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历史的荒野


要是提起明朝,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皇帝。比如说朱元璋或者朱允炆等,他们也其实代表了明朝一些皇帝身上所存在的气质与秉性。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对于皇家子弟来说他们背后所存在的血性还是非常大的,甚至还面临着许多人的虎视眈眈,想要争取他们的皇位。

当然不管怎么说,在面对皇位的时候,大家也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实力,并不会念什么旧情以及亲戚关系。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中也看到了这些群臣在争夺时所表现出来的面目。即使是皇帝已经立下了太子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夺,而这其中最出名的或许就是朱棣了。

相信提起朱棣,大家对他也是非常的矛盾。一方面认为他自身存在一定的潜能有当皇帝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又觉得他这样的行为确实有些不太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讨论,如果明朝当时朱元璋没有杀掉蓝玉,面对难遇这样的劲敌,朱棣到底是否会造反吗?他还会登上皇位吗?当然这个假设也是有理有据的,毕竟在我们看来蓝玉对于朝廷之中那些想要造反的人还有一定的威胁力。

从蓝玉个人的军事领导能力来看,他如果没有打胜仗的带领能力,相信也不会坐到比较高的位置。当然他这种职位也就说明在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受到朱元璋的喜爱,而只是因为最后自己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遭受到了朱元璋的怀疑,从而被斩杀。当然蓝玉朝为官的时候,朝廷之中其他一些大臣对于他也是非常的敬佩,所以形成了一个小党羽。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其实是不占优势的,但是大家讨论如果蓝玉活着,到底朱棣是否会造反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朱棣的想法来看: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有造反的心理,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准备,自己学习各种能力,比如说军事指导以及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在朝廷之中也会笼络一些群臣,让他们支持自己。除此之外,经济以及军事各个方面他们都会培养一定的人才,这就是为他日后造反做的准备,所以不管蓝玉是否力量强大也不会阻止他造反的心。

从外界环境来说:当朱元璋让朱允炆当太子之后,朱允炆对于这些叔叔辈的人其实并不客气,甚至想要将他们发配到边远地区或者是斩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朱棣本人不主动出击的话,等待他的或许就是一个字死。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朱棣还是比较聪明,他通过装疯卖傻的形式躲过了一劫,但这并不是表明他本身没有造反的心理,而是时机未到。

当然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其实朱允文当时在削藩的时候非常的强硬。面对很多的臣子都表现出来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这样的情况下每个臣子都是在想办法为自己的生命保佑。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有声望的人来说更加的危险,如果蓝玉活着的话,可能手上所握到的冰权也会被朱允炆夺走,那么朱棣如果真的等到这一天,可能就是他造反的开始,毕竟蓝玉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我们也都清楚,每一个臣子在有计划争夺皇位的时候就会做到万全的准备,或许在蓝玉活着之前朱棣没有出手,也仅仅只是因为资金、军事力量以及人员支持等各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情境之下,他也不会主动的出击,而朱允炆对他进行一定的攻击想要将他灭口,这其实就是他造反的原因其中之一。

毕竟如果自己不动手被杀的就是自己。总之我们要清楚的是,蓝玉的存活其实和朱棣是否造反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从一开始朱棣内心就有造访的情绪。


猫眼观史


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蓝玉还活着?那就老尴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会更早,都用不着朱棣动手。

为啥哩,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标之太子妃;

甥孙: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长都是他,轮不上朱允炆继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还有朱允熥这个甥孙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碍事了......不要小看蓝玉的胆子,他真敢,标准的“外戚”模式。

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长期性的,不间断性的^_^,自冯胜获罪,蓝玉的上升空间就更大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警醒那么多功臣到底是怎么死的,还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丝毫不知道收敛。比如下图的元妃,他蓝玉就这么急色么。

