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有機會謀反嗎?為什麼?

小心眼的周瑜



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司馬懿為曹魏三代託孤輔政大臣,曾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因其多謀善斷,精通兵法,又能盡職盡責,十分受曹操賞識。司馬懿於是被任命為太子中庶,輔佐曹丕。在司馬懿的相助下,曹丕逐漸在立儲之爭中拖影而出,深受百官的喜愛,曹操臨終之時,司馬懿被任命為託孤輔政大臣。曹丕在位期間,司馬懿掌管尚書檯,負責頒佈新政,成為對抗曹氏宗親的工具。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由於諸葛亮連年北伐,司馬懿屢次升遷,官至平西大都督。曹睿由於身體原因,英年早逝,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通過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及曹氏宗親,獨攬朝政。司馬懿通過政變一舉確立了司馬氏在朝中的核心地位,為後來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然而很多人有此疑問,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還有機會謀反嗎?個人認為,司馬懿不會有機會,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丕多活幾十年,他在位期間不會給司馬懿機會。曹丕隨比不上曹操,但其雄才武略不會看不透司馬懿的野心,況且曹操病逝的時候就警告過曹丕:曹氏的發展,離不開司馬懿,但要永遠防著他。曹丕也明白,司馬毅志向遠大,非池中之物。因此曹丕在位期間,只是讓司馬懿頒佈新政,並沒有給與司馬懿實際權利,更不可能讓司馬懿掌握軍權。

而且司馬懿因侵犯了曹氏宗親的利益,被深惡痛絕,如果沒有曹丕的保護,司馬懿早就被殺了。因此曹丕不但善於用人,而且擅長掌控平衡,他在位期間,司馬懿稍有不慎就會被殺,更不用說謀反了。因此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只能等到曹丕死後才有機會發動政變。


其次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可能不會立曹睿為皇帝。曹丕自幼便患有肺癆,這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症,曹丕病逝在洛陽的時候,才四十歲,屬於典型的英年早逝了。因此曹丕只能立曹睿為皇帝,然而眾所周知,曹睿雖然也是一位雄主,但卻沒能綿延子嗣。曹睿的三個兒子都英年早逝,而曹睿本人對於後代也十分絕望,就過繼了曹芳和曹詢為子,由於曹詢體弱多病,最終立曹芳為太子。


曹睿本身也是身體不好,景初三年,曹睿病逝的時候,年僅三十六歲,更是英年早逝。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而曹睿又沒有子嗣,後期體弱多病,曹丕顧忌但曹魏江山,幾乎不可能再讓曹睿繼位。曹睿如果不能繼位,也就不會出現不到十歲的曹芳繼位的局面,如果換做其他英明之人當皇帝,司馬懿根本不會有機會發動政變。


再次曹丕多活幾十年,會多樹立親信,諸葛亮不敢明目張膽的北伐,司馬懿更不可能耗死三代曹魏皇帝。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會多樹立親信,諸葛亮不敢明目張膽的北伐,司馬懿更不可能耗死三代曹魏皇帝。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諸葛亮可能北伐都要晚一些,諸葛亮正是乘著曹丕病逝,曹魏動盪之際,才果斷北伐的。曹丕又會樹立親信,曹丕雖然打壓宗親,但也是為了平衡,曹丕在位之時,曹氏宗親還是有很強的凝聚力的。


曹丕多活幾十年,更不會大力打壓宗親,而曹睿繼位之後,也是進一步打壓宗親,削弱他們的軍權,直接導致司馬懿大額您政變的時候,曹氏宗親除了曹爽,基本沒有實權。更確切的說,像曹爽這樣的榆木腦袋,沒有能力的託孤大臣,基本不會有出頭之日。

而司馬懿成功發動政變,正是依靠曹芳年幼,曹爽沒有能力、權術和膽識,曹氏宗親又沒有實權,這才僥倖成功。因此曹丕如果多活幾十年,司馬懿基本沒有發動政變的可能。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曹家三代曹操、曹丕、曹叡都看出了司馬懿不是忠臣,因此三人都想盡辦法去限制司馬懿,但是最終觸動司馬懿謀反神經的是曹爽,這就叫千防萬防,沒有防住最關鍵的人。在司馬懿之前,曹爽率先霸權,最後逼得司馬懿篡權謀反,因此,不能全怪司馬懿。

那麼曹操、曹丕、曹叡對司馬懿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有機會謀反嗎?應該不會,司馬懿不是個飛揚跋扈的人,主動篡權的事情他不會幹。為什麼這樣說呢?

