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用户5960306082


说起汉宣帝刘病已,恐怕很多人会自然而然想起四个字:天命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病已的经历,真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天命之子。

本来,刘病已作为汉武帝的皇曾孙,他的祖父刘据是汉武帝的太子兼嫡长子,他的父亲刘进是刘据的嫡长子,他本人又是刘进的嫡长子。这种显赫和正统的身份,让他一出生就注定是大汉帝国未来的皇帝人选。

然而,偏偏造化弄人,因为巫蛊事件的爆发,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因此遇害,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关到监狱里,好在廷尉监丙吉私下派女囚胡组、郭征卿哺育扶养,才不至于夭折。

等到刘病已五岁时,因汉武帝大赦天下,他得以从监狱出去,从此在民间长大。



按照正常的节奏,刘病已这辈子恐怕已经与皇位无缘,但偏偏又是造化弄人,先是汉昭帝英年早逝,接着新皇帝刘贺仅仅只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等人给废掉,最后在丙吉的推荐下,霍光等人便拥立在民间长大的刘病已为皇帝,于是他就这样成为大汉朝的第十位皇帝,即汉宣帝。

这样的传奇经历,真的让人感觉到,刘病已这辈子,与皇位实在太有缘分,跌跌撞撞几十年,皇位兜了一大圈,最后却又再次回到他手中,真是当之无愧的天命之子。

等到刘病已成为皇帝后,就改名为刘询,其在位共26年。在他统治期间内,大汉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中兴”。

并且,汉宣帝在去死后,也成为西汉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号曰:中宗孝宣皇帝。另外三位分别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大汉朝的官方评价中,汉宣帝刘病已就是足以和汉武帝刘彻比肩的皇帝。

而且,如果从庙号的含义来说,汉武帝的庙号为世宗,即世代祭祀的意思;汉宣帝的庙号为中宗,即中兴帝国的意思。换句话说,如果单论文治武功的话,在大汉帝国官方的评价中,汉宣帝刘病已甚至要排在汉武帝刘彻之上。



那么,汉宣帝刘病已究竟有哪些成就呢?他凭什么比公认的千古一帝汉武帝还要牛气?根据史上上记载,汉宣帝的功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文治上,在汉宣帝执政时期,西汉的人口和经济都达到那个时代的最巅峰,也是西汉最为繁荣的时期。

只不过,因为汉武帝是汉朝盛世的开创者,而汉宣帝做的只是一个继承与发展,所以在很多人心里,才会觉得汉武帝时期才是汉朝的经济巅峰时期。

但其实呢,因为汉武帝多年的穷兵黩武,早把从文帝以来无为而治积累的财富消耗得差不多,广大底层百姓更是生活艰难,直到汉武帝末年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下《轮台诏》要求休养生息。

等到汉宣帝即位后,因为他从小在民间长大,甚至民间疾苦,所以特别注重轻徭薄赋和发展经济,并不热衷于好大喜功,这也才有了“孝宣中兴”的到来。至于汉宣帝,他在民间的口碑也远远超过汉武帝,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

其次是武功上,在汉武帝时期,虽然通过多年的征战,让汉族对匈奴的态度从被动转变成为主动,但却并没有彻底征服匈奴,汉朝只是和匈奴签订了和平条约而已。

但是,在汉宣帝执政时期,他发动了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匈奴的战事,最终彻底将匈奴打服,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史称“匈奴款塞、单于来朝”。自此,威胁汉朝近百年的匈奴危机,终于得到解除。

并且,汉宣帝还派人率军彻底征服西域,并设置西域都护,将西域的版图纳入汉朝的疆域内。

自此,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天山南北广袤之土、雄阔之地,终属华夏之疆、中华之域,张骞之始,郑吉之终,汉武之愿,汉宣实现。这也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我是赵帅锅


汉宣帝是继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之后的西汉的第七代帝王,他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9年,本名刘病已。为了让百姓更容易避讳,汉宣帝自己后来更名为询,由此能体现出他的民生情怀。汉宣帝刘询作为卫太子刘据的孙子,他出生才几个月,就因"巫蛊之祸"而身陷囹圄,后来又流落民间。正是早期底层的生活经历,使他体味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民间疾苦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他后来实施一系列利民措施打下了基础。

