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zasdff2010


“朱元璋殺劉伯溫”這種肯定式的結論未免有失公允。雖然劉伯溫的死因的確存疑,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劉伯溫是朱元璋所殺。反而是《明史》中給出了劉伯溫是胡惟庸毒死的說法,《明史.劉基傳》載:“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想想看,連清人編撰的史書都未寫有劉伯溫是朱元璋殺害的說法,你認為“朱元璋殺劉伯溫”的癔論存在嗎?當然,也有人會說如《明史》所說,劉伯溫是胡惟庸毒害而死的,那麼有可能胡惟庸是受到朱元璋的指使啊!

其實這個猜測完全就不成立。縱觀朱元璋的一生,他雖然“嗜殺成性”,對功臣也多是行大肆屠戮之事,可謂是嗜血殘暴之主。但是不管如何朱元璋殺功臣,也算是殺的“光明磊落”,想殺你,直接動手殺你便是,不會行“暗地偷襲”一事,要向呂雉殺韓信那般,用陰謀,朱元璋殺功臣用的從來都是陽謀。



如殺胡惟庸、殺藍玉等等,都是直接派兵捉拿,然後以造反行誅殺之事。所以用“毒殺”這等下三濫的做法顯然不是朱元璋的風格,他完全沒必要這麼做。首先劉伯溫並非權臣,朱元璋也並非是傀儡,這大明江山是朱元璋自己一手打出來的,他掌控的所有的權力,根本無需偷偷摸摸的對功臣下手。

如果用下毒這等事情,反而落了他自己的威風,反而讓人覺得他很沒用。試想,這是那個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能夠忍受的了的嗎?他殺功臣,無疑是為了樹立朱家對於大明的絕對統治,所以才對功臣行這等赤裸裸的血腥之事。而如果對劉伯溫行下毒這等下三濫的事情,豈不是讓世人覺得他沒有,影響朱家對於天下的統治嗎?



所以綜上所述,朱元璋完全就沒必要叫人去毒殺劉伯溫。而且即使是他做的,你認為他會讓胡惟庸有說出來的機會嗎?甚至還讓他流傳出去嗎?這怎麼可能?

再者以劉伯溫死後,朱元璋對他的兒子的重視,也足以說明劉伯溫的死與朱元璋無關。首先,朱元璋並沒有奪了劉伯溫爵位世襲罔替的權力,誠意伯的爵位依然被他兒子所繼承,想想看,以朱元璋對待有罪之人的做法,都是株連家族,奪爵去職的,如果他真想殺劉伯溫,會讓他爵位繼續存在嗎?



再者據《明史.劉伯溫傳》載:“太祖念基,每歲召璟同章溢子允載、葉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機,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意思就是朱元璋每次想念劉伯溫,都會詔見他的兒子進宮面聖,然後形同家人。

想想看,如果朱元璋真的想對付劉伯溫,他會時不時的就想念劉伯溫嗎?會時不時的召見劉伯溫的兒子入宮嗎?然後待他們為家人嗎?當然不會,所以以朱元璋之後的表現來看,他絕對不會殺害劉伯溫的。



再者劉伯溫的兒子劉璟也並非是朱棣所殺,《明史.劉基傳》載:“成祖即位,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且雲:“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下獄,自經死。”,也就是自盡而死。

顯然劉璟不是朱棣殺害的,而是自殺於獄中。當然劉璟的死,朱棣的確是有責任的。



1402年,朱棣獲得“靖難之役”的勝利,並於南京登基稱帝,年號永樂。於此同時,朱棣詔見已歸隱的劉璟入京面君,可是劉璟不願侍奉被他視為“叛賊”的朱棣,所以斷然拒絕。可是朱棣卻不願意放過他,他派人將劉璟捉拿進京,然後再勸他歸降。

可是頑固的劉璟卻誓死都不降朱棣,更是大聲辱罵他“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於是惱羞成怒的朱棣就將他下獄,當然此時的朱棣並不想殺他。只是,劉璟深知他如果不投降朱棣則是難逃一死,於是在下獄的當晚就用髮辮自縊,年52歲。



可以說朱棣對於劉璟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是朱棣自始至終都未真正想殺掉劉璟。可惜的是,忠貞不渝的劉璟為了自己忠義,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澳古說歷史


