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嘲笑劉伯溫出殯的人後來朱元璋怎麼處理的?

燁煌連鎖


劉伯溫雖然沒有後世傳的那麼神,但他對大明江山的建立絕對是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是老朱為了給皇孫鋪平道路,很多有功之臣都沒能善終。

劉伯溫此人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太祖要責懲丞相李善長,劉伯溫勸說,他雖有過失,但功勞大,威望高,能調和諸將。太祖說,他三番兩次想加害你,你還替他著想?我想讓你當丞相。劉伯溫婉言拒絕。

後來老朱想讓楊憲當丞相,劉伯溫認為能力不夠,極力反對。他就是這麼的對事不對人,可是不懂得圓潤,就會樹敵很多。

那麼劉伯溫出殯,為何有人往他的棺材上扔鞭炮嘲笑?究竟是何人所為?這些人最後結局怎樣?聽我接著往下說。

朱元璋這個人地域觀念很強,起初以他為首的淮西人抱團很緊。比如李善長,郭興,郭英,徐達,常遇春等,可以這麼說,沒有他的這些淮西老鄉跟他南征北戰,就沒有大明的建立。


明朝建立後,有些淮西人自視功勞巨大,再說皇帝都是自己人,就開始驕橫起來。殊不知,整個天下都是老朱的,他不可能只為淮西代言,可是很多淮西人並不這麼認為。

於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勢力極聚壯大,老朱不會坐視不管,他要找一個人來牽制淮西集團,那麼最好的人選就是劉伯溫,他有這個實力且是外鄉人。

劉伯溫雖然能掐會算,但他沒料到的事也有很多,一是他太聰明,很多事比老朱都看的準,老朱一面用他一面防他。二他是外鄉人,老朱對淮西人還是有私心的。老朱只想讓劉伯溫把水攪混,他好藉機行事,說白了,劉伯溫就是一棋子。

所以劉伯溫與淮西集團一碰撞,他便敗下陣來。事情還要從他殺了李善長的親信李彬說起,這已經挑戰了李善長的底線,他給老朱參了一本。李善長在老朱心裡比劉伯溫的地位高的多,從李善長的爵位和俸祿可見一斑。

雖然就此事老朱並未對劉伯溫說什麼,但劉伯溫連這麼點眼力見都沒有,那就不是劉伯溫了。所以他請辭告老還鄉了。



李善長很老到,他明白槍打出頭鳥,所以逐漸把胡惟庸推到臺前。這個人狂妄囂張,老朱通過試探早都對他不滿了。

後來劉伯溫的死與他脫不了關係,(當然劉伯溫的死說法很多,在此不討論)。

終於理清關係了。那麼扔鞭炮的何人?他們是平涼侯費聚,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這幾人都是淮西勳貴。他們這麼做兩個目的,一劉伯溫是淮西集團的死對頭,整的他們日子不好過,心懷憎恨,二就是給胡惟庸表忠心,胡惟庸當時勢頭正勁。


這幾人結局如何呢?緊跟胡惟庸後,過起了囂張跋扈的日子。老朱一看,戲也該結束了,便把他們全除掉了。胡惟庸案牽扯人數眾多,老朱還藉機取消丞相制度,徹底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說史聽濤


這是電視劇《朱元璋》的情節,不過這個情節稱得上寒酸,劉伯溫死後,只有他一人兒子拉著一口薄皮棺材,一個人棲棲遑遑的走在南京城的大街上,幾個身著便裝的軍人在棺材車後面歡呼,有人還把點著的鞭炮扔到棺材上。


劉伯溫當時被封為誠意伯,家裡混的再窮也有工資吧,混的再不濟也有幾個家丁吧,咋一死就他兒子一人拉著他的棺材往家走呢,連個牛車都不僱,我查了一下南京到他的老家浙江溫州也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劉大公子這是打算一步一步走回老家去嗎?

