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瓦崗寨是怎樣的一個“黑幫組織”?

勞倫斯602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隋朝末年,煬帝橫徵暴斂致民不聊生,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某年某日號稱“小孟嘗”的秦瓊的母親過大壽,各處來賈柳樓給秦母道賀的英雄好漢圍聚在一塊,大家喝酒吃肉好不痛快,忽然有人提議說何不建個微信群方便以後多聯繫,大夥都撫掌稱妙,於是“賈柳樓聚義群”就建立了,起初入群的有四十六人,裡面就有不少大咖,如單雄信、羅成、程咬金等。

然而,歷史上的瓦崗軍,不僅沒有賈柳樓結義,而且結局更加殘酷,這裡沒有情義,只有利益。

瓦崗軍的建立

瓦崗軍的創立者是東郡人翟讓,在他當法曹的時候隋煬帝正在進行開鑿大運河,北征棒子的“偉業”中。不久因為犯了事被關起來判了死刑,獄卒黃君漢平日很敬佩翟讓就偷偷把他放了,翟讓感激涕零,逃跑前哭問:“放了我,你自己可咋辦啊?”黃君漢說“我當你是大丈夫,日後能解救黎民於水火,所以才救你,你別特麼像個娘們一樣哭哭啼啼的,不用管我”。就這樣翟讓和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績(後來改名李績)、單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崗寨開創了瓦崗武裝革命根據地。

瓦崗軍發展

一開始山寨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在南北運河之間二百多里的廣大地區獲得了很多粉絲,於是隊伍不斷擴大。雖然規模影響力都在增加但是始終帶著打家劫舍的武裝山寨標籤直到貴族出身李密的到來。

與翟讓出身基層公務員不同,李密是貴族出身。他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正宗關隴集團後代,和隋、唐兩朝統治者同出一脈。

李密一開始參加了好友楊玄感的創業團隊,沒多久楊玄感創業失敗後李密失業,還成了通緝犯,輾轉來到了瓦崗。翟讓知道李密的情況也認為他是個人才,於是就提拔了他當山寨的二把手。

李密來了後,瓦崗軍才由一個打家劫舍的武裝山寨逐漸轉變為縱橫天下的軍事集團。

朝廷對瓦崗軍的崛起表示關注,派出了將領張須陀平叛瓦崗,張須陀手下就有大家熟知的猛男秦瓊、羅士信。

在李密的籌劃指揮下瓦崗軍在大海寺大敗輕敵的張須陀,李密就此一戰成名,瓦崗軍也因擊敗名將張須陀而威名遠揚。

瓦崗軍分裂

李密一戰揚名立萬,山寨兄弟也對他景仰如滔滔江水,翟讓就讓賢讓他做了頭把交椅。權力和平交接,李密當權後招徠了很多牛人如魏徵、秦瓊、羅士信、裴行儼(小說裡的裴元慶)等。此外其它山頭的寨子也來投靠,其中就有程咬金。

實力急劇壯大後,李密開始膨脹了。他收到線報說翟讓準備奪回頭把交椅,沒有兄弟情義的瓦崗軍權力遊戲開始。

李密擺下一場鴻門宴,請翟讓和瓦崗軍一眾元老出席。在宴會上,翟讓被砍死,埋伏好的刀斧手又將翟讓的親人、心腹一一斬殺,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時遇害,徐世勣被砍傷,王伯當、單雄信叩頭求饒,方得幸免。

一場鴻門宴,兄弟情義不再,經他這麼一折騰,瓦崗軍的人心也就散了,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瓦崗軍滅亡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後,洛陽留守越王楊侗在洛陽稱帝,他招安了李密的瓦崗軍,瓦崗軍被利用來招討宇文化及。隨後,瓦崗軍與宇文化及展開童山大戰,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這場仗幾乎耗盡了瓦崗軍的全部實力。

洛陽城中的王世充見時機已到,發動政變一邊架空皇泰主,一邊準備與瓦崗軍交戰。

歷經洛陽城外的長期對峙和同宇文化及大軍的殊死搏鬥,瓦崗軍早已是強弩之末,李密不聽老將裴仁基、魏徵等人的勸諫反而決定與王世充決一死戰。最終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潰。

瓦崗軍就此走向覆滅,李密和眾多瓦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歸王世充。

文學作品中,瓦崗英雄最終沒能兌現同生共死的承諾,而是各奔東西,甚至自相殘殺。

瓦崗寨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在特殊的環境由各種身份的人代表各自小團體利益組成的一個特殊軍事團伙。它沒有堅固的領導核心,各自利益高於一切,沒有共同的理想和革命綱領。

