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街亭地图,你有办法防守吗?

检验学


个人觉得守不住。

个人觉得马谡是一个被极度丑化的人,诸葛亮既然能用他独当一面,他不可能连赵括都不如吧?当时据山而守这样的判断肯定也是基于一定的情报判断的。

而且当时马谡守街亭,赵云出箕谷结果是都失败了,只不过一个败的难看,一个败的好看点的区别而已。

当时的情况就是曹魏用尽一切手段要将蜀汉困死在蜀地,再加上兵力国力的不对等,还有蜀汉和东吴关系的恶化,北伐几乎就是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有人说拒城而守,街亭本就小城,而且张郃和马谡的兵力究竟差距多少?马谡上山想的就是依靠地理打张郃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反被张郃包围在山上不敢下来就明白了彼此兵力的悬殊了。

街亭之战看似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的一小战,实际上就是魏蜀两国的国运之争,双方都是拼尽全力的,先天不足的蜀汉有什么理由会成功?看看后面蛮长的两代人的十几次徒劳就明白了,谁来守街亭都是守不住的。


7柒天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一场关键的战斗。由于马谡所守街亭失守,导致这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所以,街亭之战大家很疑惑,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得意弟子,重点接班人,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讲的那样吗?犯了个这么低级的错误。

要想了解街亭是否能守得住,咱们需要了解一下几个方面:

1、街亭及周边地形。

2、蜀国守军兵力和实力。

3、魏国的兵力和实力。

阿呆认为,其实明白人一看就觉得,街亭之战同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塔山防御战如出一辙。目的都是要在险要的地方,阻挡强大的兵力过境。

首先看看街亭及周边地形。

街亭,地处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是汉代长安往天水郡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8公里,宽约1.5公里的谷道,南北方向是险峻的山峰,东西走向的清水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基本沿着谷地东南边缘游走,西岸高于东岸。突兀升起一座险峻的高山,相对海拔在三四百米,山顶平坦,这就是马谡兵败的孤山了。所谓的南山。

再看看马谡的兵马和实力。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总兵力约为十万,分给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的兵马约2.5万。

再看看张郃进攻街亭的兵马。张郃自统4.5万精兵由陇山大路仰攻街亭。的确,曹真派给张郃的,是魏国的精锐部队,是以骑兵为主的快速部队。

阿呆认为,当时的兵力对比是1:2,马谡占劣势。但是,马谡拥有很好的地形优势。如果安排得当的话,是可以抵挡住张郃兵马的攻击,守住街亭的。

首先,马谡把指挥部放在孤山上,是没错的。这里地势高,可以直接看到峡谷里的情况。

其次,冷兵器时代,魏军是骑兵为主。只要做好有效的防御,阻挡和减缓骑兵的冲击力,让骑兵发挥不出优势。

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这是个1.5公里宽的峡谷,中间还有河流。陇东地区是黄土坡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峡谷里挖坑。黄土地带,挖坑容易。工具齐全的话,2.5万人,一天至少挖1万个坑。这每个坑的距离,大约是一匹马跑起来的距离。3天时间,可以让河谷出口地带,遍布陷马坑和松散的土堆。这样一来,进入谷底的曹魏兵马,都会拥挤在谷口滞留不前,难以发挥骑兵优势。

2、在谷口挖出壕沟。1.5公里的壕沟需要点力气和时间。但是,只要这个壕沟挖出来了。这街亭就守住了。用壕沟挖出的土,在我方堆出防御强。由于土质松软,人和马都很难爬上来。

3、防御坎上插满鹿角。

4、留出一两个通道来,重点防御。集中弓箭手,长矛兵,组成防护队。

这样,利用地势地形,破坏对方的优势。再集中优势兵力,组成梯队防护。这样,一比二的防御,坚守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关键的难点在于,修筑的时间是否能够满足。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来搞防御建设,狙击曹军应该是没问题。这比林彪的塔山防御战要优势的多。起码没有大炮的轰炸和头顶上的飞机轰炸。

阿呆认为,街亭是可以守住的。


阿呆梦话


街亭之战诸葛亮实在是输的冤枉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是输在战略上,也不是输在战术上,而是输在用人上。

在这里,我们来一步一步还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的街亭之战。

一、街亭在哪里?

