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和諸葛亮誰聰明?

歲月無聲74512


賈詡:算無遺策,明哲保身的謀略家

關於賈詡,我們先來看幾個小故事:

1、賈詡年輕時,有一次在回鄉途中,遇到叛軍,一行人都被抓了起來要殺掉。賈詡大喊:“我是段公(當時太尉段潁)的外孫(實際並不是),你們別殺我,我家裡人一定會給你們很多錢。”叛軍果然沒有殺他,還放他走,而同行的人全部被殺了。從這件事,足以看出賈詡的應變能力.

2、董卓當權時,賈詡在朝廷做官。後來呂布殺掉董卓,董卓的部將郭汜、李傕等人打算逃跑,賈詡制止了他們,跟他們說,你們這樣跑隨便一個小地方長官(一亭長能束君矣)都可以把你們抓住,還不如組織部隊打一仗,輸了再跑也不遲。郭汜他們聽從了賈詡的話,組織兵馬反攻,結果還把呂布打敗了。

3、賈詡在張繡手下當謀士時,有一次張繡和曹操打仗。曹操後方有事,主動退兵,張繡想帶兵去追,賈詡告訴他不能追,追的話肯定慘敗,張繡不聽,結果真的輸的很慘。當張繡垂頭喪氣的走到賈詡面前時,賈詡說:“將軍快點組織兵力去追,這次追擊肯定大勝。”張繡將信將疑,硬著頭皮再追一次,果然大勝。張繡給整懵了,跑去問賈詡原因。賈詡說:“曹操很會用兵,打仗過程突然退兵,應該是後方有事,但他怕你追擊,肯定自己帶了精兵強將斷後,所以你第一次追的時候肯定輸;而當他擊敗你的第一次追擊後,必然會急著趕回大本營,這時候斷後的實力就比較弱,你在追,肯定大勝。”這件事之後,張繡就把賈詡當神一樣膜拜。後來宛城之戰,差點殺掉曹操,也是賈詡的計謀。

4、賈詡跟著張繡投降曹操之後,深受曹操器重。曹操打算選接班人,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搖擺不定,問賈詡意見。賈詡不答,曹操追問。賈詡說:“我剛才在想劉表的事情。”曹操聽了哈哈大笑,馬上理解了賈詡的意思。當初劉表為了把位置傳給小兒子劉琮,結果引起了內亂。

5、曹操權勢熏天的時候,賈詡表現的非常低調。《三國志》記載,賈詡“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可見他韜光養晦,堅決不出風頭。

從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賈詡非常聰明,可以說是洞察了一切,算無遺策。在他的謀士生涯中,先後經歷過董卓、郭汜、張繡、曹操這些奸雄,但都能全身而退,證明了他的實力。賈詡最終活了77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了,而這也是他明哲保身,讓自己最終能夠躲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鬥爭。

諸葛亮:胸懷天下,鞠躬盡瘁的政治家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基本不用詳述了,借用杜甫的幾句詩,就足以說明。一是“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二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躬耕南陽”之際,就已經胸懷天下。“三分天下”這一偉大的戰略部署,是諸葛亮的一生得意之作。這一戰略,是對當時環境的準確判斷和對歷史走勢的正確預測,表明了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和高瞻遠矚的前瞻性。事實上,風雨飄搖的劉備也正是聽從了諸葛亮的意見,定下了心,紮紮實實的打下了益州和荊州一部,真正“三分天下有其一”。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讓資源匱乏、人才凋敝、實力弱小的蜀漢能夠偏安,體現了他超強的政治軍事能力:政治上,極力調和益州本地士人和劉備老部下的矛盾,讓蜀漢內部平穩無事。而這,就是他的政治手腕和公平處事所帶來的。“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例子。軍事上,南定北伐,讓蜀漢後顧無憂,外拓疆土,體現了他的軍事天才。

諸葛亮最終只活了54歲,而且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真正的“鞠躬盡瘁”。

結論

其實,寫到這裡,賈詡和諸葛亮兩個人的區別已經非常明顯了。賈詡更像一個法家人物,有謀有術,善於計算,他的人生價值,在於在展現自己智慧的同時,保全自己。“自己”,始終擺在“天下”前面,說的重一些,是先己後人。

