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面对巨变,新的一年,组织和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准备?2020,新的周期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跨越周期的力量

今年“第一轮4+7”刚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份采访稿,接受采访的各位大佬中只有极少数提到了整合产业链控制原料药。更多的是在谈“一致性评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带量采购打击了研发的积极性”。

还有人说,据可靠消息,有政府高官觉得此轮动作对企业发展不利……但同时,网络上“第二轮带量采购即将到来”的文章已然出现。

那为什么各方的判断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我觉得是“信息流”和“知识体系”造就的结果。

1、信息流和知识体系的叠加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不难,获取有用的信息很难”,这是谷歌搜索pagerank算法制霸全球的底层逻辑。为什么大家喜欢用谷歌,因为“准”。说明决策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信息流的获取路径,质量,以及研究方法。

最初预言第二轮4+7的文章,作者是通过研究第一轮中标目录的范围(疾病)和历年医保支出金额数据,进而比对国外原料药价格,并计算“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数来推导“可参与带量采购的产品池大小”。

另一个信息源自曾参与了医保局组织讨论的专家。他的结论是,第一轮4+7的效果远超医保局预期,医保局受到了鼓舞。

预言开展“第二轮4+7”的人,他们的数据来源不同,并有严格的证明过程。

对比还停留在向“高人”打听,收集官方小道消息,甚至局限于各种行业会议上听报告的人,彼此在逻辑思维和方法论上有本质区别。

好的方法论可以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先发散,再收敛。

“发散”:就是增加信息流的宽度的深度。比如,通过梳理医院管理类的文献,能看到既往医改的内部阻力所在。而政府一直在机构改革扫除阻力,并用这种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大动作要来了。”

“收敛”:就是梳理和推演,对假设进行证明。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必然对信息“无感”。视而不见,过耳不闻。

复盘2019,行业的改变其实是“渐进”的,但从业者却有种“一夜入冬”的感受,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导致的。

和大多数国内企业不同,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过程中,历经沉浮,具有成熟的决策机制,以及稳定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出重金请咨询公司做策略。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决策普遍缺乏前瞻性,在机制上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缺乏专业素养难以展开有效讨论,反而只是在各种报告和会议上直接问研究者“你的结论是什么?你的总结是什么?”。

用这种装腔作势的态度做决策,和赌博无异。


2、战略和战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兼顾

以前面试时候经常被问“你觉得销售和市场的区别是什么?”或者“你怎么把市场计划落地?”我觉得面试者大多在问一件事情,你能快速上量吗?

不少战略部门讨论的所谓“战略”实际上是讨论“机会”,不如改名叫“机会部”。

下一个周期,需要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战略。我用图来解释(图里的产品力粗略的看做产品特定的理化属性和疗效,营销力粗略看做公司和个人的营销能力。)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上一个周期,营销上的“机会主义”确实行得通。因为外部环境环境温暖而宽松。如图所示,象限1是产品优势+营销力强,卖得最好;象限2是,产品差点但是会搞营销也能大卖(道理你懂的)。

但在10月9日的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恒瑞的董事长孙飘扬表示:“截至目前,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我们经过评估后认为其市场上的价值不高。因此,恒瑞从投入到产出比的角度衡量,认为投资价值不是太大——恒瑞应该把钱投在更有效的地方。”

结合他的发言,你会发现,上述的象限2,移到了下图的位置。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下一个周期的规则已变,监管从严。而且市场推广的压力从客户端提前到了市场准入。再往前延伸就是研发“立项”了。如果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招标和进院环节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重新排序,产品力优先>营销力优先。选择以“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作为企业战略。

除重视长期价值外,对于已经存在的产品,如果产品力有限,与竞争对手的资源投入相当,可以有什么办法补救?

让医学能力成为产品力的放大器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我曾在《从分工到融合:由一份年薪百万的岗位说起》和《浅析一叶知秋的“学术敏感性”培养》(微信中搜索题目查看原文)有过销售场景中的医学转化举例。现在,各大外企设置的MSL岗位是另一种医学对产品品牌力的放大。

但要注意的是,把“医学”当做销售和市场部的拐杖,把与医学部的关系理解成“部门分工”和“辅助支持”,是一种外行的理解。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负责采购的医学经理能整出一桌满汉全席的食材(医学资料)。但做大厨的产品经理或者销售经理受自己知识体系的限制,却只能加工出蛋炒饭!