街亭也叫街泉亭,大概位置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在三国时期属于天水郡略阳县管辖,街亭正好在长安与陇右的中间位置,是从关中的长安、陈仓进入陇右的唯二通道,另一个通道是上邽。



从关中平原进入陇右五郡,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陈仓经渭水边的陆路到上邽,这条路叫渭水道,再从上邽进入陇右,这条路是小路,不适合大兵团行走,只适应小部队通过;另一条就是从长安到街亭的大道,叫陇山道,这条路也是当时张郃走的那条道。

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在陇山道谷口有城池扼守道口,城内有水源。街亭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山叫龙山,也叫断山,也就是马谡驻守的山。



守住了街亭,魏军就无法从陇山道进入陇右,诸葛亮就能在陇右收割郡县,而另一条进入陇右的道口上邽当时被诸葛亮亲率蜀军团团围住,魏军所有进入陇右的通道都被蜀军暂时控制。

二、诸葛亮的目的和战略部署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228年,当时的魏国一心就盯着东吴,大军都在与东吴交界的边境,压根就没有把弱小的蜀汉放在眼中,蜀汉自夷陵兵败,刘备去世,南中叛乱,在魏国眼中实力非常弱小,弱小到魏国在与蜀汉交界的关中地区军备松驰。



1、疑兵: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姿态,吸引魏国主力曹真的军队。

2、主攻方向:陇右。诸葛亮亲率军队进攻祁山,围住上邽,之后开始收割陇右五郡。陇右五郡中,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战而降,仅陇西郡和广魏郡拒不投降。

3、主守方向:街亭。诸葛亮派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镇守上邽北边的街亭,阻挡魏国的援军。诸葛亮还不放心,同时派出高翔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魏延率领一支军队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三支蜀军呈犄角之势。



三、战场形势

由于赵云和邓芝的疑兵在箕谷和斜谷道吸引了魏军曹真的主力,在战争初期,诸葛亮成功的实行了调虎离山之计,开始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围上邽,取陇右三郡,派马谡、王平、高翔、魏延分守街亭及附近地区。

当蜀军主力出现在陇右时,魏国就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意图,魏明帝曹睿反应神速,立即从荆州前线调张郃赶往街亭,曹睿亲自坐镇长安。



张郃是从荆州南阳郡先赶往洛阳,再从洛阳带领5万大军出发,但实际上张郃是先率骑兵部队急行军,仅仅用20多天,就从洛阳赶到街亭,从洛阳到街亭有700多公里,张郃军行进速度非常快,但实际上只有张郃的骑兵先头部队,约有五千人左右是率先到达街亭的,张郃的步兵大部分是掉在后面的,远远赶不上骑兵速度快。

在街亭马谡率领的蜀军实际上与张郃军队数量差不多,马谡是驻扎在山上的,街亭城内可能有很少的蜀军,张郃击败马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围山断水源,人最多只能忍受3到4天不喝水,蜀军也储存不了多少天,最多7天,蜀军全线溃败,没水喝,人都要崩溃。



马谡一败,街亭失守,左边的高翔又被魏将郭淮击败,右边的魏延被张郃堵在山谷中,只得后退,蜀军在街亭全线溃败。

街亭一败,诸葛亮在陇右的军队有可能会被魏军断了归路,只得撤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失败了。

如果你是街亭守将,你怎么防守?