在经济上,他"劝民农桑",面对武帝穷兵黩武留下的乱摊子,他倡导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强制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力主豪强地主迁出中央地区,还把皇家的私田租借给农民耕种。在灾荒时期积极赈济灾民,曾先后减免农民租赋多达八次,削减徭役六次,以图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还敢为人先,大胆施行屯田制度和设置常平仓。正是这些恢复经济的举措,使得西汉时衰败没落的经济得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政治方面,在霍光于公元前68年死后,忍辱负重的汉宣帝迅速铲除了霍氏家族的势力,将权力收入囊中。随后,汉宣帝又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吏治,选拔任用良吏,他曾前后七次下诏在全国各郡县精选官员。在他专政时期,每两年就🈶一次选拔,体现了他对选用德才兼备官员的重视。他对官吏的绩效考核也非常严格,曾多次派特使巡行全国,考察官员实际业绩,力争赏罚分明。经过他的治理整顿,当时涌现了诸多贤明的官吏,史称"汉时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评价是很高的。

军事方面,自汉高祖以来,与匈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严重削弱了国力。到了汉宣帝时,他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采取了灵活的两手政策。一方面在匈奴入侵时,用武力给予沉重打击,使其感觉到畏惧。另一方面,当匈奴南侵受挫,发生内讧时,汉宣帝随机应变,又以礼相待。最终使匈奴五体投地,俯首称臣,从而促进了塞北和中原的统一。


希望星晨58298869


要说明汉武帝和汉宣帝谁的成就大,我们先来理理两者的关系。

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即位是公元前141年,15岁当皇帝,公元前87年去世,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公元前91年出生,也就是汉武帝去世前的4年生辰,汉武帝生刘据,刘据生刘进,刘进生刘询,所以他是汉武帝的曾孙,18岁当皇帝,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


两人当皇帝,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刘彻靠的是母亲王氏的运作,刘询靠的是命运的按排,但刘询经受了人生的重大磨难,而刘彻却没有。

刘询受长辈巫蛊之祸的牵连,从小在郡邸狱中生长,即没有很好的生活,也没有自由,他不满5岁时,汉武帝鬼迷心窍,好像看见长安狱中有天子气,遂命内谒令郭穰,把二十六宫狱中的犯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斩杀,如果没有宫狱丙吉誓死捍卫,恐怕就没有以后的汉宣帝了,但终规刘询在5岁时就受到了一次惊吓。

后来丙吉把刘询送到了他的外祖母史家,刘询在史家孤苦伶仃,过着平民化的生活,两年后被接到掖廷生活,所以刘询比刘彻更懂得皇位的来之不易,更体恤百姓的疾苦,也更重感情,始终有知恩图报之心。

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上创立了中外朝治、察举制,刺史制,颁布推恩令,经济上铸五铢钱,推行平准、均输、算缗等措施,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对外上采取扩张政策,先平定南方闽越国,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疆域推至漠北,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开辟,建立年号制,廷续至清末,使当今的人对历史的查证更清晰明了。



汉宣帝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治国方面反对独任儒术,以“霸治”和“王治”混合使用,对外方面,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致使匈奴单于不得不率众称臣,平定西羌,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武帝的成就是要远远大于汉宣帝的,汉武帝成就是开拓性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而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看,老百姓应该是更尊崇汉宣帝,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汉武帝的谥号是“武”,很显然是因为他武功赫赫,除了击破匈奴之外,汉武帝还平朝鲜、平东越、平南征、通西南夷,通西域,远征中亚等。汉武帝为大汉帝国积累雄厚的资本,到汉宣帝时代,大汉帝国真正成为东方不败。

说实话,汉宣帝的武功虽然不弱,但是距离汉武帝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宣帝的幸运,是他接手的帝国,在实力上已经可以碾压任何一个国家,从这点看,他是占了很大便宜。

下面,我来说说汉宣帝的三大武功:

第一大武功:打垮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

汉宣帝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把匈奴打趴下了。

其实,匈奴被打趴下,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汉宣帝派出五路人马,共计十六万人北伐匈奴。由于匈奴有所防备,故而在汉军杀到前悉数逃遁,仅损失一千余人。然而,与其同时,汉使常惠率乌孙军队从西线进攻匈奴,大破之,斩俘四万余人,俘虏牛马羊七十余万头。这是匈奴由盛而衰的转折。

以匈奴的国力,损失四万多人,其实未能动摇其根本。然而,匈奴人的运气太差了。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匈奴最精锐的骑兵突遭罕见大雪,竟然损失数万人。紧接着,匈奴经历历史上最大的饥荒,饿死者超过一半人口。

