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26子, 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 甚至連朱棣都選擇隱忍?

永州章氏


要看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朱標是誰?不同與我們耳熟能詳的朱棣,朱標由於死的很早,我們對他很陌生。往往忽視了他的能力,普遍認為他沒什麼能力。



朱標,嫡長子,從學於宋濂。沒錯,就是我們課文裡學的那個刻苦求學宋濂,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可見,從一開始,朱元璋就把朱標當太子培養的。


現今不比古代,古代出身很重要。首先,朱標嫡長子的身份就佔有大義,天下莫有不從?不像朱允炆,總是擔心侄子打叔叔的名聲,居然下旨,不要傷了燕王,焉有不敗之理?


能力來說,朱標能力出眾。早年,朱元璋征戰天下,與陳友諒,與元軍大戰的時候,朱標在大後方監國。行軍打仗有一句話,叫兵馬未動,糧響先行,足見後勤的重要。尤其像和陳友諒,元軍這樣的持久戰,但是朱標將後方打理得有條不紊,可見其能力出眾。

朱元璋對朱標情深之至,允許朱標開府,擁有自己的軍隊。在明初的朝堂上沒有什麼站黨一說,只要無腦支持朱元璋,支持朱標就行。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殺大臣是出了名的,朱標多次勸他不要亂殺無辜。一次,朱元璋和朱標兩人發生矛盾,甚至朱元璋拿著劍,滿皇宮追著朱標砍。結果還是老臣相勸,才將朱元璋給拉下。結果第2天這對父子,好像和沒事人一樣,又繼續處理朝政。甚至朱標還說過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也就是被父親輕輕地打上一兩下是可以,如果朱元璋真的要發脾氣,那麼自己還是趕快跑。這樣看著像不像家裡爺倆大鬧,但要知道,對於其他子嗣,朱元璋可沒有那麼好的脾氣。


這麼一位站著大義,受百姓喜愛,有能力,皇帝大力培養的太子,也難怪強如朱棣都沒辦法生出反叛之心了。


紙上談事


朱標其實是個狠人,只是一直被後世史書低估了而已。他活著的時候,朱棣這幫弟弟在他面前根本不敢囂張放肆。


第一、朱標並非軟弱之人

朱標生於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間,自打他出生開始,直至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就一直把他視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從來沒有想過要換人。其太子之位可謂是堅如磐石。

很多人覺得朱標能當太子,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嫡長子,彷彿好像他不是嫡長子,他就沒能力坐穩太子之位似的。但其實朱標真的是被大大低估了,他的能力和他的手腕,完全配得上太子之位。

比如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意明言“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非常的大膽的給朱標放權。

在朱標以太子身份主持政務期間,正好是明朝四大案的集中爆發期。除了藍玉案外,其餘的三大案,朱標都有親自過手。他除了因為受孫子牽連進胡惟庸案的老師宋濂向朱元璋求過情外,在史料當中看不出朱標與朱元璋在大政方針上有過明確的對立。

這說明了什麼?朱標是個狠人!如果他支持朱元璋,說明他也是個狠人;如果他不支持朱元璋,而朱元璋又依然對他很信任,說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極高,是個城府很深的狠人。這種人當太子,朱棣那幫人豈敢造次?



第二、朱標的能力很強

眾所周知,皇帝讓太子主持處理政事,這會對皇帝權力構成相當大的威脅,所以歷代皇帝都很難做到真心放手讓太子參與政務。比如康熙早年對太子胤礽也是各種放權,但最後出於對胤礽的不信任,還是把他廢了。

因此,皇帝對太子放權,對於太子來說,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太子如果沒有極深的政治城府和忍耐力,下場通常不會太好。而朱元璋敢讓朱標處理政務,且朱標從來沒有受到朱元璋的懷疑,一直穩坐太子之位,這說明朱標的能力真的不一般。

我甚至懷疑,朱元璋是故意給朱標搭臺,讓他作為自己在政治上的緩衝器。而朱標也借朱元璋的威懾而使人心歸附自己。父子二人利益和立場高度一致,沒有任何對立。

但是這種政治合作,卻不知道為什麼被後世文人塑造成了暴君和賢子的形象,非常的小家子氣。別的都不說,就單說朱允炆,他也是被後世文人說成是“仁柔”之君。可是他在繼位之後接連廢掉五王。把自己的叔父要麼逼死,要麼囚禁。從這一點來看,哪裡看得出他是一個“仁柔”之君了?