而諸葛亮在人生追求上,顯然要高出一籌。他是典型的儒家人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的夢想。而他也為了他的夢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完全可以說,諸葛亮是古代政治家的典範,因為在他心中,幾乎沒有自己。

所以說,諸葛亮是大智慧,賈詡是小智慧。


小小小小開心果的主頁


諸葛亮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人,而賈翊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是一路人,沒法比。

再說,你這裡所謂的“聰明”是褒義、還是貶意?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對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態度要嚴謹,且不可跟著歪嘴學者隨風起舞、譁眾取寵。




武丁仗劍決雲霓


賈詡雖是高人,善謀,善理朝政,同諸葛亮比起來,那還是差遠了。

有人認為,諸葛亮不善隨機應變,不善權謀,不善朝政。非也。

你讀一下諸葛亮寫的《出師表》就懂諸葛亮這個人的才能了。取西川,和東吳,共拒曹操,勸劉禪遠小人,近賢臣,大事小事,自已躬親,軍國大事,籌劃應對,真高人也。


叢中笑6603


這是個無法回答的提問。一來是缺乏量化指標,誰也沒有測過兩個人的智力值,所謂的是否聰明也就無從談起。

但是如果換個提法,賈詡和諸葛亮誰更有謀略,或者說賈詡和諸葛亮的謀士身份,那個的貢獻更大,我倒是可以試著分析一下,以供參考斟酌。

賈詡是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號稱算無遺策。他先投董卓,後投李傕郭祀,再投張繡,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協助曹操打贏了官渡保衛戰。後來又輔助曹丕,最後獲得了一個善終。賈詡的眼光很毒,心黑手辣,計謀很高,可惜是人品有虧,為曹操所輕視,沒有賦予實權。一是賈詡鼓動李傕驅逐呂布,放逐了漢獻帝。二是投靠張繡,兩敗曹操以後,卻主動投靠曹操,表現出自私自利和背主求榮的投機心態,曹操一方面使用和籠絡,另一方面卻非常輕視,有所懈怠,賈詡始終只是一個謀士,而沒有任何實權。這點和荀彧陳群有著本質區別。

諸葛亮勝在法度嚴謹,辦事周密,但是臨場機變卻是其明顯的弱項,嚴格意義上,諸葛亮是個內政管,是個國家總理,他的計謀更多的體現在戰略思維,外交謀略,技術開發等各個方面,諸葛亮其實算不上是個合格的謀士,沒有拿出像樣的戰功,也就是小說裡封神。無敵近乎妖。


小屋253315373


我個人認為賈詡聰明!

賈詡,字文和,甘肅人。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東漢末年三國曹魏開國功臣。

做為與曹老闆共同創業員工,賈詡無疑是最為成功的。良臣擇主而事,先是在董卓手下當差,董卓倒後勸董卓手下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差點成功了。後來又投張繡,出計追殺,曹操差點被抓住。張繡被破,投降曹操,曹操不計前嫌重用賈詡,獻良策大破袁紹。

赤壁之戰前曹操曾問計賈詡,賈詡認為北方初定,先安撫軍民,再圖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嚴重挫敗。關中聯軍馬超、韓遂作亂,賈詡出離間計被曹操瓦解其勢力。

曹操喜歡曹植,問賈詡,賈詡以袁紹、劉表之事件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間接隱助了曹丕。曹丕稱帝后,封賈詡為太尉,魏壽鄉侯。

曹丕想完父業欲圖江東,賈詡認為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興兵,曹丕不聽,也在江東折戟。

賈詡計謀穩、準、狠,計無失算,曾著有《鈔孫子兵法》,為《吳起兵法》校注。賈詡自然終老,享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


