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姓氏是寓意着家亡血史吗?

茶友联盟


败落的关键不在姓氏? 核心是在后继续无人

四家族兴起的原因是因为有先人庇佑

贾家为开国元勋之后。

史家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侯爵为仅次于公爵的高级爵位,也是超品。

王家为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王家的爵位为伯爵,仅次于公侯。

薛家为紫薇舍人薛公之后。

但你看他们后人表现

各人都在想尽办法搜刮家族的油水,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不好好谋划如何能使家族更好的发展壮大。

贾史王薛的后代,贾家男人们,贾珍贾赦贪财好色,吃喝赌博,结交贾雨村孙绍祖一流,贾政不问俗事养着一帮无事生产的清客,其他全都丢开手,底下奴才对上阿谀奉承,对外仗势欺人。

王家王子腾是书中权势最高的一位,却在升任九省检点后病死路上,王家只有王仁这样忘恩负义的后代,无以为继。

史家,虽是一门双候,忠靖候史鼎,保龄侯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但家中财政紧张,一应针线活计都靠史家的女眷们自己做,节俭度日,与其他三家,就书本来看,除了史湘云,史家的子嗣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薛家,祖上紫薇舍人,家有百万之资,乃金陵省首富。薛家本是书香继世的大官富贵之家,但薛父在如今薛家当家人薛蟠幼年时便已早逝,而薛蟠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不过倚仗祖父之名,在户部挂职,一应经济世事不懂,家中奴仆哄骗,京中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和皇室关系亲密,虽因此得到了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经济上的特权,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很容易牵扯到宫廷的派系斗争之中。薛宝钗之父与义忠亲王来往密切,义忠亲王“坏了事”,薛家亦遭到牵连。薛宝钗之父和薛宝琴之父英年早逝,贵为四大家族的薛家就此冷落。



字幕君解说电视剧


《红楼梦》中有很多谐音,喜欢读《红楼梦》的读者都已知道,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可是在“文字狱”严酷执行的清朝,即便是谐音字,一些文人也会特别小心,一个疏忽,就是被杀头。最著名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古代对文字的敏感,设计到日常生活,现代的人无法想象当时的风俗习惯。孩子起名,绝对不能与当朝皇上名字音同,若一个人的名字被叫几十年,新皇帝即位了,你也要把名字改掉。

还有即便是父母的名讳,做儿女的在作文写字中,也要注意。林黛玉写母亲贾敏的敏字,是减一二笔的。

四大家族的姓氏寓意家亡血史的证据有:


最初《红楼梦》流传出来时,读者并不知道社会背景是哪个朝代,作者早已在书中设下机关。特意在自问自答中,暗示了朝代的寓意。

空空道人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

无朝代年纪,说明作者忌讳着,不能说出来。却又不肯假借汉唐添缀,不如留下悬念,倒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字里行间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写得是清朝了。

作者一再声明,写得不过是闺阁中的几个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但是作者半世亲闻的女子们,“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不敢稍加穿凿,说明其中的许多事件和故事,都是真实的,作者把家族中兴衰际遇一一的写出来,问世传奇,才是作者的目的。

既然作者用尽心思运用谐音字,在姓氏上一定是有深意的,不会泛泛而用。

贾雨村和甄士隐这两个人的名字,就等于明告诉读者,真事隐藏,假语存焉。那么,根据这个在看看贾王薛史,作者不敢穿凿的真事,就是"家亡血史”,是作者半世经历的悲欢离合,行衰际遇。

脂砚斋批语。

脂砚斋批语,应该是最接近《红楼梦》真相的暗喻和明喻,有人说脂砚斋也许是作者自己,为了让书中的谜语般的故事,让世人能够懂得清楚,作者特意以评书人的身份,在一旁点评,提示。这样说虽然不敢苟同,但作者的目的可以理解,脂砚斋的评语,正是揭开《红楼梦》面纱的一把钥匙。

(1)在《红楼梦》第一回,脂砚斋评《红楼梦》写作手法时说: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

脂砚斋一句“事则实事”,说明作者写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2)脂砚斋在第一回公然写出这段文字,可见作者和批者,对说出真实事情的愿望,问世传奇的心意有多强烈。脂砚斋批: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

脂砚斋说,作者写第一卷就用此二语定终身了,知道托言寓意之宗旨,谁说是只写感情了?作者一再书中声明,写这本书的寓意就是“大致谈情”。其实呢,脂砚斋说了,谁说只写感情了?其实作者是托言寓意。写的是几个家族的兴衰史。

(3)

子兴道:“依你说,承泽王侯败则贼”,这段话中,脂砚斋批语,

“又是一个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可见,作者其实写书的宗旨,就是写甄家的事,写甄家兴亡的血史。

