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想愛你
東漢末年分為三國,最強的割據勢力乃是曹魏政權。曹氏佔據中原,國力遠勝於其他兩國,其統治者也多是雄才大略之輩。
說來可惜,除曹操曹丕外,繼任者對司馬懿幾乎是言聽計從毫無防範,即使後來曹芳想要扳倒司馬懿,也未能成事,這是為何呢?<strong>曹操與曹丕執政時,皆是南征北戰,大權在握,司馬懿即使有心造反,也能力不足。曹操為人最是多疑,任用司馬懿為官後不久,就察覺司馬懿有虎狼之心,不會屈居人下。曹丕因與司馬懿交好,便力保司馬懿,司馬懿本人也愈發行事謹慎,如此他才能免於一死。以曹操個性,定會對司馬懿多加防備,讓其沒有可趁之機。曹丕能在皇位之爭中脫穎而出,他也不是等閒之輩。曹丕對司馬懿的看重,也不過是為了讓他為自己效力,並未對他全然信任。曹丕屢次討伐吳國,將後方留給司馬懿鎮守,看似是信任,但精兵強將皆被曹丕帶走,司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無力成事。
等到曹丕之子曹叡繼位之時,新任帝王已經不再御駕親征,而是由司馬懿代替他南征北戰。軍權在手,司馬懿的權勢已經難以遏制。曹叡信任投降的蜀將孟達,司馬懿卻認為他花言巧語,非可信之人。後來,孟達果然與諸葛亮密謀叛魏,司馬懿先斬後奏,將其擒斬。經此一役,司馬懿的神機妙算可窺一斑,但他的權勢之盛也已經毋庸置疑。經過在曹操和曹丕時代的苦心經營,司馬懿手中已經有與曹魏王室的一戰之力,新的曹氏繼位者難以與其抗衡。
一般而言,開國之初的帝王多精明強幹,而繼承父輩遺業的帝王缺乏治國經驗,膽量不足,極易被老臣所牽制。在討伐吳蜀時,曹操與曹丕皆是身先士卒,都有自己主見,但是曹叡卻全然不是如此。他處處詢問司馬懿意見,並對他的討伐計策深信不疑。如此一來,養尊處優的帝王對局勢缺乏主見,也就很難與司馬懿較量。曹叡死後,曹芳繼位,此時的曹芳年僅七歲,與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無法相比,他手中權力也逐漸被架空。
除此之外,曹操曹丕身邊能夠出謀劃策的賢能之士極多,但是曹魏後期的帝王卻缺乏可用之人來對抗司馬懿。曹芳登基後親近曹爽,但是曹爽卻並好大喜功,行事魯莽。曹爽貿然出兵伐蜀,結果無功而返,弄得民間哀聲怨道。帝王的寵信之人不僅無益於建功立業,反而給帝王召來怨恨。相較之下,司馬懿手中的可用之才更多,他發動高平陵之變所憑藉的就是手下三千死士。帝王自己不能高瞻遠矚,又不能選賢舉能,大權旁落也在情理之中。
司馬懿雖然奸詐狡猾,但他並非暴虐之人,即使把控朝政之後,也沒有藉手中權勢興風作浪,反而是節用務能,提拔人才。司馬懿在當時“譽流於天下”,七十歲發動政變之時,朝野之中支持者甚眾,由此可見,司馬懿謀權篡位雖然不合古代道義,但被認定奸佞小人也是有失客觀的。
鄧海春
俗話說"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又說“冰凍三尺,非一夜之寒"。這兩句話用於解釋此題是很準確的。
先說曹操。曹操的文韜武略以及腹黑心狠,都是司馬懿所不能及的。單挑,司馬懿也不是對手,何況當時的曹洪,曹休,曹真,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這一班虎狼兄弟都是曹操的本家族人,許褚,徐晃,張遼,荀彧,賈詡等一班文武都是曹操心腹。這個時候,司馬懿莫說實踐篡權,恐怕他連想也不敢想。實際上那時候,他連說話都是小心翼翼,很少出頭露面的。
再說曹丕。曹丕才能頗似其父,有很高的文才和政治才能,又經過長期歷練。比個人能力,也不下於司馬懿。一班老臣如曹洪,曹真,曹休,張遼,張郃,文聘,徐晃,許褚等尚在,曹氏勢力還十分強大。在此形勢下,司馬懿也毫無篡權的機會。但是他的地位有所上升,他的表現有所凸現,他逐漸進入了曹氏政權的領導核心。曹丕伐吳,"封司馬懿為尚書僕射,留在許昌,凡國政大事,並皆聽懿決斷。"就是證明。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曹睿名副其實,也是一位睿智有為的君主。老臣如曹真,曹休,鍾繇,陳群,華歆,王朗等尚在。曹魏勢力仍堅不可摧。這時候,"雍,涼二州缺人把守,司馬懿上表乞守西涼等處。曹睿從之,遂封懿提督雍,涼等處兵馬,領詔去訖"。請注意,司馬懿開始抓軍權了!但之後不久,諸葛亮用反間計,使曹睿中計,削奪了司馬懿的職務,改令曹休總督雍,涼軍馬。這件事情對司馬懿的影響肯定是相當大的。