所以,簡單的用仁慈評價帝王,這本身就是很可笑的。朱元璋選朱標為繼承人,這或許僅僅只是因為朱標是嫡長子,朱元璋出於禮法和父子之情的選擇。但朱標能穩坐儲君之位,這絕不是簡單的父親愛兒子了。這就是帝王政治。


第三、“太子黨”勢力強大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即太子朱標病死的第二年,朱元璋故意挑起“藍玉案”,一連誅殺了13名開國功臣。這13位被誅殺的功臣分別是:

涼國公藍玉、開國公常升、會寧侯張溫、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懷遠侯曹興、全寧侯孫恪、瀋陽侯察罕、西涼侯濮興、宜寧侯曹泰、支平侯韓勳、徽先伯桑敬、東莞伯何榮。

朱元璋為什麼要誅殺他們?用朱元璋的藉口來說,就是他們謀反。然而真實原因大家心裡都明白:朱標死後,朱元璋想讓朱允炆繼位,但是藍玉、常升那幫人支持朱允熥(朱允炆的弟弟)。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登基掃清障礙,便把這些人給宰了。

曾經有後人對藍玉之死做過評價:藍玉本來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輔臣,是朱元璋專門為朱標打造的太子黨。朱標不死,藍玉必受重用;朱標既死,藍玉也不能再留了。因為此人實在太厲害,連朱元璋都未必能完全鎮得住他。

所以說,如果朱標不死,朱棣那幫人,根本不敢造次。就憑朱棣手底下那幾塊料,哪裡是朱標太子黨的對手?一個藍玉就能把朱棣的十萬鐵騎打的連一頭毛驢都不剩。(從側面也能說明朱元璋對朱標能力很認可,連藍玉這種驕兵悍將都敢留給朱標)




第四、朱元璋是個好父親

朱元璋可能不是個好大佬,但他確實是一個好父親。尤其是對朱標,朱元璋簡直是有點父愛氾濫了。為了能讓朱標儘快成長,讓他能有政治威信,朱元璋壞事做盡,由他當白臉,朱標當紅臉。

比如洪武二十四年,秦王朱樉因其在藩國多過失,被召還回京師,朱元璋大張旗鼓的打算將他法辦,後經太子朱標的解勸,朱樉次年被赦免,放還回了封國。

還比如有人告發晉王朱棡有異心,朱元璋很生氣,也打算要處罰他,朱標哭著給三弟朱棡求情,朱元璋才罷手。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晉王朱棡)然性驕,在國多不法。或告棡有異謀。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明史》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每次朱元璋斥責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義子沐英時,朱標就跑去請馬皇后來勸解,最後朱元璋都是看著朱標的面子,不了了之。

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明史》

從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是真的很好,很給他面子。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個主觀性很強的人,他要法辦的人,他就一定會辦,太子朱標出面就能勸解,就能讓朱元璋放下屠刀?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事情的內核實質其實就是朱元璋扮白臉,他把扮紅臉的機會讓給了太子朱標。朱元璋的給朱標搭臺,讓朱標能夠招攬人心,樹立一個仁慈、心胸開闊的儲君形象。

說實話,當爹能當到朱元璋這個份上,所有罵名他來背,所有揚名的機會都給朱標,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當中,估計找不到第二個例子了。



總的來說,自古最難做的就是太子,朱標不僅做了三十年的太子,還能穩坐,讓內外都對他服氣。這是一個簡單文弱的之人嗎?朱元璋一代雄猜之主,朱標要是沒有腹黑,沒有城府和手腕,能穩坐太子嗎?對比康熙的太子,對比戾太子,對比李建成,朱標顯然要強多了。表面上他是隻小花貓,可實際上他是個豹子頭。

朱棣拿什麼跟朱標爭?並且,從後來朱棣對靖難起兵一事的反覆猶豫來看,他也不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拿頭撞鐵,朱棣也是知道疼的。


Mer86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朱元璋二十六個娃裡,出彩的他也不少,畢竟作為開國皇帝嗎,兒子一慫慫一窩,那是沒有的事。

但只要朱標不死,您別說是朱棣了,其餘二十幾個娃,根本就沒有他們什麼事,也生不出啥別樣的心思,有意見他也得窩到肚子裡憋著,得空去趟茅房放空一下就得了。

所以像康熙那樣上演啥九子奪嫡的戲碼,根本沒有的事。可惜啊,天妒英才老天爺早早的就把這朱標給收走了。

這一傢伙把個朱元璋痛的好懸沒趴下,死命撐著就想讓這後繼者朱允炆拔高,再拔高一點。但這朱允炆和文臣靠的太近,嘴上的功夫不錯,但這心肝脾肺腎太軟了一點,讓那些個已經心如死灰的叔叔大爺們的心思活泛了不少,結果就把個江山丟的稀里嘩啦,落了身死族滅,大好江山便宜了朱棣。

當然咱也不能說這朱棣乾的不好,人家朱棣乾的也不錯,這是個純爺們,是人家喊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社稷死的口號,大明朝終其一生都遵守了這個諾言,這豈止是一個好字了得。