甚至我認為它還無法和我印象中講道義,有兄弟情的“黑幫組織”相比。


吾味雜譚


說起瓦崗寨,倒是與梁山泊有幾分雷同。

瓦崗的歷史分兩個階段:翟讓是一段,李密又是一段。

翟讓本是東都洛陽的一個小官,犯罪入獄候斬,被好友私放後,走投無路,上瓦崗做了土匪。瓦崗寨靠著黃河,挨著白馬渡,扼住漕運咽喉。翟讓靠水吃水,打家劫舍,小日子過得倒也滋潤。

翟讓為人,義氣厚道,周圍聚了不少英豪,都是想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主,沒什麼大志向。

李密的到來,使瓦崗變得不同。李密出身名門,才氣遠播。在隋煬帝楊廣"桃李子,得天下"的李姓懷疑對象中排名靠前,遠超李淵。

李密投瓦崗,正式舉起了反隋大旗。他四處發佈檄文,以盟主自居。他襲殺隋朝悍將張須陀,數敗魔王王世充,又奪了洛口,黎陽二倉,開倉放糧,百姓景從,豪傑來歸,連翟讓也心甘情願讓位與他。瓦崗因而名動天下。這一段,與宋江投梁山泊也有幾分相似。

只可惜李密終究不是"得天下"那個李,一番征戰之後,仍是身死道消。瓦崗也就此分崩離析,做鳥獸散了。

瓦崗麾下名將輩出,唐太宗立凌煙閣,瓦崗舊部入閣者多達五人。後世演義中,瓦崗英雄更是讓人津津樂道,《隋唐英雄傳》改名為《瓦崗英雄傳》似也沒什麼不妥。


隨風傳世


單雄信、秦瓊、王伯當、程咬金、羅成。程咬金排老四,秦瓊排老二。

1、單雄信

單雄信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五虎上將第一名,人稱:赤發靈官,一柄金釘棗陽槊,勇冠三軍,為人十分仗義,被天下英雄所認可。617年,任左武侯大將軍。

618年,率軍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第二年,王世充投降李世民,但單雄信跟李家有著深仇大恨,寧死不降,最終被殺!

2、秦瓊

秦瓊應該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了,也是電視劇出鏡率最高的武將了。秦瓊本身是在大隋效力,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最後與程咬金等加入李唐。

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建功無數是李世民麾下一員猛將,跟隨李世民創立了李唐,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病死。


奮鬥的年紀mpf


瓦崗寨是天下英雄相聚的地方,一如梁山。最初是鬆散性的組織。程咬金三板斧也號稱"混世魔王"。後來老程成了李世民大將,也總對子孫講老爺爺當年做皇上的歷史。

瓦崗寨後來有了李密這樣軍師大人材和李靖這樣大軍事家才上了檔子。後來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程咬金等人甘隨追隨真龍天子李世民,也不枉了一生。


夏雨風


看過說唐的都知道,隋朝末年楊廣荒淫無度,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一霎時間湧出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紛紛起義興兵,攪動隋朝政權。

其中以瓦崗寨聲勢最勢,更湧現了大批英雄豪傑。李唐坐江山時,便有許多開國功臣如徐茂公、秦叔寶等等,也都是原系瓦崗頭領。

然而當李唐的大旗插滿中原時,瓦崗寨早已不復存在。作為亂世中割據一方的勢力,它無疑是個失敗者。作為一個“黑幫組織”,瓦崗寨也是失敗的。

為何這樣說呢?不如我們重新回到那個亂世中,來一探瓦崗寨的究竟。


一 內鬥

一個割據的政權,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一個嘯聚的黑幫,更應該以義氣為重。不管將瓦崗寨看做是前者還是後者,它都沒有做好。

因為瓦崗寨的內部始終是充滿著矛盾跟斗爭的。

瓦崗寨的第一任首領叫翟讓,從死囚牢裡逃出來後,回到了韋城老家。正好家鄉父老都在醞釀起義,他便聯合哥哥翟弘、侄兒翟摩侯,還有同郡壯士徐世績、單雄信率先拉起了大旗,舉義在瓦崗寨。

