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蒲壽庚?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朱元璋既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又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草根君王。眾人皆知他嫉惡如仇、心狠手辣,在他統治期間,任何人隨時都有被滅族的危險。據說有一個氏族是朱元璋極其痛恨的,他曾下令:但凡該姓氏者,不得參加科考,且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這種懲罰未免太狠了點?又到底是哪個姓氏呢?為何會這樣呢?<strong>

這個姓氏乃蒲姓,而此姓者與朱元璋的恩怨得從南宋時期泉州大富豪蒲壽庚說起。此人是阿拉伯後裔,其祖上大約於十世紀左右遷至廣州做生意。很長一段時間,蒲氏家族壟斷了廣州一帶的海上貿易。到了蒲壽庚父親那一輩,由於廣州的貿易不及泉州,其家族益微。於是他們就舉家來到泉州。

南宋時期,海盜猖獗,他被任為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稱福建安撫沿海都置制使),具有治理福建兵事民政與統領海防之權。蒲壽庚為了鞏固其經濟利益,協助朝廷擊退海盜。也正因此他得以擅市舶利三十年,大量積累財富,成為當時泉州一代的富豪。可以說,蒲氏家族實際上為我國古代,尤其是南宋朝廷的海上貿易作有一定貢獻。不過到了南宋危機之時,他們卻置身事外,甚至賣國求榮。<strong>

<strong>

至元十三年即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軍南下,包圍臨安。南宋危在旦夕,僅剩海上殘餘力量。而元軍善陸戰而短海戰,忽必烈聞蒲壽庚久於海事且擁有許多船舶。於是在元軍攻臨安之前,命統帥伯顏派遣不伯、周青招撫蒲壽庚、蒲壽宬兄弟,然而蒲氏拒絕了。三月,臨安淪陷,恭帝投降,南宋名存實亡。好在一些遺臣護恭帝兄長趙昰逃到福建另立朝廷。他們得到蒲壽庚的援助,又繼續在閩、廣沿海地區堅持抗元。“逃亡朝廷”任命蒲壽庚為閩廣招撫使,兼“主市舶”,賦予更大的權力。而顯赫的權力與雄厚的海上實力,使蒲氏成為宋元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與此同時,元朝由浙江入福建,再次招安蒲壽庚。最終蒲壽庚選擇了導元傾宋,不僅對南宋新朝廷閉門不納,還對宋朝遺宗進行大屠殺。這場屠殺十分慘烈,雖說現有的記載中對屠殺的時間與人數不一致,但基本可以確認被屠者至少三千人。而蒲壽庚卻因此得到元朝的重用,可謂風光一世。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蒲姓氏的痛恨乃情有可原。他想以此為鑑,警告後世不得賣國求榮。不過他對蒲姓的這項懲罰到明朝中期就停止了。現在我們再去反觀蒲壽庚當時的抉擇,好像其主觀上是為著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而客觀上也使泉州港得以倖免戰爭創傷。但實際上蒲氏在元朝統治中期,因不斷與元庭爭利,導致整個蒲氏家族和泉州穆斯林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鄧海春


蒲壽庚在傳統上是名聲很臭的人,這和他後世家族的境遇有一定關係。同時也成為後來的統治者為加強忠君愛國教育而需要極力抹黑的人物。當然,其實從現實角度來考慮,蒲壽庚的做法在當時沒有任何不妥。只是因為他的非中原文化出生,所以容易被人針對。

蒲壽庚的家族最早來自阿拉伯半島或者波斯地區,是非常典型的穆斯林商人家族。甚至可能在伊斯蘭教出現以前,他們家族就已經是出海經商的世家了。但有史可查的家譜,則源自今天的越南。這也是當時印度、波斯、阿拉伯和猶太商人都經常有的情況,家族會隨著生意的開展,進行移民。蒲壽庚的先祖,就是在10世紀左右抵達廣州定居的。

在當時,廣州和北面的泉州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兩個港口。從漢朝開始到明朝建立之前,都是西洋商人聚居的地方。廣州雖然在黃巢之亂中損失慘重,卻還是在後來的南漢時代得到了恢復。這也是蒲壽庚家族會定居當地的原因。而且根據當時的制度,他們在沿海的社區可以實施內部自治。有自己的民事或宗教長官管理,和後來清末的租借是類似情況。