曹睿死後,八歲的曹芳繼位。當時受託孤的大臣除司馬懿外,只有大將軍曹爽,侍中劉放,孫資等。曹睿效劉備白帝城託孤之事,執司馬懿手,將曹芳託付於他,殷殷囑託。"懿頓首流涕”。注意,只是頓首流涕而沒有言語,此時司馬懿心中在想什麼只有天知道了。
曹爽是曹真之子。一開始,曹爽和司馬懿共掌兵權。之後曹爽通過曹芳,削奪了司馬懿的軍權。曹爽雖是將門之後,但無謀略,聽信一班浮華子弟,且愛田獵。有智者桓範戒其警惕司馬懿。曹爽派人去司馬懿家視察,司馬懿裝做病勢垂危。曹爽信以為真,率意玩樂。正始十年春,曹爽一班人隨魏主曹芳出城謁明帝陵。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將曹爽勢力通通殺盡,徹底掌握了曹魏政權,為其孫司馬炎的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
現在時常有人說,某某得位不正。其實皇權無人不想得。只是看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個人是否有奪位的能力了。這裡沒有什麼道德可言。司馬懿父子為曹魏政權奮鬥了一輩子,後期曹魏政權基本上是司馬懿父子撐持的。他們能獲得大權,也實在是他們拼搏的結果。曹氏式微,政權易主,也實在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之事。只是司馬氏的晉朝胡搞亂搞,搞來個五胡亂華,使天下進入更大的災難之中,不能不令人遺憾。但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魏國的幾個皇帝,魏武帝曹操(追封的),魏文帝曹丕(魏國建立者,220年稱帝,在位7年)魏明帝曹睿(226年即位,在位13年)魏齊王曹芳((239-254)在位15年),魏高貴鄉公曹髦((254-260)在位6年),魏元帝曹奐((260-265)在位6年),權力的鬥爭總是血腥的。
在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時候都能壓制住司馬懿,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門閥政權,雖然有個皇位,但是掌權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門閥,所造成的後果,就是血腥的殺戮,比如同時期的東吳政權,諸葛誕也是能威脅幼主的,以後幾代都殺伐的亂七八糟。
當時在魏國都是以曹家為貴,門閥多有支持,司馬懿也是個隱忍的高手,蟄伏了半輩子,在晚年的時候,才出殺招。
在為出殺招之前,有哪些原因限制了他?
第一是曹睿以前忠於曹魏的人和門閥,多掌實權,忠心於曹魏,此時的司馬懿只是一個不斷被打壓的權貴。
第二是司馬懿的政治資本還沒有完全積累成熟,他還沒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在曹睿之後,這些忠心的曹魏支持者,漸漸逝世,其他人員多是觀望上層權力的鬥爭。
第三是曹魏政權還沒有失掉人心,主要是門閥的人心。後來曹爽掌權,驕橫無比,眾臣多有不滿。人心是慢慢失去的。
所以,司馬懿一直在等待,像頭狼等待獵物的出現。終於在曹爽出遊的時候,他發現時機已到,全力發起兵變,殺伐果斷,一舉剷除曹魏最大支持者曹爽,從此,曹家所作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司馬家的嫁衣。
曹城少年
司馬懿一生就是在等待陪伴著計謀中度過的,司馬懿的熬字經無人能敵,愣是將對手全都熬死了,當然,壽數大是一方面原因,關鍵是能在曹操曹丕這樣的梟雄手裡熬出昇天,不容易啊!