天下苦隋煬帝暴政久矣,翟讓剛起事不久,便不斷有綠林朋友響應,瓦崗寨的隊伍也慢慢壯大。

到這時候,瓦崗寨始終是一帆風順。就像一個人一樣,在順境中你是看不出他的瑕疵的,只有在遇上磨難時,才能看清他的本質。



很快,瓦崗寨的磨難來了,他就是貴族出身,卻流浪四方的李密。經過王伯當的介紹,李密加入了瓦崗寨,並憑藉著過人的謀略見識,很快就獲取了翟讓的信任跟器重。

李密在瓦崗寨混得風聲水起,慢慢的更大有凌駕在翟讓之上的意思。對於李密跟翟讓關係的形容,就好比水滸中的宋江跟晁蓋。自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梁山首領之位已同虛設。

更壞的是李密比宋江更加覬覦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他也比宋江更狠。非但沒有感激翟讓的知遇之恩,反而恩將仇報,將翟讓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並且付諸於行動,直接殺了翟讓。



瓦崗寨號稱義軍,可是有內部自相殘殺的義軍嗎?更重要的是以屠殺翟讓而成功上位的李密,竟然沒有遭到手下弟兄的聲討跟報仇,反而平安無事的坐穩了寨主之位。

可見非李密一人不仁,這所謂的一寨的義士大多隻是趨炎附勢之徒。

二 不義

何為義軍?當以信義為重?何為黑幫,當以義氣為先。可是瓦崗寨這幫燒了黃紙,拜了關二爺的異姓兄弟們,在生死關頭的時候將義氣踐踏的粉碎。

或許在他們心中一直都是以利益為初衷,只是打著義氣的幌子罷了。所以在瓦崗寨失敗後,這些兄弟們並沒有一條心繼續前行,而是分別擇主而侍,乃至自相殘殺。

單雄信不就是最後的證明嗎?投奔王士充後,被李唐所擒。可笑的是昔日兄弟俱在李唐麾下,除徐茂公外,竟無一人出來求情,更不要說同生共死了。



也無怪單雄信臨死前大罵這些昔日的兄弟無情無義。所謂的兄弟情深,在生死關頭,在利益關頭,竟如此不堪一擊,實在讓人唏噓。

因此後人云:”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瓦崗寨雖然是一個失敗的組織,但他們在反抗隋朝的鬥爭中也曾作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之所以由盛而衰,內鬥不休,根本原因還是缺少一個卓越的話事人。



古話說蛇無頭不行。一個擁有大格局的話事人,他可以把這個組織發展得更遠更好。一個擁有人格魅力的話事人,他可以增強手下兄弟的凝聚力。

瓦崗寨並不是沒有英雄,只是缺少了一個真正能駕馭英雄的人。翟讓也好,李密也好,要不是目光短淺,便是自私自利。試問這樣的人做大哥,能將隊伍帶好嗎?


結語

綜上所述,即使瓦崗寨有過風光的時候,但說到底他們只是一個失敗的不義組織。

談友情,談義氣的比比皆是,可有幾人能做到桃園同生死的深情;舉義旗,反暴政的不勝枚舉,可有幾人能做到朱元璋的初心不變。


Ad哥哥


在隋唐歷史上,瓦崗寨是一個反對朝廷的組織。和當時各路反朝廷的頭領一樣,他們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就是推翻大隋朝廷的暴君楊廣。並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或強盜,或是黑幫組織。

只不過他們的組織來自江湖中人,帶有濃重的個人江湖氣息。所以給人感覺像黑道中人一般。


從大隋大業六年開始,公元610年。翟讓就聚集大批民眾在瓦崗寨舉起反隋大旗,後來的開國元帥秦瓊秦叔寶,程咬金等人也紛紛加入,力量不斷壯大。士兵達到1萬多人。

在瓦崗寨具有江湖背景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號稱九千歲的程咬金。他曾單槍匹馬半路劫殺過靠山王楊林的過路物資。但是靠山王楊林武藝高強,程咬金根本就不是對手。偷雞不成蝕把米,結果被人抓住差點斷送自己的性命。

程咬金後來也在瓦崗寨當過幾個月的土皇帝。一個土匪坐上了土皇帝,由此,給人的感覺瓦崗寨就是個黑道組織。

公元612年,山東,河南境內發生大規模水災。隋帝楊廣不顧百姓安危,在全國各地大肆徵兵征討高句麗。但是幾次大規模出兵損失慘重,大敗而歸。然而在國內的農民起義在各地轟轟烈烈展開。

瓦崗寨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中比較早的一支強大力量,是三大反隋力量之一。他們殺富濟貧,常常圍攻朝廷的軍隊與物資分發給普通的老百姓。深得瓦崗寨周邊百姓的愛戴。在力量發展壯大的同時,又有了單雄信,徐世勳等人加入。

