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出那么多诸侯,为何他们都不肯替项羽出力?

萧晓四姑娘


楚汉战争,项羽阵营有死忠,可惜实力不足。因为项羽分封的几处错误,没有处理好诸侯之间的实力平衡,导致想出力的没实力,有实力的被项羽都得罪了。

项羽因为杀义帝,导致自己处于道德下风

虽然义帝只是名义上的存在,但他的历史作用不能抹杀。

在抗秦之初,他是陈胜之后最大的反秦旗帜。项梁战死之后,因为义帝的存在,楚国没有立刻崩溃

更难的是,楚怀王做出正确的灭秦部署。一路救赵,一路攻秦,还派遣了最合适的人选,如果颠倒很难想象结局会怎样。

所以义帝虽然没有披甲上阵,但是其象征意义与反秦时的功绩还是不能忽视。但项羽就随便派遣英布把他杀了。

结果给了刘邦讨伐项羽的口实。《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大哭一场,发丧三日后攻楚

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苏轼曾评价:“项羽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可见项羽杀义帝,让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道德反面。

因为弑义帝,在第一波反楚中,魏王豹等投靠到刘邦阵营;楚国阵营中的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因为是被密令动手之人,杀义帝后对项羽也是离心离德。

分封时,项羽犯下的三处错误,把实力派人物都得罪了

项羽分封犯下错误至少有五处

第一个错误,齐地忽略了最强实力派田荣,分封两个不入流人物与田荣抢地盘。

田荣与兄弟田儋、田横最早相应陈胜起义统一齐地,作为不可忽视的实力派人物,项羽因为项梁的死而记恨田荣,又因为田荣没有随军入关,所以分封时不仅没有分封田荣,还把田荣感到胶东半岛,把田都与田假拉起来分齐地,一个是原田荣手下大将,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齐国王族。

毫无疑问,两个人不是田荣对手,这算是被项羽逼反的一个实力派。

第二个错误,分封张耳忽略陈馀

陈馀作为赵地跺跺脚都能抖一抖的大佬,只因为没有随军入关,被项羽不情不愿的封了三个县的侯,简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陈馀脸上。


果不其然,陈馀从田荣处借兵赶跑了张耳,同时也反了楚国。

第三个错误,忽视彭越

如果项羽知道彭越在楚汉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想来不会无视他。

但是现实是彭越率领一万多人盘踞在巨野泽,处于彭城的腹心之地,硬是被项羽忽视了。当田荣反楚之后,立马看中彭越,一颗大将军印,就让这位“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游击战鼻祖,反了项羽。

加上本就与项羽争天下的刘邦,开战之处实力派人物未必站在刘邦一侧,但都站在了项羽对立面。

项羽阵营中的死忠粉有心无力

项羽阵营中同样存在死忠粉,比如田假,田都比如章邯、司马欣、郑昌等人,但是这些人实力不足。

田假两次被田荣赶走;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秦王,刚坑死秦国几十万子弟兵,还被项羽分封在三秦抵挡刘邦,三秦子弟岂能为这三人用命。

荥阳成皋之战中,刘邦杀司马欣后

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一次来让关中子弟平息愤怒,可想章邯三人的王位做的如同炭烤。再有如韩王郑昌不过是与项羽交好白得一个韩王的位置,如何抵挡的了刘邦大军。

所以项羽阵营中有诸侯相助,但是英布等三人只限于口头支持,魏豹、申阳等人或者墙头草或者没能力;


妖鬼杂谈录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项羽分封天下他的合法性到底来自于哪?

你项羽不过就是楚国的上将军,还是自己斩杀宋义之后抢来的。你凭什么宰割天下,还自封西楚霸王,让大家都得听你的。

按照项羽给大家的逻辑,我项羽之所以能主持分封是我的功劳大,而且自灭秦之后我项羽的军力最强,当然对这两点各路诸侯还是服气的,因此项羽能顺利的主持分封,但是以功劳和实力作为自己掌权的合法性是极为不稳定的。因为功劳都是过去式的,而实力的强弱是会不停此消彼长的。因为项羽的分封基础本身先天不足,权利的洗牌是必然的,甚至连项羽本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在分封过程中,项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实际上打了一套非常漂亮的组合拳,将原先的大国强国,例如齐国一分为三,将赵国一分为二,连自己的母国楚国都分成了几块,削弱诸侯的实力。同时提出六国之兵各归本国,有效削弱了刘邦及其他兵力雄厚的诸侯的实力。



