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金”到“大清”,皇太極為何要改國號?

平付小超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統一了女真各個部落之後在赫圖阿拉公開建立與明廷分庭抗禮的大金國,並自稱天命大汗,史學家為了把努爾哈赤建立的金國與12世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相區分,因此稱其為後金。自從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定國號為大金之後,金國的國號一直使用了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1636年,後金大汗皇太極在瀋陽正式改元稱帝,並將國號“大金”改為“大清”。一般而言,清王朝的歷代統治者並不輕易對先祖們的決定做出改變,但是皇太極為何在正式稱帝后將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制定的國號進行改變呢?這其實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

首先、"金國”的國號容易引起廣大被統治的漢族人的反感:

“大金”這個國號實際上是一個在歷史上被使用過的國號,金國這個曾經於12世紀稱霸中國的王朝在先後滅亡不可一世的遼國和碩大富饒的北宋之後,曾讓南渡的南宋政權難以招架,尤其是北宋滅亡時金國統治者和將領對於宋朝皇族慘絕人寰的凌辱迫害,讓廣大漢族知識分子和百姓深以為恥,這段回憶也是漢人心中難以抹去的痛。所以中原的漢人對於“金國”這樣的字眼實際上是發自肺腑的仇視的。

皇太極繼位之後,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又逐步蠶食兼併了明朝的遼東大部地區,並且將漠南蒙古征服,被皇太極統治的臣民中已經有了大量的漢族人,因此為了爭取到漢族知識分子的合作以及漢族人的擁護,皇太極將這樣一個刺眼的國號做出改變實際上也是一種統治策略。

其次、皇太極建立的“大清”實際上宣示了自己是各民族共同的皇帝:

努爾哈赤通過逐步統一女真各個部落後而建立了金國,在努爾哈赤征服女真各部以及搶奪明朝遼東地區的時候,實際上努爾哈赤執行了一套錯誤的民族政策,這期間,滿洲人對於遼東地區的廣大漢族進行了毫無道理的殺戮,努爾哈赤旨在平息漢族人的反抗的做法實際上卻激起了廣大漢族人更為強烈的反抗,這也使得女真人剛剛建立起的政權內部矛盾重重。皇太極在繼位之前就已經察覺到了當時“金國”實行的這一政策是存在問題的,因此在皇太極繼位之後,便果斷將這一不利於國家穩定的錯誤的民族政策進行了糾正,並且,皇太極在位時還對漢族知識分子進行籠絡,尤其是對於明朝的失意的知識分子前來投奔“後金”政權的,皇太極通常都是給予禮遇。並且皇太極還嚴禁了女真人濫殺漢人的錯誤做法。在皇太極正確的民族政策的實施下,他所統治的國家已經是一個以女真人為主體,廣大漢族人蒙古人共同擁護的多民族政權了。因此皇太極在此時選擇更改國號,實際上是可以理解額。

第三、從陰陽五行上來講“清”字克“明”,預示大清將取代大明:

從陰陽五行的角度來講,明朝的明字,左邊是個日,日是火,代表有火的意思,而清朝的“清”字左邊是三點水,正好是水克火,所以清朝要滅掉明朝,皇太極才用的清。除此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說法,這個說法不見於清朝官方史料,但是長期以來卻為人們廣為傳說:是清朝在未改國號為大清的時候,但是的國號還是後金,努爾哈赤曾敗給了袁崇煥,袁崇煥是大明將領,而且煥字中含火。而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後,清軍成功入關,建立大清帝國。女真族也改稱滿族,因為滿是三點水,能克火。

通過這些說法我認為以上都是各有各的說辭,其實歷史就是這樣的,它有趣且耐人琢磨,通過了解歷史上的這些事情來洞悉古人的思維模式,其實很多歷史問題也正是因為有了多種說法的原因而變得更加有趣,變得更加有滋有味,更加讓喜愛它們的人慾罷不能,這也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歷史課課代表


中國曆朝歷代政權均有國號,而國號的來歷都有說法。比如明朝的國號出自明教,取自光明之意。而清朝的國號原為“大金”,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建立起了金國,但在皇太極稱汗十年之後,卻將“大金”改成了“大清”。那麼皇太極為何要變更國號,“大清”又有何含義呢?