先說曹操對司馬懿的態度,曹操看司馬懿很準。早期曹操徵召司馬懿,當時司馬懿的父親為京兆尹,哥哥司馬朗為司空屬官,按照正常情況推論,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應該追隨父親及哥哥的腳步,為曹操效力才是,但是司馬懿硬是以自己有風痺症為理由,拒絕招募,成功的騙過了曹操。

後來曹操強行召令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沒有辦法,只好入丞相府做事。曹操考察司馬懿後得出結論:司馬懿是個能臣,善權變,是個不甘於為人臣之人。於是曹操特意交代曹丕:司馬懿不是善類,將來必定干預我們的家事,你要小心。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因此,曹操對司馬懿的態度基本就是兩個字:懷疑。曹丕記住了曹操的教誨,繼位後重用司馬懿,但是限制司馬懿掌兵。而曹丕短命,在臨死時為了限制司馬懿,曹丕巧妙的安排了顧命大臣。

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

這個人事安排非常均衡,曹真、曹休屬於皇室宗親,陳群、司馬懿屬於士官領袖。既防止皇室宗親驕縱,又防止大臣霸權,可謂是一舉兩得。因此,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根本沒有謀反的可能。即使曹丕死去,這樣的顧命安排也限制司馬懿不可能謀反。

令曹丕沒有料到的是,曹叡的實力比想象中要強的多。曹叡繼位後立馬就支開了四位顧命大臣,將皇權集中在自己手裡,派曹真鎮守長安,曹休鎮守淮南,司馬懿鎮守荊州,留一個老實的陳群在朝中辦事。那麼曹叡對司馬懿什麼態度呢?

曹叡甚至比曹丕還要防著司馬懿,但是曹叡駕馭司馬懿的能力要比曹丕要強得多。曹丕事事離不開司馬懿,都要向司馬懿請教。但是曹叡不這樣,曹叡讓司馬懿掌兵,但是控制司馬懿的決斷之權。例如,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司馬懿選擇進攻還是防守都由曹叡來定奪。當時曹叡定的戰略目標是進攻東吳孫權,防守蜀漢諸葛亮。因此,儘管諸葛亮百般羞辱司馬懿,司馬懿都不敢違抗曹叡的命令,擅自出戰。

曹叡跟曹操一樣,曾經對司馬懿有過深深的憂慮,因此曹叡詢問大臣陳矯:司馬懿鍾忠貞不渝,是社稷之臣(暗含意思是忠臣)嗎?陳矯回答:司馬懿是朝中有名望的大臣,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

帝憂社稷,問矯:“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矯曰:“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這時曹叡明白了,司馬懿空有名望,忠心不足。因此曹叡在自己臨死之時最初並沒有將顧命大事託付給他。當時定的顧命大臣是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

這幾個人全都是皇室宗親,其中曹宇是對曹叡最好的長輩,曹爽、曹肇、秦朗是曹叡小時的玩伴,曹肇甚至是曹叡的男寵。這說明了一點,曹叡只相信皇室宗親,當時陳群已死,剩下一個司馬懿曹叡根本不相信。

後來因為中書監寵臣劉放、孫資和夏侯獻、曹肇之間有矛盾,兩人力勸曹叡不能讓皇室宗親權利過盛,於是曹叡改立顧命大臣的名單,適逢曹爽在場,於是曹爽和司馬懿成為了顧命大臣。

司馬懿和曹爽,一個代表皇室宗親,一個代表士官。兩人之間的平衡最容易打破,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資格最老、能力最強的司馬懿率先被曹爽架空,曹爽成為了謀權篡位的出頭鳥。

這時司馬懿就比較難辦了,不反擊的話自己很可能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有生命之憂。如果反擊,等曹爽被擊敗,自己會成為唯一的權臣,像當年曹操一樣,一旦騎虎,就會處於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於是司馬懿選擇了隱忍,在考慮再三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但是隨後的形勢就如同電視劇《虎嘯龍吟》裡司馬懿說的那樣:刀已不在我手!形式根本不受控制了!為什麼呢?