閩中曹阿小8748592


易中天說: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我相信賈詡是三國中比諸葛亮聰明的人,賈詡先後跟過董卓、李傕、郭汜、張繡、曹操、曹丕等諸侯,併為他們出謀劃策做過貢獻,遊走在這些諸侯之間,一次一次的換主公,聽了賈詡計謀的戰役,多數獲得了成功,這還不能說明賈詡比其他謀士聰明,到赤壁之戰才算賈詡和諸葛亮有同一時期對比,赤壁之戰賈詡作為曹操的謀士不主張打。看透了必被打敗,馬放南山先養兵,官渡之戰消耗太多。曹操沒有聽取賈詡的建議,所以輸了赤壁之戰。諸葛亮也看出來來赤壁之戰的內涵,曹操士兵瘧患,士兵的勞累等等問題,曹操必敗!算是打平。曹丕時代,曹丕主張攻打蜀吳,但是賈詡認為魏朝比蜀吳土地肥沃,休養生息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曹丕不聽攻打東吳,並不理想。諸葛亮正在不停的想進行北伐,諸葛亮看出,蜀國受土地貧瘠的影響,必須儘快結束戰爭,不然越往後期越被動。兩人都算看透了當時的天下局勢!也算打平。但是賈詡不停的更換主公,並不能完全得到新任主公的信任,這些主公也不一定了解他的全部才能,不像諸葛亮從始至終跟著劉備,劉備對其非常的信任和聽從建議,所以賈詡的聰明才智是有折扣的。而且賈詡更換主公這麼多,也能看出來他的高度的情商。最後是如果賈詡不死,曹丕能聽取以後他的建議,可能魏不會讓司馬懿奪了政權,司馬懿的兒女親家都是達官顯貴,賈詡的兒女親家都是平民百姓。說明賈詡看出來司馬懿的野心,為了防止曹操曹丕的懷疑兒女親家的事並沒有攀附顯貴!如果不死,能看出來司馬懿的野心,後期就能制衡司馬懿,曹丕時代賈詡也是高居太尉了,隨著後面魏蜀吳的治理國家發展,曹丕也是明君比阿斗強太多,魏佔據優勢會越來越大,最後得天下的一定是魏了!有一點諸葛亮比賈詡強百倍,諸葛亮一直想著恢復漢室,作為漢室子民,應該忠於大漢,即使不忠,也不能跟著董卓之流!


臨沂彭彭小胖vlog


賈詡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的開國功臣。位列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最先跟隨董卓,董卓被誅後,其部將李傕、郭汜如喪家之犬,準備逃之夭夭!這時賈詡閃亮登場,他指著李傕,郭汜的鼻子罵道:你們兩個真是草包加渾蛋!你們手裡有精兵十萬,還向王允求饒!槍桿子裡出政權懂嗎?殺回長安,你們就是老大。

這是李傕。

這是郭汜。

賈詡這一罵不當緊,賈詡這腦子一動,就左右了歷史。李傕郭汜說幹就幹,殺回長安,砍了王允,嚇跑了呂布。李傕郭汜掌了權,挾漢獻帝對下面發號施令。兩個人胡作非為,擾亂朝廷。賈詡一看不妙,就開了小差。

本來王允心向漢室,曹操也想做治世之能臣,讓賈詡一個點子,把漢室的一點起色給攪黃了。

賈詡輾轉又做了張繡的謀士。為張繡兩次計敗曹操。

賈詡看曹操發展前景很好,勸張繡一起投奔了曹操。曹操打得很漂亮的戰役官渡之戰也有賈詡的功勞。賈詡一生算無遺策,最後明哲保身,壽終正寢。易中天評價他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他確實聰明,善於謀略,多次易主。他事奉的主子之多,和呂布有得一比。如果拿賈詡和諸葛亮比,總覺得差點什麼?世人皆知諸葛亮,不熟悉歷史的,知道賈詡的又有幾個人?


今古大觀


賈詡和諸葛亮同為三國時期的大謀略家,單就謀略而言因兩人未直接對陣交鋒,難說誰高誰低。但諸葛亮不單單是謀略過人,他還是戰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甚至也稱得上是發明家、文學家和氣象家。其綜合能力應比賈詡強。加上諸葛亮一生勤政愛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報國,其名聲也遠比賈詡響亮。賈詡雖然屢出妙策,助曹操統一北方,但他並未統兵拜帥,實戰能力與諸葛亮不好比,更主要的是他並非如諸葛亮那樣心繫天下蒼生,所出謀略雖助主子取勝,但也常常危害百姓,搏得個“毒士”之名。但其後期輔助曹丕,在治國理政上也展示了其過人的才華,為曹魏政權鞏固和國力提升立下了大功,這一點不輸諸葛亮。


把酒當歌202573022


純謀士和軍隊統帥相比,究竟缺一些什麼?

