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濟如何才能活下來?

嚴世蕃的鬼才


我是餘好古,本問題回答如下:

成濟是因為殺死曹魏皇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權臣司馬昭誅滅三族,當了替罪羊。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經父子三人掌控曹魏朝政,到司馬昭時皇帝已基本成為傀儡。高貴鄉公曹髦被立為皇帝以後,很不甘心被司馬昭控制,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決定放手一搏,召集殿中宿衛討伐司馬昭。

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不敢抵抗,手下兵士也紛紛逃走。賈充帶人迎戰,但部下面對皇帝終究放不開手腳。太子舍人成濟見勢不妙,問賈充該怎麼辦。賈充道,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日之事。於是成濟下手,殺死曹髦。



曹髦雖然是傀儡,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皇帝,殺死皇帝是為弒君,輿論壓力極大。司馬昭想取而代之,希望的是把戲演足的禪讓方式。賈充要成濟下手,其實有點魯莽,給司馬昭挖了個大坑。畢竟當時忠於曹魏的勢力還不可忽視,還沒到予殺予奪的程度,此時必須要有所交代。所以司馬昭還得惺惺作態,假意傷心痛哭,要追究責任。

反對派拿司馬昭沒辦法,卻敢於挑戰其手下。陳泰就聲明最起碼也得殺賈充才能謝天下。賈充幹了這檔子事兒,其實也挺危險的,要是壓力再大點,只怕也會被司馬昭當成棄子。



但成濟這種地位不高的人物,又是直接兇手,肯定是死路一條,必須用來背鍋。

在事件發生時,成濟誤判形勢,急於表現,冒天下之大不韙弒殺皇帝,以為能立大功,最後成為替罪羊。



當時情況下,成濟自己確實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介入到權力鬥爭中,委實是性命交關。這種時刻首先要考慮的恐怕是如何自保,而不是立功。

在曹髦已經孤注一擲的狀況下,成濟要保護自己,最好是將其控制住,但要保持基本的禮節。最後如何處理,留給司馬昭來決定,這樣既沒有冒犯皇帝,又不違抗將令,至少不會留下多大的罪名,或許能夠全身而退。


餘好古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當前的歷史背景。

公元258年,司馬昭剿滅諸葛誕、文欽在淮南的起義後,立下滔天大功,經過司馬家數代經營,其在魏國的權勢已經至頂峰,要更進一步,除非是做皇帝了。

此時魏帝曹髦本就得國不正,是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廢了曹芳後擁立的,此時曹髦怕司馬昭也行廢立之事,決定主動出擊,幹掉司馬昭。

結果手下告密,曹髦率軍到司馬府時,司馬昭手下的賈充率軍阻擋,但曹髦以大義呵斥,賈充手下大都不敢上前,形勢危急時,成濟率親衛上前殺死了皇帝。

瞭解了這段場景,再來看成濟能不能活?成濟作為司馬昭手下的勇將,其實是個先鋒官,他和兄長成倅曾經在剿滅淮南起義中擔當誘餌的角色,可見苦事累事都是他們幹,而且這兄弟倆膽子也大,忠心也足夠。

在魏帝要幹掉司馬昭的時候,成濟兄弟當然也是先鋒,衝在最前面,此時大部分軍士都不敢上前,形勢已經危急萬分。

退,魏帝得勢後,勢必幹掉司馬昭一黨的人,成濟兄弟作為司馬家第一打手,誅九族都算輕的了。

進,殺魏帝后,還可能獲得滔天大功,這倆愣頭青當然不會想到事後會被當替罪羊了。

以他倆的情商,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怎麼混都是死路,不殺魏帝,他們做為先鋒軍,就形同於倒向了曹家,若司馬昭最後獲勝,還是會被清算。

以我判斷,就算當前換個情商更高的,在那一時刻,除了率親信亡命天涯,已無良策,至於能不能逃得掉,就只能說是九死一生了。


踐行與思考的路上


最佳答案:只要不刺出那一矛,就能保命,但是刺出以後,他就必死無疑。

當時的背景是:司馬家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為了統治地位的穩固,大力提倡道德禮制。不肯摘下偽善的遮羞布。

而魏帝曹髦性情剛烈,大有曹操之風。說出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後,帶領宮人鼓譟吶喊,橫衝直撞,要殺掉司馬昭。這種喪失理智的情況下,殺掉他也許是最佳選擇。所以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就慫恿太子舍人成濟出手。