司馬懿誅殺了太多皇室宗親,一旦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代不掌權,皇室宗親反彈,司馬家族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既然第一步走出去了,那麼剩下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謀反。至於當忠臣,那是拿自己的家族性命開玩笑。

因此,司馬懿儘管不是個忠臣,但是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曹叡多活幾十年,他都不可能謀反。司馬懿之所以謀反,是因為司馬懿恰好遇到了兩個顧命大臣的情況,而其中之一曹爽率先發難,打破平衡,司馬懿不反擊,那就是曹爽篡權,皇帝和自己都遭殃。如果反擊,那就是曹爽和皇帝遭殃,最後司馬懿不得不拔劍起事,這其實都是環境所逼!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是曹魏最具名望的大臣,行事穩重低調,因此如果曹丕多活幾年,司馬懿不會謀反。相反的司馬懿會以一個能臣的聲譽而載入歷史。司馬懿之所以謀反都是形勢所逼,導火索是曹爽,如果找源頭和罪魁禍首,那麼曹爽難辭其咎。因此,當年曹丕最應該防備的其實是曹真以及曹真的這個白痴後代曹爽,至於司馬懿,人家貌似是忠臣呢!


每日趣評


不知道是不是曹家後人的基因有問題,反正自魏武帝曹操起,歷代魏國皇帝沒有一個活的比曹操長的,文帝曹丕活了40歲、明帝曹叡活了36歲、齊王曹芳活了42歲、曹髦20歲被殺、元帝曹奐活了56歲,而曹操自己,活到了66歲。




在中國封建王朝,皇帝的壽命往往決定著王朝的盛衰興亡,從魏武帝曹操之後的多位皇帝壽命都很短。皇帝短壽而皇位更迭頻繁,這就給了功勳權臣以可乘之機,像司馬懿這樣的,不僅命長,熬死了曹魏三代皇帝,四朝老臣聲望卓著。而且極善權術,所以在高平陵之變後能竊取曹魏大權。




魏文帝曹丕生於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司馬懿生於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兩人年齡相差八歲,年齡差距不算很大。曹操晉位為魏王后,諸子爭儲,他自己本人也在立儲大事上猶豫不決。司馬懿與曹丕交好,所以他和賈詡、崔琰、陳群等人都選擇擁護曹丕,並常為曹丕在爭儲之事出謀劃策,因此深得曹丕信任。




有大量史料證明,司馬懿雖然相貌奇特,曹操形容他有“狼顧之相”,華歆說他“鷹視狼顧,久必為患”。但司馬懿直到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後,因為掌握曹魏大權才有了取代曹氏的想法。在這之前,司馬懿並沒有獨攬大權,還不夠實力造反。曹丕於黃初七年(226年)病逝後,司馬懿是與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同受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明帝曹叡死後,司馬懿雖也是託孤重臣之一輔佐曹芳,但大將軍曹爽通過各種手段排擠司馬懿,封了他一個太傅的虛職退閒在家,此時就更無資格去造反了。


司馬懿病死於251年,他活了72歲,在漢末三國時代這個年齡已經算是比較高壽了。魏文帝曹丕如果活到這一年,他也才64歲。如果曹丕能活到64歲,能熬死司馬懿,那就沒有以後司馬家族什麼事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晉朝和五胡亂華了,中國歷史也就將徹底改寫了。


