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帝刘启恭敬孝顺,梁王刘武骄横跋扈,为什么窦太后会更喜欢刘武呢?

dddust


作为西汉前期“文景之治”主角之一的一代明君汉景帝刘启在历史上政绩突出实至名归,可以说是皇帝中的楷模,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但他和自己亲弟弟刘武比较,为何未能得到母亲窦太后的偏爱?

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都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在她眼里两个儿子她都是喜欢的,对待起来都应该是毫无差别的。但是从后期综合因素看,刘武得到偏爱也是有理由的。

当时刘启已经是皇帝了,而刘武只是有一块边远封地的梁王,不能改变格局,窦太后只能尽可能让景帝给他好处。

她曾到刘启的寝宫请求他好好对待刘武,尽兄弟之谊。景帝是孝顺的,他理解母亲的想法,也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给他赏赐财物、封地,还给他赏赐了一个仪仗队,只要出行,每次都会很多车马随行,仗势在与皇帝同层次的边缘试探。

这样的偏宠为梁王之后的放纵提供了物质基础,他不仅扩大封地面积,还肆无忌惮在自己封地上修筑宫殿,其规模之大,气派之豪华,都可与都城比肩。

其次,不仅景帝孝顺,梁王也孝顺,他死后还得名“孝王”。据《汉书》记载:梁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长安侍太后。”但自从景帝当了皇帝,忙于政务,留给陪伴母亲的时间也就渐渐减少。

而梁王就会经常去看望她,温和孝顺,知忠知礼。再看子女关系,窦太后一共育有三个儿女,长公主馆陶和景帝都在都城,时常在眼前,不太会患有思念疾苦。而汉朝制度中,成年的皇子却必须去自己的封地生活,远离都城远离她,窦太后想念梁王给他更多关心也不足称奇了。

再者,梁王也是雄才韬略,政治军事才能不逊色于景帝。他招兵买马帮助平定七国之乱,势力逐渐发展变强,若是后继武帝削藩,他一定是大头,景帝是断不许这样的势力存在的。

窦太后也是个有安排打算的人,这下不如推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做皇帝。嫡长子继承制使景帝坐上皇位,若是传给兄弟,此番结果后窦太后的地位也不会变低或是还将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

客观中事态的发展,主观上对儿子的偏爱,让她在看到景帝废黜太子后就去找刘启委婉地说兄弟梁王继位的事。他孝顺的性格让他心态上直接遵循了母亲的意思,想立梁王为太子。但朝廷上下大臣反对:败坏秩序不能使江山永固,也最终作罢。

但已经被宠坏了的梁王野心未平,他明目张胆地派刺客去刺杀反对他的大臣袁盎等,十几位大臣在这场风波中皆连被杀。这也是他后期落入心牢,景帝与窦太后关系冰冻的重要原因。

事败后,窦太后护佑他,使得他毫发未伤,而景帝就不能再原谅他了。杀害朝廷重臣破坏社稷安稳,欲望膨胀,早晚会再次惹祸。

后期的刘武承认了罪行也感到愧疚畏惧,找了很多大臣帮他说好话。但景帝态度强硬,多次回绝。刘武多次想搬进宫陪伴太后左右也是处处碰壁。他心中积郁,最后在封地病逝。他死后窦太后伤心不已,对景帝也不理不睬,关系最终陷入僵硬。

历史上,窦太后对待景帝与梁王的态度都是后期随着事态发展而渐渐转变方向舵的。母亲需要陪伴需要关爱,景帝在这一方面稍弱于梁王。虽景帝对窦太后已经有求必应,但随着后期梁王的“种种犯上作为”,窦太后的偏爱也渐渐驶出可控范围。想要将母爱平均的窦太后,最终还是没选好合适的道路。


