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忠賢主政時期大明王朝外能禦敵、內無暴亂?

一德格天1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後人對大明王朝的評價。

自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國建都南京,後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歷十六帝,共計276年。

這近三百年曆史的大明。

有橫掃漠北之豪邁,有七下西洋之壯舉,也有萬國來朝之盛世;

有土木之變的驚恐,有權奸弄權的無奈,也有煤山樹下的嘆息。

但是這些到“朱由校”的時候就快結束了,初登帝位的朱由校大量啟用東林黨人,國之柱樑開始腐爛。


朱由校犯了一個大忌,就是防範臣子,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他以為東林黨裡都是他的人,但是他沒有想到連自己都只是東林黨手裡的籌碼。

東林黨人得到重用後,大肆排擠其餘朝臣,如“浙楚齊”三黨人士。就在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告訴三黨官員,說:“來跟我混吧,我幫你們對付東林黨,讓你們升官進爵”。這個站出來的人就是“魏忠賢”!

魏忠賢,萬曆年間被選入宮,而且其是自宮的,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狠心的。明朝有兩個混的最好的太監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入宮的,一個是魏忠賢,另一個就是他的前輩,一手造成“土木堡之變”的“王振”。

入宮之後的魏忠賢勾搭上了皇長孫的乳母“客氏”,並與之搞起了對食的關係。

何謂“對食”?就是深宮大院內的太監與宮女為了不孤獨,排解寂寞,於是便結成一對,就像夫婦那樣互相照顧,這種行為就叫做“對食”。

在皇長孫,也就是“朱由校”繼位之後,便封其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於是與之對食的魏忠賢也水漲船高,做上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介紹過一些明朝的太監機構,而司禮監就是其中權利最大的。

此時的魏忠賢是有這個實力講這個話的,以前他沒有機會將觸手伸入到外庭去,但是被東林黨這麼一鬧,魏忠賢終於有了機會。於是他把“齊楚浙”三黨,拉倒了自己這邊,並組成了一個新的黨派“閹黨”。

得到外庭勢力後的魏忠賢借“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件案子為由,痛擊東林黨人,於是大量東林黨人入獄,甚至處死。


內外大權共掌一手的魏忠賢終於興奮了起來,他排除異己、培養親信,手下竟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他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當年堅固的地基已經腐朽,挺立的樑柱也已腐爛,大明這座大房子真的要坍塌了!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駕崩。信王朱由檢繼位,即明思宗,年號崇禎。崇禎即位後,銳意剷除閹黨改革朝政。剷除魏忠賢勢力,處死奉聖夫人客氏。閹黨其它分子也被貶黜或處死。然而崇禎用人多疑、剛愎自用、舉棋不定導致局勢愈加糜爛。


猶記得崇禎評價過張居正這樣一句話:“思陵之季,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結束。

為什麼大明會忘於崇禎之手?為什麼不是滅於天啟之年?為什麼說魏忠賢不死,而大明不滅?

在我看來,明朝這座大房子,地基已損,樑柱已腐,奸惡的魏忠賢卻是這裡面最粗的一根“爛柱”,但是這唯一一根能夠支撐房子的爛柱也被砍掉了,房子最終也坍塌了。


無古無今


一、魏忠賢的崛起是皇帝平衡權利的產物

“土木堡之變”折損了明軍精銳兵力20多萬,這幾乎是明軍精銳力量的全部;還損失了文臣武將52名,其中包括四朝元老張輔在內的大批元勳貴戚將近10人,這使得當朝的勳貴幾乎被一網打盡,從此武將和勳貴在明朝政治中再無影響力,也就由此導致了文官獨大的局面,皇帝的權利也受到極大限制。 比如正德皇帝時常想出宮,想恢復武將的勢力,且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然而他還是未能徹底擺脫文臣的控制,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再比如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也是以皇帝的妥協,文官的勝利而告終。天啟皇帝正是看到“文官獨大,皇權受限”,才大力扶持以魏忠賢為代表的宦官來制衡文官,讓他們鬥得死去活來。

