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陪孩子一起度过小学一年级?

用户64325649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启蒙阶段,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一年级呢?

首先,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尤其一年级,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黄金时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成绩还要重要,比如每天阅读拼音小故事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整理书包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大胆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

其次,家长要尽力做到陪伴孩子做作业,遇到孩子不懂的,及时给予辅导。及时纠正孩子一些不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比如,边玩边写,三心二意,拖拖拉拉等。在孩子做作业看书的时候,家长不要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家长也看看书或者做做家务,也可以安安静静就这样陪着,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再次,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要理性的看待老师对孩子的反馈和评价,对孩子在学校不好的表现,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教育,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鼓励,这有助于树立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祝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叶从容


我是头条号‘’班主任妈咪‘’,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13年了,欢迎关注。

我自己的孩子将近八岁,刚刚上完小学一年级,九月份即将升入二年级,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小学一年级,咱们直接来点可操作的干货。

马上要开学了,相信在新生入学家长会上,孩子的班主任也会和家长交流许多,很多理论上的东西,比如说要爱孩子啊,关心孩子啊,让他有学习兴趣啊这些东西呢,看似很正确,但是具体到了家长这里,可能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么我们今天就讲讲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首先是精神上的准备

孩子要上小学了,小学,幼儿园最大的不同是,幼儿园是一个保姆式的氛围,孩子的吃喝拉撒有老师来负责管理和协助,小学呢,除了在课堂上上课,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之外,下课之后孩子喝水,上厕所等等,这些老师是不会一一指导的,只会大概的关注。

那么这一点呢,家长要有精神准备,更要提前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的不一样地方在哪里,每天有几节课,上课的时候需要好好听讲,下课要自己上厕所,喝水等等。让孩子也意识到,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且,大部分的孩子对于上小学都是非常渴望的,家长可以借这个契机给他一些鼓励和引导,让他能够在这种新鲜兴奋感中,快速的适应小学生活。

二:物质上的准备

书包,水杯,纸巾,文具盒,等等根据学校不同的情况,按照家长会上班主任的要求做好准备。

友情提示:书包的花色不要太花俏,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刚入校的孩子文具盒尽量用软的,落地不会发出太大声音,也摔不坏的那种。

水杯不要用玻璃的,容易摔碎 ,摔破后的碎 片还容易扎住孩子出现安全隐患。

其余作业本,图画本,美术用品等等,根据当地学校的要求来准备。

三:午餐

有的学校中午是管午餐的,这非常好。

当然啦,最好家离学校近,还是能够回家吃到父母亲做的饭。

其次,如果家长工作忙,中午不能回家做饭,可以求助于双方老人来为孩子准备午餐。

实在不行,一般在学校的周围都有很多小饭桌,可以向孩子的同学,家长以及老师打听一下,都会有很多口碑好的小饭桌,会满足需求,小饭桌一般都是管饭,还管中午的休息,有的还辅导作业

注意!千万不要因为顾不上,给孩子一点钱,自己中午随便买点东西吃就完事了。很多学校不中午禁止入校,孩子会在外面游荡,第一,容易出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游荡,下午上课她会打瞌睡。

四:家庭作业

孩子刚刚入学,作业不会太多也不难,但关键在于,他认字比较少,很多作业,他读不通也读不懂,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小学一年级真的是需要家长来陪伴写作业的。

说到陪伴孩子写作业,辅导作业,家长们不要首先就留下一个坏印象,什么会心梗啊,脑梗啊这样那样的,这是不智慧的家长才会出现的现象,如果你报这样一个态度的话,这个事情本身就做不好。

拿我的孩子举例来说,从他进入一年级,我觉得我的生活确实是变了,每天下班后再也不能无忧无虑,爸爸进厨房,我进书房,他写作业,我在旁边看书,备课处理我自己的工作,刚入学的时候,我一题一题给他读,让他自己说出答案,我再告诉他答案写在哪里,不懂的地方就多说,说通了再写。大概两个月之后,我发现它能够囫囵吞枣的读懂题目了,我就让他自己读自己做,做完之后,我帮他指出哪些地方不对,让他再改。

一年级上学期结束之后,我就发现他基本上就可以自己读题了,出错就非常少了,但我还是坐在旁边陪伴他,监督作业的质量,以及作业要按顺序做,以及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作业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还有写字姿势等等,会时不时地提醒和陪伴她,让他养成各方面的规范与习惯。

