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用户71019052931


秦始皇当年一统天下,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当时是七国争霸,但最后秦国却先后灭掉其他六国,让天下统一,结束了各国纷争的时代。不少人虽然知道这个故事,却一直很好奇,对于这六位不幸被灭国的可怜国君们,秦国是如何处置他们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君的下场。



韩国。在这么多国家中,势力最弱的就属韩国,因此秦国首先就进攻了韩国。在秦军抓获了韩王之后,并没有立刻杀他,而是将他囚禁在了陈县。但四年之后,韩国旧部发动了叛乱,秦王一怒之下,平定了这场判断之后,下令处死了韩王。

赵国。秦军攻打赵国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处于闹饥荒的时代,所以兵力不足,最后导致赵王被秦军抓获。秦军之后将他流放到了深山当中,养尊处优的他根本没办法生存下来,最后活活饿死。
魏国。魏国和秦国是老对头,虽然魏国兵力一直没有秦国强,但秦国也一直没能彻底打败魏国。后来秦国兵力越发强大,终于攻打下了魏国的都城,但魏国君王一直不肯投降,秦军愤怒之下引来了黄河水淹没魏国的国都,魏王在绝境之下才终于投降。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魏王的最后结果,估计是被秦军杀了。 楚国。这个国家实力是很强的,也算是所有国家中最难打下的,当年秦国派出了60多万的大军才终于攻打下楚国。楚国国君后来被抓之后,被贬为了庶人,最后下落不明。 燕国。在打下楚国之后,秦军继续攻打燕国,并且后来活捉了燕王,但最后他却下落不明。 齐国。看到其他几个国家先后被灭,齐国不战而降,最后齐王被流放远方,没多久,他就死掉了。


合肥历史


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帝林立,诸侯遍地,各霸一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在秦王政带领下秦国经济发展迅速,军力日益壮大,在当时已经是军事和经济强国。在经济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推动了秦国向外扩张野心。秦王在高参李斯,尉缭等军师协助下,制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策略。“灭诸侯”成帝业,灭六国统一中原仅用了10年时间,实现秦王的扩张心愿。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有韩国,赵、魏、楚、燕和齐国,秦国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国灭了六国,君主又怎么处理的呢?

一、 秦国首先灭掉的是韩国,韩国最后君主是韩王安。当时韩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危机,民不聊生。国家以处于崩溃的边缘,韩国为了讨好秦国把南阳献给了秦国。之后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住守南阳,不久秦王派内史腾带领10万大军南下攻打韩国内地,虚弱的韩国不堪一击,失去了抵抗力。君主韩王安被俘。秦王把韩王安迁往陈县。后来韩国贵族发动政变,韩王安受到了牵连而被处死。

二、赵国

赵国末代君主是赵王迁。赵王迁在军事上启用了大将李牧带兵抵御秦兵入侵。后来赵王迁听从谗言把李牧杀了,赵国再也没有象李牧这样的良将来抵抗秦军,最终被秦国消灭,赵王迁被俘。之后秦王把赵王迁流放到房陵山野中自消自灭,惨死离世。

3、魏国。魏国的末代皇帝是魏王假,继位后在公元225年3月被秦国将军王喷号召民众引度黄河水灌大梁城,城内军民死伤无数。魏王见大势以去,被迫投降。魏国彻底灭亡。魏王假死活现在还是一个谜。

四、楚国,楚国的末代皇帝昌平君,在公元前223年秦王帅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通过几次大战昌平君大败被俘。楚国的一国之尊被秦国留在秦国作人质住在咸阳,这时韩国的新邓地区发生动乱,昌平君被秦国看重派他到楚国,以楚国公子的角色安抚楚国老百姓。昌平君看到了当地老百姓苦难,决心反叛,回归楚国并被推荐为楚王。带领大军再次攻打秦国。后来秦国将领带大军攻打楚国。通过几次大战后,昌平君兵败身亡。楚国彻底结束。

五、燕国。国家君主是燕王喜在公元前226年继位,本年10月秦国攻打了燕国,几天之内突破了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喜被迫无奈跑到了辽东,以当时刺杀秦王没有成功败露的太子丹,换取自己的生存。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公元前222年在辽东活捉。燕国彻底灭亡。君主下落无法考证。

