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面對鉅變,新的一年,組織和個人可以做些什麼準備?2020,新的週期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跨越週期的力量

今年“第一輪4+7”剛剛開始的時候,看到一份採訪稿,接受採訪的各位大佬中只有極少數提到了整合產業鏈控制原料藥。更多的是在談“一致性評價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帶量採購打擊了研發的積極性”。

還有人說,據可靠消息,有政府高官覺得此輪動作對企業發展不利……但同時,網絡上“第二輪帶量採購即將到來”的文章已然出現。

那為什麼各方的判斷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我覺得是“信息流”和“知識體系”造就的結果。

1、信息流和知識體系的疊加效應

“在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不難,獲取有用的信息很難”,這是谷歌搜索pagerank算法制霸全球的底層邏輯。為什麼大家喜歡用谷歌,因為“準”。說明決策的準確性高度依賴於信息流的獲取路徑,質量,以及研究方法。

最初預言第二輪4+7的文章,作者是通過研究第一輪中標目錄的範圍(疾病)和歷年醫保支出金額數據,進而比對國外原料藥價格,並計算“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數來推導“可參與帶量採購的產品池大小”。

另一個信息源自曾參與了醫保局組織討論的專家。他的結論是,第一輪4+7的效果遠超醫保局預期,醫保局受到了鼓舞。

預言開展“第二輪4+7”的人,他們的數據來源不同,並有嚴格的證明過程。

對比還停留在向“高人”打聽,收集官方小道消息,甚至侷限於各種行業會議上聽報告的人,彼此在邏輯思維和方法論上有本質區別。

好的方法論可以降低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具體做法是先發散,再收斂。

“發散”:就是增加信息流的寬度的深度。比如,通過梳理醫院管理類的文獻,能看到既往醫改的內部阻力所在。而政府一直在機構改革掃除阻力,並用這種方式向市場傳遞信息“大動作要來了。”

“收斂”:就是梳理和推演,對假設進行證明。不具備相應的知識體系,必然對信息“無感”。視而不見,過耳不聞。

覆盤2019,行業的改變其實是“漸進”的,但從業者卻有種“一夜入冬”的感受,歸根到底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知識體系導致的。

和大多數國內企業不同,跨國公司的國際化過程中,歷經沉浮,具有成熟的決策機制,以及穩定可靠的信息來源,甚至出重金請諮詢公司做策略。

相比之下,國內企業和個人的決策普遍缺乏前瞻性,在機制上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缺乏專業素養難以展開有效討論,反而只是在各種報告和會議上直接問研究者“你的結論是什麼?你的總結是什麼?”。

用這種裝腔作勢的態度做決策,和賭博無異。


2、戰略和戰術,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兼顧

以前面試時候經常被問“你覺得銷售和市場的區別是什麼?”或者“你怎麼把市場計劃落地?”我覺得面試者大多在問一件事情,你能快速上量嗎?

不少戰略部門討論的所謂“戰略”實際上是討論“機會”,不如改名叫“機會部”。

下一個週期,需要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戰略。我用圖來解釋(圖裡的產品力粗略的看做產品特定的理化屬性和療效,營銷力粗略看做公司和個人的營銷能力。)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上一個週期,營銷上的“機會主義”確實行得通。因為外部環境環境溫暖而寬鬆。如圖所示,象限1是產品優勢+營銷力強,賣得最好;象限2是,產品差點但是會搞營銷也能大賣(道理你懂的)。

但在10月9日的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恆瑞的董事長孫飄揚表示:“截至目前,專利到期的原研藥,該仿製的已經仿製完了,即使是距離專利到期還有較長時間的藥物,我們經過評估後認為其市場上的價值不高。因此,恆瑞從投入到產出比的角度衡量,認為投資價值不是太大——恆瑞應該把錢投在更有效的地方。”

結合他的發言,你會發現,上述的象限2,移到了下圖的位置。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下一個週期的規則已變,監管從嚴。而且市場推廣的壓力從客戶端提前到了市場準入。再往前延伸就是研發“立項”了。如果產品同質化嚴重,在招標和進院環節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重新排序,產品力優先>營銷力優先。選擇以“關注企業的長期價值“作為企業戰略。

除重視長期價值外,對於已經存在的產品,如果產品力有限,與競爭對手的資源投入相當,可以有什麼辦法補救?

讓醫學能力成為產品力的放大器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我曾在《從分工到融合:由一份年薪百萬的崗位說起》和《淺析一葉知秋的“學術敏感性”培養》(微信中搜索題目查看原文)有過銷售場景中的醫學轉化舉例。現在,各大外企設置的MSL崗位是另一種醫學對產品品牌力的放大。

但要注意的是,把“醫學”當做銷售和市場部的柺杖,把與醫學部的關係理解成“部門分工”和“輔助支持”,是一種外行的理解。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負責採購的醫學經理能整出一桌滿漢全席的食材(醫學資料)。但做大廚的產品經理或者銷售經理受自己知識體系的限制,卻只能加工出蛋炒飯!