這段劇情為了矛盾而枉顧現實,編的很隨心所欲,看了一下編劇,原來編劇是朱蘇進老師,我也就釋然了,他筆下的歷史劇一直如此的,腦洞大開,隨心所欲,高興就好。


他編的《康熙王朝》,為了讓劇情好看,讓康熙皇帝和臺灣鄭家真的打起來了,為了讓劇情更好看,把死了的鄭經從墳里拉出來,表演了一回橫劍自殺的戲碼。


大約鄭克塽看了都得崩潰:朱老師,我呢,您把我寫丟了,您讓我怎麼和阿珂處對象呢?


最近朱蘇進老師編劇的《封神演義》更是徹底放飛起來,除了電視劇中的人名取材自許仲琳的原著,整個劇就和封神原著沒有多大關係。有人猜測朱蘇進大約沒看過封神原著甚至連《哪吒傳奇》都沒看過,就開始編了。

所以破天荒的我們第一次看到楊戩和妲己談戀愛,打材的樵夫武吉變成了姬發。


以朱蘇進對歷史一貫漫不經心的態度,這部《朱元璋》開出啥腦洞來也不新奇。


電視劇中當然是劉伯溫和這幾位將軍有矛盾,他們才在他死後幹這種事,電視劇中朱元璋像個腹黑的小人,躲出京城半年,讓胡惟庸和劉伯溫互相鬥,劉伯溫一死他就打算回京城收拾殘局。



扔鞭炮的這幾位吉安侯陸仲亨、曹國公唐勝宗 平涼侯費聚後來都因為胡惟庸案受到株連,讓他們出場表演一下對胡惟庸的忠誠,大約朱蘇進覺得挺好。選擇這三人一個是他們都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另外一個大約是在《明史》這三個人的傳記和劉伯溫捱得很近,朱編劇就抓了他們的壯丁。


歷史上劉伯溫死於明洪武八年,在明史中說他是被胡惟庸下藥毒死的,但是不是死於南京。



大明朝建立以後,劉伯溫就很聰明的高老回家了,隱居起來,他想象張良一樣不問世事。


在老家劉伯溫很低調,青田縣當地的官員知道劉大人在家隱居,很想拜望,但是劉伯溫都託詞不見,後來知縣老爺化妝成百姓終於見到了劉伯溫,一番暢談後知縣亮明身份,劉伯溫起身就拜,完全把自己降低成當地的一個百姓。


在老家朱元璋有時候會給他寫信問一些問題,劉伯溫也會寫一些表章給朱元璋彙報自己的所見所思,他的這些書信表章是繞過中書省直接呈現給皇帝的,這就惹的一個人不高興了,這人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當時是左丞相掌管中書省,看到劉伯溫繞過自己自己找皇帝陛下彙報工作,他很生氣。


胡惟庸讓御史攻擊劉伯溫有謀反之心。朱元璋沒說什麼,但是劉伯溫嚇的夠嗆,從老家回到到京城一直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待著,直到洪武八年他病重。

這年三月,朱元璋親自寫了表彰劉基的表文,然後派衛隊送他回老家:


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


劉伯溫去世時六十五歲,在古人也算高壽,他和朱元璋到死都沒有鬧翻過,和李善長鬍惟庸等人的結局比,劉伯溫已經是善終了。


因為和朱元璋關係不錯,所以即使淮西舊將對他有怨言,大約也不敢違逆老大朱元璋的面子,給劉伯溫的棺材上扔鞭炮吧,而劉伯溫身後也不像電視劇那樣寒酸,要兒子親自拉著棺材回青田縣,人家是病重時皇帝親自派人護送回家的,在老家去世的。


所以,有的電視劇看看就得了,當不得真。


==================================


薛白袍


這個情節其實只是電視劇中的一個情節,當不得真,電視劇中的情節是這樣的,在劉伯溫死後,他的兒子一個人拉著棺材走在南京的小道上,哭喪著臉,而後面跟著的是幾個身著軍裝的官大爺,他們有說有笑的跟在後面,甚至還把鞭炮點起來扔到棺材上面。

先不說劉伯溫並不是在南京去世的,而是在去世的同年病重被皇帝恩准返鄉,回家以後不久去世的,單說劉伯溫的兒子親自拉著馬車這就很不真實,堂堂劉家大公子,怎麼可能親自拉著棺材步行回老家?


