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李聰


古往今來,眾多歷史研究者對“玄武門之變”抱以濃厚的探索熱情。其中不乏對李建成的遭遇表示質疑與同情的態度,但大多數人還是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行為表示理解和讚賞。

玄武門之變震撼了整個唐王朝,而這場典型的用鮮血換取政權的政變,卻深深影響著唐帝國的走向,可以說,唐王朝一定程度上,刻上了玄武門之變的深深印記,李氏皇族之間的政治鬥爭之殘酷,在歷史上也算獨樹一幟了。

李世民在李淵造反建唐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由此擁有著極高的聲望和擁護。而正是因為李世民威望的日漸高漲,引起了李淵的忌憚顧慮,激發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兩兄弟之間的妒恨排擠,李淵對三子之間的態度猶豫不決,也令朝堂勢力矛盾加深,從側面激化了李氏兄弟之間的爭鬥,由此引發了玄武門之變,也屬合情合理。

那麼玄武門之變,是怎樣開始的,為什麼非要以血腥的方式殺兄弒弟來實現呢?

“太白經天”是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隨著李建成李元吉跟李世民之間的明爭暗鬥白熱化,終於從檯面下的暗戰,逐漸轉移到臺前,而“太白經天”的讖言,就是這種鬥爭的終極體現方式,也成為了李世民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直接導火索。

在“太白經天”第一次出現之時,雙方就在加緊對彼此的制約。李淵又曾有“建成、元吉與後宮日夜婚訴世民於上,上信之,將罪世民”的想法,儘管最終沒有答應處決李世民,但也讓李世民明白李淵也想借李建成的勢力制服自己,從而維持局面的平衡,或者說幫助李建成增強實力。

“太白經天”第二次出現時,具體位置正好是秦王李世民所掌握的地域範圍內,雖然無法考察實際天象如何,但是這對於深信“天命所歸”的百姓而言,絕對有利於籠絡人心,也有李煜李世民藉由這個理由說服眾人,自己奪取天下是天意的安排。

或許“太白經天”的出現只是巧合,但是卻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具有重要意義,一時借這個說法,積攢民心,二世是李世民獲取更多的時間用於申辯。此時李淵已經動了殺機,李世民轉移李淵注意力,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李世民再不發動政變,那麼他將徹底淪為輸家。

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打壓秦王府了,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從猶豫不決,只是為了調和二子之間的矛盾,維持相互平衡的局面,在東都之役後,已經很明顯地偏向李建成了。

這種偏向,對於李淵而言,其實很正常,畢竟帝國的繼承人只能有一個,儲君即立,輕易改弦更張,國家必定動搖,但李世民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威望,已經超過李建成。李淵如果再抱著調和矛盾的心態,那麼局面再難收拾(實際上也已經晚了)。

所以玄武門之變,是一場註定要發生的事情,除非當初李淵沒有起兵造反,或者李建成不是太子,但父子四人之間的矛盾,隨著權力的膨脹激化,實屬正常,說誰挑起的,其實誰都有責任,沒有誰是白蓮花,以對錯的方式解讀“玄武門之變”這樣的封建政變,是沒有任何意義,也不現實的。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李淵在玄武門之變沒多久就直接退位了呢?

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李淵嫡子一共三人,一下死了倆,剩下的這個還是最強的,就事態的發展而言,幾乎握有天下兵馬半數的李世民,如果與他翻臉,這個大唐怕是不想要了吧,所以從政治角度理性考慮,李世民成為了唯一的繼承人,並且是需要立即上位那種,不然,李世民用什麼去給協助他發動政變“功臣”酬功。

其二,李淵在事變的過程中,算是變相被軟禁,雖然時間短,但是自此之後,宮內衛士已經被換掉了,李淵雖然行動自由,權威也在,但問題是,他已經處於李世民的嚴密監控下,這種環境對於他而言是相當危險的,畢竟李世民發動了政變,也擔心李淵會不會“鬼迷心竅”來個“玉石俱焚”?所以父子之間的隔閡升級成警惕加防備,也合情合理,以及如此,還不如痛快讓位,反正這個皇帝,對於李淵而言,做得痛苦之極,素來重視親情的他,因為皇位兒子們自相殘殺,而自己居然近在咫尺,卻無能為力,實在是太致鬱了。