曹操的計謀、手段那是很厲害的,自己又有權勢,給司馬懿一百個膽,他也不敢造次,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況且曹操將司馬懿看的透透的,肯定不是會讓他興風作浪。再說當時又有諸葛亮、孫權這些個英豪鉗制,所以說,在曹操手下,司馬懿就是個服服帖帖的主。
到了曹丕的時候,司馬懿直起了腰桿,但是也不敢造次,畢竟曹丕是跟著曹操一起看著司馬懿過來的,曹丕深得曹操的真傳,況且曹丕也不是個善茬,司馬懿還是很服帖的。
曹丕以後的曹魏皇帝就差了,一是年紀太輕,未經世事,對於司馬懿這樣計謀深遠的主來說,根本不是對手,況且皇帝更換的頻率太快,根本穩不住就換了,所以說這點上就輸給了司馬懿。第二呢就是司馬懿是老臣,有許多地方還非要他出面才能行,而且幾十年來,司馬懿籠絡了一幫同夥,早就將這娃娃皇帝給架空了。
所以說只有曹操和曹丕能製得住司馬懿。
六千年
迷谷歷史
歷史上曹魏的確有五位皇帝,分別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常道鄉公曹奐,而魏武帝曹操是曹丕稱帝以後追封的,曹操身前並未稱帝,只是尊為魏王。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在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畏懼曹操,曹操猜忌司馬懿,並未重用 。但是曹丕繼位魏王以後,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稱帝,為魏文帝。司馬懿在曹丕在位期間受到重用,由於與曹丕關係極為密切,所以司馬懿對於曹丕還算是忠心耿耿,曹丕對於司馬懿也是十分放心。
在魏明帝曹睿繼位以後,司馬懿是託孤大臣,深受曹睿重用,但是曹睿對其也是有疑心的派大將軍曹真制衡司馬懿,但是曹真命短,歸天以後,司馬懿一家獨大,魏明帝曹睿靠其才能將其制衡。但是魏明帝曹睿也是短命,曹芳繼位,司馬懿為託孤大臣,大權在握,大將軍曹真之子曹爽與之共同輔政。
後來司馬懿假裝生病,不問朝事。曹爽專權,弄得是朝野動盪,局勢混亂。司馬懿趁曹爽帶天子曹芳外出祭祖之後發動兵變,控制了洛陽。曹爽放棄抵抗,司馬懿借曹芳之手,下令殺了曹爽,從此司馬懿大權在握,權傾朝野,曹氏再無與之對抗的勢力。
百花爭豔只為你
三國時期的曹魏共有五位皇帝,分別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曹操生前自封為魏王並未稱帝,『魏武帝』是曹丕稱帝后對他的追遵,嚴格來說不是曹魏的皇帝。
司馬懿一生最怕的人也許就是曹操了,其實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手段,而且都很有野心。司馬懿非常善於隱忍,又能看清時局,在專權陰狠的曹操手下可謂非常謹慎,步步小心,沒有讓曹操找到合適的機會除掉他,從而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曹操看中司馬懿的才華和學識,又對有著『鷹視狼顧』之像的司馬懿深為忌憚,所以是既用他又疑心他,並沒有對其加以重用,反而刻意打壓,並且還在臨終前專門囑咐自己的兒子要小心提防此人,評價他『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但是曹丕對司馬懿非常推重,自然也就沒把曹操的告誡當回事。
在司馬懿極力討好曹丕加入太子黨後,他就全力去輔佐曹丕,直至他順利登上皇帝寶座。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一直很鐵,是他的『四友』之一,而曹丕本人也是個有能力,厲害的角色。從魏文帝曹丕時期開始,司馬懿幾乎就成了曹魏的守護神,平定遼東,對抗蜀漢連續的大規模北伐,應該沒有篡奪權力的精力和念頭,體現更多的是對曹魏的忠心耿耿。就是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雖然曹叡即位時比較年輕,但是他聰慧過人,能力超凡 ,司馬懿也是規規矩矩,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況且在曹丕,曹叡統治期間,領掌兵權的是曹氏和夏侯氏,這也是壓制司馬氏的重要原因。
雨塵讀史