分封过后,和平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齐国就先乱了起来,项羽作为天下霸主立即投入了对齐地的战争,刘邦也出击三秦,夺取关中正式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也许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的时候就想到,让他们几个姓田的狗咬狗一嘴毛,自己将自己的政治中心和主要兵力部署在彭城,趁着田氏内乱,自己一口将齐地吞进肚子里。但是诡异的是,项羽完全陷入了齐地人民战争的泥淖里,对齐地他是吞不下,脱不出,甚至为了对齐战争,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吞并三秦,占领关中。

当齐地战争告一段落,可以算是项羽完败了,虽然胜仗打了不少,到底齐国还是田氏的。刘邦已然做大,成了能和项羽争天下的对手了,而且从版图上看,在占领关中后,刘邦已经完全占领了旧秦地,如果项羽不抓紧解决刘邦,等到刘邦完全掌握秦地的战争资源,楚汉相争就会变成秦灭六国的翻版。 刘邦还定三秦

因此,为什么项羽分封的这些王们为什么要和项羽对着干,根本是项羽分封天下在法理上就很有问题。而在分封后,项羽齐地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刘邦吞并三秦的成功,让天下诸侯看到了所谓西楚霸王项羽实力有限,根本号令不了天下,只要自己拳头够硬完全可以扩充领地和项羽争高下,天下实际上重回战国时代。


醉美木渎


其实说实话,我认为项羽会败给刘邦,完全是因为韩信这个人,其实不管再怎么说项羽战略失误,项羽政治不行,有一点不能改变,彭城之战后,刘邦已经完全没有东进灭楚的可能,他只能在荥阳成皋建立防线和项羽打攻守战,而项羽在这几年的荥阳战场,一直处于主动权,断刘邦甬道,烧纪信,两次打的刘邦逃窜,可以说,刘邦在公元前204年都想干脆议和算了,但是项羽这次好歹听了范增的话一次,拒绝了议和

但是就是韩信这个bug,他帮刘邦将整个局面扭转过来了,彭城之战后,刘邦退到荥阳,然后魏豹反了,刘邦组织了一些军队,让韩信打魏豹,然后韩信声东击西,灭了魏国,刘邦收韩信兵权,给了韩信一些老弱,然后韩信北上灭赵,背水一战将赵国灭亡,接着听了李左车的话,和平解决了燕国,接着在攻伐齐国,牺牲了郦食其之后拿下齐国,这下项羽慌了,派了龙且去打韩信,结果被韩信半渡而击,龙且死了,齐国彻底成为韩信的了

所以,项羽真正失败,就在于韩信平定北方战场,尤其是将齐国歼灭以后,对项羽形成的战略包围,只要这个包围圈不能完成,任张良萧何有通天彻地之能,最多不过是帮刘邦保住关中根基,大规模反攻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项羽的失败,最起码败在刘邦手上,就是因为韩信这个怪胎,他居然真的把北方战场给刘邦打下来了,随着齐国的覆灭,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完成,项羽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如果韩信打不下北方战场,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刘邦项羽议和,各自归国,养足了国力,日后再打,至于要打多久,那就不知道


龙花花呀


问题本身在认识上有偏差啊。不是项羽封王,是项羽代义帝主持封王。

从法理上讲,在推翻秦朝之后,楚怀王熊心升格为帝,称为义帝,为天下共主,效仿周朝分封诸侯。项羽功劳大,所以代义帝主持分封。那么等级就是义帝是天子,诸侯王是臣子。你项羽是诸侯王,我也是诸侯王,大家从法理上是平级的啊,和项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项羽最多是诸王的“盟主”,而不是诸王的“君主”。算起来老板是义帝,不是项羽。

这一点变化,看看英布就明白了。

英布作为项羽部下时,骁勇善战,打仗经常身先士卒,非常卖命,那是因为他和项羽是“君臣关系”,为老板打工,为自己谋一个好封赏。当他升级为九江王之后,项羽去征讨田荣,征调英布去作战,英布没那么大积极性,自己也不去,就派了些部队去,项羽很恼火。因为此时英布和项羽都是王,地位相同,你项羽不再是英布的君主,而是盟主,派人助战已经算给力了,还想指望英布像昔日做臣子一样?