再說,當時劉伯溫在朱元璋心裡的分量還是挺重的,其實他們兩人從來都沒有鬧過大矛盾,劉伯溫最後還是得的善終,官大爺親自在後面扔鞭炮慶祝,這種事如果真的存在,必然會引起朱元璋的憤怒。

其實單說電視劇中,跟在劉伯溫棺材後面的那幾人,他們可都是淮西勳貴,跟劉伯溫平時的關係都不咋地,因為劉伯溫經常有意無意的打壓他們的勢力,跟他們做對,所以劉伯溫死後他們才會興高采烈的,而電視劇中的表現的確是有點過了頭。

這些淮西勳貴身份可不一般,他們可是朱元璋的老鄉,還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基礎,也正因此,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往往都非常的自負,欺壓百姓,自持功高,劉伯溫打壓他們,也只是因為他們的確有惡行,劉伯溫才會打壓他們。

其實朱元璋在成為開國皇帝以後,就已經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包庇淮西勳貴了,畢竟他們雖然與自己同源,但始種卻是臣子,如果太過張狂也不好,劉伯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站了出來當了朱元璋遏制淮西勳貴的棋子,如果單看那幾人的下場,其實野很容易就能找到。
在劉伯溫去世以後不久,朱元璋野開始了對朝中權貴的打壓,特別是胡惟庸案,直接讓淮西勳貴勢力達到了冰點,在電視劇中扔鞭炮的那幾人,也因為胡惟庸案的牽連,最終被打入牢獄,被誅殺並且削了爵位,下場好不悽慘,其實當時死的不僅僅是他們,被朱元璋殺害的功臣太多了。


魏青衣


那些人都是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南勳貴,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很多將軍自持功高開始胡作非為,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朱元璋對這些人是又愛又恨,一直對他們容忍,但是這些人依舊我行我素,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最後朱元璋忍無可忍,在隨後爆發的胡惟庸案中,其中一些人受到牽連被株連九族,全部屠戮殆盡,胡惟庸案先後誅殺3萬多人,幾年之後又爆發藍玉案,剩下的這些人也受到牽連,全部被斬首,藍玉案被誅殺的有1萬五千多人,也算是間接的為劉伯溫報了仇。


微風書房


劉伯溫出殯的時候被人放鞭炮嘲笑是電視劇《朱元璋》(胡軍版)的情節,而這個情節在歷史上是沒有的。劉伯溫是在1375年1月染上風寒,3月份病情加重回老家一直到4月份病逝的。雖然劉家在南京的勢力遠遠不如淮西集團,但是在老家卻是龐然大物,誰敢在他死了之後跑去嘲笑呢,嫌自己活的太長了麼?但是我認為劉伯溫立功無數最後只封為伯爵確實對他不公。

劉伯溫1360年受邀至應天做朱元璋的謀臣直至1368年大明建立獻出計策無數,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天文學家。

劉伯溫主要功勞:

1、1360年跟隨朱元璋初期,針對朱元璋所在勢力四面受敵的情況提出應當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被採納,最終取得勝利。

2、與陳友諒作戰時由於陳友諒的軍隊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的超過朱元璋,朱元璋手下大將有的認為應該投降、有的認為應該暫避鋒芒。而劉伯溫認為陳友諒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充分利用這一點誘敵深入,定能一舉重創。朱元璋採用劉伯溫建議,最後大敗陳友諒。

3、參與制定諸多滅元方針。

4、建議朱元璋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並且"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民心。

劉伯溫的功勞與李善長的功勞不相上下,哪怕最後不封公爵也至少是侯爵,但最後卻只被封為誠意伯,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1、朱元璋邀請劉伯溫時,他推脫了幾次之後才入職,並且在入職初期沒有一心一意為老闆服務,老闆讓他發言他才發言,不讓他發言他就一直沉默,所以老闆認為他沒有誠意。

2、劉伯溫對事物判斷的準確性嚐嚐要高於朱元璋,對於朱元璋這樣一個能力出眾、疑心病重的人來說最見不得的就是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能力卻比自己強。

3、朱元璋對於老鄉才是最信任的,可惜劉伯溫不是。


開心侃史


某電視劇裡面有這樣的場景:大明誠意伯去世,兒子孤零零的拉著父親的靈柩回鄉,一群人放鞭炮嘲笑。看過這個劇情的觀眾一定會問,皇帝知道這個事情,會如何處理呢?