總而言之,魏忠賢的崛起是皇帝平衡權利的產物

二、魏忠賢掌權期間國家稅收有保障

明朝的稅源主要是農業稅,而明朝末年土地基本被文官代表的地主階級所佔有,這些人作為納稅人時偷稅漏稅、隱匿田產,想方設法的少繳稅或不交稅;作為皇帝派到地方的收稅人時,也是儘可能的敷衍了事,不能盡職盡責。由於文官之間利益網錯綜複雜,皇帝對此也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魏忠賢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他就像皇帝手中的利刃,在對付文官集團編織的龐大利益網時,能夠快刀斬亂麻,不再處處掣肘。有了魏忠賢,天啟年間的稅收雖不見大增,但也不至於減少。有了稅收保證,明朝的軍事實力不至於衰敗太快。

崇禎上臺以後,剷除了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導致文官獨大。而此時恰逢戰時緊張,軍隊急需用錢,國家沒錢,所以就只能加稅。但稅賦越加越重,可收上來的稅卻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應該交稅的小民都繳稅了,應該交稅的地主階級卻依然未繳稅,加徵多少都不會繳。至於虧欠稅賦的,反正已經欠著了,欠一年的也是欠,欠兩年的也是欠,就那樣欠著,皇帝也無可奈何。那些徵收不上來稅的地方官們,下聖旨催他們也沒有用,就算被罰俸,或被罷官也無所謂,反正錢是已經撈夠了。

三、魏忠賢掌權期間的軍事戰略基本穩定

天啟年間,明朝在遼東對女真基本以守為主。具體的防守策略是在正面戰場廣築堅城,節節抵抗,在敵後戰場,扶持毛文龍,打游擊戰,做戰略牽制,使女真始終不能全力的正面進攻明朝。

魏忠賢掌權期間雖然在人事安排上有些瑕疵,但是總體的軍事戰略基本穩定,始終堅持正面和敵後戰場相結合的軍事戰略,以求延緩女真的入侵。而且他對在敵後的毛文龍很是重視,不斷給他加官進爵,儘可能的滿足其軍需要求。就這樣,毛文龍對女真的牽制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成為了女真的心腹大患,對方欲除之而後快。

四、崇禎剷除魏忠賢以後,若不讓文官獨大,崇禎或許還能多活幾年

崇禎上臺以後,剷除了魏忠賢,卻沒有扶持其他的宦官勢力來制衡文官。最為致命的是他還啟用了被文臣吹捧的袁崇煥,還被他的“五年平遼”大計所忽悠,讓其全面負責對女真的正面戰場。但袁崇煥由於過去長期被閹黨打壓,因此他一朝上臺並未率先推進他的“五年平遼”大計,而是想方設法除掉閹黨人士毛文龍。

  • 第一步,切斷毛文龍的軍需供應:毛文龍處於敵後,孤懸海外,本就軍需供應困難,甚至還要發動部下到深山老林去挖人參賣給商人換糧食,以此彌補軍需不足。袁崇煥切斷其軍需供應以後,毛文龍的處境就變得極為艱難,其部下冬天凍餓而死者甚多。

  • 第二步,誘騙毛文龍相見,矯詔斬殺毛文龍:為什麼要採取誘騙的方式?1、毛文龍與他同級互不統屬,他不能直接命令毛文龍前來相見;2、毛文龍對他的戒心很大,不會輕易與他見面。由於毛文龍的軍需由袁崇煥供應,因此袁崇煥以商議軍需供應的藉口,邀毛文龍見面。而毛文龍正為軍需供應著急,不得不與袁崇煥見面。二人剛一碰面,袁崇煥就把毛文龍當場拿下,然後矯詔宣佈了十二條大罪,便要斬殺毛文龍。毛文龍辯解不過,就說,“要斬朝廷大臣必須經過三堂會審才能明證典刑。你沒權利此刻殺我。”但袁崇煥依然毫不猶豫地一劍刺死了毛文龍。崇禎皇帝念及袁崇煥的“五年平遼”誓言,也就沒有計較袁崇煥矯詔誅殺大臣的事情。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以後,毛文龍的部下立馬分崩離析,女真趁機招攬了其大批精銳。就這樣,女真不但除掉了心腹大患,還得到了火槍,紅衣大炮等神兵利器,從此明軍的火器優勢也蕩然無存了。還有毛文龍手下的大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也投靠了女真,這三人與吳三桂並稱清初四大藩王。

從此之後,遼東局勢急轉直下。不但遼東守不住了,而且還被女真頻頻侵入關內大肆掠奪,每次都能滿載而歸,甚至時不時在北京城下耀武揚威一番,明朝滿朝文武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黎民百姓和大量的金銀珠寶被女真掠走。這樣一來女真得到了大量人口和財富,不斷壯大;而明朝,人才兩空,日漸衰落。