成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考慮邊疆地區還有大量同情曹魏的武將。以及朝廷內部很多遵守禮法的文臣。犯上作亂這個大罪,他一個小小的舍人是無法承受的。

結果輿情洶洶,司馬昭無法抵擋。只好丟卒保車,保住心腹賈充,讓成濟當了替罪羊。愚蠢的是成濟死到臨頭還在房頂上頑抗,大聲揭發司馬昭和賈充。結果被亂箭射死。惱羞成怒的司馬昭甚至下令誅殺其三族。

後續:成濟事件和後續的司馬家一系列偽善行為讓時人深感羞恥。直接引發了影響後世的魏晉清談之風。和李密那篇流傳後世的《陳情表》。以及阮籍的《思舊賦》嵇康的絕版《廣陵散》。


垂綸長川1


成濟必須死,以他當時的情況,他沒有任何選擇,他只有死路一條。

帝(曹髦)遂帥僮僕數百,鼓譟而出。文王(司馬昭)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眾奔走。中護軍賈充又逆帝戰於南闕下,帝自用劍。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畜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

傀儡皇帝曹髦討伐司馬昭時,在場的最高領導是司馬昭的心腹賈充,他的職務是中護軍,中護軍是曹魏的高級將領職務,負責選拔中下級軍吏,同時還掌控晉軍,地位非常重要。

而成濟的職務是太子舍人,就是太子的隨從、跟班。當時太子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就是說成濟是司馬炎的秘書。

很顯然,賈充的地位比成濟高得多,成濟需要聽賈充的。賈充讓成濟殺曹髦,成濟有兩個選擇:

1.拒絕賈充的命令。成濟如果以“曹髦是天子,不可枉殺”為由,拒絕賈充的命令,那麼他就是公然站在司馬昭的對立面。因為當時曹髦已經和司馬昭公開撕破臉了,如果成濟維護曹髦,那就是公然挑釁司馬昭,司馬昭會放過成濟嗎?當然不會。

2.執行賈充的命令。按照史書的記載,成濟當時就是這麼選擇的。成濟執行賈充的命令殺了曹髦。最終司馬昭以成濟“弒君”為由,滅成濟三族。

看到了嗎,成濟無論怎麼選,都是死路一條。

成濟弒君後,士族領袖陳泰要求司馬昭殺賈充以謝天下,遭到司馬昭的拒絕,司馬昭只是把成濟拖出來給砍了。

(司馬昭)謂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斬賈充,微以謝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見其上。不見其次。"於是歸罪成濟而斬之。-《晉書·文帝紀》

在司馬昭眼裡,賈充是心腹之人,斷然不可能給曹髦陪葬。至於成濟這樣的小角色,不好意思只能當炮灰了。

成濟的死,只是因為他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無論當時他作何選擇,司馬昭一定會殺了他的。他毫無活路可言。


袁衛宇


直接殺皇帝是最蠢的,任務完成了,你也成替罪羊了。

不殺皇帝,能保命,但這輩子也就完了,打發到外地當個小兵當到死吧。這麼重大的任務你都不敢下手,政治嚴重不正確啊,誰知道你私下裡是不是皇帝的擁護者?

所以皇帝必須殺,不殺不行,再說了,有這麼天大的功勞不去搶就是傻子了。但也決不能直接殺,必須製造不在現場的證明,只要不是眾目睽睽之下讓大家看見你殺了皇帝,事後怎麼說都無所謂,反正事後搞調查肯定也是司馬昭的人去調查,能調查出個毛線。

所以應該這麼幹:

1、首先,必須大吼一聲:“有刺客,救駕!”

2、然後全軍衝上去,將皇帝身邊的人殺的乾乾淨淨。不要怕別人搶了功勞,衝上去的人越多越好,最好多的外邊的人什麼都看不見。

3、混亂中撿起一把皇帝手下人的刀,讓自己的親信打個掩護圍個人牆,直接把皇帝捅了。

4、事後一口咬定自己親眼看見是皇帝身邊的刺客把皇帝幹掉了,刺客又在混戰中被亂刀砍死。現場人太多,自己想救駕都衝不進去。

5、記得先和自己的親信們通好氣,省的有目擊者說漏嘴,以後記得找個機會把目擊者全滅口。

如果做成這樣,最後你頂多因為救駕不利被罰個俸祿,不僅不會死,以後還會升官發財。

第一,皇帝不是死在你手上,也就不是死在司馬昭手上,所以司馬昭不存在弒君問題,你肯定也不會被當做替罪羊。而且你只要一口咬定是刺客殺了皇帝,司馬昭就算心知肚明,也不會殺你滅口,因為壓根沒什麼好忌諱的,這事別人懷疑都沒實證。

