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孙皇后才是玄武门之变最关键的人物?

CJ-J


没有人这么说。

玄武门之变的唯一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对这场政变并没有发挥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如何安排建立唐朝的大功臣李世民的地位,而前奏则是武德九年(626)五月突厥入侵,李建成一系人准备从李世民手中分割走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将士,进而增强资深的实力,随后趁机杀死李世民,对外谎称其暴病身亡。

李世民率先在李建成身边安插了奸细王晊,得到这一消息,接着就准备先发制人。

一方面,趁着“太白复经天”这一天象,密奏李渊,攻击李建成、李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私通,促使李渊决定审问李建成等人。

另一方面,将这个消息泄漏给李建成、李元吉,让他们即刻入宫,并提前控制好玄武门的兵力。

诸多布置之下,李建成、李元吉被一张李世民亲自编织的大网给罩住了。

在这场政变中,没有长孙皇后的位置,她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史书记载,说她竭力帮助李世民赢得李渊后宫的支持——但你得问问效果怎么样呢?

效果很一般,李渊的后宫要么中立,要么是如尹德妃、张婕妤那样倒向李建成。

史书还记载,玄武门之变的当天,长孙皇后亲自勉慰诸将士——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呢?

难不成玄武门之变的成功,是因为她勉励了几句话的原因?

纯属胡扯,玄武门之变的成功是因为李世民的精心布置,和她没有关系。

总而言之,不要高估长孙皇后对政治的影响,李世民是乾纲独断的人。


HuiNanHistory


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确实起到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用后世的话说,军功章有李世民的一半,也有长孙皇后的一半。

长孙皇后领兵隔离李渊,成功化解玄武门政变的最大威胁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主要出动了四路兵马,即:一路兵马隔离高祖李渊,人数较少;二路人马攻打皇宫;三路人马玄武门设伏;四路人马机动增援。

由于李世民一直受到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打压,身边仅有秦王府八百精锐。兵马出发前,平时如同小女人般躲在李世民后面的长孙王妃,此时的她却与李世民并肩而立,以表明誓与丈夫共存亡的决心。虽说,这八百精锐都是嫡系亲兵,忠心没有问题,可毕竟是在“造反”,谁会不紧张。但是,当八百亲兵看到长孙王妃淡定与从容的激励后,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开始为了出人头地的理想打算血拼一把。

政变之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杜如晦等心腹商议后认为,政变的最大威胁就是高祖李渊及城中的禁军,而禁军却是听从皇上调遣的,一旦皇上调动城中禁军,政变必败。

为此,李世民安排经常出入后宫的长孙王妃与侯君集带着近百亲兵,于夜间悄悄潜入太极宫,对李渊和宰相们进行控制,并将他们都“请”到了太液池的游船上。从而,成功化解了政变中的最大威胁,也为政变的顺利推进扫除了障碍。

长孙皇后领兵攻打皇宫,为李世民玄武门成功设伏争取了时间

接着,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凌晨,李世民与长孙王妃兵分两路,前者前往玄武门设伏,后者攻打皇宫,以防李世民玄武门的伏兵遭到两面夹击。

《旧唐书》: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当时,由于长孙王妃、长孙无忌等人围攻皇宫的兵马太少,差点被李元吉的人马成功反袭,幸亏杀死李元吉的尉迟敬德援军及时起到。之后,又率领亲兵一同围攻。

最后,又是长孙王妃引导将士进入宫中,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为李世民消除了后患。至此,玄武门之变以秦王的完胜而告终。

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氏册封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八月二十一日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正所谓:“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一点不错,没有长孙皇后的舍命相随,也就难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也就更谈不上后来的“贞观之治”。

(说明:以上的部分内容结论,由于史料没有记载,而是以出土的墓志铭推测得出。)


祥子谈历史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李世民虽然政变成功,但是却不敢带兵进去皇宫,因为一旦做了对于他当皇帝的合理性极为不利,所以当时长孙无垢第一个持剑进去皇宫帮助丈夫化解了这种不利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这点,李世民才能有之后的登基称帝!