朱元璋有收义子的习惯,他也有样学样借此集聚势力,而不止他的义子,连他的庄奴都知道横行霸道,强占良田,驱逐御史,这都是骄纵的表现,他真的不知道这些事统统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对他蓝玉产生反感么,强占元妃,以至于元妃自尽,本来朱元璋要给他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并且把他的过失种种都刻在世袭凭证上,还不够清晰表达朱元璋对他的怒意么。

更犯忌讳的是军权方面,军中将校的升职降职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力完全脱离了控制,这是历代君主都非常忌惮的,而不仅限于朱元璋,你蓝玉搞得军中都是你的嫡系势力,老朱能睡的安稳么,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为意,还以未任太师为由,诸多抱怨牢骚,这就真的作到头了。

老天也对得起他,顺势推了他一把,朱标英年早逝,连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么能放心留用给后人,况且还有朱允熥这层“外戚”关系。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非常适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告发蓝玉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牵连了一万五千人,“军统”几乎被清洗一遍,而蓝玉本人则剥皮实草,株连三族陪死,蓝玉作死的一生终于以悲剧方式落幕。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和敢不敢没有半点关系,无论蓝玉是否活着,朱棣都必须要造反,造反则有一线生机,不造反则引颈待戮,就这么简单,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势所趋。

......


古今通史


说起明朝一大要案就是著名的“蓝玉案”,明朝开国大将蓝玉惨遭诛九族,多达1.5万人受到牵连,蓝玉死后还被剥皮,十分悲惨。 那么为什么蓝玉一代开国元勋会有如此下场呢,这就要从头开始说说了? 蓝玉早年是常遇春的部下,因为有谋略有智慧得到了常遇春的赏识。而且,常遇春还娶了蓝玉的姐姐,两人之间关系更是亲密。后来蓝玉在攻打四川、北征沙漠之战、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等战争中都彰显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 常遇春就常常在朱元璋的面前夸奖他,不仅因为两人的亲密的关系,还因为蓝玉也争气,几次战争都打赢了。因为功勋卓著,朱元璋也是对其赞赏有加,所以不管是官职还是地位,朱元璋都不断在提拔他。

战功赫赫就会目中无人,蓝玉也是开始飘飘然了

首先就是在蓝玉在北上抗元的过程中,掳走了北元的王妃,并且调戏了王妃。其实军队的战士缺的就是女人,战争时间又很长,心中的情欲无法排解,当出现女人时就会情不自禁。

朱元璋当时对军队管理严格,不能侮辱敌军的女人,况且当时还没建立政权,军纪不严则会败坏名声,直接影响抗击元军的民心和统治。

所以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本来蓝玉在北上抗元大获全胜,但是却出现这样的小插曲,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硬是把“梁”改成了“凉”,最后蓝玉的结局也真是凉凉了。 其次就是蓝玉耐不住性子,他在北征南返时,军队到了喜峰山,因为守城的战士需要上报,再打开城门,战士因为多花费了时间,蓝玉竟然等不及,破门进入喜峰山,这种任性妄为让朱元璋有些失望。 再次,就是他竟然嫉妒同僚,肆意邀功,蓝玉西征回来之后,朱元璋很开心,要封蓝玉为太子太傅,但是蓝玉却因为自己的地位在宋、颍两公之下,愤愤不平,朱元璋也对蓝玉大失所望。 最后,蓝玉有了地位、权力、财富之后,巴结他的人也不会少了,很多人都认蓝玉为义父,而且蓝玉养了很多的家奴,这些人仗着有蓝玉撑腰,横行霸道。