相对比的刘邦,他消灭项羽后也正式封王,但是不同的是刘邦是皇帝,比王高一级,所有诸侯王都是皇帝的臣子,这个法理关系就明确的多。

大家都是王的时候,反项羽不叫“谋反”,只能叫同级诸侯王的战争。当有一个皇帝和一堆王的时候,反刘邦就是“造反”了。


寂寞空虚的空巢老人


中国人有个说法很好,不患寡患不均,再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项羽失人心,又被人心算计自然没有诸侯出兵!



《诸侯坐山观虎斗-拒不派兵》

羽垓下团灭秦军主力继而坑杀二十万后,秦朝的的军事力量基本灭亡后,项羽携此威风入主中原,而在到底该如何分这块蛋糕的事情上犯了个致命错误,我们都知道项羽是不会学习秦始皇来称帝的,毕竟自己刚刚才推翻了秦朝嘛?于是项羽做了霸王,学习周朝分封天下的做法,自己做老大,土地给天下诸侯,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执行了三条原则共分别是有亲厚封、有功必封、有仇不封,这个做法简直就是告诉天下人,你有没有功劳不要紧,只要你跟着我项羽就有肉吃,这和他的老对手刘邦在情商上差了不止一个级别,



于是本来大好的局势一战而定天下的可能性被他错过了,再加上在此次分天下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封在彭城这个地方,此地简直从地理上来说放弃了对关中地区诸侯的管理,关中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各自发展,于是又生了重回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局面,那么在各地诸侯心中如何削弱占有绝对优势的项羽和刘邦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所以诸侯是不会出兵的,他们巴不得项羽和刘邦斗个你死我活的才好。

《项羽匹夫之勇-尽失人心》

1;烧杀抢夺丑态百出:项羽入都城咸阳时,先是杀死杀子婴,后焚烧阿房宫,项羽作战所到之处尸横遍野,他不只是杀士兵甚至有时候会屠杀很多贫民,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羽进入咸阳城后都一直忙着做什么事儿,烧房子、杀贵族甚至杀平民百姓、抢钱抢美女,总结起来其实和土匪没有什么两样就是烧杀抢夺,和近代史上的侵略者没有什么两样的,史书之描绘了项羽的武力盖世,却不知道那时候的天下不是我们想象中这样的,秦统一天下之前,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而始皇帝统一天下才多少年,汉族的同化力量再强也有楚人赵人老秦人的说法,你项羽屠城对于本地人来说你就是侵略者,这事儿他做的还不是一两回。


2:背主杀主不忠不义:项羽是楚人,楚怀王就是他名义上的主子,他却背弃义帝楚怀王,他先是把楚怀王迁徙到长沙,路上指使吴芮、共敖二人杀死了旧主,项羽是楚人为了天下却杀楚王,简直就是不忠,而且搞得天下人尽皆知,再次失去民心,这事儿演变到最后变成了刘邦起兵造反的借口,刘邦在蜀帝发展势力收拢人心,项羽在外面做霸王,格局高低一眼可知,刘邦攻进关中是,而此时的项羽在做什么在进攻齐国,简直就是匹夫之勇,项羽封的三个诸侯王被刘邦轻松拿下,你项羽置诸侯生死于不顾,谁还会为你出兵。此后关中平原变成了刘邦牢固的大后方,项羽格局太小,又不顾诸侯死活,加之匹夫之勇失去了天下民心。


老龙史社


答:既没好处又没义务,诸侯为什么要出力?

国与国只见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项羽亲自將国家分给了诸侯,又希望他们不从国家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想想都觉得弱智。

一、没义务,大家都是合伙人

首先厘清诸侯和项羽的关系。

是兄弟?是上下级?是老板和打工仔?是皇帝和奴才?