其三,李建成,李元吉勢力完全被李世民連根拔起,遊兵散勇們都逃到河北躲藏起來了,朝堂之上,再無能夠制衡李世民的力量存在,連李淵的死黨發小裴寂都側面表示這個局面,也只能選李世民了,還能怎麼著,既然朝堂都被李世民幾乎快要掌控了,自己再想搞事情,難道要跟趙主父一樣落個餓死沙丘的結局麼。


稚君


太子與齊王同秦王的明爭暗鬥由來已久,在玄武門之變前,唐朝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這緣於高祖李淵經過深思熟慮,已暗下決心,要犧牲秦王,成全太子。而此前,出現了很多奇怪的事,擇其一二簡述。


一.玄武門之變歸根到底是誰挑起的!

1.秦王跟太子喝酒,結果秦王突然出現了中毒症狀;過後眾說紛紜,認為是李建成設計下毒的有之,認為李世民自己喝毒後想嫁禍於人的有之,高祖知道此事後,他態度也不明朗,只是叮囑以後兄弟兩都不要喝酒了,這是和稀泥,後來甚至有人認為這事直接與他有關。

2.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去洛陽,也就是分土地給秦王了,足智多謀的太子懂得秦王到了洛陽,無異放虎歸山,到時天高皇帝遠,再也沒辦法程控他了,一旦他日益坐大,高祖駕鶴西去後,秦王一定會犯上作亂;太子靈機一動,向李淵不深不淺地說:秦王的部下聽說要去洛陽了都非常開心,高祖就此打消了這個計劃,足以看出高祖的心有所猜和心有所向。



3.當時的太史官報告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說的是太白金星本來的位置在西方,現在太白星在秦的分野出現,而秦又恰好發源於西方,太白金星與秦有一一對應的關係,這預示著秦王要君臨天下了,李淵對此事高度重視,內心強烈不甘,後來伴隨著局勢的風雲變幻,也成為玄武門之變的誘因之一。

秦王慌恐了,只有絕地反擊,他向李淵報告說,太子跟宮裡的妃子有染:隋朝的煬帝楊廣在太子時,曾經與老爸楊堅的宮女私通過,後來身敗名裂、導致亡國,秦王此舉意義深遠。李淵下令第二天三個兒子進宮,就此事,當面對質;第二天,發生了玄武門政變。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歸根到底是李淵挑起的。

二.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政變以後,尉遲恭(秦王手下,門神之一)直接武裝入宮了,威風凜凜地往高祖身邊一站,講敘了政變了經過,高祖是明白人,三個兒子已經去了兩個,最後這位自己以前有過排斥的動作,再不主動點、快一點,小命恐怕不保,所以說是“禪讓”,不如說是“被逼”更為確切些。


希望星晨58298869


其實當時就是老李一家人自個兒玩牌。

洗牌、碼牌、砌牌,然後打骰,起牌。

站在為人之父的角度來說,老李頭心裡應該是猶豫不決而輾轉反側的。

兒子們皆是人之驕子,英才俊傑,都是老李家的血脈,手背手心都是肉啊!可龍椅只有一把,只能有一個兒子成就九五至尊……。

老李頭內心反反覆覆,煎熬了許久,終於選擇了上家不吃牌,下家不卡牌,對面不碰牌的無為之道。天要下雨,兒要胡牌……隨他去吧!

有趣的是,老李頭可能未意識到,正是他的這一無為打牌法,給當時的社稷江山,給後來我們華夏民族,帶來了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泱泱歷史長卷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

一些細微處的偶然,經過沉澱與發酵後往往轉化成必然,順理成章地成就了歷史的拐點和轉折點。

盛唐風流千古,李淵功不可沒。


瀟湘圓夢


玄武門之變很難說是誰先挑起來的。

在玄武門之變前的唐朝局勢是這樣的。李淵已經下定決心,要犧牲掉李世民。在這之前,曾經發生了數起事件,一是李世民中毒事件。李世民跟李建成喝酒,結果突然發生中毒症狀。這個事情很難說是誰搞出來的鬼,有可能是李建成下毒,也可能是李世民自己喝毒然後嫁禍給李建成。