这些朱元璋都有所耳闻,渐渐的,朱元璋心中有了芥蒂,而蓝玉却还洋洋得意不自知。

朱元璋杀害蓝玉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朱标早逝,要帮皇孙朱允炆清除障碍

其实,朱元璋杀蓝玉最大的原因都不是这些,这些只是导火索,朱元璋杀蓝玉是因为太子朱标的死。当时朱标为太子的时候,娶了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又是太子妃的舅父,显然蓝玉是太子党的人。当时朱元璋中意太子朱标,一心想让朱标继承皇位,所以给朱标配备了当时最优秀的大臣,辅佐朱标,而蓝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但是朱标却意外的病逝了,朱标一死,太子党的人就要改弦更张了。 所以,朱元璋打算让孙子朱允炆即位,但是孙子却并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甚至有些唯唯诺诺,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根本控制不住蓝玉,所以朱元璋为了孙子能够坐稳皇位,只有对蓝玉下杀手。 正好当时,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随之而来的就是抄家、株连九族、相关人员下狱,一场浩浩荡荡的“蓝玉案”由此开始。 其实“蓝玉案”只是借着谋反的名义,实际上杀蓝玉是朱元璋长久以来的心思了。

如果蓝玉还活着,朱棣还敢造反么?

我感觉该造反还是得造反。

首先朱允炆登基后,就开始削蕃了,一开始是小大小闹,后来盯上了自己的叔叔朱棣。朱棣又怎么会轻易被削藩,让出自己的权力,所以不管当时在兵力、资源都很差的情况下,朱棣都会造反,所以不管蓝玉是死是活,朱棣也都得造反。

再者,如果蓝玉在世,也已经是一个小老头了,不管他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总有一天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而且朱棣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也是久经沙场,10岁就被封王,驻守北京,抗击元军,前半生很长时间都生活在马背上。

在大明政权没建立的时候,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一旦有了权力,建立了国家,大家就要保持君臣关系。朱元璋会为了国家的发展,削弱重臣手里的权力。权力都握在朱家人手里,即使蓝玉没有被杀,他手里的权力也没多少,你说他能拿什么和一个藩王对抗。

蓝玉本身功高震主,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虽然蓝玉在朱元璋在位时期没有想过造反,但是说不好等到朱元璋死后,蓝玉就自谋出路,另立门户了。 所以不存在蓝玉在世,朱棣就不会造反的逻辑关系。


史论纵横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兴为您解答。

如果大将蓝玉活着,朱棣不敢造反,因为有蓝玉在,朱棣造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朱棣是害怕蓝玉的,因为朱棣所有行为被蓝玉看的一清二楚。

对于皇位,任何人看了都会眼红,其中也包括朱棣,但是朱棣能够做到深藏不露,不被世人发觉,唯独蓝玉发现了这个问题。

洪武二十年,蓝玉出征纳哈缴获了一匹名马,想讨好一下燕王,把这匹马送给了朱棣,但是朱棣分担没收还训斥了蓝玉。事出反常必有妖,朱棣这样谦虚,肯定有问题。蓝玉利用驻军北平的机会,仔细打探了朱棣的所有事情,发现朱棣貌似谦恭的外表下隐藏着鸿鹄之志。蓝玉与太子朱标交好,就把自己观察的情况告诉了太子,提醒太子提防朱棣,谁料朱标居然把这事告诉了朱棣,从此朱棣和蓝玉结下了仇。

洪武25年,太子朱标病死以后,朱棣对于皇位更加眼红。朱棣明白必须先除掉蓝玉等大将,所以朱棣就黑了蓝玉一次,在朱元璋面前控告蓝玉,随后就有了明初四大案的蓝玉案。

朱棣为什么千方百计除掉蓝玉,因为他害怕蓝玉。朱棣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他也明白蓝玉的能力和实力,越是明白对手越知道害怕,蓝玉强大到朱棣战胜不了,如果蓝玉不死,朱棣造不造反都是一个死,也不存在朱棣敢不敢造反了,因为蓝玉活,朱棣就会死,蓝玉死,朱棣才有可能胜利,事实证明没有蓝玉的明朝、没有蓝玉的朱允炆是挡不住朱棣的。