都!不!是!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合伙人关系。再通俗一点,就是铜锣湾陈浩南和大飞的关系。

尊重你时喊你一声:南哥;

不爽你了,轮片刀就敢追着你砍。

赚钱了,大家你好我好;赔本了,傻×你谁啊。

诸侯都是各地的贵族,看见项羽起事后,带着自己的部下和资源跟着干。本质上是合伙的关系,有合伙就有散伙。

他们没有隶属项羽的义务,自己的一亩二分地都是靠自己的资源换来的。

即使项羽,也不过自封为“西楚霸王”。说白了也不过是武林盟主而已。不要用后期严苛的官僚思维去思考秦末汉前的政治体制。

没法用义务约束众位诸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利益去驱动他们。

二、没好处,因为项羽已经把好处都给了

一度占据优势的楚霸王项羽,犯了个合伙人最严重的错误。

他將手中的资源都分了,用分封制的方式,將资源按比例分给诸位合伙人。

于是原本破产的各位贵族,又合法拥有了之前的资源,大家的关系又从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伙伴,变成了春秋的尔虞我诈。

当项羽能左右天下局势时,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唯一能做的政治选择,就是让天下回到熟悉的模式。他最熟悉的就是楚国,就是天下有七个国家的时候。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整天脑子不不是改变,偏偏总想着复古回到过去。相反刘邦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反而更能认清局势,懂得变通。

三、项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亡”者

项羽分封了天下,对于各个诸侯国来说,又回到了秦国统一中原之前的时光。

这情况一出来,各位诸侯看着无比眼熟。这不就是让秦朝再次统一天下嘛!

果然,被项羽分封在了当年秦国地盘的刘邦,占了当年秦国地理优势,没用几年就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

刘邦按照逻辑,重新將秦国的路子走了一遍,而项羽也將楚国的路走了一遍。

输了也是活该。


(我是紫禁的sphere,图片源于网络)


紫禁的sphere


用分封这个词不太合适,应该是相王。

所谓相王,就是相互承认对方为王。

战国初期,中原各诸侯纷纷称王,为了避免独自称王成为众矢之的,于是相约一起称王,相互承认对方的王位,这就是相王。

秦末类似,虽然各路诸侯打着山东六国的旗号,但自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打着六国的旗号只是为了团结一致共抗秦国而已,秦国被消灭了,旗号就变得碍事了。

戏下相王实际上就是一次分赃会议,承认各自既有势力而已,他们的王位来自于自己浴血奋战,不是某人设施的,自然不需要对谁感恩。


长岛男爵


所谓分封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自己的地盘分给别人,并且封爵建国,这也就是所谓的分茅裂土,封爵建国。但项羽做的并不是这样的分封,因为那些地盘本来也不是他的,而是别人的。

巨鹿之战前,六国就已经全部复国,这是在陈胜死后就已经形成的局面。但在六国之中,楚国实力最强,所以当时的局面是六国承认楚国为六国反秦联盟的盟主。而巨鹿之战的情况是,秦军在章邯率领下,正在围攻赵国,各国都派兵救援,但楚国军队实力最强,所以其它五国都为楚国马首是瞻。但在地位上,各国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别。

项羽杀死宋义,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破秦军,并逼降章邯所率的二十万秦军。在这之后,其它五国军队的将领才匍匐而进,来见项羽。同时,刘邦率楚军从武关进入关中,绕开了秦国出中原的主要通道,也就是函谷关,迫使秦王子婴向他投降。而子婴在被赵高扶立之后,就已经自去帝号,降称秦王了。但因为楚军是灭秦主力,所以,其它各国共尊楚怀王为义帝,但大体上的格局仍然是六国各自为政,楚国只是盟主。

也就是说,在巨鹿之战前后,六国都是各自独立的,并不是楚国的下属,只是在反秦这个共同立场之下结盟,而楚国为盟主,楚军是反秦主力。即便是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六国也仍然是各自独立的,楚国并没有直接命令其它各国的权利。各国的国王也基本上都是原来战国时期的王室后人,和楚国是一样的。

此时,唯一被楚军控制的无主土地实际上只有秦国的故地,也就是关中地区。按照楚怀王在项羽和刘邦出兵之前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应该是由刘邦当秦王的,项羽在完成灭秦任务之后,应该退回楚国,继续当他的将军。但项羽在逼降章邯的时候,曾对章邯承诺过,只要章邯投降,入关之后,要立章邯为秦王。这样,就和楚怀王的约定相冲突了。

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一面约法三章,恢复关中秩序,稳定局面,一面派兵占领函谷关,也就是不想让其它各国和项羽的军队进入关中,准备按照楚怀王的约定,自己在关中当秦王的。但项羽背约,率兵攻破刘邦军队驻守的函谷关,并且拆毁了函谷关,强行进入关中,并焚烧了秦国宫室,大肆抢掠,之后又率兵出关,回到中原。

