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知道死鷹是八阿哥換的嗎?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為了不讓十四阿哥刻意討好康熙,將十四阿哥的壽禮偷樑換柱。

通過安插在十四阿哥身邊的眼線,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已經察覺到了十四阿哥爭奪皇位的用意。特別是偽造八阿哥筆記,策反了原本是八阿哥派來監視和掣肘自己的鄂倫岱,同時也不顧八阿哥等人的安排,打贏了西北的戰鬥,這些都讓十四阿哥非常的不滿,畢竟這個時候,八爺黨的其他阿哥並沒有放棄擁立八阿哥為帝的想法,此時十四阿哥暴露出自己的奪嫡之心,必然會招致八阿哥等人的怨恨與氣憤。

而不僅僅是不服從八阿哥的要求和安排,為了討好康熙,十四阿哥更是假借天意,用一塊有壽字的隕石來討好康熙,這樣都是為了提升他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反而是把他的這幾位哥哥踩了下去。而十四阿哥的大將軍還是由四阿哥胤禛舉薦的,西北又是年羹堯坐鎮階級大軍,八阿哥等人對於兩位親兄弟的關係一直存在懷疑,所以斷然不會讓十四阿哥輕易的取得康熙的信任與喜愛。

當從鄂倫岱那裡拿到十四爺準備送給康熙的壽禮時,八阿哥等人便做了手腳,一招“偷樑換柱”,將隕石直接換成了一隻死鷹。


康熙看到了死鷹,立馬便知道這是八阿哥所謂,畢竟知子莫如父,康熙對於自己的這些兒子們太瞭解,他可以肯定這件事情,不是十四阿哥作為,也不可能是其他皇子做的,能做出這種事情的,只有八阿哥。

八阿哥為了拉攏收買人心,可以將國庫存銀借空;為了扳倒太子,不惜使用誘供的方式;為了爭奪西北帶兵之權,又不惜葬送朝廷六萬兵馬。種種的事情,讓康熙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八阿哥表面上仁義道德,但是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不擇手段之人,為了爭奪皇位,不惜出賣自己的黨羽兄弟,所以這件事情必然是八阿哥所謂。

至於其他的皇子,大阿哥、廢太子、十三爺被圈禁,九阿哥、十阿哥兩個人是八阿哥的依附,剩下的三阿哥最講究讀書人的禮節和氣節,必然不會做這種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事,而四阿哥胤禛,不管再有什麼想法,畢竟十四阿哥是他的親弟弟,這樣陷害自己的弟弟自己的母親也沒有辦法交代;而十四阿哥這個時候必然是要討好康熙,畢竟自己遠在西北,比不希望看到京城的異動,自己鞭長莫及。所以康熙一開始就已經坐實,這件事情是八阿哥胤禩所為。


康熙非常清楚,如果死鷹事件而引發騷動,八阿哥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康熙便不去徹查此事。

正如鄔思道所分析的,如果康熙徹查此事,降罪於八阿哥,八阿哥死不承認,九阿哥、十阿哥在一起鬨,必然是朝中混亂,同時會將矛頭直指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此時在西北帶兵,正好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帶兵回京逼宮,討要說法,頓時就是天下大亂。

如果這樣,八阿哥有著朝中普遍支持,又有京畿附近軍事力量的支持,便可以有所動作以謀求皇位。而一旦十四阿哥不服氣,雙方兵戎相見,那麼遭殃的將會是康熙和整個大清王朝,到那時康熙想要善終都很難。

這一點康熙看得非常清楚,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可以肯定了此事為八阿哥所為,更是把事情壓了下來,不讓八阿哥的計劃得逞。同時康熙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後事,為雍正的登基開始鋪路了。


雍親王府


當然知道,康熙帝是誰,這種事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是老八所為!

一、

在《雍正王朝》中,精彩的片段有很多,高潮也是一場接一場,其中決定康熙帝最終拍板傳位的事件,就是“死鷹事件”。

這起事件發生的相當蹊蹺,處於九子奪嫡的最末期,可是整個事件的結局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而是高高舉起,又慢慢放下。為什麼會是這麼一種解決方法呢,要解釋清楚來龍去脈,我們還得從千叟宴說起:

康熙帝舉辦千叟宴,是好事,一方面是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普濟眾生,讓全天下的老人同樂。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十四胤禵在西北打了勝仗。

尤其是第三條,沒有這一條的基礎,前面兩條也就毫無意義。

隨著康熙帝步入老年,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偏偏他又不服老,為了每晚還能翻牌子,還能“御駕親征”,他是強喝鹿血維持。

但是有一點在他腦中異常清醒,那就是大清國的傳位問題,實際上自從太子胤礽被廢之後,他就已經在苦苦思考這個問題了。

不光他在思考,他底下的這些阿哥們也是在思考,此時最有希望奪位的只剩三個阿哥,分別是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而有理由相信此時的康熙帝已經決定傳位給老四胤禛,只是老四胤禛面臨的阻力相當之大。為了解決這個現狀,康熙帝接連出了多個招數,應對這個困局。

那麼都有哪些招數呢?