的確,單雄信是當時的黑道中人。全國各地的強盜與土匪提到單雄信的大名,誰都要敬他三分。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黑道頭目。

但是單雄信加入瓦崗寨大軍之後,不僅沒有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做不義之舉,還用自己的力量,拉攏各地的土匪強盜來到瓦崗寨,幫助瓦崗寨對付大隋朝廷。人數多達數千只眾。

在他們的努力下,瓦崗寨一度控制著滎陽地區,佔據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縣東北),他們有大量的糧食可供長期戰爭,直接威脅著東都,動搖著大隋江山與楊廣的帝位。

瓦崗寨雖說是強人很多,但也魚龍混雜。內部也有著自己的矛盾,在李密的加入下矛盾更加惡化。

李密在投靠瓦崗寨之後,結黨拉派,培植私人勢力,最後成功奪得山寨第一把交椅。

李密有點才能,他曾在大隋朝廷當過官。有過官場權力鬥爭的經驗。他投奔瓦缸寨就是想利用農民軍的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權來和大隋朝廷的楊廣進行鬥爭。

他知道楊廣的暴虐,惹的天下民怨沸騰,各地起義不斷朝廷不會持續太久。想抓住這個機會為自己的帝王夢而奮鬥。

但是,瓦崗寨在李密的帶領下戰略頻頻出錯。最後分崩離析,土崩瓦解。李密帶領兩萬士兵投靠了唐國公李淵,但是李淵只給了李密一個虛設的官銜。李密不滿,於是起了叛唐之心,隨後被李淵設計用箭射死。

瓦崗寨的其他人,如秦叔寶,程咬金,投靠了秦王李世民。在征討天下各路反王的戰鬥中,戰功赫赫。成為了大唐功勳卓著的開國功臣。


晨汐看歷史


一、團伙以犯罪為業

隋末大業七年,即公元611年,東郡的翟讓因罪潛逃至瓦崗聚眾起義,不久當地豪強單雄信、徐世績前往投靠,以搶劫永濟渠來往船隻為業。而後,參加楊玄感造反失敗的李密加入瓦崗軍,提出攻打官倉、壯大勢力等策略。

二、對抗官軍

翟讓、李密按照既定策略攻打滎陽,用計擊敗隋軍,張須陀戰死,隋軍“晝夜號哭,數日不止”,沉重打擊隋煬帝政權。

三、發放官糧

瓦崗軍陸續打下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立刻發佈號令,打開一座座官窖,讓百姓自由領糧。

四、敵對隋帝

瓦崗軍多次打敗隋軍後,公開隋煬帝的十大罪狀,表示要推翻隋朝政權。

五、內部激變

隨著瓦崗軍勢力日增,李密威望水漲船高,翟讓主動將領導權讓給李密,但在親友勸說下下反悔,被李密殺死,導致內部分裂。

最後,作為隋末力量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在與宇文化及率領的江都隋軍作戰時損失嚴重,不久被王世充等隋軍全面擊敗,李密投降唐之後因復叛被殺。


文殳子


瓦崗寨因小說演義而名傳後世,成為人所熟知的隋末唐初地名,原址在現在河南滑縣東南。原叫瓦地,春秋時齊國伐魯,晉國作為中原霸主出兵解救,在瓦地與魯國軍隊會師,為了紀念這次行動,人們便在瓦地土崗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是磚瓦所建,後人便把這個地方稱為瓦崗、瓦亭,隨後地盤有所擴大,到隋末,瓦崗地處古黃河的東南岸,又正處在南北大運河的喇叭口外,地理位置重要,便成了翟讓義軍聚義的場所。

翟讓原來擔任隋朝的東郡法曹,犯了大罪入獄待斬,獄吏黃君漢認為翟讓驍勇不尋常,便偷偷放走了他,恰好隋朝天下,已因楊廣的亂折騰搞得民變四起,大亂將成。翟讓便跑到家鄉不遠的瓦崗,拉起義旗,單雄信徐世勣等人第一批入夥。翟讓為了聚集武裝力量和防禦敵人進攻,便在瓦崗四周,因勢築了方圓二十餘平方里的宏偉寨牆,氣派壯觀,這就是俗稱的“瓦崗寨”。(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瓦崗軍屬官逼民反的義軍性質,不是真正意義的黑幫,他們的聚義為官府所迫,第一任首領翟讓,雖有一定謀略和武勇,格局和身份都不足以產生大影響,初期雖聽了徐茂功的建議,避開家鄉東群,從滎陽、梁郡等地劫掠糧草自足,招兵買馬,還是一地流寇之類,它的壯大,與李密的加入息息相關。李密屬關隴貴族成員,只是家道中落,楊廣的衛士之職也被辭退,百無聊賴,攀上楊素的長子楊玄感,助楊玄感起兵失敗後,流落到瓦崗,被翟讓接納。