培養基於銷售的市場思維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一個週期之所以能快速擴張,因為營銷動作“輕”(人海戰術,高扣率),但缺點是“薄”(易複製)。

由於“薄”,所以容易被同質化對手瞬間拉入到消耗戰。而下一個週期的營銷需要通過做“厚”來形成自己的品牌護城河。

下一個週期環境,影響客戶的因素複雜多變。加之合規的影響,營銷手段受限。其實需要將市場機會的挖掘能力從市場部遷移到前線。

因此任正非才會說:“讓聽到炮火的人呼叫炮火”。他的意思是,由一線人員及時捕捉市場機會,因為他們更靠近客戶和競爭對手(聽得到炮火聲);其次,向一線授權調動資源(呼叫炮火)。

相比之下,目前很多藥企仍停留在一線做客情,而讓後臺去解決一線銷售處理不了的“問題”,如,產品答疑,製作各種輔助工具,幫銷售開會等。而這種基本功都不能斷奶的一線銷售,不可能有梳理購買流程挖掘市場機會的能力。即便擁有了資源也會茫然和跑偏。(參看以前的文章

《為什麼我的銷售分析會陷入瓶頸?》微信搜索題目查看原文)

由於上述的“市場挖掘”源自客戶的“購買流程塑造”,自然涉及“客戶處方觀念判斷”和“槓桿點”的分析,而在此基礎上的“平臺搭建”才能因為切實圍繞塑造觀念而提升“有效性”,銷售轉化也自然得到提高。

資源有限的時代,想達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效果,與其高喊創新的口號,不如踏踏實實在源頭著力。找準自己的生態位,一手抓資源配置,一手抓員工承接能力建設。

不適當的人員只會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水滴石穿”的道理說明,只有在明確方向上的累積才會產生質變。

與競爭對手的資源和產品力相當的情況下,放大你的營銷力和產品力,形成疊加效應。將與對手的白刃戰,轉化成疊加效應級數的競爭(做厚)。最終級數高者勝。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綜上,在上一個週期,“管他怎樣,先衝進去再說。“已不適合下一個週期。因為試錯成本在下一個週期足夠你破產。

草莽只關心當下的問題怎麼解決,關注技巧。而不知道這一仗到底會打多大,需要什麼樣的配置,要投入多少資源……

跨越週期避開陷阱需要關注趨勢、範式和週期。缺乏知識體系這種能力不會出現。

以重建知識體系為目標的自我開發

還記得諾基亞的故事麼?組織和個人的知識體系,決定了在下一個週期裡,各自的位置和發展高度。

我理解的知識體系的結構是一橫一豎。簡單說就是橫向是“面”,縱向看“線”。


1、橫向看“面”

“面”的底層邏輯還是數據和信息流,我們先看一個專業的分析,《獨家分享:不受限制的97國談產品代理、立項五星推薦》(風雲藥談),建議把其中的2個回顧鏈接都看看,體會一下數據的力量。

而且從《競爭中我們是如何被對手拉開了差距?》中可以發現,戰役成敗不僅僅只是努力跑客戶那麼簡單 。

再現實點,比如武漢集採中納入了胰島素(非一致性評價產品),那從預判後期影響勢必要考慮,這個集採會直接影響到誰(品類,廠家)?為了競爭誰能扛得住(涉及價格,產品線,現有的市場格局)?利用規則競爭誰是最大的獲益者?降價可能會降多少?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由外到內的數據信息的分析鏈。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沒有數據信息是不行的,所以要自建信息庫,其實不難。

以政策為例,作為一個小白,在一年多前開始關注政策。利用每天在上班時間,在地鐵上刷帖子,然後花半小時到一小時分類整理。一年後就大概對信息來源和質量有了感覺。

信息搜索範圍也從最初的一致性評價,逐步轉到了政策解讀,藥物研發;還會關注各種行業報告,證卷公司報告。看不懂的時候買書,或者查閱文獻。再用寫稿子的方式進行輸出

,稿子的論證過程其實就是構建體系的過程。這點極其重要!

當思維有點體系後,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結構。再用後繼發生的事件驗證自己推論的準確性;實時更新,結論演變。

日積月累,你就知道,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附著於你的知識架構上有質量的信息才重要。


2、縱向看“線”

“線”是專業縱深,比如研發-註冊-醫學-招標-市場-銷售推廣一條線下來。從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擴充到相鄰領域。

作為銷售出身的,是這樣構建自己的醫學知識體系的。

首先,得“基本功”過關。關於“基本功”,我自己的理解在以往的帖子裡

1、淺析行業基本功——處方觀念判定

2、行業基本功(2):淺病人流程和診斷流程

3、淺析行業基本功(3)--如何進好PPT?