這種小團體自治的特殊情況,在後來的宋末時就產生了蒲壽庚與南宋流亡朝廷的矛盾。由於南宋小朝廷需要大量的船舶,方便自己一路南逃,自然盯上了當時已經在泉州落腳的市舶司大佬蒲壽庚。按照東亞帝國的統治理念,皇帝徵用民間人士的船舶,是可以直接下指令執行的。


但對於西域來的眾多商人而言,他們在自己本國和團體內部根本不存在這種單方面的索取習慣。無論是歐洲還是西亞等地的統治者,都會需要徵得自治團體的同意,給予補償才能徵用船隻。如果對方不願意,則根本不可能採取激進的強制手段。

這種矛盾因為文化問題而顯得特別尖銳。實際上在當時,有很多南宋的官員和地方豪強,都先後投靠了南下的元朝軍隊。蒲壽庚根基形式判斷,也知道南宋沒有繼續下去的希望,也準備投靠元朝。對於他可以控制的泉州,也因此向南宋朝廷關上了大門。南宋的流亡軍隊,因此數次嘗試進攻泉州。張世傑甚至準備對蒲壽庚進行抄家,並強行控制港口的船隻。結果,蒲壽庚的城市衛隊,甚至比宋軍都更有戰鬥力。

因此,在後來元軍抵達後,泉州就毫無懸念的向蒙古人投降。泉州當地的穆斯林商人勢力,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地方權益。在重視封建制度超過帝國體系的元朝,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生。一直到元末,雙方才發生嚴重衝突,造成了元軍血洗泉州的事情。


明朝建立後,擊敗了控制泉州的地方派領袖陳友定,並隨機對泉州的蒲壽庚家族進行了清洗。朱元璋甚至將家族倖存者全部發配充軍或做妓女,並在之後制定了嚴格的同化政策,意圖消滅各的非漢人口。蒲壽庚的名聲,也因此被定性為極度反面形象。但放在當時的大環境來看,他的做法有何不妥之處?一切都是後人的宣傳需要罷了。


米南德王問道


一個喪心病狂的叛國者,敗類。

蒲壽庚是阿拉伯後裔,祖先來自占城國(今越南南部),他的父親蒲開宗是南宋泉州大海商。蒲壽庚子承父業,一面經商,一面做官,在南宋泉州市舶司任職達30年,實際掌控了泉州的海上貿易。

蒲壽庚在做官時,營私舞弊,通過縱容“漏舶”(走私)的方式大獲其利,積累了富可敵國的鉅額財富。到南宋末年,蒲壽庚已經成為泉州的實際控制者,僅家僕就有數千人。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南宋朝廷決定預做準備,以福建為基地繼續抗元。此時作為福建地方最大實力派,蒲壽庚的態度對南宋的生死存亡至關重要。宋朝廷下詔封蒲壽庚為“福建廣東招撫使,總海舶”,希望蒲壽庚能用其手中掌握的軍隊和海上力量,幫助宋朝抗元。

但是宋廷想不到的是,此時蒲壽庚早已有了異心。據《元史》記載,早在元軍攻陷臨安之後的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首領伯顏就“遣本布周青招泉州蒲壽庚、蒲壽晟兄弟”。而蒲壽庚果然暗中接受了元朝的招降,並派出軍隊,在瑞安(溫州)之戰中與元軍聯手擊敗宋軍,宋朝觀察使李世達等戰死,福州門戶洞開。

此時宋廷仍不知道蒲壽庚已經叛變,在元軍逼近時從福州下海,逃往泉州,試圖依附於蒲壽庚。登陸之後,得知蒲壽庚作亂,宋朝廷未敢進入泉州城,在港口駐紮,派出使者希望勸說蒲壽庚反正,但蒲壽庚仍然拒絕宋廷入城。宋軍大將張世傑大怒,下令開走泉州市舶司的海船南下廣東。此時泉州城中市民才知道蒲壽庚已經叛變。

南宋在泉州設有“南外宗正司”,是一處南宋宗室的聚集之地。得知蒲壽庚叛變,城中宗室、士大夫便籌劃迎接宋軍,蒲壽庚隨即發動了泉州大屠殺,把城中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和忠於宋朝的官兵等數萬人全部殘忍虐殺,並趁機將他們的土地房屋和海船據為己有。