培养基于销售的市场思维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一个周期之所以能快速扩张,因为营销动作“轻”(人海战术,高扣率),但缺点是“薄”(易复制)。

由于“薄”,所以容易被同质化对手瞬间拉入到消耗战。而下一个周期的营销需要通过做“厚”来形成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下一个周期环境,影响客户的因素复杂多变。加之合规的影响,营销手段受限。其实需要将市场机会的挖掘能力从市场部迁移到前线。

因此任正非才会说:“让听到炮火的人呼叫炮火”。他的意思是,由一线人员及时捕捉市场机会,因为他们更靠近客户和竞争对手(听得到炮火声);其次,向一线授权调动资源(呼叫炮火)。

相比之下,目前很多药企仍停留在一线做客情,而让后台去解决一线销售处理不了的“问题”,如,产品答疑,制作各种辅助工具,帮销售开会等。而这种基本功都不能断奶的一线销售,不可能有梳理购买流程挖掘市场机会的能力。即便拥有了资源也会茫然和跑偏。(参看以前的文章

《为什么我的销售分析会陷入瓶颈?》微信搜索题目查看原文)

由于上述的“市场挖掘”源自客户的“购买流程塑造”,自然涉及“客户处方观念判断”和“杠杆点”的分析,而在此基础上的“平台搭建”才能因为切实围绕塑造观念而提升“有效性”,销售转化也自然得到提高。

资源有限的时代,想达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效果,与其高喊创新的口号,不如踏踏实实在源头着力。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一手抓资源配置,一手抓员工承接能力建设。

不适当的人员只会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水滴石穿”的道理说明,只有在明确方向上的累积才会产生质变。

与竞争对手的资源和产品力相当的情况下,放大你的营销力和产品力,形成叠加效应。将与对手的白刃战,转化成叠加效应级数的竞争(做厚)。最终级数高者胜。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综上,在上一个周期,“管他怎样,先冲进去再说。“已不适合下一个周期。因为试错成本在下一个周期足够你破产。

草莽只关心当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关注技巧。而不知道这一仗到底会打多大,需要什么样的配置,要投入多少资源……

跨越周期避开陷阱需要关注趋势、范式和周期。缺乏知识体系这种能力不会出现。

以重建知识体系为目标的自我开发

还记得诺基亚的故事么?组织和个人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在下一个周期里,各自的位置和发展高度。

我理解的知识体系的结构是一横一竖。简单说就是横向是“面”,纵向看“线”。


1、横向看“面”

“面”的底层逻辑还是数据和信息流,我们先看一个专业的分析,《独家分享:不受限制的97国谈产品代理、立项五星推荐》(风云药谈),建议把其中的2个回顾链接都看看,体会一下数据的力量。

而且从《竞争中我们是如何被对手拉开了差距?》中可以发现,战役成败不仅仅只是努力跑客户那么简单 。

再现实点,比如武汉集采中纳入了胰岛素(非一致性评价产品),那从预判后期影响势必要考虑,这个集采会直接影响到谁(品类,厂家)?为了竞争谁能扛得住(涉及价格,产品线,现有的市场格局)?利用规则竞争谁是最大的获益者?降价可能会降多少?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由外到内的数据信息的分析链。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没有数据信息是不行的,所以要自建信息库,其实不难。

以政策为例,作为一个小白,在一年多前开始关注政策。利用每天在上班时间,在地铁上刷帖子,然后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分类整理。一年后就大概对信息来源和质量有了感觉。

信息搜索范围也从最初的一致性评价,逐步转到了政策解读,药物研发;还会关注各种行业报告,证卷公司报告。看不懂的时候买书,或者查阅文献。再用写稿子的方式进行输出

,稿子的论证过程其实就是构建体系的过程。这点极其重要!

当思维有点体系后,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结构。再用后继发生的事件验证自己推论的准确性;实时更新,结论演变。

日积月累,你就知道,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附着于你的知识架构上有质量的信息才重要。


2、纵向看“线”

“线”是专业纵深,比如研发-注册-医学-招标-市场-销售推广一条线下来。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扩充到相邻领域。

作为销售出身的,是这样构建自己的医学知识体系的。

首先,得“基本功”过关。关于“基本功”,我自己的理解在以往的帖子里

1、浅析行业基本功——处方观念判定

2、行业基本功(2):浅病人流程和诊断流程

3、浅析行业基本功(3)--如何进好PPT?