邓海春


幼子受父母宠爱是人性使然,窦太后更喜欢小儿子,也不外如此。

长子要担负家族的责任,皇家更要挑起天下的负担,因此严格要求,惟恐不成器,误家误国。但是随着青春的逝去,大人们情感上的需求增加,幼子就被赋予这方面的角色,

梁王也是如此,他的跋扈是对外的,与窦太后的关系则是亲密无间。

窦太后名窦漪房,她的人生经历、思想信仰也说明他喜欢刘武是有道理的。
她为少女时父亲坠河而死,家里失去经济来源,机缘巧合做了宫女,背井离乡入宫伺候吕太后,从此能衣食无忧,她很满足。
但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吕太后挑出一批宫女,赏赐诸王,窦漪房也在其中。她打点管事的,希望分到赵国,离家乡近些,那里还有不知生死的兄弟。但明明答应好的事情,主管竟给忘了,她被分到代国,皇命如山,她也只好上路。

在代国,窦漪房交上了好运,代王刘恒宠爱窦漪房,先后产下了一女二子。此时,窦漪房是窦姬,上面还有代王王后,王后育有四个嫡子。

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周勃、陈平与皇室宗族一起铲除了吕氏集团,立代王为帝,是为汉文帝。代王王后或因是吕氏血脉,与她的四个儿子先后死去。

窦姬一定是战战兢兢地看着事态的发展的,虽然她是获利者,但昨天的人上人,今天就可能是刀下鬼。不久刘启被立为太子,她也成为皇后。
命运开始了对她的考验。窦皇后因病失明,文帝也不再对她浓情蜜意,皇帝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妃子,她的后位一度也面临着威胁。这时的她,格外需要亲情的抚慰。
受到严格正统教育的刘启对长辈只有顺从,而小儿子刘武的亲昵表现让窦皇后觉得温暖。

前157年,文帝去世,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皇后变为皇太后,表面上已经没有人能够压制她,她的话举足轻重。

这时,窦太后明显地感情用事,偏向梁王刘武,试图让小儿子也能继承皇位。
总之,窦太后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小儿子刘武,因为刘武给了她更多的心理补偿,这与刘启与刘武的性格无关。哪个孩子相对较弱,她就要更多的偏爱,逝世时,她的遗诏,将个人的财产全部留给了女儿。

春秋砚


正是因为窦太后宠爱自已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才导致梁王刘武骄横跋扈,宠在先而骄在后,顺序不能错。

窦太后本名窦漪房,出身平民,以民女身份进宫服伺吕后,吕后将宫女赏赐给刘姓诸侯王,阴差阳错来到代国,受到代王刘恒宠信,生下一女二子,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幼子刘武。



由于代王刘恒原配代王妃病死,并且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均先后病死,这一下子将窦漪房及他的儿子推上历史舞台。

刘恒称帝后,9岁的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被立为皇后。

汉朝以孝治国,起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所有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个孝字,所以对于母亲非常孝顺,刘启由于从小被立为太子,以国家继承人培养,而汉文帝对刘启要求比较严格,受到良好教育,刘启故而恭敬孝顺。



而梁王刘武一直是诸侯王,并且是窦太后的小儿子,一般百姓家都是喜欢小儿子,窦太后也不例外,窦太后的大儿子刘启是太子,不是很容易见到,窦太后年纪大了双目失明,又失宠汉文帝,只有小儿子梁王刘武经常陪在身边,而窦太后又只有这么两个儿子,时间长了,就和小儿子关系较好,也特别喜欢刘武。

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深受宠信,又是汉景帝唯一的亲弟弟,人性就是如此,越宠越横,越信越骄。



七国之乱时,刘武在梁国(今河南商丘)抵御吴楚联军,使吴楚联军无法前进,给周亚夫击败吴楚军创造条件,居功自伟。

刘武本来就骄横,现在又立功,就更不得了了。后来居然指使刺客杀害反对传位给自已的朝廷大臣,因为窦太后的宠信,得到赦免,后病死。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俗话说:“奶奶喜欢的头孙子,爹妈喜欢的断肠儿!″父母爱子女,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总有点不为因由的偏爱,而且多是疼小儿子,从老百姓到太后都是一样的!


历史上让大家熟知的喜欢小儿子的太后有好几个呢!

最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太后武姜仅仅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就不喜欢他,只喜欢小儿子段,后来竟然串通段谋反,孝顺的庄公最后上演了一段“穿地至黄泉"的典故!