明初有兩個功臣的死因比較有爭議,一個是徐達,另外一個就是劉伯溫了,明史記載徐達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達在駐守北平的時候背上有疽,在洪武十八的時候,病情加重,最後去世了。

而根據一些明人筆記,徐達因為有背疽,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就派人送了蒸鵝給徐達,徐達吃後就死了。而劉伯溫呢,也有兩種說法。洪武八年正月,公元1375年,劉伯溫得了風寒,朱元璋就讓胡惟庸帶著太醫給看望劉伯溫。

太醫給劉伯溫看了病之後,給他開了藥方,劉伯溫就照藥方抓藥然後煎藥用,但感覺肚子裡有石頭,覺得十分的不舒服。二月的時候,劉伯溫拜見朱元璋,委婉的跟朱元璋說,自己服了太醫開的藥之後,反而病情加重。

而朱元璋聽後,不置可否,他跟劉伯溫說不要多心,安慰他要多休養,這樣病才好,劉伯溫也沒有辦法。三月,劉伯溫返回了故鄉青田,四月,劉伯溫去世,終年六十五歲。而後來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的時候,說劉伯溫是胡惟庸讓太醫給毒死的。

但是我們根據朱元璋對劉伯溫病後服藥的情況,再加上開藥的是太醫來看,有一些人認為命太醫下毒的並非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劉伯溫是病死的,和胡惟庸、朱元璋都沒有關係。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劉璉,次子叫劉璟。劉璉,洪武十年的時候,擔任監察御史,洪武十一年,劉璉出任江西參政,朱元璋本想重用劉璉,但是劉璉被胡惟庸所迫,跳井而死。

劉璟,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本來想讓劉璟襲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但是劉璟說他的兄長劉璉的兒子劉廌還在,朱元璋就將誠意伯這個爵位給了劉廌。劉璟擔任谷王朱橞的左長史。

劉璟曾經和朱棣下過圍棋,因為劉璟的棋藝比較高,朱棣說,你能不能讓讓我?劉璟說:能讓的,我自然會讓,不該讓的,我也不敢讓。朱棣聽完沉默了。朱棣即位之後,召劉璟,劉璟稱病不去。

朱棣就將劉璟入獄,劉璟只稱朱棣為殿下,而不稱陛下,劉璟還說:殿下百年之後,還是逃不過一個“篡”字。劉璟之後自縊而亡。


歷史簡單說


首先,說朱元璋殺劉伯溫是無稽之談。朱棣篡位時,劉伯溫兒子不願效力篡位逆賊,被朱棣所殺。

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以後,劉伯溫的仕途不算好,但朱元璋並末殺劉伯溫。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第二年,劉伯溫就被賜歸老還鄉。劉伯溫此時已經60歲,在古代已經算高齡老人了,歸老還鄉也說得過去,不過也說明劉伯溫實際地位並不算太高。

(劉伯溫)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去世。這一年,劉伯溫曾經去京城朝見過朱元璋。有記載劉伯溫在京城生病後,當時的丞相胡惟庸帶醫生去看過劉伯溫,吃了藥之後,劉伯溫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後來病死是胡惟庸下毒的結果。

這種說法多半是胡惟庸倒臺後,羅織給胡惟庸的罪名。劉伯溫是在從京師南京回到家鄉浙江青田縣後才病死的,明代沒有能幾個月後才讓人病死的神奇毒藥。雖然武俠小說或者一些古代文獻經常會記載一些很神奇的古代毒藥,但這些東西一點不可信。有物積腹中如拳石這種症狀,也不像是古代毒藥能造成的,更像是胃癌之類的疾病造成的。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在1377年(明洪武十年)擔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時,為胡惟庸黨所脅,墮井死。為永樂皇帝朱棣所殺的是次子劉璟。

朱元璋後來感念劉伯溫的貢獻,對劉璟算得上很好,經常召見,親近如對待家人。劉璟被殺,則是看不慣朱棣篡位,不願意向朱棣服軟。朱棣攻破南京繼位後,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朱棣大怒,命人逮入京師。劉璟見到朱棣後,不承認其皇帝身份,以殿下相成,並且對朱說 :“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朱棣將劉璟下獄後,劉璟自盡身亡。


仁勇校尉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朱元璋的兒子?