第二,既然皇帝是死在刺客手上,而你當時是去救駕的,那刺客肯定不會是司馬昭派的,多半是司馬昭的政敵派去隱藏在皇帝身邊挑動皇帝起兵並在混戰中刺殺皇帝企圖栽贓在司馬昭頭上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司馬昭正好可以乘機搞個大清洗,除掉一切反對者。

於是,你,成濟,雖然救駕遲了,但皇帝死了,你和司馬昭都沒落下把柄,還給他送了一個極好的搞大清洗的藉口,充分顯示出了你的能力和對司馬昭的忠心,簡直就是人才啊。這種人不升官,什麼人能升官?這種人不發財,什麼人能發財?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曹魏年輕皇帝曹髦與司馬昭展開人心爭奪,無奈司馬家專權日久,朝中權貴,地方世家都唯其馬首是瞻,皇帝才高八斗也於事無補,憤懣的曹髦吟寫了一首潛龍詩後,抑止不住衝動,想以皇帝之尊駕御形勢,親自帶領親隨幾百人,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司馬昭,奪回曹家權柄,大隊人馬出宮,在儒家君臣尊卑觀念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司馬攸等人不敢與皇帝交戰,遇者辟易,司馬昭死黨、中護軍賈充見狀率兵與曹髦大戰於南面宮前,軍士們還是有點怵,賈充轉身對成濟兄弟大喝“司馬公養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成濟與其兄成倅立即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把他戳死。


成濟時雖拜為太子舍人,實是一介武夫,以賈充馬首是從,也是司馬昭一黨,見形勢緊急,護主心切,衝動起來殺了皇帝。等到朝中大臣群情洶湧,陳群子陳泰堅決要司馬昭斬殺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不願意,把罪責推給成濟兄弟,以弒君罪將他們滿門抄斬。形勢發展到這裡,成濟已經沒有存活的可能,也逃不出都城,最多隻能如《魏氏春秋》記載,成濟兄弟不服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頂,大罵司馬昭和賈充,被軍士現場格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成濟想要活命,最好的時機是在南面宮殿時,不聽賈充指使刺殺皇帝,一殺就一定會成為替罪羊,不管賈充會不會有事,他是必然有事的。其時司馬昭篡位的時機還未到,如果時機也到了,倒是大功一件。可能在武夫成濟兄弟心裡,未必不會以為殺了皇帝,他的主人司馬昭就會當了皇帝,他們就是大功臣,把事情簡單化了,沒想到司馬家的根基和朝中派系的角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不聽賈充指使,就只能出工不出力,比如大喊上前,故意打敗跑遠,避開這一仗,賈充雖然會耿耿於懷,但秋後算帳不至於死,最多就是日後難以升遷,又或者用苦肉計,上前被曹髦捅一劍,護住要害接他一招,受傷又死不了,就可以開溜。總之,不能殺皇帝,這節點不是邀功博表現的時候,情況未明保存實力,方為上策。如果萬一手欠,把皇帝喀嚓了,也沒更好的辦法,逃吧,逃到淮南,最好是出國,往東吳蜀漢都行,魏國不能待了,必然會全國通緝,就算不被抓,也會活得很艱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成濟如果靈活一點,也可以腦洞大開,反過來保護曹髦,太子舍人本應是皇帝的人,怎麼可能幫權臣呢?然後半幫半攔的,把曹髦半扶半抱回宮,畢竟,以當時司馬家的實力,實在沒有必要殺皇帝,只要曹髦不要逼到司馬昭無法後退,他的存在威脅不大。架回宮後,把皇帝保護軟禁起來,一場大禍消於無形,這比殺皇帝功勞要大。


南方鵬


個人認為,成濟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除了死,別無二路。

接受命令的後果已經發生,敢對皇帝出手的人,任哪個統治者都不會留,這裡不在贅述。

如果不接受呢?估計依然免不了一死。領導交給你的活不幹,是不是心裡還想著魏室?是不是來臥底的?如此以來,成濟對司馬氏的忠心就值得關注,或許成濟還會被誇獎一下忠君,但估計過後就會被清理。

如果成濟轉投曹髦,依然活不下來,曹髦和司馬氏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估計能搏個忠君愛國之名,不會有生存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