还有雍正的母亲,因为生雍正时位分不高,雍正不是自己带大的,所以不喜雍正,只喜欢小儿子老十四胤禵。

再说说这位窦太后吧!窦太后本来出身贫寒,这种偏爱小儿子的“小农心态”更浓!虽然刘启孝顺谦恭,但她还是偏爱小儿一个子刘武。

刘武承嗣梁王之位,梁国封地封广人多。刘武在平"七王之乱"时立有战功,在她心里这个儿子更优秀,把他惯的骄纵跋扈。既然大儿子能做皇帝,小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呢?她不停地给景帝刘启施压,希望他将来把帝位传给刘武。结果刘启有一次醉酒后居然许诺了窦太后,立刘武为太子!


这一下,窦太后与刘武母子开心了,可是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窦太后的侄儿窦婴最先反对,窦太后气的当时就把窦婴的名字从国戚中删除。当然酒醒后的刘启立即就后悔自己说过的话,现在群臣反对最好,马上立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后改立刘彻)。


其实,窦太后的想法完全就是取祸之道,且不说不合汉制(父死之继,兄终弟及靠后),景帝刘启有那么多儿子,现在却立弟弟为太子。将来刘武继位后,刘启的儿子服不服?刘启死后,是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还给哥哥刘启这一脉?

所以后来随着刘武的飞扬跋扈,不守君臣之道,刘启处处打压他,确保刘彻的太子之位。当然,窦太后后来也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刘武也打消了自己的非分之想,最终病死在封地梁国。


寻桂子


汉文帝时候贾谊就提出推恩令和削番但是刘桓没同意。后来出了刘兴居造反和淮南王刘长图谋联系匈奴造反的事情后,贾谊建议加强梁国扩大梁国的地盘让梁国成为长安的屏障。汉文帝同意了,把分了的齐国和淮南国的一部分土地划给梁国,并且把儿子刘武分封在梁国。

文帝死后,太子刘启登基,重用太子令晁错着手削番。刘启当太子时和进京的吴王刘鼻的儿子下棋时起了冲突,拿棋盘砸死了吴国王子。刘鼻因此就有了反心,拒绝再入长安。对此,汉文帝选择了安抚为主。文帝死后,景帝要削番。削番则诸侯必反。光靠长安的力量未必挡的住诸侯,因此刘启必须得把梁国这个屏障抓在手里。所以对梁王刘武是极尽拉拢。梁国封国达40多座城,土地肥沃。梁王修城池修的极大,府库珍宝比京城还多,且到处招揽豪杰,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大的藩王。刘武每次来长安,刘启都派使节用天子的车架来接梁王。连梁王的侍中和郎官都有登记可以和宦官一样进去宫中。汉景帝三年景帝和和梁王一起喝酒,当时景帝未立太子,在酒宴上说死后可以传位给你梁王。当时窦太后很高兴,因为梁王是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当皇帝和刘启当皇帝对她来说没区别。而梁王也很高兴,虽然梁王知道刘启说的话是假话,但是传位的话说出口后自己就有了上位机会和名分。于是梁王和景帝的攻守同盟正式缔结了。六国造反后,梁王死守梁国,挡住了最强大的吴王和楚王的联军。吴,楚进退两难又没法绕过梁国,被周亚夫从容断了粮道给击破了。灭吴楚的主功记在周亚夫头上。平乱后,景帝立长子刘荣为他子,梁王刘武的第一次机会没了,但景帝给了补偿让梁王用天子仪仗。后面景帝废了太子刘荣,梁王认为又有了机会,谋士公孙诡让梁王求诸于太后,窦太后在一次酒宴上就把立梁王为太子这事情给挑出来了,景帝刘启还真答应了。宴后刘启问大臣,袁盎以宋宣公旧事说不可。梁王就此恨上了袁盎和其他建议不可以的人,派刺客下手杀袁盎等人。刺客没抓到,但景帝认为就是梁王派人干的,派人抓公孙诡和羊胜。对梁王的罪责不追究和过问。但是疏远了梁王,梁王死后,封国马上一分为四。

