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胡善祥皇后被废除后,太后同情皇帝后悔,她为什么被废?

观景说史


现正在热播〈大明风华〉电视剧,邓家佳饰演胡皇后。小陈今天不聊此剧的情况,只说胡皇后为什么被废,此后太后同情,皇帝后悔的事情。

胡善祥皇后,在明宣宗朱瞻基为太子时,被永乐皇帝封的皇太孙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到英宗时期,追谥胡皇后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胡皇后与朱瞻基结婚几年,只生了两个女儿。在古代女人不能为男人生下男孩,延续香火,被视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胡皇后是非常的贤慧善良,优雅端庄。是一位非常有才有德的女子,生下两女儿是只朱瞻基的借口与年少的轻狂。当时宣宗最宠受的是孙贵妃。她是母以子贵,生下了一个儿子。

后来的孝恭孙皇后。宣宗朱瞻基以她不能为他生下儿子为借口,废除了皇后之位,在宫里的长安殿修行,赐道姑号静慈仙师。当时的皇帝废后,是要诏告天下的。皇后母仪天下,是天下女子的典范。

《明史 后妃列传一》"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胡皇后是一位非常贤德的女人,对宣宗的母亲张太后也很孝顺。天下人为胡皇后可惜,只因她没有生下男婴,而被废。胡皇后为后期间,庄显了她女人的魅力,天下无人不知她的孝顺与端庄贤慧而闻名。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明英宗为她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在古代的女人,以贤德为楷模,只因她没有子嗣,不能为皇家延续香火,是一大憾事,只是因为朱瞻基不宠爱胡皇后,才让张太后感婉惜,也无可奈何。


小陈说历史


《大明风华》的热播,让不少观众都注意到了这一段明史。不得不说,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棒,尤其是“小姨妈”邓家佳扮演的胡善祥,演绎出剧中角色的前后变化。

剧中胡善祥在历史上确有原型,她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第一任皇后胡氏。只不过,历史中的胡皇后与电视剧中有些不一样。

明宣宗胡皇后

明朝选妃并不注重家世,胡善祥的出身也只是锦衣卫百户的女儿。历史上的胡善祥以贤名著称,被永乐帝看中,选为皇太孙妃。胡善祥的“贤”名并未让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瞻基高看一眼,因为他的心里早已有了与自己相伴长大的孙氏(孝恭孙皇后),即电视剧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

在朱瞻基心中,孙氏才是他心中的妻子,对突然“从天而降”的胡氏,颇为不满,但这桩赐婚是爷爷永乐帝指名的,他不敢反抗,只能接受,而他喜欢的孙氏只能为嫔。胡氏嫁与他之后,依然贤惠大度,没有过错。朱瞻基即位后,只能按理册封她为皇后,孙氏则为贵妃。

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后,只生了两个公主,作为皇后,一直没能生下皇子,且又不受宠,成为她被废黜最后的稻草。宣德二年,孙贵妃生下明宣宗长子朱祁镇(即明英宗)。多年未诞下皇子又不受宠的胡皇后,多次收到明宣宗暗示上表退位让贤。宣德三年,明宣宗多番“筹谋”下,终于废黜胡皇后,改立孙氏为皇后。

胡皇后被废为什么引得同情后悔?

胡皇后被废后,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但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十分喜欢她,经常召见她,一些宴会也让她居于孙皇后之上。而之后宣宗也曾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的废后行为。这都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说了,胡皇后出身不高,家世一般,因为其贤名被永乐帝看中,选为太孙妃。永乐帝不选孙氏为后的原因,多半因为朱瞻基对她的宠爱以及与张太后的关系,担心外戚干政。所以选了有贤名且出身一般的胡氏,故横空“插足”并非胡氏所愿。胡皇后不受宠,却还是遵守皇后本分,并未做出什么出格举动。无过而废,只因宣宗不喜不宠,对胡皇后来说,实属委屈。