到了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基本上他放学就一回家,就知道开始写作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要求都已经养成习惯了,在即将开始的二年级中,我准备继续陪伴,少说,让他自己做主,然后在旁边指导扶持他把这个习惯继续的巩固养好。

陪伴孩子写作业并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很多家长只会有会愤怒,会吼叫,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不想陪伴的,他用自己一个30多岁的一个智商来要求一个小孩儿,为什么他做不到像我一样?明明就是这样简单,他为什么看不懂呢?这是一种没有耐心,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值得推崇。

如果你真的做好了准备,要陪伴自己的孩子,那么这种陪伴,就会成为一种快乐,并没有什么让人抓狂的的地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家长确实工作忙,下班的时间非常晚,到家的时候已经非常晚了,那就在上学之前就要提前孩子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回家后到谁家,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妈妈回到家你要写几项,达到什么标准,然后如果能够自己完成的话,就会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养成自己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家长回来后,要加强监督,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作业质量,一定要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养习惯的时刻,规范去执行,耐心的去陪伴,提醒,修改,帮助孩子养好这个习惯,而且务必明白,这个阶段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达到目标。

我是头条号‘’班主任妈咪‘’,13年的班主任,8岁孩子的母亲,愿与你共享教育经验,欢迎关注。





班主任妈咪


其实我真的是一年级宝宝的妈妈,我的孩子没有上所谓的学前班,也就是学前教育吧,只上了幼儿园两年,因为家里有人带孩子,所以就没让孩子早早上幼儿园,我在孩子还有一学期要上小学时就是各种担心。
怕孩子不习惯,不适应,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都想把孩子在幼儿园大班再放一年,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上一年级了怎么办?就是问这个,问那个,别人毕竟是别人,只是建议,各种建议都有,说的我今天准备到幼儿园大班了。明天问了另外一个人有准备放一年级了,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孩子的爸爸都说我神经质了!


最后还是决定放一年级了,觉得不行我们再给好好补就可以了,所以当我决定放一年级了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一个决定!

现在我每天回来都是在孩子跟前,给孩子读题做作业,孩子基本都没问题,除了语文有些题目孩子不能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数学都是小意思,因为都是从最简单的数字学起,最基本的加减入手,孩子都没问题,每天让孩子先看题,不能理解了我们再给讲讲,孩子都很聪明,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没问题!


琪宇飞翔


孩子现在幼儿园大班在读,说说我的真实经历。

我现在在幼儿园上课,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今年春天的时候孩子上的还是中班,因为孩子是7月份的生日所以按国家规定9月1日之前的适龄儿童都是可以入学的。因为我的孩子3周多以后才上的学所以上学有点晚,今年上的是中班,周围的人都在说为什么要晚一年让孩子上学呢,所以春天的时候就让孩子跳到了大班,然后每天我就开始担任起孩子的幼小衔接班的老师,放学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我就开始教孩子拼读,每天教几个拼读,刚开始进行的慢,做完作业再加上拼读就到晚上9点了,放学后就没什么玩的时间了。拼读会了以后就是阅读,因为要多识字所以就坚持每天一篇阅读,这是在上床以后完成的。每天都是这样,经历了3个月孩子终于跟上了幼儿园大班的节奏,现在终于不用每天那么忙了。然后现在就是很多事情都是让她自己能完成的自己完成。希望9月1号她能适应小学的生活。


如若相惜2


作为一个带过几轮一年级的老师,来说说我的建议。

每次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我都会重点强调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而非成绩,一年级整整一年,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所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上。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我来一一回答这个问题。

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第一、阅读的习惯。

第二、倾听的习惯。

第三、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四、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五、认真思考的习惯。

怎样培养这些学习习惯?