宸睿之羊


公元626年的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25岁的王妃长孙观音婢也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她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缓和李世民与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的父子兄弟关系。

公元613年,12岁的长孙观音婢就嫁给了15岁的李世民,从此她辅佐李世民建功立业,成为李世民的贤内助。

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讨平了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公元621年受封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此时的秦王李世民身兼内阁首相太尉等数职,掌握了唐朝的军事财政等大权,威望势力直逼皇帝李渊皇太子李建成,功高震主难免被猜忌。

平定洛阳后,李世民拒绝了奉命前来有非分之请的尹贵妃等人,秦王部属又多次与后宫嫔妃亲属产生摩擦。

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反之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后宫妃嫔关系比较好,因此后宫嫔妃经常在李渊面前谗害李世民。

眼见多次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与皇帝疏远,又为皇太子齐王所嫉,秦王妃长孙观音婢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皇帝李渊,同后宫妃嫔及太子妃郑观音、齐王妃杨珪媚交往,情同姐妹,以弥补丈夫李世民与皇帝李渊的嫌隙,并麻痹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放松对秦王李世民的警惕性。

二、刺探宫中情报,对李建成李元吉引蛇出洞。

长孙观音婢经常往返宫中,对宫中之事自然非常熟悉。回来之后,她也经常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特别是有关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事情,必然是交流之重点。

有一次,长孙观音婢回来跟李世民讲起宫中传出李建成李元吉于尹贵妃张婕妤等嫔妃有染的绯闻,虽然是绯闻,但李世民将这些绯闻牢记心中。 其实,长孙观音婢带回的绯闻也绝非空穴来风,太子妃郑观音没有长孙观音婢如此高超的情商和长袖善舞的能力,宫中的关系全靠皇太子李建成亲自维系,李建成经常进宫,一来看望父皇李渊,二来维系宫中各种关系,与一些嫔妃往来密切一些本属正常,至于是否有亲密之举尚没有实证,但既然传出绯闻,就不可能是小事。

这时候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李世民听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策划昆明池兵变,后宫嫔妃也跟皇帝李渊说李世民有谋反之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金星再次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当李渊将傅奕密奏“秦王当拥有天下”告知李世民,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李世民下定了决心,他反咬一口说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通奸,给李渊戴绿帽子,李渊听后十分生气,打算叫哥三个第二天一起到皇宫对质。


长孙观音婢提供的这个绯闻,让李世民急中生智,才有机会第二天引蛇出洞,发动玄武门之变。

三、鼓舞士气,坚定兵变将士的必胜信心。

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玄武门设伏。美若天仙温柔贤惠的秦王妃长孙观音婢出人意料地出在了丈夫李世民身旁,她从容勉励将士,并亲自为参加玄武门兵变的将士分发铠甲,将士们无不感激秦王妃的亲自慰勉,因此更奋发无畏。妻子无所畏惧地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更激励着丈夫李世民必胜的信心。

四、隔离皇帝李渊,麻痹李建成李元吉。

政变之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心腹商议后认为,政变的最大威胁就是皇帝李渊及京城中的禁军,而禁军却是听从皇帝李渊调遣的,一旦皇帝李渊调动城中禁军,政变必败。

为此,李世民安排经常出入后宫的长孙观音婢与侯君集带着近百亲兵,于夜间悄悄潜入太极宫,对李渊和宰相们进行监视,长孙观音婢利用她的温柔贤惠的美女魅力成功地把皇帝李渊与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等宰相都“请”到了太液池的游船上游玩。从而,她成功化解了政变中的最大威胁,也为政变的顺利推进扫除了障碍。



皇太子李建成听宫中嫔妃密报弟媳秦王妃长孙观音婢亲自进宫与父皇李渊在一起,认为她肯定是来调解兄弟之间矛盾的,于是李建成放松了警惕,不听弟弟李元吉的劝说,执意要进宫,因此李建成李元吉只带了很少几个随从进宫,被李世民带领尉迟恭等一大批名将包围,李建成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李世民一箭穿心而死,而李元吉拼命反抗,差一点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恭手疾眼快杀死李元吉。

五、攻占东宫齐王府,瓦解对方士气,免除后患。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以后,尉迟恭带兵控制皇帝李渊,但李建成李元吉的部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带领两千兵马仍然在攻打皇宫,企图杀死李世民为李建成李元吉报仇。

敬君弘、吕世衡等禁军将领被冯立等杀死。把守玄武门的将士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带领东宫兵马准备进攻秦王府,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记载,“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长孙观音婢果断指挥秦王府将士趁虚攻占东宫与齐王府,她劝说太子妃郑观音与齐王妃杨珪媚等投降李世民,并斩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以绝后患。

