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對上清軍屢戰屢勝,為何卻被拿短矛的祖魯人重挫?

高朝波


清軍,是封建社會晚期的軍隊。祖魯人,是奴隸社會的部族戰士。為何英軍面對清軍屢戰屢勝,卻反而被看似更落後的布爾人打敗呢?

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明確。整體來看,清朝和祖魯人都是敗給英軍。從最終結果來看,清朝經歷數十年入侵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而祖魯人則在幾年之間就亡國了,所以清朝實際上是比祖魯人抗揍的。題主這個“重挫”,主要應該指伊桑德盧瓦納之戰。此戰兩萬祖魯人進攻數千英軍,斬殺其千餘人,確實是我大清未曾有過的輝煌戰績。但是,基本上也就這一戰了。

祖魯人之所以給英軍重挫,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祖魯人的高層對於戰爭的認識和準備遠遠比清朝充分。

祖魯人雖然是比較落後的部族聯盟,但是這個國家建立之後立刻遭遇了和西方殖民者的血戰。早在英祖戰爭之前40年,祖魯人就和北上的布爾人進行了血戰。尤其在血河之戰中,數千祖魯人遭到數百布爾人車陣和火槍的屠殺。對祖魯人來說,這是血買的教訓。祖魯的首領們對於白種人的火力強大是有清醒認識的。

在英祖戰爭爆發前幾年,祖魯人首領開芝瓦約專門用大量錢財購買了不少歐洲的步槍,同時針對性建立了數萬精銳部隊。當然,絕大部分士兵還是使用傳統的冷兵器,但至少他們對於步槍的戰法是很熟悉的。

相反,清軍在對英軍的三次戰爭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完全被打蒙了,第二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企圖直接用騎兵人海戰役攻擊敵方的火海,第三次八國聯軍入侵雖然清軍自己也有了近代化裝備,但敵方整體實力太強,故而沒有獲得這樣的戰果。

其次,祖魯人的鬥志比清軍基層士兵高。

整個清末,清軍的士氣一直存在問題。帝國早已沒落,士兵只是為了軍餉而戰,將領上下離心。相反,祖魯人在遭遇白種人之前,剛剛經歷了一場南部非洲歷史上最慘烈的黑人列國征戰,是血泊中建立起來的國家,可以類比清朝初年的八旗鐵騎。基層士兵的勇猛和鬥志完全不是清軍可以相比的。基層士兵有勇氣,不怕死,意味著一些更加靈活激進的戰術可以被應用。

其三,祖魯人的戰術策略比清軍高,而英軍開始則輕敵了。

這裡單純說的是伊桑德盧瓦納之戰。這一戰的背景是英軍一萬多人(其中六成為土著附庸軍)分四路入侵祖魯地區,祖魯王開芝瓦約首先讓開大路,避敵主力,使得英軍疲於奔命,求戰不得。隨後,秘密調集兩萬精兵埋伏在伊桑德盧瓦納山區,待一路英軍數千人到達時候,趁夜色發動突襲,充分發揮祖魯軍的近戰肉搏優勢,而使英軍的軍陣、炮火等都無從發揮,這才取得了大捷。

祖魯軍以二萬人在近距離突襲英軍數千,兵力優勢達到4-5倍,這種有利的兵力和態勢對比,是滿清一輩子都沒能對英軍獲得的——鴉片戰爭中大部分戰鬥雙方兵力相當;英軍往往是嚴陣以待,更能充分發揮艦炮優勢;二鴉中滿清騎兵正面突襲英法聯軍槍炮齊備的陣勢;八國聯軍入侵中清軍調集的新軍也與聯軍兵力基本一個檔次。

可以看出,這戰除了祖魯自身的戰術對頭,也和英軍的輕敵分不開。英軍挑戰大清時,雖然隨著歷史進展越來越意識到大清的虛弱,但整體而言,還是將清朝作為一個對等的敵手看待的,每一步都非常謹慎。而英祖戰爭初期的英軍很明顯沒把祖魯人放在眼裡,帶著“剿匪”的心態分兵合擊,所以吃虧。

