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獨自喝茶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UBBIE熨燙機


一個人喝茶是韻,幾個人喝茶是情,茶寄託了個人的感情,生活,和人生價值,一個人喝茶可以讓自己變著更清晰,在茶香中思考人生,會讓自己的思維得到更好的提升,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的內心,隨著茶香去走人生的路,這條路很長,如萬里長城,這一條路上,有些匆匆忙忙為生活忙碌的奮鬥人士,也有頤養天年的夕陽紅人群,還有那些充滿無奈的人,自己在這條路上經歷過風雨,也看到過彩虹,懷著自己最初的心去品人生這一道茶,一道茶中幾次沖泡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就如我們人生百味,嘗過才是生活,茶中的苦澀放下了,你就會得到回甘,一個人喝茶也是趣,用不同的茶具去泡自己喜歡的那杯杯青茗……





一杯清茶話養生


喝茶是楊楊的最愛了!

我喝茶是遺傳我爸,結婚後老公也喝茶,

這麼一蒜楊楊的茶齡是50年之久!

我兒子還給我倆買茶桌沒事的時候,我和老公玩茶道;

茶的用途廣🉑️以清腸、美容養顏哦不信試試看!

現在開春了-我就喝綠茶和普洱茶。

因為四季的茶用途都不一樣喝到好處才能美容養顏!

再說我們中國也是茶懿文化的!

學會品茶才會品出人生啊!



我是楊楊


喜歡獨自喝茶的人,肯定是悶騷的人。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兩個人以上的喝茶,是人和人的交流;一個人喝茶,是人與自己,或人與茶的對話。不選擇眾樂樂,而選擇獨樂樂,這個人是不是有點悶。

一個人品茶,是一種範,一種詩意的風景,一種境界。此中境界,非獨自品茗者不得體會。

所以,說這個人騷,沒錯吧。不是風騷,是離騷,詩情也。

上面都是開玩笑。因為我就是個習慣獨自喝茶的人,經常被朋友笑話為悶騷。

我還是認真談談對獨自喝茶的看法。

第一,喜歡獨自喝茶的人,上了一定年紀,經歷過風雨

你不會看到一個人年輕人,獨自喝茶。他坐不住,也沒那閒情。我年輕時,也一樣坐不住。到了一定年歲,經歷了風雨,突然感覺獨自喝茶,來讓心靜一靜,是件非常享受的事。讓自己把心浸泡在一盞茶裡,慢慢品味苦澀後的甘甜。

第二,喜歡獨自喝茶的人,已經活得明白,凡事看淡

感覺自己凡事已經能夠淡然看待,也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上。只想好好與自己獨處一番,在一泡一泡重複的動作中,心能慢慢變得平靜。

第三,喜歡獨自喝茶的人,習慣孤獨,也享受孤獨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獨處一隅,品淡淡茗香。冗雜的心事,在茶煙裡也會慢慢被吹散。


皮三9099


茶者苦也,香也,淡也,此茶之三性。苦能利心,香能明目醒神,淡則益血。苦,香,淡皆人生真境界,唯有吃苦方能得香,唯有平淡方能以平常心淡然處之!!



然後再說喝茶的人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懂得吃苦的人,他們懂得世間有多大的付出才會有多大的回報,他們懂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他們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此三點並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第二,茶葉的泡製是一門功夫,非細心 耐心 友善的人不能為。在耐心泡製茶的過程中,品味那份寧靜致遠,那份傳統所賦予茶的文化。

古代關於茶有專門的經書,從十方面來闡述茶文化,所以喝茶的人又是一個文化人!!在品味《茶經》的同時可以欣賞下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寫的小楷《茶經》




《茶經》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二之具”記載採製茶工具;“三之造”記述茶葉種類和採製方法;“四之器”記載煮茶、飲茶的器皿;“五之煮”記載烹茶法及水質品位;“六之飲”記載飲茶風俗和品茶法;“七之事”彙輯有關茶葉的掌故及藥效;“八之出”列舉茶葉產地及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條件而異,不必拘泥;“十之圖”指將採茶、加工、飲茶的全過程繪在絹素上,懸於茶室,使得品茶時可以親眼領略茶經之始終。


所以說喜歡品茶的人必然會懂得欣賞那份苦澀,必然懂得寧靜自處,懂得分享,懂得傳統的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品茶人!!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採納!!!