大國布衣


別說曹丕多活多十年,就是曹睿、曹真多活十年,也沒司馬懿什麼事。

任何政治人物的謀反,都不是一開始就有謀反之心的,都有一個過程,得有謀反之實力、有謀反之時機、有謀反之人和,否則就是痴心妄想。曹操一開始起兵,也是真心為大漢復興的,後來有了實心,才有謀反之心,同樣司馬懿也不是一開始就有謀反之心,有一個過程。

公元208年,30歲的司馬懿才在曹操的強制徵辟下出士,而在之前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及兄長司馬朗都在曹操手下為官,司馬防是曹操的伯樂,推薦曹操出士,官至洛陽令、京兆尹,司馬朗任兗州刺史,司馬家與曹家的關係非同一般。



司馬懿出士後,一直在曹操手下當文官,曹丕當太子後,司馬懿出任太子中庶子(太子的侍從文官),曹丕當上皇帝后,司馬懿得到重用,歷任尚書、督軍、侍中、撫軍大將軍,但曹丕並沒有讓司馬懿掌握兵權,曹丕歷次出征,也只是讓司馬懿留守許昌。

226年,曹丕駕崩,曹睿繼位為帝,曹丕臨死前讓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前兩位是曹氏宗親,掌兵權,後兩位是士族代表,掌握朝政。


曹睿繼位後,由於名將調零,司馬懿開始有領兵機會,227年司馬懿督領荊州、豫州軍事,駐宛城,當機立斷,七天急行軍斬圖謀造反的孟達,暫露頭角。



227年,諸葛亮開始北代,228年,曹休病逝,231年,曹真病逝,231年張郃被諸葛亮射殺,老一輩的名將基本調零,司馬懿開始在曹魏西線關中一帶抗擊諸葛亮,直到諸葛亮去世,司馬懿掌兵權已經8年,在軍中培養了自已的親信骨幹,當然此時司馬懿還沒有謀反之意。


238年,曹睿令司馬懿平定遼東,僅用一年時間司馬懿就平定了戰事,威震遼東。在司馬懿得勝回軍時,曹睿病危,詔司馬懿回朝與曹真長子曹爽一起輔政,此時的司馬懿官至大將軍,立有戰功,在軍中威望極高,又是三朝元老。曹睿託孤此舉動不知如何解釋,讓一個多有戰功、威望極高、出身士族的三朝重臣司馬懿與一個一無經驗、二無戰功、出身曹氏宗親的曹爽輔政,明顯是曹爽無法壓制司馬懿,而且只有兩個人,如果一方被排擠,那另一方明顯獨大,有很大的政治風險,這是曹睿的一大失誤。

果然,曹爽率先排擠司馬懿,大肆提拔親信掌握朝中要職,重用一批浮華之人,不僅排擠司馬懿,還排擠同時期的老臣,如太尉蔣濟、太僕王觀、司徒高柔等人,而司馬懿選擇隱忍,裝病不上朝,暗中與一幫老臣謀劃反對曹爽專權,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司馬懿有了謀反之心。



司馬懿裝病期間,暗中培養私人死士,這在當時就是造反的舉動,但司馬懿得到朝中一大批朝臣及太后的支持,如太尉蔣濟、太僕王觀、司徒高柔等人,這些人支持司馬懿,只是為了扳倒曹爽,獲得權力,而不是幫司馬懿造反的,顯然從後面的發展來看,司馬懿利用了這些人達到了自已的目的,司馬懿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的支持,顯然是因為曹爽做的太過份了。

司馬懿之所以敢發動政變,除了有人支持,還與對手曹爽太弱有關,司馬懿身經百戰,又是三朝無老,無論謀略、能力遠超曹爽,在當時的朝堂上又沒有能制衡司馬懿的人,這才讓司馬懿挺而走險,發動政變,除了曹爽,獨掌大權,然後事態的發展就超出了所有的計劃,司馬懿不僅違背當初與眾臣的誓言,而且大肆屠殺曹爽同黨,為司馬氏上位創造條件。

如果曹丕多活十年,或是曹睿多活十年,抑或朝中有制衡司馬懿的人在,司馬懿也不能謀反,而司馬懿之所以謀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曹睿託孤不合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莫說曹丕多活幾十年,即便是曹叡多活十幾年,司馬懿也就只能靠邊站了。然而,歷史上“天不假年”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才會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呼喊。曹魏篡漢,與司馬氏代曹,著實像歷史的輪迴,令人唏噓感嘆。

公元249年,曹魏政權內部發生了一場內訌:一直詐病的司馬懿突然發難,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一躍成為把控曹魏命脈的人物,為司馬氏代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久以來,不少人都覺得這是因為司馬懿精通謀略的結果。但事實上,司馬氏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還是對手太弱!

