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母這麼難造?

思遠4175


這個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現在看來真是不多,而且大部分還是不會獨立製造航母的,雖然很多國家開建了航母,但是技術並不是他們自己的,比如說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就算是英法這樣的國家,讓自己獨立製造一艘航母難度也不小,比如英國就沒有艦載機,法國就沒有彈射器。


應該說,這個世界上可以獨立製造航母的國家只有3個,中美俄。彷彿現在一問到能夠獨立製造XX武器,結果往往就是這三個,比如獨立製造五代機的只有中美俄,獨立製造高超音速導彈的只有中美俄,獨立製造戰略轟炸機的只有中美俄,獨立製造航母的也一樣。為什麼總是他們?為什麼就不能是其他國家呢?


原來,這些大件的戰略級別武器涉及到的學科門類實在是太多了。就拿本文所說的航空母艦來說,他起碼可以分為艦載機、雷達、導彈、動力、通訊、電子計算機、艦體、飛行甲板、機庫、彈藥等各類子系統,而在每一個子系統當中,又涉及到多個門類的科技,比如說艦體就涉及到流體力學、材料學、焊接工藝等,艦載機自己又能作為大件再細分多個子系統。


這樣一來,一個航母要從設計、到測試、到服役,要動用的國家技術力量、技術人員、財力、學院、研究所、工廠也實在是太多了,但是一般的國家哪能什麼都有呀!中美俄是世界上獨有的工業門類較全的國家,可以獨立的研發和製造、測試各個系統,但是換成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再具備這個能力了,從這三國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航母上都能找到國外裝備。


英國航母上的F35B,法國航母上的彈射器和E2,印度航母上的全部子系統,意大利航母上的全部子系統,都是進口貨,可以說,這些國家離開其他國家的幫助,自己是不能獨立研發完成航母的,所以航母就是這麼難造,就因為他大而全,精而細,所以可以獨立製造的國家就是這麼少。


海事先鋒


我是史海月色!

何謂“航母”,是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不是所有的艦艇都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的。即使到了今天,世界武備庫中種類極其繁多,但航母仍然是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正因為如此,個別國家可以依靠航空母艦作戰群,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實施作戰,令對手畏懼。

航母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建造的。簡單看幾個數據就可以知道了。一艘航母僅電纜總長達1000多千米(不是米)、電話2000多部、雷達發射機80多部、按收機150多部、雷達天線70多個。而上述這些設備在航母建造中還屬於比較easy的工程。再想象一下,航母阻攔索。從艦載機尾鉤與阻攔索“拉鉤”開始到體量巨大的戰鬥機停下,全程時間只有2-3秒。這需要多大力量?說到這裡,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11月25日,中國首次艦載機阻攔著艦試驗已取得圓滿成功!

其實,航母從鋪下第一根龍骨開工建設,到下水、試航、入役,其戰鬥力的建設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是軍工技術強大如美國,“布什”號航母作為“尼米茲”級航母的第10艘,該艦的建造也歷時6年。

當年的法國,其軍工技術誰也不敢忽視,其“戴高樂”號航母亦是其唯一核動力航母,排水量標準35,000噸,滿載42,500噸——從1989年安放龍骨直到2001年才入役。其建造的艱辛可以想象!

航母建造涉及大量全球核心領先技術——電磁彈射系統(以前都是蒸汽彈射)、一體化核反應堆、帶狀電力分配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等等艦用高科技。除了技術,還有金錢——一艘福特級核航母造價高達110億美金(2014年)。

而要打造強大的航母,有了“母船”還只是起步,配套的預警機、反潛機、戰鬥機,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等,還需要隨之跟進。

所有設備都配齊了,OK?NO,航母要形成體系作戰能力,談何容易。大量的訓練還要隨之跟進。要知道,美軍航母每年都要組織成百上千次的軍事演習,包括防空反導、力量投送、海上攔截……

或許這也正是航母被譽為“大國重器”的原因吧!


史海月色


建造航空母艦很容易,那玩意其實就是一艘大甲板的軍艦,世界上有二十個以上的國傢俱備建造標準不是太高的航空母艦。但是光是有航母遠遠不夠,一支海軍要發展航母,需要掌握除了造航母本身以外的多個技術領域,例如艦載機技術,航母運作和起降技術,航母編隊的配套,支援艦艇的建造,這些技術要比單純建造航母複雜而且龐大的多。所以,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印度擁有全套航母技術。

一個國家要玩轉航母,首先第一應該要擁有可堪大用的航母,第二還有擁有合理使用航母的能力。在第一點上,目前只有美國達到優秀水平,剩下的中國、英國、法國則是剛剛邁過合格線。俄羅斯則無緣合格線,畢竟“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連大修都不利索,即使是完成升級改造,重新服役後,作戰能力仍然相當有限,明顯談不上可堪大用。

剩下的印度、意大利、西班牙、泰國等擁有航母的國家,它們航母的作戰性能實在是抬不上桌面,玩轉航母更是無從談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日本正在躍躍欲試,試圖讓“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搭載F-35B隱身戰機,從而獲得航母作戰能力,如果成行,還是基本可以達到合格線的。