史海魅影


答:很多人都知道有玉无燕的说法,这表明很多人在心里有这么一个定式,那就是如果蓝玉还在的话,就没有朱棣造反之事了。那么真的如此吗?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蓝玉其人。

首先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是1330年生人,假设小十岁计算,那么在朱棣起兵造反也已经将近60岁了。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真的要上阵作战也已经是比较困难了,当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自古老当力壮的多了去了。

从关系上来说,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这一点来看,即使处于出于亲情,蓝玉也是会帮自家人朱允炆的而不会胳膊肘往外和朱棣交好。

从能力来说他的主要的功勋都发生在建国之后的平定叛乱上。

1.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往征云南。

2.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侵辽东,乃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征。元平章果来被杀,果来子不兰奚受擒,元将纳哈楚降明。

3.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来到捕鱼儿海,全面性的击溃了北元势力。脱古思帖木尔根本不能做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尔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提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等逃往和林方向,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等一百二十三人,-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的印章、图书、兵器、车辆等都被明军俘获。脱古思帖木尔一行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也速迭尔。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提怯来、失烈门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从战功来说,蓝玉是当时最能带兵作战的人物,而且对于北方战事也是十分的了解。

这几项上面都是完全克制了长期屏藩北方的朱棣的。

二、朱棣会造反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完蓝玉的基本情况,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朱棣为什么要造反,他当时的优势在哪里?靠一府之兵就想灭大明军这个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又是怎么完成的.

1.朱棣起兵的借口。

每个人造反都要有一个借口,那么朱棣的借口是什么呢?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朱元璋生前曾经说过,藩王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起兵勤王,这就是所谓:

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朱允炆身边有奸佞,我要起兵清君侧。当然这个理由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因为好用。所以从借口上来说朱棣是勉强的够格。

2.朵颜三卫的支持。

朵颜三卫并不是单纯的仅仅只是一支队伍,其实是明朝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置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本来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就是福余卫,朵颜卫反而是在后。但是在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并且他们都是蒙古人。据史书记载,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他向朵颜三卫借了了3000的兵,然后这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就帮助朱棣打了很多胜仗。

3.削藩造成的唇亡齿寒之感。一种被动求生欲望。

建文帝推进的削藩政策确实是造成造反的主要因素。但是削藩的目的是巩固政权。而朱棣认为削藩是要自己的命。这样的误差就造成了双方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三点基本上就是朱棣为何要造反的理由和优势。

那么如果蓝玉在的话朱棣会反吗?我想是不会了。

第一、朱棣造反的第一个理由是清君侧。但是背后是因为没有武将支持,。而蓝玉还在的话不管年纪大小,起码能够镇得住场子,使得朱棣的清君侧的理由变得模糊和没有说服力。

第二、朵颜三卫是洪武二十二年建立,而前一年刚好是蓝玉在摸鱼儿海击溃北元势力。朵颜三卫应该会忌惮这位战神的威力,而不得不思考是否愿意随燕王南下。如果燕王没有了朵颜三卫,那基本就没有本钱和明军作战了更不要说是造反了。

第三、蓝玉只要自己不想造反,作为一个护国神兽的样子在那边,也没有哪个亲王会想到造反。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南阁水哥


蓝玉活到建文帝时期,朱棣还是会起兵靖难的!

蓝玉是谁?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的女儿是太子朱标的正牌太子妃,常妃有两个嫡子,长子朱雄英早亡,次子朱允熥。在太子朱标去世后,其实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朱允熥,但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做大,选择了母族势力较弱的朱允炆为太子。正常情况下,朱元璋既然选择了朱允炆,那么蓝玉就不可能活到建文朝,历史上,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

那么假设蓝玉未死,活到了建文朝,那朱允炆晚上还能睡得着觉吗?自己的亲弟弟继承名分上不次于自己,甚至比自己更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他还有一个握有兵权、桀骜不驯的舅舅。那么朱允炆恐怕没时间削藩了,第一步,肯定是削蓝玉的兵权。