若浅话史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绝对的根正苗红、来路正派,民间普通女子,从小养在皇宫,长大后以贤德闻名宫中,15岁被明成祖朱棣选为皇太孙妃,23岁被明仁宗朱高炽选为皇太子妃,等于说是被两辈人指婚给朱瞻基的原配,即位后立即封为皇后,史称胡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伴随好运而来的胡皇后似乎到头了,开始了命运不济,因为她不生儿子,接连生了2个女儿后让朱瞻基大失所望,对于一个快30岁的皇帝来说,连个儿子都没有,是挺着急的,恰好此时孙贵妃诞下一龙子,取名朱祁镇,让朱瞻基大为振奋,长吁一口气,于是开始宠爱孙贵妃,孙贵妃觊觎皇后之位,以胡皇后无子为由怂恿朱瞻基废后。

孙皇后画像。

朱瞻基有理由废后吗?如果按礼制,是没有的,尽管古代礼法有“七出”,就是夫妻如有7种情况,丈夫可以休了妻子,七出分别是:无子、淫佚、不事父母、口舌、盗窃、嫉妒、恶疾,不巧,胡皇后正中第一条,无子!但七出的前提下还有“三不去”,也就是为公婆服过丧、娶时贫贱后来富贵、有来处无归处,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死后,胡皇后以儿媳身份服丧守孝,做得井井有条,胡皇后就算犯了七出之一,但满足了三不去情况之一,朱瞻基不能休她。

胡善祥死后,明英宗朱祁镇将其以妃嫔礼葬于金山,在众上劝说下,恢复皇后位份。

朱瞻基找来朝中大臣商议,以内阁大臣杨士奇为首,认为胡皇后没有过错,不应废去,朱瞻基拗不过大臣,于是去敲打胡皇后,让其主动提出来让位,虽然有张太后为其撑腰,但胡皇后为人忠厚善良,为了不违圣意,于是主动上表辞去皇后之位,于是宣德3年,胡皇后被废,居长安宫为道姑,依然享有皇后礼遇,以后张太后对胡氏照顾有加,在规格上仍凌驾于孙皇后之上,事后朱瞻基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意思,《明史》记载“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自己年轻做了错事。


图文绘历史


宣德三年,仅做了三年皇后的胡善祥被废除,尽管这个举动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仍然没有能够阻止朱瞻基想要对废除胡善祥的心,那么一向贤良淑德,为文武百官,大臣所称赞的胡善祥到底哪里惹得朱瞻基不满?让他下定决心想要废后。这件事还要从朱瞻基小时候说起。


永乐十五年,朱棣在位时对朱瞻基甚是宠爱,从小便开始将他当做皇位继承人培养,自然到了成年的时候就开始张罗着提朱瞻基选皇太孙妃,而这时贤良淑德,品性极好的胡善祥便被当做了最佳人选。这一点在《明史 列传一 后妃》和《万历野获编》 卷3等史料中都有记载:宣宗为皇太孙时,纳胡氏为妃,及居东宫,称皇太子妃,宣宗登极为皇后。这在众人看来是幸福的开端,但对于胡善祥来讲,其实是她悲惨命运的开端。

其实,早在胡善祥入宫被选为皇太孙妃之前,就已经有一位女子,早她一步先入宫,和朱瞻基之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可以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明宣宗朱瞻基,其实喜欢的一直是被封为贵妃的孙氏,孙氏不仅长相好看还比胡善祥早一步认识朱瞻基,或许是先入为主的道理,又或是其他原因,总之朱瞻基心中满意的皇后人选其实是孙贵妃。明宣宗喜欢的孙氏,是山东永城县人。少年时期就颇具美色。当时朱瞻基的母亲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并时时出入宫廷,所以经常就会在张皇后面前说孙忠的女儿非常贤德。张皇后后来将此事告知明成祖,因此孙氏便得了入宫的机会,并由张皇后教育她宫中礼仪。


后来,朱瞻基大婚要下昭选妃,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朝廷中担任司天官职的人算出胡善祥才是命中的皇后,故上奏,最后册立济宁胡氏为正妃,而与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孙氏只能为嫔。但孙贵妃一直深的朱瞻基宠爱,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之后,随即便封孙氏为贵妃。按照当时的宫廷礼制,只有皇后被册封后才赐金册宝(印),但朱瞻基却特地为孙氏破格,制金宝赐与孙氏。