东宫与齐王府被攻秦王军队攻占以后,李建成李元吉部下军心动摇,彻底失败。

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的完胜而告终。三天后的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观音婢随之成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册封长孙观音婢为皇后。

皇后长孙观音婢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她非常被唐太宗李世民宠爱,她一共为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从公元619年她18岁为李世民生下长子李承乾,到公元634年她33岁为李世民生下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可见皇后长孙观音婢一直是李世民最宠爱的美女。

公元636年六月,35岁的皇后长孙观音婢在立政殿崩逝,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厚德载物49847


玄武门是大唐宫闱普通的一扇门,却因一场政变流传千古。

政变的过程和结果毋庸赘言,正史野史均有详细的记载,无论过程如何,结果只有一个,李世民射死太子李建成,杀死李元吉以及两人的所有儿子,政变之后不久,李渊退位,传位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这样一场男人之间的对决,按道理来说,似乎和女人不沾边,更别说能起关键作用的女人。但这个女人真的太不一般了,不仅全程参与了玄武门政变,而且确实发挥了非比寻常的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长孙氏,未来的长孙皇后。

对于这场政变,长孙皇后的关键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宫闱斡旋,为夫筑基

李世民与太子建成一系矛盾日久,但冲突的高峰在李世民结束外战争杀,长居长安的时段。李世民军功赫赫,手下将星云集,整体实力和威望已非太子所比。这样的状态,不仅有太子的觊觎,也有高祖的忌惮。

长孙妃深知李世民的危险境况,但她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经常出入高祖的后宫,通过自己高超的交际手段和真诚待人的优秀品质,上至高祖孝敬有加,下至嫔妃恭敬如常,甚至宫里的太监宫女也认真处理好关系。长孙氏谦逊和善、仗义疏财颇受宫闱众人的赞许,高祖本人也对这位儿媳很是赞赏。

如此以往,李世民在高祖宫中的口碑明显好于太子建成,在长孙氏的努力之下,来自宫中的压力得以缓解。至少从宫中的角度,危险的苗头得以抑制。退一步讲,如果没有长孙氏如此融合关系,李世民的命恐将不保,还何谈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呢。这是关键作用之一,为自己的丈夫政变之前,化解了来至高祖的危险。

二、刺探宫情,反转关键

长孙氏经常往返宫中,对宫中之事自然非常熟悉。回来之后,也愿意跟李世民分享。特别是有关太子建成的事情,必然是交流之重点。一天,长孙回来跟世民讲起宫中传出建成于嫔妃有染的传闻,虽然是传闻,但李世民将这件事牢记心中。

其实,长孙带回的传闻也绝非空穴来风,太子妃没有长孙氏如此的根基和长袖善舞的能力,宫中的关系全靠太子亲自维系,太子经常进宫,一来看望高祖皇帝,二来维系宫中各种关系,与一些嫔妃往来密切一些本属正常,至于是否有亲密之举尚没有实证,但既然传出来了,就不可能是小事。

于是,在矛盾激化前夕,高祖在宫中责问李世民拥兵谋反的时刻,高祖表现出要将其立即拿下的当口,李世民口风一转,端出了这则艳闻,引起了李渊的高度重视,于是放走李世民,让他们哥俩明天前来对质,由此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为李世民的反转,赢得了宝贵时机。这一点上,如果没有长孙的信息,估计李世民脱身很难,同样也不会有玄武之变了。

三、临阵应变,为夫造势

面对太子建成杀机毕现的紧逼,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在这样的生死关头,长孙氏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姿态。一方面与房玄龄上演了一出同心影助的好戏;另一方面,在军前亲自勉励参与政变的军士们,并为他们分发铠甲。长孙氏的举动,深深感染了参与政变的军士们,看到如此夫妻同心,共赴战场的感人形象,任何参与此变的人们都受到了激励和感染,这也是政变迅速取得成功,长孙氏给予的精神之钙。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这次政变的重要参与者,还有一位长孙无忌,这是政变不可或缺的人物,而这个人是长孙氏的哥哥,试问,没有长孙氏能有长孙无忌的积极参与吗?就这一点来讲,长孙氏---未来的长孙皇后也是玄武门政变的极为关键的人物。