二、

一是圈禁了老十三胤祥,造成老四胤禛失去左膀右臂的錯覺,以此迷惑老八胤禩,讓他轉移注意力,把火力集中到其他阿哥身上。

同時,也為了磨練老十三胤祥的心智,防止他衝動,連累到老四胤禛,等於是給老四胤禛留下了一張王牌,事實上最後確實成為老四胤禛奪嫡成功的關鍵人物。

二是封老十四胤禵為撫遠大將軍,以此分化八爺黨勢力,畢竟當時大家都認為,誰當大將軍誰就是未來的皇上。

連老四胤禛都被矇蔽了,回家就練習射箭,老八胤禩也是聯絡其他八爺黨成員,舉薦自己當大將軍。康熙帝此舉相當高明,利用老十四胤禵急於表現的心情,不惜跟老八胤禩分裂,不聽從他的建議,執意打了勝仗。連老九都恨恨地說:

“原來不是老四想當皇上,現在看起來老十四才想當皇上!”

當然,這也為後面的死鷹事件埋下了伏筆……

三是暗示老四胤禛推薦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以此換來年羹堯陝甘總督職務,牢牢控制住老十四胤禵的糧草問題,使得他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系列招數使完之後,朝局走向就變得不那麼明朗了,尤其是老八胤禩一夥,他們明白,自己是離皇位越來越遠了。

那麼老八胤禩要想奪得皇位,單純靠聖意垂愛,單純靠正常程序,希望基本為零。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得出奇制勝,尤其是被老十四胤禵擺了一道兒之後,他更明白一個道理,皇位不是等來的,而是搶來的。

在這種前提下,他們調包了老十四胤禵進獻給康熙帝的奇石,而換成了一隻死鷹!

三、

實際上,不僅僅是老八胤禩在千叟宴上有所動作,老四胤禛同樣也有所動作。

還記得他在千叟宴上進獻的是什麼寶貝嗎?

他自己進獻的是手抄的金剛經,受到表揚之後,乘勝追擊又掏出另外一件禮物:

“這是皇十三子胤祥十年來,用鮮血刺寫的孝經,托兒臣轉呈皇阿瑪。”

可是這件禮物真的是老十三胤祥託他送的嗎?

不一定哦,如果真是老十三胤祥所寫,那麼後面老四胤禛到宗人府見老十三胤祥,為什麼隻字沒提孝經的事。尤其是老十三胤祥反問老四胤禛,為什麼不替他說好話,讓他出去?如果真有這部血經,他更關心的應該是,進獻禮物後,皇阿瑪是什麼表情?

為什麼送這件禮物康熙帝並不高興?

原因就在於,老四胤禛也認為康熙帝將不久於人世,為了確保自己能即位,必須在康熙帝活著的時候把老十三胤祥給弄出來。不然的話,他一個人,怎麼頂得住老八胤禩一夥的奪位大戰?

康熙帝見他提老十三胤祥,以他對老四胤禛的瞭解,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並不是很高興。實際上,老四胤禛去宗人府見老十三胤祥,二話不說,就急著把武將名單掏出來讓老十三胤祥認,這也是自私的表現。

四、

那麼回到問題,康熙帝到底知不知道“死鷹事件”的幕後兇手是誰?

他當然知道!

當死鷹出現後,第一個蹦出來的恰恰是八爺黨成員,老九和老十,尤其是老十跳起來喊:

“這是謀逆,隆科多,隆科多,快將出路堵住,不要放走了同黨!”

一句“同黨”就把這件事情定性為了惡性結黨事件,如果能把老四胤禛也牽連進去,那是極好。

而此時的康熙帝面對混亂場面,他強撐著不能倒,要沉住氣,因為他知道,一旦亂了,他的計劃就全完了。所以,他選擇先放掉鄂倫岱,明確告訴大家,這件事跟他無關!

是啊,用腳指頭想想就知道,老十四胤禵正是風光得意,他巴結聖意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送死鷹。

但是老八胤禩一夥,卻希望亂起來,原因有三:

本身老八胤禩對皇位沒有希望,只有朝政亂了,他才有希望。如果康熙帝徹查老十四胤禵,那麼老十四胤禵必然會惱火,會以“清君側”為由進軍北京。到那時,老八胤禩希望看到的局面就發生了,要麼跟老十四胤禵裡應外合,回頭再幹掉老十四。要麼就聯合其他勢力,對老十四胤禵發起進攻,到那時,剛平定的西北也會大亂,京城也會大亂,對老八胤禩有利。

如果康熙帝徹查老八胤禩,那麼他們必然是咬死也不承認,這時候的老十四胤禵仍然會進京勤王。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老十四胤禵也不傻啊,他之所以急於打勝仗,就是為了趕在康熙帝身體還算硬朗之前,立軍功。以便在即位之前,被招回京,畢竟大家都明白,史書上也有教訓,儲君哪有在關鍵時刻外派的?

如果什麼都沒查出來,大家也不幹,總之老八胤禩會利用一切手段,讓這件事發酵起來,越亂越好。

康熙帝還算是硬朗,強撐著不發火,說了一句:

“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隨後便把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張廷玉等一眾大臣的職位消除,將計就計,造成要傳位給老十四胤禵的假象。

這件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而老八胤禩並沒有被康熙帝騙住,在回去的路上,他感嘆:

“老四胤禛,才是心腹大患!”