纵使给了孙贵妃无上的荣耀,朱瞻基还依然不罢休,想要胡善祥将皇后之位让出。可是明宣宗在对大臣提出废后事宜时却遭到了众大臣的否决,原因是以胡皇后无子,当然这并不足以成为废后的理由,所以朱瞻基便让胡善祥主动提出让出皇后之位,终于,宣德三年,胡善祥被废除皇后之位,出家做了一名道姑。不过,张皇后却因体恤胡善祥,每逢宫中举办大事都邀请她来参加,位置居于孙皇后之上。



其实说到底,胡善祥被废的原因是因为朱瞻基的不喜欢,但是她那样一个安稳沉静,未经大事的性格或许也不是特别适合后宫之主的位置,我们都知道,正统十四年时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也因此陷入空前危机。这个时候是孙皇后采取的主战的策略,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才得以化解此次危机,胡善祥是很贤德,但遇到大事不一定会如此果断,况且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孙皇后是一个是经得起大事的人,毕竟当时亲儿子被俘,她要做的传位给庶子的决定也是异常艰难。


小姐姐讲史


目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太孙妃胡善祥,其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也就是恭让章皇后。她后来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当了道姑。

胡善祥废后之后,为何太后同情皇帝后悔,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又是因何被废后的呢?下面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一下。  


一、出身简历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的身世,根本不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所演的那样,胡善祥并不是靖难遗孤,她有不错的家世。

她出生于洪武三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山东济宁人。


她的父亲名叫胡荣,初任锦衣卫百户,胡善祥当皇后后,先后任光禄卿、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大姐名叫胡善围,明太祖初年以才色选入宫,宫中任尚宫,是四朝女官。大哥胡安,任府前卫指挥佥事。二哥胡瑄,任府军前卫百户。


永乐十五年,因素有贤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仁宗继位之后,是为皇太子妃。洪熙元年,继位不满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太子朱瞻基继位,改元宣德。宣德元年,册封为皇后。

二、为人处世

据史载,胡善祥为人善良忠厚,天性贞一,心胸大度,举止端庄,毫无谄媚之态,是一个既无过,也没有被母族牵连,极为罕见的成为一个无过被废的皇后。


虽得太后喜爱,但是朱瞻基却不喜欢她。再加上她只生了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而没有生个儿子,就更难得皇帝宠爱了。当时朱瞻基最宠爱的女人是贵妃孙若薇,人长的漂亮又会来事儿。

三、废后原因

那么她为什么会被废呢? 目前公认的有两个原因:

1、墓志铭说

胡善祥墓志铭对于其被废的原因是这样说的:

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退居长乐宫,事黄老清静之说。”遂更立贵妃孙氏为皇后,事在国史。


从这段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 胡善祥皇后之所以被废,是她自己请辞的,理由是无嗣、多疾。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应该是朱瞻基为自己贴金的。

2、史料说

《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样记载道:

“皇太后有旨,谓两家定位久,无可议,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故事册皇后用金宝金册,皇贵妃而下,金册无宝。时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孙氏,特为孙氏请宝于太后。”“后数数规讽,上稍厌后。适后疾无子,而贵妃,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二年十一月,宫中传言贵妃生皇第一子,上遂召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入。谕之曰: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


以上这段史料,则将朱瞻基废后的原因解释得很清楚。胡善祥因为时常劝谏皇帝,因而遭到皇帝不喜。而孙贵妃此人早在宣宗登基之前,就已经获宠,宣宗继位后,更是风光无限。后来孙氏将宫内宫女之子抱在自己膝下,伪装成自己亲生的孩子。宣宗有了儿子,心里高兴,再加上本来就倾向于孙氏,因而才有了后来的无过废后之事。

四、废后结局

胡皇后被废之后,奉旨退居长安宫,当了道姑。太后却很是怜悯胡善祥,经常召她入宫,宫里设宴的时候,太后让胡善祥坐到新任孙皇后的上边,这让孙氏感到非常不快。

太后死后,胡善祥哭得很伤心,太后死的第二年,即正统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忧郁而死。

死后以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后来有人建议英宗恢复胡氏的皇后之位,于是在召见大臣,得到大臣支持之后,恢复皇后位份,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胡善祥太过忠厚善良,不事谄媚之术,且中宫无子,尤其是时常劝诫明宣宗朱瞻基,这才遭到其嫌弃厌恶,最终导致被废后。