咱今天就事論事,今天說的這幾個人,老梁都得點個贊,都不錯。

好了,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朱標其人

這麼說吧,咱這大明朝挨著滿清有點子近,這有些個事,整的不明不白的。畢竟咱瞭解大明朝是從《明史》上了解的,而這《明史》卻是滿清那會的張廷玉設計的。

而張廷玉所在的朝代,恰好又是滿清文字獄達到巔峰的時期,就為了那倆破字都死了不老少的人,您就更別說這《明史》中記載了。朱標這事也就寥寥幾筆,把這麼個人就給耽擱了。

所以今天這事,咱得從字裡行間透出的那麼一丟丟的味道來品味當年的事情。

相當年,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這個當爹帶著一幫子大頭兵掄著大刀片子砍南京的城門洞。這長子一出生,把個朱元璋開心壞了,這就在南京這嘎達找了個山頭,留了倆字:“得此山者,不患無嗣!”

也是,人哪,只要不是混蛋,第一個娃總是那麼開心,而且朱元璋這娃還是他那糟糠之妻馬皇后所生,對人家朱元璋來說這就是雙喜臨門啊!

您要說朱元璋沒對這娃有什麼希望,那叫胡說,所以當這朱標在朱元璋心心念念下,長到了五歲的時候,這就趕鴨子上架請了宋濂當老師給朱標啟蒙。

說道這裡咱轉過頭來瞅瞅朱棣,都長到七歲了。眼瞅著比門口那倆石獅子都高了,朱元璋這才想起給他取名字,這時間點上,恰好是朱元璋把這天下給平定差不多的時候,高興的過了頭,才想起有這麼個兒子。

這叫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到了大明朝開國的頭一年,那事多如牛毛,朱元璋都沒有放下朱標這大小子,立馬給他整出了一套高大上的人馬組團搭臺,讓他當主角。

一大幫人獨獨教他一個人,左手李善長右手徐達,屁股後頭跟著常遇春,馮勝等等,你就說吧這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的,這娃只要不傻,成才就不說了,拿來當一個國家的頂樑柱沒啥問題。

所以這朱標打一出生,朱元璋就是按照太子的標準來培養的,其他人就沒這待遇,基本上就是一個放養的狀態,您自己個本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原則自己個找出路去吧。

你說這事有的比嗎?沒得比!

這還不算,朱元璋還時不時的,自己個充當老師,提著耳根子傳授帝王之道。

話說朱元璋就是個狠人,就這麼耳提面授之下,您要說朱標不是個狠人,老梁一準給你亮個後腦殼,咱根本就不信。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老梁你個大嘴巴,你快拉倒吧,歷史上都有定論,說朱標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集合了儒者的風範,仁慈的典範,哪裡的狠人,竄行了吧!”

開頭咱都說了,今天這事,咱的從字裡行間裡聞這味道。

這就來了。

朱標是個狠人

首先,大傢伙都知道朱元璋是個狠人,但就是這麼個人,在洪武十年的時候,就整過這麼一道旨意,大體意思是,這朝堂裡的事,先拿到太子那頭,讓他瞅完了,然後拿到俺老朱這裡,讓俺聽聽就行了。

這是啥意思?很明顯這就是放權,這朱標處理的不合他朱元璋的口味,那就不是一路的。這不是一路的,倆人早嗆起來,還能論到朱標一直插手朝堂的事,朱元璋早就大腳丫子往死裡踹這朱標了,你以為他不敢。

大傢伙都知道,明初有四大案,這四個案子有三就發生在朱標參與朝堂事的時候。分別是胡惟庸案,空印案和郭恆案,至於最後一個藍玉案,這是朱標死後的事,但這事和朱標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咱回頭再說這藍玉案。

就這前三的案子,每個案子誅殺之人都是以萬計的,這朱標要是個仁慈的人,這爺倆還能湊在一起往一個鍋裡撒水?你拉倒吧!

咱就從史料上瞅,就沒有瞅見這爺倆在大方向上有啥不一樣的舉措,根本就沒有!

朱元璋狠,朱標更狠!

說道這裡,有人就說了:“在胡惟庸這案子裡,他朱標就給自己的老師宋濂求過情!”

是,這說明什麼?說明朱標是仁慈的,但他的仁慈是有限的,看人下菜,這很符合一個君王的標準。

而且宋濂這事,是受到了他的孫子的牽連,才遭殃的。這宋濂要是直接參與進去,您試試朱標會給他求情嗎?拉倒吧,朱標和朱元璋是一個思想,這三案子會動搖大明朝的根基,他不弄死你,你就不知道啥叫標杆,要知道這三個案子,朱標可是親自上手的。

就這城府,就這手腕,朱標往地頭上一坐,您試試,其餘二十幾個兄弟有跳出來的嗎?那叫找死,朱標的刀子還沒粘過血,粘血的刀子用的是朱元璋的。

“大哥您來,有啥事吩咐一聲就得了!兄弟在所不辭啊!”朱棣估計只能遞上這些個話來,老老實實的窩在自家的地頭上當燕王。

再有,朱標和朱元璋之間是啥關係?