在存世的清初相關典籍,諸如《清太宗實錄》、《滿洲實錄》和《滿文老檔》等史料中,均尋覓不得清太宗更改國號的原因。因而有人從陰陽五行中做出這樣的解釋,即明朝的“明”字,五行屬火。在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中,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清與金讀音相近,左部偏旁卻是三點水,屬水。如此以來,就順應了五行,清朝取代明朝就是天命所歸了。

另一種觀點認為,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純粹就是為了洗白法統。皇太極攻破錦州時縱兵搶掠,三天之內就殺了十三萬人,因此招致天下百姓的恐懼和仇恨,甚至談金色變。這當然非常不利於皇太極的統治,因而急需撇清與“金”這個概念的關係。

需要指出的是,不論是處於五行天命觀的考慮,還是消除“金”這一歷史概念的不良印象(包括金宋對立和後金與大明的對立),均說明皇太極改元之時的格局眼光與努爾哈赤時期有著本質的不同。公元1636年,皇太極天聰十年正式改國號為“大清”,而此前一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攜大元玉璽歸降,皇太極自此獲得了元朝遺脈的法統。相較於大一統的元朝,一直被努爾哈赤遙奉的金朝,因其不過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而顯得微不足道。

需要指出的是,大清一詞在滿文中讀作daicing,應當源於蒙語daicin,意為「善戰者」。之所以被成為大清,應當是漢人謀士處於前文所述五行天命論的考慮作出的翻譯處理。因而應當是皇太極處於改元需要,定國號為“大清”在前,處於天命觀考慮而選定音譯漢字在後。

總之,自皇太極改元之後,徹底剔除了明朝曾為其宗主的痕跡。從“大金”到“大清”不僅是規避了漢人對“金”的憎恨,同樣也掩蓋了女真諸部曾是明朝藩屬的地位。從此清朝君主成為了從滿洲到蒙古諸部廣袤地域的大可汗,以新的王朝名稱征伐天下。


有魔氣歷史


清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改“大金國”為“大清國”,出於何種考慮?

緣於歷史上女真族,曾在宋朝時建立同名的、滅亡北宋的“大金國”。



中國歷史上北宋時期,東北強悍勇猛的“馬背民族”女真族所建王朝——大金國,曾經把同為“馬背民族”的大遼國擊敗,稱雄北方。

大金鐵蹄,進而南下中原,直擊北宋帝國首都東京汴梁(今開封),擄掠北宋徽宗皇帝趙佶、欽宗皇帝趙桓及皇后妃嬪、皇子皇孫、除趙構外的全部皇族,以及後宮佳麗三千餘人盡數驅趕北歸,徽宗皇帝、欽宗皇帝父子,被金人囚禁於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五國城屈辱的“坐井觀天”。


大金國強悍勇猛,鐵蹄橫掃中原,北宋帝國不堪一擊,議和不成,拱手開門投降,遂使漢族人的北宋帝國滅亡。

北宋徽、欽二帝被金人北擄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大金國滅亡北宋之後,乘勢頻頻越長江南下,將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追得無路可逃,甚至浮舟海上數月。


女真族的大金國,與漢族人的大宋帝國,爭鬥仇殺逾百年,漢族人的大宋國對女真族的大金國有切齒亡國之恨。

明朝末期,東北的女真族在清太祖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領下,再度興起,建國號仍稱大金,史稱後金。

清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意欲取代漢族人的大明帝國,入主中原,為避免歷史上金人辱宋所致的漢族人仇金心理,因而改大金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洲。


滿清趁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把明帝國打得分崩離析、奄奄一息時,勾結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大舉進攻,終於圓了其祖先沒有取代宋朝入主中原夢,奪取大明帝國江山,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主政中國中央政權的大清帝國。


z山海


首先,關於改國號的初衷,我要說的一點是比較靠譜的,那就是【後金】是史學說法,就是為了區分南宋時期的那個【金】,也稱大金。

沿襲古金,認祖歸宗,意為正統,努爾哈赤這麼想,但是皇太極是有自己的抱負的,他不願意沿襲前金的國號,不只是辨識度的問題,他要打出自己的疆土,建立自己的國號,不想搞得好像蒙祖宗餘蔭似的。而且人們一提到金,就想起了岳飛,太拉仇恨。

相對論

明→日→火→祝融→火德

清→氵→水→吉祥、通天(音同)→水德

朱由檢→崇禎→禎→示→神(神事)→重天、重神

皇太極→崇德→德→彳→人(雙人,重人)→重人


有壓制,也有比擬之意,同時也是一種模仿。


古今通史


清即是金,金即是清,是同一個東西。皇太極並沒有改國號,滿文仍然是金,清是給漢人用的。


TonyDeng


滿清之所以有能為統治中國二百多年,主要原因是自身逐步漢化,並且從早期招降漢臣,到漸用漢臣,到清末重用漢臣。

因此而崇尚漢文化。金生水,水生清。明屬火,水克火。

故而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