下面有两种可能:

第一,蓝玉兵权被削,甚至赐死。那么和历史上相同,下一步,朱允炆必然开始削藩,朱棣起兵靖难。

第二,朱允炆削蓝玉兵权失败,蓝玉造反。那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肯定不能干看着啊,肯定得起兵勤王,打败蓝玉后,就像西晋的八王之乱,我猜,笑到最后的还是朱棣。这样,朱棣起兵的名义虽然不同,但是结果相同。

唯一有个可能朱棣不会起兵靖难,蓝玉也能活得好好的,那就是朱标没死,成功登上了皇位,那就兄恭弟友,一片和谐。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这个问题如果换个角度问,就是朱棣为何会造反?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藩王造反,但最终能造反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人。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

造反之心早有

朱棣不像朱标那样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在马上长大,是一个尚武之人,这为他造反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棣可能还没有骚动的心。但是朱标死后,这位仁兄就有点小心思了,论资排辈太子之位应该是他朱棣的,偏偏没想到自己的侄子成了皇太孙。此时,朱棣对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不满,心里就有了些许造反的心思了。


道衍的劝说

道衍也就是姚广孝,好好的和尚不做,偏偏整天研究阴阳之学,想着如何造反。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下令挑选和尚随侍各个藩王,道衍就被朱棣选中了。道衍到燕王府之后开始劝说朱棣造反。虽然之前朱棣就有野心,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在道衍的不断劝说之下,并且道衍还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王+白=皇)。他说他算了命,觉得朱棣行。这让朱棣造反的意图越来越强烈了。

朱允炆削藩触动了朱棣的利益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成为了皇帝。而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害怕自己的叔叔们造反,于是秘密与黄子澄等人商议削藩。朱允炆先后削弱了很多藩王的实力,其军政大权都收归了中央,还将藩王贬为庶民。因为藩王中朱棣是属于实力派,建文帝最后才向朱棣下手。他先是将朱棣亲兵调配边境,然后下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谢贵等秘密抓捕朱棣。张信是燕王朱棣旧部,于是他偷偷的告诉了朱棣这件事。朱棣靠装疯卖傻躲过了这一劫,朱允炆却不肯就此善罢甘休。


人不疯狂枉少年,一起造反吧兄弟。赢了我们一起笑看天下,输了十八年后再做兄弟。于是被逼无奈的朱棣打出“奉天靖难,清君侧”的旗号,开始造反。所以朱棣造反与蓝玉活不活着几乎没有太多联系。


雁城流浪僧


如果蓝玉活到建文帝时代,朱棣还敢起兵靖难吗?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一种大形势,蓝玉是朱元璋时代的猛将良将不假,但即使活到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时,也不见得就能扭转乾坤。这是因为:第一,蓝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杀,生年不详。但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生于1330年,就算蓝玉和常遇春同岁,到建文帝时已经整整六十八岁了,



是否能再展雄风,很难说。就算心气上有壮志,身体状况,家庭,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也可能影响发挥。第二,历史上有例证。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著名的土木堡事变,当年平定安南的名将,朱棣首席猛将张玉的儿子--张辅(这名字可能不太准确,想不起了。敬请指正)连同兵部尚书邝燓等一众明朝廷大员,和数十万人马,全军覆没。



所以,当年是英雄,不能保证永远是英雄。第三,还有更难预料到的官场风云,政治斗争。这些难以把控因素影响人的智慧,武力,和所有发挥,这些内容也扫荡一切英雄人物。不要说亲属友谊,朋友关系,政治斗争摧毁所有人情世故,说不定蓝玉到时支持朱棣,那对建文帝来说,就是雪上加霜。(5:00)


流誉后


这个问题需要很多的假如才能实现。其实如果建文帝要是早下决心拿下朱棣,有很多兵不血刃的机会,但是建文帝没有做。如果建文帝听从大臣建议把朱棣迁到南昌,朱棣也没什么机会了。

