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為什麼要和大清為敵?

zh周晶


準噶爾要統一蒙古,重現祖先的榮光。大清要實現“滿蒙一家”,讓蒙古成為大清的西北藩屏,雙方就是你死我亡的關係。

準噶爾是衛拉特蒙古一部。衛拉特是蒙古太師建立的國家,準噶爾部又是太師駐地,地位不一般。

衛拉特在清朝時叫"厄魯特”,明朝時叫“瓦剌”,歷史再往前翻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征服的“林中百姓”。他們部族的首領與黃金家族是姻親關係,理論上是不能稱汗的。

元朝滅亡後,蒙古陷入無盡的內訌之中,瓦剌此時趁機崛起。在《明史》中“土木堡之變”的瓦剌首領也先在政治上有了“繼承元朝皇帝遺產”的念頭。

權利的念頭在心裡只要萌發出一點小芽,只會越長越大,很難被扼殺。從也先開始,準噶爾部首領始終在保持著重建元帝國的政治意圖和計劃。

準噶爾部在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和哥哥僧格的帶領下,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這為噶爾丹重建蒙古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內訌讓蒙古各部族要麼被外族逐個擊破,要麼被陷入極度的貧困之中。噶爾丹帶領準噶爾部統一衛拉特各部和西域後,蒙古人原先“有一馬者即稱富饒”,但在噶爾丹時期,他卻能“令其屬下兵丁毀實者各備馬十匹、駝三隻、羊十隻,窘乏者馬五匹、駝一隻、羊五隻”。

到了噶爾丹的孫子時期,準噶爾汗國已經發展到“控弦百萬,牛羊滿山”的富裕程度。準噶爾的老巢伊犁,當時也被描繪成“人民殷庶、物產饒裕,西睡一大都會也”。這就是統一的好處,如果單從蒙古民族的角度評價噶爾丹,他就是民族英雄式的人物。

準噶爾為什麼要跟清朝為敵,一是東蒙古還在滿族皇帝的控制之下,二是中原物產豐富。準噶爾臨近的俄國西伯利亞和中亞富裕程度根本無法與中原相比。準噶爾部的生活必須絲綢、茶葉、大黃,還有喇嘛教的宗教用品都要從中原獲得。


史料不輯


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兩個崛起的政權為了入主中原,始終還是要幹一下子的,不打怎麼知道誰厲害!

按照我們教科書上的說法,準噶爾政權是叛亂,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在清朝政權崛起的過程中收服了蒙古各部落,其中也包括衛拉特各部,衛拉特盟主於1935年遣使歸順當時的後金,到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確立了清朝和衛拉特蒙古之間的關係。

衛拉特部往上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蒙古瓦刺,在被韃坦部攻擊後不斷西遷,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除了準噶爾部,還有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也被稱為漠西蒙古。

1676年準噶爾部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打敗了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然後將這個鬆散的聯盟改變為較為集權的體制,也就是準噶爾汗國,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汗國不斷髮展擴大,成為清朝在西方直接的威脅。

在準噶爾汗國崛起的過程中,實際也是大清崛起的時候,清兵在多爾袞的帶領下進入關內,並且擊敗南明政權,建立起一個新興的中原王朝。

準噶爾汗國已經具備一般政權的性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並非平叛,而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清朝想要獲得準噶爾的土地,而葛爾丹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清朝。

1690年葛爾丹向已經歸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進攻,喀爾喀部無法抵擋,於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親自組織大軍討伐葛爾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正式爆發。

實際上平定準噶爾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康熙兩次率大軍親征,雖然葛爾丹戰敗自殺,但卻並沒有完全打敗準噶爾政權,在雍正時期,雙方又發生大戰,其中清軍在西北還被打敗,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對準噶爾汗國的最後打擊,1757年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所以,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政權和政權之間難免要發生衝突,尤其是噶爾丹和康熙又都是同時代比較有抱負的領導人,不嗑一下子誰知道誰才是真命天子!


史論縱橫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準噶爾汗王劇照)

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

1646年,四部首領具表順治,臣服大清,順治賜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為盟主,統領各部,從而確立了大清對漠西蒙古的主權。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征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於是,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準噶爾部了。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為何清朝一定要置準噶爾汗國於死地?