街亭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守住的,在长时间内是绝对守不住的。



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守街亭,而延缓魏军的进攻,为诸葛亮在陇右的军队争取时间,我估计这个时间只需要马谡守一个月,只要守住街亭一个月时间,诸葛亮完全能拿下陇右五郡,然后马谡就可以撤军了,陇右全部易帜,魏军再来也得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就不是那么好打的了。

我只需要守住一个月,那么只需要据城死守,张郃根本无法破城。

为什么?

攻城是需要攻城武器的,张郃轻骑兵急行军,是根本带不了攻城武器,张郃即使赶到了街亭,看到据城死守的蜀军,张郃是没有办法破城的,只能等待攻城武器到位后,这都是需要时间,那个攻防战打的就是时间,谁更能争分夺秒,谁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守街亭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据城死守,同时在张郃未抵达这段时间内加固城防,如何加固城防?

1、挖护城河,将水源引入护城河;

2、加高、加固城墙;

3、设置内墙;

4、城内挖横沟,防止敌人挖地道。

如果魏军后续部队全部到达,街亭还是守不住,不过只要能延误魏军进入陇右的时间,诸葛亮也会取得北伐的重大战果,然后街亭蜀军有序撤退,也不至于落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当道据守确实可以保证不被击败 但无法完成任务

关于街亭之战,不管是诸葛亮、王平的当道据守,还是马谡的上山据守,都必须要了解马谡军和张郃军的目的。

只有从目的出发,才能看得出来战术布置是否妥当。地形和兵种只是作战的条件。

马谡军的目的是阻止张郃军进入陇西,给诸葛亮完成接受天水三郡的时间。

张郃军的目的是快速进入陇西,平定天水三郡的叛乱,稳定陇西人心。

即:马谡守街亭,是不给张郃能够进入陇西;张郃攻,是为了有路进入陇西。

因此问题就来了:

除了街亭,张郃可以绕路吗?

或者说:

当道据守真的可以阻止张郃进入陇西吗?

街亭的地形

街亭是今天甘肃天水秦安县陇城镇。

街亭的基本地形是:

南北两山夹一河一路

见下图

北山因为有河流的阻隔,不需要防守,只需要固守河南边的平地即可,即当道固守方案。

当道固守方案确实可以免受张郃断绝水源的困难,但就放弃了南山这个制高点。因为南山虽然算是山,但并不高,坡度也平缓。见图:

南山一旦被张郃占据,张郃可以:

1、在上山放箭射击山下当道固守的马谡军,配合正面进攻的曹魏军,如下图红圈处;

2、从山上绕路,或从后方袭击当道固守的马谡军,配合正面进攻的曹魏军,如蓝线;

3、甚至张郃直接绕路,不理会马谡军,直奔天水三郡。

放弃南山,就等于给张郃夹击马谡军的机会。

马谡大部队守南山,目的有二:

1、把王平当道留守的1000多人马作为诱饵;

2、控制南山的制高点,不给张郃夹击的机会。


马谡为什么失败

1、马谡和王平二军并无配合。面对张郃军断绝水道,马谡和王平没有夹击,而是继续固守。二人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兵力太少的缘故,害怕自己一旦移动就会被张郃以重兵攻取。

无论是失去王平固守的当地城寨,还是南山上的马谡军据点,都足以让张郃占据有利地位。

2、双方兵力优劣太明显。张郃军有5万人,马谡军不详。但从王平本部只有一千人左右,估算马谡军不最多不会超过2万人。


结论:

马谡采取山上、山下同时据守的方案,并没有错。只是可能是因为马谡军人少,在面对张郃的优势兵力面前,无法在街亭狙击张郃军。

第一次北伐颗粒无功的关键是在于诸葛亮过于贪功——一心想要吞并整个陇西,而非步步为营,先占据陇南,以渭水为界,日后趁机蚕食。

如图:

先占据理县、西和、天水等陇南之地,作为进攻凉州的基地,才有资本去蚕食。虽然诸葛亮突袭凉州,导致曹魏大惊,更让天水三郡直接投降,但诸葛亮是没有预料到曹魏应对策略如此之快。

