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眾所周知“茶”乃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

,“茶”不僅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更融入了文人墨客的詩詞曲賦之中。在我國文化的發展史中,“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萌芽於魏晉時期,到宋代時期達到了鼎盛的局面。在經濟繁榮,國泰民安的宋代,整個社會各階層皆有飲茶的習俗,並與此相應形成了各類的茶文化;其中主要有文士茶文化、宮廷茶文化、市井茶文化這幾類。可見當時茶文化在宋代可謂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文化。今天我們就從宋代茶文化中淺談一下“詠茶文學”在宋代的演變與發展。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一、宋代“詠茶文學”的發展背景

至唐朝的繁盛結束之後,宋代成為了歷史上另一個可以和唐朝媲美的繁榮時期。宋代的整個發展中基本都是經濟昌盛,社會穩定的局面。但也因為政治原因,分成了南宋和北宋兩個時期。統治階層的變動也對宋代的“詠茶文學”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一)北宋“詠茶文學”的背景

在北宋時期茶葉不論是在飲用還是在文化方面可以說都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北宋的坊市合一,打破了前代對於街坊制度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量的酒樓和茶館等娛樂性和休閒性場所琳琅滿目,至使各類階層可以平凡的接觸飲茶文化。又因“田制不立”的政策,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整個社會允許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相應的茶產業也得到了擴大。統治階級又提出了“

惠商”、“恤商”的政策,致使茶產業一躍成了北宋經濟中流砥柱之一,整個的北宋階級充斥著茶風,茶文化的氣氛。“詠茶文學”也在這種經濟條件下崛地而起。

“詠茶文學”的基底就是茶葉產生與發展,北宋的茶葉專賣體制比較前期更加嚴格,同時管理茶葉的地方也增加了許多。根據《宋史食貨志茶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北宋設立了六地至多來管理茶葉。並且北宋的茶馬貿易政策,也使茶葉貿易更加繁盛。北宋對茶葉產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詠茶文學”的發展。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二)南宋時期詠茶文學的背景

北宋時期是“詠茶文學”高速發展的時候,並且形成了“詠茶文學”基本的文體和形式。到了南宋基本上是沿襲了北宋的茶葉政策,對“詠茶文學”留以了最大的延續與保護。但是由於南宋開始時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和後期南宋積貧積弱的環境使得“詠茶文學”的內涵發生了相應的變質。致使“詠茶文學”更偏向於抒發壯志未酬,家國民恨的情感。由於這次“詠茶文學”內涵的改變,使其在南宋時期文體和形式進一步完善,最終形成成熟的“詠茶”文學。

二、宋代詠茶文學的具體發展

宋代優秀的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因此詠茶文學主要體現在詩詞和散文中。

(一)茶詠詞

1、茶詠詞興起的原因

宋朝時期詠物文學發展到了空前的地步,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的實物關注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並且當時的社會安逸穩定,文人們通常以常常享樂的事物作為創造詩詞的對象,而當時茶可謂是遍佈各地,自然而然“茶詠詞”就得到了興起與發展。宋朝時期的酬謝、唱和之風興盛,常常舉辦各類集會,集會中茶是必需品,這就促使了茶也成為了唱和的對象。但是在宋朝的科舉制度下,也常有失意的文人墨客,茶的素養清高、浮沉致靜也使的這類文人大量引用。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2、茶詠詞的藝術表現

茶詠詞在前期主要是記錄和表達詞人的一些生活和淺顯的情感表達。例如蘇軾的“上人問我遲留意,待賜頭綱八餅茶”講的就當時北宋統治者賜茶的習俗;他的《贈惠山僧惠表》:“客來茶罷空無有”就彰顯了當時以茶待友的風俗和朋友來到的愉悅之情。而在王禹偁的作品《龍鳳茶》中又體現了當時茶孝敬長輩的作用。可見當時“茶詠詞”主要以描寫生活現實為主。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革,“茶詠詞”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原來的白描到後來抒發感情為主。正如黃庭堅《看花回·茶詞》就表達了作者抑鬱不得志,兩次貶謫,履遭排斥卻有家不得歸時落寞和無奈之情。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大量的寄託思鄉之情,離別之苦的茶詠詞,正如劉過的送別詞《臨江仙.茶詞》:“飲罷清風生兩腋,餘香齒頰猶存。離情悽咽更休論。銀鞍和月載,金碾為誰分。”和黃庭堅《阮郎歸·茶詞》都是這類的茶詠詞。