讓老梁說,這就是戲臺上的搭檔,一個整紅臉一個整白臉。朱元璋整紅臉動不動就掄刀子,朱標整白臉動不動就擋刀子,當和事佬。當然朱元璋動刀子的時候,這刀下的人在朱標的眼裡確實是動搖了國家的根基,你看他給你擋不擋?

這話說穿了,其實就是為了朱標收人.心的,這人.心收齊了,朱元璋這麼一走,朱標就會有一個安穩的天下,有一群死心塌地為他服務的班底。

剛剛說宋濂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件。還有朱標的很多兄弟,犯了錯,提到朱元璋的眼跟前,這少不了是要扒層皮的買賣,結果都是朱標求的情。比方說朱樉男女通吃的事,朱棡用小皮鞭抽廚師的事,朱橚沒經過批准擅自跑到老家鳳陽溜達的事等等。

您就說吧,這些個王爺大臣那個不承人家朱標的情,只要朱標往皇位上那麼一坐,大手這麼一劃拉,有那個不聽使喚的?指不定你旁邊就有一個受到過朱標恩情的人,把你賣了你都不知道。

這就是仁慈給朱標打造了一個鐵打的朋友圈。回頭咱瞅瞅朱棣,起兵造反,就沒啥朋友,整了個盟友寧王出來,還是騙人家的,整個耳目太監出來,還得花毛毛錢。

這事說出來都丟人。

說道朋友圈,咱就不得不提藍玉。

藍玉是朱元璋給朱標留下來的大將,是標準的太子黨一系的。開頭朱標在的時候,這藍玉整了很多么蛾子出來,朱元璋都沒怎麼理他。但這朱標一死,這就是前一腳後一腳的事,連一年都沒有過,就把這藍玉給剁了,整成了一張人皮。

能讓朱元璋這麼對藍玉,只能說明藍玉是個狠角色,這麼一個狠角色留給朱標用,只能說明朱標比藍玉還恨。

在朱元璋的眼裡,朱標一死,得,朱允炆是肯定壓不住藍玉的,所以藍玉只能去死。

之後朱元璋把太子黨一幫人殺了個乾乾淨淨,這也沒誰了,這直接造成朱允炆對抗朱棣的時候沒將可用。

朱元璋他也沒法子,就朱允炆那樣子這幫太子黨是壓不住的。

話說這朱允炆是真仁慈,他是對誰都仁慈。

所以朱標不死就憑藍玉這一個大腦袋,立馬就能把朱棣壓的服服帖帖,哪有長高的機會,根本就不存在這種可能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種類,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朱元璋曾經給朱允炆和朱棣出了個對聯,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答“雨打羊毛一片羶”,而朱棣給出的下聯是“日照龍鱗萬點金”。孰優孰劣,一目知之,關鍵的是在得到朱元璋的肯定後,朱允炆分明從朱棣的表情中讀出了得瑟和輕蔑。



無獨有偶,太子朱標還在世時,有一回朱棣正好遇見朱標路過,朱棣大大咧咧地走過去,與太子並行,甚至伸手搭住朱標的肩膀,這在現在看來沒什麼,在朱棣看來也是兄弟只好的象徵,但在當時的等級制度下,一個王爺對太子動手動腳,分明是僭越,是大不敬的。朱標仁厚,不好說什麼,但這一幕讓朱元璋撞到了,那可不得了,當即喝止朱棣,大罵了一頓朱棣灰溜溜地逃了。



雖然是父子骨肉,但是皇權面前,天子一怒,血流漂杵,朱元璋憤怒起來,虎毒食子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1.朱元璋鐵腕治吏,絕不避親



朱元璋為整頓吏治,同時也為了剷除功臣,大搞反貪行動,僅空印案、郭桓案,便連坐誅殺七八萬人,整個洪武年間,僅貪汙屠戮的人數就在十萬至十五萬期間,其中不乏功臣宗親。

開國功臣朱亮祖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其和長子朱暹就被朱元璋活活鞭死。再有就是駙馬爺歐陽倫,僅僅因為走私茶葉,就被朱元璋處死,連馬皇后和安慶公主求情都沒用。開國功臣李善長、劉伯溫、藍玉等人,他們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情面絕逼趕得上父子親情了,更有免死金牌坐鎮,照樣免不了一死。

當時明朝的官吏,極少有能滿任退休的,連宰相胡惟庸都被誅殺了,大家都夾著尾巴做人,朱棣與朱元璋性情極其相似,他絕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人,絕不敢輕易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胡作非為。相反還得了個“燕王在國,撫眾安靜不擾,得軍民心。眾鹹謂其有君人之度”的美聲,如此看來,朱元璋的威信,就連最大的篡位可能人物朱棣都不敢挑戰。