所以,整起事件,康熙帝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是老八胤禩搞的鬼,只是一旦他發火,就中計了,他中計了,順利傳位還怎麼傳?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當然知道,康熙洞若觀火,明察秋毫!

“死鷹事件″後,老九老十對老八說:“老爺子是真狠,硬是不查此事。"


老十四胤禵是大將軍王,正在西北統兵,臨行前康熙親賜寶劍。從表相上看,他目前是康熙最得寵的兒子,換句話說,他是最可能承繼皇位之人,他莫不瘋了?老爺子壽誕之日,他送去死鷹詛咒他,不用查就知不關老十四的事!

老八突審肖國興後,太子胤礽被廢,康熙從圖裡琛嘴裡得知事情的始末後,說了一句"其心當誅"!從那時起康熙就知老八用心險惡,並且從此厭惡這個兒子,心裡把他剔除皇位繼承人之選!

在後來推選太子事件時,康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罷免了力舉老八的佟國維,連馬齊也降職。老八也明白了,指望老爺子名正言順的立自己,門都沒有!

但老八不死心,他給自己找一切能找的機會!老爺子壽誕,此刻老十四遠在西北,他要在京製造事端,把老爺子搞亂。只要老爺子說一句查此事的話,老八就能興風作浪,攪動朝局!


可是康熙此刻老了,沒有精力與能力與老八週旋。老八求的是亂,康熙求的是穩!只要朝局不亂,天下就亂不了!

而老四胤禛從開始就按照鄔先生的策略,以退為進,以不爭為爭的態度走進了康熙的心裡,而老四治世,以江山社稷為本的作風,更贏得康熙的讚許,最終康熙把大位傳給了老四胤禛!

老八從頭至尾就扮演了跳樑小醜的角色,枉為他人做嫁衣裳!


尋桂子


知子莫如父,兒子給父親的生日壽禮,當父親的一定高興。可是康熙皇帝的生日當天,康熙皇帝把大西北的撫遠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通過鄂倫岱送來的禮盒子打開一看不僅萬分驚訝,因為這個受理盒子裡面裝的竟然是一隻死鷹!康熙皇帝氣的一時昏死過去。

等一時昏暈過去的康熙皇帝明白過來以後不用細想,遠在千里迢迢大西北的作為撫遠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兒子,絕對不會再父皇的生日這天送一隻死鷹,康熙皇帝明白這一定是嫉妒大將軍王的人乾的蠢事,並且想嫁禍撫遠大將軍王這個似乎內定的繼承人。究竟是誰幹的一目瞭然。
(天降隕石的禮物變成死鷹)

一生英明無比的康熙皇帝,豈能識不破這雕蟲小技,此刻的康熙皇帝想到了八阿哥胤禩,想到了他曾經被圖理琛說過的“其心可誅、其心可誅”的這一句話在耳邊響起。

當年黃淮河發大水,江南賑災可朝廷庫裡存銀子只有50萬兩,戶部清理虧空,可八阿哥胤禩就管著分戶部,就是知情不報,那時正是康熙皇帝交給太子胤礽監國,明顯就是讓太子胤礽難堪。

這次太子胤礽的門人黃侍郎,肖國興等揹著太子江夏鎮的江南巡鹽道任伯安串聯犯下了刑部買賣人命大案,就是這八阿哥胤禩在審理肖國興的時候做了手腳,用不正當的手段套取口供,陷害太子並在深夜進宮給太子打小報告。
(老八最有嫁禍於人的本領)

還有康熙皇帝能列出的八阿哥胤禩做的為人所不齒的行為:

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在熱河行宮木蘭秋獮冒充太子胤礽手跡製造假調兵符一案,八阿哥胤禩就是主謀,此一事使十三阿哥胤祥受到牽連,並被圈禁到宗人府。

所以這次調換死鷹一事,康熙皇帝不用仔細判斷,定是八阿哥胤禩所為,十四阿哥胤禵及信史鄂倫岱不會明目張膽的送一個死鷹給自己的父皇康熙帝過生日。

結黨營私是這位八阿哥胤禩的拿手好戲,他利用自己的一個“賢”字就以八賢王自居,利用假象矇蔽了多少人的眼睛,他的這些做法,康熙帝早就心裡有數。清王朝有成法,皇子阿哥不得結交外臣,這是防止皇子們作出不軌行為而制定的家法,可八阿哥胤禩暗中結交朝廷上下大臣及貴族權貴。
(康熙帝已經看透八阿哥胤禩)

死鷹事件出現以後,康熙皇帝不僅對上書房大臣張廷玉說:人在做,天再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都是自己的兒子做的孽,要繼續查下去恐怕天下人恥笑。

上書房首輔大臣張廷玉說的在理:此刻如果查下去,皇子們各立門派,各自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恐怕要禍起蕭牆啊!所以說,康熙皇帝的皇位繼承人是不能傳給八阿哥胤禩的,他不配。

八阿哥胤禩的所作所為早已在康熙皇帝的心裡埋下了陰影,康熙皇帝也承認他這個兒子八阿哥胤禩聰明伶俐鬼點子多,可這些聰明和鬼點子都是小人所為,以治理天下和掌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毫益處,不具備一代君王治理天下的氣魄和征服天下的氣勢。
(八賢王胤禩的陰險毒辣)