4、行业基本功系列1-3串联(总结)

之所以特别强调,是因为“基本功”里有医学的应用场景。而反过来,医学能进一步解释场景的深度和广度。

基本功是销售向市场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医学信息)的“高浓缩版”。在这个阶段高频接触和运用的工具,是销售和市场部之间共同语言的基础

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第二个阶段能省力。

第二个阶段借助工具“购买流程”“高频”运用实现能力跃迁。在这阶段,医学“需求”和“叠加效应”会凸显出来。

除了工作帖,详细介绍基本概念帖子也有,比如

  • “如何发现市场机会?“患者流”来帮忙(来源:“鲍鲍的胡言乱语”)
  • 漫谈医学策略(二)(来源:医学事务)

如果觉得复杂。用结构论说明: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从结构上看,所有的纵向都是回答“去哪儿

”。横向都是回答“选啥”。然后再将其定量定性分析。

其中“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环节都涉及医学知识。所以,常用的分析工具“诊疗6步”对医学能力的依赖很大,故而我说医学能力是产品力的放大器。

熟练后,谁能够在流程的各环节,增加驱动因素和减少障碍因素,谁就能赢得属于你的处方行为转化。

你的洞察会真实的反映在市场和销售分析中。他们才是驱动销售表现的灵魂,也是“顶级”销售和“普通”销售的分水岭。

与之相关的医学知识体系有诊断,病理,药理等医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得看文献。文献阅读从综述类的开始,建立全局观,然后根据兴趣方向细读。

涉及到医学转换需要研读类似《体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等。

文献入门的办法也是从大量读帖子开始。

和搜索相关:

  • 这些途径教你如何查找最新文献
  • PubMed功能(一)基本检索
  • 如何正确搜索权威医疗信息
  • ……

和解读相关:

  • 专业文献解读三板斧(初级篇)
  • 科研新人必读(一):如何快速通过文献关
  • 关于Meta分析中森林图和漏斗图的解读
  • ……

篇幅有限,就不列举了,只要你愿意去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更高阶的跃迁,比如修改,重构购买流程。但没有之前的基础,后面都是空中楼阁。

个人经验是,上述能力都可以自学习得。可能不精,但够用就好。但是,当员工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自我开发”就成为挑战了。

企业和人一样,最小的细胞单位(人)决定了企业之间整体的代差。在实力比你强一个数量级的对手面前,你所谓的小聪明和技巧,几乎就是透明的

3、能力是商业模式的基础

能力与可以实现的目标模式之间大概是下面的结构关系。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有些聪明人可能会说,上述的很多能力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取,一样可以实现相应模式的功能,此话不假。

但“今日想省力的地方,也就是日后吃亏的地方”。另外,如果第三方能干你的活儿,报酬比付你的工资还便宜,你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你的职场前途?

写到这里,已经到了尾声。可以预期的是,下一个周期的趋势会是“强者恒强”的。而识别,招募,培养“高潜人才”将成为组织最大的挑战!

在周期交换的时节,存量市场一片血海,增量市场要么青黄不接,要么尚待培养。一定会鸡飞狗跳,群魔乱舞。高空中还有各种秃鹫盘旋,俯冲下来发你的“焦虑财”。这就是无处可逃的“周期”

以前有个故事:

两个光脚的农夫在森林里突然遇到了饥饿的熊,熊怒吼着冲了过来。一个人拔腿就跑,另一个人弯腰穿鞋。跑出去的那个人大喊”笨蛋,你还不快跑?!”低头穿鞋的说:“我只要穿了鞋,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这个周期的冬天会很冷,后面的三九天还没来,会继续越来越冷的吧。

长期户外跑的人有个经验,在严寒的冬季,任何装备的防护都极其有限,唯一靠得住的就是不停的跑下去,跑下去。

如果真如某些预言,4000家企业只剩下1000家了,你我就要从现在开始持续的准备,准备,再准备,跑赢75%的竞争者。

写给2020医药行业巨变的第一天,跨越周期的力量

“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强大”,愿你我都能跑赢这个冬天。祝你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