2.嫡長子繼承製,太子朱標名正言順,深得人心



專制社會之中,保持社會穩定的關鍵在於抑制人民的主動性和活力,嫡長子制即為抑制皇族內部的活力而設。所以,許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被確定。

太子朱標作為嫡長子,早早地就被確定為帝國的接班人,毫無爭議地按照儲君的標準來培養。而且太子寬仁,與朱元璋的暴戾截然相反,許多大臣將希望都寄託在朱標身上。朱標從小接受儒家經典教育,不僅李善長、宋濂等老臣看重他,就連方孝孺、黃子澄等普通大臣都對他十分尊敬,朱元璋對這個長子也是十分厚愛,即便太子頂撞他減少殺戮,儘管朱元璋暴跳如雷,甚至追打他,但這更像是嚴父對兒子的管教,從未曾對太子起過殺心,這種待遇,是其他皇子不會有的。

儘管朱元璋對朱棣也有偏愛,甚至將徐達之女嫁給他,但是這樣也遠遠趕不上朱標的地位和聲望。以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子,群臣堅決支持來看,朱元璋是下不了這個決心,冒天下大不韙而立朱棣的。

同時,朱棣靖難成功,自稱“朕為高皇后嫡子”,足以證明他也認同宗法繼承,也講求名正言順,因此朱標的太子之位,無人能撼動。


春秋正義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位子可以說是牢固的很,朱元璋眾多兒子沒有人敢覬覦他的太子之位,就算是朱棣也不敢,因為朱標是二號朱元璋,誰要敢和朱標搶位子,就是跟老爹朱元璋過不去,當然朱標的勢力和能力也不是那些弟弟能比的。


朱元璋是苦孩子出生,可以說在中國那些大一統王朝建立者中,朱元璋可能是唯一一位是由農民轉變過來的皇帝,象劉邦雖然出身也是農戶,但是劉邦是個有遊俠情懷的人,所以和朱元璋老農民的精神世界完全不同,再加上歷代傳下來的家族觀念,朱元璋對嫡長子朱標的感情,不是別的兒子能比的。

首先要說到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感情

朱元璋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加入了郭子興的義軍,因為工作的好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將養女馬秀英許配給朱元璋,馬秀英嫁給朱元璋後是一心一意為朱元璋著想,在郭子興把朱元璋關禁閉時,馬秀英怕朱元璋餓著,就偷偷的烙了幾個燒餅放在懷中給朱元璋送去,等送到朱元璋手裡時,馬秀英的肉都焦了,朱元璋看到心疼的直掉淚。


朱標生於1355年,是馬皇后所生,中國傳統的“立嫡、立長、立賢”,朱標是三樣都佔了,朱標的出生,讓在率軍攻打集慶的朱元璋欣喜若狂,特意跑到山上刻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在朱元璋的心裡,嫡長子朱標的出生,他是後繼有人了,所有的努力結果都有人繼承了。看看朱元璋、馬皇后和朱標,是那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精神世界,朱元璋對朱標不滿意是和平民一樣直接開罵,可以說老朱和這個兒子的感情不象帝王家,而是平民家的,這天下就是為朱標打的。

第二個就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讓朱標處理朝政,朱標的能力和勢力都不是那些弟弟能比的。


洪武十年,朱標22歲,朱元璋下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讓朱標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朱標這一處理國政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中朝廷所有人的任命提拔都是從朱標手中過了一遍,才到朱元璋手裡,可以說朝中都是太子黨,朱標和朱元璋常常有一些政見不合之處,但是隻是最後沒被採納,自身地位並沒有因此受到撼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朱元璋是朱標太子黨最大的勢力。

在朱標作為太子的時候,諸王就全部外出就藩了,在古代,皇子想要競爭皇位就必須要留在京城,朱元璋早早的就把其他兒子派出去,這些兒子就沒機會結黨造勢,而朱標對於兄弟的命運是可以直接干涉,朱元璋多次要懲罰諸王,都是朱標進行勸阻,對於朱元璋來說,想要懲罰誰就懲罰誰,朱標能夠勸阻,說明朱元璋對諸王的處置是和朱標討論的,這就意味著朱標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決定其他兄弟命運的權力,而那些得到朱標保護的兄弟自然也是對大哥感恩戴德。


還有朱標身邊的軍功集團、儒臣集團,以藍玉為首的二代軍事集團都是鐵桿朱標黨,藍玉是常遇春的妻舅,而常遇春是朱標的岳父,所以作為太子妃舅父,藍玉是極力維護太子,朱標和那些儒臣也是早早的融為一體,朱標對宋濂這些儒臣是恭恭敬敬,言必稱師,試想文臣武將都是太子黨,朱棣拿什麼和朱標比?