事實上,當英軍同樣重視祖魯人,祖魯人無從發揮戰術奇謀時,結果和大清沒什麼兩樣。

伊桑德盧瓦納戰役使得英軍正視祖魯,增兵到二萬,其中英國本土士兵比例大增。7月4日,英軍主力逼近祖魯人核心地區,兩軍展開決戰。此戰英軍兵力5000(包括1000土著人),擁有12門火炮,祖魯兵力為2萬。祖魯軍奮不顧身向著英軍方陣突進,然而這次由於英軍沒有犯錯誤,於是重複上演了血河之戰。在英軍密集的火力下,祖魯戰士不斷倒下,最終死傷數千人,全線潰散。不久,祖魯王國被英國征服。

而這,和清朝的八里橋之戰也沒什麼區別了。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19世紀70年代的祖魯人並不是短矛土著軍了。1870年代時,祖魯軍隊已經擁有大量槍支了,其中不乏馬提尼亨利.步槍,這也是歐洲軍事技術擴散導致了土著軍事力量的升級。

在整個祖魯戰爭,英國其實就輸了這麼一次,在這次意外中英軍損失了1500人,其餘時候到祖魯滅國,英軍也才傷亡了200多人。

1879年1月22日的伊散德爾瓦納之戰,英國方面約1600人參戰,另外還有2500名親英國的非洲土著,而祖魯人是2萬人。當時的祖魯軍隊有15000支滑膛槍和來福槍,祖魯人在戰鬥當中投入了大量槍械。

但是,祖魯人的運氣也就這麼一次,到了坎布拉戰役,25000名祖魯士兵襲擊了2千英軍,結果祖魯人戰死2000人,英軍只傷亡29人。在金津德臘弗,英軍只死亡2人,負傷52人,就導致1200名祖魯人陣亡。

在清朝,其實也有一些勝利,儘管數量很少。比如在第2次鴉片戰爭大沽口戰鬥,英法聯軍出乎意料遭到清軍炮火交叉射擊,結果傷亡450多人,還沉沒了4艘軍艦。在第1次鴉片戰爭,英軍7000人進攻只有1500八旗軍的鎮江,英軍也出乎意料的損失185人。

在英國軍官寶復禮的回憶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回憶錄第52頁寫著,在清軍剛剛開始圍攻天津租界的時候,聯軍也被嚇了一跳,攻擊之犀利,導致聯軍,包括利思科姆上校在內的775名聯軍陣亡,還不包括負傷的人,如果包括負傷人員,人數則更多。


深度軍事


聽說,是聽說啊,英國人團滅的最主要原因是這樣的:面對蜂擁而上的祖魯人,英國人最開始是毫不畏懼的。按照經典的19世紀歐洲步兵戰鬥隊形從容射擊,不過很快就不從容了,因為敵人太多,隨身攜帶的子彈打光了。軍官們倒是很淡定,因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皇軍,哦不對,是皇家陸軍的將軍們早就從國內運來了大批子彈,飄洋過海時為了防止意外,這些救命的小顆粒被密封在堅固的容器裡,外面還很貼心的用鐵絲纏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可憐的小夥子們想盡了辦法,卻無法打開它,得了,拼刺刀吧,俺們皇軍,又錯了不好意思,俺們皇家陸軍拼刺刀的功夫也不是浪得虛名!等等,刺刀去哪兒了??剛才撬子彈箱的時候都掰斷了,於是,徹底崩潰了……後來趕到的援軍只看到遍地的屍體,還有數不清的,嶄新的,密封完好的子彈……箱。


北風999


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英軍在兩次戰爭中所採取的策略不同。

第二,道光時期的清軍和祖魯王國的士兵相比缺乏勇氣、戰鬥意志和近戰訓練。

在鴉片戰爭中,英國人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清政府就範,然後給予英國最惠國貿易特權。這一戰是為了貿易特權而戰,因此英軍並沒有深入內地,大部分戰役都是圍繞在沿海重鎮,而且是以戰艦的艦炮為主要火力掩護。

