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分封出那麼多諸侯,為何他們都不肯替項羽出力?

蕭曉四姑娘


楚漢戰爭,項羽陣營有死忠,可惜實力不足。因為項羽分封的幾處錯誤,沒有處理好諸侯之間的實力平衡,導致想出力的沒實力,有實力的被項羽都得罪了。

項羽因為殺義帝,導致自己處於道德下風

雖然義帝只是名義上的存在,但他的歷史作用不能抹殺。

在抗秦之初,他是陳勝之後最大的反秦旗幟。項梁戰死之後,因為義帝的存在,楚國沒有立刻崩潰

更難的是,楚懷王做出正確的滅秦部署。一路救趙,一路攻秦,還派遣了最合適的人選,如果顛倒很難想象結局會怎樣。

所以義帝雖然沒有披甲上陣,但是其象徵意義與反秦時的功績還是不能忽視。但項羽就隨便派遣英布把他殺了。

結果給了劉邦討伐項羽的口實。《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大哭一場,發喪三日後攻楚

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蘇軾曾評價:“項羽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可見項羽殺義帝,讓自己處於極為不利的道德反面。

因為弒義帝,在第一波反楚中,魏王豹等投靠到劉邦陣營;楚國陣營中的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因為是被密令動手之人,殺義帝后對項羽也是離心離德。

分封時,項羽犯下的三處錯誤,把實力派人物都得罪了

項羽分封犯下錯誤至少有五處

第一個錯誤,齊地忽略了最強實力派田榮,分封兩個不入流人物與田榮搶地盤。

田榮與兄弟田儋、田橫最早相應陳勝起義統一齊地,作為不可忽視的實力派人物,項羽因為項梁的死而記恨田榮,又因為田榮沒有隨軍入關,所以分封時不僅沒有分封田榮,還把田榮感到膠東半島,把田都與田假拉起來分齊地,一個是原田榮手下大將,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冒出來的齊國王族。

毫無疑問,兩個人不是田榮對手,這算是被項羽逼反的一個實力派。

第二個錯誤,分封張耳忽略陳餘

陳餘作為趙地跺跺腳都能抖一抖的大佬,只因為沒有隨軍入關,被項羽不情不願的封了三個縣的侯,簡直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陳餘臉上。


果不其然,陳餘從田榮處借兵趕跑了張耳,同時也反了楚國。

第三個錯誤,忽視彭越

如果項羽知道彭越在楚漢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想來不會無視他。

但是現實是彭越率領一萬多人盤踞在鉅野澤,處於彭城的腹心之地,硬是被項羽忽視了。當田榮反楚之後,立馬看中彭越,一顆大將軍印,就讓這位“漢初三大名將之一”的游擊戰鼻祖,反了項羽。

加上本就與項羽爭天下的劉邦,開戰之處實力派人物未必站在劉邦一側,但都站在了項羽對立面。

項羽陣營中的死忠粉有心無力

項羽陣營中同樣存在死忠粉,比如田假,田都比如章邯、司馬欣、鄭昌等人,但是這些人實力不足。

田假兩次被田榮趕走;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秦王,剛坑死秦國幾十萬子弟兵,還被項羽分封在三秦抵擋劉邦,三秦子弟豈能為這三人用命。

滎陽成皋之戰中,劉邦殺司馬欣後

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

一次來讓關中子弟平息憤怒,可想章邯三人的王位做的如同炭烤。再有如韓王鄭昌不過是與項羽交好白得一個韓王的位置,如何抵擋的了劉邦大軍。

所以項羽陣營中有諸侯相助,但是英布等三人只限於口頭支持,魏豹、申陽等人或者牆頭草或者沒能力;


妖鬼雜談錄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項羽分封天下他的合法性到底來自於哪?