在匈奴迅速衰败的同时,其国内争权夺利,演变为一场大内战。打到最后,剩下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由于呼韩邪的势力弱小,决心归附大汉,由是便有了汉宣帝与呼韩邪的历史性会晤。在大汉的支持下,呼韩邪打败郅支,匈奴在与大汉交战百年后,终于臣服于大汉。

第二,赵充国平定羌乱

公元前62年,西部爆发羌乱。七十五岁高龄的名将赵充国临危受命,率部平定西羌。

赵充国对形势的判断是,羌人部落众多,政治立场各异,如果不分别对待,就把会所有的羌人全部拖入战争,汉军的对手,主要是羌人中实力最强的先零羌,对其他部落必须要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赵充国的战略原则。他按兵不动,对罕、开等羌人部落展开外交攻势,力图瓦解羌人联盟。赵充国抓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羌乱的核心力量先零羌。

赵充国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政治手段解决置于武力解决之上,他对叛乱的羌人并不主动进攻,而是在湟水地区进行屯田,以做长期相持的打算。事实证明,赵充国以和平手段降服先零羌是卓有成效的,先后有三万多先零羌人在赵充国的政治动员下,选择投降。剩余的羌人,最后也放下武器。

平羌之役,乃是赵充国军旅生涯的代表作。这场战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原则的典范。正由于赵充国采取分化瓦解敌人阵营的高明政策,最后使得羌乱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平息一场边疆危机。

第三,西域的争夺

汉宣帝第三大武功,是控制西域。

大汉帝国在西域用兵,主要奉行以夷制夷的原则,汉军的人数并不多,最多时也不过数千人而已。

西域争夺战中,有几场非常重要的战事:

其一,常惠进攻龟兹。

龟兹国曾杀害屯田校尉赖丹,汉驻乌孙使节常惠调动七千名乌孙国的士兵,从北面发动对龟兹的进攻;调焉耆、危须、渠犁等国共计二万名士兵,从东面发动进攻;调姑墨、温宿等国的军队二万人,从西面发动进攻。这支四万七千人的杂牌军,从三面对龟兹国同时进攻。最终龟兹战败,交出杀害赖丹的元凶。

其二,冯奉世平莎车之乱。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莎车国叛变。莎车国位于西域西部,位置在大沙漠的西缘,是南道与北道交汇处附近的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重要的。该年,莎车贵族呼屠徵发动政变,杀掉亲大汉的莎车王万年。由于担心受到大汉帝国的报复,他便密谋勾结匈奴人,对抗汉帝国。

呼屠徵派使节到西域诸国,唆使一些国家背叛汉帝国,西域的局势急转直下。出使大宛的使节冯奉世当机立断,假传圣旨,征调未叛变的诸国军队,共计一万五千名人,平定了莎车之乱,化解了西域一场严重的危机。

其三,争夺车师之战。

车师是进入西域的咽喉通道。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车师必然成为汉、匈两国的争夺焦点。公元前67年(宣帝地节三年),汉、匈爆发第五次争夺车师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郑吉脱颖而出,成为光芒四射的英雄。郑吉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与匈奴展开长期的战斗。神爵二年,即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本部共计一万二千人向郑吉投诚,郑吉乘机夺回车师,威震西域。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清除,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而郑吉在西域所开拓的伟大事业,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君山话史


确实,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汉宣帝都远远高于汉武帝。而且汉宣帝几乎是“白手起家”很汉武帝则是站在文景二帝雄厚的经济之上。汉宣帝没有受到过“传统”教育。因此上宣帝更加“平民化”。加上他是刘据的孙子,显得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汉宣帝有中兴之主之说。但早年颇具磨难,生于监牢流落民间,但历史的传奇在于在十七岁那年成为皇帝,有的人天生就是王者。汉宣帝无疑就是其中佼佼者,能够在毫无根据情况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罢黜权臣势力,进而独揽大权,成为真正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是两汉的巅峰时代。