六、齐国。齐国当时的 君王是齐王君。看到了秦国南争北战收复了五国。心有余悸。那时候的齐国与秦国关系还此较密切。齐国看到了秦国大势扩张。自己自身难保,果断的与秦国断决关系。在公元前221年秦国攻打了齐国,秦国大军挥师南下。齐国的国王齐王建无能为力抵抗。只有投降,齐国正式灭亡。齐国的齐王建流放荒野。被活活饿死,秦王完成了统一大业,秦政王称帝。史称“秦始皇”。


梅14567651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兵扫平六国,李斯认为三皇之中人文始祖泰皇伏羲氏最贵,建议用泰皇来形容他的功德。可秦王政认为自己功超三皇,德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加上国号简称为秦始皇。那么秦始皇灭七国后(其实是七国不是六国),是如何处置七国国君的呢?至于是那七国,您看过就知道了。

福垊逐一为您揭秘历史真相。

秦王政的老师韩非也救不了韩王安

韩王安(前238-前230年在位)姬姓。韩国第四代国王(第17代君主),其父为韩桓惠王姬然。福垊想说的是韩国是晋国庶系,其远祖为韩万,韩万乃曲沃桓叔之子,晋穆侯之孙。韩国虽跻身于战国之雄,然而却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弱到以后皇朝就没有用它当国号的地步。韩国自知太弱就向秦国称臣,可后来赵国胜了秦国,韩王安就跟赵国搞到了一块了,毕竟人家都是三晋哥们儿嘛!这下惹怒了秦国,派了内史腾(相当于直辖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把韩国给灭了,韩国从此变成了颍川郡。秦王政就把韩王迁徙到陈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在这里韩王安很安定很安全。谁曾想前226年,韩国旧贵族们要复国,结果复国复败了,还殃及了池鱼——诛韩王安!

国王与妓女生下的昏庸国王赵王迁

赵王迁(前235年-前228年在位),嬴姓。赵国第五代国王,赵国第十代君主,其高祖为赵武灵王,七国中有谥号的末代国王有两位,其中就有他,他的谥号是赵幽缪王。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就萎靡不振,更可怕的是天灾不断还自断长城。前231年地震,前230年饥荒,前229年战国的长城,不败将军李牧被秦人施以反间计而命丧朝堂。前228年王翦打败了替代李牧的齐国将军颜聚和赵国将军赵葱,掳走赵王迁,赵国被秦国设为邯郸郡。他的生母一族被愤怒的赵国大夫处死,因为害死李牧的就是她,因为她还跟春平君有一腿,因为她还干政。秦国将赵王迁迁到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深山中,历史上也就没了赵王的记载了。福垊估计养尊处优的他活活在房山被虐死。

爱狗人士魏王假,大水冲走的狗王。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在位)姬姓。魏国第六代国王,魏国第八代国君。他养了十八年的狗,当了三年的王。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魏国,当打到魏国的国都大梁(开封)时,魏国军民誓死抗争。王贲就采用水战,引用黄河、鸿沟(今河南省荥阳市运河)浇灌大梁城,最终抵抗不住,魏王假投降。魏国被秦国设为砀郡。对于魏王假的结局,历史上没有交代,福垊感觉秦国杀害他的可能性很大。

楚负刍、昌平君

楚王负刍(前228年-前223年在位)楚国第23代王,楚国第47代君主。其父为楚考烈王,他为楚幽王之弟,楚哀王之兄。楚幽王薨逝后,楚哀王继位,不到两个月他弑君夺位了。前224年王翦60万大军斩杀项燕。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俘虏楚王负刍。然而楚王负刍严格来说不是末代君主,末代君主是谁呢?

