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德贊時期吐蕃非常強大,它的目標是亞洲大陸嗎?

失魂魚


在吐蕃歷史上,赤松德贊是僅次於松贊干布的贊普,他在位時吐蕃在文治武功方面都達到鼎盛。

一、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疆域達到極盛

赤松德贊,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嗣位,其父是尺帶珠丹,歷史上與金城公主和親的那位。所以野史也有說赤松德贊是金城公主和尺帶珠丹之子的說法。

赤松德贊和吐蕃第一代雄主松贊干布一樣,都是十三歲繼位。他在位時期積極對外擴張,武功之盛在吐蕃歷代贊普中是空前絕後的。

中國的史書記載,赤松德贊時期的吐蕃,疆域盛極,“盡據象雄、党項及諸羌之地,東接涼、松、茂等州,南臨印度,西陷龜茲、疏勒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里,諸胡之盛,莫與為比”。

藏族文獻也記載,赤松德贊統治時的吐蕃,“東抵昂宿星升起之有萬座門的京師城,南接軫宿升起之地,立碑於恆河之濱,控制世界三分之二地方。”

在吐蕃擴張的過程之中,主要的對手就是同樣強大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國。

赤松德贊繼位前的公元751年,處於盛世中的大唐與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怛邏斯發生一場關鍵之戰,結果大唐慘敗,大唐在中亞的勢力開始收縮。不久之後的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再也無力西顧,徹底退出了西域,喪失了在中亞的霸權。

而一直覬覦中亞霸權的吐蕃抓住了利用這個機會,吐蕃先剪除了大唐佈置在自己身邊的釘子大勃律國,並進佔大唐安西四鎮,取代了唐朝在西域的地位。

赤松德贊還利用“安史之亂”派兵攻唐,佔據陝西風翔以西地區。公元763年更是攻入長安,佔據十五日,後為郭子儀所退。

奪得了大唐西域的吐蕃接下來便開始和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的霸權。

最終吐蕃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共進行了三次規模巨大的戰役,吐蕃三戰三勝,阻擋住了阿拉伯人東進的勢頭,主宰了中亞。

同時,赤松德贊還向南亞擴張,南入天竺。

大唐與阿拉伯帝國兩大亞洲強國都成為吐蕃的手下敗將,吐蕃達到了強盛的時期。

二、吐蕃擴張的動因和侷限

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的擴張慾望極強,除了國力強盛之外,佛教的傳播也是他對外擴張的重要因素。

如為了奪取佛祖舍利,對印度用兵,為防止伊斯蘭教的東進,與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等。

在吐蕃國內他大力發展佛教。大曆十四年(779年)興建吐蕃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使吐蕃第一次出現了剃度僧人。他崇佛禁苯,兩次頒行興佛詔書,詔令吐蕃全民奉行佛法,制訂法令來維護藏傳佛教地位。

要說赤松德贊試圖奪取整個亞洲大陸,則是明顯誇大了。吐蕃地處雪域高原,地理環境的因素成為制約他們擴張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而且受制於地理知識的侷限,他們看不到更遠地方,何況東西兩面都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的存在,雖然吐蕃可以在於兩國交戰中佔據一定上風,但也遠未能消滅兩國的地步。

不管怎樣,赤松德贊給吐蕃帶來了黃金時期,他在吐蕃國內被佛教徒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被奉為法王。

赤松德贊是藏族歷史上僅次於松贊干布的第二號大英雄,也是藏族三大法王之一,是一位傑出的偉大人物。


微史春秋


他的目標是傳播佛教,與李唐王朝爭霸天下,從來沒有什麼亞洲戰略,當時西邊是阿巴斯王朝,南面是分裂的印度,東邊是唐朝,北面也是西域都護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