還有朱標的能力,朱標出身於至正十五年,經受過戰爭的洗禮,又師從宋濂這些大儒,理論上應該是文武雙全,監國輔政十幾年的履歷也吊打所有的弟弟,還有朱標能夠在一位足以排進中國歷史前幾名的皇帝手下穩坐太子寶座,從側面也能看出朱標的能力,因為在太子這個位置上,想要讓老皇帝放心又能掌握自己的權力,這個是很難的,看看歷史上戾太子、隱太子的下場就清楚了。


可以說朱標見識充足,履歷豐富,能力合格,勢力強大,根基雄厚,而且朱元璋對朱標是全力支持,盡力培養,沒有絲毫的猜忌,試問哪個兄弟敢跑出來跟朱標爭太子位,這不是找死嗎?我相信如果朱標活著的話,朱棣造反的念頭是想都不敢想,更別說太子之位了。


歷史紅塵


懿文太子朱標是朱元璋嫡長子。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10月10日,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嫡妻馬皇后,替朱元璋生下了長子朱標。
朱元璋這時候在幹什麼呢?他在攻打集慶(後來的南京),事實上也是在這一年,朱元璋有了自己穩固的根基,並開始為征戰天下奠定了本錢,這個兒子的出生帶個了朱元璋無限的欣喜。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以往求娶一個妻子尚且感覺不可能,而今朱元璋自己也有後了,對於他本人來說,這個長子意味絕對不同尋常。
由於這個兒子給朱元璋帶來極大的希望,因此在後來對朱標的教育上,朱元璋也頗為重視,並且在登基以後,立刻就立為皇太子。
朱標這個太子的地位十分穩固,穩固到什麼程度呢?朱元璋效仿歷朝歷代,為太子設置官署,但大部分都是由朝臣兼任,而這些朝臣都是定鼎大明天下的功勳臣子,等於說皇帝將自己的朝臣班底都給了朱標。
朱標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年僅13歲,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接觸的都是儒家經典教育,直到洪武七年以後,準表年滿22歲,這一時期朱標開始幫助父親處理朝政。
從洪武七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幾乎一直都陪伴在朱元璋的身邊。
那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朱標有自己的班底嗎?我想應該是有的,甚至於對這個兒子,朱元璋十分放心的讓他與朝臣結交,唯恐這個兒子和朝臣不熟悉。
雖然在洪武朝一般功臣宿將,實際上打扮都和朱標沾親,比較典型的如徐達是他岳父、舅丈是藍玉、表兄李文忠,妻弟是鄭國公常茂、開國公常升。
開國功臣中,大部分都是朱標的老師,如李善長、徐達、馮勝、鄧愈,朱標自幼和他們混在一起。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從國子監中篩選不少的才俊,在太子身邊做伴讀,可以說有這麼多的能臣干將輔佐,即便是朱元璋去世以後,朱標也絕對能夠坐穩天下。
朱標雖然仁厚,但也絕對不是一個軟弱可欺的人,朱標在活著的時候,其他幾個皇子基本上都沒什麼出頭之日。
一方面源於朱元璋對太子的重視,諸王不敢造次,另外一個方面,朱標在諸多皇子中年齡最大,朝臣中大半都是太子嫡系,其他諸王就算是再有野心,也只能是靠邊站。
實際上即便是後來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雖然能征善戰,但也一度居於下風,一方面得益於朱元璋所預留的班底,但也不能不承認朱標在朝臣中的影響力,即便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後,仍然根深蒂固。

漫步史書


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而自己卻不是皇帝。此人是誰?朱元璋之子朱標。

按理說,朱標也該當皇帝,為什麼沒當上皇帝呢,只怪上天捉弄人,他沒能活到當皇帝的那天。在朱標生前,一直牢牢的坐住太子之位,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沒有一人敢於朱標爭奪太子之位,或者說想爭奪,但是不敢表現出來。這是為何?

出生高貴,得父喜愛

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正在辛辛苦苦攻打集慶的時候,傳來了大兒子朱標出生的消息,一聽到這個消息,把朱元璋高興的啊,在當時駐紮的一座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大字。可能是受到長子出生的鼓舞,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口氣攻下了集慶,並在此稱帝。而且朱元璋曾親口對他說大開殺戒是為了幫他清除木條上的刺。

而且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兒子,又是嫡長子,按照祖制,太子也該由他當。何況馬皇后是誰啊,在朱元璋屢次想大開殺戒時,誰的話都不聽,唯有馬皇后能勸他。朱元璋與馬皇后是患難夫妻,他對馬皇后的感情比起雍正對孝敬憲皇后(電視劇中的純元皇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愛屋及烏,朱標自然深得朱元璋喜愛,就是其他皇子敢爭,怕也是難成功的。

背景強大

朱標身後的背景,說出來正是嚇人一跳。他的老師是宋濂,宋濂是誰,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還有李善長作為太子少師,徐達作為太子少傅,常遇春作為太子少保等等,這些開國功臣都可以說是太子朱標的老師,可以說是擁護太子的人。

說完太子的老師們,在來說太子的親戚,除去母親馬皇后,他的岳父常遇春,岳母藍氏(藍氏的弟弟是明初名將藍玉)。這樣強大的背景,其餘皇子怎麼和他比啊!