由北宋變遷為南宋,多少文人墨客為家國難抵外敵,山河破碎髮出了憤然之情。同時他們在茶詠詞中抒發豪情壯志的情感,如葛長庚的《水調歌頭·詠茶》:“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就是用春茶生長習俗展現戰場上的變化瞬間百態,以此來抒發詞人的肺腑豪情。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在當時的南宋多少文人將士被排斥流放。這時的茶詠詞文化中多以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為主要的情感基調。正如王質《驀山溪·詠茶》“枯林荒陌,矮樹拂鮮葉。不見雅風標十二分,山容野色。……含光隱煌,塵土埋豪傑……世只兩名花,芍藥相,牡丹王,未盡人間舌。”來展現了當時朝廷濫用奸邪之臣,排斥忠心之人。也對當時的南宋朝廷產生了質疑和作者雖有滿腹經綸卻無所作為的無奈。

在晚宋時期,文人墨客常常以茶來表示拒絕同流合汙,追求田園生活,以表達自己的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精神。這一時期的茶詠詞常常以茶的清香雋永,來表示自己的高尚品格。例如,姚述堯的《如夢令》等詞都表達了這類情感。

(二)茶散文

1、茶散文的內涵表達

對於“詠茶文學”的發展不僅表現在“茶詠詞

”上,也同樣表現在茶散文中宋代的茶散文相對於前期的散文是空前的創新。當時的茶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宋代茶葉專賣制度和茶馬貿易政策。例如在張洎的《上太宗乞罷榷山行放法》、葉清臣的《請馳茶禁疏》、范仲淹的《論茶鹽之法》、王安石的《茶商十二說》等“詠茶”散文都展現了當時茶政制度的變化。甚至也表達了當時文人墨客對茶政制度的不滿。還有表達了賜茶文化的《謝宣賜香茶》《范仲淹的謝賜鳳茶表》等茶散文。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而且宋代的茶散文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情懷。他們常常藉助詠茶散文來表達對人生的思考。聶厚載的《惠山泉記》、歐陽修的《〈浮槎寺紀詩〉跋》等文章都是作者藉以茶喻情。而且宋朝文人也常常和茶詠詞一樣,用茶散文來表達傳情達意、抒發志向的作用。

2、茶散文的文體類型

茶散文在宋代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了記、序、題跋等文體。記體詠茶文從敘事識物或者單純的景物刻畫到之後添加了豐富的文學元素,如《浮槎山水記》這篇詠茶散文就是由景入理,一步一步以茶闡述出人生哲理。序體詠茶文由原來的議論逐漸增加了抒情和描寫,例如歐陽修的《龍茶錄》就是這類文體的代表。在宋代題跋性詠茶文形式上得到了很大的創新。將詠茶文化擴展到了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也促使了詠茶文學進一步發展。

3、茶散文的表現形式

茶散文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其中有兩種為主要表現形式。一為詠茶文賦,詠茶文賦可以說是在宋朝時期新出現的一種賦體文化。詠茶文賦結構簡短、句式錯落有致、語言平易增加了這種文章的可讀性。從而也促進了詠茶文學的進一步發展。例如黃庭堅的《煎茶賦》就充分展現了詠茶文賦的特點。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宋四六詠茶文體,王洋的《謝鄭監惠龍團茶啟》、劉克莊的《接茶疏》這類文章句式為四六間錯相對,同時注重排偶和對仗,具有辭藻優美的藝術風格和特點。這類文體的出現,使茶散文更融於世,更加繁榮昌盛。茶散文的發展也豐富了詠茶文學。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為何宋代詠茶文學如此興盛?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朝代的經濟政治的變化對文學發展的影響。而且詠茶文學中的茶詠詞和茶散文的內涵,文體和表現形式使整個文學的體系更加豐富。同時也展現了宋朝時期的社會經濟面貌和人文環境,從宋朝的詠茶文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時代的感慨和人生的感悟。詠茶文學是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一部分。它的豐富與發展也促使了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整體發展,使中國整個傳統文化系統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大觀茶論》

2.《茶文化學》

3.《宋詞三百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