假如蓝玉没被老朱杀掉,一直活到削藩,那么朱棣还敢起兵靖难吗?我认为朱棣在情急之下会反,但如果蓝玉真心为朝廷效力的话,朱棣是没有机会成功的。

朱棣靖难之役打的是很辛苦的,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朝廷在削藩的时候准备不足,在朱棣控制北平的时候,朝廷在北平外围没有重兵看守配合,导致朱棣快速控制北平周边地区,取得了数万的兵力。

朝廷派兵剿灭朱棣的是耿炳文,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当时已经65岁。耿炳文的战功很多,曾跟随傅友德、蓝玉出征作战,但是军事才能肯定是不及傅、蓝的。

耿炳文率领的南军战斗力不如北方叛军,在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败给了朱棣。朝廷急忙换将,用大草包李景隆换掉了耿炳文。

如果朝廷不换将,朱棣也难有作为,耿炳文虽然败给了朱棣,但是守城是很厉害的。如果守住一段时间,朱棣部下的决心和信心并不是很大,这些人在随朱棣作战时确实出现过动摇的时候,一旦军心动摇,朱棣就死定了。

可是朝廷换将,耿炳文畏罪自杀!

那么如果是蓝玉来剿灭朱棣会怎样?蓝玉的年龄应该和耿炳文差不多,属于老将,是不利因素。但是蓝玉的指挥作战能力要高出耿炳文很多,而且平叛师出有名,军队也占据优势。

朱棣如果不能尽快打出河北,等各路大军到位合围,他就完蛋了。蓝玉在指挥作战上,尤其是占优势的情况下,是不会输给朱棣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蓝玉击败朱棣,但朱棣不会被活捉,会自行了断的。

即使蓝玉老了,能力下降,和朱棣打成相持局面,朱棣也是承受不了的。蓝玉就是再退化,在优势情况下,也能拦住朱棣。只要能拦住朱棣,朱棣最后也是要完蛋的。


龙涛的海阔天空


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蓝玉还活着?那就老尴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会更早,都用不着朱棣动手。

为啥哩,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标之太子妃;

甥孙: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长都是他,轮不上朱允炆继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还有朱允熥这个甥孙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碍事了……不要小看蓝玉的胆子,他真敢,标准的“外戚”模式。

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长期性的,不间断性的^_^,自冯胜获罪,蓝玉的上升空间就更大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警醒那么多功臣到底是怎么死的,还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丝毫不知道收敛。比如下图的元妃,他蓝玉就这么急色么。

朱元璋有收义子的习惯,他也有样学样借此集聚势力,而不止他的义子,连他的庄奴都知道横行霸道,强占良田,驱逐御史,这都是骄纵的表现,他真的不知道这些事统统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对他蓝玉产生反感么,强占元妃,以至于元妃自尽,本来朱元璋要给他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并且把他的过失种种都刻在世袭凭证上,还不够清晰表达朱元璋对他的怒意么。

更犯忌讳的是军权方面,军中将校的升职降职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力完全脱离了控制,这是历代君主都非常忌惮的,而不仅限于朱元璋,你蓝玉搞得军中都是你的嫡系势力,老朱能睡得安稳么,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为意,还以未任太师为由,诸多抱怨牢骚,这就真的作到头了。

老天也对得起他,顺势推了他一把,朱标英年早逝,连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么能放心留用给后人,况且还有朱允熥这层“外戚”关系。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非常适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告发蓝玉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牵连了一万五千人,“军统”几乎被清洗一遍,而蓝玉本人则剥皮实草,株连三族陪死,蓝玉作死的一生终于以悲剧方式落幕。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和敢不敢没有半点关系,无论蓝玉是否活着,朱棣都必须要造反,造反则有一线生机,不造反则引颈待戮,就这么简单,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势所趋。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