第二就是要擁有合理使用航母的能力,這一點要求就更加嚴格,仍然只有美、中、英、法這四個國家能夠達到合格水平。合理使用航母,其中最重要標誌就是能夠為航母配備足夠強大的護航編隊。

航母作戰能力強大,但本身也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擁有足夠先進的航母,但卻沒有足夠能力為其配備先進的護航艦艇,航母在戰時就可能會被擊沉,那麼也談不上玩轉航母。

美國擁有全球最為強大的航母作戰能力,航母發展水平明顯領先全球,在航母護航編隊的編制上最有發言權,一般情況下,美國會為它單艘航母配備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艘“伯克”級驅逐艦、1艘“供應”級大型補給艦以及2艘“洛杉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總體作戰能力非常強大均衡。

在為航母配備艦艇的問題上,中國的水平是僅次於美國的。現階段中美兩國除了航母單艦性能存在巨大差距以外,中國航母護航編隊和美國航母護航編隊儘管也存在差距,但中間的差距卻小得多。目前中國正在大量建造服役055大型驅逐艦,還正在發展新型攻擊核潛艇,加上已經服役的091型補給艦、052C/D驅逐艦,中國海軍已經有足夠實力為航母配置強大的護航編隊,而且這些艦艇的綜合性能和美海軍同類艦艇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現階段中國航母編隊中往往還包括數艘054A護衛艦,未來隨著052D驅逐艦的大量服役,中國海軍可以用052D驅逐艦將逐步落後的054A護衛艦替換掉,實現航母護航編隊全驅化,未來055驅逐艦、095攻擊核潛艇加入中國航母編隊後,中國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將會非常可觀。

未來擁有航母的門檻可能會逐步降低,但真正能夠玩轉航母的國家卻會越來越少。


科羅廖夫


航母上的零件加工精密,且數量多,這麼說可能不太直觀,咱們就用零件數量來表示一下。根據權威軍事專家的話語,我們得知,當前已經完成了首次飛行器起降的國產航母,它的零部件數量至少有七到八億個!如果人手一個發給咱們,那這艘航母的零部件起碼能夠發滿大半個中國,其中一些重要部位的螺絲釘,甚至都可以換一輛奧迪!

這還只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只有不到7萬噸。如果我們要建設像美軍那種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那麼這個數量還要往上漲!這聽起來是非常困難,哪怕是像搭積木那樣組裝一艘這樣的航母,工程量也是多數國家無法完成的!

大家應該還記得,國產航母是在2013年才被首次證實在大連造船廠進行組裝的,那個時候還是我們看到的還是一個艦首分段。而我們看到國產航母完整下水則是去年。也就是說,國產航母僅基本零部件的組裝就要花4年時間!


用戶1613931407784


航空母艦屬於戰略級裝備,其發展過程工程浩大,服役期間的運作成本也十分驚人。所以一般來講,只有有遠洋海軍戰略的軍事大國,且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才能夠發展航母。而且即使條件充分,航空母艦的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其航母發展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但是即使如此,美國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也是在幾十年時間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美國只有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船塢能夠建造10萬噸級航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尼米茲號於1968年開工,1975年正式服役,而10號艦布什號到2003年才開工,2009年才投入使用,中間隔了30多年的時間。

航母難造,最直接的原因是經濟問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造價達到幾十億美元,其整個運作週期長達50年,中間產生的開銷更達到數百億美元,這不是一般國家能承受得起的。而美國現在造的福特級航母價格更貴,單艦價格就要130億美元,今後的維護運作開銷當然也會水漲船高。

而另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技術,有些國家非常有錢,比如海灣地區的石油富國買武器向來都是揮金如土,但是這些國家自己缺乏技術,所以是造不出航空母艦的。而航母這種裝備往往也不會輕易外銷,比如沙特如果要買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錢肯定不是問題,問題是美國不會輕易賣。

除了技術和經濟,還要有造船工業和人才資源等其它支持要素,這些要素會決定航母項目的推進效率。印度也有自己的航空母艦計劃,但是發展得非常慢,究其原因,除了技術缺乏之外,也和造船工業的缺失以及人才資源的匱乏有關。

另外,國家戰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前文已經提到航母是戰略級裝備,需要有清晰的遠洋戰略發展目標,如果僅僅是為了造航空母艦而造,那就沒有多大意義。巴西直接從法國買了一艘聖保羅號航母,但實際上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泰國也買了一艘新的袖珍級航空母艦,該艦一直處於封存狀態,未能發揮作用。不顧自身實力盲目跟風發展航母,顯然就會導致航空母艦失去意義。


白虎堂


6萬噸的民船好造,6萬噸軍艦就難了。因為軍艦要求抗沉能力要有足夠的水密隔倉和儲備浮力。因為武器集成化高,基本上屬於皮包餡大。

另外作為6萬噸的大傢伙,他需要高速轉彎抗傾傾覆能力,他有通訊,電子戰,反干擾,全球定位系統(多套)。加密通訊,海面警戒雷達,導航雷達,數據鏈天線,衛星數據鏈天線,高頻,甚高頻通訊。等