楚国末代君主是昌平君。昌平君(前223-前223年在位),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乱,后为秦国相邦。当年韩王安被流放到陈县时,韩国新郑贵族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派昌平君赴陈。因为陈县是楚国的旧都,用昌平君一能压制韩王安二可安抚郢陈黎民。谁知道昌平君到此之后反而叛秦,这也难怪他本来就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嘛!他被楚国残余势力立为楚王,定都兰陵,偏安吴越之地。不久,兵败自杀。

子贤父庸燕王喜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在位),姬姓。燕国第七代国王,燕国第42代君主,如果算上让贤于相邦则为43代君主。他这一生主要跟赵国交恶的多,长平之战后,他企图用人海战术拿下赵国,结果反而被赵国包围国都,不过赵国还是放了他一码。后来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他一步步退让。而他的儿子太子丹,则派杀手荆轲等人刺杀秦始皇,然而因为荆轲技术不够高导致刺秦失败。燕王喜我了讨好秦国,亲手将太子丹杀死,然而杀子并没有拯救燕国。前222年,王贲破燕。燕王喜为秦王政报了仇,但秦王政并没放过他,他的下场也很凄惨。

代王嘉

代王嘉(前228年-前222年在位)赵国大夫将赵王迁母族灭族后,他们和赵王迁的大哥嘉一同逃亡代地,是为代国称呼为代王。其实原本赵国的王位应该是赵嘉的,但赵悼襄王不喜欢嫡长子的母亲,于是子以母贵,赵迁继位了。秦国灭燕之后,王贲南下灭了代王嘉,建立了代郡。有种说法是代王嘉自杀了。

齐王建

齐王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前280年-前221年)他是齐国第五代国王,他是齐国第八代君主。他是七国中年龄最大的,在位最长的国王,而且其家族也是比较幸福的国王。他也有谥号齐共王。秦国每灭一国,他都遣使庆贺,最后轮到了他自己。他先是生母摄政,后是舅父辅政,可他的舅父贪图秦人的利益而卖国,齐王建年纪一大把,还时不时的朝见小伙子秦王政。前221年王贲打齐国,在舅父的劝说下,不战而降。流放到共地,然后活活被饿死。秦灭后,其弟田假被拥立为齐王,其孙天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济北王的父亲就是田升。济北王的后代还出了一位皇帝,他就是新朝皇帝王莽。

福垊认为秦始皇是我们历史的第一个消灭封建主义的皇帝,他连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不册封,彻底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刘邦之后的皇朝则是半封建半郡县甚至后来还要加上个半殖民地制。


福垊


让我们跟随秦统一六国的步伐来了解六国国君的结局。

①韩国

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渡黄河攻韩,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国灭亡。

韩王安,又称韩废王,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陈县;后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平定叛乱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②赵国

前229年,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秦在赵都邯郸区域建立邯郸郡。

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前222年秦军在灭燕国之后回师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

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母赵悼倡后;赵王迁遭俘后,被流放到房陵(湖北房县)深山中。

公子嘉,即赵代王嘉,又称赵嘉,赵悼襄王之子,赵王迁之兄;最后被秦将王贲所俘虏。

③魏国

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魏国就此灭亡。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魏王假投降后其结局《史记》没有记载,但《烈女传》记载被秦王杀害。

④楚国

前223年,秦老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王负刍之弟昌平君芈启被拥为楚王,定都兰陵,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

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熊悍之弟,楚哀王熊犹庶兄;被王翦俘虏后结局不明。

昌平君芈启被秦军蒙武战败败自杀。


⑤燕国

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燕王喜,姬姓,名喜,燕孝王之子;燕王喜被王贲活捉后其结局《史记》不载。


⑥齐国

前221年,秦将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覆灭;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齐王建,亦称齐废王、齐共王,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齐王建投降秦国后,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供给食物饿死。


安定郡小书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f6000834788f971650\

单挑河南历史文盲


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赵王受俘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一直到死,谥号幽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3年)王贲攻代郡,掳赵公子赵代王嘉,赵彻底灭亡。随之处死赵公子。


燕国: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贲破辽东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处死燕王喜。


魏国: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魏王假被虏后被杀。不久也被杀。




楚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随之处死。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作为屏障,占据吴越之地。同年,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


齐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搬讲历史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王嬴政向东方诸侯国发难,先后灭韩、赵、魏、燕、楚、齐等诸侯国,结束长达几百年的分割局面,那么东方六国被灭后,他们的国君下场如何呢?