李密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有大格局有大手筆,加入瓦崗後,為之出謀劃策解決後勤問題,又打敗滎陽太守楊慶和通守張須陀,招降了秦叔寶等猛將,還攻克隋朝大糧倉興洛倉,開倉濟民收買人心,翟讓見機讓賢,以李密為瓦崗之主。隨後更是屢破隋軍,聲威震於天下,成為隋朝第一義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瓦崗軍的衰敗,有它的必然性,在危難時翟讓可以讓賢,到形勢大好時就有點後悔,並在兄長翟寬和部將王儒信的鼓動下,有奪回權力的念頭。李密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自不會拱手相讓,就此引出瓦崗火併翟讓的一幕。這一次內亂,宣告瓦崗軍的死亡,自此之後,內部離心離德,直到久戰後被王世充擊敗,李密選擇往長安投靠李淵而不是投靠駐紮在黎陽的徐世勣,重要原因就是這次內亂種下的猜疑和不信任。


南方鵬


瓦崗寨確實是黑幫組織,但那時黑幫的叫綠林,但他們更多的是反抗朝廷。他們其中有不少之前就是江湖中人,也有朝廷官府中人,更多的還是窮苦百姓。

隋煬帝在位期間,三次親征高麗,每次都是大敗而歸,上百萬大軍藏身高麗。而民間正趕上饑荒,隋煬帝為了保證軍糧,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走投無路的百姓,無奈之下呢,紛紛舉起起義的大旗,反抗隋煬帝的統治。

瓦崗寨就是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大當家翟讓本是縣衙監獄的一個小吏,由於犯錯被判死刑。一個獄卒偷偷將翟讓放出,翟讓回到家鄉,看著遍地四起的起義軍。翟讓就夥同自己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候,同鄉青年才俊徐世績以及單雄信,拉起一票人馬,上了瓦崗寨。

經過初期的艱難時期,瓦崗寨背靠南北運河,攔截官方物資,不斷髮展壯大逐漸成為起義軍中的佼佼者。但是這也引來了官府的重視,就拍大將張須陀前來剿滅瓦崗。此時秦瓊就在張須陀手下,經過圍剿,瓦崗寨越剿聲勢越大,終於將張須陀打敗,瓦崗寨的名聲再上一個高度。

此時李密和王伯當來投,李密本是叛將楊玄感的秘書,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也被官府通緝。李密的到來讓瓦崗聲勢達到頂峰,李密向翟讓提出攻打洛陽的方案。於是瓦崗兵發洛陽,隋煬帝急調張須陀平亂,但此時張須陀也無能為力。結果張須陀兵敗自殺,秦瓊也投奔了裴仁基。

此時瓦崗也到了生死關頭,李密暗中拉攏翟讓手下,逐漸將翟讓架空。李密邀請翟讓赴宴,在席間將翟讓殺死。徐世績也身受重傷,要不是王伯當和單雄信求情,徐世績也要被殺死。翟讓舊部對李密殺死翟讓一事耿耿於懷,瓦崗開始走下坡。

後來隋煬帝時候,楊桐招降李密,讓他抵擋宇文化及的進攻。李密率領瓦崗軍和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戰,李密慘勝。隨後被王世充偷襲,一干大將全部被俘。單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投降了李淵,瓦崗寨歷史結束。

瓦崗寨經歷了翟讓時期的綠林性質的強盜模式,發展到李密奪權後的義軍模式。但他們和正規軍比起來,還是一盤散沙。他們只是靠著江湖義氣走到一起,這種哥們義氣必不長久,遇到富貴肯定“各自分飛”了。