就在这个时候,项羽进行了所谓的分封,实际上他并不是分封,因为他分的都不是他自己的地盘,而是六国王室的地盘,主要是把各国的地盘都分别划分为几个国家,以分其力,便于他自己控制。比如秦国被一分为三,算上刘邦的汉王,实际上是被一分为四,齐国一分为三,赵国分为两个,魏国分为两个,韩国分为两个,战国时最弱的韩国也被分为两个,楚国也被分为四个,除了他的西楚,还有临江、衡山和九江三国。

这样,各国普遍都感到不满。比如刘邦,认为自己应该当秦王,王关中,却被封到了汉中去当汉王,他当然不满意。齐国被一分为三后,多出来了胶东王和济北王。齐国在战国时期本身就是大国、强国,又和项羽给自己留下的西楚国相邻,所以齐国是非常不满的。分封刚结束,项羽刚回到自己的西楚国都城彭城,齐国故地上的三个国家就打起来了,项羽赶紧率兵去平定。

刘邦进入汉中才四个月,就又从汉中出兵,还攻关中,接连击败章邯,迫使章邯退守都城废丘,困守孤城,塞王和翟王很快就直接投降了刘邦。接着刘邦就发布檄文,号召各国一起讨伐项羽。其中原来六国王室为王的诸侯国很快就倒向了刘邦,与刘邦结盟,共同反楚。还有一些诸侯原本是各国的将领,也被项羽封王,这些诸侯中有些忠于项羽,成为刘邦的主要进攻目标。

所以,从当时的局势来说,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已经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但项羽以武力为后盾,强行调整诸侯封地,增加了一些小国,削弱了原本各国的势力。相对于秦国直接灭六国建立郡县制的做法来说,项羽虽然是向后退了一步,但和战国时期相比,实际上是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而刘邦当时的做法则是,承认原来各国对各自领土的主权,希望建立以刘邦为盟主的反楚联盟。

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当时的格局实际上也是这样。除了一些在楚汉战争时期早早投降或支持刘邦的诸侯国保留下来了之外,其它六国大多数恢复到了战国时期的格局,只有楚国的衡山、九江两国留下来了。但与战国时期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各国国王都不是原来战国时期的王室了,而是刘邦自己分封的自己的子弟,以及极个别的他手下的将领,比如卢绾和韩信。

从数量上看,项羽强行调整各国封地之后,在全国出现了十八个诸侯国,除去作为霸主的西楚,还有十七个。而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当时反而还有十个诸侯国,其中齐国、赵国、燕国、韩国基本上都恢复了战国时期的版图格局。诸侯数量少了,各国实力自然更强大,对汉朝中央的威胁自然也就更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楚汉战争刚结束没多久,齐王韩信就先被降封楚王,接着又被降封为淮阴侯,就是因为齐国地盘大、实力强,如果韩信造反,对汉朝中央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也是因此,刘邦本来打算定都在洛阳,陆贾劝他不要定都洛阳,而应该定都关中,理由就是,在当时各诸侯国分立的局面下,万一再次出现六国联合反秦或者刘邦主导的各国诸侯共同反楚的局面,也就是关东诸侯结盟,一起对抗汉朝中央,汉朝并没有全胜的把握,洛阳无险可守,容易受到攻击。而定都关中则意味着恢复战国时期的格局,汉朝中央就处于秦国的局面,即便出现关东诸侯联合反汉的局面,汉朝只要依托潼关进行防御,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个角度说,项羽的想法和意图其实和秦始皇是一样的,也就是削弱各国,逐步走向全国大一统局面,但秦始皇的做法比较激进,消灭了六国就直接建立了郡县制,而项羽的做法则是稍微后退一些,先把诸侯国划分为众多小国,然后再逐个消灭,建立郡县制的大一统国家。但项羽的这个渐进的做法也同样失败了,刘邦又恢复了战国的格局。这个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包括几个郡的地盘和人口,实力是比较强的。

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引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也还是继续调整,把诸侯国划分得更小一些,大体上这个时期的诸侯国的版图相当于汉朝直辖的一个郡。但汉武帝时期,再通过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基本上诸侯国的面积就只相当于一个县了。而且,从汉景帝时期开始,不断迫使各国把自己的郡县献给中央,到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就基本上处于周围中央直辖的郡县的包围之中了,也就无力作乱了。