独钓秦时月


由朱亚文和汤唯主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播出之后人气非常高,这部电视剧原著《六朝纪事》连载时在网上就已经有很高的人气了,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后自然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除了朱亚文和汤唯之间的对手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演员同样备受关注,比如: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邓家佳自从出道以来,她主演的很多都是现代剧,古装剧却是很少见的。这次在《大明风华》中饰演胡善祥胡皇后,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胡善祥是一个经历很神奇的女子。

根据明朝历史可知,邓家佳所饰演的胡善祥胡皇后的原型就是历史上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氏,很多观众在看完《大明风华》之后觉得朱瞻基、胡善祥、孙若微这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戏太玛丽苏,怀疑编剧篡改原著的可能。但是,历史上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戏确实就是这么狗血。胡善祥虽然是朱瞻基的原配妻子,但是朱瞻基并不喜欢她,朱瞻基喜欢的人是孙氏,也就是影视剧中的孙若微。

朱瞻基登基之后,其实他并不想封胡氏为皇后。但是,胡氏温柔贤淑,而且知性大方,并没有什么过错,后来朱瞻基被迫封胡善祥做了皇后。但是,朱瞻基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孙氏受到委屈,于是将大明金印都给了她,并且在孙氏的贵妃前面加了一个皇字,于是孙氏就成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后来孙氏生下为朱瞻基生下了朱祁镇。不久,朱瞻基就随便找个理由将胡氏给废了,重新立孙氏为皇后。

纵观胡善祥的一生,其实她是非常悲惨的,她是被迫包办婚姻嫁给了朱瞻基,并没有人关心她是不是喜不喜欢朱瞻基,她只是家族利益的一枚棋子。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之后,也一直履行作为一个妻子的责任,但是最后还是被朱瞻基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情而废为了道姑。


公元前


胡善祥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皇后,不过后来被朱瞻基废了,另立孙贵妃为皇后了。在《明史》中记载“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胡善祥没有过错却被废了,天下人听闻后,无不为之感到怜悯,明宣宗后来也后悔了,他曾解释说那都是年少无知时所做的事。既然胡善祥没有过错,那么为何会被明宣宗废了呢?难道真的是年少无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在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胡善祥因为贤名远扬,被朱瞻基的父亲,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选为了皇太孙妃。成为皇太孙妃的胡善祥并不受到朱瞻基的宠爱,后来朱瞻基的母后张氏的母亲看中了孙氏的美貌,将她选入宫了,自此孙氏因年轻貌美被朱瞻基宠爱。朱瞻基每天和孙氏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比朱瞻基和胡善祥的感情更深。

朱瞻基继位为皇帝后,封了原配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公元1427年,孙贵妃为朱瞻基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镇,朱瞻基非常喜爱。四个月后,公元1428年,朱瞻基决定废后立孙贵妃为后,并册立朱祁镇为太子,废后的理由是”胡皇后至今无子,并且体弱多病,不适合当皇后“。

胡善祥被废后,便居住在了长安宫当一名道姑。她深得明宣宗母亲张太后的同情,经常召她到太后宫里居住,而且每次内廷朝宴的时候,胡善祥的位置一定在孙皇后之上。公元1443年,胡善祥去世。明英宗时期,给胡善祥追赠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并且修建了陵寝。

胡善祥被废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朱瞻基当时心里有了孙贵妃,而且胡善祥也一直不给朱瞻基生儿子,只是生了两个女儿。朱瞻基作为皇上,心里在意的肯定是皇子,只有皇子才能继承自己的皇位。当孙贵妃生下朱祁镇的时候,朱瞻基肯定非常激动,对于朱祁镇也是宠爱有加,因此爱屋及乌,朱瞻基决定废了自己不喜欢的胡善祥,另立孙贵妃为皇后,同时还能册立朱祁镇为太子。


理科男读历史


善良、美貌的胡善祥被废皇后,是因为曾被叔父玷污?是第三者插足?还是因为没能生皇子?但她生前死后两度成为皇后,在历史上也是少有。

被叔父朱高煦玷污?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有个镜头,汉王朱高煦府中,胡善祥衣衫不整狼狈的躺在地上,鞋子也被退去一半,而汉王妃也因此打了胡善祥一巴掌,被姑姑接回宫中,最闺蜜也和宫女嚼舌头,说胡善祥已经没了清白之身,结果被胡善祥毒死。于是有人猜测,后来胡善祥被废,是朱瞻基知道了叔叔汉王曾经玷污过她。