第一、(阅读的习惯)

和孩子一起看书,可以进行情景对话,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多让孩子描述书中的内容,或者让孩子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孩子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慢慢感受到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倾听的习惯)

如果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你不要求他停下手中的玩具,不要求他眼睛看着你,不提醒他耳朵要好好地听,那么,他就会边玩边听,这样的听反映出的态度不够礼貌。

可以说,倾听就是学习语文的精髓和灵魂。家长应该这样做:当孩子和你说话时,请停下你手里正在做得事情,看着他的眼睛,你和孩子说话时,也同样这样去要求他。

第三、(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天规定好做作业的时间段,如果孩子因为磨蹭到了点还没有造成作业,那么请让他停止做作业,然后和老师说明情况,老师肯定会极力配合你,这样做几次后,孩子慢慢的会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四、(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作业书写依然寥寥草草,数字都这不规范,再想纠正就特别难,所以一年级时,就要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比如,哪个字或者数字没写好,就要求擦掉重写,直到写好为止。

第五、(认真思考的习惯)

做题时遇到孩子不会的题,不要急于给他讲解,给他时间让他尝试去思考,否则他会越来越依赖你,遇到难题不思考只想寻求你的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Xu老师


如何陪伴孩子度过一年级,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年级是小学生活的初始阶段,也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如果过度好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乃至以后各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反之则会影响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陪伴孩子度过一年级呢?

知识上的陪伴:

对于刚入学的小豆包们来说,一年级初始各项学习任务比较重,尤其在语文方面。一般情况下,大约在9月到10月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学完基础拼音。拼音涉及到的各种声母,韵母,音节常常让小豆包们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即使在拼音阶段过后,孩子们又要经历一系列的识字写字环节,有些字在结构上还相当复杂,刚刚拿起笔的小家伙们往往不能快速进入状态。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在知识上进行极好的陪伴指导。比如可以通过每天让孩子说一说一天所学的知识,把握孩子的掌握情况;难以攻克的拼音知识,可以在家里张贴拼音表,和孩子随时读读背背;有心的家长可以将易混的拼音字母做成不同的图片加以区分;可以将上册的生字做成字卡,平时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认一认;还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姿势、结构、整洁性上加以指导。


习惯上的陪伴:

进入一年级除了知识上需要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外,还要在习惯养成上加以陪伴辅助。可别小瞧习惯上陪伴,这是帮助孩子更好适应小学生活,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来说,一年级初期可以提醒孩子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关于这一点可以借助计划表,让孩子定好先干什么再干什么,逐一进行实施;作业完成后及时检查;写完作业要自己学会收拾书包,整理文具;每天睡前将脱下的衣物放整齐,以方便第二天直接穿;甚至包括早睡早起等方方面面的习惯。

这些细碎的习惯培养在最初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示范一下,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以增强信心。


心理上的陪伴:

升入小学一年级,孩子心理的变化是极其细微的,家长要及时捕捉到孩子心理并给以陪伴同理。

比如我女儿上学后一段时间就说:还是幼儿园好啊,幼儿园不用学习,小学又写又算的,太累了。(她上的私立幼儿园,幼儿园期间没有进行任何幼升小的学前训练,进入小学一下子接触那么多任务,有点招架不住)。

但是我的朋友的孩子上小学后却很高兴:小学好啊,小学学的和姥姥教的一样,我都会了,周六还可以放假,多好啊!(她上的幼儿园周六也要上课,妈妈比较忙,平时姥姥带她,姥姥是退休的小学老师,提前教了不少小学知识。)

我个人不主张幼儿园过早接触小学知识。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每个孩子情况不同,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我女儿感觉学习上任务重,有点吃力,我就注意引导她,鼓励她,看到她的努力就表扬她。

朋友的女儿因为学过一些,知识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眼高手低容易骄傲,就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提醒。

心理上的陪伴相对比较个体化,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然后才能及时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疏导,帮助其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度过一年级的阶段。

人们常说学习是马拉松,要让孩子保持后劲儿;人们也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一年级阶段是个起点,应该重视,但也不要过于焦虑。

作为家长要真正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只要在知识上、习惯上、心理上做好陪伴,就能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且听丰吟


一年级是一个孩子学习的正式开始,这对将来孩子的学习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家长要高度重视。我觉得在一年级我们主要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1,按时上学。每天能够按时到校。这也是作为一个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帮助学生来做做。

2,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看似非常简单,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却是一大难题。很多孩子有起床气,早晨老是叫不起床。叫家长平时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3,养成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

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并且要高质量完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伴,也可以规定时间让孩子完成之后检查一遍。