你項羽不過就是楚國的上將軍,還是自己斬殺宋義之後搶來的。你憑什麼宰割天下,還自封西楚霸王,讓大家都得聽你的。

按照項羽給大家的邏輯,我項羽之所以能主持分封是我的功勞大,而且自滅秦之後我項羽的軍力最強,當然對這兩點各路諸侯還是服氣的,因此項羽能順利的主持分封,但是以功勞和實力作為自己掌權的合法性是極為不穩定的。因為功勞都是過去式的,而實力的強弱是會不停此消彼長的。因為項羽的分封基礎本身先天不足,權利的洗牌是必然的,甚至連項羽本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在分封過程中,項羽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實際上打了一套非常漂亮的組合拳,將原先的大國強國,例如齊國一分為三,將趙國一分為二,連自己的母國楚國都分成了幾塊,削弱諸侯的實力。同時提出六國之兵各歸本國,有效削弱了劉邦及其他兵力雄厚的諸侯的實力。



分封過後,和平的時間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齊國就先亂了起來,項羽作為天下霸主立即投入了對齊地的戰爭,劉邦也出擊三秦,奪取關中正式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也許項羽將齊地一分為三的時候就想到,讓他們幾個姓田的狗咬狗一嘴毛,自己將自己的政治中心和主要兵力部署在彭城,趁著田氏內亂,自己一口將齊地吞進肚子裡。但是詭異的是,項羽完全陷入了齊地人民戰爭的泥淖裡,對齊地他是吞不下,脫不出,甚至為了對齊戰爭,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吞併三秦,佔領關中。

當齊地戰爭告一段落,可以算是項羽完敗了,雖然勝仗打了不少,到底齊國還是田氏的。劉邦已然做大,成了能和項羽爭天下的對手了,而且從版圖上看,在佔領關中後,劉邦已經完全佔領了舊秦地,如果項羽不抓緊解決劉邦,等到劉邦完全掌握秦地的戰爭資源,楚漢相爭就會變成秦滅六國的翻版。 劉邦還定三秦

因此,為什麼項羽分封的這些王們為什麼要和項羽對著幹,根本是項羽分封天下在法理上就很有問題。而在分封后,項羽齊地戰爭中的表現以及劉邦吞併三秦的成功,讓天下諸侯看到了所謂西楚霸王項羽實力有限,根本號令不了天下,只要自己拳頭夠硬完全可以擴充領地和項羽爭高下,天下實際上重回戰國時代。


醉美木瀆


其實說實話,我認為項羽會敗給劉邦,完全是因為韓信這個人,其實不管再怎麼說項羽戰略失誤,項羽政治不行,有一點不能改變,彭城之戰後,劉邦已經完全沒有東進滅楚的可能,他只能在滎陽成皋建立防線和項羽打攻守戰,而項羽在這幾年的滎陽戰場,一直處於主動權,斷劉邦甬道,燒紀信,兩次打的劉邦逃竄,可以說,劉邦在公元前204年都想幹脆議和算了,但是項羽這次好歹聽了范增的話一次,拒絕了議和

但是就是韓信這個bug,他幫劉邦將整個局面扭轉過來了,彭城之戰後,劉邦退到滎陽,然後魏豹反了,劉邦組織了一些軍隊,讓韓信打魏豹,然後韓信聲東擊西,滅了魏國,劉邦收韓信兵權,給了韓信一些老弱,然後韓信北上滅趙,背水一戰將趙國滅亡,接著聽了李左車的話,和平解決了燕國,接著在攻伐齊國,犧牲了酈食其之後拿下齊國,這下項羽慌了,派了龍且去打韓信,結果被韓信半渡而擊,龍且死了,齊國徹底成為韓信的了

所以,項羽真正失敗,就在於韓信平定北方戰場,尤其是將齊國殲滅以後,對項羽形成的戰略包圍,只要這個包圍圈不能完成,任張良蕭何有通天徹地之能,最多不過是幫劉邦保住關中根基,大規模反攻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項羽的失敗,最起碼敗在劉邦手上,就是因為韓信這個怪胎,他居然真的把北方戰場給劉邦打下來了,隨著齊國的覆滅,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完成,項羽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反之,如果韓信打不下北方戰場,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劉邦項羽議和,各自歸國,養足了國力,日後再打,至於要打多久,那就不知道