為人寬厚仁義,風評極好

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後,可以說是較為殘暴的,動輒殺人上萬。而朱標與其父性格大不相同,以仁義著稱。最出名的事情莫過於救老師宋濂,野史甚至記載他為救老師跳河(這我在以前回答中有寫到),雖然真實性不高,但也側面反映出了他的仁義。而且他還多次為自己犯錯的兄弟求情。甚至還敢“批評”他的父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臣”認為因以仁道治國。這些都使得朱標的口碑極好。方孝孺也評價他“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可以說,朱標若是不死,絕對是一位明君。


與父經歷開國艱苦,頗有威信

要說在朱元璋那麼多兒子裡,誰在大臣中最有威信,那非朱標莫屬了,從小就被自己的父親用親身經歷教育創業有多麼不容易,深知開國之難,又在他的二兒子朱允炆出生後,幫助父親處理朝政,可以說在朝廷中是又一定威望的。

集天時人和於一身的朱標可以說是皇位穩穩當當,他的其他兄弟又有誰能比的過他,誰能和他爭呢?只怪造化弄人,朱標竟英年早逝,無緣於皇位。


雨霽視角


這不明擺的事嘛,朱元璋還活著,誰敢爭太子之位,就算朱元璋有26個兒子,這太子之位就是朱元璋說了算。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他朱元璋打下來,朱元璋無論能力、氣魄、手腕、眼光,在當時的元末明初,就沒幾個人比得上的,在朱元璋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大之時,就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朱元璋雖然殺人如麻,心狠手辣,但是對於中國傳統觀念是非常尊重的,他制定了明朝絕大部分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也包括繼承人制度。

朱元璋定下的繼承製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延續了中國歷史傳統上的繼承製度,就是:父死子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優先。



嫡子的意思就是正妻生的兒子,才叫嫡子,嫡子中的長子叫嫡長子,嫡長子是法定的第一繼承人,然後其他嫡子就是法定的第二、第三繼承人,一直排下去。妾生的兒子叫庶子,有嫡子在的話,庶子是沒有繼承資格的。

對於皇帝來說,皇后就是正妻,其他所有妃子生的兒子都是庶子,對於朱元璋來說,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嫡子只有4個,庶子有22個,嫡子在世的話,庶子是沒有繼承資格的。



嫡長子繼承製是從周朝就開始形成制度的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意思就是立繼承人以嫡長為標準而不是以賢能為標準,立兒子以身份為標而不是以年長為標準。

然後嫡長子就可以繼承父親的王位(官職)、爵位和財產,而其他兒子就無法與嫡長子爭搶,這從法律制度上杜絕了兒子相殘以爭王位,手足對抗以奪天下,嫡長子繼承製要解決的就是繼承人問題,有了標準,就好辦事。



既然選擇了標準,就不僅理解朱元璋為什麼要立朱標為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是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所生的長子。

朱元璋有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也許朱標不是最有能力的、不是最賢明的,但朱標是長子,又是嫡子,這就夠了。所以朱元璋就選擇了朱標為太子。



事實上,朱元璋在1364年稱吳王,就已經將朱標立為吳王世子,世子就是繼承人的意思,可是當時的朱標只有10歲,這說明朱元璋從稱吳王開始,就已經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就已經確定了朱標的繼承人地位。

1368年,朱元璋稱帝,同時立14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可見朱元璋一直就是把朱標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朱元璋為了讓朱標順利的接班,以胡惟庸案為藉口,清除了一大批開國功臣,不惜為朱標掃清權力道路上的障礙。



可是朱標在1392年先於朱元璋出世了,當時朱元璋65歲,朱標38歲,朱元璋另外三個嫡子秦王朱樉37歲、晉王朱棡35歲、燕王朱棣33歲。朱元璋在65歲時面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局面,同時要面對大明帝國繼承人人選的問題。

經過再三考慮,根據嫡長子繼承製,父死子繼,嫡長優先的原則,朱元璋選擇了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並立為皇太孫,當時的朱允炆年僅16歲。



朱元璋在世時,明朝的太子之位是朱元璋一人說了算,就算他有再多的兒子,也不敢爭,因為朱元璋在世啊,朱元璋是他兒子們的爹,朱元璋的兒子哪敢反對既是皇帝,又是父親的朱元璋所作的決定呢!