老蟲


對於朝廷而言,反政府勢力當然是“黑幫組織”,瓦崗軍即是如此。瓦崗軍曾是隋末中原最大的一支反隋武裝勢力,創建者為翟讓,壯大者為李密,而毀之者亦李密。

翟讓為隋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人,驍勇有膽識,任東郡(治今滑縣東舊滑城)法曹。隋煬帝大業七年(611),翟讓犯下死罪,遂亡命至瓦崗(今滑縣東南)聚眾為群盜,單雄信、徐世勣皆成群結夥投奔之。翟讓瓦崗軍是隋末第一批造反軍中的一支,隋末農民大起義自此拉開大幕。翟讓採納徐世勣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建議,引眾進入滎陽、梁二郡間劫掠行經汴水的公私船隻,漸漸闖出了名聲,歸附者益眾,部隊發展至萬餘人。瓦崗軍士兵多為漁獵手,善使長槍,挺有戰鬥力。

但這一階段的瓦崗軍無大的政治目標,只是些小打小鬧,尚未形成大的影響。直到李密的加入,瓦崗軍才走向壯大,成為一支規模大、戰力強的政治武裝集團。

李密出身貴族,父親李寬為隋朝上柱國,封蒲山公;李密憑父蔭為左親侍。613年六月,李密參預楊玄感叛亂,兵敗被捕,於押解途中逃脫隱匿民間;616年投歸翟讓。

李密畢竟見過大世面,頗有韜略,時常向翟讓獻計獻策。翟讓納其言,出兵攻破金堤關(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北),並克滎陽郡屬多數縣城。不久,李密於滎陽大海寺設伏,擊殺隋名將張須陀。李密出手不凡,頗受翟讓信任,翟讓遂讓其自統一軍,號蒲山公營。

617年春,翟讓採納李密獻策,攻取了興洛倉(又稱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義市東北;隋煬帝建,周圍二十餘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糧食八千石),散糧濟貧,有些“弔民伐罪”的氣象,百姓紛紛來投。翟讓見李密確實是個人才,遂主動讓賢,推李密為瓦崗軍首領,上號魏公。李密成為瓦崗軍新領袖,稱元年,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單雄信與徐世勣分授左、右武候大將軍,各領所部。由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的起義軍多來歸附,部隊發展至數十萬,佔領了河南大部郡縣。不久,李密攻取回洛倉(隋煬帝建,在洛陽城北;倉城周十餘里,有窖三百,每窖儲糧八百石),屢破東都隋兵。複用徐世勣計,取黎陽倉(在今河南浚縣西南),開倉任民取食,部眾日增;隋官多降。時李密麾下聚集眾多當世精英,秦叔寶、程咬金(程知節)、羅士信、裴仁基與裴行儼(萬人敵,《隋唐演義》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原型)父子、單雄信、徐世勣、魏徵等,皆為世之虎將、名將、大才,可謂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加之雄兵數十萬,實為當世最強大的武裝勢力。

形勢大好,李密卻器局太小,於十一月謀殺了瓦崗舊主翟讓,而且砍傷徐世勣脖頸。瓦崗軍舊部驚懼欲散,李密雖大加安撫,總算穩住了軍心,但埋下了隱患。

618年正月,隋將王世充攻李密,李密大敗之,順勢進據洛陽城東的金墉城,欲攻取東都洛陽。

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率領十萬驍果軍西歸長安。洛陽是叛軍西歸必經之路,東都洛陽皇泰帝楊侗君臣聞訊震驚,遂採用“誘虎驅狼、兩敗俱傷”的策略,遣使招撫李密,拜其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其平定宇文化及後入朝輔政。李密欣然降隋,由攻東都變為助東都,率軍東擊宇文化及。雙方激戰一個多月,李密雖然屢破驍果軍,擊敗宇文化及,解除東都危機;然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瓦崗軍亦是損失慘重,精兵良馬多數戰死沙場,元氣大傷。七月末,李密帶領疲憊之師回到金墉城休整。九月中旬,王世充主動出擊李密,李密因輕敵等原因招致大敗,領著萬餘人逃奔洛口倉。旋即因不敢倚靠瓦崗舊部,又見在中原無法立足,只好率領王伯當、魏徵及二萬部屬西去長安投奔了唐朝。唐高祖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不久,李密反唐出走,被唐軍擊殺。

徐世勣率領瓦崗軍舊部屯駐黎陽,轄地東臨海,南至江,西達汝,北抵魏郡,地域雖廣,卻無所歸依。唐高祖派遣魏徵招撫之。徐世勣遂率部舉地歸唐,瓦崗軍走完了其八年的歷程。

瓦崗軍由初創走向強盛,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武裝集團,頗具問鼎中原之雄勢。然由於領導人的頻頻失誤,導致瓦崗軍由強盛走向衰微乃至毀滅;若不然,瓦崗軍可能會走得更遠,作為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