萧武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入关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灭亡。随后,项羽入主咸阳,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然而,项羽的分封并没让大部分诸侯满意,他们甚至开始起兵反抗项羽。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项羽的分封并未让大部分人满意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广武之间有过一段对话,他严厉谴责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有四条都是在指责项羽分封不公的问题,项羽的分封不公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消灭秦朝之后背信弃义。刘邦率先入关,就应该按照当年楚怀王的约定被封为关中王,但项羽却把他封到巴蜀之地,刘邦当然不满意。

2、分封秦朝降将导致各路诸侯和百姓的不满。章邯等人是秦国的降将,项羽在坑杀二十万秦军之后却把章邯等三人分封在关中为王(是为三秦)。天下义兵亟需分封的人太多了,他们当然不满意项羽分封自己曾经的敌人为王。从另一方面来说,秦朝二十万士兵被项羽所杀,他们的将领却被封为诸侯王,这些士兵的亲属自然对这三位诸侯王有怨言甚至仇恨。

3、项羽出于个人意愿及统治需求而迁徙固有的诸侯王。赵歇在灭秦之前就已经是赵王,项羽却把他封为代王,此外又有燕王韩广被徙封为辽东王、齐王田市被徙封为胶东王,这引起了部分诸侯王的不满,比如韩广就不愿意抛弃燕国前往辽东,他拒绝搬迁,结果被新任的燕王臧荼所杀。

4、很多在灭秦战争中立下巨大功劳的人未被分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齐国相国田荣、赵国大将陈馀以及项羽部将彭越等人,他们都因最终未能追随项羽入关而被取消了封王的资格。所以,在项羽分封结束之后,此三人便率先起兵争夺自认为应有的土地。

第二、项羽灭秦后未能巩固和扩大胜利

在当时来说,巩固胜利就意味着项羽必须定都关中,占据有利形势,形成“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局面,在雄厚的军事力量支撑下,天下诸侯都不敢轻举妄动。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秦朝灭亡前后,天下诸侯之间普遍或明或暗地保持着敌对状态,这是不争的事实,项羽本人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现象,却未能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在巨鹿之战尤其是消灭秦朝之后,项羽所代表的楚国已经在实际上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盛且最有威望的诸侯国,项羽也因此才具有了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资格。此时的他,更是已经具有了接近天下共主的地位。此时的他,如果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话,就应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将天下诸侯势力纳入彀中。

而项羽在灭秦之后放弃了“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的八百里秦川,就意味着他放弃了“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资本,所以后来的刘邦轻易地攻入了楚国都城彭城。

另一方面,扩大胜利就意味着项羽不应该再大量分封诸侯王,而是迅速削减诸侯数量及能量。

刘邦在向项羽全面进攻之际,谋士郦食其曾经建议刘邦应该分封六国之后,用六国的威望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抗项羽,但张良却把这个建议成为“亡国之言”,因为一旦六国复国,则天下义军各为其主,到时候削弱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

有人说,项羽在灭秦之后,不得不大量分封诸侯以安抚功臣,这确实是无可厚非的,但项羽错在了对诸侯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同样面临这种情况,他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但是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刘邦属下军事实力最强的人便是齐王韩信,在项羽自刎不久之后,刘邦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称帝,而是夺权!

在此后的几年中,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等等均以谋反之罪被杀或逃亡,异姓诸侯王被有条不紊地各个击破,天下大权最终归于刘氏。

所以,假设项羽的分封能够让大部分满意,则不会有这么多势力在共同消灭秦朝之后转而攻击项羽。假设项羽灭秦之后能够巩固和扩大胜利,则天下诸侯根本就不会具有挑战项羽的胆量与资本。


国史通论


项羽封许多诸侯,大家都觉得吃亏了。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最不服的是刘邦。项羽秉承分封制,也有许多人接受了中央集权制。除项羽外,其它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统一天下,做张始皇李始皇。古人没有什么觉悟,打仗都是为了自己,不会为老百姓去打仗,打仗就是为了多占地盘,占好的地盘。只要项羽在,大家都没有希望,只有弄死项羽,才有一线希望。因此,诸侯王在弄死项羽这点上形成了共识。灭了项羽之后,诸侯王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纷纷跟刘邦叫板,说明白了,都想做皇帝,你刘邦凭什么可以做皇帝?你能做,上天不公。阮籍曾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可见,不服刘邦的大有人在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