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趙禎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趙禎對讀書人也比較寬容。嘉祐年間,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裡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考官們認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趙禎卻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

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趙禎尚德緩刑,遇到疑難案件,儘量從輕發落,即使對“煸動造反”的,也能區別對待,分清是真要造反,還是發牢騷。當時,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此人應予以嚴懲,趙禎卻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一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就授其為司戶參軍。

於是,那個老秀才走馬上任去了遠方。不到一年的時候,他就在慚愧懊悔中死去了。--源自《曲洧舊聞》。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容蘇轍的事,或許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沒幾人能做到。

據說,詩人柳永因詞作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趙禎,在科舉中被劃掉,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但實際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趙禎登基時,他已經三度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趙禎親政,出於對老年考生的同情,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愛戴趙禎,作“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來歌頌他。

施德操在《北窗炙錄》中記載,一夜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很熱鬧的絲竹歌笑之聲,覺得奇怪,問宮人:“此何處作樂?”宮人回答:“此民間酒樓作樂處。皇上您聽,外面民間是如此快活,哪似我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宋仁宗回答說:“你知道嗎?正因我宮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會如此快樂,如果我宮中像外面如此快樂,那麼民間就會冷冷落落也。”民間的快樂勝過皇宮,這就是宋仁宗。所謂“以民為本”、“愛民如子”,宋仁宗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了。

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仁宗有個小老婆叫劉氏。選進宮後,先是管理仁宗衛生,後來負責仁宗吃喝,再後來終於入圍仁宗的十大老婆——“十閣”。身份一變,劉氏惡習就來了。仁宗也懶得管。到了最後,劉氏竟然發展到跟一個進宮裡,有事私下請求皇帝幫忙的神秘之人,搞在了一起。這還了得,從來哪個女人敢給皇帝戴綠帽子哦,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的!這事被御史中丞韓絳得知,韓絳自己也不敢處理,就把劉氏偷情悄悄給仁宗說了。仁宗當時真的氣慘了:“羞煞朕也!不是愛卿所言,我還真不知發生了這等家醜,待我細加審驗。”審驗結果,當然是“綠帽子”事件是事實。作為一個有尊嚴的男人,而且是貴為天子的男人,受到這麼大的傷害,誰能容忍?但是,就是這個宋仁宗,他最後只是把那個劉氏送到了廟裡。

《新唐書》作者宋祁,名氣比較大,人也年輕帥氣,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小宋”。一天,宋祁早朝回府,在街上剛好遇上仁宗的車隊。忽然聽到車內有人輕聲喊他:“小宋。”宋祁抬頭一看,原來是仁宗的一個妙齡宮女,正對他笑哩。美人這一笑,把宋祁笑傻了,回去後怎麼也睡不著覺,天天惦記仁宗車上的那個宮女。皇上的女人,是你能惦記的麼,小心腦袋吧。惦記不成,還寫了首《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名人就是名人,有影響力。新詞一出,京師裡很多人傳唱。詞的意思,大家都明白,說的是真實的一件緋聞。緋聞終於傳到了仁宗的耳朵裡。仁宗納悶,便追問當時的人說:“是第幾車上誰叫的小宋?”最後有個宮女站了出來,羞澀地說:“當時我們去侍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大臣說:這就是小宋。我在車子裡,也是偶然看到他,就叫了一聲。”皇帝一聽哈哈大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說起這件事,宋祁誠惶誠恐,羞愧難當。仁宗笑著打趣說:“蓬山並不遠呀。”說完,就把那個宮女賞賜給了他。宋祁不僅官運順暢,而且因佳曲而得一段姻緣,令時人豔羨不已。

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重用青州知州張昪為侍讀學士、御史中丞,御史作為天子的耳目之官,其職責是糾察百官,張昪因對某些決策有看法,連連上書批評“兩府”(中書省、樞密院)大臣,久而久之,宋仁宗頗不耐煩,對張昪說:“你出身孤寒,為何不斷上章批評朝廷重臣呢?”張昪毫不在乎宋仁宗的情緒,反問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滿堂。怎麼能謂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宋仁宗問何故?張昪回答說:“陛下雖貴為天子,但內無賢相,外無名將,持祿養望者多,赤心謀國者少,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孤寒。”把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這比責罵還過分,但宋仁宗不予追究,“優容之”。

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宋仁宗寵幸張美人,張美人的堂伯父叫張堯佐,進士出身,在地方任過推官、知州,在朝中任過龍圖閣直學、給事中,張美人想壯大自己的門閥,多次吹“枕頭風”,希望宋仁宗提拔自己的伯父出任宣徽使。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張堯佐為宣徽使的方案拋了出來,誰知,諫官包拯當場表示反對,使宋仁宗的提議未獲通過,而且包拯說話時,由於情緒激憤,唾沫星子還濺了宋仁宗一臉,弄得他很沒面子,後來,當張美人問及伯父出任宣徽使一事辦得怎樣時,宋仁宗沒好氣地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宋仁宗趙禎到底有多仁呢?

宋仁宗繼位之初,因為年少,便由皇太后劉氏“垂簾聽政”。當時,太常博士程琳為了巴結劉太后,竟向她獻《武后臨朝圖》,讓她效仿武則天,廢除少帝,取而代之。劉太后認為這不合常理,有負祖宗,嚴詞拒絕。宋仁宗親政後,有人以此為由彈劾程琳,宋仁宗不念舊惡,一笑置之,說程琳不過是為了向太后表達忠心罷了。不特如此,他還認為程琳“有才器,能斷大事”,連連提拔重任為三司使、吏部侍郎、參知政事,程琳顯赫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