在曹操的時代,司馬懿勉強能躋身二流謀臣。司馬懿(179-251),字仲達,出身於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的豪強家庭,曾做過漢朝的小吏,後被曹操起用,作為文學掾,屬於文職。從這一點來講,曹操也算是司馬懿的伯樂。

在曹操立曹丕為世子後,司馬懿成為了曹丕的心腹,他與陳群、吳質和朱鑠四人,並稱“四友”,被視為曹丕智囊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及至曹丕代漢以後,司馬懿被任命為丞相府長史、督軍御史中丞等職。

到公元226年時,一直耽於聲色的魏文帝病逝,曹丕年僅21歲的兒子曹叡登基為帝,史稱魏明帝。不得不指出的一點是,魏明帝與魏文帝一樣,雖然沉迷於美色而不能自拔,卻有著非常卓越的治國才能,更為重要的是,曹氏父子都深諳馭人之術。

魏文帝曹丕臨終前,已經開始考慮防範權臣的出現,所以,他安排曹真、陳群和司馬懿等人共同輔佐曹叡,為的就是以免大權旁落到外姓朝臣手中。所以,魏文帝時期的司馬懿,始終都老老實實的,也沒有機會奪權。

曹叡即位後,表現的比曹丕更為成熟,他將身邊的一些大臣分派到地方,同時又相對限制他們的兵力,讓他們彼此監視。當時,曹叡派司馬懿到南陽,讓曹真去關中,命曹休駐軍淮南。如此一來,朝中的大事基本掌握在了曹叡手中,而勢力較大的大臣則被安插在各地,既干涉不到魏明帝,又只能老老實實地留在地方。

在打發走了身邊的元老之後,曹叡還嚴肅吏治,對各級官僚都加強監管。在曹叡的各項措施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制定《新律》。按照要求,曹魏政權內的官員都應盡心盡責,不能翫忽職守,堅決杜絕浮誇行為。

但不幸的是,沉迷美色的曹叡比他的父親曹丕還命短,而且自己並無子嗣。萬般無奈的曹叡,曾命人找來個孩子,將其過繼,作為了接班人。這個人,便是曹芳。與曹丕一樣,曹叡也擔心大權旁落,所以在安排輔政人員時,他選擇了曹爽和司馬懿。

可惜,司馬懿眼見曹魏政權英明強幹之人凋零殆盡,自己再也有恃無恐。所以,嘉平元年(249)時,司馬懿誅殺了曹爽等人。當然,自曹芳繼位的239年,到司馬懿篡權的249年,在這十年中,司馬懿與曹爽也算是鬥智鬥勇,廢了不少心思。

總得來看,司馬氏篡權,始於曹芳時代,在曹操、曹丕和曹叡在世時,司馬懿根本找不到任何機會。畢竟,有雄主在位,即便是佞臣也很難得逞。況且,司馬懿這個人是服從於強者的,只是曹芳太不爭氣,曹爽又過於嬌縱,才讓司馬懿鑽了空子。



史海爛柯人


應該是說若是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還有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為自己後代的篡位培養基礎嗎?我們得探究一下當時的背景和影響。

門閥制度的形成

魏晉時期影響其政治、文化、經濟等等最深的就是門閥制度。自東漢後期士族階層的崛起,曹魏時期創立九品中正制,給門閥的形成無疑是很大的一波助力。而司馬氏就是士族門閥制度下的一個典型的代表和過客,這就是當時司馬氏能崛起的一個背景。

