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奶奶竇氏為什麼能獨攬朝政這麼久?

森大科技總經理


漢武帝的奶奶是竇太后,她的名字叫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那為什麼竇漪房獨攬朝政這麼久呢?這裡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漢朝的制度使然。

漢朝是一個很講孝道的朝代,所以漢文帝一般叫做漢孝文帝,漢景帝叫做漢孝景帝,漢武帝叫做漢孝武帝。中國的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裡面,有一個是“親嘗湯藥“,講的就是漢文帝侍奉薄太后的故事。

薄太后重病三年,漢文帝就親自去照顧薄太后,薄太后所有的湯藥,都是漢文帝先嚐過之後,然後再給薄太后服下。

漢景帝做為漢文帝的兒子,而漢武帝做為漢文帝的孫子,自然也深厚漢文帝的影響,所以就很孝敬太后,太皇太后。

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呂后的影響,有的人會很納悶,怎麼會跟呂后有關呢?劉邦死後,因為漢惠帝比較嬴弱,而且年紀不大,所以,一直是由呂后掌權,而漢惠帝在位也只有七年,漢惠帝死後,雖然有立皇帝,但是皇帝十分年幼,所以仍由呂后來掌權。

所以在《史記》裡沒有惠帝本紀,而只有呂后本紀,也就是說在司馬遷的眼裡,當時的皇帝不是漢惠帝,而是呂后,由此可見,當時的大臣們,也這樣認為,他們默認了,太后臨朝聽政的事情。

漢朝的皇帝,第一講究的就是孝道,所以會很尊重太后的意見,很多朝政大事,也會諮詢一下太后的想法,如果太后比較反對的話,一般也會擱置不談的。

漢景帝是竇漪房的兒子,而漢武帝是漢景帝的庶子,而且是排名比較中間的,漢武帝是在館陶長公主的幫助下成為太子的,而館陶長公主還是竇漪房的長女,竇漪房是漢武帝劉徹的祖母。

竇漪房對漢景帝的影響是很大的,竇漪房還一度想讓梁王劉武繼承帝位,漢景帝都無法直接拒絕,更不用說十幾位繼位的漢武帝劉徹。竇漪房是信奉黃老學說的,而漢武帝是比較相信儒學的,丞相與御史大夫都是由竇漪房任命的,漢武帝根本無能無力。

所幸,竇漪房死於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才真正掌權。


歷史簡單說


先看一下這個小故事。

呂后在劉邦過世後,懲罰劉邦後宮得寵的女人,真的搞得"姬飛狗跳"。這還不解氣,又把宮中的侍女該嫁的嫁,該分給諸侯王的就分。代王劉恆就被分到五個美女。其中就有清河竇漪房,偏是四王子一見就對上了眼,這女人連二連三,一鼓作氣地生下劉嫖,劉啟,劉武。深得劉恆寵愛。而劉恆的王后,也生了幾個兒子,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全死了。這很奇怪的,什麼原因,誰也說不清道不明。而結果是竇漪房成了王后,劉啟成了王太子,這是明擺著的。

劉長是劉邦的小兒子,很強力,對皇上四兄很隨便,這讓朝臣很不爽。劉長殺闢陽侯審食其,嚇了一大幫人。連竇皇后也噤聲不言。但劉長"謀反",無人可救。竇氏才鬆了口氣,漢文帝欲治太尉周勃,竇太后罵兒子說太尉將南北軍手握百萬大軍不造反,現在在一塊巴掌大的地方還敢造反嗎?漢文帝趕緊放了周亞夫。

竇嬰是竇太后孃家子侄,很有才華,喜歡感情用事,因為皇家吃飯時插嘴讓姑媽窩火,不喜歡他了,他就去打獵釣魚了。吳楚七國叛亂,她首先想起竇嬰,說他有將才,能帶兵。竇嬰與周亞夫帶三十六將軍屯兵百萬於滎陽。擊敗叛亂後,竇嬰功封魏其侯。老太太有識人之才。