法永禪師


一個人的茶

作者太湖梅子

從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

一個人的茶,自在,安祥。

天涼時愛喝普洱茶。從木櫃裡拿出一包普洱茶餅,那年從雲南帶回家的2005年的七子茶餅,白綿綿的包裝紙已經泛黃。吾聞茶貴新,江井水貴活。茶總是新茶鮮潔,只有普洱是例外,越陳越好。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說的就是普洱茶。

披一件舊舊的碎花棉褸,搬一張木椅,坐在陽光裡慢慢地將圓圓的茶餅細細地掰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入一隻陶瓷瓶中。

手機開著,越劇《紅樓夢》,林妹妹唱到“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時,一塊茶餅已成碎片,一點點裝入瓶中。

起身,去書房取了曉起黃菊,黃燦燦的一朵很是可人,看看包裝上的日期,剛剛採摘下來。

水開了,泡普洱菊花。

細細品味,真好。

普洱醇厚,菊花清雅。普洱沉靜內斂,菊花清氣飛揚。普洱是大戶人家的深牆厚瓦,菊花是高牆內千姿百態的清雅小景。

醇厚時加一朵清涼的菊花,茶淡時加一點普洱,這樣才能均衡茶湯之韻味。

菊花普洱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因為是熱性體質,我怕普洱太過濃郁上火,所以時常在茶中加點菊花。以前一直是杭白菊,上次友人從江西送來曉起黃菊,味道比白菊清甜,所以改用黃菊了。

不一定非得百年普洱,不一定非得杭州白菊,隨緣喝到的菊花普洱茶,就蠻好了。

從會吃飯便喝茶到如今了。父母都愛喝茶,自打有記憶起,每日裡家中總有一壺茶。父親愛喝綠茶,母親愛喝花茶。放學歸家口渴難耐,喝一口綠茶的清冽,喝一口花茶的芬芳,於是,隱約懂得了什麼是茶的清香。

成年後讀書喝茶成為人生最大的樂事。近年來特別喜歡一個人喝茶。喝茶的姿勢態極為散漫,寬袍大袖,半舊衣衫。茶的品種時時換,地點也跟著心境變換,最多的時候是在小院裡的石榴樹下那張百年石桌上。

綠茶,紅茶,花茶。每天喝茶時款款有態,許多茶在那裡等著主人的寵幸。

在慵懶的午後,泡一壺紅茶,看慢慢移動的陽光透過玉蘭樹的影子照在自已的臉上。臨窗遠眺,凝眸間,總有一些情愫簡約明麗,總有一些溫馨的記憶,如茶滑過心田。

一個人喝茶,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品茶間更能體味到茶的妙處:

明前茶清新明麗的高潔,普洱茶的厚重,桃香,蘭花香象花瓣徐徐拂過自己的唇。

高山流水,雲霧深處,如此嫩葉,如此芬芳皆一一品嚐過了,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雖是愛茶,卻不喜歡去富麗堂皇的茶樓,也沒有去聽過茶藝的講座。茶,最好隨意隨緣,一旦有許多規矩,反沒了茶的情趣。五個人喝茶是熱鬧,三個人喝茶是友情,一個人喝茶才是好境界。