街亭之战不在于守,而在于阻拦曹魏军进入凉州。街亭守住了,但曹魏军进入凉州了,也是没有用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只要是一个头脑稍微正常,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军人,都可以守住街亭。

一,双方的兵力对比并不悬殊,马谡是二万五千人,张郃是五万步骑混合兵种,但是由于长途跋涉,步骑不可能同时达到战场,所以,双方实际交手的兵力应该是基本相当,而且,因为街亭地形的原因,即使是已经到达战场的部队也不可能全部投入战斗。这一点,从马谡失败后王平能够以区区千人“鸣鼓自守,郃不敢逼”的情况来看,张郃到达街亭的部队肯定不多,否则,以区区千人的小部队,面对五万大军,就如同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只孤舟一样,根本不需要打,踩都把他们踩死了。

二,在攻防战斗中,防守方一般都有一定的优势,进攻方往往要投入数倍的兵力才能产生攻击效果,如果防守方是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往往可以以一当十,当百,诸葛亮就在陈仓被郝昭以一千多人阻击蜀汉数万大军,霍峻在葭萌关以数百兵力阻击张鲁数万大军一年多,即使是在野战中,只要防守方及时筑起野战工事营垒,多设置壕沟,拒马,寨栅,以强弓硬弩阻击攻方也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李陵曾经以五千步兵转战大漠千里,力抗匈奴八万骑兵,就是以淄重车围拢作为临时营寨,以强弓硬弩,长枪大戟拒敌,击退匈奴的进攻就拔营而去,沿途都是延着山脉撤退(可以减少一个方向的防守),扎营的时候选择有水源处扎营,所以,转战千里始终不落下风,而且还射杀匈奴骑兵过万。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个典型的战例,曹操在宛城被张绣击败,损失了大将典韦,全军溃败,于禁所部处变不惊,立即在当道下寨筑垒,放曹操的败兵过去,然后严兵整甲击退张绣的追兵,受到曹操的高度赞扬。

三,街亭的地形既然是两山夹一平川,旁边又有河道,应该是天然的阻击战场,从南侧的山包到河道一线布置堑壕,拒马,寨栅阻挡魏军的进攻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多设几道防线,在南山上设一支偏师控制制高点,策应下面的防线,基本上就可以有效的阻击对方了,即使是所有的防线都被攻破,还可以背靠南山结寨自保,如此,魏军在淄重部队没有通过之前也无法长驱直入的增援陇西,即使是淄重部队已经通过,蜀军依然可以尾随魏军进行袭扰,如此,张郃的部队即使勉强能够到达陇西,也是疲惫不堪了,而且由于在街亭耽搁了时间,陇西的形势如何发展殊难预料,有可能因为张郃不能及时的驰援而导致诸葛亮完全控制陇西,给曹魏彻底打败诸葛亮带来一定的困难。


狼的影子716


首先我们要看清楚街亭的地图。

从陇山西山口韩店的位置到达街亭有多条路可以到达,距离都在30-40公里范围,骑兵半天之内到达没有问题,步兵在一天内可以到达。先解释下这张图,为什么街亭更重要,因为从韩店到莲花这一段明显路更好,而且庄浪这一段也有水洛河可供取水。第一,当时庄浪并非城市,沿途仅有小村落,这是非常不利于补给的。第二,韩店到莲花沿线在当时是一条独路,不是现在这样四通八达,而且其向北的路于东西对峙并无多大意义,毕竟再往北翻越陇山的口子太远了。第三,这条线路相比于街亭这条清水河河谷距离略阳较远。所以街亭在当时更重要。但是,这并不妨碍战时紧急行军,那为什么魏军一定要战街亭呢?