因為它涉及到大清政權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權和國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確定了主權關係,準噶爾也在呈表中籤字畫押。現在公然攻打早已歸順的漠北蒙古,這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且,在準噶爾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時刻準備撲上來,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豈容你如此踐踏他的尊嚴;豈容你勾結外族,肆意分裂國家。

於是,大清和準噶爾開始了長達近百年的生死較量。這場較量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勝準噶爾。

第一戰,烏蘭布通之戰。(前文已述)

(康熙御駕親征劇照)

第二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34年,康熙親率20萬大軍,在昭莫多再戰準噶爾汗王噶爾丹,成功收復漠北蒙古喀爾喀地區,逼迫噶爾丹自殺。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新的汗王,懾於大清的強大,派使者入清講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後來,在沙俄的攛掇下,準噶爾又生反叛之心。於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對準噶爾開戰。

第三戰,西藏之戰。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將色楞領領兵2000餘人,從青海入藏,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敵眾,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全軍覆沒。康熙59年,清廷組織反擊,攻下了拉薩,收復西藏。

雍正兩戰準噶爾,一勝一負。

第一戰,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中計被圍,慘敗而歸。

第二戰,光顯寺之戰。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顯寺之戰中扳回一局,擊殺準噶爾部2萬人,重挫其銳氣。

(蒙古騎兵)

乾隆徹底剿滅準噶爾部。

乾隆分別於二十年和二十二年,發動了兩場決定性的戰役,徹底擊敗了準噶爾部。準噶爾最後一個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鏖戰,終於捍衛了主權,維護了西北的安寧,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長城以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大森林中,生活著小準和小清兩家人,小準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哇啦哇啦,小清祖上是紅極一時的阿king,後來兩家雖然沒落了,但子孫都比較爭氣,尤其是小清,住在冰天雪地的大森林,連口大米都吃不上,卻一直努力學習發憤圖強,並趁著南邊小豬家內訌的機會,搶了他們的家產土地,成為當地幫會的老大。

做了老大的小清也沒有忘記小準,畢竟是一起患難的鄰居,而小準也比較識時務,看到小時候的玩伴做了大哥,馬上表示以後聽從老大吩咐,砍人泡妞只要老大一句話。

小清很滿意,小準有些失落!

小準有四個兒子,其中的小葛最強悍,尤其是小葛家的二蛋,在哥哥死後搶奪了家主的位子,然後不停的擴張勢力,把小準家的叔叔伯伯都打的服服帖帖,自己做了家主,不僅如此,二蛋還一路向西,想把西邊的幾家幫會包括小疆,小藏,小青都吞併,然後與小清家分庭抗禮,還對外放出話: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為什麼要聽你的!

小清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尤其是小清家現任家主小玄子,從做了家主那天起就沒有消停過,南邊的小吳小耿小尚,家裡的管家小烏龜,都被他一個個的幹掉,就連八竿子打不著,跑路海外的小鄭都被他抓回來幹掉,現在二蛋要反水,小玄子第一個不答應。

很快,二蛋就被小玄子砍死了,胳膊擰不過大腿,再怎麼說人家地盤最大,小弟最多,產業最大,二蛋再厲害不過是個拿刀砍人的古惑仔,哪裡是大哥的對手。

但二蛋死了,事情還沒有完,二蛋的大侄子小策做了家主後,明裡服從小青,暗裡依然想著自己做老大,尤其是他在接收了叔叔二蛋的地盤後,悄悄的把小疆,小藏,小青都圈了進來,還和北邊的羅剎幫會黃毛勾三搭四,從牌面上看,比二蛋還厲害。而小玄子死後,小正做了家主,小正雖然也是個火爆脾氣,但比起他爹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小策以為機會來了,又開始鬧騰。

小正本想忍一忍,但小策逼人太甚,做老大總的講點面子,於是小正派人收拾小策,但小正不是他爹,小策也不是他叔,他和兒子三蛋一起把小正打了一頓,搞得小正十分鬱悶。但小正家裡事情太多,哥哥弟弟都要分家產,小正沒法把經歷都花在小策一個事上邊,所以兩個幫派簽了個協議,暫時不打了。

不打是暫時了,小正死後,兒子小龍咽不下這口氣,決心為父報仇,而三蛋自從老爹死後,吃喝嫖賭,幫會的事情不管不問,等人家打上門已經晚了,被小龍帶著兄弟一頓亂砍,毫無還手之力,自己掛了不說,從爺爺輩搶來的地盤又都被小龍搶回去了,而且小龍別他爹他爺爺還狠,把小準家徹底掛斷了。

幾輩人的恩怨情仇,到此畫上句號!

三蛋臨死前不甘心的問小龍: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為什麼你一定要殺我?