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大計只能是紙上談兵了。不過,他的大計本來也沒有打算通過戰爭實現,而是想通過與女真和談來實現。殺毛文龍就是給女真投名狀。所以,崇禎最後活剮他,他也不算冤。

綜上,魏忠賢主政時期大明王朝外能禦敵、內無暴亂。


古時今月


魏忠賢(1568年-1627年),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明末宦官。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是幽夢的奸臣。

實際上,在魏忠賢擔任司禮秉筆太監之前,明朝就已經內憂外患。魏忠賢專政的整個時期,依然內憂外患不斷。

在魏忠賢專政期間,即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滿清兵就先後攻取了瀋陽、遼陽,大明朝損兵折將。陝西、寧夏的援兵半路就都逃跑了,可見明朝的衰敗。而且南方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殺巡撫徐可求,據重慶,分兵陷合江、納溪、瀘州。

天啟二年滿清兵攻取西平堡,副將羅一貴戰死。山東白蓮教徐鴻儒也舉旗造反陷鄆城等。

天啟三年,紅夷佔據澎湖。貴州官軍三路進討水西,副總兵劉超被打敗。

天啟四年,長興民吳野樵殺知縣石有恆、主簿徐可行。後來明朝將領王三善回師途中遭遇埋伏,全軍覆沒。這一年,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

天啟五年春滿清兵攻取旅順。明朝朝廷內部,魏忠賢也大興文字獄和黨爭,把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大臣投入監獄,不久,大部分人就被殺害。

天啟六年春,滿清兵包圍寧遠城,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南方的安邦彥侵犯貴州,官軍被打敗,總理魯欽被殺。

天啟七年,澄城農民暴動,殺知縣張鬥耀。滿清兵征伐朝鮮。

天啟七年(1627)秋八月,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即位。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守墓。在去鳳陽途中,魏忠賢仍豢養一批亡命之徒,朱由檢聞報大怒,命錦衣衛前去逮捕,魏忠賢得到消息上吊自殺。

可見,魏忠賢當政的整個時期,明朝都是內憂外患不斷,而且接連失敗。


南宮外史


魏忠賢在百姓眼中很有可能是天,魏忠賢不增收百姓稅收,只是增加一項商人的商業稅,就這一項不僅充實國庫,而且對於百姓更是實施減負減稅,更是安撫了百姓,讓百姓吃飽飯,這一點,可以說魏忠賢做的確實很好。用人上,魏忠賢也有一套,像袁崇煥等人都是他提拔重用的,而且軍事上,魏忠賢培養士兵和將軍,大力花費軍費。但是魏忠賢的一些舉措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東林黨想盡辦法要拉魏忠賢下馬。崇禎上臺後,重用東林黨,結果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魏忠賢,隨後東林黨取消商人的商業稅,加大加重百姓稅收,這也是為什麼李自成他們會造反的主要原因,至於袁崇煥的死應該也和東林黨有關,袁崇煥畢竟是魏忠賢發現並一手提拔起來的,為了防止袁崇煥為魏忠賢報仇,害死袁崇煥也在情理之中,東林黨為了做婊子立牌坊同樣會編制袁崇煥罪名。


用戶52157040082



125878215蜂獾


錢!

魏忠賢徵收礦產稅,補充國庫,採購西洋火器裝備軍隊,在遼東給後金重創。徵收礦產稅,沒有向農民加收賦稅,百姓湊合能活,加入起義軍的沒那麼多,魏忠賢用的是“開源”並非“節流”。崇禎上臺後,裁撤行政機構和臃員,竟然把驛站都撤了,大批公務員失業,官府信息不通暢,下崗職工裡就有個人叫李自成。國庫沒錢,加收農業稅,官逼民反。

重典!