康熙皇帝對活下來的二十幾個兒子哪一個不是瞭如指掌?可是發生這個死鷹事件使康熙皇帝徹底傷心透頂。他不想追查,也不能追查。康熙皇帝明明知道自己已經到了垂暮之年,他現在需要的是大清江山社稷的穩定,更想把皇位繼承人交給自己心裡滿意的人。

調換撫遠大將軍送來的理物變成一隻死鷹,很明顯,這事兒只有八阿哥胤禩下得了手。因為在他的眼裡所有的兄弟都是他繼承皇位的攔路虎,欲除掉而快之。八阿哥胤禩覺得他調換死嬰一事很神奇,可誰不知道作為撫遠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是八爺黨和成員,可八阿哥胤禩這麼做,明顯是感覺到撫遠大將軍王是他的重要競爭對手,為了搬掉絆腳石,八阿哥胤禩的此舉不單是內訌,手段更是拙劣。所以康熙帝念及父子之情,沒有給八阿哥胤禩以更大的難堪,和他的下場,最終以開除宗籍的下場。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了猜想,故事為主,有不同看法歡迎網友們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248期總268期)


日堯居


在康熙壽宴上,眾皇子及百官都爭相送來了自己精挑細選的禮物,氣憤融洽,一派祥和。十四阿哥雖然遠在西北,但是父皇的生日這個小兒子還是掛念的,不過當李德全打開十四皇子託人送來的禮物,康熙一看,氣的當場昏厥過去,原來禮盒裡裝的竟是一隻“死鷹”。


在如此重大的宴會上,居然出現這樣的一面,無異於謀反,也使得整個場面頓時混亂不堪,更有九阿哥和十阿哥跳出來說“要徹查此事”。查誰呢?自然是查送禮物來的十四阿哥了。可是康熙卻拒絕了,幾句話就把這大逆不道的事壓下去了,好像完全沒有發生過一樣。


以康熙的英明神武,自然知道這件事的幕後主謀是誰。是的,就是八阿哥胤禩。至於他為何要陷害十四阿哥,就要從康熙五十七年開始說了。


康熙五十七年,從西北傳來了去青海平叛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朝野震驚的同時,已經風燭殘年的康熙更是宣佈一個重大消息,要在皇子中選一位出來“替父出征”。縱觀整個康熙朝,兵權都是被康熙牢牢攥在手裡的,這一次居然要選一位皇子當大將軍王,去西北平叛。


這個消息的背後無疑是要告訴世人,誰能當上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儲君。眾皇子們欲欲躍試,都想爭得這一頭銜,就連一直以“不爭是為爭”的四皇子胤禛,這一回也坐不住了,但通過幕僚鄔思道的分析,胤禛才恍然大悟。


其實在皇子中,能帶兵打仗的寥寥無幾,大阿哥和十三阿哥被圈禁,就只剩下十四皇子胤禵了。十四皇子胤禵當選大將軍王,也讓外界以為是康熙有意把大位傳給十四皇子,通過此次出征,就是為了給十四皇子上位來鋪路。


雖然十四皇子在出徵前,向同陣營中的首腦老八胤禩保證,絕對沒有當皇帝的野心,保證絕對支持老八繼位,才讓老八稍微心安。可到了前線的老十四,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對老八的要求置若罔聞,只想一心打好這一仗,贏得康熙的信賴。


隨著前線戰事的節節勝利,十四皇子的威望也是越來越高,使得老八胤禩對十四皇子越來越不滿。而十四皇子也忘記了當初對老八的承諾,也對皇位充滿了渴望,認為皇位就是自己的,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老八和老十四之間發生了裂痕,由此引發了老八掉包老十四給康熙的禮物,想讓康熙法辦老十四,至少要讓康熙對老十四失望,由此讓老十四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


可精明的康熙哪裡會上老八的當,只是輕輕說了一句:“不查了,有罪的,沒罪的,天知道。”在康熙心裡,老八早就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只是因為老八實力最強,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會放棄對皇位的追求。而老八想在亂中取勝的陰謀破產後,康熙更是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也讓老十四和老八走到了公開決裂的地步。


康熙知道是老八在背後搗鬼,為何不處置老八呢?其實這也好解釋。那時候的康熙已經沒有了昔日的雄心壯志,他只想把政權平穩過渡下去。都知道是老八做的,可是沒有證據來證明是老八做的,如果僵到那一步,勢必也會把遠在西北打仗的老十四拖下水,老十四知道康熙要嚴查此事,以老十四的性格勢必會帶兵勤王,局勢就會失控,而實力最強大的老八集團就會亂中取勝。這就是老八的陰謀。


對此,你覺得死鷹是誰調換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裡當發生了死鷹事件之後,王琰向凌太醫去打探康熙的病情,凌太醫說,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緊的,王琰就猜到康熙快不行了,所以到雍王府去找雍正,然後跟雍正說皇上快不行了,希望雍正能夠爭取繼位。

王琰說康熙幾個阿哥,只有雍正是真正念著大清的江山和臣民的,希望阿哥能夠繼位,然後向雍正提醒了鄭春華的事情,並且向雍正說,他願意幫他除掉鄭春華。

沒幾日,康熙下旨,將王琰,雍正,老八,張廷玉,馬齊全部罷黜,康熙既然將雍正和老八都罷黜了,也沒有調查死鷹的事情,那麼表面上看是要把大位傳給老十四了,但是老八卻說:康熙應該是過不了冬天的。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不要跟老十四翻臉,老十四那邊不要擔心,因為遠在西北,雍正才是心腹之患,而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抓住軍權,也就是豐臺大營和步軍統領衙門,豐臺大營是自己人不用擔心,要去爭取九門提督隆科多。