春天時愛喝綠茶。時常一個人坐著小院裡喝茶,木香花開得如雲似霧,在花前樹下靜靜坐著,發呆,看潔白如玉的小花朵在光影裡舒緩,看手中那杯碧綠修長的精靈在水裡紛飛舞蹈。

從來佳茗似佳人,女人如茶。

誰說女人的一生不就是手中的這杯茶呢。

第一杯茶,清幽微苦,葉兒和水剛剛相逢,還沒有完全綻放,姿態婉若,淡淡的清香,像一位青春少女。

第二杯茶,甘香濃郁,色味漸入佳境,片片葉兒舒放起舞,絲絲綠意滲入水中,縷縷茶香沁人心腑,這時候的茶是最好的,像女人的中年,風華綽約,美豔動人。

第三第四杯時,清淡清洌,再好的茶,過了第三第四杯就失去了味道。

茶葉是茶葉,水是水,淡淡的茶平靜地躺在淡淡的水中,原來都沒有什麼了,再濃的香再美的形最後都要歸於平淡,這時候的茶象一位老婦人, 千帆盡過, 淡淡的只是用來解渴。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後,再回味少年時的熱血沸騰,那股激情,仍有回甘。

可是又有什麼要緊呢?

一個人的茶,說心花怒放也可以,說不動聲色亦可。

茶的深處,不就是心的深處麼?










太湖梅子


喜歡獨自喝茶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請自來,呵呵。因為我就是一個喜歡獨自一個人喝茶的人。

早上起來時,一般都是先喝一泡茶,再開始一天的忙碌。

我非常享受獨自喝茶的時光。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每一樣茶,都有它獨特的口感與特性。如同人生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好與不好,名貴與否,到後來的後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合適,是舒服。


雖然還做不到寵辱不驚,但起碼偶爾也能淡看庭前花開花落。

等水開的時候,那聲音彷彿時間上忙碌的人群,一程趕過一程。衝淋茶具,如同洗去心頭的塵埃。看著紅色的湯汁緩緩流出,清香四溢,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安然。

若能擠出閒餘的時間,手頭捧一本書,則幸福感已爆棚。



為什麼喜歡獨自泡茶呢?

有一點非常肯定,就是確實不喜歡社交。尤其是毫無意義的社交。

再就是,兩個人泡茶,或者多人一起喝茶,絕大多數時候,不是品茶,而是“品話”。

但是話說多了,很容易耗精氣神,甚至有時會惹事。而且,自己一個人喝茶,愛喝多久喝多久,朋友來泡茶,又不好意思催她走,但有時確實沒什麼想說,或者她的話題自己完全不感興趣,這時就避免不了兩個人乾坐著,真的特別尷尬。

甚至有的朋友會多心,覺得是不歡迎她來做客。



有人說,喜歡獨自泡茶的人孤僻。我不太認同。

覺得自己只不過,是極度喜靜與簡單而已。

獨自泡茶的時光,那是一種別樣的自在。彷佛是在一座充溢著花香,也灑滿了陽光的房子裡,自己一個人打著赤腳,穿著寬鬆的睡衣在裡面漫步。有寧靜,也有慵懶。

喜歡獨自喝茶的人,不管外在的表現如何。他們內心深處肯定住著一個,不羈而又自由,充實的靈魂。

所以,他們看著或許一點孤獨,但是不會寂寞。

(圖源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我認為,喝茶與性格沒什麼關係。喝茶又是些什麼人呢?這個沒有具體劃分。

當然,廣東人喝茶這是很有知名度的。在四川,我接觸過很多廣東的商家,去他們公司裡或者店裡都會發現有茶具,第一件事就是給來客泡茶。

作為四川人,成都的蓋碗茶與成都的茶館那是息息相關,也是久負盛名,歷史悠久。閒來沒事,成都人喜歡找個環境巴適(舒服)的地方喝蓋碗茶。有的茶館依河而開,不需要太高檔裝修,幾張桌子,幾把竹椅,壩壩裡一擺,周邊有幾棵大樹最好,5元一杯,不限時間,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打發了。

喝茶也是一種文化,地理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喜歡的茶葉種類也就不同。有人喜歡紅茶,有人喜歡白茶,有人喜歡鐵觀音,有人喜歡毛峰,這得根據各自的愛好和喜歡的口感。

我本人喜歡喝綠茶,沒有太多的講究,習慣了綠茶的口感。熱天也喜歡喝紅茶,覺得紅茶解渴生津,口感涼爽滋潤。

當然,也有喝白開水的,也有喝咖啡的,也有喝其它飲料的。不論喝什麼,只要喝得健康,才有益處🙏




筆名葉子


獨自品茶,一有雅緻,二有品味,喜歡獨自喝茶的人,對茶是真心喜歡,對人則是高山流水以待知音;