亂世必用重典,明末貪官橫行,百姓民不聊生,哪個貪官家裡不是白銀百萬千萬,可以說一榨一個準兒!崇禎讓滿朝文武捐款軍餉都哭窮,李自成進城大批官員家裡都抄出幾百萬兩銀子。當然,重典也有弊端,魏忠賢也有中飽私囊和培養個人勢力,副總用很大。但是總體上延續了大明王朝的國祚至少50年。


小義老師扯歷史


說起魏忠賢,大家第一反應便是這是明朝二百多年的神一般的奇葩人物,但是明熹宗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他的弟弟朱由檢(後來的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當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年久,對政事已感到厭倦,章奏多不批閱。廷臣逐漸建立起門戶,他們以過激驚人的言論為時尚,借國本之爭,指斥宮禁。宰輔大臣被言官彈劾攻擊,常常被迫稱病引退。吏部尚書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多依從他。“東林”之名從此而始。後來“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發生,整個朝廷如同在打官司。與東林黨相對抗的,眾人便把他目為邪黨。

天啟初年,大臣幾乎全被罷免斥退,有識之士已擔憂搞得過激將要發生變亂。到魏忠賢勢力形成後,他的黨徒果然圖謀要依靠他排擠東林黨。而徐大化、霍維華、孫杰首先依附魏忠賢,劉一火景和尚書周嘉謨都被孫杰彈劾而離去。但當時葉向高、韓火廣正在輔政,鄒元標、趙南星、王紀、高攀龍等都官居高位,左光斗、魏大中、黃遵素等人在言路,他們都全力主持清議,魏忠賢沒能得逞。


天啟二年(1622年),朱由校評修慶陵功,蔭封魏忠賢的侄兒為錦衣衛指揮僉事。給事中惠世揚、尚書王紀評論沈翭與魏忠賢、客氏交通,結果都被貶職。正好初夏下冰雹,周宗建說冰雹下得不合時令,是魏忠賢讒言和邪惡造成的。修撰文震孟、太僕寺少卿滿朝薦也相繼這樣說,都被罷免。

天啟三年(1623年)春,魏忠賢引薦私人魏廣微為大學士。令御史郭鞏攻訐周宗建、劉一火景、鄒元標以及楊漣、周朝瑞等人保舉熊廷弼,說他們袒護奸邪之徒,誤了國家。周宗建反駁郭鞏受了魏忠賢的指使,御史方大任也助宗建攻擊郭鞏和魏忠賢,但都不獲勝。這年秋,朱由校詔令魏忠賢和客氏的兒子侯國興所庇廕的錦衣官准予世襲。兵部尚書董漢儒、給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論紛紛勸諫,朱由校不從。



魏忠賢更加肆無忌憚,將內操軍增加到一萬人,內穿甲衣出入宮禁,恣意作威施虐。他假傳聖旨將朱常洛的選侍趙氏賜死。裕妃張氏有身孕,客氏陰謀殺死了她。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號。皇后張氏妊娠,客氏施計將她墮了胎。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其他被害的還有馮貴人等宮嬪,以及太監王國臣、劉克敬、馬鑑等人。禁宮事秘,無法詳盡瞭解。這年冬,魏忠賢兼領東廠事務。

天啟四年(1624年),給事中傅木魁交結魏忠賢的外甥傅應星為兄弟,上書誣告中書汪文言,並且連及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被投進鎮撫司監獄,並將被大行羅織罪名。執掌鎮撫司的劉喬接受葉向高的教導,不給汪文言定罪。魏忠賢大怒,將劉喬撤職除名,用私人許顯純來代替他。這時御史李應升就內操的事進諫,給事中霍守典因魏忠賢乞求祠堂匾額而進諫,御史劉廷佐以魏忠賢濫加蔭封進諫,給事中沈惟炳以設枷鎖進諫,魏忠賢都假傳聖旨給予斥責。於是副都御史楊漣非常憤怒,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

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的無惡不作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禎手上滅亡的,而崇禎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魏忠賢都死了,為什麼明朝還會滅亡? 明朝只亡亡於流寇,歸根結底,亡於東林黨。你可以查查,天啟皇帝在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一次,就是蘇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記記載的就是那件事。而崇禎帝后期,那都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麼闖王,闖將,闖塌天,無奇不有。這時就要問了,為什麼天啟帝在世時魏忠賢亂政那麼厲害人民卻不造反,而崇禎後期卻那麼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啟帝是愛木工,不理朝政,而崇禎卻是不貪財,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衣服上還打的補丁。所以說,看歷史不僅要看書,還要用大腦去想。魏忠賢貪不貪?貪!


