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认怂?

风云一点通


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苏冲突,深刻的影响了随后几十年的美苏战略格局。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两国战略的转变。

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一直率领北约在东欧地区构建军事封锁线,企图对当时的苏联构成实质性威胁。

当时的情况是两国导弹技术都没有发展到洲际水平,突防能力也不够。所以面对原子弹投放,依旧是主要采取轰炸机这种有效的突防方式。

而美国在这方面占尽优势,东欧国家中有美国的盟友,加上轰炸机上的领先,使得美国的核威胁始终笼罩着苏联。

苏联在当时采取的是被动防守,并且将西欧国家视为是第一波打击目标,也就是说苏联那个时候是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的。

然而出现了个古巴,这对于苏联来说简直是绝好时机,于是苏联便向古巴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换取古巴同意建设导弹基地。

这一下子让美国慌神了,因为美国人民不是苏联人民,美国人民安逸惯了,从未出现过如此具有威胁能力的强邻。

于是美国各地的议员和民众先不干了,美国政府自然也不能坐视苏联真的把核弹运来,这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破坏。

美国当时的强硬是合理的反应,毕竟美国建国两百多年,还从未遇到过这般威胁。

所以美国动用了一切力量,展示出来美国的姿态,西欧国家对此深表恐惧,但是却只能同美国一起进入战备状态。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个时候其实美国已经开始同苏联进行交涉,而且西欧国家也在极力的安抚美苏双方。

一时间西欧国家懂事多了,反倒是当时的中国,对苏联提出了深刻的批评,认为苏联是“冒险主义”,然后又是投降主义。

如此一来,美苏最后其实是达成了谅解,一人退一步。美国撤走了在东欧部署的导弹,不过美国依旧是保证了对苏联的核威慑。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几年之后,苏联便硬生生的发展出来了一大批核打击手段,洲际弹道导弹也被苏联侧重发展。

正是由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美苏进入了核武竞赛时代,说实在的,得益于核武器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和平了这么久。

当各国意识到战争往往容易核武化之后,各个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涉,才真正可以在谈判桌上进行。

毁灭性的武器最后却保卫了和平,莫大的讽刺!


小司马迁论史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让苏联很没面子,不管后来美国有没有偷偷的把导弹从土耳其撤出,明面上苏联的尊严都丢掉了,甚至还深深的伤害了古巴人的心,在美国严阵以待,誓死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系列动作后,赫鲁晓夫迅速向肯尼迪示弱,在得到美国的回复后,立刻把在古巴的导弹拆卸打包运回苏联,连卡斯特罗都顾不上了。



为什么“钢铁洪流”苏联会这么容易就认怂?这还要从苏联的经济开始说起,赫鲁晓夫当政后,开始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和进行平反工作外,在经济上,赫鲁晓夫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长期以来,苏联只重视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苏联经济产生严重问题。



苏联在1952年时宣布谷物产量达到了13000万吨,宣布农业问题得到了永远彻底的解决,但实际上只生产了就千多万吨粮食,越往后粮食产量越低,到时候鲁晓夫还鼓动了30多万志愿者来到东部垦荒,但是因为苏联没有调查和准备这场运动,几年内成为农业和生态上的灾难,国内矛盾日益加重。



这个对外宣称是超级强国的苏联,实际内部危机重重,哪怕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国力达到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有美国的60%,所以当苏联面对美国的围困,赫鲁晓夫甚至苏联根本都耗不起双方对峙时间越长,对于苏联来说,损耗也就越大,赫鲁晓夫很怕祸起萧墙,但是又不敢真的和美国开战,最不得已只能退出。


琅琊利剑


因为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弱,而且赫鲁晓夫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见好就收,绝对是当时苏联最正确的选择。


冷战期间,美苏谁都不想打仗。因为双方都明白一个道理——开战即死。

只要开战,世界瞬间毁灭,包括美苏自己。

所以,开战是不可能的,美苏之间只能玩玩战略威慑的把戏。

何为战略威慑呢?

就是所谓的见着出招。不管你搞什么,我一定要有回应,就拿当年的萨德事件来说,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系统,中国抗议无果,只得搞出能把萨德干穿的新式“真理”出来威慑。

我也不跟你打,我就是给你露露底,让你有自知之明,让你明白手里捏着的那堆玩意就是破铜烂铁而已。

而古巴弹道危机这一事件,就跟萨德事件是一样性质的事件。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弹,从而威胁到苏联的腹地。


苏联吃了大亏,当然是要报复的了。可是要怎么报复呢?