小龍想了想,告訴三蛋:出來混,只能有一個老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日慕鄉關


準噶爾部是漠西蒙古中最強大的一個部落,該部落有一個強人,他叫噶爾丹。噶爾丹比康熙年長几歲,從小在西藏當和尚,頗受五世達來賞識,被授予呼圖克圖的稱號。但噶爾丹的心從未皈依佛門,而是喜歡舞刀弄棍,並與當時西藏的幾位首領密切交往。噶爾丹身在西藏心在蒙,時不時返回準噶爾參與政治活動。

1653年,準噶爾部的巴圖爾琿臺吉去世前指定僧格為繼承人。僧格與大清關係良好,後來不滿俄國強行徵稅而出兵攻打俄軍。1670年,僧格被人謀害,噶爾丹於次年返回準噶爾,以為僧格報仇的名義打敗對手,奪取了準噶爾部統治權。

噶爾丹奪取權力後,野心也逐漸膨脹,此時的大清,剛剛發生“三藩之亂”,康熙無暇顧及西部。噶爾丹看準時機,做了幾件事:

一、與西藏交好,取得支持;

二、向清廷示好,檯面上表示歸順;

三、與俄國串通一氣;

四、擴大勢力範圍。

接著,噶爾丹的目光轉向漠北蒙古。當初康熙派人調節漠北扎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的關係時,噶爾丹就找扎薩克圖汗挑撥離間。

在噶爾丹的鼓動下,扎薩克圖汗違背盟約,與噶爾丹聯手,妄圖消滅土謝圖汗。土謝圖汗得知消息後,惱羞成怒,誘騙扎薩克圖汗與其臺吉,並將其殺害,隨後又殺害了噶爾丹的弟弟多爾齊扎卜。噶爾丹怎麼也沒想到土謝圖汗如此殘酷,決定出兵消滅土謝圖汗。

1688年,噶爾丹率三萬鐵騎突然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當時正忙於同俄國交手,根本不是噶爾丹的對手,帶著家眷向南逃跑,並對康熙發出一封求救信。

康熙接到信後非常生氣,立刻派人譴責噶爾丹,你噶爾丹沒經過我的同意就貿然進攻喀爾喀蒙古,完全沒有將我大清放在眼裡。

噶爾丹攻打喀爾喀蒙古產生非常惡劣的後果:

第一,噶爾丹出兵時,土謝圖汗正在抗擊沙俄,這就好像背後被人刺了一刀,導致腹背受敵。

第二,噶爾丹佔據漠北後,給俄國增加了籌碼,卻削弱了清朝的地位,讓正在尼布楚參與談判的索額圖等人非常被動,不得不做出讓步。

古代遊牧部落剛剛崛起時,往往具有天然的擴張屬性,不管是匈奴、契丹還是成吉思汗都是如此。噶爾丹執政後,在戰略上不停地向東擴張,其主要目標是與清朝爭奪對青海與漠北的控制權,進而實現統一蒙古,重建大蒙古帝國的雄圖偉業。他不想依附任何勢力,想要成為新一代的“成吉思汗”。這一戰略目標的推行,此消彼長,清朝要不戰略收縮,要不禦敵於國門之外,雙方勢必發生激烈衝突。

當噶爾丹的部隊打到烏蘭布通時,離京城僅僅三百多公里了,康熙坐不住了。他很快就認識到噶爾丹野心勃勃,再不剷除,將來必成大患。於是,康熙決定傾盡全力,親征噶爾丹。

秋媚說:天下雖大,但一山難容二虎。噶爾丹是一代梟雄,康熙是千古一帝,兩人同處一個時代又目光遠大,天下在他們眼中很小,小得不難以同時容下彼此。


秋媚讀史


我是海浮人,我來回答。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滿蒙關係非同一般。滿清朝廷能在數年之內統一全國,蒙古諸多部落的投靠頗為重要。因此,改朝建制之後,蒙古諸族頗受重用。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在數十年之後,準噶爾要起兵反抗呢?

第一:噶爾丹的野心

元末以後,蒙古族分裂成諸多部落。往後無數代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都為締造一個如其光榮先輩成吉思汗那樣的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作為畢生追求。而作為一統準噶爾汗國,併為之開疆拓土的一代雄主,噶爾丹也不例外。

第二:準噶爾部與清朝的關係

總體來說,滿清建國之後,蒙古部落大致分為三大勢力。漠北的喀爾喀部,漠南的和碩特部,以及漠西的準噶爾部。

公元1655年(順治十二年),清政府賜盟宗人府,並在喀爾喀設8個札薩克,分左右翼,從而使喀爾喀蒙古與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聯繫更加密切。特別是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在康熙帝親自主持內外蒙古克圖王公大會後,外蒙正式推廣盟旗制度,在喀爾喀蒙古設立35旗;正式承認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格根為外蒙古大喇嘛,確立其宗教地位。清王朝自此對漠北地區的管轄得到加強。