4,建立错题本。小学一年级,在这段时间里对孩子不会的知识容易错的题,专门建立错题本并不断的拿出来巩固练习,这样能够使孩子不断掌握知识。

总之,陪伴孩子需要不断地去练习,在育儿的路上要做一个用心的家长,有耐心的家长。


嘻嘻育儿



我是一名工龄20多年的语文老师。所以重点谈谈父母应当怎样陪小学生学习上半学期的语文。

一、要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充满兴趣。孩子们才会越学越带劲儿,才会觉得学习时间快乐的事情,这对孩子的终身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1、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语文的拼音,生字和词语包括数学的加减法,我们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和孩子们一起做拼音,生字,词语,数字卡片,再利用这些卡片进行组合,在组合中,孩子就能够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还可以随身携带这些卡片,利用零碎的时间和孩子认一认,读一读。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家长认读。

2、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我们都可以与生活紧紧联系。

让孩子从小说你大语文观念。在生活中,学习拼音、识字、组词、说话。

数学的加减法同样可以利用生活进行。

在生活中也教会孩子阅读,利用阅读的时间,很好的学习拼音,生字和词语。还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看图说话的能力。

3、教会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教孩子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发现生活中美妙的地方,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东西,观察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邻居家的小猫小狗,池塘里的小金鱼,路边的花草树木,田野里的庄稼, 果园里的果树,游乐园里的游戏,潮起潮落的大海,天边的红霞,变化的月亮,闪烁的星星……这都是可以教孩子们观察认识的事物。

教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孩子会学习。

说这是老师的任务,其实不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家长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较短,而在家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

家长要利用空档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教孩子学习。

我们可以教会孩子预习、读文、观察、写字、说话;训练孩子做事专心;自觉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作业完成后能够学着检查;知道不懂先自己思考,思考后还是不会,就要向别人请教;每天都要有阅读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后还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孩子会生活。

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会生活的孩子学习能力往往不会太差。所以,我们在教孩子学习时,要教孩子生活。

整理自己的物品,包括书包、书桌、房间等;会洗简单的衣物,比如手帕、袜子、内裤;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能做最简单的食物……

四、教孩子与人相处

教育孩子能真诚、大方地与人相处,关爱他人,不自私自利,尊重别人,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谦虚好学,宽容的对待别人, 有礼貌。

五、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性。

做人比学习更重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教会孩子做人。让孩子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强勇敢。这几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而且需要家长的榜样和长期的耐心的培养。

家长一定要注意,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上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与辅导,但是家长也不要包办代替,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自主的去解决,实在不会的,家长予以指导。

生活,做人与学习是同等重要的,在管理孩子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高兴18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这之前,孩子在幼儿园基本以娱乐为主,没有硬性要求,想上厕所就可以去,想说想笑也没有过于规则。

可是,到了小学一年级,一切却都变了!

而这个变,很多孩子是一时间无法接受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作好过渡。上一年级前,让孩子明白一年级和幼儿园的区别,让孩子明白到了一年级如何坐,如何跟同学打交道,如何背书包,如何整理课本,如何打扫卫生,如何擦桌子,如何拖地,如何面对一些小的困难,如何独立上厕所,如何有意识喝水,如何读书,如何……

这是过渡阶段应该要做的,让孩子具备一年级学生应该有的能力,如若不然,到了学校,孩子会很别扭的,无法尽快进入一年级状态。

那么进入一年级后,父母又应该陪孩子什么呢?

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整个人生求学的真正开始。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简单的来说,家庭作业这件事情,要让孩子明白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这样的习惯养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父母会很轻松,孩子也会很轻松。

读书习惯!

学习离不开读书,可是,很多孩子随着年纪升高,越渐渐不会读书了。只关注小说的情节,走马观花地看完,便结束了。这种读书模式不对,一本书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内容,第二遍精读重点章节或段落,第三遍边想边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如何换成别的可以吗?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读书亦是如此,一旦养成,就无法摆脱,自然就会受益一生的。

独立习惯

独立是一项特殊的能力,有时候远远要比分数重要。孩子只有独立了,才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拥有面对生活的能力,才能够独自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才能够遇到难题后自己敢于钻研。

专注习惯

专注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一开始就注意。缺少专注力,会导致课堂上走神,无法专心听讲,虽然说坐在教室里,虽然说坐得很端正,可能心已经跑到了九霄云外。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专注力能力增强,可以慢慢训练,一开始五分钟,慢慢增加到8分钟,12分钟……

当然,对于部分孩子而言,有些能力和习惯已经具备,此时就应该着重培训另外孩子欠缺的能力和习惯。这个过程,父母一定要陪伴好!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