雍正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十分灰心,要將鄔思道高金禮送走,鄔思道就笑雍正不知道康熙的一番苦心,雍正說他不知道康熙的苦心,只知道康熙心裡就是當老十四當做繼位人。

康熙把上表舉薦雍正為太子的王琰給罷黜了,然後將雍正等人都罷黜了,那就擺明是要讓老十四來繼位的,尤其這個死鷹事件,康熙查都不查一下。

鄔思道卻說,四爺,你要好好的參祥一下康熙的帝王心術呀,康熙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在準備後事呀,因為康熙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康熙之所以不查死鷹的事情,就是因為康熙心裡的默認的繼位人是雍正。

鄔思道都很確認死鷹是老八做的,更何況是康熙呢?老十四做為大將軍王,西北大捷後,肯定是沒有必要送死鷹的,只要等著繼位就行了,只有老八有這個動機,破壞這個事情,康熙一查,就對他有利。

康熙現在之所以不查死鷹的事情,因為康熙的時間不多了,查這個死鷹的事情根本沒有意義,他如果查老十四,那麼老十四直接率大軍來清君側,而如果查老八,老八又覺得冤,那麼就會天下大亂,康熙難善終,雍正也難順利繼位。

所以說,康熙必定知道死鷹的事情肯定是老八做的。


歷史簡單說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為了給康熙祝壽,準備了一塊刻有“壽”字的隕石。不料,八阿哥私自打開禮盒。到了康熙的壽典上,當禮盒被打開後,裡面出現一隻死鷹。康熙一看,整個人都快暈過去了。

老爺子聖明燭照,對八阿哥調換死鷹的事情自然心知肚明。

知子莫若父,老爺子只是不想挑明

康熙對自己幾個兒子的人品、才能的評價,是相當準確的。

十四阿哥遠在西北,沒有任何動機會千里迢迢送一隻死鷹過來,很明顯被調換過。

八阿哥在調查刑部冤案後,就已經被康熙發現是假仁假義,被定義為“其心可誅”。這種事,也只有他乾的出來。

康熙的情報網遍佈朝野,帶著隕石的鄂倫岱回京後拜訪八爺府的事,肯定瞞不過康熙。

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裂痕,就是康熙親手製造出來

康熙五十七年,老爺子故意放出風,說要選派皇子出任大將軍王。

當時胤禩和胤禵都有當大將軍王的意圖。胤禵主管兵部又有軍事才能,覺得自己應該當仁不讓;胤禩覺得這個位置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所以志在必得。

康熙選擇了胤禵當大將軍王,勾起了他的奪嫡之心,也讓胤禩與胤禵成了對手。

在阿哥里面,當胤禵自成一派的時候,只有胤禩會與他過不去。

混亂的局面,對八阿哥最有利

在那麼一個莊重的場所送死鷹,肯定會引起一陣混亂。混亂的局面對誰最有利?八阿哥。因為他已經失去聖心,想上位就不能用常規做法,只能走險棋,渾水摸魚。

一旦康熙追查到底,那才是八阿哥喜聞樂見的時候。如果查老八,禮物是十四阿哥,正好給了他清君側的理由。不管查誰,局面都會亂,對老八都是“福利”。所以,康熙為了穩定局面,沒有追查。

送死鷹的事,連鄔思道都能察覺是八爺乾的,老爺子沒有理由不知道。

康熙已經風燭殘年,經不起大的折騰,只想利用最後一點點光陰,將權力平穩地傳承下去。


秋媚讀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最激烈的時候,康熙的聖壽之日到了。在康熙的壽宴之上,發生了一件讓康熙和所有大臣都意想不到並十分震驚的事——撫遠大將軍、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從西北前線送來的一個獨特的壽禮——一個帶有天然“壽”字的隕石,康熙十分高興,但命人打開禮盒的時候,裡面卻裝著一隻死鷹!

這隻死鷹的出現,引起了壽宴現場一片譁然與驚慌——皇上聖壽之日送上死鷹!這個行為是絕對的“大不敬”的罪過,相當於“謀逆”的十惡不赦之罪,是要被殺頭的!

群臣的驚慌混亂之中,八爺黨骨幹九阿哥和十阿哥趁機跳出來高聲叫嚷:把受十四阿哥胤禵之命送壽禮的鄂倫岱抓起來,並要求立即嚴查!

壽宴現場一時亂了套,九門提督隆科多帶人抓了鄂倫岱,並開始控制混亂的局面。

壽宴上的眾人都在看康熙的反應:出了這麼大的事,一定是有人有預謀的作亂,看看康熙該如何處理。

但是康熙卻顯得非常冷靜,並沒有表現出震怒的情緒,而是很沉著的要求:不要動,都不要動……。

這個時候的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和十阿哥都極力要求立刻審問鄂倫岱,揪出元兇。

康熙卻冷靜的說:把鄂倫岱放了吧,大家都散了吧!