劉伯溫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殺的?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有一些爭論。劉伯溫對於朱元璋的重要性,尤如張良。《明史》記載,劉伯溫“慷慨有小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更奇特的是他學問高深莫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未僕先知。這就是說在哪個年代屬於牛人一個。

劉伯溫確有過人之處,基本上大部分的運籌帷幄的事都交給他了,屬於朱元璋的高級智囊,連朱升都給他高度評價。

學貫天人,才兼文武。——朱升評價劉伯溫

但是,劉伯溫因是浙東人,被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排擠(話說,劉伯溫還是李善長推薦給朱元璋的)。我們從待遇就能看出來,李善長歲祿4000石,而劉伯溫歲祿才240石,天壤之別。實際上他們的貢獻不分伯仲,時人也覺得比較詫異。

為了都城的選址,朱元璋帶領文武大臣到河南開封等地視察,指定左丞相李善長和御史劉伯溫留守南京。中書省一箇中層官員李彬貪駐枉法,劉基準備嚴辦,李善長對於這個親信一向照顧有佳,他的意思是老劉,這是我的人,你要從寬發落,劉伯溫不同意,他寫了一份奏疏,派人快馬加鞭送往開封,請示皇帝的聖旨。得到皇帝的聖旨,他立即把正在參加祈雨儀式的李彬就地正法。李善長大為惱怒,等到皇帝回京後,搶先告狀,說劉伯溫竟然在祭壇前殺人,實屬大不敬。


這時朱元璋已有紅劉伯溫的想法,劉也明白朱的想法,主動提出提前退休,獲同意後告別政壇。

在退休之前,朱元璋和劉伯溫有一次比較著名的談話,劉伯溫在這次談話裡面提到了胡惟庸。

朱元璋問:胡惟庸如何?

劉伯溫不屑一顧,用比喻的口氣給予否定:這就好比一頭小牛續要讓他去駕車或耕田,我擔心會壞事,不是翻車就是破犁。

事實證明後面發生的事情,劉伯溫的判斷是準確的。但是這件事情傳到了已掌握實權的胡惟庸耳朵裡。後來製造劉伯溫悲劇的核心人員就是胡惟庸,而正是胡毒死了劉伯溫。

御史中丞塗節言:前誠意伯劉基遇毒死,(汪)廣洋宜知狀。上(指朱元璋)問廣洋,廣洋對以“無是事”。上頗聞(劉)基方病時,丞相胡惟庸扶醫往候,因飲以毒藥。乃責廣洋欺周,不能效忠為國,坐視興廢。

明史專家吳晗最後考證的結論是,劉伯溫被毒死完全是出於朱元璋的授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劉伯溫的編劇真的是令人驚歎人性如此不可揣測。



劉璟之死

劉璟從小受父親劉伯溫的影響,不恥朱棣的篡位行為,於是,他對朱棣宣召入宮為官置之事,不理不睬,朱棣想到劉璟許多對自己不恭的行為,越想越氣,一怒之下把劉璟殺了。有骨氣就得付出生命代價。

結語

在封建時代,個人的生命與皇權相比,與皇帝的意願相比,一錢不值。在皇帝身邊工作隨時都是可能丟腦袋的。所以說生在一個好的時代,在一個好的領導身邊工作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啊。

end


古今歷史研習社


朱元璋在奪取天下之後,便開始了誅殺開國功臣,也許是劉伯溫已經猜到了朱元璋心思,於是,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第二年,劉伯溫就告老還鄉,遠離朝廷之爭。1375年,已經65歲的劉伯溫因感染風寒生病了,當朱元璋得知後,便派丞相胡惟庸帶御醫前去看望,還讓御醫給開了藥方。

但是,在吃御醫的藥方後,病情非但不見好轉,甚至更嚴重了,數月後便與世長辭了。劉伯溫的死和朱元璋殺有沒有關係的確是沒有確切的證據,更多是猜測。也有人猜測是因為劉伯溫無意中得罪胡惟庸,才會被胡惟庸藉機殺害的;也有人猜測是朱元璋指使胡惟庸這麼做的。總之,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朱元璋殺了劉伯溫。

那麼,朱棣繼位後,是不是殺了劉伯溫的兒子呢?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劉璉,次子叫劉璟。在劉伯溫去世2年後,也就是1377年,劉璉因與胡惟庸的黨羽發生衝突,被脅迫墮井而死。這似乎也印證了是胡惟庸殺死劉伯溫的事實,胡惟庸這是要斬草除根的節奏啊。