当时苏联拥有的核运载工具大约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而且还多是中短程导弹。这些中短程导弹对付欧洲、北约国家还可以,想打到美国,是不现实的。

并且,苏联的海军也远远落后美军。苏联当时没有航母,甚至没有大型导弹舰,即便是常规的海上对抗,苏联当时也够呛。

所以也就是说,就美军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导弹威胁苏联腹地这件事来说,苏联根本没办法还招。

不过,瞌睡了有人送枕头。1961年的“猪湾事件”,给了苏联还招的机会。



1961年4月17日,在中情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向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入侵。后被古巴革命政府镇压。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古关系一落千丈。

古巴为了自保,只得对抗美国。而苏联就在此时搭上了古巴的线,援助古巴,并把中程导弹送到古巴,继而威胁美国本土。

也就是说,所谓的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其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国讨价还价,逼美军撤走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弹头。并不是要跟美国开打。


但是苏联人的想法,美国人并不知道。当美国知道苏联悄悄在古巴部署导弹后,第一反应就是苏联要打自己,美国必须要反击,即便是开打也在所不惜!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件事发表电视讲话,他宣布美国进入警戒状态,督促苏联立即撤走部署在古巴导弹。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是要脸的人,美国让他撤走导弹,难道他就要撤?他不要脸了?

所以在肯尼迪表态的第二天,10月23日,赫鲁晓夫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撤!

1962年10月24日,针对赫鲁晓夫的回应,美国对古巴进行了全方位封锁。

你不撤,我就封死古巴。到时候,整个古巴,连同苏联运到古巴的导弹,我给你们直接一勺烩。


面对美国的强力回应,赫鲁晓夫没服软。因为他还不知道美国的底线在哪里。

所以在10月25日,赫鲁晓夫命令苏联运输船和潜艇继续前进,突破美军的包围圈。

10月27日,美国认为不能再等,就对苏联核潜艇进行攻击。美军的科尼号驱逐舰向潜伏在海底的苏军潜艇投掷了五颗训练用深水炸弹,以逼迫其上浮。(这艘被逼上浮的潜艇艇长在上浮前以为核战争爆发了,竟然要发射核鱼雷进行报复,所幸的是,核鱼雷最后并没有发射)

双方正式撕破脸皮,大有开打之势。

白天的针锋相对,让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肯尼迪认为这个事情不能再拖,否则就真有可能爆发战争了。于是,他就在1962年10月27日晚上,以他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名义,紧急召见苏联大使,并向苏联大使口头传达了他的意思:美国可以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核弹,但迫于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总统不能出具书面出具文件,但总统保证将实现这一点。而如果赫鲁晓夫执意要书面保证或因此而拖延的话,总统将难以压制军方,局面将有失控的可能性。

肯尼迪的保证正是赫鲁晓夫需要的结果,所以他在权衡利弊后,当天晚上就同意了肯尼迪的意见。

10月28日早上,赫鲁晓夫正式发表讲话,同意撤回导弹。

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宣告结束。



不过,赫鲁晓夫也不是傻子,肯尼迪只是口头保证,没有任何书面承诺。所以,赫鲁晓夫在宣布撤出导弹后,在古巴仍然留了一批核弹做后手。

按他的设想,美国耍赖,他就来第二次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美国在1963年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

大家各退一步,表面上,似乎美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实际上苏联并没有输什么。以当时苏联实力而论,它能逼迫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已经是当时的极限挑战了。

另外,由于撤走导弹,美苏在事后为了安抚土耳其和古巴的情绪,都对自己的小弟给予了大量的补偿。这个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Mer86


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认怂?(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很多人认为,苏联人认怂的证据就是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写给肯尼迪的那封信,“我深切地渴望和平,让我们不要使这种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吧!”,我们看到的是赫鲁晓夫态度软化了,露出了想和解的意思。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第二天,美国又收到了苏联外交部的另外一封信,意思非常明确,撤走古巴导弹可以,美国也必须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双方都退一步,各自撤走导弹,苏联的目的已经达到。

任何一次争执都必须有一方首先表明和解的意思,如果针尖对麦芒,那么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上第一次核大战就已经爆发了,如今的地球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一次,短短的13天,地球与核大战擦肩而过!