龍花花呀


問題本身在認識上有偏差啊。不是項羽封王,是項羽代義帝主持封王。

從法理上講,在推翻秦朝之後,楚懷王熊心升格為帝,稱為義帝,為天下共主,效仿周朝分封諸侯。項羽功勞大,所以代義帝主持分封。那麼等級就是義帝是天子,諸侯王是臣子。你項羽是諸侯王,我也是諸侯王,大家從法理上是平級的啊,和項羽不存在上下級關係。項羽最多是諸王的“盟主”,而不是諸王的“君主”。算起來老闆是義帝,不是項羽。

這一點變化,看看英布就明白了。

英布作為項羽部下時,驍勇善戰,打仗經常身先士卒,非常賣命,那是因為他和項羽是“君臣關係”,為老闆打工,為自己謀一個好封賞。當他升級為九江王之後,項羽去征討田榮,徵調英布去作戰,英布沒那麼大積極性,自己也不去,就派了些部隊去,項羽很惱火。因為此時英布和項羽都是王,地位相同,你項羽不再是英布的君主,而是盟主,派人助戰已經算給力了,還想指望英布像昔日做臣子一樣?

相對比的劉邦,他消滅項羽後也正式封王,但是不同的是劉邦是皇帝,比王高一級,所有諸侯王都是皇帝的臣子,這個法理關係就明確的多。

大家都是王的時候,反項羽不叫“謀反”,只能叫同級諸侯王的戰爭。當有一個皇帝和一堆王的時候,反劉邦就是“造反”了。


寂寞空虛的空巢老人


中國人有個說法很好,不患寡患不均,再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項羽失人心,又被人心算計自然沒有諸侯出兵!



《諸侯坐山觀虎鬥-拒不派兵》

羽垓下團滅秦軍主力繼而坑殺二十萬後,秦朝的的軍事力量基本滅亡後,項羽攜此威風入主中原,而在到底該如何分這塊蛋糕的事情上犯了個致命錯誤,我們都知道項羽是不會學習秦始皇來稱帝的,畢竟自己剛剛才推翻了秦朝嘛?於是項羽做了霸王,學習周朝分封天下的做法,自己做老大,土地給天下諸侯,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執行了三條原則共分別是有親厚封、有功必封、有仇不封,這個做法簡直就是告訴天下人,你有沒有功勞不要緊,只要你跟著我項羽就有肉吃,這和他的老對手劉邦在情商上差了不止一個級別,



於是本來大好的局勢一戰而定天下的可能性被他錯過了,再加上在此次分天下的過程中,他把自己封在彭城這個地方,此地簡直從地理上來說放棄了對關中地區諸侯的管理,關中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各自發展,於是又生了重回戰國時期各國爭霸的局面,那麼在各地諸侯心中如何削弱佔有絕對優勢的項羽和劉邦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所以諸侯是不會出兵的,他們巴不得項羽和劉邦鬥個你死我活的才好。

《項羽匹夫之勇-盡失人心》

1;燒殺搶奪醜態百出:項羽入都城咸陽時,先是殺死殺子嬰,後焚燒阿房宮,項羽作戰所到之處屍橫遍野,他不只是殺士兵甚至有時候會屠殺很多貧民,我們一起來看看項羽進入咸陽城後都一直忙著做什麼事兒,燒房子、殺貴族甚至殺平民百姓、搶錢搶美女,總結起來其實和土匪沒有什麼兩樣就是燒殺搶奪,和近代史上的侵略者沒有什麼兩樣的,史書之描繪了項羽的武力蓋世,卻不知道那時候的天下不是我們想象中這樣的,秦統一天下之前,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而始皇帝統一天下才多少年,漢族的同化力量再強也有楚人趙人老秦人的說法,你項羽屠城對於本地人來說你就是侵略者,這事兒他做的還不是一兩回。