蒲壽庚還派出軍隊追擊宋朝廷,在廣東潮州追上,宋軍迎戰,被蒲壽庚叛軍擊敗。不久,張世傑聯絡福建境內的畲族義軍反攻泉州,再次被蒲壽庚擊敗。1278年,崖山海戰,蒲壽庚幫助元朝徹底滅亡了南宋。元朝為了酬謝蒲壽庚的“功勞”,便封他為元朝泉州行省平章,此後整個元代,蒲氏家族的成員都擔任高官,實際控制著泉州。

蒲氏家族作為外國人居留南宋,得以在南宋世代為官,待遇不可謂不優厚。南宋在臨危之際,授予蒲壽庚要職,可以說對他寄予厚望。而蒲壽庚不僅僅是叛變,而且先是派軍隊在浙江幫助元軍,繼而又派兵去廣東追殺宋朝廷,並且把泉州城內的宋朝宗室,忠於南宋的文人士大夫,愛國官兵和百姓全部屠殺,可謂喪心病狂。南宋末年國勢糜爛,變節投降蒙元的將領官吏也不少,但是多為被圍困迫於無奈、或者是為奸臣排擠。像蒲壽庚這樣元軍尚遠就主動叛變,而且行為如此窮兇極惡,極其罕見。

割據泉州百年的蒲氏家族最終在元末覆滅。元末天下大亂,在泉州的西域人(中東人)趁機作亂,建立“亦思巴奚”叛軍,燒殺搶掠,在福建橫行達十年之久。1366年,福建地方民兵陳友定部攻入泉州,為南宋末年被蒲壽庚屠殺者復仇。叛軍首領,蒲壽庚兒子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被殺,泉州的西域人勢力被徹底消滅。史書記載了蒲氏家族被挖棺戮屍的最終結局:“是役也,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閉門行誅三日。”“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

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對蒲壽庚的作為極度厭惡,下令將蒲氏打入賤籍,永久禁止蒲姓讀書入仕,男世代為奴,女世代為娼。


談史說事


人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長大後的思維方式,不僅普通人會這樣,皇帝也是如此。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遭了不少罪,後來創業的時候,也非常不容易。所以在成皇帝之後,他就特別痛恨兩種人,一種是那種貪官汙吏,榨取老百姓的錢財去填自己的錢袋子;另外一種就是叛徒。白手起家的朱元璋,非常痛恨叛徒們的行徑,他在對待叛徒的時候一點也不手軟。

今天我們要講這個人,他雖然沒有背叛朱元璋,但是卻背叛了兩代國主。等到朱元璋登基後,直接下令,此人發配邊疆,世世代代為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來說說此人,他的名字叫做蒲壽庚。當時中國經濟中心南移,蒲家人正好搬到了非常繁華的泉州,就開始做起了生意。這家人還挺有經商頭腦的,沒過多久,生意就做的非常大,影響也越來越大。後來南宋政府直接讓他家管起了海上貿易來。

你說這商人影響力這麼大,中央政府不僅沒有打壓他們的氣焰,反而還讓他們專管海上貿易,應該算是恩德了吧。可是後來南宋陷入戰亂,宋端宗因為敵不過蒙古人,帶著手下的人到了泉州避難的時候,蒲壽庚卻下令手下的人緊緊關閉泉州的城門,不讓宋端宗等人入城。後來,蒲壽庚直接向蒙古人投了降,他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甚至還派人將泉州城外幾萬前來避難的南宋皇室子孫以及流民全部打殺了。宋端宗在逃亡的過程中也因病去世。

蒙古人掌握大權之後,也比較看重蒲壽庚,繼續支持他做生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蒲壽庚就對蒙古人非常的忠心。等到元朝面臨危機的時候,蒲壽庚就準備再次放棄元朝,開始支持下一個有可能登基的潛力股。但是他們因為行動太早了,被蒙古人察覺了,所以被蒙古人狠狠整治了一番,差點崩盤。

這樣的行為,別說朱元璋,就連小編都非常的痛恨。一次兩次的背國棄主,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來肯定不會繼續留著他們。經過上次蒙古軍的打壓,其實蒲家已經受了重創,但是朱元璋依然沒有放過他們,將其家族的男丁全部送到軍隊裡面,女人們要麼成為娼妓,要麼成為奴隸,而且還下令蒲氏的子孫,生生世世都不能入仕做官。哎,都是蒲家的祖宗們造下的孽呀!