劉伯溫二兒子劉璟逃,因其才學過人,好論兵事,深受朱元璋喜歡,並且朱元璋又很懷念劉伯溫,所以經常召劉璟入宮,胡惟庸沒有機會下手,這才逃過此劫。躲過了胡惟庸卻躲不開朱棣。朱棣為什麼和劉璟不對付呢?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朱棣和劉璟下棋,朱棣想要劉璟讓自己兩步棋,但劉璟卻說:“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劉璟如此講原則讓朱棣很不爽。

其二:朱元璋本想將劉伯溫的爵位傳給劉璟的,但劉璟堅持說應該由哥哥劉璉的長子來繼承。因為朱元璋還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的,所以是對劉璟讚賞有加。但這讓朱棣很不高興,我作為兒子還沒有繼承王位呢?你劉璟這是做給誰看呢?

其三: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劉璟先給谷王獻計獻策,給李景隆做參謀,朱棣即位後,召其入朝為官,反遭劉璟拒絕。見了朱棣後居然稱其為殿下,還說朱棣是“篡位”。

最終,劉璟被朱棣打入大牢,而剛正不阿的劉璟卻在獄中自殺身亡。劉璟雖不是朱棣下令殺死的,確實也是因朱棣而死。





文史讀傳


我覺得題主的表述欠嚴謹,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的確是被朱元璋殺害的。但在正史記載中,劉伯溫是病死的!!!他的兩個兒子也沒有善終。

劉伯溫算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曾經說過,“劉伯溫就是我的子房”,張良是劉邦能奪取天下的功臣之一,可見劉伯溫在朱元璋集團中的重要性。


為什麼說朱元璋害死了劉伯溫,朱棣又殺死了劉伯溫的兒子們?

  1. 朱元璋清洗功臣,劉伯溫死的撲朔迷離。1311年出生的劉伯溫也就是劉基,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名士,他輔佐朱元璋取得了天下,可是在65歲的時候病逝於家中。傳聞在1375年的時候,劉伯溫感染了風寒,而當時的宰相胡惟庸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去探望的時候帶了有毒的藥方使其病情加重。次年,身體就不行了。民間傳說,劉伯溫死和朱元璋脫不了關係。
  2.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做了官員。劉伯溫有一共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璉,二兒子劉璟。他們從小就得到了劉伯溫良好的教育,可是,大兒子劉璉在劉伯溫死後兩年,在洪武十年,因為胡惟庸黨人的步步緊逼,劉璉和他們發生了衝突。然而胡惟庸當時權勢滔天,結果劉璉被他們脅迫墮井而亡。

  3. 朱棣篡奪帝位,劉璟不服從結果下場悽慘。劉伯溫的二兒子劉璟在看老爹死後,深受朱元璋的重用,經常找他進宮談話。他從小就才學過人,頗有學識。在“靖難之役”時,他曾經隨軍征伐,在建文帝失敗失蹤後,劉璟就辭官不幹了。可是朱棣為了廣招賢士,就把劉璟帶到了面前,然而劉璟誓死不願為朱棣效力,並大罵朱棣他是“篡奪”的皇位。結果被進了大牢,劉璟不願受到侮辱,就上吊自殺了。

從結果來看,劉伯溫和他的兩個兒子,下場都頗為悽慘。劉伯溫姑且還可以說是病逝而亡,而他的兩個兒子都是非正常死亡。朱棣殺掉劉璟,我卻覺得是因為劉璟有自己的正氣和堅持!!!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劉伯溫算是個奇才,傳說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當然這是民間傳說,但是此人有能耐那是真的。

劉伯溫也是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忠臣,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建國後成為了浙東黨的領袖,與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勳貴也是長時間的死對頭。劉伯溫在歷史上據說是喝了李善長帶的藥而死的,至於是不是朱元璋的授意就不得而知了。可是試想一下,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對於這麼一個身負大才,卻又深諳厚黑學的人,是很難完全放心的,所以他應該是有重大嫌疑的。

