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假如,若關羽丟了荊州活著逃回西川,蜀漢後期會如何呢?

劉寬新


關羽是一個紅臉漢子,重名節勝於重生命。他失了荊州,首先面臨一個“我如何面對大哥”的問題。而劉備也面臨一個如何面對二弟關羽的問題。論家法,可原諒;論國法,關羽可斬。因此我們不排除一種可能,關羽逃回西川后,因為羞愧,因為避免大哥兩難,憤而自殺。自殺前留下遺言,要為他雪恥報仇。後面的劇情,與關羽未逃回西川遇難一樣一樣了。

即便劉備不殺關羽,關羽也沒有自殺,象以前關羽在華容道縱放曹操被原諒一樣,劉備還會重用關羽嗎?這對劉備來說又是一個問題。重用關羽,那關羽一定會雪恥,與張飛兩路進兵討伐東吳。論謀略,關羽、張飛並不是陸遜的對手。東吳有了荊州,其實並不懼怕蜀漢,吳蜀開戰,最樂的是曹魏。但蜀漢即使兵敗,可以斷定劉備不會死。

三國之所以形成三國,是因為中國的人才被均分了。人才的均分造成勢均力敵。關羽只是一勇之夫,他的生死並不對蜀漢政權起決定性作用,也不會決定歷史的走向。可能關羽不死,會延緩蜀漢的敗亡,但蜀漢不敵魏吳,這是無法改變的命運。


陸棄


若關羽丟了荊州活著逃回西川,蜀漢後期會如何呢?

依照筆者的觀點,關羽是否能夠活著回去對蜀漢的命運不會產生太大改變,因為他所造成的損失,並不是他自己能否安全回去而能夠彌補的,荊州三郡的丟失,荊州兵團的全軍覆沒,這對蜀漢集團來說才是真的傷筋動骨,不是他這個光桿司令能夠挽回的。公元219年呂蒙成功偷襲荊州三郡,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荊州蜀漢兵團的反應、關羽的態度、以及所造成的損失,都反應出了關羽在這一系列環節上的大意和不斷造成的錯誤。



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荊州三郡的丟失實在過於雷人,劉備集團在這一帶統治了十餘年,卻讓孫權幾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包含水軍在內的至少3萬荊州兵團在聽聞荊州三郡丟失後,更是一潰千里迅速消亡,但更無法讓人理解的是,在聞訊荊州遭到攻擊後,關羽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回師救援,而是繼續在襄樊一代與曹魏軍隊進行糾纏,錯失了救援良機更讓自己的軍心大亂,以至於作為老革命班底的荊州兵團,居然還沒有與呂蒙的東吳軍隊交手就四散而逃。



在這一系列慘劇發生後,關羽是否能夠生還對劉備集團的幫助已經不是太大,蜀漢集團最大的水師在這過程中全軍覆沒,也註定了蜀漢集團事後即便展開反擊,也無力出動龐大的水軍,對於以水軍見長的東吳來說,自己從水路扼守荊州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隨後的夷陵之戰也是如此,荊州三郡的丟失更損失了大量人口資源,這對於剛剛結束漢中之戰兵力和人口大量損失的劉備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以至於兩年之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所能出動的,包含僱傭兵在內的也不過是5萬軍馬,這樣的軍事力量已經不足以發動一場大規模的作戰,力量的薄弱也是後來劉備再次失敗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關羽的失敗,並不是毀於自己的敗亡,而是將劉備臨走前留下的基礎毀滅的一乾二淨,劉備奪取了益州卻丟失了荊州,多年的忙碌之下最後卻跑到了起點,面對的不斷擴張和崛起的曹操和孫權,劉備的劣勢已經越來越大。

可以說關羽即便僥倖生還逃回益州,孤身一人的他雖有著名望和統帥的能力,但面對早已經失去的根據地和敗亡的荊州兵團,他也無能為力,畢竟他不可能憑空再變出一支軍隊,蜀漢集團的命運不會因為他的生還而得到任何變化。


遼寧資深球迷


個人認為,關羽如果能活著逃回益州,蜀漢後期是可以處於戰略主動狀態的,至少在伐吳時不至於全軍覆沒。

理由如下:

1、關羽的個人能力:關羽是蜀漢陣營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智勇雙全的人,關羽之勇在於他可以單槍匹馬於萬軍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關羽之智在於他能獨當一面,有自己的謀略。當然,雖然關羽存在“剛而自矜”的性格缺陷,但人都是有缺點的,不能因為有性格缺點就否認關羽鎮守荊州的巨大貢獻。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關羽的水軍統率能力,在蜀漢陣營當中無人可比。劉備樊城敗退時,統率江夏數百艘水師戰船的正是關羽;關羽北伐時,擊敗於禁大軍的,也正是靠關羽出色的水師統率能力。即便是關羽失荊州時,水師依然牢牢地守著沔水,擋住了曹魏追兵。

2、關羽對東吳的威脅:荊州地處東吳上游,對東吳最大的威脅就是水師可以順江東下,這也是孫權最為忌憚的。所以,孫權在發動偷襲荊州之戰時,明確下令“羽至即斬”,之所以冒著徹底拋棄吳蜀聯盟的風險也要必殺關羽,除了因為關羽的傲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給蜀漢留下這種善用水師的將領。

3、劉備夷陵戰敗與關羽之間的關聯:劉備夷陵戰敗,看似是因給關羽復仇導致的,其實不然。劉備戰敗是因為水師沒有出色的將領,無法突破東吳防線,不得不棄船登岸。而在關羽陣亡後,唯一能統率水師的就是駐紮在閬中的張飛,而劉備伐吳前夕也是明確要求張飛從閬中沿江東下和劉備在江州會和,張飛在其中的作用就是統率水師突破東吳防線。

但離奇的是,一向喜歡鞭打士卒的張飛,統兵多年也沒見被士卒殺害,偏偏在要發兵東吳前夕被殺(《三國演義》加了段劇情,說張飛是因關羽被殺,氣憤之餘更加暴虐),鑑於東吳此前曾靠策反糜芳成功偷襲荊州,那麼張飛之死是不是也有可能是東吳策反其部下所致呢?

所以,如果關羽活著逃回益州,實力尚存的劉備陣營,加上關羽出色的水師統率能力,對於東吳的威脅是非常巨大的(戰國時秦國司馬錯伐楚就是從巴蜀出兵順江東下的),而劉備伐吳前,曾派人前往曹魏給曹操弔唁,表達了聯盟的意向,目的就是避免伐吳時雙線作戰,試想,如果關羽還活著,劉備即便伐吳陷入膠著,但也不至於完敗。


事後,東吳陸遜也曾感慨的說道:“臣初嫌之,水路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佈置,必無他變。”


秦皇漢武


可以肯定的說,即便關羽逃回了荊州,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沒有辦法實現,其一,關羽生死,孫劉聯盟都會破裂,關羽死自不必說,關羽若逃回荊州,以關羽的性格,他能咽的下這口氣?關羽是類似俠客一類的人,嫉惡如仇,重名節勝過生命,呂蒙偷襲荊州在他眼裡自是小人行徑,關羽豈能容他,何況當時蜀漢有了霸業基礎,關羽若回益州,必將舉兵伐吳,奪回荊州,甚至滅了東吳,所以,關羽無論生死,聯盟都將破裂,其二,此時的諸葛亮並不是劉備最為信任的人,他阻止不了劉備東征,導致夷陵兵敗,關羽張飛若在,諸葛亮不可能執掌蜀國政權,他阻止不了劉備東征,也肯定阻止不了關羽張飛伐吳,所以,關羽逃回荊州,聯盟必然破裂,而後蜀漢會向東吳用兵,那麼結果無論勝敗,曹都可能乘虛而入又或者漁翁得利,此時蜀國可能極度危險,因為蜀漢不可能和曹魏聯盟,但是曹魏極有可能和孫吳聯盟,共同討伐蜀漢,這也是諸葛亮執政後最先做的事就是和孫吳修好,繼續聯盟抗曹,一旦曹魏和孫吳聯盟,以蜀國當時的國力定會速亡,所以從這方面看,關羽逃回荊州還不如兵敗身死,關羽是個性格悲劇,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最後的結局,雖然我們很多人都很喜歡他,他也確實很具有俠義精神,但是,這樣的人不適合長時間作為統帥是很有問題的,當時劉備得了漢中沒有及時替換關羽是個失策,但是卻是人之常情,試想當時劉備正是自己人生當中最志得意滿的時候,而關羽當時也是威震華夏,兩兄弟都是同樣的興奮和得意,來不及反應東吳在後面的黑手,所以最後關羽敗走麥城,歷史總有很多遺憾,或許這就是歷史本來的意義。