赫鲁晓夫向古巴部署核导弹绝不是脑子发热,突发奇想。

导弹事件首先是美国先出招的,苏联只不过是还手而已。美国陆续向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核导弹和轰炸机基地,苏联最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在美国核弹、轰炸机的威胁下,而苏联核导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打击范围都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把导弹向前部署,才能大大提高第一次打击的能力,苏联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61年美国宣布同古巴断交,进行全面制裁,并策划了著名的猪湾事件,在美国的压迫下,卡斯特罗全面倒向苏联,苏联正求之不得,期待已久的前沿阵地终于有了,立即对古巴进行援助。并策划在古巴建立导弹阵地,一来可以躲开美国的预警系统,二来用1000至2000英里的导弹就可以全面覆盖美国,弥补了导弹数量少、射程短的缺陷,实现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射程

与美国相比,苏联的军事实力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但是1957年苏联的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让赫鲁晓夫自信心爆棚,宣称苏联已经把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甩到后面”了,但是,赫鲁晓夫心里最清楚,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几乎都是中程和中远程的,打击北美的能力十分有限,对美国本土构不成实质性威胁,古巴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扭转不平衡,抵消美国战略优势的希望,于是,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

冒险计划开始了

从1962年8月开始,一艘艘装满导弹和士兵的货轮、客轮出发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苏联共在古巴部署了5个导弹团,其中3个团装备了R-12,2个团装备了R-14,4个摩步团,3个巡航导弹团,2个直升机团,1个歼击航空团,48架伊尔—28轰炸机和两个防空兵师,总人数高达4万人。

穿格子衫的苏军士兵进行阅兵训练

为躲避美国侦察,所有船只都是民船,士兵一上岸就发给格子衬衫,伪装成平民,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机场、导弹阵地建设,部署了SA—2防空导弹。

赫鲁晓夫以为他所作的这一切都很神秘,没人知道,其实,美国人8月份就开始抓拍了,10月份已经确认战略和导弹身份,10月16日,总统拿到了CIA的报告,经过密集协商,结果是:准备开战。

美国战争机器开动了

参联会日夜开会,制定战争方案,侦察机频繁监视。

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全国讲话,公开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消息,全面封锁古巴领海。

美国空军进入三级战斗戒备。921架轰炸机携带核弹执勤,220个苏联城市列入打击目标,动用120架飞机和2858枚核弹。12万人攻占古巴的出鞘行动准备实施。

美军68个空军中队,8艘航母,90艘军舰封锁古巴,全球美军基地进入二级战备。

肯尼迪同指挥东京轰炸的李梅交谈

苏军也不甘示弱,三个R-12导弹团完成发射准备,36枚核弹头,射程2080公里,覆盖华盛顿、纽约9200万人,每一枚核弹头相当于投在广岛原子弹的71倍。

当时的世界与核大战究竟有多近?

B-59潜艇和艇长瓦连京·萨维茨基海军大尉

10月27日星期六,苏联B-59潜艇在古巴外海遭遇美国“伦道夫”号航母和11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美军立即开始追踪,投掷大量训练用深水炸弹,迫使潜艇上浮,但B-59潜艇并不知道是训练弹,以为遭到攻击,艇长瓦连京·萨维茨基海军大尉认为战争已经爆发,决定发射秘密武器T5核鱼雷,同样紧张的政委伊万·马斯连尼科夫立即同意,苏联海军规定,只要艇长、政委意见一致就可以使用特殊武器,核战争一触即发,幸运的是,由于B-59是编队旗舰,舰上配了一名编队指挥官,也就是副艇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冷静的阿尔希波夫深知核攻击的后果,立即进行阻止,最终核鱼雷没有发射,最后,B-59被逼出水面,发现四周都是驱逐舰、直升机和探照灯,对峙了一晚上后,B-59只好返航,放弃前往古巴。

人类的命运关键时刻其实只掌握在几个人手里,这是核大战与世界最接近的一次。

这个星期六注定是黑色的,与B-59潜艇一同遭遇危机的还有空中的美军B-2轰炸机,美军鲁道夫•安德森少校驾驶B-2轰炸机进入古巴领空,刚进入就已经被苏军SA-2导弹锁定,但奇怪的是,苏军没有开火,而是让他在古巴逛了一圈后,即将离开古巴领空时,发射了导弹,直接命中,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坠机身亡。

鲁道夫•安德森少校

与此同时,另外一架U-2侦察机误入苏联领空,遭到米格战机拦截,幸亏飞行高度超过两万米,有惊无险的回到基地。

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星期六过去了。

另一边,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展示了苏联在古巴的核导弹阵地。

最终,苏联高层决定撤回运送武器的船只,美军得到消息后,命令舰队保持观察,没有命令不许开火。

随后,赫鲁晓夫又耍了一个心眼,派几艘没有武器的民船试探美军,然后就发生了美军强行登船检查,差点引发流血冲突,据称,肯尼迪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全程视频观看搜船过程,美军最后放行。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美国两天内收到了赫鲁晓夫和苏联外交部两封态度不同的信件,由此判断出赫鲁晓夫的权威受到了国内实力派的挑战,正在思考应对方案时,侦察机发现古巴导弹基地即将完工,36小时之内具备发射能力,一旦发射,将在十几分钟内杀死数千万美国人,以为被耍了的美国议员要求肯尼迪立即行动起来,经过痛苦的思考,决定10月29日(周一)对古巴空袭,发动地面战争。