4、行業基本功系列1-3串聯(總結)

之所以特別強調,是因為“基本功”裡有醫學的應用場景。而反過來,醫學能進一步解釋場景的深度和廣度。

基本功是銷售向市場轉化的前提條件,是市場(醫學信息)的“高濃縮版”。在這個階段高頻接觸和運用的工具,是銷售和市場部之間共同語言的基礎

基本功紮實的前提下,第二個階段能省力。

第二個階段藉助工具“購買流程”“高頻”運用實現能力躍遷。在這階段,醫學“需求”和“疊加效應”會凸顯出來。

除了工作帖,詳細介紹基本概念帖子也有,比如

  • “如何發現市場機會?“患者流”來幫忙(來源:“鮑鮑的胡言亂語”)
  • 漫談醫學策略(二)(來源:醫學事務)

如果覺得複雜。用結構論說明: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從結構上看,所有的縱向都是回答“去哪兒

”。橫向都是回答“選啥”。然後再將其定量定性分析。

其中“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環節都涉及醫學知識。所以,常用的分析工具“診療6步”對醫學能力的依賴很大,故而我說醫學能力是產品力的放大器。

熟練後,誰能夠在流程的各環節,增加驅動因素和減少障礙因素,誰就能贏得屬於你的處方行為轉化。

你的洞察會真實的反映在市場和銷售分析中。他們才是驅動銷售表現的靈魂,也是“頂級”銷售和“普通”銷售的分水嶺。

與之相關的醫學知識體系有診斷,病理,藥理等醫學基礎知識。進一步強化得看文獻。文獻閱讀從綜述類的開始,建立全局觀,然後根據興趣方向細讀。

涉及到醫學轉換需要研讀類似《體統評價meta分析設計與實施》等。

文獻入門的辦法也是從大量讀帖子開始。

和搜索相關:

  • 這些途徑教你如何查找最新文獻
  • PubMed功能(一)基本檢索
  • 如何正確搜索權威醫療信息
  • ……

和解讀相關:

  • 專業文獻解讀三板斧(初級篇)
  • 科研新人必讀(一):如何快速通過文獻關
  • 關於Meta分析中森林圖和漏斗圖的解讀
  • ……

篇幅有限,就不列舉了,只要你願意去找,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有更高階的躍遷,比如修改,重構購買流程。但沒有之前的基礎,後面都是空中樓閣。

個人經驗是,上述能力都可以自學習得。可能不精,但夠用就好。但是,當員工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自我開發”就成為挑戰了。

企業和人一樣,最小的細胞單位(人)決定了企業之間整體的代差。在實力比你強一個數量級的對手面前,你所謂的小聰明和技巧,幾乎就是透明的

3、能力是商業模式的基礎

能力與可以實現的目標模式之間大概是下面的結構關係。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有些聰明人可能會說,上述的很多能力可以通過第三方獲取,一樣可以實現相應模式的功能,此話不假。

但“今日想省力的地方,也就是日後吃虧的地方”。另外,如果第三方能幹你的活兒,報酬比付你的工資還便宜,你是不是該考慮一下你的職場前途?

寫到這裡,已經到了尾聲。可以預期的是,下一個週期的趨勢會是“強者恆強”的。而識別,招募,培養“高潛人才”將成為組織最大的挑戰!

在週期交換的時節,存量市場一片血海,增量市場要麼青黃不接,要麼尚待培養。一定會雞飛狗跳,群魔亂舞。高空中還有各種禿鷲盤旋,俯衝下來發你的“焦慮財”。這就是無處可逃的“週期”

以前有個故事:

兩個光腳的農夫在森林裡突然遇到了飢餓的熊,熊怒吼著衝了過來。一個人拔腿就跑,另一個人彎腰穿鞋。跑出去的那個人大喊”笨蛋,你還不快跑?!”低頭穿鞋的說:“我只要穿了鞋,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這個週期的冬天會很冷,後面的三九天還沒來,會繼續越來越冷的吧。

長期戶外跑的人有個經驗,在嚴寒的冬季,任何裝備的防護都極其有限,唯一靠得住的就是不停的跑下去,跑下去。

如果真如某些預言,4000家企業只剩下1000家了,你我就要從現在開始持續的準備,準備,再準備,跑贏75%的競爭者。

寫給2020醫藥行業鉅變的第一天,跨越週期的力量

“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強大”,願你我都能跑贏這個冬天。祝你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