至於家事,不外乎想兩個兒都當皇帝。至於孫輩,孫子是皇太子,則外孫女就該是皇太子妃,未來的皇后。這一思路就是劉徹與阿嬌的故事。

竇太后是大漢的媳婦,所以母儀天下,很愛學習,信奉黃老,以至於官場,宮中,朝廷,地方,掀起了一場熱烈的學習高潮,在宗室外戚中的每一個人,必須人手一本老子著作。這讀書活動,無疑推動了"文景之治"的步伐奠定了輿論上的基礎。

兒子漢景帝駕崩,老太太第二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透了,又由於前太子劉榮的死而恨死漢武帝母親王夫人。這一家子只有女兒劉嫖在側,而大長主公又是個一點也跟不上母親的人。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就只得死死抓住權利,控制朝廷,才保得住自己和女兒館陶公主一家。漢武帝初即位,獨遵儒術,明顯與老人家唱對臺戲。後來趙綰和王臧上臺,一句"無奏事東宮",直接觸怒老太太,這一怒,就宣告"建元新政"破產……那手段真是快,準,狠。應了一句話"薑是老的辣"。這瞎眼的太皇太后實在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明正言順干政,卻又沒有落下罵名,值!





劉一千五


說獨攬朝政便是有點言過其實了,更不用說有多久。實際上真相與文題所問大相徑庭,竇太后除卻在寵溺她小兒子梁孝王劉武犯了點錯外,大多數時候並不算太壞,乃至有很多人把她和先秦時羋月宣太后、滿清孝莊太后等歷史上拎出來排得上號的賢后放到一起相提並論,足見竇太后在歷史功勞簿上還是添了點料的。

最開始,竇太后的大富大貴的命運充滿了偶然性。太祖劉邦死後,呂雉把宮裡平日看不慣的妃嬪如戚夫人等連帶子嗣都處理了,就剩下薄姬與其子劉恆。竇太后最開始在呂雉手下做事,後來呂雉打算讓一批人自願到各諸侯國去勞役,她本來想申請到離老家近的地方方便尋找弟弟,卻被分配的人陰差陽錯分到了劉恆那。



劉恆和她還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先後生下長女館陶,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有趣的是,漢少帝劉弘死的早,結果朝中被呂雉弄的竟無皇嗣可續,周勃他們才想起來劉恆。就這樣,劉恆不費吹灰之力成了後來的文帝。此時,更有趣的事發生了,先王后早死且並未留下子嗣。於是劉恆只能按有司建議立劉啟為太子,這不,有司又按照規矩說母以子貴,竇猗房得是皇后了才對。

文帝駕崩後,劉啟繼位是為後來漢景帝。景帝時期,竇猗房成了太后,時常以孝的名義掣肘景帝,縱容其小兒子劉武生下不臣之心。後來又以此,經常排擠不和她一起信黃老之術的人,因此景帝時期,景帝受孝的牽制,錯過了很多儒學大家和人才,儒家子弟多不得重用。

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

說到劉徹的太子位,還是和竇太后有關係。最開始景帝並未下決心立劉徹為太子,但竇太后與館陶長公主有很大說話權,景帝多聽之。劉徹生母硬生生把劉徹和館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拉到一起定了娃娃親,館陶與竇太后大喜,才再三建議景帝立了劉徹為儲。

到了劉徹登基,不過十五歲,很多時候是初生牛犢,眼光看不出長安。因此,這時候,竇太后算是稍微替他扶持了一下朝政,但很多時候只是以其家世與老資格的威望所致,從未做過垂簾聽政的事,她也時常以呂太后之禍自戒。比如漢武帝初登,根基不穩,沒有人,很多時候容易貪功冒進,打匈奴、革故鼎新推行新政等,竇太后都以其閱歷尚淺而制止。到後來劉徹羽翼漸豐,她不僅放權給了劉徹,還替他鋪路,鼓勵他新政與徵匈奴。



所以,很多時候,竇太后都以呂太后自戒,言傳身教告訴劉徹要提防外戚與婦人專政。漢武帝正是受她思想影響,晚年才會在立了劉弗陵後,殺勾弋夫人以防患於未然。


不書


漢武帝的奶奶竇漪房,她是漢景帝的母親,漢文帝的皇后。正是因為她的身份特殊,輔佐過三代帝王,所以,她在朝中的權威,才是無人能及的。

這也是他能夠獨攬朝政這麼多年的緣由。

其實竇漪房的人生,還是很傳奇的,下面我們講一下,她有個怎樣的逆襲人生?