在三國裡有兩種謀臣,一種是荀彧、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魯肅類型,他們足智多謀之外,也親自統帥軍隊或者治國理政。

另一種臣是職業參謀,郭嘉、荀攸、賈詡們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主要負責計謀,雖然見解高明,但基本不帶團隊,也很少治國理政,有更多時間思考問題。

01.諸葛亮們的巨大壓力

雖然也曾經是謀士,但諸葛亮、司馬懿們在鼎盛時期,都升級成為了軍隊的統帥、朝中的領導。

事實上,擔任好一個統帥要複雜很多,一方面需要有謀士的見識,隨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另一方面,還要建設團隊,調動各種人力物力,化解各種矛盾,必要的時候還要殺人。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時,兩個人都承受過巨大的壓力。青龍二年,急於求戰的諸葛亮給司馬懿送來了婦人衣,按兵不動的司馬就承受著主戰派的壓力,不得已請了朝命才壓住了眾人。

同樣,六出祁山的諸葛亮需要日理萬機,後方的政局,前方的戰事,路上的糧草都必須統籌兼顧,而龐大的戰役中,再牛的人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於是,有了街亭用人的失誤!

而在非戰爭時期,諸葛亮還是蜀國相父,是國家行政的最高長官。而出將入相的他,基本上處於長期的亞健康狀態。有很大權勢,但操勞過度!

02.諸葛亮、司馬懿們的能力和素質

事實上,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們需要有過人的綜合能力。筆者試著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建設團隊的能力:這需要對下屬們的充分了解,能籠絡他們,還要使用他們的長處,瞭解他們的弱點。

第二、動員團隊的能力:隨時理解將士們的情緒,為他們做工作,激勵他們的勇氣,關鍵時候還要協調化解矛盾的能力。

第三、抗擊壓力的能力:有足夠的忍耐和包容,在高壓力下依舊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既要在能獲得勝利時不失戰機,又要在條件不具備時隱忍不發。

第四、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帳下兵將能夠絕對服從指揮,願意為之出生入死。

第五、統籌全局能力:從糧草輜重供應,到天時地利的利用;從雙方戰鬥力的計算,到將帥的搭配,諸多方面都需要智慧。

而與此同時,諸葛亮、司馬懿們還要贏得朝內的支持,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朝內的鬥法!


03.單純謀士距離諸葛亮、司馬懿們的差距

很顯然,對於純謀士們來說,他們基本不需要展示謀劃之外的其餘能力。而且確實有一些謀士有高超的策劃能力,但是執行能力卻不行。

比如說馬謖,曾經是諸葛亮帳下不錯的參謀,但擔任大將時,最終卻在街亭失利,顯示出他並不是乾材。

事實上,人的才能和智慧分很多種,不同角色的人需要有不同的能力。而謀士們只是擁有了比較珍貴的一種智慧,但謀士如果要成為一個諸葛亮、司馬懿式的人物,還需更多的東西。

因此,儘管有人以為賈詡、郭嘉們是如何如何厲害的參謀,但很顯然,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周瑜、陸遜這些人都擔任過軍事統帥或國家領袖,他們有更多的能力得到了歷史的驗證。

所以,讓賈詡、郭嘉們和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們比智慧是不科學的 !


歷史迷猴神通


古代名仕不是你我能評判對比的,就連專家也沒那資格,因為他們的思想境界超乎常人,普通人只可望其項背更別提指指點點了,舉個例子,韓信背水一戰誰敢複製?商鞅變法誰能做到?王勃的滕王閣序有誰敢來叫板?

正所謂:曲高和寡,孤獨終老!

後來人能讀個一知半解就算得道成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