電視劇裡這幾個嘲笑的人來自於劉基的死對頭淮西集團,如果這個事情屬實,老朱一定會很嚴厲的處理這些人,作為老戰友和自己取得天下最重要的謀士,兩個人這些年的感情應該是深厚,他是不會允許別人侮辱這樣的功臣的。

而劉基在世時並沒有任何對權力的僭越行為,也並沒有像淮西集團更讓皇帝感到威脅。況且對待已經去世的大臣,帝王往往會比對待活人要好許多。因為死人是沒有威脅的,對他們好,還能給活人看。基於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放鞭炮嘲笑的事若屬實,老朱一定會嚴懲,以告慰老戰友在天之靈。

仔細想想,放鞭炮的這種應該是不能存在的。首先,古人很重視死者為大,敢公然這樣放鞭炮嘲笑死者的人,反而更會被被人嘲笑,用一句現在的詞,這叫不懂事。生前仇,人死了就應該完事了,讓他入土為安。就是想算死人的帳也不能這樣,半夜派人把棺槨搶劫,暴屍野外不是更解恨。

而且那些在朝堂上的大員表面文章是很會做的,那些老劉的仇敵,甚至有可能在他病重的時候前去探望,給自己留一個好名聲,豈不是更好。這樣公然的讓皇帝抓住把柄,有點無腦。因此,可以很肯定的說,這個劇情在歷史真實上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設計的劇情呢?每一個劇情都是服務電視劇的中心。這部主要描寫開國君主從發跡到成為一代帝王的奮鬥歷程的歷史劇,其主要任務肯定是皇帝,對其的正面描寫要遠遠多於負面,對於和朱有密切關係的劉基也以正面為主,為了烘托正面認為,自然就要犧牲負面人物。想讓正面人物的形象更豐滿,就需要讓負面人物更骨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編劇就會嫁接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情節。當然這符合推進劇情的需要,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故事情節也反映了劉基生活環境的惡劣,雖然真實不存在,但他去世,死敵們彈冠相慶的局面應該是有的。老對手終於送一口氣了。

最後,咱們再說說洪武皇帝,老朱這個時候一定是百感交集,劉基,作為聞名天下的謀士,如果被他人所用,一定會危害朱家天下。而作為他的張良,是他在紛繁複雜的割據戰爭中勝出的過程中關鍵人物。

於情於理,老朱都應該感謝劉基。這也是歷代開國君主面臨的兩難境地,形成了功臣可以用,又不敢重用的矛盾局面。而要麼功臣主動隱退,要麼早亡,或者與主子決裂。自古君臣樂真的好難。


無筆


此處的情景出自於電視劇《劉伯溫》,說的是劉伯溫死後不久,劉伯溫的兒子拉著裝有劉伯溫棺材的車返回青田故里,在途中遭到了一群人的嬉笑打鬧,更過份的是,這些人還放鞭炮點燃後扔到劉伯溫的棺材上以示慶祝。那麼這些放鞭炮的人都是誰?他們為什麼對劉伯溫如此痛恨?

這些放鞭炮的人都是淮西勳貴

淮西勳貴又稱淮西政治集團、淮西功臣集等。淮西勳貴地位顯赫,是朱元璋在長達十餘年的創業過程中,一起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一群人,是明朝的開國元勳。




淮西官集團首領就是李善長,李善長位極人臣,官至左丞相,權柄通天。在明朝建立以後,這些淮西勳貴居功自傲、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陷害忠良,違法犯政,讓朱元璋大感頭疼。

於是朱元璋問劉伯溫,劉基認為:“宋、元兩朝都是前車之鑑,制度過於寬鬆而失天下,所以應該肅整朝綱,但凡大臣宦官不論官階大小、多大功勞,一旦犯錯都應該依法處治。御史也應該毫無顧忌的檢舉彈劾,賞罰分明”。

