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四阿哥合谋销毁百官行述,目的何在?

红雨说历史


任伯安曾供职于吏部,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暗中搜罗并总结了数百名中央及地方大小官员的罪证,将其记录在案,名曰《百官行述》。那么,为什么这个东西会被康熙的诸皇子们争来抢去呢?

很简单,因为诸皇子夺嫡之争愈演愈烈,都需要更多官员来支持他们。想一想吧,《百官行述》里这几百名官员,有文官有武官,其中不少都身居要职,权力巨大,如果谁掌握了他们的罪证,并以此为把柄去控制他们替自己的夺嫡大业服务,是不是威力特别巨大?



这还算好的,再想想,如果有哪个皇子等不及了,想要狗急跳墙,提前上位的话,谁掌握着《百官行述》,那么谁就有可能胁迫这些官员参与谋反。

再往深处想一想,《百官行述》记录的这些罪证里会不会留下皇子犯法的痕迹呢?比如类似太子卖官鬻爵、八爷胤禩到处借钱买好这类事儿呢?当然会。

所以,皇子们都争着要《百官行述》。得到了它,既能掌控很多的大臣,说不定还能抓住其他皇子的把柄,这对夺嫡自然是很有利的。于是乎,太子胤礽想要,八爷胤禩也想要。



结果呢,偏偏是胤禛抢在他们前面率先夺得了《百官行述》。而且不仅是夺得了,还破天荒地请了一顿饭,当着诸皇子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把《百官行述》烧了个精光。

胤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目的何在?

首先,胤禛是在向康熙再次树立自己的孤臣形象。皇子们之所以都在抢夺《百官行述》,无非是想用它去控制朝臣,结党夺嫡。而胤禛在朝野的形象一向是冷面冷心,照章办事,他从不会为夺嫡而结党,更不屑于去结党,一心替君父分忧,为朝廷分劳。《百官行述》这种东西对于胤禛是没用的,而他之所以烧掉它,是为了避免有人用它去结党,或掀起政争。这让康熙再次看到了胤禛大公无私的孤臣形象。

第二,胤禛是在向康熙展示自己维护兄弟感情的意图。皇子们本是亲兄弟,却因为一个皇位明争暗斗,打得不可开交,甚至要致对方于死地。如果任由《百官行述》流向诸皇子,势必会引发他们更尖锐的争执。而康熙晚年对自己儿子们的这种丑态,其实是十分痛心的,他十分渴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兄友弟恭。所以胤禛烧掉《百官行述》,就是在维护兄弟感情,这肯定会赢得康熙的青睐。



第三,胤禛是在帮康熙分忧,替他处理了一个大麻烦。如果胤禛把《百官行述》老老实实交给康熙,康熙面对这么多官员的罪证,该怎么办呢?处理吧,涉及面太广,不处理吧,又心里膈应。结果呢,胤禛一把火烧掉它,帮康熙处理了一个大麻烦。而且烧掉《百官行述》也从客观上遏制了皇子结交朝臣的趋势,控制了党争的进一步扩大。康熙最不喜欢结党,最头疼的也是结党,尤其是皇子与参与朝臣结党更为康熙忌惮。胤禛这么做,可以说是在为康熙分忧了。

第四,胤禛这样做也遏制了八爷党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如果《百官行述》落在胤禩手中,势必会增强八爷一党的实力,那么胤禛夺嫡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所以胤禛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试图去削弱八爷党的实力。


达摩说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60

销毁百官行述得圣心

关于百官行述,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做了非常详细的交代。

它是由曾经在吏部任过主事的任伯安私下记录的百官档案,它记录着朝廷上下三百余名官员的劣迹和隐私,无论哪个人,哪位皇子阿哥掌握了记录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他就掌握了这几百名官员的短处并要挟他为己所用。


(刑部侍郎黄体仁)

此刻的康熙帝正住在南巡的行宫南京,太子胤礽留在北京监国,正事儿不干,正在利用他监国的权力打压那些曾经没有举荐过他的大部分官员,并想利用十三阿哥胤祥,把这百官行述搞到手,达到他结党营私目的。

