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本是曹魏名将,历三任主公才病逝,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射杀?

苑秀云


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许多猛将都是被箭射死的,徐晃也是被射死的。

要说《三国演义》中谁的箭术最好,并不是辕门射戟的吕奉先,不是百步穿杨的黄汉升,不是夜断帆索的赵子龙,也不是射杀率最高的甘兴霸,更不是箭射柳枝,飞马披上锦袍的徐公明。

那是谁呢?是罗贯中罗老先生。

死在罗老师箭下的猛将太多了,咱们来大概地检点一下:

一、徐晃

在史书《三国志·魏书十七·徐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这就是说徐晃是死于魏太和元年,也就是公元227年,属于病逝。

而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四回中,写的是徐晃是死于平定孟达反叛的战斗中。

回目: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说是徐晃率兵前去帮助曹真抵御诸葛亮的入侵,在行军路上遇到正前往上庸平定孟达反叛的司马懿,在司马懿的忽悠下,徐晃做了前锋,改道直奔上庸。

到了城下,徐晃叫阵,被孟达暗箭射中了额头,当夜死于军营中。

司马懿平孟达是魏太和二年正月的事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让徐晃多活了一年,然后又一箭射死。

二、太史慈

在史书《三国志·吴书四·太史慈传》中记载:

“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太史慈41岁时去世,当时是建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06年。而史书中曾有曹操派人给太史慈送药的记载,说明太史慈应是死于疾病,并非中箭身亡。

而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三回中,太史慈是在攻打合淝时,中箭伤重而亡。

回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文中说,太史慈跟随孙权去攻打驻守在合淝城的张辽,还与张辽大战七十回合不分胜负。

东吴在城中设下内应,想里应外合攻取合淝,却被张辽识破,将计就计,诱东吴兵入城,太史慈当先冲入,中了埋伏,乱箭齐发,太史慈中箭舍死冲出逃回,不治身亡。

孙权第一次进攻合淝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罗贯中让太史慈多活了两年,然后一箭射死。

三、黄忠

史书《三国志·蜀书六·黄忠传》中记载: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

这是说,黄忠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并未参加过征吴之战。

而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三回中,描写了黄忠之死。

回目: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在演义叙述:“章武二年春正月,武威后将军黄忠随先主伐吴”。

刘备伐吴是在公元222年。此时黄忠年已七旬,仍随军出征,中了吴军的诱敌之计,被吴将马忠一箭射中了肩窝,当夜在刘备御营中壮烈牺牲。

罗贯中在小说中让黄忠多活了两年,然后一箭射死。

四、张辽

在史书《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中记载:

“孙权复称藩。辽还屯雍丘,得疾。……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孙权复称藩是在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本年张辽病故。

而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六回中,描述张辽是在黄初五年中箭身亡。

回目: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三国演义》中记述,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秋八月,曹丕率大军伐吴,命曹真为前部,张辽、徐晃、张郃、文聘等人都在先头部队。

曹丕大军出师不利,被东吴火攻击败。在撤退途中,遇到了吴将丁奉的拦截,为掩护曹丕撤退,张辽上前迎战,被丁奉一箭射中了腰子。回到洛阳,伤重不治而亡。

在《三国演义》中,罗老师让张辽多活了两年,然后一箭射死。

五、甘宁

《 三国志·吴书十·潘璋传》中记载:

“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卒,又并其军。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

这就是说,甘宁实际上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前后去世,在刘备征吴之前,《孙皎传》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而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三回中,描述了甘宁之死。

回目: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演义中说,刘备征吴之时,甘宁正在病重,忽然蜀军杀到。甘宁强撑病体出战,被蛮将沙摩柯一箭射中了头颅,拔马而逃,至富池口大树下,血竭而亡。

罗贯中老师在演义中让甘宁多活了一年,再一箭射死。

现在我们发现罗贯中老师写书的一个特点,在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喜欢让他们多活一两年,然后再一箭干掉。这么多猛将都是死于他的笔箭之下,不知罗老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名将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曾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按照《三国志》记载,徐晃“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太和是魏明帝曹睿的年号,太和元年就是公元227年,曹睿即位后,还给徐晃“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但徐晃当年却是“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也就是说,徐晃其实是病死的,死前还遗令家人在他下葬时敛以时服。


但为何会有“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的说法?原来这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当时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国毫无防备,连失三城,姜维等投降蜀汉,此前投降曹魏的孟达正在镇守上庸、金城等处,闻讯差心腹人向诸葛亮表达归蜀之意,并密谋发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径取洛阳,但孟达大意轻敌,此事被金城太守申仪知道后密报司马懿,司马懿一边安抚稳住孟达,一边急行军前往新城征讨孟达。按照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在行军二日后路遇徐晃,而徐晃似乎是被安排来送死的,他听说孟达造反,居然自动请缨愿为先锋,到了新城,“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 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听到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徐晃被“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显然《三国演义》这一段描述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孟达在新城起兵准备归蜀是在公元228年,当时徐晃已经去世一年了,此时出现在新城是借尸还魂?《三国演义》对关羽极尽褒奖,对其惨死甚为遗憾,而徐晃和孟达都与关羽之死有关,在樊城之战中徐晃曾击败关羽,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被孙吴擒住杀害,而孟达在关羽派人求救时残忍拒绝,关羽孤立无援才败走麦城,小说安排此二人最后自相残杀或只是给读者一个交代而已。


神箭手孟达最后当然也不得善终,他起兵失败后“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枭其首级”,其首级也被“洛阳城市示众”,孟达的结局安排与史实倒也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