老農民嘮三農


我對他沒什麼惡感,在我看來,他是和王保保、吳三桂、鄭成功、李定國一樣的人,都是為了自家利益而選邊站的人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知道,但凡是亂世,只要是擁有一定的勢力的軍閥或者地方大族,都要為維護自家的利益而考慮選擇效忠於誰。比如說吳三桂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選擇了投降清朝;鄭成功、李定國不會容忍做清朝治下的大地主而選擇了同清廷對抗的道路,畢竟忠誠都是和利益劃等號。

對於蒲壽庚來說,他因為海外貿易而發家致富,併成了泉州的大族,他沒必要為一個快要完蛋了的南宋小朝廷效忠,他必然會為了自家利益而選擇投降元朝。因為只有保證泉州沒有經歷戰火,才能保證他的海外貿易獲利,從而使他的利益最大化。說白了,就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雖然名聲上不好聽,但是和利益相比,名聲值幾個錢。我覺得任何一個人放在他那個位置,都得好好盤算一下利害關係。

再一點,人們往往詬病他宰了在泉州的的“南外宗子”。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做這是蒲壽庚向元朝納投名狀,畢竟投降要有誠意,而這3000多南外宗子,就是最好的投名狀。畢竟對於忽必烈、伯顏來說,留著他們可能是定時炸彈,宰了他們又有損於仁德,名聲不好,而蒲壽庚把這個髒活幹了,就等於替元朝除掉了一顆定時炸彈,何樂而不為。但是,蒲壽庚完全沒必要背這口鍋,他完全可以把這些人軟禁起來交給元朝,讓忽必烈去頭疼,而什麼原因促使他採取極端的做法?

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過泉州,宋宗室欲應之,守郡者蒲壽庚閉門不納”。這段話的意思是,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帶著兩個小孩子抵達泉州,泉州的南外宗子打算接應他們,但蒲壽庚卻閉城門不接納,致使這一干人無奈逃往廣東;《宋史》當中稍稍透露了一點內幕——張世傑強徵蒲壽庚的商船,“掠其舟並沒其貲”。這對於海外貿易起家的蒲壽庚來說,是對他的利益巨大的損害,而他對南宋的那點忠誠,也就隨著利益受損而徹底談不上了。既如此,為了報復南宋小朝廷,他宰了這群南外宗子是必然的。

至於蒲壽庚殺了多少人,歷來眾說紛紜,偽書心史說他殺了數萬人,《永春雲臺趙氏族譜》認為他殺了5000人,《宋史》僅僅說他殺了宗室、士大夫以及淮兵,未明言他宰了多少人。當然,鑑於文人誇大事實的手法,以上數字也受到了質疑,畢竟南外宗子才3000多人,何來五千、數萬?日本學者則認為,蒲壽庚殺的南外宗子,應該是“男子能執武器者”。

當然,客觀評價一下,蒲壽庚投降元朝使得泉州避免了戰火的蹂躪,依然得以維持其繁榮,併為元朝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打下基礎,同時也保障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而且,蒲壽庚還促成了忽必烈對海神媽祖(北方叫天后或者天妃)的加封,也算是維護了靠海吃飯的沿海居民的精神信仰。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南宋孤忠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本來南宋大臣們想的挺好,可以找蒲壽庚繼續合作,但是蒲壽庚已經通敵,端宗等人無法進入城內,只好待在東海法石寺。
張世傑向蒲壽庚借船被拒,於是抄了蒲壽庚財產,蒲壽庚做的更過分,他竟然“盡殺南宋海外宗室”,並且追殺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二位皇帝進一步南逃。1277年,張世傑復返圍城,儘管得到當地百姓和士族武裝的支持,但元兵增援,宋軍腹背受敵,圍城未果撤回。
景炎元年(1276年),元丞相伯顏率軍南下,暗中遣人招安,12月蒲壽庚與元朝勢力結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終元代一朝,蒲壽庚家族掌控海上貿易,獨霸市舶。
在一般的故事裡,壞人都有不好的結果,蒲壽庚家族也一樣,雖然在元朝的時候獨霸一方,但是元朝也就是100多年,很快明朝就建立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支持蒙古的蒲氏深惡痛絕,下令將蒲氏族人充軍流放,為娼為奴,不得登仕籍。至此,蒲壽庚也應了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