喜歡歷史的學生


假如關羽不死逃回蜀漢 那麼:

1、劉備不會被陸遜火燒連營,蜀漢會和東吳在荊州進行爭奪戰,三國會出現更多的合縱連橫,而非簡單的東吳蜀漢共同打曹魏的單調模式。

2、魏延的兵分兩路策略會被實施:諸葛亮率領魏延等人攻打涼州、關羽獨自率軍從荊州北上南陽直上洛陽。但唯一的變數是:曹魏和東吳結盟,東吳會舉兵攻打荊州,荊州需要有大將鎮守,趙雲、魏延都可以。

劉備稱漢中王時優勢巨大

1、劉備是劉邦式的人物,能文能武,意志很是堅定——打漢中就堅持打一年。是蜀漢的核心靈魂。蜀漢可以沒有諸葛亮,但不能沒有劉備。

2、諸葛亮雖然策略很好,但諸葛亮是陽謀之人,不會進行陰謀。這就是諸葛亮幾次拒絕魏延兵分兩路建議的原因。

3、關羽善待士卒,因此作戰很強,藐視士人,不被關羽佩服的人都會被關羽藐視,因此關羽同僚關係並不好。

關羽除了和劉備關係好之外,只和諸葛亮、張飛、廖化、趙累、徐晃、張遼等有限幾個人關係良好。

關羽的性格,適合攻城略地,但不適合長期駐守某地,因此他管轄的地方官都會被他看不起,彼此關係不融洽。

4、張飛和關羽性格相反,輕視士卒,因此被殺;善待士大夫,成功招降嚴顏。

5、馬超是劉備奪取涼州最好的武器,如果劉備+馬超攻打涼州,基本上涼州就是不戰而降,輕而易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輕鬆招降四個郡,很大部分是因為馬超。

6、魏延是劉備大將中最特別的人,魏延和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不同的是,魏延除了作戰勇之外,關鍵是魏延還有策略。這就是劉備為什麼用魏延而非張飛鎮守漢中的原因。

簡單說,諸葛亮是陽謀,法正是陰謀,關羽是剛矜,張飛是暴恩,魏延是勇略。

夷陵之戰關羽若是活著

夷陵之戰,劉備之所以連營和陸遜在夷陵,根本原因是他沒有大將可以獨自率軍奪取江陵。在沒有大將的情況下,夷陵是奪取荊州的關鍵。

如果關羽還活著,加上週瑜、魯肅、呂蒙等大將都去世的情況,以關羽在荊州多年的名聲,在劉備大軍在夷陵和陸遜對峙,關羽另外率領一軍奪取荊州是非常輕鬆。

因為關羽善待士卒,荊州守軍還是願意投降關羽的。關羽奪取荊州就會斷了陸遜的後路,陸遜根本就沒有火燒連營的機會,只能撤軍回守荊州東部,和蜀漢盡力爭奪荊州。

那個時候,孫權也不得不率軍親征。這個時候就看曹丕是怎麼想了。如果曹丕夠聰明,不會同意孫權的和盟要求,只會派軍奪取長江以北地區,威脅江南。

綜述

關羽不死,對於蜀漢是好處大於壞處的。關羽雖然輕視士大夫,但對諸葛亮還是很佩服的,因此不會反對諸葛亮親自北伐北伐,也會聽從諸葛亮的指揮。

當然關羽不死,劉備是否舉國攻打東吳也難說。很大可能劉備暫時放棄收復荊州,轉而和關羽攻打涼州。諸葛亮治理巴蜀、劉備率軍攻取關中,劉邦+蕭何的西漢奪天下模式又出現了。

問題就在於劉備是否以荊州換取蜀漢和東吳的聯盟,安心奪取涼州、關中。而東吳是否眼看著劉備奪取涼州、關中而不趁機攻打巴蜀。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即使關羽回到西川,我的看法也是八個字——不怎麼樣,該咋還咋。