竇漪房因家貧,被送到宮裡當宮女。

竇漪房是河北人,當時屬於趙國,她因為小的時候家裡比較貧困,所以,被父母給送到了宮裡,不得不說,到了宮裡是竇漪房發跡的開始。

本來竇漪房到皇宮的時候,是呂后執政。

按理說呂后是個女人,她不喜歡宮女,看上去似乎竇漪房是沒有出頭之日的。但是,呂后的兒子劉盈因為意外去世了。

所以,呂后要巴結劉邦的兒子了。

這時候呂后想到的就是,挑選幾個漂亮的宮女送給劉邦的兒子。其中竇漪房就是被選人之一。

陰錯陽差,竇漪房被送到了代王劉恆那裡。

竇漪房家是河北的,在她被選中之後,她很想去趙王那裡,當趙王的妃子,畢竟這裡距離她的家比較近。

但是,當時這件事,是由太監負責的。竇漪房說了不算,畢竟他只是一個沒有任何身份和地位的宮女。

這時候竇漪房,就找到了管這件事的太監,想讓他通融一下,把自己分到趙國。當時的太監也答應了她。

本來竇漪房還是很高興的。但是,到了出發的那一天,竇漪房得知自己是被分到了代國,當了代王的妃子。

為此,她還大哭了一場。

竇漪房的幸運,正是她來到了代國。

本來竇漪房是想去當趙王的妃子,但是,陰差陽錯的是,她意外的來到了代王這裡。讓她稍微寬慰一些的就是,代王劉恆對她十分的寵愛。。

所以,沒過多久,她就把之前的悲傷給忘卻了。

竇漪房自從被代王劉恆寵愛之後,在她身上發生了一連串的幸運事件,先是劉恆的王后去世了,所以,被劉恆寵幸的竇漪房就變為了王后。

竇漪房因為受寵,她還為劉恆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這三個孩子,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他們分別是長公主劉嫖,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

對於竇漪房來說,更加幸運的是,代王劉恆之前王后給他生的六個兒子,也全部去世了。

所以,這時候竇漪房的兒子,劉啟就成了太子。

到了後來,呂后去世,諸呂被滅,代王劉恆就被叫到了宮裡去當皇帝了。

代王劉恆當了皇帝,竇漪房晉升為了皇后。

代王劉恆在諸呂被滅之後,由功臣派的周勃和陳平選到了朝中當皇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這時候漢文帝劉恆就把自己寵愛的竇漪房立為了皇后。

竇漪房的大兒子劉啟,也就成為了皇太子。

母以子貴,竇漪房從一個宮女,逆襲成為了大漢的皇后,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之路。

從這期間開始,竇漪房就開始輔佐丈夫劉恆治理天下了。

因為輔佐劉恆治理天下,讓竇漪房積累了強大的治國能力。漢文帝劉恆因為去世的早,他去世之後,竇漪房的兒子劉啟開始登基當皇帝。

兒子劉啟當皇帝,竇漪房晉升為皇太后。

劉啟就是漢景帝,漢景帝是個大孝子,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在他當皇帝的時候,他都要爭取母親竇漪房的同意。


竇漪房還想讓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當皇帝呢。當然了這件事也只能把等到漢景帝百年之後了。

漢景帝對於母親的這一意見,竟然表示同意。不得不說,漢景帝對於自己的母親的話是百依百順的。

所以這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竇漪房的地位。

連皇帝都要讓她三分,更何況是其它人了。所以,對於竇漪房的權威,任誰都是不敢去挑戰的。

漢景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劉徹,也就是漢武帝繼位,這時候竇漪房晉升為太皇太后。