韩国末代国君—(韩王安)

韩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很危急,基本上处于灭亡的边缘。

  • 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率领大军攻打赵国邯郸,秦军惨败,桓齮怕因战败而获罪,便逃亡燕国。韩王知道秦国惨败后,非常高兴,认为秦国也没有那么牛,加之赵国使臣不断的给韩王洗脑,韩国便与赵国结成联盟一起抗秦。韩王有了赵国这个大靠山后,过于兴奋而得意忘形。此时秦臣李斯上书韩王让他觉悟,韩王却不以为然,不理睬也不召见李斯。他觉得赵国实力强大,不用惧怕秦国。

  • 公元前231年,秦军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将内史腾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韩国,在此期间韩国无人抵抗,秦国仅用了一年时间非常顺利的攻下韩国,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
  • 公元226年,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起兵造反,被秦军平定后,秦王为了斩草除根,下令将韩王安处死。

赵国末代国君—(赵王迁)

赵国长平邯郸之战后一蹶不振,赵王迁算是比较糊涂的,自赵武灵王后,赵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公元前231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邯郸,赵将李牧大败秦军,秦王无奈之下只能使用离间计,收买赵王迁身份宠臣郭开,让他诬陷李牧拥兵自重,企图谋反。赵王迁既然昏庸的相信李牧有谋反之举,于是将李牧杀害。李牧死后三个月,秦王派王翦率军对赵国邯郸猛攻,赵国惨败,赵王迁逃到代地,战战兢兢在代地过了七年,最终被秦将所杀。

魏国末代国君—(魏王假)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师讨伐魏国,王贲采用水站术,引黄河水灌魏国都城大梁,让大梁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大梁城墙倒塌,魏国灭亡。

关于魏王假的结局,《资治通鉴》记载,魏王假投降后被秦王所杀,但是《史记》却没有相关记载。

燕国末代国君—(燕王喜)

燕国本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之一,没有实力与秦国抗衡,所以燕太子丹就派荆轲刺杀秦王,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秦王大怒,立刻派兵攻打燕国,燕国惨败,燕王喜退守辽东地区,为了与秦示好,杀燕太子丹表示向秦求和。三年后,秦王派王贲攻占辽东地区,燕王喜被俘虏,秦王为了解心头之恨,将燕王喜斩杀后,把尸体挂起来示众。

楚国末代国君—(楚王负刍)

秦国灭楚用了三年时间,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先后攻占平舆、鄢郢、该城等。次年,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王翦到达楚国后先按兵不动,好吃好喝供着士兵,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楚军觉得秦军无意出战,便挥师东去,就在此时王翦率军追击,楚军惨败,都城寿春沦陷,楚王负刍被废为庶人,至于楚王负刍的结局史料记载不详。不久楚将项燕拥立楚国宗室昌平君为王,起兵反秦,秦将王翦率军讨伐叛贼,昌平君与项燕被杀。

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

齐国是秦灭东方诸侯国的最后一个国家,秦先后把最强大的赵国与楚国都灭掉了,齐王建很害怕,自己国家几十年没有为战争做准备了,无力应战。就在此时,秦王派使者哄骗齐王建说,只要你肯投降,秦国就愿意赐你六百里地,封你做王。齐王建听后大喜便同意了秦国的要求,等到齐王建跟随使者来到秦国后,秦王把他安排在偏远的共地,不给吃不给喝,齐王建很快就饿死了。

总的来说,秦灭六国,六国国君基本上都没有好的下场,死的死,逃的逃,最终也逃不过秦王的魔掌。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众多诸侯国混战的局面,虽然秦朝之后也出现了分割的局面,但是统一是主流,秦始皇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小龙谈历史


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六国国君有一部分被废为庶人,有一部分则被处死,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秦国在春秋时期,仅仅是一个地处西部边陲的小国,相比于当时中原大国而言非常落后。但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崛起,实力也逐渐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彻底消灭了国内嫪毐和吕不韦集团,掌握了大权。之后为了“灭诸侯、成帝业”,在李斯等人协助下制定统一六国的战略。

嬴政的统一之路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消灭韩国和赵国,第二步将燕国、魏国、楚国各个击破,最后就是兼并号称东方大国的齐国。



秦灭韩赵

赵国是战国末期最难啃的硬骨头,秦赵之间也曾多次爆发战争,但双方互有始终是互有胜负。即便是秦赵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45万赵军,赵国依然有着不错的军事实力。

公元前236年,秦国趁燕、赵交兵之际,派王翦为将,出兵攻打战国。最初的战争形式对秦国非常有利,秦国在平阳消灭赵军10万人,但很快赵国派出李牧为将,杀得秦军大败而归,秦赵两国的战争也进入了相持阶段。