其实这是无稽之谈,胡善祥和汉王朱高煦没有半点瓜葛,胡善祥父亲是锦衣卫百户长,选入宫中和朱高煦没有什么关系,《大明风华》的编剧为了博取观众眼球,故意编出混乱不伦的情感关系,其实这都是宫廷戏的套路。

胡善祥第三者插足?

朱瞻基小时候,母亲就领回一个姓孙的小姑娘,和他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两个人可谓是青梅竹马。没想到的是,到了大婚年龄,他祖父明成祖朱棣看中了知书达礼,温顺贤良的胡善祥,让孙子朱瞻基娶她为太孙妃。皇帝一言九鼎,朱瞻基虽然心里有孙姑娘,但只能娶她当侧室。胡善祥不属于第三者插足,因为她根本没有与孙氏争夺正妻位置的权力和机会,她是皇帝赐婚的受害者。

没有生儿子而让位

朱瞻基即位后,胡善祥被封为皇后,她一连生了两个公主,却没有儿子,在“母凭子贵”的封建时代,没有皇子,就会受到皇帝冷落。而朱瞻基宠爱的孙贵妃肚子很争气,生下皇子朱祁镇。

胡善祥是个很贤良的皇后,她自己很自责,认为没能生下皇子,没有后人祭祀祖宗;身体又虚弱,不能料理好后宫的事,自己不配当皇后,多次向明宣宗朱瞻基表示让出皇后位置。其实朱瞻基一直对没有让青梅竹马当皇后耿耿于怀,只是胡皇后的贤良得到大臣们的公认,没有理由废后。胡皇后要求让位的建议正中明宣宗下怀,于是顺水推舟,废黜胡皇后,改立孙氏为皇后。

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退居长乐宫,事黄老清静之说。"遂更立贵妃孙氏为皇后。——《胡善祥墓志铭》

朱瞻基后悔废胡皇后

胡氏被废皇后,就居住在长安宫当了道姑,赐号静慈仙师。

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认为胡善祥自动要求废后很贤德,就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宫廷饮宴时,都要请她参加,而且坐在孙皇后的上位。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

胡善祥没有过错被废的事传到民间,百姓们知道真相后,都非常同情这位品德高尚的废后。明宣宗也为此悔过,对大臣说,这都是因为当时年少冲动。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明史 后妃列传一》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第二年也去世了,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

明英宗执政时期,孙太后去世,当时皇后钱氏建议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位号。明英宗就问大学士李贤,李贤说:“如果按照皇后的规格给胡氏修建陵墓,老百姓都会说皇上尊崇孝道。”

于是明英宗赐胡善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谥号,并按照皇后的规格修建了陵寝。

胡善祥是个很善良贤惠的皇后,得到大臣和百姓的尊重,后人不应该为了博眼球乱臆造历史,玷污她清白的名声。


聋王异史


题主所说的这位明代被废黜的皇后叫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心血来潮,诏令给皇太孙朱瞻基选妃,当时执掌钦天监的太监就向朱棣禀报,说按星象所勘,皇太孙妃当出于济宁一带。对此深信不疑的朱棣就派人去济宁索寻,也就选中了胡善祥。

可是,朱瞻基此时是有孙爱妃在身边的,二人关系还极其绸缪,而且孙爱妃与朱瞻基还是打小一起长大,可谓之是青梅竹马

但是,由于新晋妃子是朱棣所选,朱瞻基对此不可能有所不同的表示,朱棣一去世,朱瞻基成为太子,太子妃必须是胡妃。又过了仅仅8个月,明仁宗朱高炽去世,朱瞻基即位,胡妃顺理成章,成了大明的皇后。

新皇帝朱瞻基自己当了皇帝,当然可以明确的喜欢孙贵妃了,而且还有一个原因,使得孙贵妃身价倍增,那就是,孙贵妃给朱瞻基生了一个儿子,叫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即位之后的朱瞻基也没有什么可掩饰的了,他就对大臣表达了他想废掉胡皇后的想法。

