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繼承大統而不是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他是大明第二位正統皇帝,可是令人詫異的是,他是以皇太孫的名義入繼大統,從歷朝歷代的慣例來看,都是皇太子,特殊的有皇太弟,而且朱元璋一生有 26個兒子,雖然太子朱標早逝,但他完全可以從眾多皇子中再選一位來當太子,可是他沒有,因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最終選擇了他的孫子來當皇帝。

分析原因之前,我們來談談朱允炆。朱允炆(1377~1402?),1377年12月5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他是明太祖的嫡次孫,是太子朱標的二兒子。建文帝生來聰慧好學,非常孝順。十四歲這年朱標病重,朱允炆晝夜不離床前。第二年太子病死,朱允炆形銷骨立,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和他爸一樣,為人寬和,跟他爺爺不是一個路子。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看這名字就是要建立文治社會。

那為什麼朱元璋沒有選擇朱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窺見一二。一、1368年2月,朱元璋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是他的長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然而使皇帝哀悼不已的是,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諡號懿文太子。按照繼承原則,嫡長子不在則應立嫡長子嫡長孫,但是朱標大兒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長子次孫朱允炆表現的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後來立其為太孫。二、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為朱棣在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諮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麼將皇二、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而若根據嫡長繼承製度,應該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虞懷王朱雄英.但是雄英於洪武十五年(1383年)五月薨.因此太祖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

可惜命運捉弄,朱允炆僅在位4年,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在南京稱帝。

為什麼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繼承大統而不是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