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事四朝”的長樂老馮道是如何管國事的?

範佛


馮道是個神人,他在五代歷任十個皇帝而不倒,其絕活就是不管事。

很多時候,馮道就是一個擺設,是一個祥瑞。所以,他是不管具體的大事的。

當然,偶爾也會受到重任,這時候,他也是能不管就不管。

比如後晉皇帝石敬瑭快去世時,找的託孤大臣就是馮道。

石敬瑭選擇馮道作為託孤大臣是有原因的,據記載,馮道同志在國際間享有盛譽(主要在契丹),契丹人相當重視這位馮道,當年阿保機還曾經派小分隊到幽州準備搶馮道回去做官(沒成功)。後面,馮道也曾經到契丹的西樓出過差,受到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隆重接待。

而石敬瑭大家知道的,他是靠著耶律德光當的皇帝的,為了爭天下,還把幽雲十六州送了出雲,叫耶律德光為爹,每年還要上貢禮品。

所以,跟契丹的關係是後晉的重中之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日本跟美國的關係吧。

有這樣的背景,石敬瑭相信馮道一定能夠處理好晉朝跟契丹的關係,保持政局穩定過渡。

平心而論,石敬瑭的眼光相當準,用桑維翰執政,用劉知遠管軍,拿楊光遠當槍使(這些人物詳見我在今日頭條的專欄《五代十國的梟雄們》),都用在點子上,但估計石敬瑭最近病得腦子不清楚,沒有想明白馮道是個什麼樣的人。

馮道並不是一個可以託付重任的人。馮道先生能成功活到現在,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曾經直言的孫鶴死了,什麼事都擔當的郭崇韜已經死了,什麼事情都要管的方重誨已經死了,馮道先生還活著,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那裡。

謀逆造反的事不參與,改朝換代的不干涉,帝王嗣位的事情不管,揭老闆老底的事情不幹,除此之外,鼓勵皇帝陛下關注民生的事情,迎接新帝王,給皇帝陛下講典故、啟迪智慧,主持一下慶典活動等等事情馮道先生經常幹。

出來做官,安全第一。

從保昌殿出來之後,馮道的懷裡還殘留著石重睿身上的奶味,此時,日上三竿,天氣悶熱得讓人發慌,馮道被官服包裹的身體已經溼透,向來處亂世而不驚的他也不禁有些困惑起來。

完了,本想老老實實當官,平平安安過日子,沒想到石敬瑭把一個還在吃飯的小男孩丟到他懷裡,這不亞於向他身上投了一枚原子彈。

想來想去,這樣的高風險工作一個人實在承受不來,於是,他又找到了第二個人。

很多年前以,陝州,某位少年正在練習弓箭,在將弓拉起,瞄準目標,準備控弦一發時,有人上前,按住了弓。

“如果你的箭不能夠穿透鐵甲,不如不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挽弓當挽強。

這位少年叫景延廣,指導他練箭術的是他的父親景建。景段的這一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幹什麼事情都要先打好基礎,練箭之前,先把肱二頭肌練結實一些。

景延廣領會了這一點,加強了對肌肉的鍛鍊,在箭術上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幫軍人當中,以挽強見稱。但實質上,他父親的這段話還有第二層意思。

箭不輕發,在沒有把握達到目的之前,不要輕易做出你的決定。

景延廣並沒有領會到這個意思。

正是缺了這個覺悟,才導致了景延廣的悲劇人生。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人。長大之後,投入後梁軍,隸屬梁朝邵王朱友誨之下,不久後,朱友誨造反,當然,沒成功。作為造反集團成員之一,景延廣只好跑路。後經人介紹,又投到王彥章帳下,等王彥章中都戰敗,景延廣又成了俘虜。連續換了二個老闆,都把老闆給混倒了,景延廣可算得上人才市場的毒藥,可這還不是大結局,景延廣的第三個老闆是朱守殷。

那裡倒黴,那裡就有景延廣艱苦奮鬥的身影,如果一二回只能說運氣不好,但搞到三次,就不得不說是眼光問題。

朱守殷在汴州造反失敗,景延廣被抓了起來,按例是要斬頭的,景延廣的悲劇一生眼看就要畫上句號,貴人來了。

因為有專業特長(挽強弓),石敬瑭將他從牢裡放了出來,讓他趕緊躲一躲,等風頭過去了,再來找他。

站在保昌殿外,馮道已經下定了主意,擦了擦滿頭的大汗,他轉身找到了時任侍衛馬步都虞候的景延廣。

五代的禁軍稱為待衛軍,首長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而都虞候相當於副官。馮道跑去找副官的景延廣,而不是直接找都指揮使是因為這位首長不在中央。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是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現在正在鄆州任節度使。

眼下,手中掌握兵權,實際控制局面的只有景延廣。

聽完馮道先生的介紹,景延廣的身體因興奮而微微顫抖起來,他意識到自己面對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扶助皇帝登基是每個大臣夢寐以求的好事情,而比這更好的是扶助幼帝登基,如果有得挑,大臣都願意挑年輕的,原因不言而喻,年輕的聽話,便於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局面。

但想了一會,景延廣冷靜了下來。

“國家多難,宜立長君!”