李淵知道這個消息後,他沒有深究,只是和稀泥,表示讓兩人不要再喝酒了。

另一件事情是李淵打算讓李世民去洛陽開府,這等於分國土給李世民了。李建成明白要是李世民真的去了洛陽,就真的天高皇帝遠,再也沒辦法控制了。等李淵去世,李世民必定會起兵奪位。所以,李建成就想了一個辦法,向李淵報告,李世民的部下聽說要去洛陽,都特別的高興。李淵就此打消了這個計劃。

第三件事情就是突厥進攻唐朝,一反李世民掌兵的常態。李淵任命李元吉為將領。這在李元吉李建成看來是極好的機會。兩人已經商定好了,就在李世民前來送行的事情殺死李世民,然後大軍反攻皇城,進行逼宮。據說李元吉也有打算,他要自己當皇帝,而不是讓大哥當皇帝。

第四件事情是當時的太史報告:太白見於秦分。就是太白星在秦的分野出現,這意味著秦王李世民將當皇帝。這引起了李淵的強烈不滿。

可以說,李世民已經進入了絕境,這時候他只有拋出最後的一擊,向李淵報告,李建成跟宮裡的妃子有關聯。這是極為敏感的,因為隋朝的楊廣就是跟老爹楊堅的宮女私通。難道李淵要走楊堅的老路。

李淵無法判斷之下,下令第二天,把三個兒子叫到一起開會,當面對質。

第二天,太子府跟齊王府已經有人發現不對勁了, 但是李建成跟李元吉還是執意前往,因為他們已經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而且如果不去,那出征殺李世民的計劃就無法實行。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是個無間道,雙面間諜。李建成跟李元吉成宮後,常何把門關住,太子府跟齊王府的人根本進不去,而一進宮,李建成就受到了天策府也就是李世民的伏擊,先後被殺。

而李淵最終也把帝位讓給了李世民。這是因為在伏擊李建成之前,宮裡已經發生了一場爭鬥。李世民已經控制住了李淵。如果李淵執意不讓位,那只有弒父了。

這就是玄武門的前前後後。可以說,還是相當血腥的。我在今日頭條有個專欄,叫《隋唐不演義》,感興趣的親可以去看看。


腦洞歷史觀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自己的大哥李建成,還有自己的弟弟齊王李元吉。僅僅三天之後,也就是7月5日李世民就當上太子,之後登基為帝,李淵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兩個月之後也就是626年9月4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其實不管是歷史上還是野史,或者小說上我們都知道玄武門之變的發動者是李世民,這場政變並不能說誰對誰錯,或者說是誰挑起的,對於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一樣的,帝王之家無親情自古以來就是,李世民走了楊廣的老路,但是李世民明顯比楊廣強。

這場政變也是李淵一手造成的,真正為這場政變負責的應該就是李淵了,李建成我們都知道早就被李淵立為太子了,也早早的讓李建成在京城熟悉政務,基本上把很多政務都交給了李建成,可以說李建成雖然在軍事上沒有李世民的魄力,但是在政務上做的還是很好的,而且並沒有什麼過失,也沒有失德之舉。

李世民想當皇帝其實早就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了,根據一些野史記載,一開始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而且李淵答應了李世民要立他為太子的,但是李淵當上皇帝之後並沒有立李世民為太子,。當然這個只是一些野史上面的。不過李淵對李世民卻過於偏愛,或者說給李世民的權利過大,導致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加劇。李世民的能力確實有,但是李淵卻任由李世民發展,而且還給李世民很多特權,比如說李世民擁有和東宮太子一樣的府邸,可以自己招募官員,封李世民為天策將軍。這些權利都是隻有太子才有的。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非常大,自然野心肯定是越來越大的,而我們都知道古代要廢太子並不是一件小事,太子必須要有失德之舉或者作出什麼過分之事,但是李建成一直沒有,所以李世民想當上太子,就必須要發動一場政變了。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建成就對李世民下手了,李建成讓李世民去自己的府邸赴宴,李世民被下毒,但是沒有死,其實這件事很顯然是李世民自己故意做出來的,目的就是讓人知道李建成要對自己下手了,所以之後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建成死了,李元吉也死了,到了這個時候給李淵的選擇已經沒有了,只有讓李世民當上太子,首先來說在軍中的權利早就已經是李世民一人說了算了,當時軍中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其次當時朝堂之上早就已經分成了太子和李世民兩派,這個時候李建成死了,那麼支持李建成肯定也已經改變了。這個時候李淵已經是沒有選擇了。