朱元璋採納了劉伯溫的建議,剛巧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而被治罪,而李杉正是李善長的親信,李善長請求劉伯溫對李彬從輕發落,可是妒惡如仇的劉伯溫沒有答應,並派人上奏給朱元璋,得到批准後,劉伯溫便將李彬斬首。因為這件事,劉基與李善長結下了不解之仇。



劉伯溫之死

公元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服食了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一直到了農曆四月十六,劉伯溫終於撐不過他的大限,在自己的家鄉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由於生前剛直不阿,劉伯溫得罪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勳貴,這些人也一直想找機會報復,只是由於有朱元障的保護,一直沒有得得逞。聽說劉伯溫死了,這些淮西勳貴可高興壞了,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往劉伯溫的棺木上燃放鞭炮以示喜聞樂見,洩憤慶祝。



朱元璋怎麼處理放鞭炮這些人的?

朱元障根本就沒有處理這些人,因為正史上沒有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劉伯溫在死之前已經告老還鄉,是在家裡逝世的,下葬出嬪時哪些淮西勳貴根本不知情,又從何扔鞭炮呢!電視上的劇情只是社撰硬加上去的,當不得真。

電視中扔鞭炮的人是平涼侯費聚,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當時扔了鞭炮後並沒有被處罰。到了公元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包括李善長,費聚,唐勝宗,陸仲亨在內的一干淮西勳貴以“與胡惟庸圖謀不軌”的罪名被捕下獄,才最終被誅殺。

劉基溫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輔助朱元璋一統天下,明朝建立後又嫉惡如仇,直言敢諫,一心為了朱元璋的江山利益著想,為了治國安邦而一直和淮西勳貴作鬥爭。其實按照他的功勳來看,按理應該坐上左丞相之位的,只是按照朱元璋的秉性來看,位極人臣也未必是個好事。像劉伯溫這樣能老來病死在家鄉,已紀是一種福氣了。


小刀刀說史


有關於劉伯溫的死,歷來是迷霧重重。有人說是胡惟庸殺死的,也有人說是病死的,更有人說是朱元璋的過。


生前號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神算子,為何死後淪落到了被別人往棺材蓋上扔鞭炮的下場?

往劉伯溫棺材蓋上扔鞭炮的又是誰?原來是淮西的將領:吉安侯陸仲亨、曹國公唐勝宗 平涼侯費聚等人。他們到底和劉伯溫什麼矛盾?為何做出這種事?

劉伯溫本來閒賦在家,為何重回京城?

在講到劉伯溫死之前,我們先講一下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疑團?先從楊憲說起,當時朱元璋開科考,但是楊憲的外甥作弊,被朱元璋抓個現行。

由於朱元璋不知道是楊憲外甥,所以就交給他去審問。也因此被胡惟庸彈劾,結果就是楊憲身首異處。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劉伯溫漸漸被孤立,朱元璋也猜忌劉伯溫。

(劉伯溫這裡面也牽扯了,如果真的說起來就多了,這裡不再展開。只要知道劉伯溫最後牽扯到了這件事情,被朱元璋所懷疑。)

再加上劉伯溫的身體也不好,於是向朱元璋主動請辭。雖然閒賦在家,但是劉伯溫內心卻閒不住。他讓在京城為官的兒子劉璉帶了一封奏摺,建議在毆、閩處設置一個巡檢司,防止此地出現叛亂。

但是他的奏摺被胡惟庸抓住把柄,告訴朱元璋劉伯溫有帝王之氣。由於他在那裡想立一塊自己的墓地,由於當地百姓不答應,所以便想在這裡設置一個巡檢司,以此來為難當地百姓。

朱元璋面對這樣的彈劾,剛開始並沒有發表什麼言論。後來這件事情被劉伯溫知道之後,親自跑過來見朱元璋。不過朱元璋裝傻什麼都不知道,明裡暗裡的表示自己不管這件事情。

所以劉伯溫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最後只好住在兒子在京城的家中(為了避嫌)。這個時候朝廷當中也不是一片安寧,朱元璋總是感覺之前的的兄弟開始有了異心,就想了一個辦法來試探他們。

他準備帶著太子朱標前往黃山住一段時間,朝中所有的事務全部交給丞相胡惟庸,看一看這些人的反應。

果不其然,朱元璋出走之後,胡惟庸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就差點沒有坐在龍椅上面了,完全就是第二個皇帝。