面對要求徹查的激憤的聲音,康熙強忍憤怒,說了這樣一句話:不查了,有罪的,沒罪的,天知道……

他極力想表現出從容和沉穩,但還是沒有撐住,在壽宴現場昏了過去。

這個死鷹對康熙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那麼康熙為什麼要強忍憤怒,選擇了“息事寧人”,而不惜把自己氣得昏了過去呢?

從康熙氣暈過去,說明康熙對自己的壽宴上有人送死鷹這件事其實是怒不可遏,氣憤已極。

送死鷹,這就是在詛咒他死啊!用心得有多麼惡毒啊!並且這事極大可能就是自己的某個兒子乾的,康熙除了憤怒,還有就是感到“奇恥大辱”——爹當的真的很失敗。

但就是強忍怒火和恥辱,康熙居然就嚥下了這口氣——不追查,難道他真的不想知道究竟是誰送了這隻死鷹嗎?

其實,看到那隻死鷹,康熙心裡很快就判斷出是有人暗中搗鬼,而且搗鬼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那個為了“奪取大位”而冒險一搏的八阿哥胤禩。

從康熙放了替十四阿哥胤禵送壽禮的鄂倫岱來看,說明他不相信送這個死鷹是十四阿哥胤禵的本意,因為自認為是皇位繼承人的十四阿哥胤禵,沒有任何動機來做這麼明顯並愚蠢的事。

遠在西北的胤禵,對京城形勢,康熙的狀況的瞭解是有限的,他真正關心的是康熙什麼時候撒手人寰,以及自己在此之前如何順理繼位,所以,他毫無必要“節外生枝”搞出這麼個“引火燒身”的動靜。

所以,康熙無論如何也不會懷疑這個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會愚蠢到如此地步,大老遠的送一隻死鷹來激怒他,如果這樣,十四阿哥胤禵就只剩下造反一條路了。

討康熙的歡心,才是十四阿哥胤禵最該做的。

而這個死鷹更不可能是四阿哥胤禛調的包:十四阿哥胤禵和他的親哥哥四阿哥胤禛之間的關係一直就很緊張,最好的局面就是“面和心不和”,胤禵送給康熙的壽禮,四阿哥胤禛都未必能知道是什麼,更不必說能不能看到,能不能有機會做手腳。

同時,種種跡象表明,四阿哥胤禛繼位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此時冒險,絕無任何必要,同樣也屬於節外生枝。

在極大的可能性的情況下毫無目的的增加不確定性,肯定是極端不明智的做法,四阿哥胤禛不會糊塗到如此地步。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八阿哥胤禩了。

直到康熙辦壽宴之時,繼承大統可能性最小的,就是八阿哥胤禩了。

從第一次太子被廢公開推舉新太子八阿哥胤禩犯了康熙的忌諱,吃了康熙一悶棍開始,康熙對這個兒子就只剩下“嚴加防範”了。

所以,八阿哥胤禩要想得到皇帝之位,其實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搶”。

胤禩清楚,要想讓康熙主動把大位傳給他,可能性幾乎為零。除了想辦法“搶”到手,別無他路。

所以在十四阿哥胤禵送的壽禮上打主意,胤禩既有動機,也有條件——因為到京城送壽禮的鄂倫岱,本是八爺黨的人,來京之後拜見主子,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況且十四阿哥胤禵也需要鄂倫岱到八阿哥胤禩那裡替他解釋為什麼沒有聽八阿哥胤禩的話按兵不動,而是按照康熙的意願主動出擊打了一個打勝仗。

胤禩還是有機會調包的。尤其是當他聽說十四阿哥胤禵沒有聽他的要求,主動出擊的時候,胤禩明顯感覺到,他一直以為沒什麼心眼比較好哄的十四弟,已經和他不是一條心了。

他看走了眼。

按照九阿哥胤禟的話說,就是“都以為老四胤禛想當皇上,原來真相當皇上的是他”!

作為當事人的康熙,就更加清楚誰最沒戲。通常講最沒戲的那個,就是嫌疑最大的那個。

康熙心中幾乎認定,這隻死鷹就是八阿哥胤禩調的包。正因為如此判斷,所以康熙就必須強忍心中怒火,堅決不上這個老八的當。

八阿哥胤禩為什麼要用調包的方式送康熙一隻死鷹呢?

這個問題,康熙自己心裡明白,而四阿哥胤禛的師爺,那個把康熙研究到骨頭裡的鄔思道,也是清清楚楚。

所以,當胤禛為康熙不去追查“死鷹事件”,也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反而把自己和老八一起免職的舉動感到灰心和絕望的時候,鄔思道出來說話了。

胤禛從康熙罷免自己和老八甚至張廷玉馬齊的舉動中得出的結論是他老人家要把大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了,這是在給老十四掃除繼位的障礙。

他十分灰心,拿出來一箱子金銀珠寶,作為給鄔思道的酬謝——既然自己沒戲了,就沒必要再留著這個師爺了。

胤禛告訴鄔思道:先生雖有房杜之才,可惜我不是李世民。讓先生枉費心機。

但是鄔思道卻不這麼認為,他對這件事的理解和胤禛完全不同。

鄔思道分析康熙,入木三分。

他首先肯定一點,康熙自知時日不多,開始準備“後事”了。並且他判斷:康熙心中默認的大位繼承人不是別人,應該就是四阿哥胤禛。

胤禛聽鄔思道這個話,將信將疑,心裡話,憑什麼這麼說?是安慰我嗎?