在陸戰中,英軍和清軍仍然是在近海區域,因為當時海路的行軍速度比陸軍快得多,因此當英軍從廈門趕到定海時,清軍還在疲於奔命。也是這種原因,導致局部的陸戰戰場上清軍的參戰人數都是要少於英軍的。

而英軍征服祖魯就不一樣了。此時英軍的目的是徹底佔領南非,因此祖魯人的反抗在英軍看來是一種阻礙,就需要全部消滅。所以當英軍對祖魯展開攻勢時,必須要深入內陸和祖魯軍進行大規模的會戰。一旦變成征服戰,那麼英軍面對的就是全部祖魯部落的兵力,而不像清軍只是各地陸續的小規模調度軍隊和當地駐軍。

而另一個方面就是清軍的單兵素質和祖魯軍的一個差距。

從乾隆中後期開始,清軍從八旗到綠營因為火槍的大量裝備已經對刀槍弓箭等冷兵器的操作非常陌生。八旗士兵在上戰場時甚至能使用20磅的練習弓來作戰,那個殺傷力和攻擊距離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火槍的過度依賴,使得大部分的內地八旗軍和綠營軍喪失了近戰能力,這在當時的英國戰報中也有所描述,說當兩軍火槍對射時,清軍尚可以在戰壕中英勇的對戰。一旦英軍發動衝鋒,清軍便開始潰逃,根本不敢和英軍交戰。

而祖魯方面就大大不同了。祖魯部落無一不是戰鬥部落,對於戰鬥的推崇使得祖魯戰士的單兵作戰能力非常強勁,因此在短期只要運用合理,可以在和英軍的白刃戰中佔據一定優勢。不過這種優勢只有在奇襲的環境下才能被髮揮出來。因為當時的英軍已經有了先進的後裝槍、後裝炮和加特林機槍,而且此時的火器已經對冷兵器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想單憑冷兵器戰勝熱兵器,已經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雖然祖魯軍一度突襲了英軍但最終損失慘重的還是落後的一方。


火器工坊


這個奇蹟是首先祖魯方僅靠長矛盾牌和血肉之軀奇襲了現代化部隊的英軍取得了首勝(這在後來非洲土著對抗歐洲列強入侵時作為勵志的戰役),而後作為非正義方的英軍最終還是憑藉當時最先進的槍支武器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這就是發生在1879年3月29日,在祖魯戰爭中,2000多人的英國軍隊在坎布拉戰役中擊退25000多人的祖魯軍隊。

戰役當天,約1500英軍主力部隊在伊散德爾瓦納 (Isandlwana)遭祖魯人突襲,約3000祖魯戰士無聲無息地埋伏在附近的一條水溝中,突然襲擊,2萬祖魯大部隊隨後衝入戰場,祖魯武士以傷亡3000餘人的代價,打死1300名英軍,繳獲步槍1000多枝、子彈50萬發。(從中可以看出祖魯戰士的冷兵器戰力是非常強大的)

而隨後便發生了英國方面的奇蹟戰役《羅克渡口戰役》:在英軍主力部隊1500人被全殲之後,駐守羅克渡口的100多英軍散兵遊勇,在工兵中尉查德和布隆海德中尉帶領下, 在經過10小時的慘烈戰鬥,擊退 4000人 祖魯軍隊的進攻,自身11死亡,15人受傷,英軍11名獲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戰爭最後還是以祖魯失敗而告終,1879年爆發於非洲大陸南端的這場祖魯戰爭是發生在蒸汽時代的一次重要的戰爭,它是一場非正義的、由英國殖民者挑起的旨在掠奪非洲人民的土地、人口以及礦產的不折不扣的侵略戰爭,它對非洲人民,特別是對祖魯民族造成深重的民族災難。

落後便要捱打這是永恆的真理...