皇權下中央集權的破滅

曹丕若是能多活十幾年,他能把日漸趨於門閥統治的狀況步步扭轉到中央集權這條軌道上來,那麼即使司馬懿再能隱忍,也對曹魏的江山沒有致命的威脅。問題是曹丕的做法並沒有表示他要大行中央集權的制度,因為他並沒有這樣的能力。

皇權下中央集權的弊端

但是曹丕若是成功的實現中央集權制度也還是有弊端,這個弊端就在外戚和宦官的干政現象,因為這是古代在皇權體制下衍生品,東漢中後期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而士族門閥則是在這夾縫中歷經生死開始壯大的。

歸其根本,還是因為幼帝即位的原因導致,畢竟幼帝即位是一個政治素人,在古代那種體制下,勢必就會被外戚、宦官、士族等等來藉機掌控。所以曹丕即使再多活十幾年,只要曹魏之後出現幼帝即位的局面,就還是可能會造成士族權貴篡位的事情發生,只是因為如果曹丕多活十幾年,司馬氏可能就不是當時那個在曹魏一家獨大的士族了,所以花落誰家也就不知道了。

故可以推論的大致可能是:在門閥士族崛起的情況下,即使司馬氏沒有機會謀反,也可能有其他的有實力的士族來謀反,曹丕若是多活一段時間,並不能杜絕後世幼帝即位的可能性,這樣就只是造就花落誰家的變數而已。


淡看天上月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司馬家族的謀反將變得極為困難,甚至沒有機會。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篡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一連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直到曹芳為帝時才使得司馬家族一家獨大,最終由其孫子完成篡位最後一擊。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歷史的走向將會完全改變。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家族將很難壯大,甚至可能熬死司馬懿。

我們知道,曹操在位時期,司馬懿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賈詡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將等猛將,司馬懿畢竟是後起之秀(只比曹丕大八歲),很難競爭的過這些老前輩。

司馬懿真正獲得重用,是在曹丕繼位後開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曹丕爭奪儲君過程中,司馬懿是堅定站在曹丕一方的功臣。曹丕成功繼位後,自然要重用曾經支持過自己的大臣,因此司馬懿開始得以重用,先是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後又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後轉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曹丕登基後大權獨攬,為了避免重蹈漢朝之覆轍,他嚴格限制宦官、外戚權力,明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對於能夠威脅到他的勢力是嚴加防範的。因此曹丕雖然重用司馬懿,但司馬懿在曹丕手下是根本沒有機會獨攬大權的。

對於司馬家族來說幸運的是,曹丕在黃初七年(226年)就早早病逝了,彼時他不過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不僅司馬懿根本沒有機會獨攬大權,由於他比曹丕大八歲的緣故,說不定曹丕還能提前熬死他(司馬懿病逝時73歲),那樣司馬家族就根本沒有壯大的機會了。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皇位傳承將會嚴重偏移。

原本的歷史上,曹丕死後太子曹叡繼位,曹叡雖然也是頗有能力的皇帝,但與他父親一樣,曹叡也是極為短命,景初三年(239年)在位僅13年、36歲的曹叡就早早去世了。而曹叡死後,繼位的便是他的養子曹芳,正是在曹芳手中,爆發了“高平陵事件”,司馬家族開始掌握大權,最終成功篡位。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魏國的皇位傳承將發生嚴重偏移。首先短命的曹叡是根本沒有機會繼位了,再加上曹丕的其他兒子曹協、曹蕤、曹鑑、曹禮、曹邕、曹貢、曹儼、曹喈等都早早去世,那麼能夠繼承皇位的只能是東海定王曹霖。這將使原本的歷史完全發生偏移,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已經完全不可預料了。綜上所述,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一方面司馬家族將很難掌握兵權,形成一家獨大之勢;另一方面歷史走向將會發生嚴重偏移,後事完全不可預料。總之,我認為司馬家族篡位的可能性將會降至最低,晉朝很有可能不會出現了。





