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疆域相差不大,爲何曹魏卻能和蜀吳雙方相抗衡?

李豔勤


三國時期魏蜀吳疆域相差到底大不大,咱們先來看三張地圖,分別是赤壁之戰剛結束、劉備取西川、關羽失荊州之後各方的勢力劃分。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赤壁之戰前、中和剛結束的時候,孫劉兩家的地盤加起來也沒有曹操的一半大,於是孫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能抱團取暖,雖然曹操赤壁之戰失利,但是曹操的勢力依然最強大,而且漢獻帝還是站在曹操一邊,即使孫劉聯盟在蜜月期,齊心合力去打曹操,也很難取勝。

等到劉備收了西川,實現了隆中對的第一步“跨有荊益”,但是孫權卻先不樂意了。其實借荊州根本就是個謊言,劉備頂多從東吳借了南郡的一半,其他的地方都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而“借南郡”的劉備實際是被孫權架到火上去烤了——直接對上了曹操的襄陽樊城。但是劉備和曹操似乎達成了默契,誰也不打誰,孫權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才總想著“討回”荊州。而劉備要是沒有取得孫權一直垂涎的西川,孫權是絕不會討荊州的。說白了,“討還荊州”不過是孫權羨慕嫉妒恨的一個藉口。而從開始討荊州、劉備率領五萬大軍返回荊州與孫權對峙並重新瓜分荊州的時候,孫劉聯盟實際已經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了。《三國志》寫得很明白,雙方已經擦槍走火了:“

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往後的戰爭,不是分別跟曹操單挑(漢中之戰、濡須塢之戰),就是孫劉死磕(夷陵之戰),實際是三家打成了一窩豬。兩家對戰,第三家抄著手在後面喊加油,準備找時機從袖子裡掏出刀來捅一傢伙,比如夷陵之戰山火還沒滅,曹丕就準備對孫權下傢伙了,根本就不存在曹魏面對孫劉聯盟的事情。

其實按照後來的形勢看,蜀漢心裡痛恨孫權,還要超過痛恨曹魏:首席大將關羽被孫權殺了,主公劉備被孫權憋屈死了,主母孫小妹被孫權偷回去了,殺害張飛的叛徒範疆張達被孫權收留了,“國舅”糜芳的叛逃,直接氣死了蜀漢地位最高的文臣糜竺,蜀漢對孫權,那才叫此恨綿綿無絕期——曹操薨逝,劉備派人弔唁,如果孫權掛掉,那麼劉備乃至劉禪肯定是先放鞭炮然後誓師出征,以報荊州、夷陵兩次不共戴天之仇。

曹魏之所以能夠硬抗孫劉兩家,除了有漢獻帝這個招牌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三國時期不像現在。如果放在現在,劉備佔據的是天下糧倉,孫權佔據的是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而在三國時期,他們兩家的地盤,大部分屬於“蠻荒之地”,而曹操佔據的所謂“北方”,其實就是華夏龍興之地黃河中下游,那才是主要農業區,在“有多少哦糧就能招到多少兵”的年代,曹操既有戰略縱深,又有戰略資源,這些優勢加起來,別說孫劉兩家各懷心腹事,就是他們還是親密的大舅哥和妹夫,抱成團也打不過曹操或者曹丕……


半壺老酒半支菸


如果領土和實力稱正比的話,我們可以認為加拿大以一國之力可以和美國相抗衡;澳大利亞以一國之力可以抗衡中國。顯然,這個觀點是可以證偽的。

從以上的類比之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國家的實力和領土並不完全是正相關的。具體到三國時期,也是這樣。如果純看領土,吳國可能還稍大於魏國(不算西域長史府),而蜀漢和魏國也在伯仲之間。但是,土地所帶給這些政權的價值,卻是相差巨大的。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自然,對土地等資源的開發程度,黃河流域相較於其他地方,也是更加充分的。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南方的經濟條件遠遠不如北方,一是技術水平不足以在江南地區的土地上進行農業生產;二來是南方地區的人口本來就少,而北方人口大規模向南遷徙是在幾十年後的東晉時期,故而,在人口和生產力水平方面,吳蜀兩國加起來,也不足以和曹魏匹敵。

據《中國人口史》的統計,在公元263年,曹魏的人口為663,423戶,4,432,881人;蜀漢則為280,000戶,940,000人,加上兵員和官吏,勉強破百萬;而在280年,吳國的人口則為2,567,000,包括二十三萬左右的士兵。

可見,曹魏的人口數量,比吳蜀兩國想加還多出一百萬;而土地的開發程度來看,曹魏佔據著華北平原,山東丘陵等地,土地開發程度極高,糧食產量自然也高;蜀漢除了成都平原之外,其餘地方,皆不適合生產;東吳除長江下游地區外,生產水平也不高。