当四阿哥胤祯回到雍亲王府把这信息说给幕僚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与四阿哥胤祯的思路不谋而合,那就是当众销毁它,不给那些结党营私的阴谋小人留下任何机会,然后由他人密奏给康熙皇帝,这样就会给康熙皇帝留下一个光明磊落的汉子形象。


(四阿哥请客的目的)

四阿哥胤祯通过手段掌握了这百官行述的去处,并由十三阿哥胤祥亲自出面,在以八阿哥胤祀为后台老板的京城万永当铺,把这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祀二人梦寐以求的百官行述起赃拿到手,以请客为名,并当着太子胤礽及中皇子阿哥兄弟们的面销毁,

上书房大臣马齐可以作证!

首先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实乃是一个无耻小人,它记录着这四大箱子的百官行述,如果落到了太子胤礽或者八爷党手里必定是一大祸害。如果四阿哥认真掌握在手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走露风声必定身败名裂。

如果四阿哥胤祯当众销毁,不但免除了祸害,更会证明四阿哥胤祯是一位光明磊落之人,还会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和赞许。
(当众焚烧百官行述)

四阿哥胤祯和十三阿哥胤祥的这一行为,作的看似私密,实际上是公开的出卖了太子与任伯安的勾搭行为,直接把太子胤礽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可这正是邬思道与四阿哥胤祯需要的效果,因为四阿哥认真还掌握到了太子胤礽与任伯安的私密往来信件,他已经安排人把这一信息传递给了八爷党中的八阿哥胤祀,相信这一次老八必定还会当一次小人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江南行宫的康熙皇帝,让康熙皇帝再骂一次八阿哥胤祀的其心可诛……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雍正王朝》里,任伯安编纂的《百官行述》记载的主要是朝中大员的丑事秘事,谁得到了《百官行述》,谁就等于控制了这些官员的前途与身家性命。换句话说,谁得到了《百官行述》,这些官员就必须投靠谁。

电视剧中,四爷通过设计,先于八爷得到了《百官行述》,但他没有打开封条就把装着《百官行述》的箱子搬回了大内,当着众皇子及大臣的面把这些书给烧了。

四爷是有名的冷面王,他对人对已都很讲原则,只按章程规章办事,谁的面子都不给,也从不拉帮结派,朝中本来就极少官员支持他。因此,大半辈子都以“不结党”自诩的四爷,此时毫无没必要用《百官行述》来要挟朝中大员。以他的性格,也不屑这样做。

四爷心里很清楚,他想竞争皇位,关键在于康熙是否认可他。如果康熙不认可他,再多大臣支持也没有用,所以他也没有必要用《百官行述》去控制、去要挟这些朝中大员。

电视剧中,《百官行述》是一本邪恶而充满负能量的书。这本书落到有私心的人、尤其是有私心的皇子手中,势必使朝中的结党行为进一步加剧,对朝局的稳定不利,对四爷争储也不利。于公于私,四爷都必须先拿到这本书,免得它落到其他人手中。

但是,拿到这本书后,应该怎么处理呢?既然四爷自己用不上,也不屑用。那么烧掉当着众人的面烧掉它就是最佳的处理方式。这样做一则可以解除百官的担忧,同时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四爷。二则打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没有《百官行述》,竞争对手八爷就不能控制朝中大臣,进而也就控制了党争的进一步扩大。

更巧妙的是,雍正烧掉《百官行述》,可谓是帮了康熙一个大忙。假如四爷把这本书交给康熙,那康熙怎么办?康熙明知书中都是一些官员违法乱纪的证据,不看就是纵容包庇。看了不追究也不行,但涉及面这么广,又怎么追究呢?所以,假如四爷把这本书交给康熙,就是为难康熙,等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到皇帝老爹手上,康熙未必会认可。