以劉伯溫的聰明,他太明白這個主子要幹什麼了,所以一直在以一個積極的姿態避禍,不止一次的告老還鄉,只是朱元璋放心不下他而已,即便是朱元璋授意殺死了劉基,那也是給了一個體面的死法,不像是其他勳貴誅九族。後來胡惟庸案把劉基的死歸咎於李善長,那麼劉基作為一個受害者,哪有再迫害原告的道理,所以洪武一朝劉基的兒子得以保全,況且劉璟也是個奇人,盡得劉伯溫真傳,文武兼修,本身也是剛正不阿,平叛中也有軍功。

靖難之時,劉璟為建文帝出謀劃策,沒少和朱棣作對,當然得不到朱棣的好感。史書記載“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 在劉璟看來,朱允炆雖敗,但他才是朱元璋正宗嫡傳的真龍天子,朱棣只是一個殘害同宗骨肉的謀逆篡位者,故死到臨頭也不承認朱棣這個新皇帝。剛直的劉璟在說出“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後,被惱羞成怒的朱棣關進大獄,劉璟自知難逃一死,在獄中上吊自殺。


用戶2201778572031


劉基,字伯溫。

老百姓都相信“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所以,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聞名於古今。

劉伯溫之死,到底是誰害死的?

1375年正月,劉伯溫感染風寒。

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帶領御醫去探望、治療。

御醫為劉伯溫診脈後開了藥方;

劉伯溫家人按照處方抓藥,回家熬製、服用後,覺得肚子裡好像塞滿了石塊,十分痛苦。

劉伯溫感覺非常蹊蹺,拖著病體去拜見朱元璋。

劉伯溫向朱元璋稟報胡惟庸帶著御醫為他看病、照單抓藥、服藥後身體不適,等等情形。

朱元璋勸他心胸要寬廣、養病要安心。

劉伯溫感覺皇上要置自己於死地,於是,便帶著兒子要回家鄉。

朱元璋看見劉伯溫行動不便,就安排專人護送他回家。

劉伯溫預感自己快要死了,便向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一是把一本天文書上呈給皇上;

二是傳授為政之道給二兒子劉璟;

三是等到胡惟庸失敗後,再向皇上密奏劉伯溫的遺言。

幾天後,劉伯溫去世,享年65歲。

胡惟庸命令御醫配置藥方時,特意使用能夠加重病情、致人死亡的中藥,劉伯溫服用後,不久死亡。

胡惟庸為什麼要毒死劉伯溫?

由於政治鬥爭,胡惟庸與劉伯溫是有矛盾的,胡惟庸一直想置劉伯溫於死地。

朱元璋到地方巡視,讓劉伯溫與胡惟庸一起留守京城。

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被人告發。

劉伯溫要殺死李彬;但是胡惟庸向來袒護李彬,請求從寬處理。

劉伯溫派人報告朱元璋,獲得批准;劉伯溫在祈雨時,殺死李彬。

胡惟庸對劉伯溫懷恨在心。

朱元璋回到京城,胡惟庸告狀檢舉劉伯溫,雙方矛盾公開化、尖銳化。

朱元璋藉故讓劉伯溫還鄉。

但是,胡惟庸仍然不願放過劉伯溫,繼續揭發劉伯溫以前的過失錯誤,希望朱元璋處死劉伯溫。

乘皇帝安排自己去探視生病的劉伯溫之機,胡惟庸終於對劉伯溫下了毒手,將劉伯溫毒死。

朱元璋為什麼給胡惟庸毒死劉伯溫的機會?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很有才能。

陳友諒氣勢洶洶向東方擴張的時候,大將們都勸朱元璋投降。唯獨劉伯溫保持自己的看法。

劉伯溫建議朱元璋利用陳友諒驕傲情緒,誘敵深入、一舉殲滅。

朱元璋採納劉伯溫建議,大獲全勝,為建立全國政權打下了基礎。

天氣大旱,劉伯溫建議朱元璋下罪己詔,果然甘霖從天而降。

劉伯溫很多建議都被朱元璋驗證是正確的。

朱元璋希望自己家的統治穩如大山,怎麼能夠讓劉伯溫這樣有特殊才能的人留在世上呢?