這時候的竇漪房更是地位無人能及,她是真正的輔佐了三位帝王的人了。漢武帝登基之後,儘管很想有一番作為。

但是,都是在竇漪房的阻撓下,給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漢武帝推崇儒學。所以,這讓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發生了很大的矛盾。

因為漢武帝不聽話,竇太后差一點就把漢武帝給廢了。經過這件事,漢武帝再也不敢和竇太后作對了。

漢武帝真正有作為的時候,正是在竇太后去世之後。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何竇漪房能夠獨攬朝政這麼久的原因。


漢史趣聞


西漢的太后,從呂后開始,一直到西漢滅亡,可以說每一代帝王的太后都有干政的事件。正如題目所說,我們看看,漢武帝的奶奶憑什麼能把持朝政那麼多年?

我們先說漢武帝的奶奶竇氏是誰的皇后?

這個竇氏就是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她的輩分極其的高。要知道漢文帝可是劉邦的兒子,劉邦是漢代第一位皇帝。通過這層關係,知道她在西漢的地位了吧。

第二個就是漢代以“孝”著稱,漢代的每個皇帝諡號前,都有一個孝子,比如說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漢文帝是最孝順的一個,他的母親薄太后生病喝藥的時候,漢文帝都要親自喝一下,嘗一下味道,然後才敢讓母親喝。

就是在這種孝道的影響下,西漢太后的地位,就尤其的顯著了。

漢文帝死後,漢景帝當皇帝,這時候竇漪房就升級為竇太后了。

她在漢景帝朝,干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想立自己的小兒子劉武為帝,也就是說等漢景帝百年之後,這個皇位要傳給劉武。

竇太后有這個想法,就告訴了漢景帝,作為兒子的漢景帝,也不敢反對母親,他就稀裡糊塗的答應了。

當時,他們一家人是在聚餐,參加聚餐的人還有竇太后的侄子竇嬰。

當竇嬰聽漢景帝說要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的時候,竇嬰就不高興了。他說按照漢朝的祖制,皇位應該是父子相傳,怎麼能是兄弟相傳呢?

讓漢景帝罰酒三杯,因為漢景帝說錯了話。

竇嬰就這一句話,得罪了竇太后。竇太后把竇嬰的官職給免了,也不讓他隨便進入皇宮了。你看老太太是不是很有權威呀。

當然,最後這件事竇太后也沒有得逞,因為袁盎給老太太講了一個,關於宋國王位兄弟相傳,引起後代互相殘殺的故事。

竇太后聽了袁盎給他講的故事,就決口不提讓小兒子劉武當皇帝的事情了。

看來她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呀。

漢景帝死後,漢武帝登基,這時候作為奶奶的竇太后,輩份又增加了。她的地位在皇宮之中,更加的權威了。

漢武帝剛登基的時候,比較鬱悶,因為這時候的所有國家大事,都是有竇太后說了算,竇太后崇向黃老之學。

漢武帝看竇太后不順眼,想要獨攬大權,大搞獨尊儒術。為此,他還提拔了一批幹部,把竇嬰,田蚡和趙綰等人給提拔了上來。他們想幹一番事業。

這時候新上任的趙綰就給漢武帝提建議,說國家大事應該有皇帝做主,就不要讓竇太后參與了,結果這件事被竇太后知道了。

竇太后把衛綰給殺了頭,竇嬰和田蚡也罷了官。

竇太后又選了自己信任的人,當宰相管理朝政。並且還告訴漢武帝,你小子給我老實點,要不連你也給廢了。

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見到這種情況,也是讓漢武帝小心點,別人惹事生非了。

沒辦法漢武帝現在人在屋簷下,只能當個傀儡皇帝,反正他也不用急,畢竟老太太也活不了多久了。

這就是為什麼漢武帝在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沒有任何功績可言的原因。到了竇太后死了,他才開始把大權給獨攬過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竇太后能獨攬大權這麼多年的原因。