其實瞭解歷史大概知道,曹魏政權能壓制住司馬懿的除了曹操,曹丕,還有曹睿。曹魏政權當時是三國最為強大的政權,實力強大可最後為何卻三家歸晉,三方政權的特性都有很大關係,而曹魏被司馬家吞佔正是因為曹丕上位後對於曹氏的打壓,和對於士族的重用。
曹操打天下是靠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鼎力支持,還有潁川士族的人才供給,在曹操活著的時候還好說可以做到安分守己,但當曹操過世後,曹丕屬於晚輩,要大權獨攬這些,叔叔們就成了最大的阻礙,司馬懿等士族就成了他最大的助力,隨後出的九品中正制更是把官員上位劃清楚,曹氏後代想要當官就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京城的曹家被打壓的不行,曹丕這樣做沒有問題,曹睿上位後也很好的進行了平衡,扶持曹爽和司馬懿進行平衡,誰也奈何不了誰,曹睿想要讓司馬懿幹嘛他就得幹嘛,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曹睿是御駕親征的正式想要展示他對於國家的掌控能力,我們知道做不到強大的掌控力是不敢離開帝都的容易後方不穩。
但曹家實在是因為曹操挖掘墳墓的現世報,不但子孫命短,連家族都沒有像樣的人才,曹爽簡直像白痴,可是整個曹家居然找不到比曹爽更有腦袋的人,
估計曹睿也沒想到酒色無度男女通知對身體的損害那麼大,還沒有留有後代,更因為天下不穩沒有辦法殺掉司馬懿,也因為士族和曹家的巨大矛盾,沒有強大的主君是沒辦法均衡的。終於司馬懿隱忍半生一夜之間爆發。除掉曹爽一家。從此曹氏在無人能夠抗衡司馬家,歷史彷彿又回到了曹操和劉協的那個時刻。天道好輪迴。
闡釋歷史觀
曹睿也是可以的,這祖孫三代有個共同特點,聰明,一個聰明的皇帝未必會勤政,但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座位”讓別人覬覦的,更重要的還有三曹時代還有不少曹氏政權的重臣在的,尤其曹睿時期還有張郃之類的猛將(儘管最後還是被司馬懿給坑死了),曹睿之後的曹芳就幾乎沒有那麼多的曹氏公司的有能力的老員工了,政局逐漸被司馬勢力掌控,取代也是早晚的事了。
另外,其實說到曹氏忠臣後期還是有的,比如貫丘儉,文鴦之類的人才,但比起司馬師這樣的人精,還是有明顯差距。其實但凡曹丕曹睿能夠別那麼好色,不至於三十多歲就精盡而亡,司馬也是完全沒機會的,歷史有時候聊起來是真令人唏噓,看來曹操當初早期缺軍餉的時候掘人墳墓的事兒,冥冥中還是有報應啊……
黃邪0121
為可只有曹操曹丕能夠壓制司馬懿?這個問題要首先要從司馬懿才略、眼光說起。司馬懿,字仲達,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享年73歲,司馬懿城府極深,隱忍待發,韜光養晦,蓄勢而為,其戰略,格局,野心外人很難看出他的真實想法。
曹操一代雄主,亂世梟雄,聽聞司馬懿足智多謀,很有才能,便於公死208年,將他逼出山來輔佐自己,但是大家都知到,曹操為人素有寧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從來不肯輕信外人,尤其是聰明的人。曹操素有觀人心得,善於識人,用人。察司馬懿長相有鷹眼狼顧之相,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曹操愛才,既用之也壓制,處處防備司馬懿,待用盡時,予以除之,司馬懿自知安危,隱忍不發,處處低調,到後來司馬懿利用曹丕老師的身份,交好曹丕,巧秒周旋,沒有給曹操下手的口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信任,避過了殺身之禍。曹操臨終時只好囑咐曹丕司馬懿不可重信。
曹丕繼位,秉承曹操所示對司馬懿既縱之,又防之,此時司馬懿自知羽毛不豐,尚能安神輔佐,在曹丕面前表現的兢兢業業,取得重信,曹丕逐步器重,最終委以大任,但可惜曹丕命太短,只在位七年就突然病故去世了。
這之後司馬懿又熬死了魏明帝曹叡,幹掉了曹爽,誅殺了所有不同政敵,羽翼全豐。為後人掃平了稱帝的道路。
回看歷史,司馬懿因才智過人,老於謀略,其心難測~被曹操,曹丕以凌厲,高超的政治手段擺渡了司馬懿的大半生,怎奈曹丕命短,沒有擺渡了天意,這也許就是歷史中都多不可測的命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