我们可以在图上看到,水洛河和清水河两个谷底在莲花镇是交汇的,这个交汇很要命,因为魏军若从庄浪出莲花再进略阳,那马谡就可以从街亭拦腰堵住,同时从街亭北面小路出兵到庄浪来个关门打狗,那魏军就只能坐以待毙。如果魏军发挥骑兵速度优势比马谡提前到达和经过莲花去略阳,那马谡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在莲花屯兵,坐等魏军饿死在略阳甚至天水。所以魏军一定要打下街亭,而不能置街亭于不顾。

大图上列出了魏军可能进军街亭的路线。从小地图看到,街亭是个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除了南面要翻越大山不利于骑兵行动外,另外两条路都是可以通行的。这样一来,马谡相当于要防守两个800-900米的正面,史料上马谡领兵不超过2.5万人,张郃带了5万人,这样马谡无论如何都没有优势兵力来保证能够完全防住张郃。

从张郃断水道的实际行动看,魏军应当是沿清水河谷进军的,因为从庄浪通道南下断水道需要绕过马谡驻军地到达河边,这会分散兵力,并增加攻击难度。

从具体的战役过程看,马谡到达街亭时张郃应当已经过了韩店(毕竟魏军是骑兵),否则马谡不至于在街亭停下防守。这样就导致马谡没有办法选择隘口防御,甚至也没有时间在街亭修工事。但大路口步兵对骑兵是很难防的,有人可能会说选择纵深防御,多几道防线,但马谡因为兵力有限,且仓促应战,很难下此决心,因为在没有好工事的情况下步兵对骑兵反而容易被冲垮,况且这种不怎么宽大的正面也难以实现局部数量优势,毕竟战场摆不开。

所以马谡不得不上山,同时令高翔和王平各带点部队迟滞魏军,然后自己带人从山上冲下来。很显然,马谡非职业军人出身,战术能力很欠缺,高翔和王平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战术和兵力配置有效地迟滞了魏军骑兵,马谡则不敢作此想,最后反被断水自乱。

如果我们把街亭之战放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来看,会看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否决了吴懿和魏延奇正结合,奇兵进子午谷,大军走斜谷取陈仓的计划,选取了箕谷疑兵,大军出祁山的打法。这个打法不能说有错,毕竟走祁山进陇右能就地补给,还能占据凉州以整合西羌,为蜀国赢取战略空间并为下一步出陇东做准备(诸葛亮显然不认为以魏国之强能一战灭国)。而大军走斜谷中途无补给,奇兵走子午谷更是凶险异常,且无法争取西羌。于是兵力就分为两路,东路赵云邓芝1万人出箕谷,西路作为主力占祁山进陇右。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今陇右后,天水南安投降,陇西郡却始终不降,所以诸葛亮不得不分兵攻打陇西。

陇右两郡投降后,魏国反应很快。第一,曹真出箕谷顶住赵云邓芝(事实上曹真是胜了,还不只是防住了)。第二,镇守陈仓的郭淮迅速西进攻击天水,但在冀县被诸葛亮本部阻挡(这就是诸葛亮不敢离开天水去街亭的原因,否则天水一失,街亭和陇西的蜀军就再无存活可能了)。第三,司马懿张郃急行军驰援陇右,不能让诸葛亮在西面取得战略优势。同时由于天水过不去,其他如子午谷、骆谷道、斜谷都直通汉中,容易被堵在谷口被灭,所以没法实现围魏救赵,只能翻越陇山从街亭略阳进天水。

这个时候街亭就很重要了,因为街亭一失,天水也就不保,那进攻陇西郡的部队也就没法保住了。街亭丢了后,王平紧急退回略阳和天水迟滞魏军,诸葛亮紧急召回陇西郡部队,并要赵云邓芝疑兵以阻止曹真进兵(其实曹真也不会随便聪箕谷进兵),同时迁陇西南安天水居民入汉中充实人口(曹操退出汉中时迁走了大部分汉中居民)。街亭丢后诸葛亮还有时间干完这些事情,说明山地情况下骑兵的优势被大大弱化,步兵分散袭扰也会对他们行军速度造成很大干扰。这也是后来魏蜀能够长期对峙的原因之一。

说明:最后一张图用的是网络图,文中论述也参考了很多大神的观点,由于找不到原作者是谁,所以无法致谢。若有侵权,请留言。





Tchanshilam


看着街亭地图,稍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有办法防守吗?

