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媽75了,你給我養老嗎?”“媽,我也50了,你找大哥去”

點擊【關注】,專注婚戀情感、女性成長、家庭關係、養老領域。

“女兒,媽75了,你給我養老嗎?”“媽,我也50了,你找大哥去”

01.

人都會慢慢變老,當我們變老後,你想過怎麼生活嗎?

在過去,很多人覺得養兒防老是個比較傳統的方法。年輕的時候,生兒育女,辛苦的養育孩子成長。等到自己老了後,子女應該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這是一個傳統,也是身為子女應該做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觀念的不斷髮展,養兒防老這個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我一個年輕的朋友說,現在大家的壓力都比較大,一個月賺的錢也沒多少,光靠自己買房很難,多少要父母支持一下。

作為父母,他們也是過來人,有的父母也表示,現在自己的孩子壓力太大了,等到自己老到走不動了,養老的事情還是靠自己,子女也有子女的難處,平時能來看看自己就不錯了。

還有一些父母的想法更開明,他們身邊有的老人選擇去養老院養老。等到自己老了,也會提前選好一家條件不錯的養老院,到時自己住進去,各方面都有保障。生病了裡面有醫生,平時還有護工和養老院其他管理人員的照顧。

不過,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去養老院要花錢,去一個綜合實力比較強的養老院,花的錢就更多了,可能還要認識一些熟人才進得去。

相對來說,更多的人會選擇在家養老,比如老伴兒住在一起生活,或者和子女住在一起,方便照顧。

在父母養老問題上,也有子女相互“踢皮球”的情況發生,姚奶奶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女兒,媽75了,你給我養老嗎?”“媽,我也50了,你找大哥去”

02.

姚奶奶今年75歲了,之前一直和老伴兒住在一起。去年老伴兒走了後,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每晚睡覺前,姚奶奶都希望在夢裡能見到自己老伴兒,和老伴兒聊聊天。可是,每次這麼想,姚奶奶都很難入睡,直到凌晨兩三點,才勉強能眯上一小會。

有一天早餐,姚奶奶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拿起床邊上的手機,給自己小女兒打了個電話,讓她過來看看。

小女兒急急忙忙趕到姚奶奶家裡,發現自己母親氣色很差,又陪著姚奶奶去了醫院。醫生說姚奶奶年紀大了,身體各方面機能都下降了,需要有人好好照顧,建議不要一個人住,不然哪天突發什麼疾病,旁邊沒有人在會比較危險。

姚奶奶的小女兒聽完醫生的話,客客氣氣的點點頭。

姚奶奶看著小女兒貌似答應的樣子,就對小女兒說:“女兒啊,媽媽現在老了,都75歲了,還不知道能過多久。剛才醫生說我要有人照顧,你也聽到了。你看,我可以住到你家嗎?”

小女兒聽到自己母親這麼說,想到小時候母親不怎麼喜歡自己,又對自己大哥比較偏心,就回復了句:“媽,我也50歲了,經常來醫院看病的,大毛病沒有,小毛病倒是挺多。雖然我50歲了還沒結婚,但是我自己開公司的,平時很忙的。要不,你去大哥家吧,大嫂平時在家也沒事,她們開業照顧你。”

“女兒,媽75了,你給我養老嗎?”“媽,我也50了,你找大哥去”

03.

姚奶奶聽女兒這麼說,心裡有點不舒服,她知道女兒是不想自己住過去,就提出讓自己住到大兒子家去。

可是,大兒子自從結婚後,就很少和自己有聯繫。姚奶奶小時候的確對大兒子更偏心,現在自己老了,本應該享福的時候,卻被自己兩個子女“踢皮球”,也是挺讓人無奈的。

“你大哥都好久沒有來看我了,他天天說忙,真不知道他每天在忙什麼。他老婆每天在家裡,好像沒有做事,真是寵她,搞不懂。”姚奶奶說。

“聽說大嫂天天在家看電視,不幹活的。誰叫大哥本事大,那麼有錢。媽,你給大哥打個電話,讓他接你過去。他家裡房子那麼大,難不成還沒有你的房間?”

姚奶奶聽到小女兒這麼說,看來是不想接自己去家裡住了,就回了一句:“你就好好管好自己的公司吧,我的事不用你操心。”

小女兒見姚奶奶這麼一說,就拎著包自己回去了。姚奶奶自己坐著公交,回到了老房子裡。

晚上,姚奶奶給大兒子打了個電話,過了快一分鐘,才接通電話。

“兒子,今天你妹妹陪我去了醫院,醫生說我身體不好,最好要有人陪。你妹妹說太忙了,沒時間照顧我。媽媽從小對你更好一點,媽媽想聽聽你的想法。”

“媽,我比妹妹還忙啊!我現在正在外面出差呢,你要是沒人照顧,我在縣城裡給你找一家條件最好的養老院,你去裡面養老。那個養老院是我一個好朋友開的,你過去肯定會好好照顧你的。具體的事情,等我回去再說。”大兒子匆匆說完,還沒等姚奶奶反應過來,就掛了電話。

姚奶奶走到客廳,倒了一杯水喝。嘆氣道:“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不想陪我。看來還是我小時候教育的不好,不能對其中一個孩子太偏心。”

“女兒,媽75了,你給我養老嗎?”“媽,我也50了,你找大哥去”

相關閱讀:



今日話題:你如何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

關注子文說情感】,專注婚戀情感、女性成長、家庭關係、養老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