而且處理政務飛速,堆積半年的政務,被他用半個多月就已經處理結束。但是胡惟庸在朝中的所作所為,都被朱元璋的錦衣衛看的緊緊,每天都會有人把奏摺呈遞到黃山。

離開京城半年之久的朱元璋,看胡惟庸越來越不順眼,於是讓朱標草擬了一份文件,升任劉伯溫為督查使,想讓劉伯溫給胡惟庸一點壓力,看他到時候怎麼應變。

已經在家閒賦多年的劉伯溫,此時接到聖旨不僅沒有開心,反而滿面愁雲。原來此時的他都已經得了絕症,而且從兒子劉璉口中聽說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早已經斷定他命不久矣。

得了絕症的劉伯溫,本來想稱病在家,但是朱元璋聽說之後,又從黃山加送過來一封聖旨。讓胡惟庸帶太醫,去看望一下劉伯溫,並且還帶了湯藥。然而就在劉伯溫喝下後,當天晚上腹如絞痛,凌晨就死了。



淮西將領為何要放鞭炮慶祝?

劉伯溫去世之後,整個京城流言不已,有人說是自殺的,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胡惟庸殺掉的,也有人說是朱元璋指使他殺掉的。那麼和湘西將領裡有什麼關係?

我們先說下為何是胡惟庸殺劉伯溫, 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朱元璋是想借助劉伯溫之手,來整治胡惟庸,只是他並不知道劉伯溫的病情這麼嚴重。而且在胡惟庸看來,劉伯溫也是裝的。

然而他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選擇趕盡殺絕。於是藉助朱元璋之手,來給劉伯溫送藥的時候,往藥中投了毒結束了劉伯溫的命。那麼這和湘西將領什麼關係?

因為在胡惟庸主政的半年時間裡面,整個朝中都是以胡惟庸為首是瞻。朱元璋看到送到皇上的奏摺,曾經這樣評價道:胡惟庸他已經越過徐達、李善長、湯和等人,直接成了這些武將的頭。

原來當時朱元璋走的時候,徵北大軍馬上就要回來了。按照通常的情況來說,如果朱元璋在的情況下,會在武英殿當中犒賞大軍。但是朱元璋不在,雖說該犒賞的犒賞,但是胡惟庸千不該萬不該,把這場宴會開在了武英殿。


這已經是越俎代庖了,本來是皇帝用來招待別人的,丞相這麼做什麼意思?而這些武將看到胡惟庸的權利這麼大,自然是極力的維護他。而且胡惟庸不顧法紀,額外給了這些人很多的賞賜,又是一大罪過。

而這邊劉伯溫去世之後,只有兩個朝中老臣敢出來送行,外加有馬皇后的一炷香。原來其他人都是怕胡惟庸的權勢,畢竟當時外界一直謠傳,是胡惟庸害死劉伯溫。

這些人不僅沒有送行,吉安侯陸仲亨、曹國公唐勝宗 平涼侯費聚等人,還往劉伯溫的車頂上扔鞭炮。不僅是在諷刺劉伯溫,同時也是在向胡惟庸表示衷心。

後來朱元璋從黃山回來之後,立刻開始整頓朝政。並且還找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藉口,直接把胡惟庸打入大牢。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滿朝的文武在第2天之後立刻上奏摺,全部都是在彈劾胡惟庸。
朱元璋也終於藉助這個機會,一舉端掉胡惟庸一夥,其中就包括了之前往劉伯溫車頂扔鞭炮的侯爵。整個過程牽扯到3000多個人,也就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胡惟庸案。


史之策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死的時候居然有人放鞭炮嘲笑,還把鞭炮扔到劉伯溫的棺材上,實在很過分,對於明朝的功臣敢這樣做的人,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

關於劉伯溫的死,有說是胡惟庸害死的,而朱元璋是默許或者是假裝不知道,也有說是正常病死的,在明初朱元璋大殺功臣的背景下,劉伯溫和徐達這兩個功臣的死,朱元璋都成了背鍋俠,也成了一個腹黑的人。