如果能够穿越回到三国时期,那肯定有办法防守!

历史上,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

据史书记载,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诸葛亮则亲率大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诸葛亮进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率领军队,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

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指挥混乱,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大军到后,包围南山,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

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将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来,诸葛亮挥泪将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处死,夺取黄袭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如果穿越回去,肯定能守住街亭

如果现在穿越回到三国时期,作为街亭守军大将,肯定能够守得住街亭。原因有三:

1、了解历史,知道守卫街亭,一定要选择山下,而非山上。要守住水源,守住城镇,士兵的食物、水源、物资等基本保障需要在山下解决,而街亭南山是一座孤山,一旦被围,很难突围;

2、作为守军大将,一定要听从军师诸葛亮节度,听从副将张平建议,不能刚愎自用,胡乱指挥,要严明法纪,调度有方;

3、要明白军师诸葛亮的用意,街亭防守是个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要好好经营街亭,而非与张颌大军决一时之输赢。因为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已经归降,只要守住街亭天险,就能,进可取长安,退可回汉中。随着时势发展,更多郡县背叛曹魏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历史不会重演!时代不会再来!您们认为呢?欢迎评论留言!


管理故事会


对于街亭的位置,街亭的地形都众说纷纭,这样的假设十分困难。但是,从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从那个战斗里推断出一些情况。

一、街亭从来都不是什么军事要地。那些把街亭描述成山高谷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的人,是完全出自自己的想象。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来说吧。街亭这个地方,在几千的战争史上,除了马谡在这里打了一仗,再也没有打过第二仗。也没有人听说把这里说成兵志要地。不但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祁山打来打去,再也没有在街亭有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在这前后,频繁的军事行动中,也没有人去控制街亭这个地方。

这已经够说明问题了。就连一些人奉为圣经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也亲口说街亭不是险要之地: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因此,那些极力夸大街亭险阻的人可以休矣。

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战术意图。

既然街亭不是要地,可是,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里,它是怎么变成要地的呢?这与诸葛亮的战略和战役设想有关。

首先,诸葛亮和魏延的分歧。魏延是要堵住潼关,袭取关中。而诸葛亮是要兵出祁山,占领陇上。有人由此评价诸葛亮不敢用险,但是,这些人没有根本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诸葛亮几次北伐,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得地。因为当时的汉中和关中屡遭战乱,地广民稀。占领这样的地区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诸葛亮北伐只有一次是以攻打陈仓为目的的,其他都是寻求野战,消灭曹魏主力为目的。

因此,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就是,吸引曹魏主力野战,给以歼灭性打击,最后再占领曹魏的地域。这种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意,打歼灭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很超前了。因此才会不被魏延吴懿他们所理解。

这一次北伐也是如此。诸葛亮把矛头指向陇西,就是要调动曹魏的主力来援,创造机会去消灭它,然后再实现占领关中的战略意图。

为此,诸葛亮专门放弃防守关陇道,放弃守卫天险陇坻,让曹魏的中央机动兵团张郃部进入陇西。诸葛亮则在祁山一带严阵以待,寻求歼敌。这样,街亭就成为了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的战略据点。

三、诸葛亮在街亭的布阵。

我们从当时历史的种种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重兵集团一直保留在祁山一带,没有分散。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有三个郡南安、天水和安定投降了自己,就分散了兵力。他派往各郡的兵力是有限的。他派去攻打陇西的军队,被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给吓退,就可见他分派的兵力稀薄。