局势突然又开始紧张起来,两国驻所在国的大使馆开始销毁机密文件,美苏进行大规模防空演习,进行平民疏散。

此时,肯尼迪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忽略苏联外交部的信件,回复赫鲁晓夫的态度,只要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并承诺不再部署,美国半年后撤出土耳其导弹,不再入侵古巴,肯尼迪将这一决定通知了杜布莱宁大使,赫鲁晓夫认为目的已经达到,既安抚了国内强硬派,又避免了核大战,10月28日最终决定撤回古巴导弹。

撤出决定惹恼了卡斯特罗,气得他砸碎了一面镜子,认为自己被苏联当枪使了,其实,保护古巴只是苏联的一个借口而已,小国的利益永远都要服从大国,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最终,“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的古巴导弹危机终于结束了。

有人认为关键时候赫鲁晓夫认怂了,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的认怂,不然,世界将会生灵涂炭,不知道多少人会死于战争。


古巴导弹事件的两位当事人也没有落下好下场:

1963年,肯尼迪遇刺,至今都是一个迷案;

1964年,赫鲁晓夫被政变推翻,一直软禁到去世。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世纪美苏两个大国冷战时期直接对抗的巅峰,将人类世界拖入了核大战的边缘,对后来世界的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开始前先谈一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以及原因。

二战胜利后,少了法西斯这个共同的敌人,因为根本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的关系极速恶化,冷战开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不断增强,明显的表现是:中国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断送了美国近距离遏制苏联和新中国发展的意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由于这些都是被西方奴役百年的国家,所以他们独立后,大多数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使得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资本主义阵营的危机进一步加深,这刺激了苏联进一步扩张的野心。

就时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而言,自他上台后,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失败连连,苏联的经济有倒退的痕迹,使得内部的危机加深,他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比较有名的事件是:1957年6月18日,时任苏共中央主席团主席的马林科夫联合其他中央领导成员联手要求赫鲁晓夫辞职,幸好赫鲁晓夫在时任国防部长朱可夫的支持下,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大多数与会代表不赞同他辞职, 他这才保住自己的位置。

赫鲁晓夫的对内政策很烂,而对外的政策更烂,有人指责,“他失去了中国、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苏联军队还从奥地利撤了出来。他的反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倾向动摇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政治关系,罗马尼亚开始摆脱苏联的约束。”同时,那些非苏联集团国家的共产党,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也开始失去作为苏联代理人的作用。

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扩张,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雷神”与“丘比特”导弹,目标直指苏联本土。

这些事情都加深了赫鲁晓夫的统治危机,他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巩固他的地位,最好的方法无疑是找美国的麻烦,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古巴送上门来了。

卡斯特罗领导的军队推翻了由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生政权,由于古巴和美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卡斯特罗刚开始也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政权建立不久,他就访问美国,谁知他一到美国由于亲苏就被时任副总统尼克松狠狠的羞辱了一顿。卡斯特罗一怒之下对美国发了狠,肯尼迪为了逼卡斯特罗就范,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这一行为让古巴彻底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卡斯特罗主动找到苏联,赫鲁晓夫以为古巴提供援助的条件换得了可以在古巴布置导弹的许可,到了1962年10月份,苏联悄悄地将包括导弹在内的大量军事设备和军事人员运到了古巴。

危机开始,人类差点走向核战

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肯尼迪得知后,在对话苏联的同时立刻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刚开始赫鲁晓夫的态度还很强硬,并向古巴增援。

刚开始美国的军事力量准备:
(1) 从海上力量来看,美国短时间内就在加勒比海集结了 3 艘航母,并且还在调集其他地方的航母,还调集了 12 艘驱逐舰和巡洋舰、9 艘护卫舰;
(2) 从空中力量来看,美国在东南沿海部署了 183 架截击机,全部处于战备状态,其中 72 架的预警时间仅为 15 分钟,还有 22 架预警时间仅仅只有 5 分钟时间;
(3)从战略后备来看,仅在佛罗里达的各个基地,就大规模集结了 850 架飞机,在很短时间内已集结了 5 个师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美国还不断调兵遣将,在得克萨斯州组建了特种部队,开拔佛罗里达州前线;同时,原来就驻守佛罗里达的陆军师,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只待命令下达,即可随时攻入古巴。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让双发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危机的爆发可能到达了巅峰。苏联蹊跷地发射了一枚萨姆导弹,击中了美国两架 U-2 飞机中的一架,导致机毁人亡。