劉伯溫在民間的名聲響的不得了,能跟“智幾近妖”的諸葛亮並稱確實不容易,這其中是兩個人有些共同點,都是能為主公出謀劃策的軍師,也都是通曉陰陽懂道術的神人。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從小好學博聞強記,12歲就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劉伯溫曾經當過元朝的官,不過元朝末年朝政敗壞,為人正直不阿的劉伯溫老得罪人,因此幾次上任幾次辭官,最後還是選擇隱退,開館授徒教書為生,和文人雅士喝喝茶聊聊天,過起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隱士生活。


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應天(今南京)的朱元璋請劉伯溫出山當軍師,劉伯溫給朱元璋出謀劃策,針對當時局面,向朱元璋提出應避免兩線作戰,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朱元璋採納,其後跟陳友諒、張士誠、北元征戰,劉伯溫都能“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稱劉伯溫“吾之子房也”,為大明開國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大明王朝建立後,劉伯溫剛正不阿的性格又得罪了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跟淮西集團兩位大人物之間的矛盾,一個是李善長,一個是胡惟庸,中書省都事李彬是李善長的人,因為犯法被劉伯溫治罪,李善長請求劉伯溫從輕發落遭到拒絕,因此懷恨在心。而劉伯溫跟胡惟庸之間的矛盾,是因為劉伯溫曾經說過胡惟庸不適合當丞相的話,讓胡惟庸懷恨在心,最後在劉伯溫生病時,胡惟庸帶著太醫給劉伯溫下了藥,讓劉伯溫病情加重,沒多久就死了。


前面說到劉伯溫死的時候被人放鞭炮嘲笑,其實是電視劇《朱元璋》裡面的場景,電視劇中劉伯溫在南京城被胡惟庸害死後,他的兒子一個人拉著車走在南京城的大街上,車上是裝殮劉伯溫的薄皮棺材,沒有送行的人,只有馬皇后賜的一柱香和朝中兩位老臣跪送於城門,街道上冷冷清清,別提多寒酸,而就是這種情況下,還有幾個穿著便裝的軍人點炮歡慶,甚至還把鞭炮扔到棺材上,以此嘲笑劉伯溫。

不得不說電視劇腦洞挺大,以劉伯溫和胡惟庸之間的矛盾來深化,劉伯溫在歷史上確實也是因胡惟庸的告訐而奪祿,本來已經告隱歸田的劉伯溫不得不進京謝罪,然後留在京城不敢回鄉,後來染上風寒,朱元璋得知後派胡惟庸帶御醫去給劉伯溫看病,結果是吃了御醫開的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劉伯溫難受的不得了,就跑去跟朱元璋說了這情況,朱元璋卻是反應很冷淡,這下劉伯溫更難受了,最後病越來越重的情況下,由劉璉陪伴,朱元璋也派人護送,劉伯溫在生前就回到家鄉,回家一個月後才死的。


電視劇以劉伯溫死在南京,還讓他的兒子一個人拉著車送劉伯溫的棺材回鄉,這腦洞夠可以,而那幾個把鞭炮扔在劉伯溫棺材上的人,不是小兵,是淮西集團的勳貴,是開國功臣吉安侯陸仲享、延安侯唐勝宗和平涼侯費聚等人,這些人往劉伯溫棺材上扔鞭炮,不僅是諷刺劉伯溫,也是向胡惟庸表忠心!

其實電視劇中這幾個人的結局走向跟歷史是一樣的,都因為牽進胡惟庸案而死,電視劇就是以此歷史為背景,編了個朱元璋帶朱標去黃山住一段時間,讓胡惟庸管理朝中事務以此來試探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結果是胡惟庸在朱元璋走的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就差沒坐上龍椅了,在朱元璋呆黃山半年時間裡,胡惟庸是越俎代庖,幹了好幾件逾越規矩的事,而淮西集團也是以胡惟庸馬首是瞻,幹些違法亂紀的事。


朱元璋雖然在黃山,每天都有人把京城中發生的事情彙報給他,在朱元璋從黃山回來後,就著手整頓朝政,找了個藉口把胡惟庸下了大獄,然後就有人開始彈劾胡惟庸,朱元璋也藉著這個機會一舉端掉了胡惟庸一夥,這其就包括那幾個往劉伯溫棺材上扔鞭炮的人,當然歷史上劉伯溫死在家鄉,也沒有那麼寒酸,也不可能有人往他的棺材上扔鞭炮,這只不過是電視劇的橋段而已!