诸葛亮留下陇西不攻,为的就是大造声势,吸引曹魏的援军尽快到来。这与现代的围点打援的战术相似。这样,诸葛亮的军队就占有主人的地利,以逸待劳的优势。因此他的主力一直在祁山一带养精蓄锐,准备和曹魏主力一战。

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出诸葛亮对街亭一战的意图。诸葛亮以陇西为诱饵,吸引张郃主力远道而来。然后他开放陇关道,放张郃进入陇上。

然后,诸葛亮以街亭为前沿的战略支撑点,吸引张郃主力,疲敝张郃军队,然后以魏延和吴懿的主力和张郃决战。这样一来,张郃很难逃掉失败的命运。这样,街亭就成为诸葛亮刻意打造的要地,守住街亭对诸葛亮的计划至关重要。

四、如何守住街亭。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守住街亭,拖住张郃,让他进退两难。然后在磨去张郃的锐气后,再以主力与其决战。出于这个目的,诸葛亮才在街亭布下了阵地。

我们可以看到,史书上记载,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示,不下居城,阻居南山,被张郃断了汲道,被打得大败。这说明了街亭的地形,在街亭是有城寨的。

既然有城寨,那么利用现有的设施,构筑一定的防御工事,就能够保证街亭不失。如果张郃胆敢强攻,那么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诸葛亮的后续部队,以魏延和吴懿带领的主力在张郃困乏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我们看来,这个战役企图是可能实现的。张郃的主力是骑兵,再加上远来赴援,肯定不具备攻坚的能力。如果强攻已经筑有防御工事的街亭,很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如果撤退,只有撤往陇西这个唯一的据点。诸葛亮再以一部分兵力堵住陇坻,率领主力尾随其后,张郃很可能会陷入包围之中。这一切都决定于街亭的得失。

从外面上面的分析,外面可以得出结论,守住街亭是一个十分轻松的任务。并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只要在街亭依托原有的城寨,构筑严密的防御设施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只要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的人,或者只要是个听话肯干的人,就能够守住街亭。


历史笑春风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在分析街亭之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形势。

街亭之战的形势

要分析街亭之战的形势,我们就应该看《三国志》的描述,而不是《三国演义》。

实际上当时诸葛亮的战略目的并不是长安,而是陇右地区。那一次诸葛亮先是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动赵云、邓芝率一支偏师佯装成主力进攻陈仓,魏军中计,由大将军曹真率主力部队在陈仓和赵云对峙,所以街亭之战的时候赵云是不可能去守街亭的,因为当时来说赵云还在陈仓。

之后诸葛亮的主力走了祁山大道,几乎拿下了整个陇右地区,当时还剩下陇西城没有攻下来,所以一旦陇西拿下,那么整个陇右就落入了蜀国手中。如果陇右到了蜀国手中,那么之后诸葛亮进攻长安就比汉中进攻长安要容易许多了,陇右地区到长安是平坦的大道,而且陇右产粮,可以解决诸葛亮大军的后勤问题,并且占领了陇右地区还可以为蜀国提供更多的兵员。

得到诸葛亮进攻陇右的消息,魏国皇帝曹睿立马坐镇长安,掉来了荆州的大将张郃,率五万骑兵迅速驰援陇右。从长安到陇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一条是陇山道。

诸葛亮当时在陈仓渭水道和郭淮对峙,如果张郃要快速驰援陇右,就只能走陇山道,而街亭就在陇山道的必经之路上,所以街亭就成为了双方的焦点。

再说一下诸葛亮的阵容情况,当时蜀军的另外两名大将,魏延和吴懿正在攻打陇西城,所以街亭之战他们也不能参加,因此才剩下了马谡、王平、姜维这些人在诸葛亮的大营之中。而王平、姜维当时都是魏国投降过来的,让他们为主将去守街亭实际上诸葛亮是不放心的,而马谡和诸葛亮亦师亦友,私交非常好,能力也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所以诸葛亮最终派出了马谡为主将防守街亭。至于人选问题,向来是争议非常大的,个人认为王平实际上是最佳选择,因为此人擅防守。不过这是后话,我们还是按照题目的设定,还是马谡为主将来防守街亭。