梁王和景帝还有窦太后三个人的关系就像是郑伯和公叔段和他两母亲之间关系的另外版本。景帝以传皇位给梁王为饵,给了梁王即位的希望吊住了梁王,把梁王绑在了战车上给自己挡住诸侯。在七国之乱后却又立刻立了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废了后,又在酒宴上答应立窦太后梁王为太子,酒后却找臣子商议后反悔了。一再刺激梁王,梁王果然撒气在袁盎等人头上,昏了头派刺客杀人。刺客没抓到,但景帝却直接认定是梁王干的,派人抓捕了梁王的两手下。就此梁王彻底没了机会上位。

从刘启对待晁错和周亚夫这两人可以看出刘启手段和心都足够狠,梁王就像是被胡萝卜吊在眼前的驴,被玩弄鼓掌之中。


讲古人


思考古今母亲,尤其窦太后偏爱幼子,讨厌长子的原因:

从生理角度考虑,女人爱幼子而厌子主要原因是女子在第一次生产时因为没经历过,还有产道从未展开,在生产时会产生撕心裂肺之痛,痛不欲生,甚至还有可能因此难产而死,即使没死,也同在鬼门关过一趟一样,对此非常恐惧,甚至不愿再生产。

而也正因此由于痛,由于曾经所经历的非人折磨,还有恐惧,让其对孩子,尤其长子长女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恨,尤其难产,基本上死过一次的人为最。但郑庄公与其母亲就是这种情况,其们母子的关系甚至比窦氏母子还要恶劣。

不过大多数人表现得不明显,或因孩子降生所产生的喜悦,以及自己对其赋予的意义冲淡其几近于无吧了。

可到有第二,第三个孩子诞生,因为已经历过一次,甚至经历过很多已对之习惯,有准备,不觉得什么,甚至像一些小说所言还有些别样的感觉……

这样一切的一切,一个痛苦。一个不痛,甚至舒服。一个恐惧,一个喜悦。一个……

如此一利一弊,天然,因为人的天性都决定注定,母亲会喜欢一个,讨厌一个。此乃天性,没有办法改变。

至于到后天因为生长子中怀有更多目的,自己为事业更多奔波,操劳,不像生幼子时生活基本已稳定,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也无那么多目的,心思,心地更单纯像一个母亲。

无论是与长子,幼子相处时间长短所决定的感情深厚程度,还有看到长子,幼子感到的是浓浓喜悦,母爱,还是想到自己曾经所存的心思,利用,不光彩,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的讨厌,厌倦,都又决定母亲对长子,幼子感情都区别,甚至因此而区别对待。

而你越是如此,越是会让你们感情破裂,裂痕加大,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收拾。

而长子长大需严加教导,幼子还小需要关爱。

长子长大越来越叛逆,不如小时候,幼子听话……

……

种种原因,一切的一切都会加剧这种影响,使你们的感情更加恶劣,母子越行越远,母亲更加偏幼子,厌恶长子。

这一切的一切或就是大多数偏向幼子,排斥长子母亲产生的原因吧。

虽窦太后不是一般人,但其终究还是女人,其中以上所说的情况在其身上不仅存在,而且更加严重。

再加上同是其儿子,就因一大一小,一个得到天下,当上皇帝,成整个世界主人,一个却只得到一小片领土,不得不俯首称臣,处处受制,其感觉对不起小儿子,心中有愧,所以为平衡更加对小儿子好,疏远长子。

长子日日在身边,习惯好,看到的都是恶。幼子在天边,时常见不到,日日思念,想到的都是好。

长子性格隐忍,阴柔,节俭,没什东西孝敬,幼子阳刚,豪迈,无什么生活压力,所有资源都用来享受,有充足东西孝敬,博其好感,让其快乐

……

这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产生窦太后讨厌景帝,喜欢刘武的情况非常正常。

此或就是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吧。

不过为避免悲剧,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出现。身为子最好体谅一下母亲的情况,细思产生这一切的原因,身为母则要努力控制自己感情,将一碗水端平,别做太过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