歷史紅塵


問題中所說的在劉伯溫棺材蓋上丟鞭炮的劇情,其實是電視劇《朱元璋》中的橋段,這個我們不用想象也知道,朱元璋時期哪有鞭炮,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電視劇中丟鞭炮的人就是吉安侯陸仲亨、曹國公唐勝宗、平涼侯費聚等人,他們都屬於淮西集團中的成員,與胡惟庸一夥,胡惟庸是他們的代表。

為何淮西集團要在劉伯溫棺材上丟鞭炮呢,毫無疑問,就是因為劉伯溫曾經惹過胡惟庸,至於劉伯溫怎樣惹了胡惟庸,我為你繼續分析。


一、劉伯溫與胡惟庸的恩怨

其實原本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就是兩人之間的利益有矛盾而已,或者更加準確一點來說就是胡惟庸的利益受到劉伯溫的影響,從而產生恩怨。

當時劉伯溫可以說是相當厲害的人物,追隨朱元璋一路建功立業,自己出謀劃策,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深得朱元璋喜歡,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就讓劉伯溫擔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

這個官職主要就是對科舉考試的制度進行監督,相當於今天專門監督考試作弊的。結果剛好楊憲的外甥考試作弊,被抓到,朱元璋不知道這個孩子的身世,就交給楊憲處理,楊憲處理當然就徇私枉法,然後劉伯溫發現其中問題從而揭發。

楊憲與胡惟庸關係較密切,但是胡惟庸為了撇清關係,就親自向朱元璋揭發楊憲,最終楊憲被朱元璋治罪殺死,也因此事,劉伯溫與胡惟庸開始交惡。

經過此事,劉伯溫也深感官場無奈,就找朱元璋申請回家養老,朱元璋再三考慮還是准許劉伯溫回家養老,可是劉伯溫在家裡還是閒不住,就偶爾上疏給朱元璋提一些建議什麼的。

這些事情剛好被胡惟庸看到,胡惟庸就去找到朱元璋誣陷劉伯溫想造反,朱元璋知道劉伯溫為人,也沒有把胡惟庸的話當回事,但是劉伯溫卻被嚇得夠慘,趕快從家鄉跑到南京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意思就是告訴朱元璋自己沒有造反。


二、劉伯溫的死

去到京城後,劉伯溫一直住在自己兒子劉璉家裡,直到1375年1月,劉伯溫染上風寒,病情不斷加劇,到了3月份的時候劉伯溫就感覺自己快不行了,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情況也准許劉伯溫回家,並且專門叫人護送他回去。

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

結果劉伯溫回去才一個月,朱元璋又希望劉伯溫出來幫助自己剷除胡惟庸,可是劉伯溫身體已經徹底不行,就跟朱元璋如實稟報,朱元璋聽後派胡惟庸去看一下情況,並且吩咐御醫專門開藥給胡惟庸帶去看望劉伯溫。


結果胡惟庸帶著藥去劉伯溫喝下去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猜測這就是胡惟庸擔心劉伯溫繼續幫助朱元璋影響到自己的實力,從而殺人滅口,但是我覺得胡惟庸應該沒有那麼傻,更大的可能性還是劉伯溫本來就病重不行了,剛好胡惟庸去了他就去世,碰巧而已。

劉伯溫死後不久,朱元璋就開始清算淮西集團,以胡惟庸為首的那群人,包括開頭說的在劉伯溫棺材上丟鞭炮的陸仲亨、唐勝宗 費聚等人都被朱元璋處死。


結語

當然,真正歷史上是沒有丟鞭炮這一幕的,至於劉伯溫與胡惟庸的恩怨情仇,倒確實是由來已久。


胡惟庸他們之所以被朱元璋收拾,也不是因為劉伯溫的事情,而是這些朱元璋的老鄉做事太高調,引起朱元璋不適,何況朱元璋為了給孫子朱允炆登基鋪路,什麼事情幹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