2:背主殺主不忠不義:項羽是楚人,楚懷王就是他名義上的主子,他卻背棄義帝楚懷王,他先是把楚懷王遷徙到長沙,路上指使吳芮、共敖二人殺死了舊主,項羽是楚人為了天下卻殺楚王,簡直就是不忠,而且搞得天下人盡皆知,再次失去民心,這事兒演變到最後變成了劉邦起兵造反的藉口,劉邦在蜀帝發展勢力收攏人心,項羽在外面做霸王,格局高低一眼可知,劉邦攻進關中是,而此時的項羽在做什麼在進攻齊國,簡直就是匹夫之勇,項羽封的三個諸侯王被劉邦輕鬆拿下,你項羽置諸侯生死於不顧,誰還會為你出兵。此後關中平原變成了劉邦牢固的大後方,項羽格局太小,又不顧諸侯死活,加之匹夫之勇失去了天下民心。


老龍史社


答:既沒好處又沒義務,諸侯為什麼要出力?

國與國只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項羽親自將國家分給了諸侯,又希望他們不從國家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想想都覺得弱智。

一、沒義務,大家都是合夥人

首先釐清諸侯和項羽的關係。

是兄弟?是上下級?是老闆和打工仔?是皇帝和奴才?

都!不!是!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合夥人關係。再通俗一點,就是銅鑼灣陳浩南和大飛的關係。

尊重你時喊你一聲:南哥;

不爽你了,輪片刀就敢追著你砍。

賺錢了,大家你好我好;賠本了,傻×你誰啊。

諸侯都是各地的貴族,看見項羽起事後,帶著自己的部下和資源跟著幹。本質上是合夥的關係,有合夥就有散夥。

他們沒有隸屬項羽的義務,自己的一畝二分地都是靠自己的資源換來的。

即使項羽,也不過自封為“西楚霸王”。說白了也不過是武林盟主而已。不要用後期嚴苛的官僚思維去思考秦末漢前的政治體制。

沒法用義務約束眾位諸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利益去驅動他們。

二、沒好處,因為項羽已經把好處都給了

一度佔據優勢的楚霸王項羽,犯了個合夥人最嚴重的錯誤。

他將手中的資源都分了,用分封制的方式,將資源按比例分給諸位合夥人。

於是原本破產的各位貴族,又合法擁有了之前的資源,大家的關係又從為同一個理想奮鬥的夥伴,變成了春秋的爾虞我詐。

當項羽能左右天下局勢時,他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唯一能做的政治選擇,就是讓天下回到熟悉的模式。他最熟悉的就是楚國,就是天下有七個國家的時候。

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整天腦子不不是改變,偏偏總想著復古回到過去。相反劉邦一個四五十歲的老頭,反而更能認清局勢,懂得變通。

三、項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亡”者

項羽分封了天下,對於各個諸侯國來說,又回到了秦國統一中原之前的時光。

這情況一出來,各位諸侯看著無比眼熟。這不就是讓秦朝再次統一天下嘛!

果然,被項羽分封在了當年秦國地盤的劉邦,佔了當年秦國地理優勢,沒用幾年就完成了對天下的統一。

劉邦按照邏輯,重新將秦國的路子走了一遍,而項羽也將楚國的路走了一遍。

輸了也是活該。


(我是紫禁的sphere,圖片源於網絡)


紫禁的sphere


用分封這個詞不太合適,應該是相王。

所謂相王,就是相互承認對方為王。

戰國初期,中原各諸侯紛紛稱王,為了避免獨自稱王成為眾矢之的,於是相約一起稱王,相互承認對方的王位,這就是相王。

秦末類似,雖然各路諸侯打著山東六國的旗號,但自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打著六國的旗號只是為了團結一致共抗秦國而已,秦國被消滅了,旗號就變得礙事了。

戲下相王實際上就是一次分贓會議,承認各自既有勢力而已,他們的王位來自於自己浴血奮戰,不是某人設施的,自然不需要對誰感恩。


長島男爵


所謂分封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把自己的地盤分給別人,並且封爵建國,這也就是所謂的分茅裂土,封爵建國。但項羽做的並不是這樣的分封,因為那些地盤本來也不是他的,而是別人的。