凯哥说史


正史并没有具体记载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事,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帮助李世民缓和与后宫的关系以及政变当天鼓舞秦王府将士的士气。

有唐史专家指出是后来史官故意删除了长孙皇后在整个过程中的具体作为,可能是对当时皇帝和太子做的有点过头。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弗朗东斯1


作为母亲,她别无选择,她自己可以不贪图皇后职位,也可以不在意夫君是否能成就帝王伟业,但是太子和秦王当时已经是一山不容二虎了,必然不能共存,她可以死,但是她的孩子不能啊,李承乾,李泰还有肚子里的李治,万一秦王失败,这几个孩子是十死无生的。


金丝小猴子


每一场政变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无闻付出努力的人,通常我们只看到参与政变洒血战场的功臣,却容易忽略幕后默默支持的后盾,而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莫过于此。

她在玄武门之变中,以及后来当皇后之后,主要所做的事情都是为自己丈夫李世民处理后宫以及拉拢人心,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缓和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这个梗,对于普通人尚且十分难处,何况是帝王之家。李渊原本在建立唐朝之前,答应过李世民建功立业之时让李世民做太子,可是真正建立唐朝之后又让李建成当太子。


父子二人梁子由此结下,后来李渊为了弥补李世民或者说安抚李世民,把一切太子之外可以给的赏赐都给了李世民,甚至独创“天策上将”赐予李世民。

可是这些并不是李世民真正想要的,李世民不断拉拢自己部下,成立权利团队,而李渊与太子李建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时候的李渊,对李世民或多或少有些意见,但是也没法去拉下脸来,因为长孙皇后这个儿媳妇实在太过于贤惠优秀。

长孙氏没事就在宫里走走,给妃子们送点小礼品,一起八卦聊聊天,大家处得关系融洽。


并且和妃子们聊天之余,长孙氏还每天去看望李渊,在李渊面前风轻云淡为李世民美言几句,缓和父子关系。

李渊虽然早就想收拾一下李世民,可是碍于儿媳妇的孝顺以及宫中妃子们的劝阻,只能作罢。

长孙皇后这些举动,无异于在给李世民布置玄武门之变争取足够时间,而且拉拢人心,更有利于政变之后的民心所向。


二、搜集有用信息

李建成与李元吉哥两个与李渊的后宫妃子交往甚密,所以后宫中支持李建成的妃子很多,这就让李世民在后宫实力上与李建成有所悬殊。

但是交往甚密,总会有流言蜚语产生,长孙皇后经常到后宫搜集一些八卦,表面上只是单纯聊天,实际上却对李世民大有用处。


比如玄武门之变前,长孙皇后搜集到后宫八卦说李建成与李渊妃子有染,然后迅速告诉李世民。

这时候李世民与李建成关系已经十分僵化,李建成正在策划昆明池兵变,所以也跟李渊说李世民有谋反之心。

这天李渊将李世民叫去询问谋反之事,李世民突然说李建成是因为与后宫妃子有染被自己遇到,才要陷害自己。

李渊听后十分生气,打算叫哥三个第二天亲自到玄武门对质。长孙皇后的这个消息,直接救了李世民一命,才有机会第二天发动玄武门之变。



三、鼓舞士气

虽然后来历史上对玄武门之变记载十分冠冕堂皇,但其实仔细看后会发现当时参加政变的人都很害怕,担心会因此丧命,比如房玄龄,是李世民叫人去再三请他,才终于出现。

除了房玄龄之外,长孙无忌无疑是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而他为什么如此忠心耿耿呢?就是因为长孙皇后是他亲妹妹,他当然义无反顾。

史书记载,当时长孙皇后亲自给参与政变的人分发铠甲,并且鼓舞大家,很是感人,让在场所有人对长孙皇后竖起大拇指。


有了长孙皇后的鼓舞,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策划准备,才让玄武门之变顺利进行,并且圆满成功。


结语

长孙皇后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并没有那么出名,可是这个皇后却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惠皇后,不仅玄武门之变起到关键作用,后来帮助李世民处理后宫妃子关系以及各种事务,让李世民得以安心处理朝政,她也是功不可没!

有这样一个老婆为自己助力,李世民可谓如虎添翼,才开启贞观之治,让后世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