美国军方怒不可遏,一致要求肯尼迪攻占古巴,对苏联开战,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肯尼迪面对突发事件,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同时写信给赫鲁晓夫,要请他撤走在古巴的导弹,并承诺美国也会撤走在土耳其的导弹。

(1)在空中,60 架 B-52 战机紧急受命升空待命,这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机,而是包含 52 架携带 196 枚核导弹的轰炸机。
(2) 在海上,7 艘“北极星”潜艇处于 15 分钟内的紧急战备状态。
(3) 在地上,804 架飞机和 44 枚导弹处于待命攻击状态,并且另外172枚导弹、携带2858件核武器的1200架飞机,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此外,还有 271 架 B-52 轰炸机和 340 架 B-47 轰炸机,携带着 1634 枚核武器,136 枚“大力神”和“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也处于紧急待命发射。

此时赫鲁晓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收到肯尼迪的来信之后,他立刻召开会议,讨论给肯尼迪的回信。回信的最后内容还没有看完时,赫鲁晓夫就火急火燎地广播信中的内容,同意如果美国撤回布置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就立刻撤走布置在古巴的导弹。

此时十分忧虑的肯尼迪收到回信消息后,十分高兴,并称赞赫鲁晓夫是一位有风度的政治家,至此历时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苏联认怂的根本原因:苏联的军事力量不及美国。

当时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若然有所扩张,但是就军事力量仍然不及美国,苏联当时无论核力量与导弹力量,都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于劣势地位,美国当时有约 5000 枚原子弹和氢弹,而苏联尚只有区区 300 枚。 当时苏联大约只有 50~75 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大约有 200~250 枚,苏联当时只有战略轰炸机约 200 架,而美国约有 600 架,此外,对于重要的二次反击力量来说,美国还有 144 枚潜射导弹。

倘若赫鲁晓夫执意对美国开战,那么美国也能够在最快时间对苏联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当时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布置有大量的导弹,而且还有北约集团的支持;在亚洲美国在夏威夷、日本等国有大量的军事力量,随时可以飞临苏联本土作战。

而苏联能够唯一一个军事力量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点就是古巴,前面说过美国为了防止被先发制人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飞机已经在古巴上空装好导弹等,准备随时作战了,因此苏联在古巴能不能打出第一拳还很难说。

这些原因迫使赫鲁晓夫妥协,苏联认怂。

《极限施压与极限博弈 ——苏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动逻辑、历史遗产及启示》谢剑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千寻史记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话语权的重要性,这次危机明明是双方各退一步,但是在美国的大力宣传下,却变成了苏联认怂。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迅速进入了冷战,双方之间长期对立,关系紧张。为了能获取对对方的优势,两国也是不遗余力,努力在对方边上拉拢盟友,部署军事力量,以争取先机。1962年8月,美国侦察机就发现苏联开始在加勒比海国家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无疑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美国在1962年10月22日公开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从古巴撤出弹道导弹。美国在派出海军对古巴实行封锁的同时,还下令美军提高战备,为武装攻击古巴和苏联全面干涉做准备。

苏联开始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并表示会继续援助古巴。因此美苏之间的关系急剧紧张,双方剑拔弩张,进入了冷战最危险的时刻。不过毕竟美苏双方都无力承担全面核战争的威胁,因此最后都做出了让步:

苏联同意在美国保证古巴安全的情况下,撤出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而美国在此后不久,秘密的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缓和美苏关系的表示。

单纯从战术角度来说,美苏都从对方身边撤出了中程弹道导弹,应该是各有所得。不过苏联从古巴撤出中程弹道导弹是公开进行了,美国甚至进行了电视转播。而美国从土耳其撤出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在外交上苏联的表现无疑给人感觉是怂了。

美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宣传了一把自己,不过这也是当时美苏国力对比的现实,苏联只能认了。


不沉的经远


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和苏联的综合国力差距明显,美国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假如苏联不主动地撤出导弹,美国必然会进攻古巴。一旦古巴被美军攻陷,苏联的处境将会十分的尴尬,不仅会丢掉超级大国的面子,还可能引发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


在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偏向于重工业,除了重工业之外,苏联的其他产业都发展缓慢。

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时候,苏联的经济实力远逊于美国,假如双方真的撕破脸皮,不管是打冷战还是热战,苏联都会在经济上吃亏。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在核武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苏联的核弹头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非常的有限。而且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导弹,这些导弹可以覆盖苏联的欧洲领土。