再說航母的另一個系統,水面空軍基地的能力。航母上要養活和具備保障24架殲15戰機,大概,6架救援,預警,保障運輸,反潛直升機的油,彈,氣,電,起飛,降落,引導,維修,保養,停放轉運,等。

這需要一個大的甲板下機庫。需要一個簡單的戰機保養維護車間。需要一個彈藥,保養,存放,轉運,掛載的系統的人,設備,空間。

油料的補給,存放管理(這裡說的是飛機的)

還有起飛的保障,需要從機庫把飛機送到甲板,甲板對飛機進行檢查,放下摺疊機翼,完了加氣,油,電,輔助其打開發動機,掛彈,進入起飛位置。升起擋焰板。前輪擋發動機開加力,白馬甲在黃馬甲的指揮下放下前輪擋。起飛。航母還有一個塔臺,調度(塔臺負責起飛後飛機,調度負責甲板上飛機的狀態管理)。

還有第三個準系統(其他艦都有但沒這麼龐雜)那就是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淡水,蔬菜,食物。娛樂,等。

最後糾正一點世界上說有國家都沒有拿航母做旗艦的。就是因為他管好自己就不錯了。

有些國家不是造不起而是用不起。航母不光自己的運行,製造複雜,難搞。而且養活和保障他的遠洋出海也需要龐大的保護系統。

主要包括,四個系統。第一情報系統,第二防空系統,第三反潛系統,第四保障系統。

航母的功能只有一個奪取制空權兼任反艦,對地攻擊。所以他需要別人保護他。沒有這些保障系統,航母這個大塊頭就是一個海上移動靶子。而全世界只有中美可以擁有和用得起這些系統。

第一個情報系統。包括全球覆蓋的情報蒐集和光學觀測衛星網絡,超高空無人機警戒網絡,等偵查和實時監控網。全球覆蓋的高速,大容量數據鏈網絡。

第二防空系統。遠洋在外的航母戰鬥群需要一張抗飽和打擊防空網。這就需要價格昂貴的,遠,中,近,空,天,電防空網絡。055,052CD,054。殲15。組成

第三反潛,遠,中,近,包括,054A專用反潛護衛艦(他具備中程面防空填補052CD,055的部分防空盲區)。所有驅護艦都具備反潛能力。但具備拖曳變深主被動聲吶,反潛魚雷,反潛直升機,反潛火箭魚雷,艦首,艦側陣列聲吶。的其他艦沒有。還有一個是攻擊核潛艇。潛艇還需要潛艇來對付。

第四保障。航母的巡航速度一般在20節以。戰時他需要30節左右的速度增加逆風。所以他需要一到兩艘4萬噸甚至更大的30節左右最大航速的綜合補給艦。


風車騎士45541173eg


其實不是航母難造,這東西被神化了。真正難的是挑戰美國海軍而已。如果只是概念上想有航母,找艘油輪或遊輪鋪上平甲板,用螺旋槳小飛機,稍微技藝好點的民間飛行員都能起降。在軍用範圍內只為有航母也難不了太多。問題是你要想自己航母在面對世界最強海軍時有還手之力,而對手已經把這個水準拉得很高。因此現實是,你拼了命造出來,還遠遠不能說達到了能挑戰美軍的水平,只能慢慢來。

而且,說航母難造也不準確,船體並不難,難的是艦載機,特別是艦機匹配後的複雜大系統。或者說更難的是用航母而不是造航母。因此航母下水,服役,起降,哪怕夜間起降,這些能力的有無一一解決,也都不算達到實戰標準了。實戰要求是能長期戰備,高度可靠,熟練運行,能承受高強度出動的壓力。還要滿足未來發展,因為對手會更強。即使你達到了實戰標準,也可能是美軍60年代的水平,你追上了美軍80年代的水平,美軍已是2030年的水平。有些地方差距在縮小,但整體上沒那麼容易。


吳戈


航母難造主要是一個牽涉範圍極廣的系統工程,舉例來說: 航母需求分析、大型軍標船隻的設計、材料學、流體動力學、動力系統、推進系統、電力系統、損管系統、雷達和航空指揮系統、艦載機和彈藥運儲存和運輸系統、彈射和回收系統、航母戰法理論、艦載機、艦隊戰艦、護航潛艇、遠洋綜合補給……很多很多。而以上每個分項又都是可以列出一長列子清單。這些各個分項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大量的實驗獲取數據完善理論。

全世界有哪個國家能夠完全覆蓋所有緩解,除了美國,目前還沒有。蘇聯把自己閹割了,等醒悟過來都快解體了。英國支撐到60年代玩不動了,只能玩簡化版。法國從來沒有完全實現過,彈射器現在還仰人鼻息。印度、日本等就不要提了。

目前看來只有中國最接近全系統成功,成為美國以外的另一個航母大國。


Chris_chenyp


造船並不難,做為世界製造工廠的中國完全有能力.

但是航空母艦更重要的是其武器系統,還有艦載機的技術,這些才是關鍵.

現在的瓦良格就是為了探索總結出這些關鍵的實際性問題.

如果能解決,那麼,一兩年造一條也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