与贾王薛史(家亡血史)四个字相对应的,还有贾府中重要人物的名字,就是贾赦、贾政、贾珍、贾蓉,就是“涉政真容”的意思。这不应该是穿凿附会,应该是作者真心的用意。作者假借写情,写歌功颂德,第一回写

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脂砚斋评: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

作者在微妙处的小细节上,总是不经意的写出朝廷忠贤等涉及政治的话语,处处流露出作者写书的目的和宗旨。

结语:《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姓氏贾王薛史,正是作者想要诉说的“家亡血史”。正如脂砚斋所言,“须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由于当时皇权之争,致使民不聊生,官场许多家族被卷进政治之争,成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当然,根本作者的书写,由于子孙荒废,只知道享受荣华富贵,无一人运筹帷幄,家族的败落也在意料之中。


一串七珠读杂书


《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学著作,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只是小说权利机构的几个代表,用来体现小说主题意图和中心思想,可能还有马、张、牛等等,所以读者也不能刻意抠字眼,非要给这四大家族的姓氏一个特定的说法,我觉得就有些嫁祸于人的感觉,实为不妥。


贾府世代蒙受皇恩浩荡,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在奢华的岁月里慢慢堕落成末世家园。

《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府元老是开国元勋,立过赫赫战功,所以被朝廷封官晋爵,世袭罔替,宁国公和荣国公就这样成为了小说中家势显赫的贵族身份。

《红楼梦》的作者是想借这样一个大家族,利用这个大贾府,容纳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达到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一个家族的衰败到人物的悲剧,再到末世情缘的出现,映射到现实社会,预示着封建社会旧思想的结束,一种新的民主即将来到。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故事书,情始终贯穿者整部小说,有亲情、友情、爱情,当然还有虚情,所以需要人物关系,需要更多与情有关的人,贾府一家之人岂能诉尽人间烟火,必须得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于是王、薛、史几家出现了。

史、王、薛三家也是残度余日,看似辉煌,其实都在走下坡路,一荣俱荣,最后四大皆空。

史、王、薛三家都不简单,谁都知道好大的雪,龙王请来的金陵王,还有住不下的一个史,其来头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都是贾府的亲戚,除了薛家稍微远了一点,别的都可以说是嫡亲,先有史家贾家联姻,贾母成为了一品夫人,后有王夫人下嫁贾府,成为荣国府正人君子贾政的夫人,并生有三个孩子,母因子贵,奠定了王夫人在荣国府的绝对地位。

王熙凤的进入,更加让贾王两家亲上加亲,何况颇有心机的王熙凤是独揽府内大权,把荣国府管理的头头是道,就贾琏等男人们也是望尘莫及。

正因为有了王家,贾家和薛家才扯上了关系,也就有了后来的入住贾府,就这样,这四个家族就这样形成了一张关系网,一张亲情网,也形成了一个护官符。

最后作者把所有的人几乎全部居在一处,写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如果非要给这四个姓氏来一个谐音,那只能妄加揣测,乐中求趣了。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写自己的家事。

那么贾史王薛――家亡雪逝

(曹雪芹经历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人生经历,同时他的富贵子弟的生活随着家庭的灭亡而一去不返,最后曹雪芹是在各种痛苦和煎熬中逝世。)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写国史世情的人

那么贾史王薛――史亡假写

(一个王朝已经没有了朝气蓬勃的景象,而是在烟花柳枝中尽情享受,从前辉煌的盛世已经快结束了,末世已经来临,又不能正面书写,故而以假乱真,以情写史,以悲写世)

参考文献: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胡 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泽 渊:《诗解红楼梦》


黑白文章泽渊诗


笔者以为:《石头记》既为一部“以家事喻国”,抨击封建帝制的作品,那么,对应家事,四姓氏有“家亡血史”一层意思;对应“国事”,又有“假王血史”一层意思。前者对应的是作者的血泪家史(亦是由皇权高压造成),后者对应的是帝制条件下,由于皇权争夺引发的腥风血雨、民不聊生。就像脂砚斋批的“须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又由于对应国事一层,大观园里贾宝玉嫡子的身份直接指向太子胤礽,且胤礽曾两度被废,这里的“贾王”亦可与胤礽对应。所以,《石头记》是一部有着多层对应,涵盖多重历史背景的文学巨著。


木语石歌


曹雪芹先生在巨著《红楼梦》中,写了四大家族,四大家族为:贾、王、薛、史!

贾、王、薛、史,谐音“贾亡薛死”,深层次可以看作“家亡雪死”,即就是说家庭衰败没落了,我曹雪芹也就无路可走了,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