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

pupu70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的著名军事行动,东征是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了多次东征行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只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过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strong>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十字军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进行占领,并建立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这些战争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而实际征战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中的“敌对势力”的征服。

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十字军与穆斯林展开拉锯战。

第一次参战的十字军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于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他们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的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军队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死了70000余人。接着,十字军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了若干封建国家。

第二次东征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埃德萨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随后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既定目的

第三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既定目的,而且还造成了惨重伤亡。但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使拜占庭处境困难,并且激发了拜占庭人与拉丁人的矛盾。

第四次战争由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将埃及作为日后行动的基地。这支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他们还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攻打君士坦丁堡。

这群贵族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该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东征源于教皇英诺森三世。教皇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没有得到欧洲君主们的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落魄的骑士纳入十字军。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希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然而十字军在埃及被穆斯林击败,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失败。

第六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在1244年,耶路撒冷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战争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结果十字军被马木鲁克骑兵打败。

最终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木留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与他的士兵才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战争依旧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但在西西里,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转而进军突尼斯。结果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后不久,就在路上爆发了传染病,路易九世也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目的是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爱德华王子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至此,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东方伊斯兰文明的直接对抗,双方伤亡惨重。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不过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可以说,这是一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且历时超长的复杂宗教政治军事事件。


邓海春


11世纪,塞尔柱突厥的异军突起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诸多压力,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急需其他力量帮助他脱离困境,他开始向欧洲寻求帮助,其中就包括教皇乌尔班二世。


乌尔班二世对皇帝的请求相当重视,很快教皇便在克莱蒙召开公会,呼吁所有具有基督教骑士精神的教徒参加远征行动,保护同教兄弟,击退异端。这次拜占庭的危机或许有望让分裂的东西教会重回一体。

最初的十字军东征确实是在信仰的感召下开始的。当时,参与东征的大多数士兵怀着虔诚的信仰之心前往东方,在他们心中,这是一场为上帝、为兄弟而战的战斗。然而,虽然十字军东征最初是一场宗教战争,一场信仰之战,但这个理由其实很难让这个远征持续这么多年。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开始,这场战争更多是建立在世俗的利益之上。

是什么带起了人们参与第二次东征的兴致?首先应该是“夺取圣城”的胜利。基督徒第一次真正将耶路撒冷控制在手,这点然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夺取圣城的消息如火焰般迅速蔓延整个欧洲,而参与其中的不少将领则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如十字军将领博希蒙德在回乡后就受到了英雄的礼遇。这种对英雄的向往,或者说期望自己能借助东征名声大噪的愿望,驱使不少人加入到东征的行列中,可是赚取自我声誉的一个好机会。

而对另一批人来说,东征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十字军东征一开始是以宗教战争发起的,但没想到的是,这场远征却极大地促进欧洲和近东的来往商贸。尤其是意大利商人,借助着东征开辟的道路,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贸基地。


例如,在参与1100年围攻阿卡的战役时,十字军每夺取的一座城市,意大利商人就能得到一座教堂、一个贸易广场、三分之一的战利品,还能免除税收。因此,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商人出资资助十字军东征,以换取丰厚的商贸回报。

除了狂热的信徒、为赢取名誉的骑士、盯着金钱的商人以外,阿拉伯人也是推动这场东征运动的助推者之一。他们对东征运动几乎无动于衷的态度就是就好的助推剂。


当基督教在十字军东征中取得极大胜利,英勇事迹传遍整个欧洲大街小巷之时,伊斯兰世界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反应。虽然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耶路撒冷城内也曾制定对抗十字军的计划,但执行起来相当消极,也只是局部反抗而已。而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后,巴格达的哈里发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反常的状况,或许是因为当时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争斗所致,巴格达和开罗的哈里发都觉得,宁愿让基督徒占据耶路撒冷,也好过让对手占据耶路撒冷。十字军东征近200年,非但没有撕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反而创造出了双方相互交流的机会。东方思想与知识传到欧洲,尤其是古希腊经典回到欧洲,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都同十字军东征关系匪浅。这也倒是一件奇事。

彼得. 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彼得. 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