眼看破赵国无望,秦国改变战略,选择挑最软的柿子捏。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秦国的虎狼之师。公元前230年,秦国将领内史腾渡过黄河进攻韩国后,很快韩国的都城新郑被攻破,韩王安投降后,秦军将其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由于韩国旧贵族叛乱,为了根除祸根,韩王安被秦军处死。

韩国被征服后,秦军士气得到恢复,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赵国。公元前229年,由于赵王迁中秦国反间计,名将李牧被杀,王翦得以长驱直入。公元前228年,赵王迁被俘,后被秦军流放于房陵深山之中。而其兄长公子嘉跑到了代地自立为代王,后被秦将王贲灭国,公子嘉也因此自杀,也有一说被西迁。



对燕、魏、楚逐个击破

秦灭韩、赵之后,重兵已经屯于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而燕太子丹也派出了荆轲刺杀嬴政,结果荆轲失败,嬴政对燕国恨之入骨。

公元前226年,秦国攻下燕国都城蓟,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燕王喜则带着燕太子丹逃往了辽东郡。后来燕王喜为了和秦国罢兵言和,竟然杀了儿子太子丹,将其首级送给了嬴政。但嬴政志在天下,最终还是在公元前222年派王贲剿灭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并且俘获燕王喜,其下场并未见史书记载。



实际上秦国攻下燕国都城后,最想灭亡的是楚国,所以将大军调往南部。但秦国发现魏国还有一个都城大梁挡在秦国南征的路上,于是顺带用大水灌城。魏王假出城向王贲投降,《列女传》中记载,魏王假被杀,但《史记》中并未记载其下场。

魏国被拿下后,楚国近在迟尺。嬴政最初派李信为将出征楚国,但被楚国名将项燕击败。后嬴政启用老将王翦,王翦与项燕开始了对耗,坚守不出。由于楚国综合实力不如秦国强大,最终项燕选择撤退,结果在撤退的途中,被王翦趁机追击,项燕也因此兵败自杀。

项燕自杀之后,秦国很快就攻破了楚国都城,楚王负刍被俘,嬴政将其废为庶人。



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秦灭五国的过程中,齐王建安安稳稳的看了一场大戏,竟然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反应,压根就没有想过唇亡齿寒的道理。

当秦灭掉其余五国之后,齐王建放眼整个天下,就只剩下秦国和齐国,而且此时秦将王贲还率领大军进入了齐国。齐王建此时还纳闷呢,说好的联盟,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无奈到了这个地步,齐王建也选择了出城投降。本来秦国答应好的,说封齐王建为万户侯,结果秦军将齐王建囚禁在了一处小树林,齐王建在这里缺衣少食,被活活的饿死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对我国历史而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后世中华儿女能够团结一心,避免分裂,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与秦始皇的开创之功劳,可以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是越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眈”,始皇帝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末代国君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今天我就按照六国灭亡的顺序来谈一谈六国末代国君亡国后的下场如何。

韩国是六国中最先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公元前230年,秦国内史腾率兵进攻韩国国都新郑,韩王安被迫投降,韩国就此灭亡。秦国把韩王安安排到了楚国故地陈县居住。

过了四年,韩国国都新郑发生了叛乱,韩国的贵族们想要复国,秦军消灭了叛乱的韩国贵族,镇压了新郑的叛军。秦始皇担心韩王安的存在为给韩国的反秦力量提供希望,下令处死了陈县的末代韩王。

赵国是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强国,赵王迁继位后,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屡获胜,秦国一时不能灭掉赵国。

后来,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国内又发生了大饥荒,赵国国力衰落到了极点。这时候,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死了统兵的大将李牧,剥夺了副将司马尚的军职,动摇了赵国的军心。

秦国抓住这个机会,攻占了赵国国都邯郸,将赵王迁流放到了湖北房陵。赵王迁亡国后心里十分悲痛,思念赵国的山水风景,创作《山水》这首诗歌,听到这诗歌的人无不落泪流涕。

秦国灭赵后,将讨伐的目标定为了魏国的国都大梁。大梁是中原名城,城高沟深,城内粮草和军队众多,秦军一时攻不下来。 大梁挨着黄河,修筑了一条大堤防备黄河的泛滥。秦军用武力不能破城,转而挖开了黄河的河堤,引黄河水淹没了大梁。大梁城墙被河水冲垮,城内军民被淹死无数。魏王假没有办法,只好开城门投降,魏国灭亡。