苏联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欧洲地区,只要双方的核战争打响,苏联的中程导弹只能攻击美国的欧洲盟国,美国的中程导弹直接就能攻击苏联的本土。

虽然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但是这些核武器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才能发射。美国的侦察机时时刻刻都在监视着古巴的导弹基地,只要苏联想要先发制人,美国附近的轰炸机立刻就能摧毁古巴的导弹基地。

而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远程轰炸机数量、海军核武器数量全都落后于美国,这场核战争一旦打响,苏联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如果美国不使用核武器,在古巴打一场常规战争,苏联也没有任何胜算。古巴距离苏联路途遥远,苏联的海军实力不如美国,一旦美国对古巴宣战,苏联只能在欧洲地区声援古巴。

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鹰派将领纷纷要求开战。在这个危机关头,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否决了开战的方案。苏联是一个核大国,假如苏联被逼到绝路,肯定会孤注一掷发起核战争,到时候美国也会损失惨重。

赫鲁晓夫知道苏联的实力不如美国,在10月26日和10月27日先后给肯尼迪写了两封信,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次危机。就在肯尼迪接到赫鲁晓夫第二封信的同一天,苏联防空部队在古巴击落了美国一架侦察机,肯尼迪只能被迫答应了攻击古巴的计划,但是把进攻计划推迟到了10月30日。

赫鲁晓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电视台发表了公开信,承诺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开始大规模制造核武器,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晚期,苏联在核武器数量上反超美国。


史海泛舟摆渡人


有人曾说,现在的“世界和平”是因为“世界核平”。确实,二战结束至今,除了局部战争之外,全世界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全球的战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核武器。但核武器的存在也让全世界人类陷入了危机之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很多人都说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是苏联人先认怂的。但不得不说句公道话,这次事件中两个国家都认怂了,而且从事件发生后处理、退让程度来看,实际上是美国人先认怂的。另外这次事件表面上是美国人赢了,但实际上确实苏联人赢了。

古巴导弹危机

事件的根源

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件事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冷战开始后,美苏双方相互遏制,但并不会直接动用武力。一般情况下,它们选择的对抗方式为代理人战争,军备、太空和科技竞赛,或者军事战略威胁。



1958年4月,美国计划在法国部署三个朱庇特导弹中队(一个中队15枚导弹),但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接受朱庇特导弹。为此,美国转而考虑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导弹遏制苏联。

实际上,当时美苏双方都已经拥有了洲际弹道导弹。但因为距离对方太远,反应时间太长,所以美国决定在苏联的周围部署中程导弹,降低反应时间。(朱庇特中程导弹添加燃料的时间仅为5分钟,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时间)

1959年4月,美国空军部长下达命令,准备在意大利部署两个朱庇特中队。同年10月,美国又与土耳其签订了协议,在土耳其伊兹密尔附近部署一个导弹中队,基地由土耳其空军负责,但核弹头却由美国空军控制。

美国的行动很快引起了苏联的注意,毕竟这是在人家的家门口。

为此,苏联开始寻求对应的方式遏制美国的战略威胁。



猪湾事件让古巴投向苏联

古巴作为美国的后院,最开始是非常亲美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推翻巴蒂塔斯独裁政府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了美国访问,而且还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热烈欢迎。

美国的目的很明显,把古巴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自己在美洲的影响力。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古巴的新政府很快就被激进人员掌控,因此美国担心古巴新会动摇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基础。为此,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和封锁,企图通过遏制其经济命脉逼迫古巴就范。

眼看经济封锁不行,美国又组织了大量流亡到美国的古巴反政府人员,驾驶着飞机轰炸古巴。并且训练了不少军队在古巴的猪湾登陆,准备推翻卡斯特罗。



最终,卡斯特罗击溃了美国组织的古巴流亡军人。但卡斯特罗也清楚,美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而古巴也不可能每次都能顶住美国的压力。

这时,卡斯特罗想到了苏联,并且主动的向苏联寻求援助。

苏联面对对古巴的投靠求之不得,毕竟苏联也想在拉丁美洲寻求一个立足点。于是在美国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后,苏联很快就开始对古巴进行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援助。

当然,苏联面对美国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中导时,也想到了在古巴部署中导,以降低将来可能发生核战争时的反应时间。当时,赫鲁晓夫和苏联的国防部长在黑海散步时还说,“这无异于是将一只刺猬扔进了美国人的裤裆里。”



1962年5月21日开始,苏联计划向古巴运送了几十枚中导,每个导弹上都携带一枚核弹头,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0~30倍。而且两种导弹射程分别为2000公里和3700公里,一旦发生战争,这些中导足以覆盖美国全境。