如果有人招攬了劉伯溫,朱家江山就不可能坐穩了。

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殺死劉伯溫,只是選擇什麼方式去殺死劉伯溫。

當劉伯溫生病,朱元璋想到,利用胡惟庸去殺死劉伯溫應該是非常高明的計謀。

朱棣繼位後,為什麼要殺死劉伯溫的兒子呢?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璉,死於1379年,那時候,還是朱元璋在當皇帝。

劉伯溫二兒子劉璟,朱元璋安排他承襲父親的爵位時,他讓給哥哥的兒子。

劉璟一貫直率剛強。

燕王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建文帝命令劉璟跟隨李景隆隨軍作戰。

李景隆失敗後,劉璟上書給皇上,但是,沒有被採用,於是,劉璟回到自己家鄉。

明成祖即位後,想到劉璟是個人才,在朱允炆時沒有得到重用,現在要重用他。

明成祖下詔啟用劉璟,可是,劉璟性格直率,不受重用,他總是聲稱自己有病,不能進京。

明成祖派人強行把他帶入京城。

在朝廷之上,劉璟看見明成祖不稱呼皇上,而是稱呼他為殿下,明成祖非常生氣。

更過分的是,劉璟竟然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這就是公開辱罵朱棣篡位,這是朱棣最大的心病,朱棣實在無法容忍。

朱棣一心一意在為自己的皇位正名,劉璟卻這樣罵他,朱棣非常憤怒。

朱棣命令將劉璟關進監獄,不給吃喝,讓他自取滅亡。

朱棣對劉璟還算是很寬容的。當法官請求皇上下旨,將劉璟一家滿門抄斬時,明成祖以劉伯溫已經死了為理由,沒有批准。

劉伯溫確實很聰明,但是沒算到自己怎麼死,也沒有指導兒子如何避免被殺死。

皇帝比臣子就是更厲害!


岳飛的飛


首先,題目中說朱元璋殺死了劉伯溫,這句話是有失公允的,或者說是並無正史作證。但由於朱元璋在位期間殺戮過重,並且劉伯溫又是被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人物,在許多野史記載中,人們更願意相信,這位“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千古奇才落得了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

劉伯溫早年間考中過元廷的進士,後來步入仕途,但一直在基層廝混,對於元末官員橫徵暴斂,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劉伯溫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雖有一顆匡扶宇宙的雄心,但在腐敗的大染缸中,剛正不阿的劉伯溫自知憑藉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狀,於是辭官歸隱,也不愧於聖人“窮則獨善其身”的訓言。

公元1360年,朱元璋兵臨金華,在謀士的推薦下,朱元璋瞭解到浙東地區果然是藏龍臥虎,對劉伯溫才華的仰慕也與日俱增。多次邀請之下,劉伯溫最終同意加入朱元璋集團,朱元璋大喜過望,在南京城專門建造了一座“禮賢館”,用來安置天下賢士,也表達了朱元璋對人才的渴望。


劉伯溫剛一出山,就向朱元璋獻上了實務十八策,朱元璋愛不離手,並親切的稱呼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當年陳友諒率大軍空國而出,發誓不消滅朱元璋絕不退兵,說實話,除了大部分主張講和之外,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把握打贏這場仗。是劉伯溫堅持“陳氏滅,張氏勢孤”,一定要與陳友諒決一死戰,這才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

大明開國之後,劉伯溫受封“誠意伯”,當然,沒能封上公侯不得不說朱元璋有意在打壓他,劉伯溫也很聰明,通曉古今的他知道,一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急流勇退。況且歷史上“同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的比比皆是,因此在洪武5年,劉伯溫以“年老不堪驅使”為由,請求告老還鄉,希望能遠離京城這片是非之地,朱元璋一看,他如此識趣,因此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本以為就這樣可以頤養天年,但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即使你認輸了,但敵人不但不會手下留情,反而會痛下殺手。


劉伯溫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與朱元璋的老班底“淮西勳貴”有著天然的隔閡。劉伯溫當年向皇帝提出“謹防驕兵悍將為非作歹”,這就相當於與淮西黨宣戰。加上文人相輕的千古規矩,淮西黨的領袖李善長始終與他面和心不和。

後來李善長在致仕前極力向朱元璋推薦胡惟庸來接替相位,但朱元璋詢問劉伯溫的時候,卻被劉伯溫極力阻止,這讓胡惟庸記恨在心,對劉伯溫恨之入骨。

果然,劉伯溫到了青田老家之後,板凳還沒坐熱,胡惟庸誣陷他的奏摺就遞到了皇帝的案桌上。胡惟庸知道皇帝的忌諱在哪裡,他誣陷劉伯溫在一塊“龍脈之地”上修建自己的陵墓。這招太毒了,真可謂殺人不見血。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劉伯溫知道,朱皇帝一生迷信,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人能染指他的天下,即使是傳言、讖語都不行。於是他親自返回南京,向朱元璋當面訴說,這一去就是三年,劉伯溫到死也沒能再回到他魂牽夢縈的家鄉。