而對於蒙古的阿拉善和碩特部,它是衛拉特蒙古諸部中最早服屬清朝的一支,與清朝聯繫頗深。

只有處於漠西的準噶爾部,於1934年開始,內亂不斷。直到噶爾丹自立為汗後,花費數年時間才得以統一。甚至在1678年,在得到五世達賴喇嘛贈予噶爾丹“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之號後,噶爾丹正式建立起了準噶爾汗國。

而問題正是出自於此,回溯一下大清和準噶爾汗國的關係。公元1646年是順治三年,衛拉特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22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這就是確定了主權關係,在法統上名義上,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已經是清朝的主權版圖。因此,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無疑是對大清的挑釁,完全可以定義為叛亂。

第三:得到俄國的支持

自17世紀以來,沙皇俄國在東侵西伯利亞過程中,分三路侵入我國北部邊陲。而作為大清朝西北邊域的掌控者,準噶爾部一直是反抗沙俄侵略的前沿。可隨著噶爾丹野心的日益膨脹,他不在堅守父兄的立場,全力調整與俄國的關係,以謀求俄國的支持,增強與清廷抗衡的實力。此舉正中俄國下懷,長久以來進攻受挫,而如今面對大清西北門戶有意示好,俄國立馬改變了策略。

第四:清政府內優外患

對內,“三藩”問題日益嚴重。對外,沙俄侵略加劇。清政府正是焦頭爛額,手忙腳亂之時,根本難以顧及遠處西北的噶爾丹,只求其表面上的臣服,並無更多政治上的要求。因此,這段時間內,噶爾丹的“近攻計”得以順利實施,為“東進政策”的付諸行動準備了條件。

浮人結語

準噶爾與滿清,不禁讓我想起了遠處歐洲大地的英法兩國。都是數百年的恩怨糾纏,只不過後者持續至今,而準噶爾汗國卻在1759走向了滅亡。

終歸是一山難容二虎,個人因素與時局條件對於準噶爾的叛亂顯然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尋找什麼,歡迎關注。


海浮人


清朝誓平準噶爾,一出於宗藩體制的需求,二出於邊疆戰略的需求,這兩個原因大致各佔一半。

早在順治三年,衛拉特蒙古歸順清朝,而這個衛拉特蒙古正是準噶爾的前身。康熙十七年,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位大汗,依然是清朝的臣屬。不過噶爾丹勢力越來越強,漸漸就不把清朝放在眼裡了,再兼西域距離清朝腹地畢竟遙遠,於是噶爾丹最終推翻了與清朝的宗藩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講,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是一場平叛戰爭。

康熙年間,清朝忙著平明鄭、滅三藩,而準噶爾則爭霸於西域,幾乎吞併整個蒙古高原。等到清朝內患終於平定時,準噶爾與清朝已經有了一邊非常綿長的邊界,所以對清朝來說,準噶爾不平,西北邊疆是永無寧日的。與此同時,準噶爾的擴張背後還隱隱有著俄國人的身影,當時他們無法在清朝的外東北佔到便宜,於是又將目光轉到了外西北,這當然是清朝統治者所無法容忍的。所以,無論是針對準噶爾,還是更北邊的俄國,清朝都必須西征。

只是,清軍在平定準噶爾後開始了極其殘酷的大屠殺,準噶爾汗國幾乎被滅族,這實在是西域史上罕見的大悲劇。


切割地球


大清王室,為了和諧滿蒙,付出和親公主過百名,這些公主生活在大漠草原,罕有能活過30歲的,就算如此也非詔不能返京,代價很大。曾經有公主受不了草原生活,自己回到了繁華京城,然後遭圈禁……

葛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受黃教冊封,黃教在蒙古諸部落影響力極大,這就導致葛爾丹的準噶爾有統一蒙古資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種樹來,我摘桃,康熙乾隆怎肯為他人做嫁衣!你把蒙古統一了,我們那些和親公主咋辦,白和親了?

滿蒙一家和蒙滿一家,還是有些區別的,準噶爾的崛起,相當於後院起火,這火若燒起來,那就回不了東北老家了。黃教在蒙古,儒家在中原,清廷可以利用儒生可以利用喇嘛,但絕對不允許南明或者準噶爾汗國存在!

賬算的門清,平準噶爾勢在必行!


