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最重要的民族節日之一,最初指午月第一個午日,因“午”“五”相通,後遂被固定在五月初五。

五月正是天氣潮溼悶熱,疾病易發時節,因此五月曆來又被稱作“惡月”。

《淮南子·時則訓》雲:“仲夏之月,招搖指午,昏亢中,旦危中。”

因為端午被稱為惡月惡日,因此,民間關於端午的各種活動,主要圍繞著祛毒辟邪展開,由此應運而生了一些端的標誌性元素:懸掛艾葉、菖蒲、佩戴納福香包等。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清 任伯年 鍾進士圖 來自國畫藝術網


端午習俗——跳鍾馗


而古時端午還有一種習俗,少為人知。那就是每年端午節都要“跳鍾馗”,或掛鐘馗畫,以求賜福鎮宅,保佑平安。

古時“嬉鍾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鍾馗,在村中巡遊嬉耍。

跳鍾馗,先是五個頭系白毛巾,身圍紅、紫、綠、灰、黃五色包肚,手持棍、叉、腳蹬軟底繡鞋的邪惡小鬼,在鑼鼓聲中上場,繞兩圈,擺開架勢,吶喊逞威。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從明清各地的地方誌資料中,可以瞭解到當時人們在端午節掛鐘馗畫像的習俗已流傳深遠,如:

《臨安縣誌》:五月“端午”懸蒲劍艾虎於門,堂中掛鐘馗像……

《蘇州府志》:五月,五日,聚百草,多合藥為辟邪丹。……畫鍾馗貼於後戶,以闢不祥。

《吳縣誌》: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堂懸神符及鍾馗像,幾供蜀葵,石榴……

《績溪縣誌》:“端午日”,戶懸蒲艾以辟邪。堂懸朱符,掛鐘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屬。

鍾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邪的神。傳聞鍾馗是個相貌奇異之人,然而才華橫溢、正氣浩然,剛直不阿,為人十分正直。

傳聞他的主要職能是捉鬼。有關鍾馗的民間傳說和記錄數量可觀,更有不少的古今名家畫過鍾馗像: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近代 齊白石 鍾馗讀書圖 來自國畫藝術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近代 徐悲鴻 持劍鍾馗圖 來自國畫藝術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近代 溥心畲 福自天申 來自國畫藝術網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清 羅聘 鍾馗圖 來自國畫藝術網


鍾馗可驅邪鎮宅的傳說起源


民間有眾多說法,其中流傳至今的是一個有關唐玄宗的故事。

唐朝的某一天,唐玄宗久病不愈,做了個古怪的夢,夢見一個小鬼偷他的財寶,十分猖狂,唐玄宗正準備憤怒斥責的時候,一個戴著烏紗帽,穿類似官袍,蓄著大鬍子的人跑了出來,將小鬼一把拿下,併吞下。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之後對唐玄宗說,“吾乃終南山下阿福泉進士鍾馗也,貌異,狀元落選憤亡,因念皇恩,今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邪。”

唐玄宗夢醒之後,病很快便好了,還封鍾馗為“賜福鎮宅聖君”。吳道子還為鍾馗畫像,是畫鍾馗第一人。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吳道子鍾馗畫像


唐玄宗更詔令天下,在端午節的時候掛鐘馗捉鬼的畫像可以用來驅鬼辟邪。

雖然種種皆為傳說,鍾馗的形象很可能只是產生於是唐玄宗和吳道子的故事繪畫。後來人們仍然引申出很多諸如鍾馗嫁妹等等故事,而鍾馗所具有的的美德:嫉惡如仇,剛正勇猛卻至今為人稱道。


中國神話 | 端午辟邪,閒談“鍾馗”

安至福龕 端午節令裝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