鄔思道告訴他:四爺聰明絕頂,只是關心則亂,你靜下心來想想,自己也會得出正確的判斷的。

接下來鄔思道給胤禛做了細緻的分析。

首先,鄔思道一針見血的指出:死鷹這件事,十有八九是八阿哥胤禩乾的——這應該和康熙自己的判斷完全一致。

其次,鄔思道解釋了為什麼康熙明明已經有了懷疑的對象,卻不去徹查——康熙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了,預感到即將燈盡油枯的康熙,現在最緊要的事情,就是安安穩穩的完成傳位的大事。

但這件事的前提,是康熙認定死鷹事件的兩個當事方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都不是他心目中已經確定的大位的繼承人。

假如當事人當中真的有一位是他心中確定的大位繼承人的話,康熙必須要查,如果他默認的大位繼承人不能擺脫嫌疑的話,傳位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在皇位繼承人這個關乎江山社稷前途的第一重要的上,他絕對不會“帶病提拔”。

正因為兩個當時人不是,所以不查——罪魁禍首無論是八阿哥胤禩或十四阿哥胤禵,都已經不影響他的皇位傳承了。

鄔思道的分析,很透徹。

鄔思道還明確指出,八阿哥胤禩送死鷹,其實是孤注一擲的行為,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局面攪亂,他就有機會“亂中取勝”,所以他必須要冒著被康熙看破的風險做這樣一個極端危險的舉動。

他打的主意,就希望康熙去查,最好查到自己身上,然後藉著他精心培植的“八爺黨”的勢力大鬧京城“火中取栗”——借勢發飆“逼宮篡位”。

但,康熙看穿了,乾脆沒有給八阿哥胤禩“發飆”的機會。

而死鷹事件的另一方,十四阿哥胤禵也在想最好京城大亂,各種勢力互相消耗,他可以得“漁翁之利”——舉兵進京勤王而一舉奪取大位。

康熙誰的機會都沒給。既不給八阿哥胤禩發飆的機會,也不給十四阿哥胤禵“勤王”的機會。

按照他的想法:都別動,都回家歇著去。

胤禛聽了鄔思道的分析,精神大振,深感自己的皇阿瑪的用心良苦。

胤禛算是徹底相信,這個大清皇帝的位置有極大可能就是自己的了。

於是,胤禛和鄔思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登基前的準備工作。

事實上,康熙為了皇位的順理繼承還真的就是“用心良苦”了。

兒子太多,又都很能幹,對康熙來講居然就成了他晚年最頭疼的事了。

但他還是駕馭住了諸多皇子,實現了自己理想的穩定傳位。

康熙不愧是一個老練的深懂“帝王之術”和“御人之道”的“一代明君”。


步武堂



當然知道啊!

話說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沒有好好看電視劇吧,劇中鄔先生說的很清楚啊,這分明是個送分題啊!

當然這個劇情背後的兩個故事其實更有意思,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首先來說康熙肯定知道死鷹是老八換得,因為鄔先生分析的很是合情合理。他對老四說的那番話其實就是對於這段劇情的詮釋:“送死鷹的事我敢斷定是八爺所為,十四爺率十萬精銳在外,如果徹查他,正好給了十四爺一個清君側的口實呀,八爺在這邊聯絡呼應,立時就是天下大亂吶。如果查辦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的,八爺叫起撞天屈,這九爺十爺推波助瀾,立地禍起蕭牆吶,到那時皇上恐怕想善終都難”。

我們再來看看康熙的表現,當時並沒有查死鷹是怎麼回事,而是放了代表老十四的進獻壽禮的鄂倫岱,並且意味深長的說道:“有罪的,無罪的,朕知道,天知道”。

而老八一黨的表演也很幼稚,像老十四身為老八一黨,老八他們並沒有維護老十四,說老十四是被冤枉什麼的,反而是老十先跳起來說道這是謀逆,並且還交代隆科多不要放走同黨,將其定義為結黨謀逆,很明顯意指老十四是跟老四結黨。

康熙要放了鄂倫岱的時候,老九和老十更是控制不住的一直說道他這是謀逆大罪,意思不要放。

老八一黨之所以這樣幼稚的表演,說白了陷害老十四是其次,主要是在瘋狂暗示康熙,這就是我們做的,來查我們吧,到時候好有藉口來製造亂局,以求亂中取勝,畢竟康熙沒有傳位老八的意思,他們只能通過這種不正當方式來謀取皇位。

很明顯康熙並沒有給老八一黨亂中取勝的機會,選擇了以不變應萬變,壓根沒有追查死鷹事件,使老八一黨發作不得。隨後將老四和老八罷職,以製造要傳位於老十四的假象,使老八一黨有了希望,不至於狗急了跳牆,因為老十四遠在西北,老八一黨有信心在康熙駕崩後,老十四還沒有回來的空檔期間將遺詔改為傳位於老八的。

所以說康熙這個當時已經執政60年的老狐狸,是當場就猜出了老八他們的心思,知道死鷹是老八換得。

當然這個劇情並不重要,與之相關的兩個故事,其實更有意思,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鄔先生(無先生)

