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2019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工作原因,从9月开始,我被单位派去异地工作一年。

正是这段分离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两个字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虽然新环境的工作压力很大,虽然周末的时间很短,我还是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更少地感受到母亲不在身边的焦虑和不开心,不让她们产生“留守”儿童的错觉。


01 周末的“赶车狂人”


新的工作地点离家500公里,对于现代化便捷的交通方式来说,这段直线距离不算远,远就远在两地之间没有直达车。每次回家,都是大巴加高铁,算上中间等车的时间,单跑一趟6个小时是肯定要的。

当初计划是每个月回家一次,而事实是,第一周小宝在视频里大哭,而我也一边掉泪一边去买了车票,周末就赶车回了家。之后便一直是这样,周五赶回家,星期天下午再坐车赶往工作地点。

记得以前单位有位同事,老公和孩子都在异地,她也是每个周末往回跑,这一跑就是5年,最后终于调去了老公工作的那个城市。

我们平时也很不理解,再怎么也不至于每周都跑吧?难道不累?

直至这种经历放在自己身上,才恍然大悟:在孩子和疲惫之间,做母亲的第一选择永远是孩子。

不,为了孩子,你甚至感觉不到那份疲惫,因为见到孩子的兴奋会抵消你一切负面的情绪。

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02 一起学习的“同频共振”


我家有两个女儿,大的一年级,小的幼儿园小班。

来外地工作之前,我就把老大和老二学校需要学习的书籍都背了过来,每天老师教什么我也会自己看一眼,再忙我也会及时关注班级群发布的所有内容,及时跟老师沟通,为的是跟孩子们聊天时能及时get到她们学习的点,也为了在她们有困惑时,能第一时间给以正确的辅导。

有时候我会鼓励她们:“宝宝,这次考试你考得很好,要继续加油哦!”“听说你学会跳绳了,下次记得跳给妈妈看看。”有时候也会假装生气:“妹妹,你昨天不好好上学,下次妈妈不给你带礼物了”……

孩子们常常惊奇地说:“妈妈你真厉害,怎么我们学校的事你都知道!”

虽然知道了解再多的信息也无法替代对她们的陪伴,但我还是希望从跟她们“同频共振”的学习中,最大程度地弱化“妈妈不在身边”这个情绪对她们的影响。

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03 线上亲子的“细节分享”


每天晚上8点,是我最期待也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这是我跟女儿们视频的时间,感谢科技的进步,让再远的距离也能够完成实时互动。

每天,我们都会花上半个小时左右,聊一聊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而她们也乐意跟我分享:比如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奶奶给买了个什么新玩具、这次考试哪些人得了一百分、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等等等等。

我很开心她们什么都愿意说,而每一个小细节,我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不禁感叹:我的两个小天使,一转眼都学会这么多词汇了呀!

有时候她们也会像小大人一样跟我说,“妈妈,你那里冷吗?”“妈妈,你每天都有饭吃吗?”“妈妈,你也要早点睡觉。”

这些普通的叮咛,对于母亲来说,每一句都是天籁之音。

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04


我们每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似乎都有很多疲惫和无力感,经常会吐槽自己的“熊孩子”,也经常为偷得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而独自窃喜。我以前也是这样。

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未必能体会到“在一起”的珍贵,而分开,才深切体会到那分分秒秒的难以割舍。

这段还未结束的、在外工作的日子,给了我几点更深的感悟:

1)如果可以,还是不要跟孩子分离

记得畅销书《超级个体》的作者良大师曾规劝中年人:“不要在外面飘着了。”“倘若不是无法生存,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吧!”“是不是真的有哪个工作,值得你去抛弃家庭?”

是的,人生再大的成就,都比不过有一个好家。而孩子最幸福的,莫过于每天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因为对幼小的他们而言,你就是他们的全部,为了给TA更好的而夺走TA的“全部”,这样的取舍,难道不矛盾吗?

正因如此,我也在积极沟通,希望能够提前结束在外工作的时间,早日把女儿们的“全部”全部“还”给她们。

2)尽你最大可能,给孩子最多的陪伴

我们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你虽然在孩子身边,TA却像个“留守”儿童:

为了让自己多刷一会剧、多看一会手机,你告诉TA:要学会自立,黏人的孩子没有主见,你应该自己去玩、去独立思考;

为了周末多睡会懒觉,你拒绝了带TA去游乐场:那儿人太多,有坏叔叔,不安全;

为了逃避给孩子讲故事,美其名曰:绘本就是用来锻炼你的想象力的,不会读的字,你就靠意思来猜,妈妈一会儿再跟你讲……

我们用太多“一会儿”、“等一下”、“以后再说”来搪塞他们了,不要等到他们不需要我们时,再发出“孩子怎么突然长大了”的懊悔。

再忙,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3)要积极沟通,听一听他们的“小心思”

如果说这段在外工作的日子在亲子方面有什么“益处”的话,那就是我跟女人们的沟通变多了。平时在家里都是大人说孩子听,或者她们说的我们也不会用心听。

我们总觉得她们还小,没有独立的思想,她们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她们的话题更不是话题。常常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跟她们对话几句。

而在这段“视频”沟通的日子里,我学会最多的就是“倾听”:小女儿说班里同学过生日,她们吃了色彩鲜艳的蛋糕、说了“happy birthday”——哇塞,小人儿会用形容词了,还能拽英文了呢,真棒!

大女儿说:妈妈这个折纸是***同学送给我的,他是我们班的折纸大王。——真不错,女儿在班上的人缘还可以呀,有人送她东西了,值得鼓励。

看看,孩子的世界,因为你的“倾听”,变得更有色彩;你的世界,因为“倾听”,多了一份童趣,这是成年人最缺乏的,而通过孩子,你可以轻易获得,多么美妙!

身为成年人,我们很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得麻木起来,变得对生命不敏感,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和错过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价值。

还记得网络热传的那首《挑妈妈》的诗吗?“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孩子。”

愿每位挑选妈妈的“天使”,都会被温柔以待!

愿每位被挑中的妈妈,都不会辜负这份期待!


作者:大麦小双,80后职场辣妈,家有萌娃一双。精得了主职,攻得下副业,在折腾人生中乐此不疲的斜杠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