史學達人


漢武帝的奶奶竇漪房是個很有傳奇色彩的女人,在呂雉專權時進宮,侍奉呂后,後來呂雉將身邊的宮女分送給諸王,以籠絡人心,竇漪房就在這些宮女之列。竇漪房家鄉是清河郡,趙國屬地,便向管事太監求情希望能被分到趙國,有可能是沒錢賄賂太監,太監也沒將她當回事,分到趙國宮女名單中沒她,倒是將她分到代王劉恆那兒,當時的代國是個苦寒之地,北據匈奴,竇漪房不願去可也沒辦法,只好哭哭啼啼的上路了。

到了代國,幸運的竇漪房被代王劉恆看上了,成了劉恆的妃子!大概是祖上積了大德,從貧家女一躍成為王妃,竇漪房的好運還沒有結束。漢惠帝時呂氏家族專權,大肆誅殺劉邦子孫,大有取劉漢而代之的趨勢,後來被陳平,周勃等人起事粉碎了呂氏家族篡漢的陰謀,盡誅呂氏族人。此時惠帝駕崩,又無子嗣繼承皇位,挑選皇位繼承人成了當務之急,深受外戚禍亂的朝堂上下心有餘悸,最終將目光定格在外戚勢力單薄的代王劉恆身上。由此劉恆登上了皇位,就是以後頗有作為的漢文帝,竇漪房也水漲船高成了皇后。

竇漪房為漢文帝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劉啟,次子劉武,劉啟被立為太子,就是以後的漢景帝,竇皇后也成了竇太后。受漢初風氣的影響,竇太后痴迷於黃老之術,宮中只准出現黃老之書,可老子的“清心寡慾”依舊無法打磨掉女人對子女的溺愛之心。竇太后和歷史上鄭莊公的母親武姜頗有相似之處,對小兒子劉武極為喜愛,劉武被封為梁王竇太后還不滿足,希望景帝能學商朝之法——兄終弟及,百年後傳位於兄弟劉武。最終在群臣的反對下,立劉武為君的提議被擱淺,竇太后也由此很不高興。劉武被驕縱慣了,對反對他當嗣君的大臣進行報復,暗殺了袁盎等人,在竇太后的庇護下,犯有擅殺大臣這樣嚴重罪行的梁王劉武,僅僅被殺掉身邊的兩個親信了事。

和王莽的姑母王政君王太后一樣,竇太后也很長壽,從文帝到景帝再到武帝,稱號也從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竇太后除了對自己的兒子有點溺愛外,到底是受了黃老之學的影響,對朝政干涉不大,她的兩位兄弟竇長君,竇少君也是忠厚長者,沒有依仗外戚身份作威作福,竇氏子侄輩出了一些不肖之徒,總體來看對朝廷禍亂不大,也有像竇嬰這樣確有真本事的侄子。

竇太后出身平民,一路走來確屬不易,除了對劉武的溺愛,其他並無可以詬病的地方,算是善始善終的一位好太后吧!


澹臺燭滅


竇氏只是活的時間長,沒有獨攬朝政很久。漢文帝時,她就是個皇后,她的行為基本都在皇后的權力範圍內;到她兒子漢景帝時期,也只是偶爾幹予了一下朝政;只有在他孫子漢武帝繼位的早期,由於漢武帝年齡還小,才掌權了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具體來看一下她的生平事蹟:

這位竇氏是漢文帝的皇后,也就是影視劇中的竇漪房。竇漪房是平民出身,以家人子的身份在宮中當差,後被呂后分到代國,賜給了劉恆,為劉恆生下了女兒劉剽和兒子劉啟、劉武。劉恆繼位後先封劉啟為太子,後又聽從薄太后的建議立太子的母親竇氏為皇后。竇漪房從平民的身份到皇后,可謂是烏鴉變鳳凰的典型歷子,不僅如此她還頗得漢文帝劉恆的寵愛,劉恆死後,漢景帝劉啟對母親也非常孝順,可以說一生生活的很富貴也很幸福。

竇漪房最為後世所知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就是偏愛幼子劉武。便愛到什麼程度呢?劉武早期被封為了代王,代王可是他父親劉恆做皇帝之前的封號,可見劉恆夫婦對這個小兒子的喜愛。後來竇漪房甚至想讓劉武以後繼承他哥哥的皇位,而且還給劉啟提了出來,這就很過分了,劉啟因為孝順母親答應了她的要求,但內心是怎樣的可想而知了!最後這事情肯定是沒成,但兄弟隙牆肯定是在所難免了!