鄔先生在劇中可謂是神機妙算學究天人的半仙存在,但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鄔先生這個人,也就是野史中有所記載罷了,說白了還是沒有這個歷史人物。

所以劇中鄔先生的名字鄔思道很少出現,一直以鄔先生的稱呼而出現,多少有些暗示觀眾是無先生(鄔先生)的。

而鄔先生這個虛構人物,其存在有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充當類似於旁白解說的人物。畢竟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部相當有內涵而燒腦的電視劇,如果沒有鄔先生的解說,很多時候觀眾是看不明白這背後的寓意的,更何況就是有鄔先生的解說,其實有些劇情還是很燒腦的,所以鄔先生的存在是很重要的。

而康熙為什麼知道死鷹是老八換得,並且剋制自己不聞不問呢,鄔先生的旁白解說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觀眾看明白這段劇情。

二、真實歷史上老八才是死鷹事件的真正受害者

死鷹事件的原型應該是歷史上的“斃鷹事件”。

在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前往熱河巡視途中,老八原本應該隨侍在康熙身邊。但因當時恰好是老八母親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老八出於孝心前往去祭奠母親,未沒有去行在請安,只是派了太監去行在對康熙說明原因,意思是想請個假,祭奠完母親再回去。

本來這也沒什麼,但老八為了向父親康熙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還讓太監給康熙帶過去兩隻上等的海東青,結果沒想到的是海東青到了康熙手中之時竟然奄奄一息,康熙當時已是暮年,很是憤怒認為老八是詛咒自己也將如海東青一般奄奄一息,所以當著諸位皇子說道:“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這其中應該是有著內幕,不然不會出現這麼巧合的事情,很明顯老八是被人算計了,可以說老八才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結果到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以“斃鷹事件”為原型的“死鷹事件”則是成為老八並非受害者,反而是幕後黑手,使人不得不佩服編劇和原著小說作者二月河先生的歷史功底,知道諸多歷史細節,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雖然與歷史不符,但就電視劇而言,是將其演繹的精彩絕倫,可謂是相當成功的。

而雍正王朝電視劇在真實歷史基礎上的二次創作劇情,更是充分說明歷史遠比小說精彩多了。只不過具體的歷史細節,沒有人深挖並且成系列的講出來罷了,所以很多人認為歷史是死板無趣,其實並非是這樣的,只是大家缺少一個可以更加生動了解歷史的途徑而已。

現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經典之處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65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出來和諧交流,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康熙末年,八阿哥胤禩給康熙送老鷹,而老鷹送去後,竟然死了,惹得康熙勃然大怒,這事按說聽弔詭,但確確實實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事發生後,康熙親口在眾皇子和眾大臣面前宣佈,“朕與八阿哥的情義絕矣!”

這就是說,康熙當眾與八阿哥斷絕了父子關係了。而這也意味著,八阿哥奪儲算是徹底沒戲了。



當然,八阿哥給康熙皇帝送老鷹並不奇怪。當時這件事是這樣的: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在太子胤礽再度被廢后,八阿哥同樣遭到康熙的訓斥,並被告誡不得有痴心妄想之舉。

不久,康熙前往熱河打獵,八阿哥沒有跟隨一同前往,理由是其生母良妃衛氏二週年忌辰,他要前去祭奠已故的母親。

祭奠完後,八阿哥住在城北的湯泉,在康熙即將回城時,他派太監給父親送了兩隻老鷹。

八阿哥給康熙送的老鷹自然是名品海東青,因為康熙喜歡打獵嘛,所以送兩隻獵鷹也算是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兩隻老鷹到了康熙手裡時,卻已經變成了兩隻死鷹!



可以想象,當時的康熙是何等的憤怒!

您想啊,不跟隨前期巡幸打獵已經惹得康熙不快,而康熙即將回城,八阿哥也不前來接駕而只是派人送來老鷹,而送來的老鷹,還是死的!

這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在康熙看來,因為他之前訓斥過八阿哥,而八阿哥似乎是想用這兩隻老鷹來說明一件事,那就是:

老鷹雖然厲害,但也有老死的一天(將康熙比喻成老鷹嘍?)

從情理上說,八阿哥應該不會給康熙送兩隻死鷹,但最終的結果是,康熙收到確實是兩隻死鷹,

其中間的過程,這兩隻老鷹是不是被人給弄死,八阿哥是不是被人給陷害,這個已經沒辦法知道,但最起碼有一點,讓八阿哥倒黴這個結果是做到了。

在被康熙當眾宣佈“脫離父子關係”後,八阿哥實際上已經被踢出了奪儲的隊伍,之前很多看好他的大臣也開始與之劃清界限。



而這一結果,就是導致原屬於八阿哥範圍的十四阿哥開始異軍突起。

事實上,筆者也認為,康熙當眾宣佈與八阿哥脫離父子關係實際有些接近於表現,大概他也看到八阿哥太得人心,所以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吧!

否則的話,如果真是被脫離了父子關係,八阿哥就是十條命也保不住了。但八阿哥仍舊太太平平的活過了康熙末年。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康熙只是用此舉來阻斷八阿哥的奪儲之位,並沒有要徹底弄死自己曾經喜歡過的這個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