1962年10月14日,美国的侦察机拍摄到了古巴的导弹发射场。第二天,经过美国专家的确认,这些发射场为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射基地,而且发射装置上安装的也是核武器。

此时,美国政府人员乱作一团,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例如空袭、武装入侵,向苏联交涉等等。不过一旦对古巴进行入侵或者空袭,难保卡斯特罗政府不会利用核武器袭击美国本土,而主动向苏联交涉也显得过于软弱。

综合考虑之下,美国还是选择了对古巴进行封锁。



10月22日,美国军队进入警备状态,大量的美军移驻佛罗里达,200艘左右的军舰开始围绕古巴进行封锁。英、法、西德、加拿大等美国小弟也表示了支持美国。

另外,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苏联将导弹从古巴撤出。

苏联收到美国的消息后,当然不会迅速的屈服,反而是继续派遣了船只进入古巴,美国舰队也不敢贸然袭击。直到美国收紧包围圈之后,苏联到古巴的船只才悻悻而归。

在事情逐渐升级后,苏联给了美国两封信件。



10月22日,美国收到了第一封信,署名是赫鲁晓夫,内容比较和缓,说只要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出古巴的导弹,收到写封信后,美国决定暂时不对古巴动用武力。这也就是后来很多人所说的苏联先服软认怂,但这并不是,因为美国很快收到了第二封信。

10月27日的信比较正式,其中的措辞也非常强硬。苏联声称;如果想要苏联撤回古巴的导弹,美国必须撤回放置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

美国正式认怂

说句实话,美国根本不敢入侵古巴,毕竟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已经布置完毕,如果强行入侵,难保卡斯特罗不会来一个鱼死网破的斗争。



为此,10月27日,华盛顿时间下午7点45分,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自己的办公室秘密会见了苏联大使。他声称,如果苏联撤回安置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会撤回安置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中导,但因为美国军方的问题,暂时不能出具书面协议,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肯尼迪总统一定能够办到。

但是,如果苏联执意要书面保证,肯尼迪总统很可能无法压制美国军方,局面很可能失控。而且罗伯特·肯尼迪还透露说美国军方将在29日凌晨发动进攻。

显然,罗伯特·肯尼迪的话软中带硬,硬中有软。虽然主动认怂,答应了苏联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导弹,但却保全了肯尼迪总统的脸面,而且也没有以命令的方式通知苏联必须在29日前撤出导弹,也保全了赫鲁晓夫的脸面。



10月28日,谈判成功,赫鲁晓夫和苏联知道目的已经达到,态度大变。于是苏联宣布美国已经同意不入侵古巴,所以苏联也会从古巴撤回所有导弹。但为了保全美国和北约的颜面,苏联并没有说出美国决定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导弹。

虽然很多人说古巴导弹危机中,失败者是苏联,但说句实话,当时苏联除了从古巴撤回导弹并没有其他损失。而且,当时苏联所拥有的核武器是美国的九分之一,而苏联却利用这次事件,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达到了很多目的;

第一、强迫了美国不能入侵古巴,这也使得古巴成为了苏联安插在美国后院的一颗钉子。

第二、强迫美国撤出安排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保证了苏联本土免于核武器的威胁。

所以,综合来说,这次事件的实际胜利者应该算是苏联。



当然,这次事件的影响非常大,在短短13天的时间内,如果不是双方努力克制,寻求解决办法,很可能人类将无可避免的展开热核战争。到那时,人类的存亡很可能成为未知的问题。而这次事件之后,美国和苏联也建立了美苏热线,方便美苏最高层的即时联系。后来在其代理人战争时,双方也经常电话联系,看着自己的傀儡在拼死争斗。


我是越关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期间发生的最严重正面对抗事件,危机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13天,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双方的前线将士剑拔弩张,双方最高领导人也徘徊在核按钮边上,核战争一触即发,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毁灭的边缘,最后苏联率先认怂。双方回到谈判桌上,以互相让步结束了这场危机。


苏联之所以会率先认怂,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包括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就不用说了,最巅峰时期苏联的经济总量都只接近美国的一半,而且结构偏向重工业相当不合理。

至于军事力量是美苏之间差距最小的方面之一,尤其是陆军苏联还占据了上风。二战期间苏联正面硬扛纳粹的精锐,锻炼了苏军的陆军部队,二战之后苏联陆军综合实力全球第一,光是在欧洲一线苏联陆军坦克就有数万辆,整个西方生活在苏联滚滚钢铁洪流的阴影中;