李世民當上太子之後,就迅速的把自己的心腹放在了各個重要的位置上,比如說高士廉為侍中(相當於宰相),房玄齡為中書令(亦相當於宰相),蕭瑀為左僕射(亦相當於宰相),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人。到了這個時候李淵就更沒有機會了。當然李世民作為自己的兒子,李淵自始至終也沒有想過要除掉李世民的。

9月3日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9月4日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


中國歷史研究所


多數人會認為,玄武門之變的挑起者是李世民,因為自始至終他都是一個嚮往權力的人,要不然那麼多年的辛苦付出是為了什麼?自己拋頭灑血,別人坐享其成,不符合李世民的做人基本原則。但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和李淵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李淵是一個自負且大智若愚的人,他覺得自己完全有把控局面的能力,而且拿捏的遊刃有餘,沒想局面失控,玩火自焚,所以他無意中成了整個事件的幕後推手。所以玄武門之變表面的挑起者是李世民,而實際者是當家人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一,李淵沒有制衡李世民的手段

李淵的家國天下思想充滿理想主義,他認為李建成做為老大就應該成為將來皇位的合法繼承者,就應該呆在朝中為將來的登基做彩排,而不是用建功立業去鞏固自己的根基,而李世民就應該去衝鋒陷陣,一家人就應該其樂融融、分工明確。但是李淵忽略了人的內心是會變的,慾望也會變的,尤其是他給了李世民一個慾望膨脹的機會,也給了李建成一個樹不起威望的事實。論領兵打仗的能力李建成可以和李世民平分秋色,但是李淵給他露臉的機會並不多,所以李世民功勞越大,威信越高,野心漸長,以至於李淵無處是從,竟不知道該怎樣獎賞李世民。如果李淵改變策略,分兵兩路平定天下,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公平競爭,即便李建成沒有李世民出色,但無疑會抹去李世民一大半的光環。如此一來,李世民自不敢肆無忌憚的坦露自己的野心,而他也不會有那麼多蜂擁而至的擁戴著。
(李淵劇照)


二、李淵沒有明確的立場。

太子之位只有一個,既然給了李建成,就不應該給李世民幻想的機會。但李淵曾不止一隻將太子之位許諾過李世民,不過很快又反悔了。李世民的心情可想而知,從希望變為失望,被李淵當猴耍,只會讓他內心更加的不平。同時,李淵也等於是給了李世民一個暗示或是信號,意思是很看好李世民,只不過是有些為難,畢竟都是親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誰都不合適。於是李世民會自謀出路,不給父親出難題,免去父親的後顧之憂,給李淵一個莫大的“驚喜”。李淵還走了一步臭棋,就是將李世民與李世民分開,讓李建成坐鎮長安,讓李世民掌管洛陽,此舉表示支持兄弟兩公開決裂,好在大臣們一至反對,因此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才避免。所以正是李淵搖擺不定的立場,並沒有起到平衡兄弟相爭的作用,反而將兩個人的矛盾公開化,愈演愈烈,最終兵戎相見。
(李世民劇照)


三、李淵為什麼會很快讓位於李世民

李世民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就是一個出奇制勝的過程,一切都是有預謀的,環環相扣。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李淵,所以他才會派尉遲敬德去武力挾持李淵,逼李淵交出兵權。試想,如果李世民光是殺死了大哥和四弟而就此收手,那麼玄武門之變只能算是取得了間斷性的勝利,甚至還可能功虧一簣,因為誰能保證事後李淵不會怪罪李世民,而且如此血腥的奪權李淵會聽之任之嗎?如果李淵還在大權獨攬,那麼李世民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況且李淵有那麼多的兒子,自不會在乎一個“大逆不道”的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必需乾脆利落、一氣呵成,不能留有任何餘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玄武門之變後的兩個月李世民就當上了皇帝,其實是一個平穩的過度,看似出乎意料,實則合情合理。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從事情的前前後後來看,李建成李元吉是在積極謀化殺害李世民。挑起矛盾由來己久。而當矛盾激化時,讓李世民搶先一步。這玄武門事變應該是由李世民挑起的。