反过来,四爷擅自做主把书烧了,就等于帮康熙解决了一大大的难题,康熙内心深处一定会很开心(虽然嘴上会批评四爷几句)。最重要的是,四爷此举在康熙心中树立了一个大公无私的形象,而清朝为了吸取明朝的教训,最忌讳的就是党争,四爷不搞党争,正是康熙愿意看到的。

这件事情的处理,加重了康熙对四爷良好印象,为四爷将来的接班打下了基础。


老罗侃史


我觉得这是电视剧的一个bug

这个故事脱胎于曹操烧书信。当年曹操攻下袁绍的都城邺城,手下人报告曹操说查获一批曹操部下私通袁绍的书信。众幕僚纷纷要求严惩,曹操却下令烧点。曹操说:“彼时袁绍势大,孤尚不能保,何况旁人?”

这个故事有几个要点是雍正王朝电视剧不具备的。第一,罪名已知的,就是通敌。第二,乱世用人之际,宁可用小人不可用庸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不惜带病提拔。主要是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不够用。第三,袁绍已经打倒了,这些通敌的人至少眼前没有威胁。第四,曹操是大老板,一挥手全赦免算了,别人越俎代庖可不行。还反了你了?

雍正王朝电视剧里这个百官行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咱们不说它怎么搞来的,就说说它有什么用。可以用来控制官场,谋大逆!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一般的把柄。贪污只是康熙的猜测,倘若是其它重罪呢?谁敢隐瞒不报?一把火烧了,不要命了?

记得神探狄仁杰里那份辖制百官的名单吗?那是有人先搞了一次谋反串联,相约起事,结果一不小心大头被抓了,没反成。结果被人用这份名单联络第二次谋反。如果百官行述是这样的性质,烧了后果严重!

太子为了弄到百官行述采取一点手段不是大事,他拿到百官行述以后也不一定就不会上报皇帝。皇帝不在,太子监国,这样的事本就有权处置不用事先上报,时间来不及也容易泄密。所以拿这个事逼太子造反根本就不合逻辑。

所以这件事情看起来很诡秘弄权谋,很过瘾,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当中,《百官行述》是刘八女和任伯安为了给自己家族寻求保护伞,而记录的当朝官员行贿受贿,官官相护的罪证。本意是自己一朝有难,如果无人营救,则与这些官员同归于尽。

《百官行述》表面上是一个家族的保护伞,但实际上,这是威胁朝廷根本,国家安全的严重隐患。如果刘八女和任伯安有异志,完全可以靠《百官行述》胁迫某些官员参与其谋反。再或者,一旦康熙皇帝病危,太子党也可以利用这里面掌兵的将军以勤王为名打击异己分子,并顺利继位。这种情况,不仅不容于对太子已经失去信心的康熙皇帝,也是四爷党和八爷党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当胤禩提出,任何人不许私自翻看《百官行述》之时,胤禛当即表示支持,并下令将其焚烧。这样一来,不仅打击了太子党的势力,还获得了康熙皇帝的好感,最关键的是销毁了几百名当权官员的罪证,解决了朝廷隐患。可谓一举多得。





老胡读历史


《百官行述》是百官的软肋,更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牵涉到太子、八爷党,也牵涉到雍正自身!处理《百官行述》要兼顾这三方利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向康熙交代?

要想要康熙满意,就必须让《百官行述》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能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把他交给谁?交给康熙,那康熙如何处理,牵涉的官员管还是不管?

交给太子?交给八爷党或自己留着,相当于抓住了其他几方的把柄,自然谁都不满意!

因此,让《百官行述》消失,自然符合各方面利益!谁也抓不住谁的把柄!

雍正此举,其实自己是最大受益者,既让康熙满意,又平衡了各方面利益!

邬先生的建议太好了!


尚沃写给理想5555


第一,这有利于收买人心,这都懂的

第二,这些人有很多都是其它阿哥的人,不烧,必成为众矢之的

第三,康熙处理也不是,不处理也不是,烧了,便没法查了,以便下台,博取康熙的欢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