,自然又對魯迅多了一層敵意。蘇女士或許也將曾批駁當局、喚醒民智的魯迅懷有怨恨。畢竟,自己欣賞和支持的,被對方抨擊和批駁,難免會不太愉悅。

當然,有時候文人也有“碰瓷兒”的做法。罵阿貓阿狗,或許不太引人注意,但要瞄準了某位知名學者大肆批駁,則很容易形成受人關注。蘇女士最初抨擊魯迅,究竟是懷著哪種目的,已經難以得知了,但當謾罵成為一種習慣後,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客觀來講,蘇雪林倒也是具有真才實學的,而且幾十年來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只不過,人文多半個性鮮明,文壇才女尤是。概括來講,蘇雪林與魯迅之間,倒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也只能算是彼此看不對眼吧!


史海爛柯人


蘇雪林,一個女精神病,一個壓抑了一輩子的偏執狂,一個捧臺灣當局臭腳的賴婆娘。

這個賤貨前半輩子把魯迅先生捧上天,後半輩子罵魯迅先生半輩子,無非三個原因,一是倆人見面,魯迅先生就像這個賤貨說的,“比較傲慢”,這個賤貨當時也小有名氣,覺得受了侮辱。二是魯迅先生在大陸被封神,而這個賤貨在臺灣拼了狗命罵魯迅先生,可以捧臺灣當局的臭腳丫子。三是,這個賤貨深知,要想罵名千古,那就拼命的罵一個比它更有名的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賤貨婚姻不幸,一輩子性壓抑,找個出氣筒——罵魯迅先生,一舉多得。可憐又可悲的賤貨!


鶴鳴九峰


1、我希望看到蘇雪林對魯迅的所有言論,包括描述、敘述和評語。我想這也許是所有同胞的企望。因為大家都有是非標準,有思維,一般不需要任何人包辦。

2、從目前見到的蘇對魯的言論,我認為,一是她先說事實。從文字判斷是客觀的,無人糾正。二是談自己的評論。這種評論的結果,僅僅代表她的觀點。從蘇的文章佈局的先擺事實後評論看,她也未想代表大家。三是一些人判定蘇是罵魯迅,我不敢苟同。只能說蘇是還魯迅以立體,還給大家一個有血有肉的魯迅,給公眾以知情權。而反對蘇的人是神話魯迅,或者是妄想神話。誰對誰錯?

3、我們不少同胞多少年形成的神化一些人的思維是偏激的,是幼稚的。這種行為對我們的社會危害是很大的。在我們文明的成熟過程中,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注意及時糾正,否則,神有可能成為前進的伴腳石。

具體到魯迅,被拉下神壇,他仍然是一個偉大的社會批評家和文學家。這一點,難道能否認嗎!?

4、一些人總是錯誤的認為要批評人,必須是完人。一是請問世界上有完人嗎?二是有缺點的人為什麼不能批評人?我認為只要批評的有道理,對社會進步有利,誰都有批評權。難道不是嗎?三是一些被批評者就愛以批評者不是完人而抵賴,這是一種狡辯,是妄想躲避批評的狡辯。


魚磊衛靜


眾所周知,蘇雪林在魯迅死後極力辱罵魯迅的“反魯”行為,一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公案。目前許多研究從不同層面加以闡述,如暗戀說、精神弒父說、性格偏激說等等。這些說法都不無道理,而在梳理恩怨前,我們先來看看蘇雪林口中那次直接導致她對魯迅態度轉變的唯一一次會面。


據魯迅記載,他與蘇雪林第一次直接接觸是在1928年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舉辦的宴會上。在這次會議上,蘇雪林將自己新近出版的散文集《綠天》贈送給了魯迅,但因為“魯迅神情傲慢,我們同他招呼,他愛理不理的。說話總是在罵人”,因此她“僅對他點了一下頭,並未說一句話”(蘇雪林《蘇雪林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她似乎將這種因為不熟悉而導致的冷漠轉化為對魯迅的失望。雖然這只是一次簡單的會面,並無過多的文獻記載,但我們也能從中瞭解到,蘇雪林在這時並未對魯迅表現出過多的憎恨。


在魯迅不幸病逝後,蘇雪林給蔡元培寫了一封題為《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的信,其中不僅要求胡適把自己從魯迅的葬儀發起人名單中刪除,同時還大力抨擊、批評魯迅,並夾雜著謾罵和惡意中傷。但其實,如果說僅僅因為那次會面就導致蘇雪林如此惡言相向,甚至用了大半輩子攻擊魯迅卻沒有選擇在其生前進行筆戰,著實有點說不過去。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也許魯迅生前確實有些理念與蘇雪林相違背,但之後耗時半輩子進行辱罵的根本原因則在於,由於魯迅擁有文壇中不可撼動的地位,蘇雪林似乎是將他當成了一個靶子,通過批判魯迅來倚正自己的觀點,確實也有許多過激、偏頗之嫌。


蘇雪林和魯迅沒有過多接觸、沒有過多私人恩怨,因此她的“反魯”行為表面上是抨擊魯迅的私德、做派,實則是在維護其右翼的政治立場與政治信仰。雖然我們無法過多深究她的“反魯”動機,但在這場長達了她半輩子的罵聲中,我們也需要更加註意她的政治身份而非魯迅為人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