鉅鹿之戰前,六國就已經全部復國,這是在陳勝死後就已經形成的局面。但在六國之中,楚國實力最強,所以當時的局面是六國承認楚國為六國反秦聯盟的盟主。而鉅鹿之戰的情況是,秦軍在章邯率領下,正在圍攻趙國,各國都派兵救援,但楚國軍隊實力最強,所以其它五國都為楚國馬首是瞻。但在地位上,各國都是平等的,並沒有高下之別。

項羽殺死宋義,在鉅鹿之戰中一舉擊破秦軍,並逼降章邯所率的二十萬秦軍。在這之後,其它五國軍隊的將領才匍匐而進,來見項羽。同時,劉邦率楚軍從武關進入關中,繞開了秦國出中原的主要通道,也就是函谷關,迫使秦王子嬰向他投降。而子嬰在被趙高扶立之後,就已經自去帝號,降稱秦王了。但因為楚軍是滅秦主力,所以,其它各國共尊楚懷王為義帝,但大體上的格局仍然是六國各自為政,楚國只是盟主。

也就是說,在鉅鹿之戰前後,六國都是各自獨立的,並不是楚國的下屬,只是在反秦這個共同立場之下結盟,而楚國為盟主,楚軍是反秦主力。即便是楚懷王被尊為義帝,六國也仍然是各自獨立的,楚國並沒有直接命令其它各國的權利。各國的國王也基本上都是原來戰國時期的王室後人,和楚國是一樣的。

此時,唯一被楚軍控制的無主土地實際上只有秦國的故地,也就是關中地區。按照楚懷王在項羽和劉邦出兵之前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應該是由劉邦當秦王的,項羽在完成滅秦任務之後,應該退回楚國,繼續當他的將軍。但項羽在逼降章邯的時候,曾對章邯承諾過,只要章邯投降,入關之後,要立章邯為秦王。這樣,就和楚懷王的約定相沖突了。

劉邦在進入關中之後,一面約法三章,恢復關中秩序,穩定局面,一面派兵佔領函谷關,也就是不想讓其它各國和項羽的軍隊進入關中,準備按照楚懷王的約定,自己在關中當秦王的。但項羽背約,率兵攻破劉邦軍隊駐守的函谷關,並且拆毀了函谷關,強行進入關中,並焚燒了秦國宮室,大肆搶掠,之後又率兵出關,回到中原。

就在這個時候,項羽進行了所謂的分封,實際上他並不是分封,因為他分的都不是他自己的地盤,而是六國王室的地盤,主要是把各國的地盤都分別劃分為幾個國家,以分其力,便於他自己控制。比如秦國被一分為三,算上劉邦的漢王,實際上是被一分為四,齊國一分為三,趙國分為兩個,魏國分為兩個,韓國分為兩個,戰國時最弱的韓國也被分為兩個,楚國也被分為四個,除了他的西楚,還有臨江、衡山和九江三國。

這樣,各國普遍都感到不滿。比如劉邦,認為自己應該當秦王,王關中,卻被封到了漢中去當漢王,他當然不滿意。齊國被一分為三後,多出來了膠東王和濟北王。齊國在戰國時期本身就是大國、強國,又和項羽給自己留下的西楚國相鄰,所以齊國是非常不滿的。分封剛結束,項羽剛回到自己的西楚國都城彭城,齊國故地上的三個國家就打起來了,項羽趕緊率兵去平定。

劉邦進入漢中才四個月,就又從漢中出兵,還攻關中,接連擊敗章邯,迫使章邯退守都城廢丘,困守孤城,塞王和翟王很快就直接投降了劉邦。接著劉邦就發佈檄文,號召各國一起討伐項羽。其中原來六國王室為王的諸侯國很快就倒向了劉邦,與劉邦結盟,共同反楚。還有一些諸侯原本是各國的將領,也被項羽封王,這些諸侯中有些忠於項羽,成為劉邦的主要進攻目標。