可是,这个动议立即遭到几乎全体臣僚的激烈反对,劝谏的奏本直如雪片一样送进朱瞻基的龙书案前,搞得朱瞻基焦头烂额,无从招架。

无奈之下,不知道是谁给朱瞻基出了个主意,让他自己直接去和胡皇后去谈,就这样,朱瞻基只能移动大驾,来至在坤宁宫,好言好语,讲清道理,大意无非就是请胡皇后自己出面,以书面的形式,要求皇帝废黜自己的皇后之位,理由呢,就以未能给皇帝诞生龙子为由。

要说胡皇后这个人,也真是贤惠到底,对于皇帝的要求,虽然心内悲苦,可是,还是长叹一声,答应了朱瞻基的要求。

大凡人家之事,都是从贫穷入富贵顺理成章,可是,从高位陡然下落,很多人都是不能适应,胡皇后虽然体谅朱瞻基,答应了自己让出皇后的位置,但是,内心还是凄苦悲凉,之后,就搬出皇后寝宫,自寻清静住处,做了一个道姑。

胡皇后的遭遇,在九重宫禁当中,首先就得到一个女人的深深同情。她就是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

张太后一向喜爱胡皇后的贤德、忍让,现在儿媳落到了这一步田地,做为太后,她也左右不了大局,可是,每当后宫之内有热热闹闹的大型宴会的时候,张太后必要派人把胡皇后接进宫来,挨着自己坐,用这个形式表达自己对儿媳的支持与肯定。

被废黜的胡皇后对此也感激涕零,同时,也感受到了皇家一息尚存的亲情与人性的真实存在。

胡皇后被废黜的事情,朱瞻基后期也有些后悔,自我解嘲;“此朕少年事”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朝野上下,对这件事情都感到失落和不平。

这位善良贤惠的胡皇后是在其婆婆张太后去世的第二年,也撒手而逝。到了明英宗一朝,形式上被恢复了皇后的地位。


子由


胡善祥是大明王朝初年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她虽然没有什么过错,可惜在朱瞻基登上皇位之后不久,还是将她给废掉了。



胡善祥被废也就是印证了一句古话,叫做强扭的瓜不甜。胡善祥本来是锦衣卫百户的女儿,由于贤良淑德,所以被当时明成祖朱棣看中,赐婚给他最喜爱的皇太孙朱瞻基为正妃。可惜包办婚姻害死人,朱瞻基本来心中已经有了中意的正妃人选,那就是和他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孙氏。所以他对爷爷赐婚给他的胡善祥并不满意,但由于是永乐帝所赐,他也不敢不接受,而他喜欢的孙氏自然就只能当侧妃。



多年之后,明成祖朱棣去世了,而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也去世了。朱瞻基终于登上了皇位,这个时候他终于可以自己决定一切了。不过他想废掉胡善祥还是比较麻烦,因为胡善祥一直没有什么过错,并且贤良淑德,无论是在后宫还是朝臣中的名誉都非常的好。所以即位之初,他还是封了胡善祥为皇后,只不过他也封了他喜爱的孙氏为皇贵妃,并且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贵妃。后宫中,皇后有册有宝,而其他的妃子则有册无宝。但是孙氏作为皇贵妃也是有册有宝,事实上已经和皇后平起平坐。再加上皇帝宠爱她,她事实上是后宫的皇后,胡善祥反而在后宫没有什么权势。



即使如此,朱瞻基还是想废掉胡善祥,立孙氏为皇后。机会终于来了,孙氏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也就是未来的明英宗。胡善祥只生了两个女儿,没生下儿子,所以朱瞻基就以胡善祥无子为由,最终将她给废掉了,而立了生下儿子的孙氏为皇后。不过有小道消息说,这个儿子事实上也不是孙氏所生,是一个宫女所生,只不过孙氏把他据为己有而已。但是明宣宗朱瞻基默许了孙氏的这种做法,其他人也就无可奈何了,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刘娥也是这么干的。



胡善祥因为没有什么过错被废掉,所以引起了太后和一些朝臣的同情,不过朱瞻基可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这是他蓄谋已久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你的点评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