汉宣帝十七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四十二岁驾崩。汉宣帝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对待霍光的问题上,汉宣帝采用的是忍,昌邑王的前车之鉴。使得汉宣帝不得不慎之又慎。当然也说明霍光没有篡位之心,待忍到霍光去世以后,还是以忍为上,暗中不断刺激霍光集团,待霍光集团图穷匕首现的时候。立即以雷霆手段将霍光集团铲除干净。而且采取的是阳谋之术稳准狠。并且没有涉及到霍光本人。霍光依旧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这也是汉宣帝稳定朝局的手段,这也是汉宣帝正直和大度的一面。纵观整个汉宣帝时代,无论是军事实力,国家经济,还是政治文化都达到了汉王朝巅峰。汉宣帝和许平君是平民夫妻感情深厚,故剑情深对于一个帝王很难得的。

但司马光对汉宣帝评价很差,一是认为汉宣帝在霍光死后故意纵容霍氏。(实际上这是汉宣帝的帝王之术,必然选择)二是认为汉宣帝驭下过严,滥杀大臣(两宋为政宽厚)三是因为轻视儒家,鄙薄儒者(这是司马光吹毛求疵)。司马光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自然不能客观看待宣帝。霍光家族乱权,汉宣帝如芒刺在背当然不能留。在对匈奴的问题上,采取了最大规模的战争,最终解决了匈奴问题,历时数十年间将西域三十六国全部征服并纳入汉朝版图,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从行政上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汉宣帝从“死囚”到帝王,既让人唏嘘也让人敬佩。这样的帝王人生经历,让人叹为观止后世难有,而所以汉宣帝名声不如汉武帝,吕思勉评价很有见地:”帝虽有阅历,而无学问。故能理当时之务,而不能创远大之规”。意思就是说汉宣帝只是光大了的武帝的事业,但没有开辟出新的天地。只是守成。而非开创。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汉武大帝在晚年的时候做了一件震惊天下的事,杀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是太子,还有皇后卫子夫也是被牵扯其中,卫子夫,太子刘据都是相继自杀,这次事件被牵连的人达到了数十万人。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相信看过《乌龙闯情关》的人应该都知道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刘病已,他就是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即是汉宣帝,他也是西汉王朝中拥有庙号的四位帝王之一。那么汉宣帝到底有哪些功绩呢?为什么其成就不比汉武帝弱呢?

降服匈奴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位时期做的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和匈奴开战,也是彻底把匈奴打败了,但是汉武帝时期只是把匈奴打败了,并没有让匈奴臣服或者是彻底打败,汉宣帝继位之后,发兵16万,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此战匈奴大败。到了神爵二年的时候,匈奴单于投降汉朝,后来汉宣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从此之后天山南北都彻底属于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了。这个在历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可以说比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成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降服西羌,其实这个是和匈奴臣服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也是神爵二年平定西羌的。

在汉宣帝时期也被称为是西汉最顶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西汉王朝综合国力是达到了顶峰,在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等各个方面对于周边的民族都是有了明显的碾压优势。而且汉宣帝时期做了一件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事,那就是设置常平仓,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调节粮食的价格,防止过高或者过低,影响农民。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就大量收购,稳定市场,防止价格跌的太大,粮食价格过高的时候,就开始适当的出售,稳定价格。而且收购的粮食也可以供给边疆。可以说这一举措也是相当伟大的。

所以说汉宣帝的功绩确实很伟大!!!历史上把汉宣帝之一时期也称为孝宣之治。设置西域都护,和设置常平仓这两件事也是一直影响到现在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汉宣帝刘询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夏有少康中兴,周有宣王中兴,历史的中兴之主不乏其人。但夏周朝的中兴之主大多语焉不详,近乎传说。

汉宣以后的中兴,大多却是有名无实。汉宣帝则是历史上典型的中兴之主,在亲政26年间,他对内整顿吏治,大力发展农业,对外使匈奴臣服,巩固了西汉和周边各族的关系,使西汉行将崩溃的局面重新出现了回升的景象。

刘向因此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虽有过誉的成分,汉宣帝却不失为一位开明有为的君主。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的第七代君主,他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9年,本名病已,但因为这个名字在民间太过常用,经常会有人因同名犯讳入罪,为了让百姓更容易避讳,汉宣帝后来更名为询,以前因"病已"两字犯讳入罪的也一并赦免,从这也可以看出汉宣帝体恤民情,仁民爱物的形象。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之孙,但他的出生,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守业之主那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出生时没几个月,就牵连到当时的"巫蛊事变"中,因此身陷囹圄,流落民间,汉宣帝的监狱生涯和民间生活,使他有机会能深入到社会底层,了解民间疾苦,这也是他后来即位后能够整顿吏治,革除暴政,实施一系列利民措施的重要原因。