天下歷史風雲


這個問題實在是比較簡單,先直接上結論,哪怕曹丕只多活十年,司馬懿都不可能造反成功。

我們通過查閱資料可以得知曹丕一共活了39歲,在公元226年死亡,按照題目所給的條件,曹丕可以多活幾十歲,我們先按十歲來算,曹丕多活十歲,那麼曹丕將活到49歲,也就是公元236年死亡,這個時候,司馬懿多大歲數呢?不好意思,這個時候司馬懿依舊健在,三國超長待機王不是說說而已,司馬懿一口氣活到了公元251年。

好,現在我們假設曹丕多活了十歲,這十年,按照原本歷史位面的曹丕與司馬懿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態度,這一段歷史時期,司馬懿依舊勤勤懇懇,做著他份內的工作,司馬懿這個時候依舊是一個典型的忠誠的模樣,考慮到原本歷史位面上曹丕死後,司馬懿作為託孤重臣,相信這十年過去後,等曹丕一死,司馬懿照樣可以成為託孤大臣,不過下面的是劇情將會有著挺多變化。

眾所周知,司馬家族正式執掌大權的是在高平陵事變之後,很明顯,如果曹丕多活十年之後的歷史軌跡變化並不能影響曹爽的智商,很明顯,這兩者沒有任何存在的必然的聯繫,可是隻要曹丕死了,那麼必然還是曹叡繼位,按照原本曹叡的壽命,只不過在皇位上待了11年,所以,如果曹丕只活十年的話,曹叡上位一年後就會死亡,繼承者,依然還是曹芳,只不過這個時候,曹芳的歲數可能比較大,畢竟多了十年,曹芳只要成年了。

問題就會變得複雜起來,那樣的話,曹爽司馬懿雖然作為託孤重臣,但是,一些過於逾越的舉動,也是無法實施的,畢竟皇帝已經成年了,就不會出現所謂的,皇帝和曹爽一同去高平陵祭拜的時候,被司馬懿在城中偷了空子,直接政變控制太后,更不會出現在司馬懿控制洛陽城後,曹爽居然選擇投降,這種智商下線的行為,原本那個歷史位面的高平陵事變,那個時候是因為曹芳年幼。

只要曹芳那個時候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皇帝託孤重臣司馬懿一旦敢在洛陽造反,他完全可以號召天下兵馬,因為他是皇帝,最為正統的皇帝,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司馬懿畢竟也是一個有智商的人,這種情況下,他發動洛陽政變毫無意義,所以說,只要曹丕能夠多活十年,洛陽政變或者說高平陵事變沒有存在的可能性尚且存疑。

至於司馬懿,根本就沒有掌握國家大權的機會,除非這個時候,曹芳又突然死亡,繼承皇位的又是一個幼年的孩子,不過,這樣的假設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這篇文章的基礎就是假設曹丕能夠多活幾十年,我僅僅選擇的是最低限度,多活十年,司馬懿就喪失了可以執掌國家大權的機會。

如果曹丕多活20年,那將更加可怕,司馬懿是公元251年死的,曹丕多活20年就可以活到,公元246年,雖然還是沒有比得過老烏龜司馬懿,但是這種情況下,他的繼承者們都長大成人了,哪怕是曹芳的兒子也都能夠處理一些基本的政務了,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存在孤兒寡母這種說法,說不定壓根就不需要什麼所謂的託孤大臣,那司馬懿就踏踏實實的做好一生忠心耿耿的大魏臣子咯,司馬懿的晚節也可以保全。

這曹丕多活30年,40年,那壓根兒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司馬昭和司馬師也會老老實實的成為大魏忠臣,下一代司馬炎更做不到篡位這一壯舉。再下一代司馬衷,反正就是個白痴啦,更不可能奪權篡位啦。


無筆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司馬家族的謀反將變得極為困難,甚至沒有機會。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篡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一連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直到曹芳為帝時才使得司馬家族一家獨大,最終由其孫子完成篡位最後一擊。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歷史的走向將會完全改變。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家族將很難壯大,甚至可能熬死司馬懿

我們知道,曹操在位時期,司馬懿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賈詡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將等猛將,司馬懿畢竟是後起之秀(只比曹丕大八歲),很難競爭的過這些老前輩。