到了京城,朱元璋閉口不談此事,劉伯溫也無法自證清白,於是一拖二去,劉伯溫漸漸身體不支。此時,胡惟庸再次登場,他帶著自己的私人醫生去給劉伯溫瞧病,劉伯溫在吃了他給的一顆“十全大補丸”之後,頓時感覺胸口沉悶,病情愈發加重了。

朱元璋一看,劉伯溫已是病入膏肓,於是下令讓劉伯溫返回老家,但僅僅過了一個月,劉伯溫就死在了路上,一代謀士就這樣與世長辭。

後來胡惟庸垮臺,其中一條罪名就是毒殺劉伯溫。但至於說劉伯溫之死的幕後黑手是否是朱元璋,這在歷史上沒有定論,但我認為,以劉伯溫與胡惟庸的關係,並且劉伯溫的暴死,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也許這就是帝王之術借刀殺人罷了。

朱棣為何殺死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一共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劉璉的命運和劉伯溫息息相關,劉伯溫死後,胡惟庸覺得還不解恨,瘋狂構陷劉璉,劉璉不堪屈辱,於是跳井自殺。


次子劉璟,後來在胡惟庸倒臺後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朱元璋念劉伯溫的功績,準備將“誠意伯”的爵位讓他繼承,但劉璟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他知道大哥劉璉含冤而死,於是上奏摺懇請皇帝將爵位賜給劉璉之子劉廌繼承。朱元璋不禁感慨道:“果伯溫之子也!”

劉璟不但繼承了劉伯溫的才華,並且他為人正直,堅持正義。在他的內心中,忠君愛國是唯一的理想信念,建文帝繼位之後,朱棣在北平發動“靖難”,在外地做官的劉璟立即回京,並且向建文帝獻上了“平叛”的方略,可惜建文帝沒有采納。

後來劉璟被派到李景隆手下擔任參軍,李景隆這個草包,不但胸無點墨,而且剛愎自用。劉璟的許多建議都被他駁斥,致使朱棣緩過氣來,朱棣攻入南京後,劉璟憤而辭官,拒絕與朱棣合作。


朱棣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特召劉璟回京做官,劉璟被錦衣衛押解回來後,面見朱棣,他筆直站立,只稱朱棣為“殿下”,拒絕稱呼其“陛下”,表明了自己不事二主的決心,並且呵斥道:“千百年後,殿下逃脫不了一個“篡”字”!

朱棣大怒,下令將劉璟打入死牢,朱棣的爪牙趁機向朱棣建議,按照方孝孺的先例誅滅其全族,朱棣搖了搖頭,說道:“念劉伯溫的功績,就算了吧!”於是劉璟在監獄中自縊而亡,以自己的死捍衛了自己忠貞不二的高尚品德。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劉基,字伯溫,通曉天文經史,尤精於兵法,為元朝至順年間的進士。劉基因為廉潔正直,又才華橫溢,被時人比作蜀漢時期的諸葛武侯。在他投入朱元璋麾下之後,又常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也”,與張良作比。

劉基可比諸葛亮和張良,可見其才能非比尋常。但劉伯溫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文弱書生,按照《明史》記載,“基虯髯,貌修偉”,乃是一俠客形象。

劉基做事向來勇毅果斷,但是,劉基過於公正嚴明、嫉惡如仇的性格卻害了他們父子兩代三人。

朱元璋在聞知劉基的大名後,重金聘請劉基出山相助。劉基並不是朱元璋的濠州嫡系。

劉基投奔朱元璋之後,獻時務十八策,並幫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勢。劉基勸朱元璋不用尊奉韓林兒,而是鼓勵朱元璋自立;對於江南的義軍,可以先滅陳友諒,再攻張士誠,然後北伐中原,則可天下一統。

劉基相比諸葛亮,才能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劉基不但善於謀劃天下大局,還善於臨陣指揮,在對陣陳友諒時,劉基就是妙計不斷。