在三國時期,持久戰,拼的就是人口和糧食,人口夠多,就有源源不斷的兵源;糧食足夠,那就有足夠的軍餉。從這個方面來看,魏國也要領先吳蜀兩國不少。而土地開發程度高的另一個附加價值,就是人才聚集,俗話講,人傑地靈,中原地區因為其一千年的積澱,人才取之不盡,而戰爭時期,尤其是曠日持久的兼併戰爭,人才絕對不能斷檔,而這一點也只有曹魏才能做到。


所以,綜合來講,吳蜀兩國和曹魏相比,除了土地面積加起來略佔優勢之外,其餘方方面面,都落後於魏國。況且,吳蜀兩國也並不是完全一條心,而是各有打算,吳蜀兩國的配合作戰,基本上就沒有成功過,不是一方晚來一步錯失良機,就是一方壓根沒有收到消息。再加上,吳國的士兵在江北一代的作戰實力極差,根本沒有進取的能力。

所以,吳蜀兩國的結局,事實上早已註定。


庭州行者


從地盤上看貌似疆域相差不大,但是要知道那可是千多年的三國,可不是現在,南方還有西南方還沒有開發,人口也少。

一張圖就可以看出魏國為何會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

看看魏國這密密麻麻的城市分佈,再看看蜀漢跟吳國的城市分佈情況,可見這兩國在國家開發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比魏國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大型城市,蜀吳兩國加起來估計才能比得上魏國。這個分佈圖就代表著三個國家的開發水平與經濟水平。

打仗靠什麼?第一錢,第二人口。魏國繼承了自古以來就已經得到充分發展的中原地區,只需良好的政策引導就可能迅速恢復經濟。

但是蜀吳兩國不僅要面臨開荒建設的問題,還要面臨與未開發區域的土著的衝突問題。比如小說中的“七擒孟獲”就是與少數民族衝突的典型。

曹魏的經濟實力與人口實力最為強大

曹魏推行屯田制後,組織流民耕種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東南達淮南;東北自幽燕,西南至荊襄。三國中魏國墾田面積最廣,又大興水利,糧食產量倍增,自然擁有最龐大的人口。據現代學者考究曹魏在籍人口有400多萬,考慮到未納入其中的隱戶、屯戶、兵戶等,曹魏實際人口可能有1300多萬。

反觀孫吳與蜀漢

吳國

佔據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南的廣大地區。孫吳地域雖廣,但是江南地區此時人口並不稠密,內部還有山越、俚人等。在吳國最強盛時期,擁有人口將近三百萬,士兵約三十六萬人。

蜀漢

佔據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聽上去也挺大的範圍。

蜀漢佔據的巴蜀地區與漢中盆地開發也比較早經濟狀況並不差,但是由於其地域問題,縣市建設程度在三國中是最低的。

現代學者考證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與九十萬人 ,經諸葛亮治蜀,蜀漢人口達到108萬 ,士兵10萬多人 考慮未納入戶口統計的兵籍、吏籍、蔭戶、佃客及少數民族等不納入統計的人群,蜀漢約有400萬人。

經濟上,魏國是開發成熟的區域,而吳、漢處於半開發或者未開發區域;人口曹魏在冊就有400多萬,而吳、漢兩國最鼎盛其實加起來才不過400多萬。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對比,魏國都超過另外兩國 ,蜀漢與吳國結盟才勉強抗衡魏國。


所以看哪個國家強大並不只是看領土的大小,否則當今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應該是俄羅斯了。東漢末年南方地區雖然有所開發但是終究還是無法與中原相比。


妖鬼雜談錄


當時人口銳減,三個國家土地都是夠用的,缺的是人,沒人再多地也是白搭!三國時,魏國人口440萬,東吳230萬,蜀國100萬,從數字一看就明瞭了,蜀吳兩國人口加一起也沒有魏多,也就是為什麼蜀吳一定要聯合,不聯合隨時都有被滅的可能,蜀國諸葛亮一直以攻為守,才勉強多支撐一些時間,東吳也是無力進攻的,主動權一直在魏手裡,而且從實力來看,能統一的只有魏!蜀吳也只有聯合才走可能和魏對峙!


胡侃解密三國


疆域相差不大麼?天下九州,曹魏獨得七州,孫吳和蜀漢兩家合起來也才只得了三州。曹魏的人口數量和軍隊只怕是孫劉兩家合起來都趕不上。所以,孫劉兩家僅僅只是憑其地利人和才與曹魏相持不下。


遊所溈


應該是人口比例,還有開發的歷史!造成的!黃河流域是中國歷史起源!所以,儘管國土面積差不多,還是曹魏佔據了中原地帶!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佔優勢的!西蜀有什麼呢?頂多就是易守難攻!東吳有什麼?長江天險?還是南京六朝古都?對了那時還不算六朝呢!那時北上廣深都算不讓!只有洛陽,長安算一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