关于"巫蛊事件"的始末,当时的卫太子刘据看到汉武帝统治下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因而产生了一些改良政治的想法,当时的汉武帝穷兵黩武,屡对匈奴用兵,卫太子却主张休养生息,停止用兵,这和许多大臣的想法相同,他们由此形成一个新的政派,这个政派和汉武帝现行政策的执法大臣产生了矛盾,并最终爆发为冲突,冲突的导火索就是"巫蛊"事件。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当时汉武帝的执政派红人江充,利用进宫搜索巫蛊的机会,趁机诬陷卫太子在宫中埋了木偶诅咒汉武帝,卫太子在难以自明的情况下杀了江充,被迫举兵造反,和丞相刘屈氂大战五天,死伤数万人,最终以失败告终,卫太子一家全部死难,只留下幼小的孙子刘询锒铛入狱。

后来汉武帝查明巫蛊事件是江充诬陷卫太子的阴谋,刘询因此被赦出狱,被丙吉送至其外婆家抚养,随后又恢复了他的皇族身份并由掖庭供养。丙吉可算是刘询一生的贵人,当刘询还在狱中之时,有望气师上奏汉武帝,说长安的监狱中有天子之气,汉武帝便即派遣使者到监狱,要杀尽所有囚犯,幸亏丙吉坚决抵制,刘询才得以幸存。后来昌邑王刘贺被废,帝位空虚时,也是丙吉鼎力推荐,刘询才最终登上帝位。

登基亲政后的汉宣帝,对内面临的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奢侈无度留下的烂摊子,加上当时霍光等权家势力的危机,对外面临的是匈奴不仅侵扰汉朝通婚盟友乌孙的威胁。

他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促使西汉走向中兴。经济上,他"劝民农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又抑制土地兼并,将豪强地主迁出中央地区,并把皇帝的私田租借给农民耕种,以此增加农业生产。他还轻徭薄赋,在灾荒时期赈济灾民,先后减免租赋八次,削减徭役六次,以求恢复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度和设置常平仓也是汉宣帝在位时的一项重要措施,后来为历代统治者所效仿,正是这些经济上的举措,使得西汉时衰败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政治上,霍光在公元前68年死后,汉宣帝迅速翦除了霍氏家族的势力,将权利牢牢掌握在手中。

汉宣帝又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选拔良吏,他曾七次下诏在各郡县选吏,在他执政期间,每两年就选拔一次,足见他对选用良吏的重视,他对官吏的考核也很严格,曾多次派遣使者循行天下,考察官员政绩,做到赏罚分明,经过他的整顿,当时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官吏,历史上称它"汉时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军事上,自汉高祖以来,汉朝同匈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到了汉宣帝时,他趁机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策略,一方面在匈奴入侵时,给予其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当匈奴南侵失败,发生内讧时,汉宣帝能够以礼相待,最终时匈奴俯首称臣,促进了塞北和中原的统一。


煮酒君


汉宣帝名叫刘询,汉武帝刘彻的嫡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统治期间,夺回了被霍光霸占的皇权,大力整顿吏治,勤于发展生产,使西汉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昭宣中兴的局面。他的一生,既坎坷又传奇,他是西汉中期著名的中兴之君。



励精图治中兴盛世,整顿吏治肃清司法

刘询夺权之后首先针对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逐一进行了有效的部署,措施得当、很有成效。


第一件事;强化君权。鉴于霍光专政的活生生的例子,刘询实行中书制,即扩大了由宦官掌控的中书的职权,所有上书下达,都由中书经手,在呈送皇帝手中,尚书省的力量就消弱了,从制度上巩固了君权的地位。

第二件事;整顿吏治。启用刺史监督郡县官员的制度。刘询在民间生活十几年,对百姓疾苦深有体会。民间百姓安稳幸福的生活,关键在于吏治。而地方官员大肆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草菅人命,都是百姓疾苦的根源。第三件事;肃清司法。平反冤狱,强调严明执法,加大惩治不法官吏和恶霸豪强。废除酷法,力主宽刑,平反民间冤狱,缓解民间矛盾,曾大赦天下十余次。
第三件事;经济部署。继续遵循文帝、景帝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方针。怜悯体恤百姓,平抑物价,惩治奸商,鼓励生产发展。

联盟联姻瓦解匈奴,设立都护延伸疆域

宣帝刘询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和匈奴的问题上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战略方针。