劉基獻策誘陳友諒入龍灣,大敗之;又勸朱元璋親征,直搗陳友諒老巢江州,收復了江西駐郡;後又親侍朱元璋旁,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徹底剿滅了陳友諒。

鄱陽湖一戰,劉基甚至還上演了英雄救主之舉,“太祖坐胡床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倉卒徙別舸,坐未定,飛炮擊舊所御舟立碎。”劉基比諸葛亮還妖呀,一看戰場變化,就知道陳友諒要直擊朱元璋旗艦了。

陳友諒死後,天下已無人可與朱元璋爭鋒。朱元璋之後滅張士誠,北伐中原,按照劉基的天下大略,完成了統一大業。

但是,劉基的厄運也就從此時開始。

陳友諒死後,戰事無需劉基操心了,朱元璋就讓劉基去做律法和整肅綱紀的事情。結果呢,劉基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員。

劉基在祈雨期間,斬殺了中書省都事李彬,得罪了寵信李彬的宰相李善長。李善長藉機誣告劉基,說劉基在祭壇下殺人,是大不敬之舉。加上這次祈雨正好失敗了,惹得朱元璋大怒,開始怪罪劉基。

劉基嚇得借妻子去世之故,告辭還鄉。朱元璋之後封賞功臣,劉基也僅獲封食祿二百四十石的誠意伯。然後,劉基再次戰戰兢兢的告老還鄉。

劉基還得罪了胡惟庸。胡惟庸在劉基返鄉之後,派人構陷劉基,說劉基想霸佔一塊有帝王之氣的墓地,來作為死後的安葬之處。朱元璋最怕的就是有人造反,謀他的皇位,雖然沒有怪罪劉基,但還是相信了胡惟庸的讒言。

劉基聽說了胡惟庸誣陷的事情,擔心朱元璋起殺心,馬上戰戰兢兢的跑到了南京,待在了朱元璋眼皮之下。

根據《明史》和《國朝獻徵錄》的相互印證,劉基之死,類似於韓信之死。劉基偶發風寒,朱元璋讓胡惟庸派醫生給劉基治病。劉基服藥後腹中出現拳頭大、石頭一般的異物。劉基抱病覲見了朱元璋,說了胡惟庸給他看病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僅僅講了一些安慰的話。在劉基病情加重之後,朱元璋專門派人護送劉基返鄉。

由此可見,朱元璋不忍親手殺了功高蓋世的劉基。但是,跟劉邦借呂后之手殺韓信一樣,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殺了劉基。

劉基的長子劉璉,頗有文采。劉基死後兩年,在朱元璋朝任職。朱元璋本想重用,但是被胡惟庸一黨脅迫,墜井而亡。

劉基的次子劉璟,作風跟劉基頗有相似之處,通曉經學,並善於用兵,而且為人正直,深得朱元璋器重。

朱元璋曾想讓劉璟襲劉基的爵位,但是劉璟說自己的侄子尚在(劉璉的長子劉廌)。劉璟的正直、謙讓之風,讓朱元璋很高興,於是就讓劉廌襲爵,並給劉璟設置了專門的職位,指派給了谷王。也正因為劉璟長期在谷王府,躲過了胡惟庸的迫害。

但是,跟劉基一樣,劉璟的正直也害死了他。

劉璟在靖難之役前,曾和朱棣下棋。朱棣讓劉璟讓他,結果劉璟卻說,該讓的地方讓,不該讓的地方不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劉璟被任命為李景隆的參軍事,隨軍出征。兵敗後,曾上書建文帝,陳述利害,沒有得到答覆,辭而歸鄉。

朱棣登基後,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被朱棣抓到了京師。結果呢,劉璟堅決不稱朱棣為“陛下”,繼續稱之為“殿下”,還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這……朱棣為了擺脫“簒逆”的嫌疑,連親媽都不認了,自然容不得劉璟這麼說他,下令將劉璟入獄。劉璟堅貞不屈,自縊於獄中。

執法的官員請求朱棣連坐劉璟家人。但朱棣並不是昏庸之君,念及劉基,沒有批准。

自此,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全死了。劉璟因為是次子,並未襲爵,其後人史書沒有記錄。而劉璉的後人,一直在明朝為官。

史料記載的劉基最後一代劉孔昭,在明亡後,曾參與建立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後航海不知所終”,劉基一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