玄武門事變,就是一場雙方圖窮匕手見,一見分高下的死生決鬥。李世民搶先周密佈置,來了個關門打狗,以優勢對體兄弟二人。最後,殺了太子和齊王。這一切搞定後。尉遲敬德手持大槊滿身血跡,闖入禁地,直接向正在船上的皇帝報告說,太子李建成合同齊王李元吉謀反,業已被秦王處死,請皇上諭旨下一步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李淵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說,朕累了,一切按秦王意思辦吧。於是秦王就當上太子了。餘下的對手以謀逆論罪。

李淵沒魄力,想要調和三個兒子的矛盾,保全他們都活下去。但他忘記了皇太子這位置的排他性和危險性。這說明老皇帝的對於家天下的精義的認識實在欠缺。也可以說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皇帝。狐疑之後連折兩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悲哀。

李世民的血腥勝出,在以後的為民勤政中,多少有點"不好意思"。箇中情理也不言自明。





劉一千五


歷史時刻錄帶您觀歷史,大家好,我是小歷!

玄武門之變一直都是人們十分喜歡探討的問題,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靠此登上皇位,那麼玄武門之變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呢?


一、歷史背景

這件事要從李淵起事開始說起,很大一部分是李世民堅定了其起事的信念,受李世民的勸說,李淵才最後下定決心,拼死一搏,可以說李世民為整個李氏王朝的建立都立下了不世之功。

李淵在起事後,主要是坐鎮後方,大部分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了的。太原起兵,首克長安,掌握關中;後大破薛舉,薛仁杲拿下甘肅一帶;收降瓦崗軍李密舊部,擊敗劉武周掌握山西中部;再克洛陽,擊敗王世充,竇建德掌,握華北;最後重創劉黑闥,徐圓朗拿下山東。

在此過程中,李世民任人唯賢,廣收英才。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齡、尉遲恭、徐茂公,秦瓊,程咬金等等,均是當世之奇才,可以說李世民集團已經積累起來了很強大的力量。

二、秦王府與太子廟

那麼問題來了,秦王李世民建功無數,若不是李淵的親兒子,早已經功高震主了,就算是親兒子,李淵已經不得不防了。而李淵作為開國皇帝,豈有不想多坐幾天皇位的道理。

這點從傳位便可看出,李淵傳給了長子李建成,那麼李建成又是什麼人呢,其實在歷史上李建成也是一個能人,絕對不是草包,其寬仁、直率、孝順。在加上李淵對其的栽培,其勢力也不容小視,甚至還隱隱有壓李世民一頭的架勢。


如果說事情就是如此,也沒有什麼,問題就出現在李世民這裡了,李世民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秦王府令與太子令作用齊同。這是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沒有過的情況。李世民的利益集團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這也是最後爆發玄武門之變的一個關鍵因數。

三、玄武門之變爆發

綜上,李淵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就是要傳位於李建成,而李建成的勢力一天天的壯大,李世民眼見自己一天天的被打壓,最後決定在玄武門處發動事變,來確保自己集團的利益。

最終在玄武門處,李世民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害,後去面見父皇李淵。李淵見此知道大勢已去,事情以無法改變,而自己的兒子均已死,只剩下李世民可以掌握局面了,無奈之下,便退位而去,傳位於李世民了。


總結:玄武門事變發生存在必然性,歸罪於李淵沒有合理處理好自己與兒子,兒子之間的關係。兩大利益集團相互爭鬥,終有一戰,若沒有玄武門事變也會有其他的什麼事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後李世民取得了勝利,慶幸的是李世民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你們如何認為呢?


歷史時刻錄



賽麥大弘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下歷史。(只需要一點點)

李淵造反,當了皇帝。子女很多,能上場的只需要三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

李建成與李元霸一夥,李世民獨挑大樑。

事情經過是這樣嬸兒滴:

李世民是唯一一個完整參與反隋建唐的皇子。但是,老爹喜歡李建成,就把這個乖兒子立為皇子。

李建成感覺李世民威脅太大,就漸漸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雙方劍拔弩張,就吵了起來,再後來就打了起來。

再後來......李世民稱帝,建立貞觀之治。

這場玄武門之變,是雙方共同挑動,但卻是李世民單方面發動的襲擊。

玄武門之變後,整個天下基本被李世民控制,李淵如果不讓位恐怕會有......某些不可言說的危險。

【新人不容易,尤其是歷史頻道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生在此謝過。每天持續更新頭條問答,不負大家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