產品包裝工程


滿清入關的時候可以說“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經過短短兩百年貪樂享受,滿清八旗已經退化成一群精於提籠架鳥、聽聽小曲逛逛街的享樂階層,可能他們幾年時間下來都不見得能摸幾次刀槍,甚至這些八旗軍可能連戰場都沒上過。拋開武器和戰術的代差,這個時候的八旗子弟們可能連上戰場的勇氣都沒有,所以滿清能打贏英軍那就是真的見鬼了。

這個時候我企圖為滿清的失敗找一個藉口,我在想是不是冷兵器部隊面對熱兵器部隊真的是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呢?(可是接下來我要說的內容,滿清的失敗真的找不到一點藉口)

答案其實不然,公元1879年,英國在南非和祖魯人打了一戰,拿著短矛的祖魯人就給英軍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1300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軍,被拿著短矛的祖魯人給全殲了!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裝備如此精良的英軍被一群拿著短矛盾牌的祖魯人給全殲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做分析。

  • 1)首先是英軍採取分兵的方式的錯誤,整體的兵力國語分散,並且英軍在分兵後還把5000人的部隊再進行了一次分兵將半數以前的分出去追擊敵軍,僅僅留下一千多人守衛營地。

  • 2)在營地僅僅剩下一千多人的守衛的前提下,還不組建一個有效的防禦網,門戶大開。

  • 3)祖魯人趁虛而入,兩萬的祖魯人悄悄包圍營地的一千多英軍守衛,雖然在裝備上英軍佔了優勢,但是祖魯人佔據了絕對的人數優勢,並且近身肉搏來說已經習慣熱兵器的英軍肯定不是對手。

以三點就是就是英軍為何在與滿清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卻被拿短矛的祖魯人重挫的原因。

雖然祖魯人的輝煌只有這麼一次,在之後的戰爭中英軍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戰鬥力祖魯人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是當時的祖魯人是完完全全的冷兵器部隊,使用的是武器就是矛和盾,為什麼在那麼大的武器差距下,最終卻能重挫英軍。而更早之前的滿清八旗好歹也有鳥槍、大炮等等的熱兵器,卻又為什麼被英軍一打就崩,這值得我們反思。


像素說


這是戰術運用問題。

八旗軍善騎,短兵相接的近戰冷兵器撕殺。而英軍裝備的火器善遠戰,就是說清軍當年還沒來及殺到英軍面前施展自己的特長呢,就讓英軍的火器殲滅了,這也是武器的代差問題。

而英軍與祖魯人作戰時主要是因為輕敵,不停的分兵,造成空檔,給祖魯人以機會。祖魯人集中了優勢兵力施展出自己近戰特點優勢,使英軍作戰特長還未發揮出來呢,就已讓打敗。雖然英軍後來反應過來,重新集中了兵力最終打敗了祖魯人,但先期祖魯人給其造成的重創已經無法挽回。

現在再說清軍的八旗軍國家軍隊,戰術呆板,只知道兩軍對陣,以騎射衝殺打敗對方的敵人。但隨著歐洲國家軍隊火器的裝備,就已經不會給你冷兵器的騎射軍隊近身的機會了,假如清軍象當年二十九軍大刀隊一樣,展開夜戰近戰襲擊英軍營地,戰局還不一定是什麼結果,但是歷史不能重演。


壹佰高


這個主要是戰爭的目的不同,英夷跟大清打的是貿易戰爭,目的是逼迫清政府開放貿易;

英夷跟祖魯人打的是殖民戰爭,目的是滅亡祖魯部落國家。

目的不一樣,戰爭的深度和烈度自然就有差別。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大清的軍隊對英夷的作戰還是十分英勇的,打起仗來並不怕死,打不過是另一回事!


楊瑞生


英軍打清軍都是海岸作戰,英軍可以集中兵力在漫長的海岸線選擇任何攻擊地點,南京和北京靠海太近,一旦被攻下就是合約投降。

英軍利於短促作戰,不能打持久戰。


太陽王子001


這跟文明有關係,不管多強大的民族也不會做無準備的入侵先從鴉片培漢奸開始一直準備,不是說我們不夠強大而是先輕敵沒有做準備設圈套如能用老祖宗留下策略不用三十六計它都不可能深入更別說燒園明園其實輸在不夠團結漢奸手上,為什麼被西方嘲弄成一盤散沙的豬主要再於自身的墜落,愛我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