街亭攻防战分析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马谡在街亭拖住魏军,毕竟魏军主将是张郃,基本是从三国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大将,一直打到了三国末期,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张郃是满级满经验的大将,当时天下能和他匹敌的很少,再加上他带来的五万骑兵基本都是魏军精锐,所以要赢下来基本是不现实的。

之所以街亭重要就在于,街亭是通往陇西的必经之路,我在地图上标的红色粗线条就是通往陇西城的道路,街亭正好处在两条道路的交汇低点,所以守住街亭就至关重要了。

按照当时的历史记载,马谡是防守了南山,图中标红色的就是当时蜀军的布置情况,蓝色是魏军张郃的布置情况,大概如此。可以看出,魏军三面包围山上的蜀军主力,断绝了水源,那么山上的蜀军基本就只能等死。而王平驻守在街亭城里的部队才1000多人,根本没法救援马谡,再加上南山实际上地势平缓,冲下来也不能对张郃造成多大的冲击,所以就一直被困住了。

因此可以说,马谡的策略本身就错了,对付张郃还是要按照诸葛亮的安排,狙击住对方就可以了,而马谡的想法是打败张郃,确实是太不切实际了。

那么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当道挡住魏军,可行么?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当道阻挡魏军,那么南山和北山都是要有一定的兵力防守的,因为一旦放弃南山和北山,那么魏军占领了那里,一是可以从高处尽望街亭城内的蜀军东向,二是可以绕过街亭驰援陇西城,三是可以绕过街亭,直接从背后包围街亭。

所以如果按照这样防守街亭,那么接下来就会成这样的局面:

由于魏军多为骑兵,而蜀军多为步兵,魏军善于平地作战,蜀军善于山地作战,街亭城只要守住就行,两边因为是山地,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就只能用步兵攻击,所以这样打的话,基本就是胶着状态,双方就基本是打消耗战了。从指挥上来看,张郃犯大的失误的可能性很小,毕竟是老司机了,如果蜀军这里也没有什么失误的话,基本就耗住了,就看蜀军能不能在这里拖住魏军了。因为这个时候时间就是胜利,拖的时间越久,魏延那边打下陇西城的概率就更大。

当然,实际上马谡还可以考虑层层防守。

如上图,从街亭到陇西城,也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而且过了街亭之后,这条路实际上是很窄的,这条路上也有足够的水源。实际上在一边和魏军消耗的同时,也可以出动一部分部队在这里层层布防,一旦街亭防线失守,还可以继续守剩下来的路段,因为蜀军的目的不在于打败张郃,而在于拖住张郃。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所谓的要马谡当道挡住魏军也是有这样的打算的,就是层层设防,一道防线没有守住就守下一道防线,再加上道路狭窄,张郃的兵力优势在这里无法展开,就只能一层一层地消耗下去,马谡只要拖住魏军,赢得时间就是胜利。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要守住街亭,一开始的目的就不能是打败张郃,而是拖住张郃。其次是不能只考虑死守街亭防线,因为死守街亭防线,并没有一定能守下来的把握,而是要层层防御。蜀军的目的在于拖住张郃,不让张郃去支援陇右,只要能拖住张郃就赢了。综合街亭地区的地形来说,应当是层层防御更妥。


老威观史


从全局观来分析,防守只能给反击赢得一定的准备时间,从局部观分析防守离不开全局下达的指令,灵活的攻防意识,将领与士兵的整体作战素质息息相关,孙子兵法中提到,治道,天时,地利,将才,谋略,但我想的是战争的起源是什么?我对战争的看法是,战争是一种格局知识结构不到位而起到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谭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