所以,從當時的局勢來說,戰國時期的各國都已經恢復了戰國時期的格局,但項羽以武力為後盾,強行調整諸侯封地,增加了一些小國,削弱了原本各國的勢力。相對於秦國直接滅六國建立郡縣制的做法來說,項羽雖然是向後退了一步,但和戰國時期相比,實際上是有利於建立中央集權的。而劉邦當時的做法則是,承認原來各國對各自領土的主權,希望建立以劉邦為盟主的反楚聯盟。

在劉邦消滅項羽之後,當時的格局實際上也是這樣。除了一些在楚漢戰爭時期早早投降或支持劉邦的諸侯國保留下來了之外,其它六國大多數恢復到了戰國時期的格局,只有楚國的衡山、九江兩國留下來了。但與戰國時期不同的是,這時候的各國國王都不是原來戰國時期的王室了,而是劉邦自己分封的自己的子弟,以及極個別的他手下的將領,比如盧綰和韓信。

從數量上看,項羽強行調整各國封地之後,在全國出現了十八個諸侯國,除去作為霸主的西楚,還有十七個。而在劉邦消滅項羽之後,當時反而還有十個諸侯國,其中齊國、趙國、燕國、韓國基本上都恢復了戰國時期的版圖格局。諸侯數量少了,各國實力自然更強大,對漢朝中央的威脅自然也就更大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楚漢戰爭剛結束沒多久,齊王韓信就先被降封楚王,接著又被降封為淮陰侯,就是因為齊國地盤大、實力強,如果韓信造反,對漢朝中央是潛在的巨大威脅。

也是因此,劉邦本來打算定都在洛陽,陸賈勸他不要定都洛陽,而應該定都關中,理由就是,在當時各諸侯國分立的局面下,萬一再次出現六國聯合反秦或者劉邦主導的各國諸侯共同反楚的局面,也就是關東諸侯結盟,一起對抗漢朝中央,漢朝並沒有全勝的把握,洛陽無險可守,容易受到攻擊。而定都關中則意味著恢復戰國時期的格局,漢朝中央就處於秦國的局面,即便出現關東諸侯聯合反漢的局面,漢朝只要依託潼關進行防禦,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從這個角度說,項羽的想法和意圖其實和秦始皇是一樣的,也就是削弱各國,逐步走向全國大一統局面,但秦始皇的做法比較激進,消滅了六國就直接建立了郡縣制,而項羽的做法則是稍微後退一些,先把諸侯國劃分為眾多小國,然後再逐個消滅,建立郡縣制的大一統國家。但項羽的這個漸進的做法也同樣失敗了,劉邦又恢復了戰國的格局。這個時期,每個諸侯國都包括幾個郡的地盤和人口,實力是比較強的。

一直到漢景帝時期,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引發了七國之亂。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也還是繼續調整,把諸侯國劃分得更小一些,大體上這個時期的諸侯國的版圖相當於漢朝直轄的一個郡。但漢武帝時期,再通過推恩令,進一步縮小,基本上諸侯國的面積就只相當於一個縣了。而且,從漢景帝時期開始,不斷迫使各國把自己的郡縣獻給中央,到漢武帝時期,各諸侯國就基本上處於周圍中央直轄的郡縣的包圍之中了,也就無力作亂了。


蕭武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關並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秦朝滅亡。隨後,項羽入主咸陽,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然而,項羽的分封並沒讓大部分諸侯滿意,他們甚至開始起兵反抗項羽。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項羽的分封並未讓大部分人滿意

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罪一……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與項羽在廣武之間有過一段對話,他嚴厲譴責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有四條都是在指責項羽分封不公的問題,項羽的分封不公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消滅秦朝之後背信棄義。劉邦率先入關,就應該按照當年楚懷王的約定被封為關中王,但項羽卻把他封到巴蜀之地,劉邦當然不滿意。