喜歡獨自喝茶的人,往往是有故事的人,他們經歷過大風大浪,閱盡人世百態,不炫耀不張揚,不浮誇不虛偽,在獨自飲茶的過程中,更能懂得享受閒暇片刻的靜謐,在獨自飲茶的空間裡,讓內心沉靜,安放一些舊事,他們把內心浸泡在流年裡,在一盞茶裡,在清冽的茶香裡,回憶、思考、獨白……

喜歡獨自喝茶的人,是享受孤獨的人,自斟自飲,怡然自得,沒有觥籌交錯的應酬,沒有言不由衷的客套,聞香、品茗、冥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獨處一隅,忘記喧囂,遠離浮華,感受初心……

我是愛茶之人,茶,每天必不可少;

獨飲時,無須講究茶具和氛圍,一杯茶一個人也怡然自得;

三兩好友品飲時,吃著茶點,喝著茶湯,再以各類話題為料,茶香四溢,其樂融融;


茶醉小妖


中國男人幾乎都愛喝茶,即便是剛剛踏入社會的90後,很多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泡茶。

相比較,女生愛喝茶的要少得多。出於美容的考慮,有的乾脆就喝白開水。還有的喜歡喝咖啡、果汁之類的。

我喝了二十幾年茶,幾乎天天喝。主要是綠茶,龍井、白茶為主,都是明前茶,雨前的都不喝。有時候喝紅茶,只能分辨香不香、醇不醇。曾經在英國買了不少紅茶,小罐的,一粒粒黑色的,小米大小,才六英鎊。好喝!

喝茶與人性格無關,只與口味、習慣有關。題主的問題就是一個誘導大家裝逼。

當下有個不好的風氣,某些人總是喜歡把自己人愛好無限拔高,因此裝逼與眾不同。比如,喜歡舞文弄墨的,說自己精神富有;喜歡下棋的,說感悟人生;喜歡釣魚的,說意在釣不在魚;喜歡喝茶的,說修身養性……

嚴格來說,喝茶不算是愛好,就像吃飯,除了小嶽嶽,好像很少有人把吃飯當愛好。至於什麼功夫茶、茶道,都是受臺灣人影響,而實際上是日本人玩剩的。

曾經看過一位高僧論喝茶:最宜牛飲雨前茶。



江南俗士1972


一個人喝酒是喝悶酒,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人喝茶呢,是享受。茶不同於酒,酒需要人多烘托氣氛,吆五喝六,猜拳行令,唯恐自己多喝一口。茶不一樣,頭遍不搶,二遍不讓,即使在茶席上,也是該喝就喝,不像喝酒,端起酒杯,總得有個由頭。一個人苦悶了就會找酒喝找煙抽,一個人高興了興奮了就會唱歌跳舞。唯有內心平靜,波瀾不驚,一個人才會端起茶杯,徐徐地呷一口。

常人覺得一個人喝茶有點孤獨,一二人少,五六人又嫌多嫌吵。三四個人正好,三四個人得趣,兩個人喝茶必是知音老友。喝茶,一個人時最得神。人多一個就得兼顧,不能稱心如意,雖說可以破孤悶,畢竟來者是客,口味不同,濃了或是淡了,品味不一,有人忠於普洱,有人獨尊紅袍,難免要牽強。

茶聖陸羽也經常一個人行於野地,一身旅行裝,常扁舟往來山寺,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這份體驗,唯有一個人沖茶能破解。茶本身就屏蔽了熱鬧,因此才有禪茶一味,靜修最為助力。一個人喝茶,看日暮西斜,晚霞把餘光灑在書桌上,茶湯翻滾,氤氳的茶氣嫋嫋,在微塵裡舞蹈。執杯在手,默誦一首古詩,無聲的安寧降臨,品茶三口,苦澀開始回甘結束,一股清流破喉而入。人生長如此,夫何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