第一;他重兵屯驻西域边疆,震慑匈奴不敢贸然侵犯。


第二;他联合边北的少数民族部落,联合围歼匈奴,逼迫匈奴没有地方可逃。

第三,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匈奴赶出西域之后,着手筹建了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也标志着西域广袤的地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管辖。西域都护不仅是汉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伟大之举。

第四;保留和亲政策,对各少数民族部落逐一安抚怀柔。一系列的措施出台,迫使匈奴单于亲自前往长安朝见汉宣帝。从此以后,匈奴就成为了大汉的附属小国。大汉建国150余年前所未有之举,曾是汉武帝倾全国之兵都尚未达成的愿望。自此之后,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等边疆小国全部纳入汉朝疆土之列,而张骞之始,郑吉之终,汉武帝毕生的愿望,在汉宣帝时期实现了。
至此以后;大汉和匈奴之间厮杀近200年的旷世战争就彻底结束了。大汉与各少数民族的外交也由此上升了一个层面,华夏各民族也由此加快了相互融合的良好开端。总结发言;就汉宣帝即位期间在经济上,调整经济策略,整肃工商,抑制兼容,轻徭薄赋等等而言。汉宣帝刘询的成绩并不弱于汉武帝刘彻,又或者说更强于汉武帝。因刘询和刘彻相比他更能随心所欲地掌控住战争步伐与和平的节奏。
刘询在位期间曾征战多年,尚对民间百姓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因为当时部队每次战争都是胜利多败仗少,所以死的人就少。而征战的成绩又是非常惊人,所以深受百姓拥护、爱戴、非常团结。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历史中简堂赵刘果儿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当年因为巫蛊之祸,还在襁褓之中的刘洵被关进了监狱。被赦后,刘洵流落民间,以一个庶民的身份慢慢长大。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刘洵尝尽民间疾苦,他也因此变得仁慈善良,懂得体察民情。而汉武帝,从小生于宫中,含着金汤匙长大。即位以后,汉武帝对西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征讨,虽然震慑了邻国,赢来了几十年的边境安宁,但是不可不说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从这一点上来说,刘洵被后世称赞,胜于汉武帝,自然就不奇怪了。


汉武帝像


汉宣帝像

重感情

刘洵从小在民间长大,当皇帝之前去了一个平民女孩叫许平君,不久后生下刘奭。在刘洵即位以后,许平君被立为婕妤。之后,刘洵为感激妻子在民间时对自己照顾,把许成君立为皇后,也把他们的儿子刘奭立为太子。



后来,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毒死,刘奭一下子没了娘。按理说,皇帝选太子很大一部分是看他娘的表现。但刘洵不一样,虽然后来他也产生过废立太子的念头,但是他还是忘不了与他恩爱的贫民妻子许皇后。每次看到刘奭,刘洵就回想起许平君。爱妻子的刘洵终究是打消了念头,后来刘奭也得以顺利即位。



重赏功臣

刘洵不像他的祖辈一样,得势以后就想着把功臣给杀了或者让他们回家养老,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刘洵即位以后,把当年给祖辈打下江山的功臣封了个遍。不仅如此,他还重赏幼年时对他有恩情的丙吉。后来丙吉还为刘洵出谋划策,提拔了几个他比较欣赏的大臣,刘洵听了他的意见。这几个人也确实有能力,得到了刘洵的青睐。

勤政正直

刘洵是个工作狂,一闲下来就与大臣讨论该如何治国。如果有他比较看好的官员,他甚至会亲自去迎接。为了让百姓感到朝廷的威信,他也从不轻易更换政策,不随意任免官员。



他还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奖惩措施。如果官员徇私枉法,会受到重罚;反而如果官员干得称职,还会得到升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设立严格的检查机构,定期考察官员的表现。

汉宣帝一朝,被称为“孝宣中兴”,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后世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是汉武帝之后的第一人。


小豪说历史


前74年汉昭帝驾崩,昌邑王刘贺被拥为帝,后被霍光废掉,霍光立时年19岁的刘病已为帝,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正式亲政,后把霍光灭族。

宣帝在位时,勤俭治国,反对专任儒术,认为治国应以霸道王道杂治,他重于整肃吏治,加强皇权,后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实现汉武帝未完心愿,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国,正式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西汉中央政权,这是汉宣帝了不起的功绩!



前49年12月刘询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他在位其间被称为“宣帝中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宣帝成就并不低于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