但是魏忠賢貪還是辦事的,大家都知道萬曆朝張居正時工商業得以迅猛發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家沒錢,當時遼東後金那一幫子鬧騰的正歡實(事實上也沒怎麼消停過)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通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

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話,舉一個例子:天啟帝的時候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崇禎帝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麼不徵工商稅打仗的錢哪裡來?這一筆稅就算在農民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礦稅。 所謂煤老闆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卻是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一幫子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為什麼天啟帝蘇州發生民變,而陝西那裡的窮苦之地卻沒有,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資本家,魏忠賢的政策已經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記裡面有幾個人就是商人。


陝西那邊,魏忠賢沒有加那些農民的稅。有飯吃誰去造反?有人可能會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哪朝哪代沒有災難?為什麼天啟帝的時候沒人反,到了崇禎帝的時候造反的人那麼多? 好,就算是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業大幅度減產,為什麼朝廷還是往農民頭上加稅,而不收資本家的稅? 光種地要收稅,開礦不交稅?做生意不交稅?有人說東林黨清廉啊,從不妥協啊,為國盡忠啊什麼的,東林黨真的清廉?清朝入關的時候錢謙益家的錢連滿人都為之瞠目,為國盡忠?後來他投降了,東林黨從不妥協?就是因為他們不妥協才使得明朝喪失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當時楊嗣昌說攘外必先安內,先和後金談判,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然後就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麼天朝安能屈服於蠻夷之類的話,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撞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只有一個王承恩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溪仔x


崇禎皇帝任意提高廠衛的權利和地位,造成了可怕的後果,清朝就沒有正式的專門的安全部門,實在是被嚇壞了。其實馬士英更是恐怖的代名詞。你說相對於魏忠賢執政時期,崇禎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地位大幅度提高權力大幅度增強。其實南明弘光朝廷馬士英也恢復了東廠等特務組織,恐怖更加登峰造極。明史等大量的史料記錄了,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民眾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這是符合事實的,說明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r

但萬曆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似乎比較鬆散,據說東廠衙門的門前都長滿了草,由於皇帝長期不上朝,官員的編制很不滿員缺額很多。百姓也敢議論國事,敏感的政治問題被排上了戲曲,正在執政的官員們也真名真姓的被寫入戲曲中,關於所謂忠與奸正與邪作為評判取捨官員的輿論環境,有點兒像歐洲國家那樣,但本質上,皇權並沒有受到削弱,後來魏忠賢當政了以後高壓態勢逐漸加強,崇禎時期,不但沒有輕鬆反而更加厲害。在萬曆時代,甚至皇帝家的國本之爭也被寫到戲曲中,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當皇太子也不行,好像比後來的清朝要大膽多了,主要是皇帝不太管事兒,而且皇帝的權力也受到了很大制約。\r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國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r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r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r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的士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r

清朝由於是外族統治,文字獄在康雍乾時期尤其是乾隆統治的時代,搞得非常劇烈。清朝的文字獄,清朝初年的順治年間的廣東和尚函可開始,相對而言,康熙朝最為寬鬆,雍正時期有所加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乾隆皇帝連精神病人都不放過!\r

由於明朝崇禎皇帝過於擴大東廠和錦衣衛的權力和地位,導致明朝亡國。清朝沒有設置正式的國家安全部門,搞文字獄主要是通過民眾揭發的方式,很多小人公報私仇,通過陷害上綱上線的方式,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導致了中國近代史的黑暗與恐怖。\r


e_listen141814398


主要是崇禎的表現太讓人失望了,以至於魏忠賢看起來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的中央集權政府創立於秦,成熟於漢,雖然歷經多次反覆,但總體上來說,全國的官吏向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領主負責的趨勢一直沒有變。由此帶來的就是君權與相權的千年鬥爭。

既然是中央集權政府,怎麼還有權力鬥爭呢?崇禎一朝就給出了這個問題最為反面的回答。君權是有其能力極限的,僅憑皇帝一個人的才智,沒有整個自下而上的官僚系統的全力支持,根本玩不轉這個龐大帝國,最後結果必然是民怨四起,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或者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終於養成了尾大不掉的軍閥。

魏忠賢代表的是尚有一定控制力的君權。如果他,或者其他某個能夠操控一部分官僚體系的太監還活著,明王朝至少還能續個二十年左右。沒有了魏忠賢的閹黨,崇禎面臨的是一個離心離德的行政體系,他自己又沒那個政治手腕拉一批打一批,結果自然是江河日下一塌糊塗。

打個比方,魏忠賢就是嬰兒步行車,對於那些能跑起來的皇帝而言就是個礙事的廢物,但崇禎的行走能力連爬都勉強,有步行車好歹能走兩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