正史中没有记载魏王假的下落,在西汉野史《列女传》里,魏王假被秦军杀害。

楚国是南方的一个大国,以土地广阔著称。秦国灭楚的过程并不顺利,秦国动用了六十万大军,才打败了项燕率领的大军,攻破了楚国最后的国都寿春,俘虏了末代楚王负刍。

史书中没有关于负刍被俘后的记载,根据秦国对于六国末代国君的政策,我认为楚王负刍要么被秦军杀死,要么被迫远离楚地,迁到别的地方软禁起来。

燕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弱的一个国家,燕国打不过秦国,就想用暗杀的方法阻止秦国灭燕。

荆轲刺秦失败以后,秦始皇愤恨燕国用阴谋刺杀自己,没有放过燕王喜。在辽东消灭了燕国最后一支军队后,活捉了燕王喜。秦始皇下令处死了燕王喜,将尸体和头颅公开示众,以示对燕国的惩罚。

齐国是秦国最后灭掉的一个国家,齐王建听信大臣的谗言,亲近秦国,一直不愿助五国抗秦,坐视秦国一一击破五国。

秦国灭掉燕国以后,挥兵南下,齐王建这才慌了神,封闭齐国的边境抵抗秦军。齐军几十年没有参加过战争,根本不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秦军的对手,秦军很轻松就攻入了齐国境内。

齐王建眼看抵抗没有胜利的希望,只好选择了投降。秦国将亡国之君齐王建迁到了河南共地的森林里,不给齐王建粮食。齐王建从小生活在宫廷里,不会生产和照顾自己,结果活活地饿死了。

齐国人为自己最后一任国君的遭遇感到悲痛,创作了一首歌谣纪念齐王建,“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容耶”。


刀笔读史


秦灭六国采用的是战代纵横家的“远交近攻”策略,六国先后灭亡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六国末代君主之死如下

1.韩王安之死

秦灭六国先是从国力最弱的韩国开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公元前226年,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被秦平定,为绝后患,韩王安也在同年被毒死

2.赵王迁之死

在六国中,赵国本是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急剧下滑。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生擒赵王迁,赵国灭亡。

对于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秦以流放方式处置,但不久后,赵王迁饿死于房陵城北茅屋里。

3.魏王假之死

魏国早期,国力在秦之上,但在韩、赵相继被灭后,魏失力量基础。公元前225年,秦皇派大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大军10万,攻魏国,引黄河、鸿沟水,灌淹魏都大梁城三月,城墙崩塌,秦军攻入大梁后,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如何被杀,史无记载。

4.楚王负刍之死

楚国地域辽阔,兵力雄厚,故秦灭六国,置楚靠后。公元前224年,始皇亲请老将王翦,率军60万伐楚,占领大部楚地。公元前223年,秦军占领江南,俘获楚王熊负刍,以弑君(哀王)之罪,废为庶人,后来不知所踪。

5.燕王喜之死

公元前227年,燕王喜之子燕太子丹,曾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嬴政恼羞成怒,出兵攻打燕国,由于燕国距离较远,秦一时间未能彻底灭燕。

公元前226年,秦兵攻取燕地,燕王东迁至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灭掉韩、赵、魏、楚后,派王贲率军攻破燕都蓟城,生擒燕王喜,由于燕国曾策划刺杀嬴政,燕王喜被斩首后,尸体和头颅被高悬示众,是六国末代国君中结局最惨者。

但又有一说,燕太子丹刺秦失败,逃亡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王。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正史记载,秦始皇曾赦其一死,并未杀他。野史认为,燕王喜乃是后来上吊自杀而死。

6.齐王建之死

齐国是传统强国,早在春秋初期,齐桓公就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虽然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但仍让秦国畏惧。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韩、赵、魏、楚、燕后,王贲率秦军大举进攻齐国,齐王建非常惊恐,于是开城投降。秦军顺利占领齐都临淄,齐王建被俘后软禁,秦王嬴政下令不给食物,最后致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