2、分封秦朝降將導致各路諸侯和百姓的不滿。章邯等人是秦國的降將,項羽在坑殺二十萬秦軍之後卻把章邯等三人分封在關中為王(是為三秦)。天下義兵亟需分封的人太多了,他們當然不滿意項羽分封自己曾經的敵人為王。從另一方面來說,秦朝二十萬士兵被項羽所殺,他們的將領卻被封為諸侯王,這些士兵的親屬自然對這三位諸侯王有怨言甚至仇恨。

3、項羽出於個人意願及統治需求而遷徙固有的諸侯王。趙歇在滅秦之前就已經是趙王,項羽卻把他封為代王,此外又有燕王韓廣被徙封為遼東王、齊王田市被徙封為膠東王,這引起了部分諸侯王的不滿,比如韓廣就不願意拋棄燕國前往遼東,他拒絕搬遷,結果被新任的燕王臧荼所殺。

4、很多在滅秦戰爭中立下巨大功勞的人未被分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齊國相國田榮、趙國大將陳餘以及項羽部將彭越等人,他們都因最終未能追隨項羽入關而被取消了封王的資格。所以,在項羽分封結束之後,此三人便率先起兵爭奪自認為應有的土地。

第二、項羽滅秦後未能鞏固和擴大勝利

在當時來說,鞏固勝利就意味著項羽必須定都關中,佔據有利形勢,形成“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局面,在雄厚的軍事力量支撐下,天下諸侯都不敢輕舉妄動。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秦朝滅亡前後,天下諸侯之間普遍或明或暗地保持著敵對狀態,這是不爭的事實,項羽本人當然也看到了這一現象,卻未能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在鉅鹿之戰尤其是消滅秦朝之後,項羽所代表的楚國已經在實際上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盛且最有威望的諸侯國,項羽也因此才具有了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資格。此時的他,更是已經具有了接近天下共主的地位。此時的他,如果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話,就應該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將天下諸侯勢力納入彀中。

而項羽在滅秦之後放棄了“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的八百里秦川,就意味著他放棄了“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資本,所以後來的劉邦輕易地攻入了楚國都城彭城。

另一方面,擴大勝利就意味著項羽不應該再大量分封諸侯王,而是迅速削減諸侯數量及能量。

劉邦在向項羽全面進攻之際,謀士酈食其曾經建議劉邦應該分封六國之後,用六國的威望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抗項羽,但張良卻把這個建議成為“亡國之言”,因為一旦六國復國,則天下義軍各為其主,到時候削弱的不是項羽,而是劉邦!

有人說,項羽在滅秦之後,不得不大量分封諸侯以安撫功臣,這確實是無可厚非的,但項羽錯在了對諸侯的權利沒有加以限制。劉邦在戰勝項羽之後同樣面臨這種情況,他分封了七位異姓諸侯王,但是他又是怎麼做的呢——“以魯公號葬項羽穀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劉邦屬下軍事實力最強的人便是齊王韓信,在項羽自刎不久之後,劉邦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稱帝,而是奪權!

在此後的幾年中,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等等均以謀反之罪被殺或逃亡,異姓諸侯王被有條不紊地各個擊破,天下大權最終歸於劉氏。

所以,假設項羽的分封能夠讓大部分滿意,則不會有這麼多勢力在共同消滅秦朝之後轉而攻擊項羽。假設項羽滅秦之後能夠鞏固和擴大勝利,則天下諸侯根本就不會具有挑戰項羽的膽量與資本。


國史通論


項羽封許多諸侯,大家都覺得吃虧了。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最不服的是劉邦。項羽秉承分封制,也有許多人接受了中央集權制。除項羽外,其它許多人都希望自己統一天下,做張始皇李始皇。古人沒有什麼覺悟,打仗都是為了自己,不會為老百姓去打仗,打仗就是為了多佔地盤,佔好的地盤。只要項羽在,大家都沒有希望,只有弄死項羽,才有一線希望。因此,諸侯王在弄死項羽這點上形成了共識。滅了項羽之後,諸侯王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紛紛跟劉邦叫板,說明白了,都想做皇帝,你劉邦憑什麼可以做皇帝?你能做,上天不公。阮籍曾說:“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可見,不服劉邦的大有人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