景延廣雖然是一個武夫,眼光也相當不準,對權力更不抗拒,但他依然選擇了對國家有利的選擇。

馮道長鬆了一口氣,本來就覺得扶立一個小孩子不靠譜,現在找到知音了。刪除掉石敬瑭的選擇,人選就很好立了。

也不用挑來挑去,合適的人選就一個:齊王石重貴。

七年以前,太原,後唐晉安寨投降後,石敬瑭起軍南下奪位,臨走時,需要有一人留在在太原看家,石敬瑭拿不定主意,就把兒子們都叫了出來,請乾爹耶律德光幫忙拿主意。

看著排成一行的石二代,耶律德光揚起馬鞭,指向了一個人。

“這個大眼睛的人可以。”

眼睛大就是佔便宜,這位正是石重貴。

石重貴並不是石敬瑭的兒子,準確的說,他是石敬瑭的侄子,因為其父親去世的早,所以從小過繼給石敬瑭撫養。

當年耶律德光於一群人中看中了石重貴,他大概沒有想到這位眼大的晚輩後代將直接挑戰他的權威。

公元九四二年的六月十三,在馮道先生的主持下,景延廣同志的維穩下,石重貴在石敬瑭的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晉少帝,後面,他還有另一個稱呼叫負義侯。

作為過繼的兒子,石重貴能當上皇帝自然要謝天謝地謝同志。上任就一件事,全體官員大提拔,景延廣因為出力最多,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正式成為禁軍的總指揮。

對於自己的進步,景延廣第一個要感謝馮道,正是馮道將扶立君王的大功分給了自己。可景延廣因為武將出身,平時又不讀書,混了幾十年在政治上還處在小學生階段,根本就不是政壇老教授馮道的對手。

馮道之所以找上景延廣,不過是找個人往上頂住風險罷了。

在扶助石重貴當上皇帝之後沒多久,馮道專門上了一道奏章,要求重新設立樞密使崗位。介紹一下,自從石敬瑭將桑維翰下放到地方沒多久,石敬瑭就將樞密使的職位撤銷,將樞密院的職能劃分到中書省,也就是馮道們。

馮道表示,中書省事務太多,沒有樞密使政府運轉不過來,最好還是恢復樞密使的職務。

這就奇怪了,很多人都是拼命往身上攬事,比如景延廣,而馮道卻選擇了分權。

在許多人把風險看作機遇的時候,馮道先生卻把機遇也當作風險來看待,這是他混跡廟堂數十年不敗的法寶。

樞密院管軍事,管機密,管外交,這裡面每一項都可以給人帶權力,而同時,也會給人帶來風險。

眼下的後晉朝就潛伏著一個巨大的風險,怎麼處理跟契丹的關係。

現在,該向契丹知會石敬瑭的死訊吧,畢竟人家是耶律德光的兒子,兒子死了,報個喪是應該的,可怎麼報大有學問。一般來講,鄰國之間死了最高領導人,發一個外交照會,古代稱為書,兩者之間是平等的。而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兒皇帝,向契丹稱臣,地位要低一級,自然不能用書,而得上表,也就是彙報。

是用書還是上表?是稱臣,還是獨立自主?石重貴專門召開了一個常務會議,集體討論後晉朝第一外交大事。

各位大臣還處在前朝的思維當中,紛紛表態,應該稱臣上表,維持二國關係不動搖,這其中,以李崧先生為首,這位李仁兄當年勸李從珂嫁女沒成功,自己倒沒事,後唐倒了,在後晉朝接著幹。

正當大家要接著跟隨石重貴當孫子時,一個厚重的聲音響起。

“稱臣萬萬不可,前帝乃契丹主所立,稱臣尚可,現聖上晉朝所立,何須稱臣!”拍腦袋而起,聲振大殿的是景延廣。

聽完景延廣的話,石重貴先生的大眼睛盯住了馮道。

從心裡來說,馮道不願意發表意見,但眼下,樞密使還沒恢復,自己又是首相,不表態是不行的。

於是,馮道先生出列,鄭重的表了態,根據他的發言,可以歸納為,用書也可以,上表也行,稱臣也可以,不稱也沒什麼關係。

這就是官場裡傳說中的屁話。

坐在大殿之上,石重貴面臨著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終於,他做出了決定。

七年了,中原的珍寶運往了塞外,契丹的使者橫行中原,滿朝文武都抬不起頭來,夠了,一切都夠了,石敬瑭已經去世,新的時代已經來臨,這種曠古未有的奇恥大辱,我們再不願承受。

給契丹去封信通報一下吧。

那麼,後事如何呢?這個就說來話長了,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在頭條的專欄《五代十國的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