很多人都覺得,劉備伐吳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其實這個理論根本不值一駁。關羽死的時候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劉備伐吳是在兩年以後。多大的火氣,兩年的時間也早該消了。而在這兩年中,劉備忙著稱帝忙得不亦樂乎,似乎也沒工夫考慮報仇的事情。

實際上,報仇當然是要報的,但是報的並不是殺關羽的仇,至少不全是這個原因。劉備真正要報的仇,是奪荊州之仇。

對於劉備和他的蜀漢來說,荊州就是他們的生命線。有了荊州,“隆中對”這一基本國策才能得以施展,定鼎中原才能成為可能。反之,失去荊州以後,蜀漢就從兩個拳頭打人變成了獨臂,只能依靠漢中這一條路出擊。實際上,喪失了荊州不僅是喪失了一半的國土,更是讓蜀漢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原的希望。

因此,即使關羽回到西川,又如何?敗軍之將,又丟掉那麼多土地,你確定劉備不會殺他?即使不殺他,你確定劉備還能好好地用他?就算劉備能用他,你確定即使帶上關羽,夷陵之戰蜀漢就一定能贏?而一旦輸了夷陵之戰,有沒有關羽不都一樣嗎?無非是多了一個掣肘諸葛亮的人而已!



青言論史


筆者來解答:

如果關羽逃回到成都,劉備以君王身份是不會輕饒他的,因為沒有荊州就沒有:隆中對 "失去荊州就像失去了一條胳膊,北伐只有北上出漢中一條道了。

說重點,如果關羽回到成都在發展北伐已不易,漢中山區,大山連連,路途遙遠,已希望渺茫,是不可能恢復漢室江山,且荊州丟失損兵折將,十年都難恢復元氣。





啊剛美食


看到題目感慨一聲,如果關公敗走麥城可以殺出重圍迴歸西川,也許就不會有夷陵之戰,蜀軍不會被陸遜大敗,劉備也就不會白帝城託孤,也就會繼續經營益州兵強馬壯,帶五虎將在臥龍妙計下北伐曹操東破孫權,重拾漢家江山,將仁德佈於海內.....等等,該醒醒了,以上所說是真三國無雙8裡的劇情。關羽的生死只是從人文的角度被放大了,蜀漢的衰落就是從失去荊州的那一刻開始,無論關羽是死是活,失去了荊州,都是失去了蜀漢爭奪天下戰略之中最重要的一個要地。孔明於隆中對時便說過: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失去荊州致使後來的蜀漢完全失去了對東吳的威脅,也失去了北伐曹魏的一條重要通道,導致後期諸葛北伐姜唯北伐都要經過難於上青天的千里蜀道,從而也就徹底失去了與吳魏爭鋒的最重要的本錢。


老肖彈Bass


荊州對於當時的蜀國來說不是首都,但比首都更重要,從大禹開始到近代,從荊州走出來的宰相高達138位,文人墨客更是數不勝數,有地處長江中游。可見荊州的戰略之重要,不管是人才,經濟農業,都極其發達。而當時的西川,是一個交通閉塞之地,要人才沒人才,要什麼沒什麼,在三國混亂年代,劉璋這樣的草包級別人物都能做大,而劉備的班子,中都是外來者,可見西川之地不出人才,所以關羽失去荊州之後逃回西川,不管怎麼做,根都被拔掉了,在大的樹也活不了,還是最終會滅亡


冢中老虎


假如關羽活著逃回益州,劉備稱帝后,拜關羽為大將軍,統帥大軍討伐東吳,劉備帥大軍殿後,張飛還是駐守巴西,諸葛亮負責後勤,關羽統帥大軍攻城略地的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剛剛打完的襄樊之戰,讓曹操嚇得要遷都,若是這樣的陣容,東吳未必能抵擋的住,呂蒙取荊州本身就有取巧的成分,到時候東吳就算不被滅亡,荊州也保不住了,孫權急忙求和罷戰,割地賠款,關羽收兵以後修養幾年,繼續北上出征中原未必不能複製高祖劉邦的傳奇,到時候統一天下,功高震天下,威名八方揚,好不威風,就是可惜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