但是在海军方面美军遥遥领先,在二战期间包括护航航母在内美国一共制造了100多艘航空母舰,而且在于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当中锻炼了航母舰队的作战能力,而苏联一直以陆军为主,海军只是附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仍然不具备制造航母的能力,二战结束之后苏联高层原本打算向当时的盟友美国借一艘航母作为范例来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冷战使这一幻想破灭,直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海军仍然没有航空母舰在役,这使得苏联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远远不如美国海军;在空军方面美国稍强于苏联;在战略力量的对比上,美国不仅率先研发出了核武器,而且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大力投资建设核力量,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双方战略力量对比高达17:1。




而且美苏双方起冲突的古巴位于拉丁美洲,距离美国本土极近,却远离苏联本土,所以美国能够非常从容的调集重兵。当美国的U2飞机侦察到了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时候,美国总统能够迅速下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他调集了包括八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近100艘各型军舰和68个航空中队近1000架飞机将古巴海域团团包围,同时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囤积了二战之后美军最大的登陆部队,各导弹基地也进入高度戒备,载有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出现在古巴上空,核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的激烈反应让赫鲁晓夫非常震惊,但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赫鲁晓夫声称强烈拒绝美国的封锁,要对美国的威胁给予重击,他组织的力量去尝试冲破美国的封锁,但由于在古巴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无功而返。考虑到苏联根本没有能力突破美国的封锁,且在封锁期间苏联的损失远大于美国,赫鲁晓夫不得不转向与美国和谈;而美国也非常担忧一旦向苏联在古巴的军事设施发起进攻,美国本土将会遭到核武器的袭击,最终双方谈和成功。



苏联撤回了在古巴布置的导弹,美国稍后撤回了在土耳其布置的中程弹道导弹部队,美苏双方实行了利益交换,都保住了双方各自的颜面,是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林姆林宫下定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大步追赶上美国的步伐,以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核力量上追上了美国,并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全球争夺中转为了攻势。


龙武骁卫


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美苏两国的大战。在最危险的时候,苏联却退缩了,首先认怂。

尽管苏联的退让避免了一场大战,但也让很多人觉得苏联有点不争气:和美国打打看啊!谁输谁赢试了才知道!是啊,美苏两国不是势均力敌吗?苏联为什么要“后退”呢?

我们知道,自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开始,世界被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一个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究竟是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这在半个世纪里面,一直是让人关注的问题。为此,美苏冷战了半个世纪。冷战简单的说就是:“我处处针对你,你也处处针对我,我们之间相互遏制,恶性竞争,但不直接面对面的干起来,不发生直接冲突”。在半个多世纪里,唯一一次两个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差一点直接正面开战的事件,就是这场古巴导弹危机。

我们先来欣赏下这张图:

这张图生动的展现出古巴导弹危机时两国的较量。图的左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人在谈判桌上掰手腕,象征着两个人在对抗之中,双方都准备按下核按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两个人看起来好像实力差不多,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明显力不从心,和肯尼迪相比处于弱势。一边是轻微的流汗,一边仿佛像是虚脱了一样留了大量的汗。这张图告诉我们: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苏联方面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它不得不认怂。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经济方面苏联跟美国不是一个级别的。

二战的时候,苏联处于作战地区,经济、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卫国战争虽然苏联胜利了,但苏联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是二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反观美国,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战争,整个的国土完好,并且他出口了很多军火,经济没有损失反而增长。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两国的经济不是在一个层次上面的,我们常常说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同时,经济体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战争开始后战争的持续时间长短,毕竟没有军费哪来的枪炮。

而且在当时,除了美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之外,还有工业、钢业等等很多的数据的总值都是比苏联要高上很多倍的。在经济上,苏联比不上美国。

军事上,苏联和美国还尚有距离。

经济上比不过,军事上也是如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国迅速出兵,用航母封锁了古巴,苏联大怒,但想不到好办法来应对。核武器方面,苏联核弹头比美国少,但既然是核武器,大家都不敢轻易使用,因为用下去可能大家要同归于尽。美苏两国的核武器加起来足够摧毁地球好几遍,同归于尽的做法显然双方都会是失败者,对谁都没有好处。

撇开核武器,常规武器方面,在大洋上,谁才是真正的主角?是航母和重型巡洋舰。这些东西都是美国的骄傲,而苏联当时根本没有可以远洋作战的航母,它并没有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苏联所擅长的是核潜艇,并不是核潜艇不好用,而是远洋作战、大规模作战所需要的是航空母舰,而这恰恰是当时的苏联所缺少的。

因此,在经济、军事都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钢铁洪流”苏联不得不屈服。只能先退一步,危机才能就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