就算朱棣再有能耐,再有野心,他也不敢反對,也不敢爭太子之位,除非朱元璋死了,才有可能。所以,朱棣後來的造反,也是在朱元璋死後發生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朱元璋的其他25個兒子並不是不想和朱標爭太子位,而是真的不敢爭,也沒那個能力。主要原因就在於朱標和其他25個皇子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差距,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馬皇后的親兒子

首先,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雖然是以父系為主體,但在歷史上,很多朝代的皇帝對於選太子這件事上還是會稍微側重於皇子本身的出身,也就是其生母的地位。比如有些皇帝在位期間特別喜愛某一個妃子,那麼自然而然在立太子的時候就會大幅度偏向自己喜愛的女人之子。

朱標的生母是朱元璋正兒八經、母儀天下的孝慈高皇后馬氏。說句實實在在的話,沒有這個女人恐怕朱元璋都難以統一天下,是朱元璋當之無愧的賢內助。而朱元璋對與自己共患難過的馬氏更是沒得說,當皇帝后非但沒有嫌棄這位已經人老珠黃的結髮妻子,而且讓其統率三宮六院,當了皇后。

朱元璋的嫡長子

歷史記載這位馬皇后一生給朱元璋生了5個兒子,其中就包括太子朱標和燕王(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敬愛之心,其他妃子所生的21個皇子就已經從太子繼承人的選拔名單中排除了。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選擇區間就是馬皇后所生的5個兒子,立誰是好?在古代封建社會,還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距:“立長不立幼!”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古代皇帝在立太子時,一般會以嫡長子為首選,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廢長立幼”,而且“廢長立幼”往往導致的是由於皇位鬥爭而引起的自相殘殺事件,這絕對不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

傑出的個人能力

最後一點,朱標這個人有能力,作為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從生下來就親眼目睹他老爹在死人堆裡摸爬滾打,不管是見識還是能耐都因此而優秀很多。正在攻打南京的朱元璋喜得長子,更是高興的沒話說,從小就對朱標進行一系列嚴格有效的教育,這更進一步的錘鍊了朱標的個人能力。

公元1364年,朱元璋攻下應天府(今南京)之後,自稱吳王,並立長子朱標為世子。從這時起,朱元璋就已經將朱標作為自己的王位繼承人來培養。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也順理成章的被冊封為太子。成為太子後,朱元璋更是對朱標寄予厚望,一方面讓其處理政事,鍛鍊能力,並在其後給予監國的重任;另一方面對朱標的教育也是不敢鬆懈,大力培養。

而歷史上的朱標也是不負朱元璋望子成龍的希望,為人和善友愛,在處理朝政方面能夠做到井井有條,深得民心。只可惜在公元1392患病身亡,令朱元璋大為痛心。試想一下,這樣優秀而且深得朱元璋疼愛、老百姓愛戴的人,其他的皇子又有什麼能力來取而代之?倘若朱標多活十幾二十年,可能就沒有朱棣什麼事了。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1)嫡長子,名正言順,資格資歷老到無人可比。

朱元璋的正室馬氏生有五子,儘管這五個兒子是不是她親生的都要打一個問號,但是朱標在明面上是無可非議的嫡長子。

朱標9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立為世子,13歲的時候為皇太子,19歲的時候生有嫡長子,此後又生了四個兒子。

這麼說吧,按照皇朝的最正統的理念來看,朱標是嫡長子,他又有嫡子,這地位簡直是穩如泰山。

(2)朱標深得朱元璋信任。

縱觀歷史,太子地位不穩或者受到他人挑戰,主要原因是失去老皇帝的聖心,太子無能或者性格差勁並不是主要原因(例如司馬衷白痴還能做皇帝)。

而在歷史上,身為太子者,被廢的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太子和老皇帝之間彼此不信任,互相猜忌引起的,例如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導致父子兵戎相見。

朱元璋對朱標頗為信任,在其22歲的時候,朱元璋下令朝中政事交由朱標處理,然後奏聞,此後朱標一直跟著朱元璋學習政務處理。

朱標崇尚寬愛,和朱元璋崇尚嚴刑峻法理念不同,父子二人有爭吵,但是朱標並沒有因此失去聖心。

(3)朱標自身有能力。

從明史記載來看,朱標這個人是頗有能力的,在太子期間,沒有犯過什麼大錯,所以其他皇子找不到由頭去爭位。

有一些野史記載朱標不為朱元璋所喜,也有人分析朱元璋想換太子,導致朱標病死,這是不太合道理的,因為朱標死後,朱元璋很是傷心,過了喪期仍然不願意脫下喪服,並且親自下令將朱標的陵墓陪葬在自己的皇陵東邊,然後立馬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從這些舉動來看,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