第二件事就是在孫子漢武帝繼位早期把持朝政,廢掉了漢武帝的變革,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獨攬朝政的這一段時間。漢武帝出生於公元前156年,繼位是在前141年,彼時的漢武帝只有15歲,朝政自然就由太皇太后竇漪房把控。竇氏受丈夫、兒子兩代帝王的影響,講究無為而治,修養生息,延續文景之治。而年輕氣盛的漢武帝靠著祖父、父親留下來的好底子,想要改革圖強,大展拳腳。兩人的執政觀點有了矛盾,竇漪房強勢廢除了漢武帝的改革舉措,罷免了竇嬰、田蚡等大臣,這也是她最為後世所垢病的。其實這只是她與孫子新舊思想的碰撞,這是她的侷限性。漢武帝少年繼位,竇漪房做為輔佐人是很重要的,她幫漢武帝穩定了局勢,輔佐他處理朝政,漢武帝由一個少年變成一位年輕有位的皇帝,竇漪房是功不可沒的。漢武帝繼位六年以後竇氏就去逝了,沒有耽誤一代聖主成就他的千秋偉業!


孔六十三


因為大臣們服她皇帝也服他

第一

一直都信奉天下是劉家的,都是兢兢業業的為劉家做事為劉家打工,如果你是老闆真心的有個人給你兢兢業業做事你會不要她嗎!而且她沒做出什麼特別有利於自己竇家的事情(小利就別說了,誰還沒有那麼一點私心)。

第二

明辨是非,對於政治軍事上的事情處理得當!跟大臣們的關係處理的好了,景帝死了以後還給了軍權她輔助武帝

第三

信奉黃老不搞暴政不像呂后會為了政權剷除異己,不做出什麼勞民傷財的事情,推崇與民生息! (這條最重要,要反國家反皇帝或者某個權臣大多數都是用,皇帝昏庸民不聊生暴政暴戾或者奸臣當道要清君側)

(圖片與內容無關,完全為了防摺疊)


愛狗人士親媽boom


你不得不佩服一件事,活的久真的可以無敵。乾隆活得久,熬死了幾任太子,康熙活得久,生了三十多個兒子互相爭權奪利,嘉靖活得久,把兒子做皇帝的時間都佔用了。可見活得久有多麼可怕,同樣竇漪房老太太也是活得久的典型代表人物。她從漢文帝時期的皇后,變成了漢景帝的太后,又成為了漢武帝的太皇太后,簡直屬於傳奇人物,我們來分析一下她的成長曆程。

第一,從服侍呂后的一名宮女,成為代王妃。

竇漪房最初只是千萬名入宮的宮女中的一員,絲毫沒有任何特點,她進宮以後,說是服侍呂后,其實很可能連呂后的面都沒見到。呂后將宮女們分給各地的諸侯王時,竇漪房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趙國,可惜她沒有使出點小手段,去賄賂一下管事的人,所以被分到了苦寒之地代國。當時的代國處在北方,跟匈奴接壤,常常遭受戰爭的禍端。

當年劉邦將自己的哥哥劉喜分封在這裡,在面對匈奴的進攻時,沒想到他帶頭逃跑。可見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好地方。

但是運氣對竇漪房來說,還是不錯的。因為他來到代國以後,得到的代王劉恆的欣賞,成為了代王妃。或許這是劉恆刻意為之,畢竟是呂后的人,這麼對待可以在呂后面前顯示忠誠。不過竇漪房確實得到了劉恆的鐘愛。

第二,好運不斷,代王劉恆登基,竇漪房成為皇后。

成為代王妃的竇漪房,運氣簡直好到家了,她必須要感謝一下自己的老東家呂后,因為沒有這座靠山,一個小小的宮女怎麼可能成為漢高祖劉邦的兒媳婦呢?這個時候還不是她運氣最好的時候,