靈石蘊珠寶



這話說的,就跟為什麼後金(大清)跟明朝為敵一般這個問題一般!讓人有些無語啊!其實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利益衝突啊!

其實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準噶爾部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說是蒙古與清朝爭霸天下的戰爭一般,只不過蒙古崛起的太晚了,沒有在明末清初與清朝爭霸天下,而是在清朝入關以後的康熙年間與清朝爭霸天下。

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

準噶爾部是蒙古的衛拉特四部之一,在廣泛意義上屬於是蒙古諸部之一,強大以後自然也就代表了蒙古。

而準噶爾部崛起以後,又出現了一個叫噶爾丹的野心勃勃之輩,於是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

中國歷史大抵如此,部落時期,也就是小魚吃小魚,到了國家時代,就想著大魚吃更大魚的想法了。於是噶爾丹帶領準噶爾汗國的軍隊開始東擴,也就是向清朝開戰,意圖擴大版圖,乃至統一中國,所以說準噶爾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視為清朝入關以後與蒙古的爭霸天下歷程。

當然歷史是準噶爾失敗了唄,乾隆年間,準噶爾被滅國,這個盛極一時的汗國徹底成為過去式。


宋安之


用一句話老話來說,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

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1、蒙古問題是原則性問題!

蒙古問題,涉及到清朝的底線,是清朝的原則性問題,是清朝實現崛起的關鍵因素。

因為蒙古地域太廣大了。從與東北平原接壤的大興安嶺,到遙遠的西域,再到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動區域,對中原地區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加上蒙古部落戰鬥力強悍,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對女真的崛起以及入關後的統治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鑑於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對開始著手處理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問題。此時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爾部為代表,分佈在長城沿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但也正因為距離中原和女真距離最近,在長期和明朝戰爭的同時,也最先受打努爾哈赤的打擊。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擊,長期的消耗讓漠南蒙古不堪重負,最終不得不向皇太極投降。1635年,林丹汗敗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至此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南蒙古的內附對於明朝而言,增加了防禦寬度,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加,加速了崩潰的步伐。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奪取汗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康熙皇帝先是藉助噶爾丹的壓力,1691年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然後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隨後,噶爾丹自殺。

隨後,退出漠北的準噶爾部開始南下侵佔西藏,康熙旋即於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進軍西藏,將準噶爾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繼位後,清軍攻佔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邊境壓力驟減。

但是此時的西域還在準噶爾手中,歷史一再證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國就永無寧日!所以清朝始終保持著對準噶爾部的壓力,1757年,準噶爾爆發天災,國內大亂,清朝趁機出兵,終於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從此蒙古問題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威脅徹底消除!

2、沙俄問題是潛在性問題!

準噶爾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從16世紀開始,沙俄哥薩克騎兵就越過烏拉爾山,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由於準噶爾的有力阻擋,沙俄不得不繼續向東。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中國邊境開始受到沙俄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對遠在東北的沙俄無暇顧及,但是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康熙積極部署反擊,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終於迫使沙俄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退出黑龍江流域。

退出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並不死心,他們將魔爪伸向貝加爾湖以及西部的準噶爾部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部落傳統的遊牧區,土謝圖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雖然堅定抵抗但最終不敵。在西部受到噶爾丹威脅,南部受到清朝擠壓、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審時度勢選擇加入清朝,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清朝趁機大舉北上,擊敗噶爾丹,而後在雍正年間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確定了北部的中俄邊界。

中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對清朝確定邊界,保衛疆土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後,中俄在中東部的爭奪暫告一段落,西部準噶爾部成為爭奪的焦點。對於清朝而言,準噶爾和沙俄沆瀣一氣,始終是威脅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堅決消滅。對於準噶爾而言,夾在清朝和沙俄之間,在實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最終選擇了投靠沙俄。而對於沙俄而言,除了對土地的貪婪,還在於沙俄一直在努力尋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龍江流域的嘗試失敗後,沙俄轉向從中亞西域南下,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還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誰能掌握準噶爾,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亞爭奪的主動權。

最終清朝等到了準噶爾內亂,在內亂導致大規模傳染病的情況下,乾隆迅速出擊,消滅準噶爾部主力,清朝成為準噶爾爭奪的贏家!

通過一系列條約以及消滅準噶爾,清朝沉重打擊了沙俄南下的企圖,最終確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亞的霸權。

鴉片戰爭前,清朝一直致力於解決疆土問題,作為少數民族,清朝在處理與蒙古各部落關係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正是由於清朝幾代皇帝鞏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華帝國數千年來的不斷開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來!成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清朝:因為準噶爾觸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