司馬懿真正獲得重用,是在曹丕繼位後開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曹丕爭奪儲君過程中,司馬懿是堅定站在曹丕一方的功臣。曹丕成功繼位後,自然要重用曾經支持過自己的大臣,因此司馬懿開始得以重用,先是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後又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後轉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曹丕登基後大權獨攬,為了避免重蹈漢朝之覆轍,他嚴格限制宦官、外戚權力,明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對於能夠威脅到他的勢力是嚴加防範的。因此曹丕雖然重用司馬懿,但司馬懿在曹丕手下是根本沒有機會獨攬大權的。

對於司馬家族來說幸運的是,曹丕在黃初七年(226年)就早早病逝了,彼時他不過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不僅司馬懿根本沒有機會獨攬大權,由於他比曹丕大八歲的緣故,說不定曹丕還能提前熬死他(司馬懿病逝時73歲),那樣司馬家族就根本沒有壯大的機會了。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皇位傳承將會嚴重偏移

原本的歷史上,曹丕死後太子曹叡繼位,曹叡雖然也是頗有能力的皇帝,但與他父親一樣,曹叡也是極為短命,景初三年(239年)在位僅13年、36歲的曹叡就早早去世了。而曹叡死後,繼位的便是他的養子曹芳,正是在曹芳手中,爆發了“高平陵事件”,司馬家族開始掌握大權,最終成功篡位。

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那麼魏國的皇位傳承將發生嚴重偏移。首先短命的曹叡是根本沒有機會繼位了,再加上曹丕的其他兒子曹協、曹蕤、曹鑑、曹禮、曹邕、曹貢、曹儼、曹喈等都早早去世,那麼能夠繼承皇位的只能是東海定王曹霖。這將使原本的歷史完全發生偏移,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已經完全不可預料了。


綜上所述,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一方面司馬家族將很難掌握兵權,形成一家獨大之勢;另一方面歷史走向將會發生嚴重偏移,後事完全不可預料。總之,我認為司馬家族篡位的可能性將會降至最低,晉朝很有可能不會出現了。


香茗史館


如果曹丕真的多活幾十年,那時的司馬懿早就老死了,還怎麼去謀反呢,再說了曹丕可是個聰明人和有能力的人,他一直都知道司馬懿的能力,也一直在防備司馬懿,如果曹丕多活幾十年,司馬懿根本沒機會謀反,一旦謀反,曹丕會樂意看到,就絕不手軟幹掉司馬懿,因此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在曹丕當下,是不會謀反,只會低調做人,一直到老死。

沒想到曹丕沒當多少年,就死了,在曹丕臨死前也是做了靜心的安排,讓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輔助曹睿,這個安排足可以壓制司馬懿。不過曹睿不僅防備司馬懿,甚至還防備自己家族的人,他除了把陳群留在朝中,其它三人都派到外地當官,這就間接的削弱了曹氏家族的力量,司馬懿反而被動式的增長了勢力,司馬懿就安靜的看著曹氏家族內鬥。曹睿也沒活多少年,結果在臨死前安排曹爽和司馬懿當託孤大臣。司馬懿沒謀反,反而曹爽開始奪權起來。曹爽首先把司馬懿的軍權給奪了,讓司馬懿當個閒人,任用自己的親信當官,架空了皇帝,自己大權獨攬。心高手低的曹爽竟然想要出兵征伐蜀國,結果大敗而歸。韜光養晦的司馬懿抓住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把曹爽給幹掉,從此軍政權力歸於司馬懿手中,為將來司馬懿取代曹氏奠定了基礎。

曹氏天下之所以被司馬氏取代就是因為,曹氏自己人內訌,自己人打自己人,再者就是沒有狠下心來幹掉司馬懿,當然司馬懿也不會輕易的被幹掉。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曹丕和曹睿死的太早,命就不長,如果曹丕真的活過幾十年,司馬氏也許就沒有可能取代曹氏天下了,只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曹丕再厲害也談不過命數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