因為呂后的努力,她兒子漢惠帝劉盈終於被她給嚇死了。後來連續改立了兩個不知名的小孩兒做了皇帝。等到呂后死了以後,陳平和周勃兩個人聯合發動了政變,將小皇帝趕下臺,改立代國的劉恆做皇帝。劉恆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外戚力量如此薄弱,居然會被改立為皇帝,其實正是因為這一點,陳平他們才會立劉恆為皇帝。劉恆做了漢文帝以後,竇漪房也水漲船高地成為了漢文帝的皇后。

第三,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劉啟登基,竇漪為太后。

竇漪房為漢文帝劉恆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就是館陶長公主,長子是劉啟,還有一個小兒子劉武。這三個人在未來的漢朝天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漢文帝去世以後,劉啟作為長子,自然是接任成為了皇帝,就是漢景帝。漢景帝本人是沒什麼作為的,因為他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跟自己的老爸和兒子都沒法比。這個時候竇太后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她是一個果斷的人。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小兒子能夠在漢景帝百年之後繼承皇位,兄終弟及的事情可以再次發生。

但是漢景帝自己有兒子,當然不想這種事情發生,所以一直都推辭。你們以為梁王劉武是一個不中用的人嗎?那就錯了,當漢景帝時期發生七國之亂的時候,梁王劉武幫助哥哥平定叛亂的功勞是非常大的,也不是一個浪蕩公子哥,所以他做皇帝也沒什麼不好。竇太后不是傻瓜,如果劉武不成器的話,她不會拿大漢的天下開玩笑。可惜在群臣的反對之下,漢景帝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劉徹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後來的漢武帝。

第四,漢武帝登基以後,竇漪房成為了太皇太后,執掌大權。

漢武帝登基主要依靠的就是館陶公主的勢力,她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了漢武帝,達成了聯盟關係以後,便將劉徹推向了前臺。不過劉徹登基的時候歲數還很小,而他的母親此刻的王太后,並沒有掌權的能力。這個時候在漢朝根深蒂固的竇漪房再次站了出來,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上朝聽政,漢武帝前幾年的所有政策基本上都是竇漪房決定的。因為她是黃老學說的忠實擁護者,所以她的施政方針是無為而治,這也延續了漢文帝的政治策略,為漢武帝積攢了不少資本。我是江湖小曉生,你對竇漪房的一生有什麼看法呢?


江湖小曉生


首先竇太后的獨攬朝政和呂雉的那種專權垂簾聽政是不同的。漢家幾代太后後人的評價是,呂后專權亂政,文帝親嘗藥石侍母以孝治天下,薄太后教兒有方,竇太后匡扶幼主有功於國家。王太后尊長愛下。


竇太后多方面的就是為了大漢的未來而計劃,也就如漢武帝說的,他的祖母其實沒那麼壞,只是太老謀深算和深謀遠慮。

有時候為了自己的兒子漢景帝和孫子漢武帝,以及大漢的未來,特別是武帝剛登基之時,各種複雜的關係,對朝政處理的不是那麼得當,而漢武帝有很想立即就一番做為,才有了竇太后處處的打壓漢武帝,是情願揹負後宮干政的罵名。後來漢武帝成熟了,也就理解了竇太后。

漢朝太后之所以能影響朝政,甚至於控制朝政。因為作為皇帝的母親,只有皇帝的父親能管的了她,如今的皇帝雖然貴為天子。卻對自己的母親也無可奈何!不然就是違背母意,是為不孝。

這就是母壯子幼的帶來的現象,小皇帝繼位,母親藉著兒子剛登基不能穩妥的處理朝政,以幫助皇帝之名,而發展自己孃家之人,也就是外戚。竇太后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後來漢武帝立了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同時又賜死他的母親鉤弋夫人。

竇太后之所以能影響朝政那麼久,是因為他活的長,他是漢文帝的皇后,文帝駕崩,而景帝立,她就是皇太后。後來經歷景帝一朝,景帝死後武帝繼位,竇氏尊為太皇太后。所以地位更尊、權利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